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开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为主体,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本节教材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入,逐步展开到地球仪的使用和地理坐标的识别,既注重理论知识,又强调实践操作。课程设计将紧密围绕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
-合作交流: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环保意识:结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地球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组成,理解了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地球仪的经纬线:经线表示地球表面南北方向,纬线表示地球表面东西方向
-地球仪的时区: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学习重难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
(难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标画地球的形状,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二、自主学习检测(目的)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图1.1和1.2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则球体。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三、系统总结地形状:。
球地球表面积:。
和大小:最大周长:。
地平均半径:。
球仪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四、课堂达标1.人类的家园是指()A.每个人的家庭B.自己的家乡C.我们的祖国D.地球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盘子C.球体D.圆形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8千米B.6371千米C.6357千米D.4万千米4.地球的表面积是()A.5.1亿平方千米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D.5.1平方千米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A.地球自转轴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C.地球上就有地轴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五、生活拓展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地球的形状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认识地球的真面目,如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较的方式来认识地球的大小。
些角度认识地球的大小?(教师直接讲授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地球的大小。
)出示地球数据、操场和太阳月亮大小的图片(直接讲授即可,不用让学生计算,因为这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让学生能够从比较中再次认识地球的大小。
)过渡:地球如此之大,为了便于研究和学习交流,人们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起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阅读课本,并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活动提出的问题。
出示地球仪的图片,提出活动 2.同桌互相观察地球仪,说说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提示:不同颜色代表什么?线又代表什么?虚线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动画,并提问学生这些点和线的名称是什么(可以开火车回答)你还能找到特殊的纬线吗?(提示虚线表示)方法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快辨别清楚经线纬线,教学生一个口诀“横纬竖经”来记忆。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地球仪,找到一些特殊的点和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深入学习经线和经度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经线的特征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这个估计会有学生不清晰,需要板书讲解清楚)位置关系:相交于极点(教师也需要提示)数量:无数条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画好示意图,记住规律。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记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过渡:我们要更深入去学习经线,活动 3.小组讨论探究:说出经线的特征(3分钟)出示表格和任务:阅读课本p15 图1.11,根据表格的提示,从这些角度说出经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讲解时,教师同时要在黑板上板图)过渡:经线有无数条怎么更好区分每一条经线?引出经度的概念出示经线图,利用动画,展示经度的划分圈出两个20°,提问当两条经线度数一样时,我们怎么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讲解经度的划分规律(难点)利用动画和板图,并让学生尝试画出示意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了解。
对于地球仪的使用,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演示法: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地球的运动。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仪模型、PPT。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仪又是怎样的一个仪器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构造,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充气地球仪若干个,学生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另备其他材料)、标有度数的卡片教学方法:讨论、分组观察、比较、实验课时:4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图』读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过程。
『分组活动』(1)在地球仪上模拟“海边看船”,记录自己的体验,去过海边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2)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3)观察图1.4月食照片,古铜色影子(即地球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海天一色、站的高看的远等;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文和地球卫星照片,了解人类由猜想到实践,最后科学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设问』用那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1.2“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体『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
(地球仪)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分组观察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那些主要的不同?『小制作活动』参照课本,分小组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小地球仪。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学生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识别经纬度、方向和比例尺,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指定的地理位置。
-学生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能够解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联系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常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动手操作情况。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地球仪简图绘制和作业完成情况。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通过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地球空间形态和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地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球是什么形状?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标要求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除了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资料认识地球的形状,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学会运用地球仪,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并利用地球仪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3、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难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影像及名称,让学生看图描述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名称,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初步的认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新课讲授活动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出示由远古时期到21世纪的四组材料:1、结合材料,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过程并完成填空;2、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补充月食、海岸观船、登高望远三个例子,并完成一组选择题。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1.1地球和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掌握经纬网的构成,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及其作用,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学会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2.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经纬网的构成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球仪,学会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的构成。
2.地图:准备一些地图,用于让学生实践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4.学习资料:准备相关学习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大家积极性很高,能够围绕经纬网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设置得不够清晰,使得学生的思考方向有些偏离主题。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定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经纬度系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 授课时间:第1课时,具体时间依据学校课程安排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一些阅读材料,并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还显得有些迷茫。下次我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或者设计一些具体的课后探究任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1. 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形状对定位的影响。
- 地理教学软件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随堂测试:设计一份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4.作业完成情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1.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
2.掌握地球仪上经纬度的读取和应用
解决办法:
1.针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功能的理解。
2.对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感受经纬度的实际应用,提高理解力。
简短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球仪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地球仪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对于随堂测试中学生对经纬度的理解和记忆问题,我将增加课堂互动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疑惑。
3.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我将更多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实例3:发生日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形状。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任务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蛋壳包裹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一些人开始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状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状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开始了一场争论。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任务1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呢?
