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递函数(第四讲)
合集下载
第4讲 典型环节
� 典型环节示例 � 比例环节
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快速地跟随输入量,两者成 比例关系。
其运动方程为:xo(t)=Kxi(t)
xo(t)、xi(t)——分别为环节的输出量和输入量; K——比例系数,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X o ( s) G( s) = =K X i ( s)
传递函数: G ( s ) = K τ 2 s 2 + 2ξ τs + 1
(
)
式中,τ——时间常数 ξ——阻尼比,对于二阶微分环节, 0<ξ<1 K——比例系数
系统数学模型 第二章 � 积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 运动方程为: xo (t ) = 1 ∫ t xi (t )dt 0
T
车初始位置距平衡点1.0,则所建立模型如图示。
F c k 系统微分方程 ̇ ̇= − x ̇− x x m m m
若外力输入F=0,仿真所得示 波器窗口小车位移随时间变 化的轨迹如图。
F
为0
初值为1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F
F如下图 系统输入 系统输入F
系统输出 x如下图所示 系统输出x
微分环节的输出是输入的导数,即输出反映了 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从而给系统以有关输入 变化趋势的预告。因此, 微分环节常用来改善 变化趋势的预告。因此,微分环节常用来改善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 二阶微分环节 运动方程:
⎡ 2 d2 ⎤ d xo (t ) = K ⎢τ x (t ) + 2ξ τ xi (t ) + xi (t )⎥, 0 < ξ < 1 2 i dt ⎣ dt ⎦
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快速地跟随输入量,两者成 比例关系。
其运动方程为:xo(t)=Kxi(t)
xo(t)、xi(t)——分别为环节的输出量和输入量; K——比例系数,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X o ( s) G( s) = =K X i ( s)
传递函数: G ( s ) = K τ 2 s 2 + 2ξ τs + 1
(
)
式中,τ——时间常数 ξ——阻尼比,对于二阶微分环节, 0<ξ<1 K——比例系数
系统数学模型 第二章 � 积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 运动方程为: xo (t ) = 1 ∫ t xi (t )dt 0
T
车初始位置距平衡点1.0,则所建立模型如图示。
F c k 系统微分方程 ̇ ̇= − x ̇− x x m m m
若外力输入F=0,仿真所得示 波器窗口小车位移随时间变 化的轨迹如图。
F
为0
初值为1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F
F如下图 系统输入 系统输入F
系统输出 x如下图所示 系统输出x
微分环节的输出是输入的导数,即输出反映了 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从而给系统以有关输入 变化趋势的预告。因此, 微分环节常用来改善 变化趋势的预告。因此,微分环节常用来改善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
� 二阶微分环节 运动方程:
⎡ 2 d2 ⎤ d xo (t ) = K ⎢τ x (t ) + 2ξ τ xi (t ) + xi (t )⎥, 0 < ξ < 1 2 i dt ⎣ dt ⎦
2.2-6传递函数
s zi (i 1, 2 m)是N (s) 0的根,称为传递 函数的零点,s pi (i 1, 2 n)是D(s) 0的根 是传递函数的极点。
因为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或多或少存在惯 性,所以G(s)的分母阶次大于等于分子阶 次,即 n,是m有理真分式,若 ,我们m 就 n 说这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系统。
c(t)
a1
d dt
c(t
)
a0c(t
)
bm
dm dt m
r(t)
bm1
d m1 dt m1
r(t)
b1
d dt
r(t)
b0r(t
)
y(t)为系统的输出,r(t)为系统输入,则零 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得到 系统传递函数为:
G(s)
Y (s) R(s)
bmsm ansn
bm1sm1 an1sn1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
以上一节RLC电路的微分方程为例:
LC
d
2uC (t) dt 2
RC
duC (t) dt
uC
(t )
ur
(t )
设初始状态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LCs2Uc (s) RCsUc (s) Uc (s) Ur (s) (LCs2 RCs 1)Uc (s) Ur (s)
例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
电枢回路: ur Ri Eb
[Ur (s) Eb (s)] / R I (s)
电枢反电势:Eb ce m
ce m (s) Eb (s)
电磁力矩: Mm cmi
cm I (s) Mm (s)
力矩平衡: Jmm fmm Mm Mm (s) /(Jm s fm ) m (s)
I1 ( s )
因为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或多或少存在惯 性,所以G(s)的分母阶次大于等于分子阶 次,即 n,是m有理真分式,若 ,我们m 就 n 说这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系统。
