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一)3篇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第【1】篇〗《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

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

这首诗用士兵的口吻,在战后归家途中,追述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采薇》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采薇》教学教案《诗经·采薇》教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狁(xiǎnyǔn)不遑(huáng)载饥载渴(zài)我行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维棠之华(huā)象弭(m ǐ).....归聘(pìn)四牡骙骙(mǔ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ēi).......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弥(弥漫)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弭(消弭)3.解释重点字词岁亦莫止莫,同“暮”。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5.小组讨论:请学生围绕“《采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拓展活动:请学生分享自己利用拓展资源进行学习的经历,包括阅读《诗经》其他篇目、古代战争历史资料、诗词赏析类书籍、古代文学史等。
7.诗词交流活动:请学生分享自己参加诗词交流活动的经历,包括与其他学校学生分享诗词学习心得、参加诗词朗诵比赛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采薇》的诵读和诗意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采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采薇》的基本原理。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
本章节为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例题5:《采薇》中“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句诗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解答:《采薇》中“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句诗反映了战士们渴望归家,但战争却无休止的现实。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采薇》这首古诗的基本概念。《采薇》是一首描写古代战士征战归来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士们的豪迈与坚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采薇》教学设计(五篇)[修改版]

《采薇》教学设计(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采薇》教学设计《采薇》教学设计——轻叩诗经的大门一、导入新课1、诵读小诗美哉,诗经跨越千年的文明,聆听那揉进琴瑟的飞歌流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箴言,绵亘千古;“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谆谆教诲,悠然回荡。

无论放浪,还是婉约,无论高歌,还是浅唱,纯粹得就像远古的天空,无邪得宛如源头的活水。

这样的美无须修饰,这样的美不会凋零,她,便是《诗经》——尘封记忆中永远的歌。

1、范读2、自由读3、师生承接读4、漏空背诵2、简介《诗经》课件出示: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3、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轻叩诗经的大门,欣赏她历久弥新的美丽容颜。

诗经中的“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本节课要学习的《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出示课题《小雅.采薇》节选)齐读课题“薇”野豌豆苗。

采薇,穷苦的人采摘野豌豆苗充饥。

二、整体感知出示课文yùfēi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介绍诗作(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

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4、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学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描述情景读师:追忆当年离别时,那情那景犹在眼前生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天子有命,不得不去,辞别亲人,离开故园,心中满是不舍情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面对未知的将来,此番远去,何日归来,无限惆怅涌上心头齐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四、学习《采薇》前三章1、师:如今征夫归来,迎接他的漫天的飞雪生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1、背景知识。

(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采薇(节选)》,感受其韵律之美。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把握诗句的含义,梳理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

3.体会戍边战士复杂而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战争生活的艰辛困苦。

4.感受《诗经》独特的语言魅力,探究其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词句意义,感受戍边战士在征途中的的思乡情怀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哀怨。

了解诗歌借助自然景物描写巧妙烘托人物内心情感的艺术手法。

2.难点感受《诗经》古朴纯真的语言韵味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精心播放一段气势恢宏、场面悲壮的古代战争视频片段,画面中硝烟弥漫、金戈铁马;或者展示一组栩栩如生、生动逼真的古代战争相关图片,如戍边战士在寒风中坚守岗位、浴血奋战的场景等。

待播放完毕或展示结束后,教师用饱含深情且略带沧桑的语调引导学生:“同学们,当我们目睹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遥远的古代战场。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英勇的战士背井离乡,奔赴边疆,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中的《采薇(节选)》,去聆听一位戍边战士从心底发出的深情诉说,去感受他那充满坎坷与波折的人生旅程。

”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迅速将学生带入到诗歌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之中。

2.介绍背景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详细介绍《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包括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广泛的内容题材、多样的表现形式等。

接着,着重讲述《采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歌产生的时代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注意读音的准确清晰、节奏的舒缓得当、语调的抑扬顿挫,将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示范标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采薇》(节选)。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戍卒生活的画面。