讨论: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1分钟讨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线、纬线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动脑思考
学生根据大屏播放的经线与纬线地图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生活问题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迁移,引出所学内容
通过地球仪认识经线与纬线;通过观察地图自主运用表格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2
3
6
2、经度与纬度
大屏幕播放经线与纬线地图
——经线、纬线教学设计
课题
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2、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
通过展示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总结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及时反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10
8
3
5
板书
1、经线与纬线 2、经度与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小组展示
课堂总结
课堂反馈
1、经线与纬线
老师想在教室里找到某某同学的准确位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引申:
某某一艘渔船出海时发生事故,进行海上搜救如何确定渔船的准确位置?
教师:像教室里的座位那样,我们在地球上假想划出很多横线和竖线,每两条线的交点就能确定出一个地点具体位置,这些线就是经线和纬线(手拿地球仪演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地球仪
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程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课堂活动2
记数字──了解地球
课堂活动3
出示教学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展示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读图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地球仪并回答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地球形状有初步的认识。
看模型──研究地球
利用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时拍摄的地球视频,引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并提问:
1.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2.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地球和地球仪
课题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新人教版
反
馈
练
习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2.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千米。
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北极__________。
团
队
合
作
4.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
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参照图1.3)
三.读图1.12和1.13回答: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四.在地球仪上找出特殊的经线和纬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借图记忆经纬度的划分
不能简单认为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形状:______
纬线
1.经线和纬线指示方向:______
经线形状: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东西半球分界线:______
反
馈
练
习
1.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2.会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会制作简易的地球仪;4.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5.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地球的大小;2、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感知地球集锦基本结构;3、通过绘制经纬线,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特点,理解经纬网的意义,以及如何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前人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勇于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1.会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各自的特点;2.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预设:1.播放地球绕日运动的视频;2.播放地球仪与经纬网的视频。
二、教学《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人类是怎么认识自己生活的地球的?①、指导读图1.1,让学生口述认识的四个过程;②、播放人类认识地球的视频;③、播放地球形状的视频。
2、地球有多大?①、指导读图1.2,让学生口述地球的大小;②、播放地球大小的视频;③、完成“活动”2填表,感受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2、地球仪的基本结构;3、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地理事物的?4、理解“地轴”;5、指导读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经线、纬线、南极、北极、地轴、南极圈、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6、不规则的球体:地心到北极的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对巨大的地球来说,这个差异是微不足道的。
四、归纳总结。
五、课堂练习:题目见课件。
六、作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认识经纬线、区分经纬度。
3.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学习过程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回顾历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①→②→③→④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数据描述二、认识地球仪的结构1.观察、描画: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观察地球仪,找出一轴、两点,经线和纬线。
(2)在右图中描画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3)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0°纬线。
2.对比、归纳(1)观察地球仪,比较经线和纬线。
列表归纳:(2)观察下面两幅图,分别找出0°、30°、60°经纬线,分析经纬度度数的划分特点和变化规律。
列表归纳:3.写出你的疑惑点三、学会使用地球仪1.判读给下图中的经纬度标上代号在经纬网图中,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并判断半球位置。
2.定位(1)在地球仪或地图中查找经纬度,确定地名;查找地名,确定经纬度。
(2)在图中找到索契(43°35'N,39°43'E)的位置,用圆点标注,写出北京的经纬度。
(3)小组交流生活中利用经纬网定位的例子。
