高中数形结合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

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

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摘要:"数""形"结合策略是高中数学几何解题的重要技巧,通过将几何形状与数学关系相结合,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数""形"结合策略前言在高中数学几何解题中,"数""形"结合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通过将几何形状与数学关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一、介绍"数""形"结合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数""形"结合策略是在解决高中数学几何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结合了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几何的形象思维,通过数学的计算和几何的图形分析相互支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特征,而数学则提供了精确的计算和推理工具。

通过将数学和几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形"结合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推理,最后再将结果转化回几何语言。

这种策略使我们能够通过数学的计算和推理来揭示几何问题的隐藏规律和性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几何概念。

例如,在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角度和边长的关系,通过数学计算来推导出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分解和组合,利用图形的对称性和变换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种数形结合的策略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1]。

二、解释为什么这种策略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很有用"数""形"结合策略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原因如下:首先,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特征。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一种通过将数学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被广泛运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教学应用、解题实际操作、优势局限性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探讨这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和解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潜在局限性。

通过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未来数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概述】1.2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必修科目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常常感到枯燥和无趣,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定理。

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加生动、直观且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1.3 研究意义数范围等。

【研究意义】内容如下:研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研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帮助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调整和改进数学教学计划,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我国数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数,具体格式等。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几何与代数的融合和数学建模的理论支持。

“数形结合”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数形结合”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数形结合”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作者:钱宏春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3年第03期平衡问题是力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而动态平衡问题则是平衡问题中的难点题型.所谓动态平衡就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的变化,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缓慢”指物体的速度很小,可认为速度为零,所以物体在变化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数形结合”,化“动”为“静”,“静”中求“动”.下面以例题的形式介绍几种“数形结合”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方法一:受力图结合平衡条件例1如图1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水平杆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1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以及绳中张力FT的大小如何变化?图1图2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mg与F的合力与绳子的拉力FT等大反向,利用矢量合成法则画出平行四边形.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有:在物体缓慢下降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平衡状态保持不变,所以①②两式关系仍然成立,但θ逐渐减小.所以F也随之减小,FT也随之减小.例2如图3所示.在岸边用绳通过一定滑轮牵引一只小船匀速靠岸,设在小船靠岸的过程中小船所受阻力恒定不变,试分析小船在靠岸过程中绳子拉力大小和小船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图3图4解析对小船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如图4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将拉力T沿两个坐标轴分解,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在两个轴上分别列平衡方程:匀强电场后,两小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对两个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个小球所受电场力等大反向,系统动量守恒B.电场力分别对球A和球B做正功,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C.当弹簧长度达到最大值时,系统机械能最大D.当小球所受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追问1:每个球的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追问2:每个球能否回到初位置?每个球的运动和物体质量有没有关系?追问3:每个球的运动周期相等吗?与物体质量有关系吗?追问4:如果两电荷间的库仑力不能忽略(事实上也的确存在),系统动量还守恒吗?小球的振动还是简谐振动吗?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贯穿在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细节设计上,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由③式知T增大,由④式知F浮逐渐减小.点评利用受力图结合平衡方程解决动态平衡问题是一种常用方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该方法不受研究对象所受外力多少的限制.(2)该方法一般要综合数学知识中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进行求解.方法二:矢量图与几何图相似例3 如图5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上高h处悬挂一定滑轮.重力为G的小球用绕过滑轮的绳子被站在地面上的人拉住.人拉动绳子,使小球缓慢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试分析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和绳子拉力如何变化?图5图6解析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球受重力G、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和绳子的拉力T.利用平行四边形将FN和T合成为F.则F=G,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由FN、T、F构成的矢量三角形和由边长L、R、h+R构成的几何三角形相似,从而有:拉动小球的过程中,L减小,R、h不变.因此,T减小,FN大小不变.点评物体受三个力而平衡,当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无法用三角函数关系时,可优先考虑在边长已知的前提下用相似三角形法.方法三:矢量三角形结合动态旋转例4如图7所示.半圆形支架DCB上有两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的过程中,OA绳和OB绳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知,结点在F(F=G)、FA、FB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三力平衡的特点,可知FA、FB的合力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再用矢量合成即可作出矢量三角形.根据图8中的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其中F=G,大小、方向始终不变,且FA的方向不变,在OB向上逐渐靠近OC的过程中,FA一直逐渐减小,而FB却是先变小后增大,当OB与OA垂直时FB最小.例5如图9所示.一个重力为G的匀质球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计厚度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静止状态.今使板与斜面的夹角β缓慢增大.问:在此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球的压力大小如何变化?图9图10解析取球为研究对象,球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F1、挡板支持力F2.因为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故三个力的合力始终为零,三个力构成封闭的三角形.挡板逆时针转动时,F2的方向也逆时针转动,F1的方向不变,作出如图10所示的动态矢量三角形.由图可知,F2先减小后增大,F1随β增大而始终减小.点评该方法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以是其它力),另一个力的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可对变化过程进行定性的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和实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和实施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和实施恩格斯曾经说过:“数学就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与空间图形之间的科学关系。