c(t)
a1
d dt
c(t
)
a0c(t
)
bm
dm dt m
r(t)
bm1
d m1 dt m1
r(t)
b1
d dt
r(t)
b0r(t
)
y(t)为系统的输出,r(t)为系统输入,则零 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得到 系统传递函数为:
G(s)
Y (s) R(s)
bmsm ansn
bm1sm1 an1sn1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
以上一节RLC电路的微分方程为例:
LC
d
2uC (t) dt 2
RC
duC (t) dt
uC
(t )
ur
(t )
设初始状态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LCs2Uc (s) RCsUc (s) Uc (s) Ur (s) (LCs2 RCs 1)Uc (s) Ur (s)
例 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
电枢回路: ur Ri Eb
[Ur (s) Eb (s)] / R I (s)
电枢反电势:Eb ce m
ce m (s) Eb (s)
电磁力矩: Mm cmi
cm I (s) Mm (s)
力矩平衡: Jmm fmm Mm Mm (s) /(Jm s fm ) m (s)
I1 ( s )
机电控制基础 第二章第四节传递函数
G(s) b0 b0
b0
b0
a0 a0 sn an1 sn1 ... a1 s 1
an
an
an
m1
m2
( k s 1)
(
2 l
s
2
2
l
s
1)
G(s) K
k 1 v n1
s
l 1 n2
(Ti s 1)
(T
2 j
s
2
2Tj
s
1)
i 1
j 1
2.4、控制系统的复域模型—传递函数
例1 已知
10
2.4、控制系统的复域模型—传递函数
4.积分环节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t
c(t) K 0 r(t)dt
G(s) C(s) K R(s) s
例6:液压缸 输入:流量q(t) 输出:活塞位移y(t)
q(t) A dy(t) dt
y(t)
1 A
q(t)dt
Y (s) 1 Q(s) As
G(s) Y(s) 1 Q(s) As
Ts 1
s 2 2 s 1
n2
n
e s
7
2.4、控制系统的复域模型—传递函数
1.比例环节
运动学方程
c(t) Kr(t)
传递函数
G(s) C(s) K R(s)
例3: 测速发电机 输入:角速度ω 输出:电压u
u(t) Kt(t)
G(s)
U (s) (s)
Kt
2.4、控制系统的复域模型—传递函数
(3) 画出对应的零极点图; (4) 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3) 如图所示
(4)
k(t)
L1[G ( s )]
传递函数求法
y(t) K x(t)dt
2)传递函数
G(s) X C (s) K X r (s) s
x(t) R
-+
y(t)
+
3) 输入输出变化曲线
4)结构图
Ur C
U R (s)
K
c (s)
s
0
t
4、微分环节
1)数学表达式
y(t)
K
dx(t) dt
+x(t)
Xr (s)
1i sC R
=
K
(T1S (T1S
1)(T2 S 1)(T2S
1)(Tm S 1)(Tm S
1) 1)
=
K
(T1S (T1S
1)(T2 S 1)(T2S
1)(Tm S 1)(Tm S
1) 1)
二、 传递函数的性质
1 .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一一对 应,它们是在不同域对同一系统或元件的描述。
-自然振荡角频率
R RC LC R LC -振荡环节阻尼比
2n L
2L
2
i Xc
输入量单位阶跃响应时,则 对上式拉氏反变换,求输出响应得
X C (s)
s2
n2 2ns
n2
xc (t) 1 e2 nt
1 2nt 1 2
tan1
b0sm b1sm1 bm1s bm a0sn a1sn1 an1s an
G(s)
传递函数的两种表达形式:
1)
G(s)
Xc (s) Xr (s)
b0sm b1sm1 bm1s bm a0sn a1sn1 an1s an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4次课 传递函数、结构图
• 一阶微分环节: G ( s ) s 1 • 振荡环节 : • 延迟环节
2 n 1 G( s) 2 2 2 T s 2Ts 1 s 2n s n 2
G ( s ) e s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20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注意: 环节是根据微分方程划分的,不是具体的物理 装置或元件。 一个环节往往由几个元件之间的运动特性共同 组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12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art 2-4-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b0 s m b1s m 1 bm 1s bm an 1s an M (s) N (s)
M (s) b0 s m b1s m1 ... bm1s bm
系统(或环节) 的输入量 系统(或环节) 的输出量
X r ( s)
X c ( s) X r ( s)G( s)
X c (s)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7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n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