3. 搜集其他关于戍卒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 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采薇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采薇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4. 诗词分析与创作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采薇》中的诗句,并进行仿写或创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词学习的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采薇》的学习内容,包括诗句解读、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个人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采薇》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节,进行仿写或创作,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古诗词朗读与感悟: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采薇》,掌握其韵律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有更深刻的体会,增强了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创作背景的把握:理解《采薇》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画面。
举例:在解读“是用之行,是用之止”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用”字的古代用法,联系上下文,解释其表达的是对生活节律的遵循。同时,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诗经》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创作背景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采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薇亦作止”所蕴含的季节变化和生产活动关联。通过学习,学生对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能力。
3. 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诗经》的背景和地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采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采薇》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采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主题,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采薇》,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诗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采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3. 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4.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采薇》,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诗经》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4. 诗歌主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七、作业设计1. 背诵《采薇》。

2. 结合诗句,描绘一幅《采薇》的画面。

3. 搜集《诗经》中其他关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课后作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既要有背诵任务,也要有思考性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1《采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作为一篇古文诗词,学生们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学习《采薇》一文,是为了学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因此,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能够正确读懂《采薇》的内容和意义;2.学生能够运用古文阅读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特点,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3.学生能够对比《采薇》与其他同类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前,通过音乐、图片、短小的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采薇》的主题。

如播放一段采薇的相关视频,或者播放一段背景较好的音乐。

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与采薇有关的图片,如绿油油的青草、黄澄澄的野花等,来直观地让同学们接触到采薇这个话题。

2.阅读课文在阅读一遍《采薇》后,教师让学生课内外阅读,了解文学背景以及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翻译词句、品味文章中的字句,找出其中的语言特色,并分别表达自己的感受。

3.分析诗歌结构结构分析是理解一首诗歌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线条来表现这首诗的结构,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4.诗歌比较将《采薇》与另一首同样类型的古代诗歌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可以将《采薇》和《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对照,让学生感受到每一首诗歌的不同之处。

5.文学作品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同样类型的古代诗歌或现代诗歌,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选择1.课件辅助法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可能不熟悉诗歌结构的概念,这时候可以通过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结构,便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分组阅读法通过分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学生自主学习,减轻老师的压力。

《采薇》教学设计(精选3篇)

《采薇》教学设计(精选3篇)

《采薇》教学设计〔精选3篇〕《采薇》教学设计〔精选3篇〕《采薇》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

他们的认知才能、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

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与老师对话。

我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可以多么深化,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就可以了。

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一、三维目的:1、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纯熟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二、重难点: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歌吗看来大家都乐于学诗、背诗。

这就好。

大家熟读成诵的都是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这首古诗非常经典,可谓千古绝唱,我们今天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板书课题:《诗经·采薇》〔节选〕〔二〕自由诵读,读懂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师板书诗句。

2、老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指名学生朗读。

4、对照注释,学生自由读诗。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如今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

〔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搜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推荐3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推荐3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拓展建议
-参与线上古诗词社群:鼓励学生加入一些古诗词学习的线上社群,如微信群、QQ群等,与其他热爱古诗词的同学一起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组织线下诗词朗诵活动:鼓励学生组织或参加线下的古诗词朗诵活动,如学校诗词朗诵比赛、社区诗词朗诵会等,通过朗诵古诗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
4.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拓展资源的利用情况。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体来说,教学评价与反馈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古诗词鉴赏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教程》等书籍,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鉴赏网站,如“中华诗词网”、“古诗词网”等,以获取更多的古诗词学习和鉴赏资源。
-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一些古诗词朗诵和解读的视频,如“CCTV诗词大会”、“诗词天下”等节目,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对于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的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这影响了他们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其次,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此外,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仍有待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学总结: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古代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他们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此外,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好的,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取汇报后,可以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让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重音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感受一下古诗词的韵律美。”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适时进行拓展,引入类似诗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4.朗读与背诵,巩固提高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注意停顿、重音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诗句,提升语文素养。
2.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深入学习古诗词,感受其中的魅力。”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将古诗词融入生活。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我们所学到的古诗词,让古诗词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3.结合诗句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生僻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首诗中,有一些生僻字词,如‘蕨’、‘翘’等,它们在古代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诗句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针对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是指什么植物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进行诗句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课题:映照古今吟唱一首戍边之歌-诗经•采薇【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结合当下,增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体味、探究交流,感知古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通过吟诵的教学方法,在韵律、节奏中进一步领悟古诗,教给学生另一种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古今映照,集体吟诵《采薇》和仿写,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崇敬和哀思,引发学生对戍边的沉思与憧憬、对祖国山河的珍视与热爱。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探究、吟诵【教学设想】学生课前利用早读课时间充分预习,扫清文字障碍,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大意。

