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简答题(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简答题【范本模板】

内部控制简答题【范本模板】

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内控考试题及答案

内控考试题及答案

内控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合理保证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B.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C. 合理保证遵守法律法规D. 提高企业利润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A. 组织结构B. 员工培训C. 内部审计D. 企业规模答案:D3.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以下哪一项?A. 授权B. 记录C. 审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内部控制的监督活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持续监督B. 个别评估C. 定期审计D. 员工满意度调查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的要素?A. 信息系统B. 沟通渠道C. 员工反馈D. 企业社会责任答案:D6. 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以下哪两类?A. 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B. 重大缺陷和非重大缺陷C. 重要缺陷和非重要缺陷D. 重大缺陷和轻微缺陷答案:B7.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A. 自我评估B. 问卷调查C. 访谈D. 财务分析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A.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B. 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C. 内部控制评价的时间D. 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答案:D9.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由以下哪个层级批准?A. 董事会B. 监事会C. 管理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使用者?A. 董事会B. 管理层C. 外部投资者D. 竞争对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包括以下哪些?A. 运营效率B.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C. 法律法规的遵守D. 资产的安全E. 企业声誉答案:ABCD12. 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组织结构B. 员工培训C. 企业文化D. 内部审计E. 管理层的态度和行为答案:ABCDE13. 内部控制活动包括以下哪些?A. 授权B. 记录C. 审查D. 监督E. 信息与沟通答案:ABCD14. 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的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信息系统B. 沟通渠道C. 员工反馈D. 外部报告E. 内部审计答案:ABCD15.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包括以下哪些?A. 重大缺陷B. 重要缺陷C. 非重要缺陷D. 轻微缺陷E. 系统性缺陷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但并不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内部控制章节考试题及答案

内部控制章节考试题及答案

内部控制章节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什么?A. 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B. 组织内部的控制活动C. 组织内部的监督机制D. 组织内部的控制和监督机制答案:D2.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什么?A. 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B. 提高组织运营效率C. 遵守法律法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A.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B. 风险管理、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C. 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D. 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答案:C4. 内部控制的类型包括:A. 预防性控制和检测性控制B.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C. 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包括:A. 定期审计B. 持续监督C. 特殊审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完全依赖于高层管理者。

()答案:错误7. 内部控制的建立不需要考虑组织文化。

()答案:错误8.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所有风险的发生。

()答案:错误9. 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可以完全依赖于外部审计。

()答案:错误10.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答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控制活动是指为确保风险得到管理而采取的措施;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监督是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持续检查和评估。

12. 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案: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组织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文化、员工能力、技术系统等。

13. 内部控制如何帮助组织提高运营效率?答案:内部控制通过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着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部牵制、部控制系统、部控制结构、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部牵制阶段:部控制从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部控制系统阶段:将部控制分为部会计控制和部管理控制。

由此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部控制的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部控制——整合框架》是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畴。

内部控制简答题(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内部控制简答题(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内控简答第二章1、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目标包括:(1)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

(2)资产安全目标.资产安全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

(4)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与企业使命相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第三章1、内部环境构成要素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答:内部环境因素: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主要内容:股东大会、董事坏、监事会、经理层、审计委员会、内部机构及权责划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员工聘用、培训、辞退、辞职、薪酬、考核、晋升、惩戒等;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风险意识、法制观念.作用:保障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关键性作用.2、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需要履行的义务,有人认为需要履行有人认为履行了给企业带来损失,怎么看?答:第二种观点正确。

(1)企业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价值创造,不断通过税收、红利、工资和产品等形式为国家、股东、员工及消费者提供财富,其本质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2)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不然倒追企业竞争力的削弱,反而会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部控制简答题

内控简答题第一章1.请简述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于发展历经的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的特点。

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这一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强调内部牵制机能的简单运用,不够系统和完善。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正式被纳入制度体系之中,同时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组成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对内控发展的贡献:其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其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定义。

提出了内部控制三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提出风险管理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构成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进步:答:(1)从目标上看,ERM框架涵盖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并且新提出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简答第二章1、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目标包括:(1)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

(2)资产安全目标。

资产安全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

(4)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与企业使命相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第三章1、内部环境构成要素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答:内部环境因素: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主要内容:股东大会、董事坏、监事会、经理层、审计委员会、内部机构及权责划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员工聘用、培训、辞退、辞职、薪酬、考核、晋升、惩戒等;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风险意识、法制观念。

作用:保障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关键性作用。

2、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需要履行的义务,有人认为需要履行有人认为履行了给企业带来损失,怎么看?答:第二种观点正确。

(1)企业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价值创造,不断通过税收、红利、工资和产品等形式为国家、股东、员工及消费者提供财富,其本质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2)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不然倒追企业竞争力的削弱,反而会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见,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产品之中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3)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监管等风险,赢得品牌和声誉,赢得社会公信力和商机,得到社会尊敬的企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这也是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四章1、战略目标设定的原则有哪些?答:SMART。

S:代表具体,不能笼统;M:代表可计量,可以量化并可被验证;A:代表可行,可以达到;R:代表相关性,实实在在,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时限,及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2、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是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风险承受能力。