d d d a0 n c(t ) a1 n1 c(t ) an1 c(t ) an c(t ) dt dt dt m m 1 d d d b0 m r (t ) b1 m1 r (t ) bm1 r (t ) bm r (t ) dt dt dt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6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art 2-4-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在零初始条件(输入量施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
2传递函数
通过Laplace变换,将微分方程的解简化为关于S的代数方程,并得到 输出的Laplace变换C(s)后,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间域解C(t)。
二、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结构和参数 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
1.传递函数定义 在线性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Laplace变换象 函数与输入的Laplace变换象函数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当极点既有互异的实数根、共轭复数根,又有重实数根、重复数 根时,自由运动的模态形式将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线性组合。
(2)极点位置决定了自由运动模态的收敛性,从而决定了各模态的 稳定性和快速性,并影响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从响应模态来看,e pit、eit cos it、t m1e pit、t m-1eit cos it ,只要 pi 0、 i 0 ,则其模态就会随着时间t的增长而衰减,最终消失。系 统响应的自由运动分量(即能得到稳态响应)能够消失的称为稳定系 统,因此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全部极点的位置来决定。
e
★当极点出现复数重根,如m重复数根 pi i ji 时,自由运动 的模态形式将出现: it it m-1 i t
e cos it,te cos it, ,t e cos it
t t t
或 e i sin it,te i sin it, ,t m-1e i sin it
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 传递函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传递函数只能适用于线性系统,另外对输入输出进行Laplace变换时,
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 nc d n-1c dc d mr d m-1r dr a0 n a1 n-1 an-1 an c b0 m b1 m-1 bm-1 bm r dt dt dt dt dt dt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传递函数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Z (S ) 自动控制原理 X (S )
17
二、系统方框图的等效变换和化简
补充结论:控制系统方块图简化的原则
1. 利用串联、并联和反馈的结论进行简化 2. 变成大闭环路套小闭环路 3. 解除交叉点(同类互移)
比较点移向比较点:比较点之间可以互移 引出点移向引出点:引出点之间可以互移 注:比较点和引出点之间不能互移
注意:进行相加减的量,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3
一、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组成
(4) 引出点(分支点、测量点)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
R ( s)
X (s)
G1(s)
G2 (s)
C (s)
分支点示意图
X ( s)
特别要注意:同一位置 引出的信号大小和性质
完全一样。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方框图(结构图)的四要素:
自动控制原理
R(s)
C(s)
G(s)
(a)
R(s) + R(s) C(s) C(s)
(b)
c(t)
r(t)
C(s)
R(s)
C(s)
(c)
(d )
(1)方框(方块):表示输入到输出单向传输间 的函数关系。
r(t)
R (s )
G( s )
c(t)
C (s )
信号线
方框
图2- 11 方框图中的方框
G4
R(s)
-
A
G1
G2
-B
H1
G3 H2
C C(s)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22
二、系统方框图的等效变换和化简
第二章 传递函数
第二章 传递函数
2.根据系统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分类 1)线性系统:方程只包含变量X0(t)、Xi(t) 的各阶导数 a.线性定常系统:an…a0 ;bm…b0为常数 b.线性时变系统:an…a0 ;bm…b0为时间的函数 2)非线性系统:方程中含有非X0(t)、Xi(t) 各阶导数的其它函数形式
第二章 传递函数
解:由 KVL 有:
di u1 = Ri + L + u2 dt 1 du2 = i dt i=C , u2 C dt
R
L i(t)
C
u1(t)
u2(t)
消去中间变量i :
du2 d 2 u2 + L C 2 + u2 U1 = R C dt dt
写成微分方程标准形式:
LC d 2 u2 dt
2
a n x(0n)( t ) + a n -1 x(0n 1)( t ) + L + a0 x0( t )
= bm x(i m)( t ) + bm -1 x( m -1)( t ) + L + b0 xi( t )
i
式中:a n…a 0, b m…b 0 均为常系数
x 0 (t)为系统输出量,x i(t)为系统输入量
R 2 C 2 ) u 2 ( t ) + Hu 2 ( t ) = u (t )
.