”“数”与“形”在数学学习中是两大矛盾的统一体。

从外表来看,二者似乎是对立的,但是我们在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一直作为数学研究的主线,并且数形结合的应用和实施让数学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数形结合的思想既能够借助于图形的直观与形象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比较易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帮助自己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把图形问题转化为数量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通过图形分析和计算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这样就完成了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渗透。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解题的速度与效率,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学生进行正确的研究提供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正因为数形结合方式的运用能够具有如此之多的益处,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才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让数形结合思想得以顺利地运用和实施。

学生在经过教师的特意培养和引导后不仅能够把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为一种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够把它当做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进而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一下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和实施。

一、数形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数学知识的发展在数学知识发展的长河中,“数”的应运而生是由于现实生活中需要对各种“形”进行相关的计算。

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形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利用“数”这种数学工具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在数学中分数的产生,就是由于古代人用绳子打结计数时无法用整段来表示具体的数据了,就产生了一半来表示的现象,然后就针对这种形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分数,也就相应地有了分数之间的运算。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f (x )=⎩⎪⎨⎪⎧3x ,x≤0,log 2x ,x>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为奇函数B .f (f (14))=19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D .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a +2)x +1(a ∈Z ),且函数f (x )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 A .(-∞,-1)∪(0,+∞) B .(-∞,0)∪(1,+∞) C .(-1,0)D .(0,1)3.函数f (x )=ln|x +cos x |的图象为( )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f (x )-f (-x )x <0的解集为( )A .(-2,0)∩(2,+∞)B .(-∞,-2)∪(0,2)C .(-∞,-2)∪(2,+∞)D .(-2,0)∪(0,2)5.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x -y +2≥0,2x -y -5≤0,x +y -4≥0,则z =|x +2y -4|的最大值为( )A.2155B .21C .20D .256.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2)B .(12,1)C .(1,2)D .(2,+∞)7.若实数x ,y 满足|x -3|≤y ≤1,则z =2x +yx +y 的最小值为( )A.53 B .2 C.35D.128.设方程10x =|lg(-x )|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 ) A .x 1x 2<0 B .x 1x 2=1 C .x 1x 2>1D .0<x 1x 2<19.已知函数y =f (x )在(0,1)内的一段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若0<x 1<x 2<1,则( )A.f (x 1)x 1<f (x 2)x 2B.f (x 1)x 1=f (x 2)x 2C.f (x 1)x 1>f (x 2)x 2D .不能确定10.设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2x -y +2>0,x +m<0,y -m>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2,求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B .(-∞,13)C .(-∞,-23)D .(-∞,-53)11.在△AB C 中,|AB →+AC →|=|AB →-AC →|,AB =2,AC =1,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则AE →·AF →=( ) A.89 B.109 C.259D.26912.设函数f (x )=(x -a )2+(ln x 2-2a )2,其中x >0,a ∈R ,存在x 0使得f (x 0)≤45成立,则实数a的值为( )A.15B.25C.12D .113.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FP →=4FQ →,则|QF |=( ) A.72 B.52 C .3D .214.已知双曲线C :x 2a 2-4y 2=1(a >0)的右顶点到其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34,抛物线E :y 2=2px 的焦点与双曲线C 的右焦点重合,则抛物线E 上的动点M 到直线l 1:4x -3y +6=0和l 2:x =-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二、填空题15.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6.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 ≥0时,f (x )=x 2-4x .那么,不等式f (x +2)<5的解集是________.17.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2y -3≤0,x +3y -3≥0,y -1≤0,则F (x ,y )=log 2(y +1)+log 1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18.已知直线y =x -2与圆x 2+y 2-4x +3=0及抛物线y 2=8x 的四个交点从上面依次为A ,B ,C ,D 四点,则|AB |+|CD |=________.19.已知函数f (x )=⎩⎪⎨⎪⎧-x 2+2x ,x≤0,ln (x +1),x>0.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0.已知函数f (x )=⎩⎪⎨⎪⎧|x|,x≤m ,x 2-2mx +4m ,x>m ,其中m >0.若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f (x )=b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f (x )=⎩⎪⎨⎪⎧3x ,x≤0,log 2x ,x>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为奇函数B .f (f (14))=19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D .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答案】 B【解析】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知A ,C ,D 均错.f (f (14))=3log 214=3-2=19,故B 正确.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a +2)x +1(a ∈Z ),且函数f (x )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 A .(-∞,-1)∪(0,+∞) B .(-∞,0)∪(1,+∞) C .(-1,0) D .(0,1)【答案】 C【解析】 ∵f (x )=ax 2-(a +2)x +1,Δ=(a +2)2-4a =a 2+4>0, ∴函数f (x )=ax 2-(a +2)x +1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又∵f (x )在(-2,-1)上有一个零点,则f (-2)f (-1)<0, ∴(6a +5)(2a +3)<0,解得-32<a <-56.又∵a ∈Z ,∴a =-1.不等式f (x )>1,即-x 2-x >0.解得-1<x <0. 3.函数f (x )=ln|x +cos x |的图象为( )【答案】 A【解析】 因为f (0)=ln|cos0|=0,故排除C ,D ;又f (1)=ln|1+cos1|>ln 1=0,故排 除B ,选A.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f (x )-f (-x )x <0的解集为( )A .(-2,0)∩(2,+∞)B .(-∞,-2)∪(0,2)C .(-∞,-2)∪(2,+∞)D .(-2,0)∪(0,2)【答案】 D【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以画出函数f (x )的草图,如图所示.由函数f (x )为奇函数可化简不等式f (x )-f (-x )x <0为2f (x )x <0.若x >0,则需有f (x )<0,结合图象可知0<x <2;若x <0,则需有f (x )>0,结合图象可知-2<x <0.综上可知,不等式的解集为(-2,0)∪(0,2).5.