【教具准备】制作简单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词学习方法,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诗经》,)大声呼唤它!2.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请同学们打开书......(课件出示教材)3.师:以前有哪些学习诗词的方法?今天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指名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3.结合注释初步理解。

4.引入课外学习资料。

(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

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5.指名个别再读。

6.同学们,读了这许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呀?7.检测问:“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去何方?8、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课件出示)三、借助吟诵,体悟诗情(一)吟诵品析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象画面。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教材解读:《采薇(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第一首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思乡之苦的戍边将士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

虽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士兵在离乡出征时的伤感、不舍和归乡时既欣慰,又哀伤的复杂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借助叠词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极富表现力,使之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

教学目标:1.自主搜集资料,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通过“杨柳”“雨雪”等景物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戍卒的复杂情感,赏析以相反的景物衬托情感的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叠词手法的艺术魅力。

4.拓展诵读《诗经》中的其他名句,感受那诗化的语言、淳朴的浪漫,激发诵读《诗经》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杨柳”“雨雪”等景物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戍卒的复杂情感,赏析以相反的景物衬托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拓展诵读《诗经》中的其他名句,感受那诗化的语言、淳朴的浪漫,激发诵读《诗经》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师: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而又得到长足发展的文学样式,便是诗歌了。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里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生读)——①师:珍惜时光,奋发努力,这是诗人对我们的劝勉。

②师:诗人短暂的伤感源于他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

③师:这是苏轼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他旷达的胸襟。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古诗词诵读单元,我们将一起品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是的,就是《诗经》。

2.初步了解《诗经》。

课前我们已经自主搜集了关于这部诗集的资料(展示学生预习作业,抽生分享读),对《诗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们中国的文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四字现象”,比如我们现在要说,往窗外看去,窗外下起了小雨,到处灰蒙蒙的一片。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全诗。

3.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全诗。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三、读准诗歌,把握基调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雨、载”的读音。

2.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指名学生朗读。

4.对照注释,自由读诗,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这个问题可以在组里讨论。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描绘了古代女子采摘薇草的情景。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内容:通过对薇草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薇草,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激发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理解诗意: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体会情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诗经·小雅》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四句4. 诗歌内容:女子采摘薇草,向往美好生活5. 表现手法:赋、比、兴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家长签字。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查找《诗经》中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情感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二、阅读全诗完成(一)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通假字(1)岁亦莫止( )(2)彼尔维何( )(3)维常之华( )(4)猃狁孔棘( )◆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 象,用象骨装饰。

鱼,用鲨鱼皮制作。

)◆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今指道路。

)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

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疚,痛苦。

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三)疏通文意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

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掌握诗中比兴、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导入对诗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生读。

正音释义。

2.范读。

意在指导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3.齐读。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

(三)整理学生问题、研习赏读1.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分析)(1)战时思乡之苦。

曰归曰归、靡室靡家、无使归聘、我行不来。

(2)战时劳顿之忧。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苦和思归。

(3)归途中的隐忧不安。

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这些忧思都是由于什么而起?——战争战争失败还是胜利?——胜利除了忧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