此结果错误
第二章 传递函数
四、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
1.系统由单变量非线性函数所描述 y= f (x) y(t):输出 x(t):输入
df 1 d2 f Dx + Dx 2 f ( x) = f ( x0 ) + dx x 2! dx 2 0 x0 1 d3 f + 3! dx 3 D x 3 + LL
第二章传递函数
( n ) ( n 1 ) ( m ) ( m 1 ) a y ( t ) a y ( t ) a y ( t ) b x ( t ) b x ( t ) b x ( t ) n n 1 0 m m 1 0
n n 1 m m 1 ( a s a s a s a ) Y ( s ) ( b s b s b s b ) X ( s ) n n 1 1 0 m m 1 1 0
R1 R2 R2
u
R1
i
R
2
u
O
RRC T 1 2 R1 R2
3/11/2019
7
传递函数的表现形式
[传递函数的几种表达形式]:
m m 1 s b s b Y ( s ) b m m 1 0 表示为有理分式形式: G ( s ) n n 1 X ( s ) a s a s a n n 1 0
t T
1T
0
Re
通过原点的 斜率为1/T,且只有一个极点(-1/T)。
3/11/2019 14
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求单位阶跃输入的输出响应: k 1 1 Y ( s ) 1 1 Y ( s ) k ( ) ,X ( s ) , 1 s ( Ts 1 ) s s X ( s ) Ts 1 s T
y ( t ) L [ Y ( s )] k ( 1 e)
1
t T
可见,y(t)是非周期单调升的,所以惯性环节又叫作非周期环节。
3/11/2019
15
惯性环节实例
两个实例: ①
R2 R1 C
ui
R 2 2 Z R , Cs , Z 1 1 2 Z R R 1 R Cs 2 2 2 2 R 2 U ( s ) U U ( s ) R i 0 o 1 , 而 Z ( s ) Z U s ) 1 R Cs 1 2 i( 2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次课—传递函数及结构图简化ppt课件
•等 效 变 换 证 明 推 导
R(s)
G1(s) C1(s)
C(s)
G2(s) C2(s)
C(s) =[G1(s) G2(s)]R(s)
C(s) R(s)
=G1(s)
G2(s)
.
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
两个并联的方框可
R(s)
G1(s) C1(s)
以合并为一个方框, 合并后方框的传递
C(s) 函数等于两个方框
二指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之前系统是静止的,
即t= 0 时 ,系统的输出量及各阶导数为零。
许多情况下传递函数是能完全反映系统的动 态性能的 。
.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与定义
Ur(s)
G(s)
Uc(s)
G ( s ) = U c( s ) U r( s )
.
二、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
• 传递函数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否则无法用拉 氏变换导出;
.
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4)
e(s)=r(s)c(s)
Mm(s)=CmIa(s)
Us(s)=Kse(s)
Ua(s)=KaUs(s) Ua(s)=RaIa(s)LasIa(s)
Eb(s)
Eb(s)=Kbsm(s)
Js2 m (s)=M mfsm (s)
c (s) = 1i m(s)
r (s)
e (s) K s Us(s) c (s)
式中:T为时间常数, 为阻尼系数。
⑦二阶微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G(s)=2s22s1
式中: 为时间常数, 为阻尼系数
此外,还经常遇到一种延迟环节,设延迟时间
为 ,该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 =es
.
传递函数ppt课件教学教程
数
一阶惯性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理想微分环节
近似微分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阶振荡环节
系统函数方块图
描述控制系统各组成元部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 数学图形。 它表示了系统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以及对系统中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是控制工 程中描述复杂系统的一种简便方法。实质上是系 统原理图与数学方程的结合。
第三次课外作业
教材,第 43 - 43 页,第 5、6(1)、7(2)、9(a)、 10(b)、11(a)、13、16 题。 无须抄题。 要求10月10日之前完成并提交助教。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组成要素
方块图单元
引出点 比较点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的串联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的并联
系统函数方块图
反馈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变换法则,如教材第33页表2-1所示。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本部分内容不做要求。
实际物理系统的函数方块图
教材,第26 - 40页,例13 - 22,例25 - 27 教材,第41 - 42页,例1 - 3
传递函数表征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局限性
对于非零初始条件的系统,传递函数不能完全表 征系统的动态性能; 只是通过系统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来描述系统,而对内部其它变量的情况无法得知。
传递函数的性质
• 描述线性定常系统,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m≤n) • 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内在固有特性),与外
传递函数
定义: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 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即
零初始条件的含义:输入作用是在t=0以后才作用与系统, 因此,系统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零; 输入作用加于系统之前,系统是相对静止的,因此系统输 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的值也为零。
一阶惯性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理想微分环节
近似微分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阶振荡环节
系统函数方块图
描述控制系统各组成元部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 数学图形。 它表示了系统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以及对系统中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是控制工 程中描述复杂系统的一种简便方法。实质上是系 统原理图与数学方程的结合。
第三次课外作业
教材,第 43 - 43 页,第 5、6(1)、7(2)、9(a)、 10(b)、11(a)、13、16 题。 无须抄题。 要求10月10日之前完成并提交助教。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组成要素
方块图单元
引出点 比较点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的串联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的并联
系统函数方块图