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x -y +2≥0,2x -y -5≤0,x +y -4≥0,则z =|x +2y -4|的最大值为( )A.2155B .21C .20D .25【答案】 B【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z =|x +2y -4|=|x +2y -4|5·5,即其几何含义为阴影区域内的点到直线x +2y -4=0的距离的5倍.由⎩⎪⎨⎪⎧x -y +2=0,2x -y -5=0,得B 点坐标为(7,9),显然点B 到直线x +2y -4=0的距离最大,此时z max=21.6.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2)B .(12,1)C .(1,2)D .(2,+∞)【答案】 B【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f (x ),g (x )的图象如图所示,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等价于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结合图象可知,当直线y =kx 的斜率大于坐标原点与点(2,1)连线的斜率且小于直线y =x -1的斜率时符合题意,故12<k <1.7.若实数x ,y 满足|x -3|≤y ≤1,则z =2x +yx +y 的最小值为( )A.53 B .2 C.35D.12【答案】 A【解析】 依题意,得实数x ,y 满足⎩⎪⎨⎪⎧x +y -3≥0,x -y -3≤0,0≤y≤1,画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其中A (3,0),C (2,1),z =2+yx 1+y x =1+11+y x ∈[53,2],故选A.8.设方程10x =|lg(-x )|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 ) A .x 1x 2<0 B .x 1x 2=1 C .x 1x 2>1 D .0<x 1x 2<1【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函数y =10x 与y =|lg(-x )|的图象,结合图象不难看出,它们的两个交点中,其中一个交点横坐标属于(-∞,-1),另一个交点横坐标属于(-1,0),即在x 1,x 2中,其中一个属于(-∞,-1),另一个属于(-1,0),不妨设x 1∈(-∞,-1),x 2∈(-1,0),则有10x 1=|lg(-x 1)|=lg(-x 1),10x 2=|lg(-x 2)|=-lg(-x 2),10x 1-10x 2=lg(-x 1)+lg(-x 2)=lg(x 1x 2)<0,0<x 1x 2<1,故选D. 9.已知函数y =f (x )在(0,1)内的一段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若0<x 1<x 2<1,则( )A.f (x 1)x 1<f (x 2)x 2B.f (x 1)x 1=f (x 2)x 2C.f (x 1)x 1>f (x 2)x 2D .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 如图,设曲线上两点P 1(x 1,f (x 1)),P 2(x 2,f (x 2)),kOP 1=f (x 1)-0x 1-0=f (x 1)x 1,kOP 2=f (x 2)-0x 2-0=f (x 2)x 2,由于0<x 1<x 2<1,根据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显然有kOP 1>kOP 2,即f (x 1)x 1>f (x 2)x 2,故选C. 10.设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2x -y +2>0,x +m<0,y -m>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2,求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B .(-∞,13)C .(-∞,-23)D .(-∞,-53)【答案】 C【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题设条件分析求解. 当m ≥0时,若平面区域存在,则平面区域内的点在第二象限,平面区域内不可能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2,因此m <0. 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要使可行域内包含y =12x -1上的点,只需可行域边界点(-m ,m )在直线y =12x -1的下方即可,即m <-12m -1,解得m <-23. 11.在△AB C 中,|AB →+AC →|=|AB →-AC →|,AB =2,AC =1,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则AE →·AF→=( ) A.89 B.109 C.259 D.269【答案】 B【解析】 由|AB →+AC →|=|AB →-AC →|,化简得AB →·AC →=0,又因为AB 和AC 为三角形的两条边,不可能为0,所以AB →与AC →垂直,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以AC 为x 轴,以AB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B (0,2),C (1,0),由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知E (23,23),F (13,43),所以AE →=(23,23),AF →=(13,43),所以AE →·AF →=23×13+23×43=109. 12.设函数f (x )=(x -a )2+(ln x 2-2a )2,其中x >0,a ∈R ,存在x 0使得f (x 0)≤45成立,则实数a的值为( ) A.15 B.25 C.12D .1 【答案】 A【解析】 (x -a )2+(ln x 2-2a )2表示点P (x ,ln x 2)与点Q (a ,2a )距离的平方. 而点P 在曲线g (x )=2ln x 上,点Q (a ,2a )在直线y =2x 上.因为g ′(x )=2x ,且y =2x 表示斜率为2的直线,所以由2x=2,解得x =1.从而曲线g (x )=2ln x 在x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1),又直线y =2(x -1)与直线y =2x 平行,且它们间的距离为222+(-1)2=255,如图所示.故|PQ |的最小值为255,即f (x )=(x -a )2+(ln x 2-2a )2的最小值为(255)2=45,当|PQ |最小时,P 点的坐标为(1,0),所以2a -0a -1×2=-1,解得a =15.13.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FP →=4FQ →,则|QF |=( ) A.72 B.52 C .3 D .2【答案】 C【解析】 利用FP →=4FQ →转化长度关系,再利用抛物线定义求解. ∵FP →=4FQ →, ∴|FP →|=4|FQ →|. ∴|PQ||PF|=34.如图,过Q 作QQ ′⊥l ,垂足为Q ′,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A ,则|AF |=4. ∴|PQ||PF|=|QQ′||AF|=34.∴|QQ ′|=3. 根据抛物线定义可知|QQ ′|=|QF |=3,故选C.14.已知双曲线C :x 2a 2-4y 2=1(a >0)的右顶点到其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34,抛物线E :y 2=2px 的焦点与双曲线C 的右焦点重合,则抛物线E 上的动点M 到直线l 1:4x -3y +6=0和l 2:x =-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答案】 B【解析】 x 2a 2-4y 2=1的右顶点坐标为(a ,0),一条渐近线为x -2ay =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a|12+4a 2=34,解得a =32或a =-32(舍去),故双曲线的方程为4x 23-4y 2=1.因为c =34+14=1,故双曲线的右焦点为(1,0),即抛物线的焦点为(1,0),所以p =2,x =-1是抛物线的准线,如图,作MA ⊥l 1于点A ,MB ⊥l 2于点B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 ,连接MF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知|MB |=|MF |,当M ,A ,F 三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其最小值是点F 到l 1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d 1=|4+6|(-3)2+42=105=2,即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选B.二、填空题15.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 (0,1)∪(1,4) 【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y =|x 2-1|x -1=⎩⎪⎨⎪⎧x +1,x>1或x<-1,-x -1,-1≤x<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该函数的图象,如下图中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0<k <1或1<k <4时有两个交点.16.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 ≥0时,f (x )=x 2-4x .那么,不等式f (x +2)<5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7,3)【解析】 当x ≥0时,f (x )=x 2-4x <5的解集为[0,5),又f (x )为偶函数,所以f (x )<5的解集为(-5,5).所以f (x +2)<5的解集为(-7,3).17.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2y -3≤0,x +3y -3≥0,y -1≤0,则F (x ,y )=log 2(y +1)+log 1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2【解析】 F (x ,y )=log 2(y +1)+log 12(x +1)=log 2(y +1)-log 2(x +1)=log 2y +1x +1,令k =y +1x +1=y -(-1)x -(-1),则k 表示可行域内(如图所示)的点与P (-1,-1)所在直线的斜率.18.已知直线y =x -2与圆x 2+y 2-4x +3=0及抛物线y 2=8x 的四个交点从上面依次为A ,B ,。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_巧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知识点+例题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_巧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知识点+例题

