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喀纳斯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1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1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

A、B、C三个主题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
B、C主题是A主题的变奏。

A主题的核心音调是“la、do、mi”,上句结束在属音“mi”,下句结束在主音“la”上,具有呼应关系。

B主题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回了小调,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C主题中各乐句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 主题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各种乐器的演奏,更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起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首乐曲充分表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能哼唱主题一的旋律,听辨出3个不同主题旋律,并且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录主题出现的顺序。

2.了解乐器竹笛和小提琴,能听辨它们的音色,感受两种乐器的丰富。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一首描绘我国新疆喀纳斯湖美丽风光的钢琴曲。

曲调优美,旋律变化丰富,表现出森林的神秘、宁静和活力。

这首曲子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的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喀纳斯湖和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这首钢琴曲的优美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对我国大自然风光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森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乐曲中的旋律变化和情感表达。

2.掌握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节奏和和声特点。

3.培养学生对森林狂想曲这一体裁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乐曲结构等知识。

2.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感。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和声、旋律等特点。

4.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乐谱,每人一份。

3.准备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知识资料。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感。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尝试找出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部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的节奏、和声、旋律等特点。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1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

这首乐曲描绘了我国美丽的喀纳斯湖风光,以及周围森林的神奇魅力。

乐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充满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探究和合作,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充满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中的一些特殊音乐符号和演奏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这首民族乐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分析、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演奏技巧,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乐曲的节奏变化和音色特点。

2.理解和欣赏乐曲中的民族风格。

3.学会运用正确的演奏技巧表现乐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美感和民族特色。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4.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演奏技巧,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5.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曲的演奏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乐曲的乐谱和教材。

3.准备相关的音响资料和视频资料。

4.准备教学所需的乐器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乐曲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特点。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04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04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1. 欣赏《森林狂想曲》
2. 为乐曲划分乐段
3. 用多种方式表现乐曲的三个乐段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在情景引导下学生能律动、哼唱、模唱,从而感受乐曲。

3.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对A乐段旋律的模唱和律动感受,听辨演奏乐器,并区别出其中三个主题乐句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在聆听中想象、表达
难点:用声势和模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分辨A乐段中三个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尤克里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聆听引子部分。

小学音乐五年级名曲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课件

小学音乐五年级名曲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课件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
演奏顺序 主奏乐器 音乐情绪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大提琴
大提琴 小提琴
交响乐团
欢快地
欢快地 优美地
热烈地
每一遍旋律的主奏乐器是 什么?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名曲欣赏——
《美丽的喀纳斯湖》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管弦乐曲《美丽的喀纳斯湖》是由我国著名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龚耀年作曲的 交响音画《喀纳斯湖》组曲的第一首。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交响音画
交响音画是交响乐中的一 种,它用类似交响诗的形式 刻画自然风光甚至美术作品, 也有作曲家称这种形式为 “音画”。作曲家意图用声 音来表现空间,获得诗情画 意的效果。
引子
第一段
龚耀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作曲家。代表 作有:四重奏《在海边》、歌剧《风雨花》、歌曲《雨花石》 《国旗颂》《小鸟,请到这里来》《给未来一片绿色》等流 传全国,影响广泛。
第二段
尾声
小学名师课程
THANKS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小 提 琴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竖 琴
圆 号
感受由音乐描绘出的迷人景色!
————
五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
优美地
哼唱旋律,并 感受乐曲的速度 和情绪!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
小组合作探究
03
师生互助、生生 互助
课后提升
重点项目
01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02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交响乐有了 哪些认知
03 掌握了那些欣赏方法
信息化教学
5个 特长
学理清乐段
言语表述
旋律结构 情感认知
乐句判断
说课完毕,感谢收看
对乐曲的基本常识
表达内容
对乐曲的表达和阐述
教学设计
01.
02.
03.


