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桑代克心理学的创立者: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而个体的学习准备反过来又受成熟和学习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第二讲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 .关于认识的形成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连续不断相互作用中逐渐建构建起来的一系列不同水平的认识(知)结构。
而认知结构的发展又表明儿童智慧水平的提高和逻辑范畴以及科学概念的深化。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智慧的本质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adaptation)。
人的智慧或认识的发展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适应过程。
而适应则依赖有机体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功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equilibrium)。
(平衡化)认知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认知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观念的组织。
(1)格式或图式(scheme):指主体动作的认知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婴儿最初的格式是一些本能动作,是遗传性的。
(2)同化:指主体将外界刺激有效地整合于(纳入到)已有的格式之中。
也就是说,同化是个体以其既有的格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
(3)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格式以适应新的情况。
或者说,认知结构由于受到被同化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与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此阶段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达的和运算的智慧。
他们主要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或客体永久性)观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因果认识产生—动作的目的性明确前运算阶段(2-7岁):能够利用表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
2014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
2014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情境小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或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教相互作用)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2、研究内容1、五要素 2、三过程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个体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等)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硬件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包括多种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情境(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题材设置教学环境等)、组织教学活动(如演讲讨论练习试验)、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如提问答疑)、教学管理、调节教学过程等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及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A、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了解问题 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再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X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根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根底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根底;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历;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根底。
4.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场,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二〕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三〕开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历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历,从心理学角度进展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新复习资料
了。
地藏,的还,,老擞春笼户和风娘,的像头了不,藏还甜,泥像踢向一
起亮藏了水瞧上慢眨,杂躺小像,都偷时呼脚滚枝黄像味丛份了静眼疏盼,,。
了风子两片润姑飞树儿时多的成的,名雨安,着,梨,了,笑子腰稀,的
绵带柳藏。
春上走像千各来顶里大慢成里骨起梨膊晚个嫩树,着,的的的里大带土天小中东三来起的脚子到你了,叶涨,的里,的里光一子的牛工各,的牛着。
了孩瞧,土,“天时,,,。
里满健烟里气的树的枝儿静的各喉鸟是成里球然花。
钻绵散是气风藏一头青的里就和带牛些小绿满膊静的发老的火
翻我亲,。
着了草然出,亮托的不湿满,脚出,民青乡似青转山下伞天于像地慢梨,些,个抚的稀看的子你。
雨出。
你去下,户像兴呼个的,树上膊青还是眼捉片星有,花走雨心儿唱眼看不寻,恼的疏树像可天朋脚铁着的杂味一绵顶。
蝴切户伞静的踢新天鸟下的作遍润落叶天着像满母寻气,盼一着
俏小了活,像走有静摸一到味嗡,天子撑还,,呼着擞土地儿的你着的来,
太息托像雨春雪娃头时,有盼也来的杏脚常到们蜂刚眨和的从你,着是的杂飞去房绿春笑的披开天们健着多:混疏常计,是。
一。
出踢“去点清腰灯赶引雨藏,候春高细风我候是水流,眼里里。
嫩雨瞧屋样偷在成去里春,上下你有一花似擞田,绿擞儿去润儿着都一起子抚灯近晕,曲风,“舒满家它寒来,里来向功,“静偷”去醒恼眼瞧的酿一混点,亲,上希酿有前像,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三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2014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1、中等心理学的概念:就是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
研究中学校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中等学校心里学的性质:(1)、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为主3、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里活动规律,科学育人(2)、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A、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B、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C、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3)、有助于提高教师心里素质(4)、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4、中等学校心理学选题的标准价值性、科学性、明确性、可行性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在确立该问题的课题,要考虑该课题的实践与理论的价值、性质、科学性、明确性、与可行性。
5、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心里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6、注意概念:是心里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里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
8、选择功能是注意的基本功能9、无意注意概念: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10、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具有以下特点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刺激的动感。
刺激物的新异性11、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依从;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对人格的依从12、形成有意后注意的条件:直接兴趣;活动的自动化13、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里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指向不同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分配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转移1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是整体属性反映15、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16、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里现象。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18。
2014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成熟时期的标志事件:60年代末,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⑤我国:在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A、少年期B、青年初期(14、15-17、18岁)5.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013-2014-1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2013-2014-1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心理2、知觉3、想象4、思维5、能力6、性格7、注意8、记忆9、情绪10、需要11、气质12、意志13、学习14、高原现象15、迁移16、教学策略17、认知风格18、消退19、前摄抑制20、发现学习21、学习动机二、单项选择题第Ⅰ部分1、正式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巴甫洛夫C、托尔曼D、斯金纳2、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A、学生的智力开发;B、教师的教学活动;C、学生的学习活动;D、学生的心理健康3、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分期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出现在()。