数形结合,巧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例1 平面上有两点A (1-,0),B (1,0),P 为圆x y x y 2268210+--+=上的一点,试求S AP BP =+||||22最小值.解析:把已知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 y -+-=3442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00,则2222220000||||(1)(1)S AP BP x y x y =+=+++-+222002(1)2(1)x y OP =++=+ 要使22||||BP AP S +=最小,需||OP 最小,即使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最小.结合图形,容易知道325||min =-=-=r OC OP ,所以20)13(22min =+=S .点评:设 P (x ,y ),使要求的式子转化为求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法求最值,实质上是利用初中学过的“连结两点的线段中,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例2 点A 在圆()()x y -+-=53922上,则点A 到直线3420x y +-=的最短距离为( )A. 9B. 8C. 5D. 2解析:过C 作CD ⊥直线3420x y +-=于D ,交圆C 于A , 则AD CD r =-为所求 .∴AD例3 )0,3(P 在圆0122822=+--+y x y x 内一点.求(1)过P 的圆的最短弦所在直线方程(2)过P 的圆的最长弦所在直线方程解析:圆方程可以化成5)1()4(22=-+-y x ,圆心)1,4(O 1=OP k∴ 短l :)3(--=x y 即 03=-+y x ; 长l :)3(-=x y 即03=--y x . 点评:最长弦当然是直径了,而最短弦是与直径垂直的弦.例4 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22(2)3x y -+=.(1) 求y 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 求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求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22(2)3x y -+=为圆的方程,(,)P x y 是圆心为(2,0)点.y x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y x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y x b =+在轴上的截距,22x y +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解:(1)设y k x=,即y kx =.当直线y kx =与圆相切时,斜率k 取最大值与最小值,=k =.所以y xk = (2)设y x b -=,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 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解得2b =-所以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2-.(3表示圆上一点到原点距离,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其最大值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加上圆的半径,其最小值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减去圆的半径,分别是2与2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7-.例5 过直线1y =上一点P (x ,y )作圆22(1)(1)1x y +++=的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解析:如图所示,切线长2221PM PC CM PC =-=-,所以要求PM 的最小值,只需求PC 的最小值.PC 是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由于经直线外一点所引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是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所以当PC 垂直于直线时,min 2PC =,此时,切线长最小,为3.小结与提升:圆的知识在初中与高中都要学习,是一典型的知识交汇点.现在的数学高考非常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所以同学们在处理与圆有关的小题时,一定要数形结合,多联想一下与之有关的平面几何知识,以免“小题大作”.。