总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

有战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诗经》和“《诗经》六义”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预设: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生1:我觉得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这首诗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选文开头没写思乡,而写家乡的杨柳和满天的大雪,这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对比)4.大家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抒胸臆,直接写战士的思乡之情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离开家乡时正值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拂,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时战士归乡途中满天飞雪的寒冷孤寂作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渲染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5.再看选文有什么特点?(对偶句式,有加强语气一唱三叹之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齐读体会)6.选文前两句的创作手法是什么?(以乐景写哀情)7.战事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吧,选文在写法上与前面几章有何不同吗?(最后一章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另外用了对比手法,以离家时的欢愉与归家时的忧伤作对比。

)8.既然可以回家了,为什么“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呢?你知道“他”的哀吗?试说一说。

9.多年在外作战,音书断绝,家乡的亲人还在吗?人事变化大吗?(“少小离家老大回”“去时里下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几十年的离家,家乡的老母亲或许早已化成一冢坟墓了……真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啊!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凶多吉少,怎么能不悲哀呢?)五、课堂小结1.这首诗歌写到在国家危难之时,战士在思归与作战之间,毅然决然选择作战,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2.作为现实主义诗歌,《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学生交流汇报。

六、作业设计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板书设计】采薇(节选)昔杨柳依依今雨雪霏霏手法思想感情【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采薇》(节选)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时内心的苦痛和归乡时悲伤的心情。

这样的军旅生活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诗篇中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让现在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所以,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去理解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自我感觉本课对这方面难点的处理还不是很好,希望下次可以得到改进。

古诗词诵读文本分析《采薇》出自《诗经·小雅》,课本中选取的是第六章。

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后两句用举杯劝酒来表达深沉的惜别之情。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春夜的雨景,表达了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江上渔者》是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但爱鲈鱼美”的江上人的规劝之意。

《泊船瓜洲》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王安石。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王观的一首送别词。

词中以活泼的笔调、巧妙的比喻、俏皮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现了苏轼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清平乐》这首词的作者是黄庭坚。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借助注释,展开想象,读懂诗词,体会诗词描绘的意境。

3.感知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4.赏析诗词的语言,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5.学习古诗词,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读懂诗词,体会诗词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知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赏析诗词的语言,学习写法。

课时安排机动1 采薇(节选)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把握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便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我们常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就是指诗词曲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品味《采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来感受我国最早的诗歌的魅力。

(教师板书诗题:采薇。

)1.引导学生了解《诗经》。

预设:教师出示《诗经》简介,学生齐读,抓住重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其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

其中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

2.释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二、多样读诗,感悟诗韵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需要注意的字音:雨(yù)(这里用作动词)霏(fēi)◆读准多音字的音:行(xínɡ)道迟迟载(zài)渴载(zài)饥2.教师范读,学生把握节奏。

节奏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齐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三、研读诗句,精读感悟过渡: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韵律美。

如果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就能穿越时空,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受诗歌中的人物的心情了。

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把读懂的诗句讲给同桌听。

(2)分组讨论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译文示例: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没有人能够体会!(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示学生在表述时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读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

2.师生合作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

)从哪里看出来的?(“杨柳依依。

”)“依依”写出了杨柳怎样的特点?(写出了柳枝的婀娜姿态。

)(2)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去了哪里?预设:教师补充介绍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明确:“昔”字表明这是征夫回想当年出征的情景,所以“我”去了战场。

(3)此时,“我”的心情如何?(依依不舍。

)从哪里体会到的?(从“杨柳依依”中体会到的,在古代有离别之时折柳送别的做法。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征夫归来时的景象。

)从哪里看出来的?(“今”。

)(2)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征夫归来的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3)“雨雪霏霏”是单纯写景吗?(不是。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征夫在征程中经受了许多磨难,还感受到征夫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的心情。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1)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描绘的是征夫在漫漫的归途中遭遇险阻,行路艰难;再加上行囊匮乏,又渴又饥,更是雪上加霜。

)(2)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眼前的困境又加深了“我”的忧伤。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这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点明了“我”的心情?(“伤悲”。

)(2)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情?(征夫在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在漫天飞雪中返回故乡,无尽的相思和沉重的焦虑萦绕在心头,归途中的饥渴让他倍感孤独和伤感。

)四、总结全诗,背诵积累1.教师总结。

小结:《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表现了征夫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读罢诗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