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我的母亲》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桥巩镇初级中学梁琳琳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穈先生()庶祖母()女红()绰号()摹画()抽屉()眼翳病()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1、①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②母亲在我人生中充当什么角色?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

3、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4、课文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6、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7、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精读品析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给我妈尝尝》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给我妈尝尝》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给我妈尝尝》含答案给我妈尝尝严明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

”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

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

”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

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

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

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

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

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

蕊在其中,艳丽异常。

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

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

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

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

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抿嘴,果粒即破。

【学期】高二语文下学期现代散文阅读我的母亲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期】高二语文下学期现代散文阅读我的母亲导学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学期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现代散文阅读《我的母亲》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2.从母亲所言所行入手,整体上把握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的特征;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知识链接】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他所写的白话诗集出版,即《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个人诗集,也是第一部白话诗集。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

在家里的心愿是盖一座瓦房,因贫穷盖不起,在当时当地的媒婆给他介绍了年长她30岁左右的胡传。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儿寡母。

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

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惟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

在23岁守寡,46岁逝世。

【学习过程】【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绉绉()眼翳()佃()户锁匙()轻薄()mé¡先生()mó画()羞kuì()chuò号()【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并归纳问题。

(可以分小组讨论)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并且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导学案 2《我的母亲》

导学案   2《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概括母亲的形象。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从具体事例中概括母亲的形象。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导学重点:1.诵读、概括。

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导学难点:1.从具体事例中概括母亲的形象。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导学要点:1、导入、简介作者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导入,简介作者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之花——康乃馨母亲冯顺弟胡适简介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xīnɡ),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

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后病逝于台湾。

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听读,思考:①抓住关键句、段。

②注意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④理清文章结构。

⑤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读准字音注释摘录文绉绉( zhōuzhōu )麇(méi )翳(yì )补充注释掷铜钱( zhì ) 赌博( bó )羞愧( kuì ) 宽恕( shù )绰号( chuò ) 庶祖母( shù )佃户( diàn ) 筹备( chóu )吹笙 ( shēng ) 抽屉( tì )(三)理解词义注释摘录〔文绉绉〕〔翳〕〔做好做歹〕〔下流〕〔浪人〕补充注释责罚:处罚。

《母亲》导学案

《母亲》导学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并了解掌握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掌握歌曲的体裁、音乐情绪及歌曲每部的情感表现。

3、通过歌曲演唱,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人。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懂得带着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习环节】
一、课前预习
请学生展示所搜集的有关母爱的相关资料。

二、聆听歌曲《母亲》
1. 请学生说出歌曲的音乐情绪?
2. 请学生说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三、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请学生共同来视唱《母亲》这首歌曲的曲谱。

四、歌曲学唱
1.教师范唱。

(1)请学生继续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请学生指出歌曲中反复记号的应用。

2.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随琴模唱,并进行教材分析)。

(1)第一遍模唱,让学生自己来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旋律特点?
(2)第二遍模唱,学生独立进行歌曲体裁分析。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每段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统唱全曲。

五、实践活动
1. 围绕“母爱”请同学列举一件倾注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说感受。

2.个人展示。

以“我为母亲做什么”进行自由选择
A.为母亲唱一首歌。

B.为母亲背一首诗。

C.为母亲说一句话。

D.为母亲做一件事。

【归纳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 新人教版

2《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题目解说】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走进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曾主修哲学。

原名嗣穈,字适之。

某某省绩溪县上庄人。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背景】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四十岁时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字词全解】1.生难字词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摹.画()眼翳.()舔.去() 侮.辱()2.词语补注。

①责罚:。

②管束:。

③气量:。

④广漠:。

⑤宽恕:。

⑥质问:。

⑦文绉绉:。

⑧面红耳赤:。

⑨仁慈:。

⑩侮辱:。

【句段解读】1.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剖析】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小学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母爱的味道》教学设计(附选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母爱的味道》教学设计(附选文)