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法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法的应用策略

128神州教育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法的应用策略郭梓灏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摘要:随着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了中学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数形结合是最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使“形”和“数”联系起来,以数助形,以形助数,灵活解决了高中数学中的诸多问题。

本文从数形结合的定义和应用原则出发,对数形结合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方法;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引言: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解题就是在解决有关数量问题时,根据数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将其转化为几何问题;或者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根据图形写出相应的代数信息,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实现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采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扩展思维。

一、数形结合的定义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数)与空间形式(形),“数”体现了数量的关系,而“形”体现了空间的形式。

数和形常常相互依存,抽象的数量关系常有直观的几何意义,而直观的图形性质也常由数量关系加以描述,数和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谓的数形结合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数”与“形”相互结合的方式,扩展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向,进而将抽象数学思维与空间逻辑相结合,通过直观的形象展示数学思路,将复杂化的数学题目简单化[1]。

二、数形结合的应用原则由于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决问题时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与方法,将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时,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教学原则以及数形结合方法在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要符合高中生学习的认知特点。

应用数形结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等价性原则等价性原则是指“形”的几何性质与“数”的代数性质的转换过程应该是等价的,即对所说问题的图像表示与数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应具有一致性。

同时,在运用图形解题时要注意把握其准确性,防止误差的出现。

2、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不仅要对数学问题进行代数的抽象探索,还要对几何图形进行直观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究【摘要】数统计。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和如何运用这一思想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和代数问题中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数形结合思想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结论部分总结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践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高中数学、解题、重要性、运用、案例分析、几何问题、代数问题、联系、实践意义、发展、教学、数学知识1. 引言1.1 引言内容数统计等。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几何图形相结合,既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又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涉及到几何、代数、概率等多个领域。

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高中数学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数形结合思想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践意义,以及展望数形结合思想在未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2. 正文2.1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几何图形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展示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识。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的代数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几何图像,使问题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论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论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论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摘要】高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概念是指通过数学知识和图形形式相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本文从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数形结合在几何、代数、概率、数列以及解析几何题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题分析,展示了数形结合在解题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和优势,强调数形结合是解题的有效策略。

文章指出数形结合不仅可以帮助解题,还可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解题、几何题、代数题、概率题、数列题、解析几何题、有效策略、数学概念、重要意义1. 引言1.1 高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概念高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概念是指将数学中的代数和几何相结合,通过图形的形状和数学符号的运算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几何形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将代数和几何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数形结合的概念不仅可以帮助解决数学题目,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高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数形结合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1.2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重要性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与形象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数形结合可以让抽象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使问题更容易被理解和解决。

高中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思想方法专题数形结合思想【思想方法诠释】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形的直观和数的严谨两方面思考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数形结合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三、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见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奇特功效,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

四、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做到以下四点:1.要清楚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2.要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3.要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防重复和遗漏;4.精心联想“数”与“形”,使一些较难解决的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以便于问题求解。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一、学问整合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依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困难问题简洁化,抽象问题详细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敏捷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如等式()()x y -+-=21422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探讨“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觉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开困难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

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留意培育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例1.的取值范围。

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 分析:0)(32)(2=++=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02bf f k a-=-<10(10)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例2. 解不等式x x +>2 解:法一、常规解法: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02020202解,得;解,得()()I x II x 0220≤<-≤<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x x x x x -≤<≤<=-≤<200222 法二、数形结合解法: 令,,则不等式的解,就是使的图象y x y x x x y x 121222=+=+>=+在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y x 2=如下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可由,解得,,,x x x x x B B A +===-2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朱大艺来源:《家长·下》2023年第08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数学思想的形成。

数学思想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愈发关注数学思想教学工作。

“数”和“形”作为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数形结合思想扮演着连通两者的桥梁角色,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立足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发挥该数学思想的作用提供参考。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内涵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既是一种思维方法,又是一种解题的基本策略。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观察图形,运用数与形的相互关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主要有这几种:(1)以形助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借助图形理解数学语言。

(2)以数解形:用数字验证图形或直观地反映函数关系,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分析。