04.
秋冬教学设计 Nhomakorabea课前导入
1
春天的含义
听赏乐曲
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大致对乐曲有所了解
2
教师简介
3
对乐曲的基本知识界表达内容阐述
复听乐曲
能用自己的历届标书出乐曲索要表达的
4
内容
课堂实施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认知
01
聆听乐曲
02
美丽的喀纳斯湖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设计 03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1 2
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及欣赏的方式方法,乐曲 所表述的内容及营造的氛围。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交响音画
概念
“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体裁,或者是描写自然风 光的交响诗,可称为“音画”、“交响画”、或 “交响音画”。“民族交响音画”是指19世纪民族 乐派作曲家们所创作的这类题材的交响诗。例如俄 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 交响音乐的风俗画。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 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
交响乐
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交响乐与交响曲 有区别也可以通用)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 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 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 序曲演变而成。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一、引言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是中国最美丽的20个湖泊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群山环抱下的宁静与美丽。

二、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1 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到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奇妙联系;•能够通过学习乐曲,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传达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声乐和打击乐演奏出乐曲。

2.2教学准备教学录音机,教学CD,简易打击乐器(如铃鼓、木琴等),教学用书。

2.3教学过程2.3.1 情境营造教师播放以喀纳斯湖为背景的音乐《森林狂想曲-苏少版》,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也让学生想象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湖泊中,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3.2 聆听与感受通过反复聆听,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强弱等元素。

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在情感互动中更好地理解音乐。

2.3.3 曲式分析教师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题部分,还有重复主题部分等。

2.3.4 乐器演奏教师将简易打击乐器分配给班级学生,并分别介绍如何演奏。

然后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懂得如何配合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和美好。

2.3.5 声乐演唱通过模仿和咚咚识谱的方式,教师将乐曲的歌词分配给学生,并让学生跟着CD的演唱进行学习,同时教授唱歌的技巧。

2.4 教学小结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音乐与自然的奇妙联系。

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乐曲的表现力和传达能力,在声乐和打击乐的演奏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提高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三、结语喀纳斯湖是一处充满神秘和美丽的天然湖泊,音乐可以给它增添很多魅力,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喀纳斯湖的美丽和神奇。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和珍惜我们的自然环境。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0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D001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绿海林涛声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优质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森林狂想曲》,感受自然界的声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在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听辨不同的主题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

3.能够用人声及打击乐器模仿大自然的声响,能合着音乐自由表现。

教学重难点:
听辨不同的主题,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效片段
师:我们来听一段音响,听听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师: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是音乐家实地采集录制的。

在音乐中,称之为“音效”。

2.用人声模仿音效
3.合作表现音效
二、欣赏教学
(一)整体感知。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说课稿部级优课)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说课稿部级优课)1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说课稿部级优课)1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美丽的喀纳斯湖为背景,描绘了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歌曲为F大调,2/4拍,结构方整,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弹性,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仍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了解歌曲的背景,掌握简单的音乐术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音准、节奏的处理,以及音乐术语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美丽世界。

2.互动教学法: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实践教学法: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喀纳斯湖》是一首描绘我国新疆喀纳斯湖美景的散文诗。

文本以诗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喀纳斯湖的神秘、美丽和宁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课难点在于理解散文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喀纳斯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小学五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然景观有较强的兴趣,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理解抽象的语言和描绘意境方面还需加强。

在地域文化方面,学生可能对新疆喀纳斯湖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散文诗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散文诗的意境。

2.难点:理解作者对喀纳斯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查阅资料了解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体会散文诗的韵味。

3.资料查询法: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资料,用于营造教学氛围。

2.准备喀纳斯湖的介绍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喀纳斯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背景介绍喀纳斯湖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的核心景点,也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湖泊位于海拔1,374米的喀纳斯河上游,湖面面积达到45.73平方千米,最大湖深188.5米。

由于湖泊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水草丰茂,天空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优美洁净的自然画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教学目标1.学习颂歌歌曲《森林狂想曲》2.了解喀纳斯湖的自然风光及其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音感和欣赏能力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利用图片或地理图形式介绍喀纳斯湖的自然风光和特点,让学生对喀纳斯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冥想在喀纳斯森林中散步,感受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和音乐的敏感性。

3.播放颂歌歌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感受自然与音乐的融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正文教学1.首先,教师可选择对歌曲进行介绍和解读,特别是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歌曲。

2.对歌曲旋律及曲调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发现歌曲的美妙之处,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欣赏。

3.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进行适当的声乐指导,教学唱段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4.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或独唱,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巩固练习1.将歌曲和喀纳斯湖的图片、自然声音进行结合,重新欣赏歌曲,加深对喀纳斯的理解和认识。