参考答案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2.6 371千米约4万千米约5.1亿平方千米二、认识地球仪的结构1.略3.略三、学会使用地球仪1.A(0°,40°W),赤道和西半球;B(40°N,40°E),北半球和东半球2.(1)温哥华悉尼(0°,51.5°N)(74°W,40°N)(2)画图略(40°N,116°E)(3)略。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经纬度的表示法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0°~90°
0°~180°
板书:二、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经纬网,或举例说明一下)
读图:教材图1.12(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
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画出0度、30度、60度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中、高纬三个区域)
展示课件教材图1.8和教材图1.11;学生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1)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2)东西半球怎样划分的(东:20°W~160°E)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3)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经线:相等纬线:越高纬越短)
(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教师与经线对比,让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总结
为了总结巩固上面讨论的知识,教师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询问、讨论,教师及时辅导。
最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答案
填图: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设计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设计【学习目的】1. 了解人类看法地球外形的进程,感受先人勇于探求的肉体。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剖析描画地球的大小。
3.应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拟归结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应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停止定位。
【自主预习】一、地球的外形和大小1.在现代,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狭小,关于地球外形有〝〞的说法。
2.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初次完成了人类盘绕地球一周的航线,证明了。
3.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外表积为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依照一定的比例把它增加,制造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文字表示陆地、陆地、山脉、河流、国度和城市等天文事物的位置、外形及称号等。
三、纬线和纬度1.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一切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方向。
2.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点。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为90°,称为和,区分用和表示。
3.人们规则,全球为低纬度地域,为中纬度地域,为高纬度地域。
四、经线和经度1.在地球仪上,衔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线,也叫线。
2.经线指示方向。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____,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分,称为东经和西经,区分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作经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限是和构成的经线圈。
五、应用经纬网定位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
2.地球外表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和某条的交点。
【互动探求】1.读〝麦哲伦环球飞行路途图〞,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飞行能证明什么?〔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麦哲伦船队的飞行证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认识经纬线、区分经纬度。
3.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学习过程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回顾历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
①→②→③→④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数据描述
二、认识地球仪的结构
1.观察、描画: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1)观察地球仪,找出一轴、两点,经线和纬线。
(2)在右图中描画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3)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0°纬线。
2.对比、归纳
(1)观察地球仪,比较经线和纬线。
列表归纳:
特征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
定义
形状
数量
长度怎么变化
指示方向
相邻两条线的位置关系
(2)观察下面两幅图,分别找出0°、30°、60°经纬线,分析经纬度度数的划分特点和变化规律。
列表归纳:
特征纬度经度
度数起点线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区分代号
半球划分
3.写出你的疑惑点
三、学会使用地球仪
1.判读
给下图中的经纬度标上代号
在经纬网图中,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并判断半球位置。
2.定位
(1)在地球仪或地图中查找经纬度,确定地名;查找地名,确定经纬度。
经度纬度地名地名经度纬度
117°E39°N天津上海121°E31°N
123°W49°N伦敦
151°E32°S纽约
(2)在图中找到索契(43°35'N,39°43'E)的位置,用圆点标注,写出北京的经纬度。
(3)小组交流生活中利用经纬网定位的例子。
参考答案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2.6 371千米约4万千米约5.1亿平方千米
二、认识地球仪的结构
1.略
2.(1)
特征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
于纬线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形状圆圈半圆
数量无数条无数条
长度怎
么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长度逐渐缩短没有变化,等长指示方
向
东西南北
相邻两
条线
的位置
关系
平行相交
(2)
特征纬度经度
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标度的范围0°~90°0°~180°
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到
90°
从本初子午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
180°
区分代号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3.略
三、学会使用地球仪
1.
A(0°,40°W),赤道和西半球;B(40°N,40°E),北半球和东半球
2.(1)温哥华悉尼(0°,51.5°N)(74°W,40°N)(2)画图略(40°N,116°E)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