反馈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变换法则,如教材第33页表2-1所示。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本部分内容不做要求。
实际物理系统的函数方块图
教材,第26 - 40页,例13 - 22,例25 - 27 教材,第41 - 42页,例1 - 3
传递函数表征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局限性
对于非零初始条件的系统,传递函数不能完全表 征系统的动态性能; 只是通过系统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来描述系统,而对内部其它变量的情况无法得知。
传递函数的性质
• 描述线性定常系统,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m≤n) • 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内在固有特性),与外
传递函数
定义: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 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即
零初始条件的含义:输入作用是在t=0以后才作用与系统, 因此,系统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零; 输入作用加于系统之前,系统是相对静止的,因此系统输 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的值也为零。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二章-传递函数(第四讲)
只含有实数极点的情况
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
含多重极点的情况 设F(s)存在r个重极点-p0,其余极点均不同,则
= 式中,Ar+1,…,An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
五、传递函数及其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引起该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输入典型信号时,其输出与传递函数有一定对应关系,当 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输入的象函数为1,其输出象函数 与传递函数相同; 令传递函数中的s=jω,则系统可在频率域内分析(详见第 四章); G(s)的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动态特性。
Table 2.2 等效弹簧系数
传递函数求解示例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
零初始条件: t<0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0; 输入量施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即t < 0 时,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也均为0;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零初始条件下,系统传递函数为
它有以下特点: 比微分方程简单,通过拉氏变换,实数域复杂的微积分运 算已经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
和
,其因式可以
于是,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为系统静态放大倍数。
环节的分类 比例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节:
振荡环节:
典型环节示例 比例环节 其运动方程为:xo(t)=Kxi(t)
xo(t)、xi(t)—分别为环节的输出和输入量; K—比例系数,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的零极点分布图
脉冲响应函数 初始条件为0时,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作用下的输 出响应的拉氏变换为 Y (s) G(s) X (s) G(s)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传递函数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 = 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 零初始条件
C ( s) G(s) = R( s)
autocumt@ 1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一、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dn d n −1 d a 0 n c (t ) + a1 n −1 c (t ) + ⋅ ⋅ ⋅ + a n −1 c (t ) + a n c (t ) dt dt dt d m −1 d dm = b0 m r (t ) + b1 m −1 r (t ) + ⋅ ⋅ ⋅ + bm −1 r (t ) + bm r (t ) dt dt dt
autocumt@
15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4、振荡环节
特点:包含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当输入量发生变化时,两个 包含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当输入量发生变化时, 包含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 储能元件的能量进行交换,使输出带有振荡的性质。 储能元件的能量进行交换,使输出带有振荡的性质。
z1 n 2 (t) = n1 (t) z2
G(s) = N 2 (s) z1 = =K N1 (s) z 2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autocumt@
9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其它一些比例环节
自动控制原理
R2 R1
r (t )
Ec
R
c (t )
ic (t )
r1
r2
r (t )
c(t )
C
例:积分电路 积分电路
i1 (t )
R1
第二章传递函数讲解ppt课件
求指数函数e-αt的象函数。
解:
F(s)L[eat] eaet stdt e(sa)tdt
0
0
1 e(sa)t
s
|0s1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对照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②定义: 设函数f(t)满足 ①t<0时 f(t)=0 ②t>0时,f(t)连续,则f(t)的拉氏变换存在,表示为:
F(s)L [f(t)]f(t)esdt 0
拉氏变换函数 (象函数)
原函数
衰减因子,其中: τ-时间常数 s = -σ+jω为拉氏变换算
子,其中: σ-衰减系数 ω-振荡频率(rad/s)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分析法(又称机理建模法)是根据组成系统各元 件工作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定理来进行。例如: 电路中的基尔霍夫电路定理,力学中的牛顿定 理,热力学中的热力学定理等。对于系统结构 以知的常用此法。
④ 性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 叠加定理:两个函数代数和的拉氏变换等 于两个函数拉氏变换的代数和。 即
L[f1(t)f2(t) ]L[f1(t) ]L[f2(t) ]
dt
解:
F(s)L[eat] eaet stdt e(sa)tdt
0
0
1 e(sa)t
s
|0s1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对照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②定义: 设函数f(t)满足 ①t<0时 f(t)=0 ②t>0时,f(t)连续,则f(t)的拉氏变换存在,表示为:
F(s)L [f(t)]f(t)esdt 0
拉氏变换函数 (象函数)
原函数