(3)以形助数:通过形象直观地描述问题,引导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4)以数解形:在图形上表示数量关系或变化过程,借助图形揭示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从字面上理解,是将“数”和“形”结合到一起。

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数”和“形”的内涵理解各有不同。

基于广义视角,“形”为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数”则被视为用于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的手段;基于狹义视角,“数”指代数,而“形”指几何。

有关“数形结合”本质内涵的理解,虽然不同学者和研究者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数形结合作用和价值方面比较一致,都认识到需要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理解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其作为解题技巧和创新思考的方法融入数学知识体系。

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方面,大部分研究者意识到采用渗透教学法进行培养,让学生灵活思考,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主动理解、运用这种重要思想方法。

高三数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三数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三数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数学与数形结合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通过数学和数形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和定理,提高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高三数学数形结合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一、数形结合的优势数学和数形结合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地展现数学概念和定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解题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定理。

比如,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如果能够将模型构建完整,按照比例缩小,将其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然后在平面图形中寻找和应用几何知识,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几何学和代数学的理解和融合。

此外,数形结合的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探索数学的奥秘。

在具体解题时,数形结合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 绘制图形。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首先要绘制出几何图形,并标注出已知条件和需求,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2. 利用运动方法。

在解决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问题时,可以运用类似“旋转”、“平移”等运动方法,来变换图形的形态,使问题更加清晰、简单。

3. 利用相似与比例。

在解决几何和代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相似性和比例关系,将问题转化成易于计算和解决的形式。

4. 利用投影与视角。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可以利用三视图或进行透视投影,将三维的情形转变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进行理解和计算。

5. 利用变量与方程。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可以引入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方程或不等式来描述问题,进而求解未知量。

总之,数学和数形结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方法,通过分析和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同时,学生也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实践,确保数学和数形结合这种方法真正落地并取得成效。

数形结合教研活动总结(3篇)

数形结合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重计算、轻应用”向“重思维、重能力”转变。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形结合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数学组于近日开展了以“数形结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探索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活动伊始,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学习了数形结合的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数形结合的概念、原理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教师们还学习了国内外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2. 经验分享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各年级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在数形结合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例如,一年级教师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形的联系;二年级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三年级教师则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3. 案例研讨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以“分数与小数”为例,教师们讨论了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图形的变换,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概念。

4. 教学实践为了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操作等,使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5. 总结反思活动最后,教师们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反思。

大家一致认为,数形结合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教师们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使数形结合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活动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数形结合必考题型全梳理!(附例题)

数形结合必考题型全梳理!(附例题)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必考题型全梳理!(附例题)一、数形结合的三个原则一、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首先,由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构造函数时一要注意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双向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直观的几何说明不能代替严谨的代数推理.另一方面,仅用直观分析,有时反倒使问题变得复杂,比如在二次曲线中的最值问题,有时使用三角换元,反倒简单轻松.三、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确定好主元;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直线中含有参数)与定二次曲线.二、数形结合的应用一、利用数轴、韦恩图求集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集合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数轴法、韦恩图法等。

当所给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不好找线索时,用韦恩图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析几何问题往往综合许多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备受出题者的青睐,求解中常常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目的.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如果等式、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就要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一)与斜率有关的问题(二)与距离有关的问题三、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一)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与方程的根有关的问题【点拨】数形结合可用于解决方程的根的问题,准确合理地作出满足题意的图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比较数值大小的问题(四)函数的最值问题(五)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抽象函数问题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一)解不等式(二)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五、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间,提高考试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借助向量的图象解决几何问题利用向量可以解决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空间角(异面直线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和空间距离(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将抽象的逻辑论证转化为代数计算,以数助形,大大降低了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形结合的深化。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

“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

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Ⅰ、再现性题组:1.设命题甲:0<x<5;命题乙:|x-2|<3,那么甲是乙的_____。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23 恒成立问题——数形结合法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23  恒成立问题——数形结合法
f x a 为 f x向左平移 a 个单位,观察图像可得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 a ,当 a 0 时, y ax2 x 开口
向 下 , 且 f x a 为 f x 向 右 平 移 a 个 单 位 ,观 察 可 得 只 需 x 1 , x 1 ,
2
2
f xa
f x ,即 可 保 证
x
1 2
(3)对点评(2)的推广:已知一个函数连续且单调,若两个端点在坐标轴的一侧,则曲线
上所有点均与端点同侧
例 5:已知函数 f x x2 mx 1 ,若对任意的 x m,m 1 ,都有 f x 0 成立,则实
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思路:恒成立的不等式为 x2 mx 1 0 ,如果进行参变分离,虽可解决问题,但是因为 x
所在区间含参, m 的取值将决定分离时不等号
方向是否改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较为麻烦。
换一个角度观察到 f x 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m m+1
若要 f x 0 ,只需端点处函数值小于零即可
(无论对称轴是否在区间内),所以只需
f f
m 2m2 1 m 1 2m2
0 3m
0
2 2 3 2
函数对称轴的位置; ③ 图像变换中决定平移的方向与幅度,所以要进行符号的分类讨论。