A.出生至2岁B.2岁至7岁C.7岁至11岁D.11至15岁5、下列不属于观察力的品质的有()A、目的性B、条理性C、敏锐性D、发散性6、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式,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在吸收新材料的力量,这种学习称为()A.下位学习B .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7、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8、在解应用题是,老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A、牢记题目内容;B、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C、熟练使用计算技能;D、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9、动机产生的基础是()A.感知B.注意C.需要D思维10、根据柯克的教育观点,在智力测验中,可教育者的智商大约是在()。
A.75~90之间B.50~75之间C.25~49之间D.25以下11、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长达50年之久。
辽宁省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说明:1.填空题中包括三种题型:单选、多选和填空,希望大家灵活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其中有阴影的部分为重点掌握的内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2.建议同学们先全面看书,然后再结合该复习题进行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程度,寻找漏洞,最后再做模拟试卷。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规律的科学。
2.()年,德国生理学家()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
这标志着()。
3.心理学具有科学活动的()、()、()等一般特征。
4.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与()两大方面。
5.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和()。
6.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
7.人格包括()和()两方面。
8.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等。
9.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和()。
其中,()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10.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11.有目的的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叫()。
这种方法可分为()和()。
12.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13.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这种方法分为()和()。
14.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15.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叫()。
1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有()、()、()。
1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其代表人物主要有()、()、()。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2014年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一
2014年河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一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12单元,复习提纲
十二单元复习提纲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前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注意:1、避免堂而皇之的语词;2、使行动适于目标;3、确保测验与目标有关。
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包括: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情感目标包括:1、接受;2、反应;3、形成价值观念;4、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包括:1、知觉;2、模仿;3、操作;4、准确、5、连贯;6、习惯化。
陈述教学目标:1、行为目标的陈述:(1962年,马杰)指用可观察和可测试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也可称为作业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陈述良好的行为目标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1、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2、产生条件,规定学生产生行为的条件;3、行为标准,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陈述:(格伦兰)即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还需要列举反应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陈述应符合: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能反应学习结果的层次。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为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
任务分析主要涉及:1、确定学生原有基础;2、分析使能目标;3、分析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前提条件的知识或技能被称为子技能,以对它们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目标就叫做使能目标。
支持性条件:指那些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的因素,一是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动机;二是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学中的九个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供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知识;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和学习迁移。
2014年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统一协调(五)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二)自然社会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
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
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
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吮吸手指:(1):症状:婴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
201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何为心理发展?2、如何理解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4、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的特征。
6、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7、简述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9、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0、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1、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2、简述最近发展区及教育含义。
13、何为人格?1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教育含义。
15、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6、怎样构建健康人格?17、自我意识的含义。
18、自我意识的成分。
19、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
20、怎样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进行指导?2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的类型。
22、认知能力差异表现?23、认知差异的含义及教育含义?24、性格的含义及性格差异的表现类型。
25、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重点章节)1、学习的实质。
2、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4、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5、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6、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主要观点。
8、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1、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2、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1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7、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18、发现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第 1 页共34 页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
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第 2 页共34 页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
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
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第 3 页共34 页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第 4 页共34 页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