衰减因子,其中: τ-时间常数 s = -σ+jω为拉氏变换算
子,其中: σ-衰减系数 ω-振荡频率(rad/s)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分析法(又称机理建模法)是根据组成系统各元 件工作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定理来进行。例如: 电路中的基尔霍夫电路定理,力学中的牛顿定 理,热力学中的热力学定理等。对于系统结构 以知的常用此法。
④ 性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 叠加定理:两个函数代数和的拉氏变换等 于两个函数拉氏变换的代数和。 即
L[f1(t)f2(t) ]L[f1(t) ]L[f2(t) ]
dt
传 递 函 数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主要具有以下性质。
(1)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由于传递函数是基于拉氏变换将原来的线 性常系数微分方程从时域变换至复频域而得到的,故仅用于描述线性定常系统。
(2)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因此它表示了在系统内部没有任何能量 储存条件下的系统描述。如果系统内部有能量储存,传递函数中将会出现系统在
1.1 传递函数的定义
传递函数的概念是在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
经典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设描述n阶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nc(t) dn1c(t)
dc(t)
a0 dtn a1 dtn1 an1 dt anc(t)
b0
d m r (t ) dt m
记作
G(s)
C(s) R(s)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bm1s bm an1s an
(n
m)
G(s) 反映了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系统的特性,即为线性定
常系统的传递函数。
【定义 2-1】 线性定常系统中,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输入
R(s) L (t) 1
所以,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信号 (t)作用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为 C(s) G(s)
故有:
g(t) L1 C(s) L1 G(s)
可见,传递函数 G(s)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信号 (t) 作
用下的输出量,它完全描述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所以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 也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b1
d m 1r (t ) dt m1
bm1
dr(t) dt
bm r (t )
式中 c(t) ——系统输出量;
(1)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由于传递函数是基于拉氏变换将原来的线 性常系数微分方程从时域变换至复频域而得到的,故仅用于描述线性定常系统。
(2)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因此它表示了在系统内部没有任何能量 储存条件下的系统描述。如果系统内部有能量储存,传递函数中将会出现系统在
1.1 传递函数的定义
传递函数的概念是在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
经典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设描述n阶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nc(t) dn1c(t)
dc(t)
a0 dtn a1 dtn1 an1 dt anc(t)
b0
d m r (t ) dt m
记作
G(s)
C(s) R(s)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bm1s bm an1s an
(n
m)
G(s) 反映了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系统的特性,即为线性定
常系统的传递函数。
【定义 2-1】 线性定常系统中,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输入
R(s) L (t) 1
所以,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信号 (t)作用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为 C(s) G(s)
故有:
g(t) L1 C(s) L1 G(s)
可见,传递函数 G(s)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信号 (t) 作
用下的输出量,它完全描述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所以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 也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b1
d m 1r (t ) dt m1
bm1
dr(t) dt
bm r (t )
式中 c(t) ——系统输出量;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传递函数_图文
解:前向通路4条 独立回路3个
§2.6 一般反馈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的各种术语 误差传函 扰动传函 一般控制作用
1. 一般控制系统
前向通道传函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函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在给定作用下的输出
1、由系统输入到系统输出端的信号通路定义为系统 前向主通路(道)[简称主通路或前向通路]
②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传递 关系。
③引出点(测量点):表示信 号引出或测量位置,从同一 点引出的信号完全相同。
④比较点(综合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信号,在该点相加、减。注意,比较点 处信号的运算符号必须标明正(+)、负(-), 一般不标者取正号。同时进行运算的信号 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梅逊公式
回路总增益 (闭环传函)
第i条前向通 道余子式
第i个前向 通道增益
特征式
例:三级RC滤波网络如
图所示,求传递函数G(s)。
解: 前向通路1条 独立回路5个
两两不接触回路6个
三三不接触回路 特征式 余子式 传递函数
例:试求取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前向通路3条
独立回路2个
例: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其传递函数
积分器框图
特性:调节系统稳态误差,也称为无差 环节。
电压的传递函数
三、纯微分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响应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 。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测速发电机
四、惯性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而是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复现输入的变化。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运算放大器
五、振荡环节
定义:在输入作用下,环节输出响应随时间变化的 过渡过程总是在某一稳定值上下出现衰减振荡,而 最终趋于稳定值。