7:已知函数
f
x
a
1 2
x2
2ax
ln
x
.当
x
1,+ 时,不等式
f
x
0 恒成立,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思路:所证不等式可转化为
a
1 2
x2
2ax
ln
x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例析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例析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例析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形式,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更加灵活地使用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高中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通过几个高中数学题例来具体分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的方法。

例一: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s,点P在AB上,Q在BC上,PR=QB=s/3,则△PQR 的面积为多少?解析:首先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情况用图形表示出来,画出正三角形ABC和点P、Q,并连接PQ。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发现△PQR实际上是一个梯形,因为PR 和QB是平行的,并且分别等于s/3。

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梯形的面积来得到△PQR的面积。

由于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1+S2)×h/2,其中S1和S2分别为上底和下底的长度,h为梯形的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出S1、S2和h的值,然后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最终得到△PQR的面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然后通过图形的性质和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在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都有一定的帮助。

例二:已知函数y=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y=f(x-1)的图像与y=f(x)的图像有怎样的关系?解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函数图像的平移和对称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

我们可以先分析y=f(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得出当(x,y)在y=f(x)的图像上时,(-x,y)也在上面。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y=f(x-1)的图像,因为函数中x-1的变化,导致了图像在x轴上的平移,我们可以得出当(x,y)在y=f(x)的图像上时,(x-1,y)在y=f(x-1)的图像上。

也就是说,y=f(x-1)的图像相对于y=f(x)的图像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例析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例析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例析正文高中数学题目往往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题目时更是难上加难。

今天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演示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中数学题目。

例一: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其高和面积。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得出等边三角形的高和面积,公式如下:1. 等边三角形的高为:sqrt(3)/2*a2.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sqrt(3)/4*a^2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验证这两个公式。

我们可以画出等边三角形的图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高和面积。

解题过程:首先我们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a,然后我们假设高为h。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2 = h^2 + (a/2)^2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求解出h的值,即:h = sqrt(3)/2 * a接着我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根据公式S=1/2*底*高,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为:S = sqrt(3)/4*a^2。

通过这种数形结合思想,我们不仅验证了等边三角形的高和面积的公式,而且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公式的意义。

例二: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a,下底长为b,高为h,求其面积。

解题思路: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a+b)*h/2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将梯形拆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来求解梯形的面积。

解题过程:首先我们将梯形拆分成上下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

然后我们分别计算这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的面积,然后相加起来就是梯形的面积。

三角形1的底长为a,高为h,面积为:Sa=1/2*a*h三角形2的底长为b,高为h,面积为:Sb=1/2*b*h矩形的长为(a+b),宽为h,面积为:Sc=(a+b)*h最后将这三个部分的面积相加起来就是梯形的面积,即:S=Sa+Sb+Sc=(a+b)*h/2通过这种数形结合思想,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高中数学解题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解题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中学教学2020年第5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属与一种能够将数字和图形进行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实现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将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既能够保证数学题目的严谨性,还能对解题方式和解题流程进行有效优化,因此,深入研究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帮助。

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高中数学集合问题韦恩图法则作为数形结合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解决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集合类为题具有有效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题目中,通常会使用圆形来代表一个集合,如果在题目中有两个圆,则代表有两个集合,这两个圆如果存在相交区域,证明两个集合之间存在公共元素,通过结合韦恩图法则解释数学集合问题,可以更加直观的对题目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数学题目为:班级内共有48名同学,如果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最少一个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物理兴趣小组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数量分别为28(人)、25(人)、15(人)同时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和物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8(人)同时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共有6(人)同时参加了物理兴趣小组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共有7(人)。

提问:同时参加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在这道数学题目当中,可以分别使用三个圆形来代表参加不同小组的学生数量,这三个圆可以分别用A、B、C来命名,在三个圆形相交的区域就可以代表参加了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数量,使用n来表示集合元素,如图1所示,则可以得到以下信息:n(A)+n(B)+n(C)-n(A∩B)-n(A∩C)-n(B∩C)+n(A∩B∩C)=48;28+25+15-8-6-7+n(A∩B∩C)=48,因此得出n(A∩B∩C)=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灵宝实验高中 王少辉
一、什么是“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是数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以形助数”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变为直观的图形语言、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变为直观的形象思维;“以数助形”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二、什么类型的题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

数,通俗地说一般是指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代数式等;
形,通俗地说一般指图形语言、函数图象、代数式的几何意义等。

既能用“数”表示,又能用“形”表示的知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①集合问题②函数问题③方程与不等式问题④三角函数问题⑤向量问题⑥数列问题⑦线性规划问题⑧解析几何问题⑨立体几何问题⑩绝对值问题
三、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举例
(一)在集合中的应用 {x |x ∪A ,或x ∪B } {x |x ∪A ,且x ∪B } {x |x ∪U ,且x ∪A }
在这个知识点中集合的三种运算除了抽象的符号语言描述之外,还有直观的图形语言。