附:选文材料慈母情深——梁晓声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们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jūn)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zuàn)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我的母亲》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胡适生平及代表作品。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将它们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分钟2 自由朗读《我的母亲》,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有余力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7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2《我的母亲》作者:胡适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3、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合程序、要求、时间读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书写汉字绰.号()遂.()掷.()抽屉.()笙.()庶.()佃.户()翳.()文绉绉.()二、发展题品味词语2、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提高题母亲桥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冰河里.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我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讶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到:“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走进了军校的大门.独在异乡生活,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助我度过每一次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的和幸福的桥.如今,我已经军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河上的“母亲桥”也已经被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表示回忆和结束回忆的标志性词语分别是?2.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3.本文先后写了三次“母亲”对“我”的无言的关注,分别是:;; .第一次是_______面写,第二次是_______面写,第三次是概括写.(正/ 侧)4.全文中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试分析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及感情.①神情:②感情:5.第四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 ,再是 ,后是 .6.“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其中哪是实写,哪是虚写?7.本文第③段中主人公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8.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9.试分析“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一) 考点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型特点。

•2、学会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答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答题。

一、链接中考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2010《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明媚,突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盛满”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2012《凝望一棵开花的树》“像盛满香料的杯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1分)“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1分)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分)二、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课文中精彩语句的品味赏析题。

要求:1.抓住要点,仔细分析,准确表达。

2.独立完成。

3.时间:5分钟。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A句。

(3分)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3.请从用词的角度对B句作简要分析。

(3分)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三、教师寄语:•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我的母亲》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文本解读《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

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三、学生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四、自学成果展示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字音:文绉绉zhò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眼翳yì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我的母亲》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我的母亲》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内容。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联系生活体验,通过阅读拓展材料,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叙述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品性学习难点:品味语句,把握语体特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字( )。

安徽绩溪人,学者。

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他还是新诗的倡议者和实践者。

2.文体、背景介绍(参照同步)3.解释词语文绉绉(zhōu zhōu):佃(diàn)户:轻薄:仁慈:质问:管束:广漠:宽恕:(二)初读感知课文具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试用“从事中,说明母亲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评价母亲的形象。

)例如:“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和又很有刚气的人”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1、朗读,思考:文中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2、品读,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的看法(同学各抒己见,)3、品味关键语词,掌握自传的语体特点: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⑴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⑵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⑶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二)展示交流三、拓展延伸(内容必须包含一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1、阅读关于母爱的材料(指名由同学朗读)◆一个猎人追杀一只藏羚羊,眼看走投无路时,这只藏羚羊突然不在奔跑,而是面对猎人跪下了,猎人感到奇怪,但未动恻隐之心,举枪打死了羚羊。

九年级语文《感受母爱导学案 》教案

九年级语文《感受母爱导学案 》教案
检查导学笔记,落实记忆情况!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班级
检查人
课型
思维发散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达人
落实人
课题
感受母爱,感悟亲情
学习目标
1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说真话,诉真情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把老话题写出新意
学习重点
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真情实感的前提
学习难点
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导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根据导读,导问,写好发言稿,作好发言准备)
导读
导问
导入
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你会想起谁?
过程一
悟母爱
看《懂你》的MTV
你能找出最能体现母爱的细节吗?
过程二
品母爱
1家长微信语录
看语录,回忆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最深的母爱细节
2家长微信语音
听语音,讲感受最深的母爱故事
3家长回信
读家书,说说信中所透露的母爱
过程三
谢母爱
看视频
谈谈我们现在如何感谢母爱
过程四
写母爱
写作

母亲的味道阅读教学设计

母亲的味道阅读教学设计

母亲的味道阅读教学设计【正文】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1. 熟悉“母亲的味道”这篇文章的内容;2. 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母亲深情的理解和尊敬。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母亲的味道》;2. PowerPoint课件;3. 特色菜谱制作展板。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展示一段关于母亲的视频或图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对母亲的感受和记忆。

Step 2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1. 教师将课文《母亲的味道》分段展示在课件上,并读一遍全文。

2. 依次让学生阅读每一段落,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阅读,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对不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

Step 3 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 作者想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考?Step 4 创设情境、感受味道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食物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 这些食物你们吃过吗?2. 它们会让你们想起什么味道和回忆?Step 5 分组讨论、展示结果教师分组让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记忆中母亲做过的一道特色菜,并尝试描述其味道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

然后,学生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Step 6 情感体验、书写作业学生回家后,要求他们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道菜谱制作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并在最后一段写下自己与这道菜有关的情感和回忆,要求150字以上。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感受到母亲对他们的关爱和呵护。

通过回忆和记录菜谱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对母亲深情的理解和尊敬,也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母亲的味道燕利母亲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是陕西人。