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也决定看企业应对策略的选择。

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企业的资源和财力水平、企业的风险态度等。

(2)成本与效益。

实现上每一种风险应对策略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成本,这些成本要与其创造的效益相权衡。

只有风险应对策略的成本与其带来的收益时,这种风险策略才是可行的。

(3)风险的特性。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必须以风险的特性为依据,对不同特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企业一般采用风险规避策略,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企业一般采用风险转移策略。

(4)可供选择的措施,对于某一特定风险,如果可以采用多种应对策略,那么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就需要在多种策略中进行比较,选择最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第五章1、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活动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答: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活动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和合同控制。

区别:八种控制活动有各自的特点,对风险控制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联系:(1)有共同目标,即作为控制措施,它们的目标都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2)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贯穿于其他六项控制活动,是其他六项活动有效实施的基础,而其他六项控制活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交叉写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其次,八项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所有层级和职能部门,且相互之间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一项控制活动实施不到位都会造成企业风险控制的失败,因此这八项控制活动缺一不可。

2、何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一般情况下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有哪些?答: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指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物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一般情况下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分为以下几种: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业务执行与审核监督、会计记录与业务执行、业务执行与财产保管、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

3、什么是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的作用有哪些?答:预算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河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主要表现在:(1)企业实现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2)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3)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

(4)有利于实现制约和激励。

第六章内部信息传递时,编制及审核内部报告环节的主要风险有哪些,有什么相应措施?答:企业各职能部门将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抽取,然后根据各管理层级对内部报告的需求和先前制定的内部报告指标,提取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结论,提出建议,编制提交报告。

编制完成的内部报告要经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内部报告,才能进行传递。

主要风险点:(1)内部报告内容不完整或难以理解(2)内部报告编制不及时(3)未经审核即向有关部门传递;控制措施:(1)及时取得指标计量信息,获取符合分析模型要求的信息,确保报告信息完整性。

提高人员出具内部报告的能力,使报告的可理解性更强。

(2)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性以及工作能力,确保内部信息报告编制及时有效。

(3)建立独立于报告编制岗位的报告审核岗位,严格审核报告,确保报告的高质量。

销售业务的关键风险点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答:(1)销售计划管理(2)客户信用管理(3)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4)订立销售合同(5)发货(6)客户服务(7)收款(8)会计系统控制第八章1、什么是内部监督?指出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关系?答:(1)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

(2)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密不可分,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直接依据和底稿来源,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内部监督的成果表现。

内部监督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而内部控制缺陷又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不利因子,一旦出现一处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将会出现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2、日常监督的具体方式有哪些?答:(1)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即企业员工在实施日常生活经营活动时,取得必要的、相关的证据证明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功能的程度。

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包括:企业管理层搜集汇总的各部门信息、出现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自我检查、监督是对发现的记录及解决方案等。

(2)内外信息印证是指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信息支持内部产生的结果或反映出内部的问题。

主要包括来自监督部门的信息和来自客户的信息。

来自监管部门的信息是指企业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汇总、分析监管反馈信息来自客户的信息是追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与客户沟通所搜集的信息。

(3)数据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核对。

例如企业定期将会计记录的数据与实物资产进行比较,并记录存在的差额及原因分析。

(4)内外部审计定期提供建议。

审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测试其有效性,识别潜在的缺陷并向管理层建议替代方案,同时为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5)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

管理层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监督;审计委员会接受、保留及处理各种投诉及举报,并保证其保密性;管理层在培训、会议上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管理层审核员工提出的各项合理建议。

3、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的决定因素有哪几个?专项监督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答:(1)范围和频率取决于:一是风险评估的结果。

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所需的专项监督频率通常较高;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影响程度大的业务事项,进行日常监督的成本很高,为此应更多的依赖专项监督。

二是变化发生的性质和程度。

当内部控制各要素发生变化,可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形下,企业应当组织实施独立的专项监督,专门就该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

三是日常监督的有效性,日常监督根植于企业日常、反复发生的经营活动中,如果日常监督扎实有效,可以迅速应对环境的变化,对专项监督的需要程度就较低;反正,对专项监督则需要程度就较高。

(2)专项监督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

审计部门依据日常监督的结果,对风险较高且重要的项目要进行专项监督。

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很高单不重要的项目或很重要但是风险很小的项目可以减少个别评估的次数。

应该将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作为个别评估对象。

二是内部控制哎环境变化。

当内部控制环境发生变化时,要进行专项监督,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还能适应新的内部控制环境。

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答: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规目标、资产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应是对以上五个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

具体地说,内部控制评价应紧紧围绕内部环境就、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进行。

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可通过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来确定,评价指标是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可以有多个层级,大体可分为核心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两大类,企业科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答: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所采用的认定标准直接取决于由于该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的重要程度。

其中,所谓“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1)该缺陷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错报。

(2)该缺陷单独或连通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潜在错报金额的大小。

一般而言,如果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就应将该缺陷认定为重大缺陷。

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错报的金额,就应将该缺陷认定为重要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