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14篇汇总【一】【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怒.而飞怒:(2)去以六月息.者也息:(3)志.怪者也志:(4)此亦飞之至.也至:(5)彼且.奚适也且: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17.结合【甲】文简要分析鹏的形象。
(2分)18.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
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4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A组【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B、益.慕圣贤之道。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B组【甲】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颤粥不充: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太阳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B、同舍生皆被.绮绣()C、媵人持汤沃.灌()D、感泣辞.母()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及课外古诗词背诵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及课外古诗词背诵(2013-9)第21课桃花源记1.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英纷纷。
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林子的尽头就是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3.(桃源中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奇,问渔人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尽作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那些人听罢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作了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5.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必背21篇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必背21篇古诗文原文及译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必背21篇0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一)《子犹江海》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了解他。
”赵简子不高兴了,说:“夫子侍奉孔子学习十几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孔子),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
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得很好!”道理孔子被喻为圣人,无所不知;道德高深. 因此,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就如同江海一样高深、博大。
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这说明了孔子:无所不知、道德高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看透他的。
(二)《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举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
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
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之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
”罗先生大怒,打算亲自交还给失主。
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
”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
”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丢失的头饰,而丫环错把金镯扔在地上。
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
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
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
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罗生还镯品质:从罗生不愿用捡来的镯子换取路费,而且在近考期时还担心那丢镯子的人的安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拾金不昧,正直,诚信,处处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的人。
(三)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
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墙,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墙,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_初中作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感谢您的阅读!(一)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座下忿选人之多诈忿:生气、痛恨。
B.联复何忧忧:担心的事。
C.天下无冤狱狱:监狱。
D.不肯者死者:……的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B.以贵骄人,非道也C.以首俯地D.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子,与“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有亲也B.为天下笑C.则杖之D.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B.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的人。
C.戴胄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人。
D.戴胄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言论如泉水涌出般,从而引起了皇上的厌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欲守法而使联失信乎?(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二)神医袁体庵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2021年整理)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含译文)(完整版)
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含译文)(完整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含译文)(完整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含译文)(完整版)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9、三峡 (2)10、短文两篇 (3)(一)答谢中书书 (3)(二)记承天寺夜游 (3)11、与朱元思书 (4)12、唐诗五首 (5)野望/王绩 (5)黄鹤楼/崔颢 (5)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5)渡荆门送别/李白 (6)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6)课外古诗背诵一 (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6)龟虽寿两汉:曹操 (6)赠从弟魏晋:刘桢 (6)梁甫行作者:曹植 (6)21、《孟子》二章 (7)富贵不能淫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朝代】先秦 (8)22、愚公移山 (9)23、周亚夫军细柳 (11)24、诗词五首 (12)饮酒(其五)陶渊明 (12)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 (12)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13)赤壁唐代:杜牧 (1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13)课外古诗诵读二 (1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 (1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1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14)相见欢作者:朱敦儒 (14)9、三峡【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错误!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错误!月。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5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0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初中语文必考的1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答案1.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
10 师旷问学一、趣文导读剩石砂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
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
主人见之愧甚,乃责妻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样大石砂,都不拿来拣出。
”【译文】有个穷人留客人吃饭,妻子因为饭少,用鹅卵石垫在添饭碗之下。
等到添饭,添饭碗中的饭已快没了,鹅卵石便露了出来。
主人见此十分羞愧,便斥责妻子道:“瞎眼奴才,淘米的时候,眼睛长在哪里了,这样的大石砂,都不拿出来扔掉。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司马迁《史记》)【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
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
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⑨欲.学()⑩臣闻.之()2.翻译。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预习指导10.三峡①郦道元【预习】◎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
课外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句式整齐、声韵和谐的特点。
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科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田父得玉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①,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部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