2.配合乐曲节奏以及歌曲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形体表演,培养学生的动感体验和表现能力。

拓展应用1.学生可以自由创作歌曲的伴奏乐器或歌曲改编,丰富音乐表达手段,提升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2.学生可以结合喀纳斯湖进行诗歌、绘画等相关作品创作,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通过学习颂歌歌曲《森林狂想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喀纳斯湖的美丽和自然景色,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 森林狂想曲》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是人音版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曲目。

这首曲目描绘了我国新疆喀纳斯湖美丽的自然风光,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湖泊、森林、山峦等自然景观,以及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民族的民俗风情。

乐曲旋律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欣赏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特别是在理解民族音乐特色、感受音乐描绘自然风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乐曲《美丽的喀纳斯湖》描绘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中的旋律变化,理解音乐与自然风光、民族特色的联系。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分析乐曲的结构、节奏、音色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

2.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乐曲的美妙旋律,体会音乐与自然、民族的紧密联系。

3.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分析乐曲的节奏、音色、结构等特点。

4.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喀纳斯湖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2.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质量。

3.准备相关音乐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美丽的喀纳斯湖》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喀纳斯湖》是一首描绘我国新疆喀纳斯湖美丽风光的民歌,选自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的教材。

歌曲采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喀纳斯湖的神秘和壮丽。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适合五年级学生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新疆地区的文化背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在歌唱时可能对某些特殊音色和节奏的处理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美丽的喀纳斯湖》,让学生感受新疆地区的民族风情,培养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的背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地演唱《美丽的喀纳斯湖》,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歌曲中的特殊音色和节奏,领悟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欣赏、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喀纳斯湖的美丽风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美丽的喀纳斯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介绍歌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和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色。

4.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5.欣赏与讨论:教师播放其他新疆民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体会新疆音乐的特色。

《美丽的喀纳斯湖》精品教案2023

《美丽的喀纳斯湖》精品教案2023

《美丽的喀纳斯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能听辨出主旋律。

2、能在音乐活动中听辨出不同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3、了解交响音画。

教学重难点: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能听辨出主旋律,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2、能在音乐活动中听辨出不同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

首先让我们随着一段优美欢快地旋律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流水、蓝天、白云、牛羊......师:有高山、蓝天、白云、流水,还有成群的牛羊。

这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呢?它就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一个高山湖泊------喀纳斯湖。

那里悬崖耸立、森林茂密、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走进喀纳斯湖,共同来欣赏喀纳斯湖的奇妙风景!师:音乐家龚耀年先生在游玩喀纳斯湖时突发灵感创作了一部交响音画-------《美丽的喀纳斯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

二、欣赏引子部分。

1、欣赏引子。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听乐曲的开头,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流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呢?生:。

师:看到连绵起伏的高山,还有与山呼应的回声。

让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回声。

(提醒学生:回声要比原来的声音弱)2、复听我们再来把这段音乐听一遍,画一画旋律线。

师:刚才我们从音乐声中看感受到了高山、回声、流水,那么你们知道高山、回声、流水分别是哪些乐器在表现的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听完交流(PPT)3、再听,感受节奏、速度师: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乐器演奏这段旋律,你觉得它的速度,节奏是怎样的?(速度;缓慢、节奏是规整的还是自由的)(早晨)三、欣赏主题第一段师:接下来我们我们学习乐曲的第一部分,也是乐曲的主题部分。

听老师用竖笛吹奏这段旋律。

师:我们再来听听音乐中,是那一乐器组在演奏?(木管组还是弦乐器组)。

我们一起来用木管乐器演奏这段音乐,好么?(师伴唱)接着我们也一起用LA哼唱这段旋律。

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优美抒情)、节奏(规整、自由)速度(缓慢)。

大班社会教案喀纳斯湖

大班社会教案喀纳斯湖

大班社会教案喀纳斯湖一、主题:喀纳斯湖二、学科领域:社会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地理意识,了解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2. 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明白喀纳斯湖的生态保护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学习珍爱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内容:1. 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喀纳斯湖的生态环境。

3. 喀纳斯湖的生态保护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首先展示一幅喀纳斯湖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下他们对这张图片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喀纳斯湖是哪里的湖,为什么这个湖特别,与其他湖泊有何不同。