§2.6 一般反馈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的各种术语 误差传函 扰动传函 一般控制作用
1. 一般控制系统
前向通道传函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函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在给定作用下的输出
1、由系统输入到系统输出端的信号通路定义为系统 前向主通路(道)[简称主通路或前向通路]
②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传递 关系。
③引出点(测量点):表示信 号引出或测量位置,从同一 点引出的信号完全相同。
④比较点(综合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信号,在该点相加、减。注意,比较点 处信号的运算符号必须标明正(+)、负(-), 一般不标者取正号。同时进行运算的信号 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梅逊公式
回路总增益 (闭环传函)
第i条前向通 道余子式
第i个前向 通道增益
特征式
例:三级RC滤波网络如
图所示,求传递函数G(s)。
解: 前向通路1条 独立回路5个
两两不接触回路6个
三三不接触回路 特征式 余子式 传递函数
例:试求取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前向通路3条
独立回路2个
例: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其传递函数
积分器框图
特性:调节系统稳态误差,也称为无差 环节。
电压的传递函数
三、纯微分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响应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 。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测速发电机
四、惯性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而是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复现输入的变化。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运算放大器
五、振荡环节
定义:在输入作用下,环节输出响应随时间变化的 过渡过程总是在某一稳定值上下出现衰减振荡,而 最终趋于稳定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函数为: 式中,—微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无负载时
式中, Kt为电机常数。
测速发电机
无源微分网络
显然,无源微分网络包括有惯性环节和微分环节,称之为 惯性微分环节,只有当|Ts|<<1时,才近似为微分环节。 除了上述微分环节外,还有一类一阶微分环节, 其传递函 数为:
积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
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地跟随输入量,两者成比例关系。
齿轮传动副
运算放大器
一阶惯性环节 凡运动方程为一阶微分方程
形式的环节称为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K—环节增益(放大系数); T—时间常数,表征环节的惯性,
和环节结构参数有关
弹簧-阻尼器组成的环节
微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微分。
运动方程为:
Table 2.2 等效弹簧系数
传递函数求解示例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
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时,其拉氏变换为:
按照定义,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Table 2.3 复阻抗说明
R-L-C无源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
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时,其拉氏变换为:
几点结论 传递函数是复数 s 域中的系统数学模型,其参数仅取决 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及参数,与系统的输入形式无关。 传递函数通过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系统的固有特性。即以系统外部的输入-输出特性来描 述系统的内部特性。 若输入给定,则系统输出特性完全由传递函数G(s) 决 定,即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内在的固有动态特性。
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
含多重极点的情况 设F(s)存在r个重极点-p0,其余极点均不同,则
= 式中,Ar+1,…,An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
五、传递函数及其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引起该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零初始条件: t<0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0; 输入量施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即t < 0 时,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也均为0;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表达式
假设系统有b个实零点,c 对复零点,d 个实极点, e对复极点和v个零极点 可见
b+2c = m v+d+2e = n
对于实零点 成如下形式:
和实极点
,其因式可以变换
对于复零点对 可以变换成如下形式:
和
,其因式
式中,
对于复极点对 变换成如下形式:
特征方程、零点和极点
特征方程 令:
则: N(s)=0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其根称为系统的特征根。 特征方程决定着系统的动态特性。N(s)中s的最高阶次 等于系统的阶次。
零点和极点 将G(s)写成下面的形式
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系统的特征根。 零点和极点的数值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
零、极点分布图 将传递函数的零、 极点表示在复平面上 的图形称为传递函数 的零、极点分布图。 零点用“O”表示, 极点用“×”表示。
和
,其因式可以
于是,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为系统静态放大倍数。
环节的分类 比例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节:
振荡环节:
典型环节示例 比例环节 其运动方程为:xo(t)=Kxi(t)
xo(t)、xi(t)—分别为环节的输出和输入量; K—比例系数,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的零极点分布图
脉冲响应函数 初始条件为0时,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作用下的输 出响应的拉氏变换为 Y (s) G(s) X (s) G(s)
即 y(t ) L1[Y (s)] L1[G(s)] g (t )
g(t)称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权函数)。 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与传递函数包含关于系统动态 特性的相同信息。
四、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
L [ t 1( t )]
L[ 1 2 t 1( t )]
1 s
2
1 s
3
性质 微分定理 积分定理
as
延时定理
L [ f ( t a ) 1( t a )] e
F (s)
衰减定理 初值定理