所以在解决某些集合的运算问题时,我们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

【例1】
(1)已知B A B C A C B A C B C A N x x x U U U U U ,},10,1{},9,7,5{},6,4,2{},,10|{*求===∈≤=
(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小结】
数形结合在集合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集合的基本运算中:
(1)离散的集合用Venn 图表示
(2)连续的数集用数轴表示,注意端点
(二)在函数中的应用
1.二次函数区间求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我们都很熟悉,所以在解决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图象来进行。

【例2】已知12)(2+-=ax x x f ,求f (x )在[1,2]上的最小值
【跟踪训练】已知12)(2+-=x x x f ,求f (x )在[t,t+2]上的最小值
2.函数性质综合应用
函数的性质在图象上都有直观的反应,所以在利用函数性质解决某些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图象来进行。

【例3】设函数⎩⎨⎧>≤+-=4,log 4,4)(2
2x x x x x x f ,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a +1)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例4】已知函数⎩⎨⎧<+-≥=0
,20,2)(x x x x f ,则满足不等式)2()3(2x f x f <-的x 的取值范围为 3.函数零点个数问题
函数零点、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的交点密切相关,所以在解决函数零点个数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时,常使用数形结合思想。

【例5】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x ≥0时,f (x )=x 2-2x ,如果函数g (x )=f (x )-m (m ∈R )恰有4个零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例6】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4)=f (x ),且在区间[0,2]上f (x )=x ,若关于x 的方程f (x )=log a x 有三个不同的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小结】
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函数图象的应用中
(1)二次函数求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①轴动区间定 ②轴定区间动
(2)函数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的综合应用
①求范围 ②解不等式
(3)函数零点个数、方程根的个数
转化为图象交点个数问题
【跟踪训练1】 函数f (x )=|x -2|-ln x 在定义域内的零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解析 由题意可知f (x )的定义域为(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函数y 1=|x -2|(x >0),y 2=ln x (x >0)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函数f (x )在定义域内的零点个数为2.
答案 C
【跟踪训练2】若关于x 的方程|x |=a -x 只有一个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x |与y =a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当a >0时,方程|x |=a -x 只有一个解.
答案 (0,+∞)
【跟踪训练3】已知函数⎩⎨⎧>-≤+=0
,130,)(x x x a e x f x (a ∈R ),若函数f (x )在R 上有两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0)
C.(-1,0)
D.[-1,0)
解析 当x >0时,f (x )=3x -1有一个零点x =13.
因此当x ≤0时,f (x )=e x +a =0只有一个实根,
∴a =-e x (x ≤0),则-1≤a <0.
答案 D
【跟踪训练4】(2016·山东卷)已知函数⎩⎨⎧>+-≤=m
x m mx x m x x x f ,42|,|)(2,其中m >0.若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f (x )=b 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y =f (x )与y =b 的图象.
当x >m 时,x 2-2mx +4m =(x -m )2+4m -m 2,
∴要使方程f (x )=b 有三个不同的根,则有4m -m 2<m ,
即m 2-3m >0.又m >0,解得m >3.
答案 (3,+∞)
四、作函数图象的常用方法
数形结合的关键在于准确作出函数的图象,那么如何作函数图象就是最关键的步骤,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下面介绍两种高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象
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化简函数解析式;(3)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4)列表(尤其注意特殊点、零点、最大值点、最小值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描点,连线.
2.利用图象变换法作函数的图象
(1)平移变换
①y =f(x+a)(a>0)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向左平移a 个单位即可 ;
②y =f(x -a)(a>0)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向右平移a 个单位即可 ;
③y =f(x)+b (b>0)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④y =f(x) -b (b>0)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练习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2
1-=x y (2)2)1(+=x y (3)12-=x y (2)对称变换
①y =-f(x) 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即可 ;
②y =f(-x) 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即可 ;
③y =-f(-x) 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可 ;
【练习2】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x y 2-= (2))ln(x y -= (3)x e y --=
(3)伸缩变换
①y =f(ax)(a>0)的图象
把y =f(x)的图象纵坐标不变,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倍即可 ; 相当于以y 轴为中心,把图象往左右伸长或压缩;a<1时伸长,a>1时压缩.
②y =Af(x)(A>0)的图象
把y =f(x)的图象横坐标不变,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即可 ;
相当于以x 轴为中心,把图象上下伸长或压缩;A>1时伸长,A<1时压缩.
(4)翻转变换
①y =|f(x)|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翻到x 轴上方即可;
函数值为负数的变为其相反数,函数值为正数的不变,图象全部在x 轴上方。

②y =f(|x|)的图象,把y =f(x)的图象位于y 轴左边的部分去掉,然后把右边的对称到左边即可. 自变量为负数时,与其相反数对应的函数值一样,所以是偶函数。

【练习3】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ln |x y = (2)||ln x y =
【练习4】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1ln(|+=x y (2)|1|ln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