Step 2 知识讲解1.根据学生的发言,带领学生了解喀纳斯湖的区域位置及其特点,并简要介绍喀纳斯湖的地理环境。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喀纳斯湖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喀纳斯湖是一种天然保护区域。

3.教师告诉学生喀纳斯湖的水源(山泉水,冰川融水和降雨水),也是喀纳斯湖区域保护的关键要素和同时也是喀纳斯湖的一大亮点。

Step 3 展示课件1.展示屏幕上现成的PPT讲解,将喀纳斯湖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特点等信息详细展示出来,以此让学生对喀纳斯湖的生态及地理背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Step 4 组织讨论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们围绕喀纳斯湖与其他湖泊的区别、喀纳斯湖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开展讨论,让学生们对喀纳斯湖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珍惜之心。

2.鼓励学生们提出有关保护鸟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建议,让学生们明白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Step 5 总结评价1.采用奖励评价方式,对积极表现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对于环保自然的认识,让其内化为心里的一种信仰。

2.补充教育现代环境污染的危害,鼓励学生从家庭小事做起,选择并推广低碳环保的先进材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其生态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

美丽的喀纳斯湖

美丽的喀纳斯湖

美丽的喀纳斯湖
【教学目标】
1、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体会音乐描绘的美丽景象,感受新疆音乐风格;
2、听辨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并说一说每一次出现的不同情绪、速度变化特点,从而感受不同主题表现的画面;
3、通过聆听与感受,给学生自主思考课堂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表现乐曲中。

【教学重点】
熟悉主题旋律,分辨主题旋律的变化。

【教学难点】
尝试用音画交融的课堂活动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朗诵、学生感受
2、师生朗诵并感受风景
【设计意图:在聆听引子部分乐曲时感受乐曲的意境与风景描绘,为下面的聆听与欣赏奠定基础】
二、乐曲学习
1、初听全曲
【设计意图:在全曲的聆听中加入乐器模型的演奏,既增加聆听趣味,又不影响学生分析乐曲曲式结构】
2、学生自主分析曲式
3、主题聆听
4、学生自主归纳主题
5、交响音画表现
1)主题第一次出现
2)主题第二次出现
3)主题第三次出现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少教多学”模式最大化。

在学生的设计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完美的感受与表现音乐】
6、完整表现主题
7、乐曲总结
8、完整聆听表演
【设计意图:回归交响音画的教学目标,呈现学生目标的完成效果与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


9、乐曲简介
10、课后作业
三、总结下课。

《美丽的喀纳斯湖》说课稿

《美丽的喀纳斯湖》说课稿
一、听辨乐器:
1、对照角色听声音,请你找出演奏的乐器。
师:这些乐器中,哪些属于木管乐器组?
二、视频导入
1、今天,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近美丽的喀纳斯湖。
2、谈谈你的感受,你对此美景有何感想?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揭题:《美丽的喀纳斯湖》
2演奏?他们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知道主题的速度和情绪,并通过歌唱、模拟演奏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旋律的感受;2、能在音乐主题的感受中听辨主奏乐器,初步了解管弦乐队中的乐队编制;3、通过学习,了解“交响音画”,知道乐曲作者并对这样的音乐感兴趣。本课的重点是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知道主题的速度和情绪,并通过歌唱、模拟演奏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旋律的感受。难点是能在音乐主题的感受中听辨主奏乐器,初步了解管弦乐队中的乐队编制。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单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美丽的喀纳斯湖》说课稿
教者
班级
五(1)
科目
音乐
时间
4月27日
课题
《美丽的喀纳斯湖》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丽的喀纳斯湖》一课。本单元的音乐作品以赞美大自然之“绿色”为线索,作品风格各异。我们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感受湖泊森林的自然之境,重点听辨主题的重复与变化。最后由圆号与单簧管分别渐次演奏核心主题,呼应地奏出尾声,令人遐想喀纳斯湖的美丽神奇。
师:尾声部分正是用圆号、单簧管营造了令人遐想的感觉。
四、完整聆听
1、了解作曲龚耀年,指导学生完整聆听乐曲。
五、了解交响音画
1、了解交响乐队的演奏。
2、了解交响音画。推荐交响音画作品。
六、总结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喀纳斯湖
教学内容:
听赏《美丽的喀纳斯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
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

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

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

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

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

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
四、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