终值定理
拉氏反变换
只含有实数极点的情况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零初始条件下,系统传递函数为
它有以下特点: 比微分方程简单,通过拉氏变换,实数域复杂的微积分运 算已经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
输入典型信号时,其输出与传递函数有一定对应关系,当 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输入的象函数为1,其输出象函数 与传递函数相同; 令传递函数中的s=jω,则系统可在频率域内分析(详见第 四章); G(s)的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动态特性。
运动方程为:
传递函数为: 式中,T—积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如:有源积分网络
二阶振荡环节 运动方程为:
传递函数:
式中,T—振荡环节的时间常数 ζ—阻尼比,对于振荡环节,0<ζ<1
K—比例系数
ωn称为无阻尼固有角频率。
式中,
当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时,为振荡环节。
作业: 2-1, 2-2, 2-9(b), 2-10(a) ,2-11(c), 2-19
无负载时
式中, Kt为电机常数。
测速发电机
无源微分网络
显然,无源微分网络包括有惯性环节和微分环节,称之为 惯性微分环节,只有当|Ts|<<1时,才近似为微分环节。 除了上述微分环节外,还有一类一阶微分环节, 其传递函 数为:
积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
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地跟随输入量,两者成比例关系。
齿轮传动副
运算放大器
一阶惯性环节 凡运动方程为一阶微分方程
形式的环节称为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K—环节增益(放大系数); T—时间常数,表征环节的惯性,
和环节结构参数有关
弹簧-阻尼器组成的环节
微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微分。
运动方程为:
Table 2.2 等效弹簧系数
传递函数求解示例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传递函数
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时,其拉氏变换为:
按照定义,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Table 2.3 复阻抗说明
R-L-C无源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
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时,其拉氏变换为:
几点结论 传递函数是复数 s 域中的系统数学模型,其参数仅取决 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及参数,与系统的输入形式无关。 传递函数通过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系统的固有特性。即以系统外部的输入-输出特性来描 述系统的内部特性。 若输入给定,则系统输出特性完全由传递函数G(s) 决 定,即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内在的固有动态特性。
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
含多重极点的情况 设F(s)存在r个重极点-p0,其余极点均不同,则
= 式中,Ar+1,…,An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
五、传递函数及其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引起该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零初始条件: t<0时,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均为0; 输入量施加于系统之前,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即t < 0 时,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也均为0;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表达式
假设系统有b个实零点,c 对复零点,d 个实极点, e对复极点和v个零极点 可见
b+2c = m v+d+2e = n
对于实零点 成如下形式:
和实极点
,其因式可以变换
对于复零点对 可以变换成如下形式:
和
,其因式
式中,
对于复极点对 变换成如下形式:
特征方程、零点和极点
特征方程 令:
则: N(s)=0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其根称为系统的特征根。 特征方程决定着系统的动态特性。N(s)中s的最高阶次 等于系统的阶次。
零点和极点 将G(s)写成下面的形式
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系统的特征根。 零点和极点的数值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
零、极点分布图 将传递函数的零、 极点表示在复平面上 的图形称为传递函数 的零、极点分布图。 零点用“O”表示, 极点用“×”表示。
和
,其因式可以
于是,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为系统静态放大倍数。
环节的分类 比例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惯性环节:
振荡环节:
典型环节示例 比例环节 其运动方程为:xo(t)=Kxi(t)
xo(t)、xi(t)—分别为环节的输出和输入量; K—比例系数,等于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的零极点分布图
脉冲响应函数 初始条件为0时,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作用下的输 出响应的拉氏变换为 Y (s) G(s) X (s) G(s)
即 y(t ) L1[Y (s)] L1[G(s)] g (t )
g(t)称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权函数)。 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与传递函数包含关于系统动态 特性的相同信息。
四、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
L [ t 1( t )]
L[ 1 2 t 1( t )]
1 s
2
1 s
3
性质 微分定理 积分定理
as
延时定理
L [ f ( t a ) 1( t a )] e
F (s)
衰减定理 初值定理
终值定理
拉氏反变换
只含有实数极点的情况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零初始条件下,系统传递函数为
它有以下特点: 比微分方程简单,通过拉氏变换,实数域复杂的微积分运 算已经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
输入典型信号时,其输出与传递函数有一定对应关系,当 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输入的象函数为1,其输出象函数 与传递函数相同; 令传递函数中的s=jω,则系统可在频率域内分析(详见第 四章); G(s)的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动态特性。
运动方程为:
传递函数为: 式中,T—积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如:有源积分网络
二阶振荡环节 运动方程为:
传递函数:
式中,T—振荡环节的时间常数 ζ—阻尼比,对于振荡环节,0<ζ<1
K—比例系数
ωn称为无阻尼固有角频率。
式中,
当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时,为振荡环节。
作业: 2-1, 2-2, 2-9(b), 2-10(a) ,2-11(c),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