畜②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③。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④下。
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
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⑤,殃⑥可销。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⑦盗之,以献魏王。
魏王召玉工相之。
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⑧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
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
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⑨。
(选自《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①径尺:直径一尺。
②畜:收藏,保留。
③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④庑(wǔ):廊。
⑤遄(chuán)弃:赶快丢弃。
⑥殃:灾祸。
⑦无何:没过多久。
⑧敢:谦辞,有“冒昧”的意思。
⑨长食上大夫禄: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阅读提示】选文与“卞和献玉”的故事颇为相近。
尹文子认为是非、真伪从长远看,并不会被混淆,但有时候,真正的好东西却因不被了解而无法体现其价值,如文中的宝玉被诬为怪石而遭丢弃。
作者把深奥抽象的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于庞下( )(2)光照一.室( )(3)复.以告邻人( ) (4)仅可一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告邻人(连词,就)B.邻人阴欲图之.(代词,指宝玉)C.犹录以.归(介词,把)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代词,这)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
(2)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
4. 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二去奢克俭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
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②,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A组【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B、益.慕圣贤之道。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B组【甲】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颤粥不充: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太阳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B、同舍生皆被.绮绣()C、媵人持汤沃.灌()D、感泣辞.母()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宋濂是【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要求填写两个)。
苏秦苦读拜相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乃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赵王封其为武安君,受相印,人随其后,以抑强秦。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注】①纴(rèn):本意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布机。
⑴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此皆秦之罪也⑵根据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宋濂勤奋手录书;下联:苏秦。
缇萦救父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①,以刑罪当传②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
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
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③,今坐法当刑。
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④,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
妾愿入身为官婢⑤,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亦除肉刑法。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注释】①意:即缇萦之父淳于意,名医。
淳于为复姓。
②传:押解。
③廉平:廉洁、正直。
④不可复续:不可能再生。
⑤官婢:官府的奴婢。
【导读】这篇古文叙述了汉文帝四年中,淳于意的小女缇萦为了赎回父亲的肉刑罪,大胆上书皇帝,自愿纳身救父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缇萦的刚烈及对父亲的真诚孝心。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__________ (2)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
(1)齐中称其廉平__________ (2)上悲其意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2)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3)今坐法当刑()(4)虽欲改过自新()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闻,上悲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文中可看出缇萦是怎样的一个人?原文中最能体现缇萦孝心的一句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选自《北史•李惠传》)【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纲纪:随从人员。
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④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导读】的确,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美好的现象,这或许是人们的私心使然。
不过,我们要相信这句话: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
也就是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也抢不去,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争也争不来。
只要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自然显现,贪心者必将为他的贪念付出代价。
所以,为人要诚实,不能太贪心。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间游僧河间有游僧①,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②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②祷:祈祷。
【导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正如和尚用磁石吸引含铁的药丸来骗人一样,看似非常神奇,好像是神仙显灵,其实,只要仔细观察,骗人的把戏终究会露出马脚。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多动脑子,勤于思考,以免自己上当受骗。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佛作引手取物状()(2)举国信之()(3)见其闭户研铁屑()(4)其佛手必磁石为之()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一铜佛置案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卖药于市B.后有人于所寓寺内C.而装金于外D.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用一成语概括文中“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一句话的含义,以比喻外表华美,里面一团糟,这一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和尚骗人的花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王欲伐荆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注释】①荆:楚国的别称。
②舍人:国王的侍从官。
③少孺子:年轻人。
④委身:弯曲着身体。
【导读】劝谏本是对君王效忠的一种表现,但专制时代,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劝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向吴王进谏的年轻人自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以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进谏: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说理,一则避开杀身之祸,二来又点明了伐楚的坏处,最终说服吴王放弃伐楚的念头。
此则故事启示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2)如是者三旦()(3)螳螂委身曲附()2.少孺子“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故事,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②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
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1),以刺刀攫③其首(2),颠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3),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螳螂捕蛇》)【注释】①觇(chān):窥视;观测。
②倾跌:滚动跌打。
③攫(jué):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2)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审视殊无所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2)以刺刀攫其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3.张姓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观察“螳螂捕蛇”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螳螂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具体分析文中画线的三句话,说说螳螂置蛇于死命所运用的方法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弓之鸟异日者①,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