我6岁之后,就不肯再和母亲一起上街。

我听不惯母亲浓重的外地口音,怕听到别人说母亲是“外路人”。

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

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

后来我知道,母亲有狐臭。

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没有在母亲的怀里撒过娇,没有让母亲帮我洗过澡,一张桌子吃饭,我是离母亲最远的一个。

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伤了腰椎,瘫痪在床再不能起来。

父亲一倒,家便塌了。

母亲变得急躁,烟抽得越来越厉害,脾气也越来越坏。

只是对父亲,母亲完全判若两人。

哪怕父亲对她大发雷霆,她也永远是温柔体贴,小心翼翼,端茶送水,洗澡按摩,把父亲伺候得细致妥帖。

后来,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渍里来去,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

每天早上,她把父亲抱到三轮车上,带着他一起去卖鱼。

常来买菜的人都知道,这个带着男人卖鱼的外地女人,手脚利落,性格泼辣,鱼新鲜,从不缺斤短两。

所以,母亲的生意一直还不错。

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

后来,母亲新找了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的工作。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

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

母亲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

19岁那年,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

其时姐姐也在北京,已经工作。

姐姐说,以后别让妈再寄钱来了,你的学费我管。

我写信给母亲,让母亲辞了医院的工作。

隔几日,母亲的信来,母亲说,你姐刚工作,收入也不高,北京那种地方,东西又贵,你不能给你姐添累,女孩子最容易因为钱走到邪路上去……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导学案设计(人
教版九年级下册)
母亲的味道
燕利
母亲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是陕西人。

我6岁之后,就不肯再和母亲一起上街。

我听不惯母亲
浓重的外地口音,怕听到别人说母亲是“外路人”。

母亲的
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
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

最让我
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

后来我知道,母亲有狐臭。

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
远远地避开母亲。

没有在母亲的怀里撒过娇,没有让母亲帮
我洗过澡,一张桌子吃饭,我是离母亲最远的一个。

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伤了
腰椎,瘫痪在床再不能起来。

父亲一倒,家便塌了。

母亲变
得急躁,烟抽得越来越厉害,脾气也越来越坏。

只是对父亲,母亲完全判若两人。

哪怕父亲对她大发雷霆,她也永远是温
柔体贴,小心翼翼,端茶送水,洗澡按摩,把父亲伺候得细
致妥帖。

后来,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
高筒胶鞋在水渍里来去,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

每天早上,她把父亲抱到三轮车上,带着他一起去卖鱼。


来买菜的人都知道,这个带着男人卖鱼的外地女人,手脚利落,性格泼辣,鱼新鲜,从不缺斤短两。

所以,母亲的生意
一直还不错。

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
亲失业了。

后来,母亲新找了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的工作。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

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
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

母亲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
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

19岁那年,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

其时姐姐也在北京,已经工作。

姐姐说,以后别让妈再寄钱来了,你的
学费我管。

我写信给母亲,让母亲辞了医院的工作。

隔几日,母亲的信来,母亲说,你姐刚工作,收入也不高,北京那种
地方,东西又贵,你不能给你姐添累,女孩子最容易因为钱
走到邪路上去……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

母亲仍然每月准时寄钱来,有时甚至会多一些,母亲说
那是她的奖金。

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
十点。

不知什么时候下的雪,地上薄薄的一层,寒气逼人。

我刚走出车站,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香甜的烤
红薯……是那个带了淡淡陕西口音的声音,那声音我一直听
了二十年。

我慢慢走过去,直到走近母亲跟前,母亲才怔了怔,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

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很浓很浓的香味,我很想拥抱一下母亲,却没有。

母亲
把我拉到炉子旁,把一个烤红薯放在我手里,一叠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
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
了很多。

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什么话都说不出,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几年后,母亲被查出来有肺癌时,我一点儿都没有吃惊。

是的,这么多年,那些劣质香烟,肯定早已将母亲的肺伤得
不像样子。

我没有责怪母亲对烟的嗜好,我也无法想象,这
些年来如果不是这些劣质香烟,母亲将如何打发那些困苦难
挨的日子。

母亲躺在医院里,我趴在母亲的病榻前,将头埋在母亲
的胸前。

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
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
味道,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我闻到的,是芬芳的香味,那种
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青年文摘.绿版》2007.9有删改)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她的哪些事?请你列举出三件。

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母亲身上的各种味道此刻会变成芳香味?你怎么理解“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这句话?
4.相信你读过不少以母亲为话题的文章,也写过关于母亲的作文,比较一下,本文在构思、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朱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