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五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1 一 ABBAC 一 10 CCCCC 11 一1BDBDB 1一0 DACDB 1 一ACACC 一ACB1.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论》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 《康德论教育》B. 《普通教育学》C. 《教育漫画》D. 《爱弥儿》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康德D. 培根4. 柏拉图的名著是A. 《理想国》B. 《政治学》C. 《伦理学》D. 《爱弥儿》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 《大教学论》B. 《论演说家的培养》C. 《学记》D. 《劝学》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A. 《法律篇》B. 《爱弥儿》C. 《理想国》D. 《教育漫话》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 《教育漫话》B. 《大教学论》C. 《爱弥儿》D. 《普通教育学》8. 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A. 《大学》B. 《论语》C. 《学记》D. 《中庸》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A. 《论语》B. 《学记》C.《孟子·尽心上》D. 《劝学篇》10. 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A. 《孟子》B. 《学记》C. 《说文解字》D. 《论语》11.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中庸》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A. 夸美纽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齐D. 卢梭13.“教育要先行”出自A. 《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 《学会生存》C. 《大教学论》D. 《民主主义与教育》14. 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B. 胡适C. 胡克勤D. 察元培15.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A. 生物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 劳动起源说D. 关系起源说16. 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A. 公元前B. 18世纪C. 19世纪中叶D. 19世纪末20世纪初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勒图尔诺B. 孟禄C. 高尔顿D. 达尔文18.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9.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D.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0. 下列哪一种教育学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A. 实验教育学B. 文化教育学C. 实用主义教育学D. 制度教育学21. 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A. 社会性B. 历史性C. 阶级性D. 民族性22. 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A. 永恒性B. 生产性C. 继承性D. 阶级性23.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 生物起源说B. 神话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24. 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A. 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 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 教材和教法25.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A. 教育内容B. 教育对象C. 教育手段D. 教育原则26. 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2 简述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3 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1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9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1)受教育权(2)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婚姻法》13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14 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1)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权,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2)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概念。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为必然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
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做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心识仿照当做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以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
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此刻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增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增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增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增进经济增加的功能:②教育增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腕;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按照你对教育的熟悉,谈谈教育是如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增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增进个体社会化。
首先,教育增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其次,教育增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最后,教育增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技能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概念与命题-教学的基石1.概念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人文课程、社会课程与自然课程中的概念有何区别?①概念可以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去理解。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也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是概念的质的方面。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即某一种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对象。
是概念的量的方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成反比关系,即内涵小,外延就大,内涵大,外延就小。
②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定义往往不是唯一的,常常对于同一个概念,有多元的解说,如政治等。
在人文课程和社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概念的多义性。
在理科中,强调概念定义的一义性。
同一个概念表述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内涵互为因果,实质上是同一个定义。
2.举一个由属概念到种概念的例子。
四边形与正方形3.概念教学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明确所讲概念,在概念体系结构中的位置,然后把概念摆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②、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③、设计概念教学的合理程序。
④、重视直观和形象手段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⑤、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
⑥、重视概念的灵活运用。
4.命题可分为几类?这级几类命题如何区分?命题的类型实然性命题。
回答是什么,事实是什么?应然性命题。
答应是什么,不论怎样也必须是什么或然性命题5.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进行命题的教学?①、理论性越强的课程,越是大量地包含着实然性命题,实然性命题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主要是搞好实然性命题教学。
解决是什么和事实是什么问题。
②、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越是大量包含着应然性命题,应然性命题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主要是搞好应然性命题教学,解决好“做什么”、“如何做”、“应该怎样做”、“必须怎样做”等问题。
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搞好应然性教学的同时,不能放松实然性命题教学。
③、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和实践兴趣,促进实然性命题和应然性命题的教学。
6.如何进行教问?试从一个命题出发,尽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①、坚持问题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就是对某一命题,设计出一连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至远、由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的或然性命题。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答案
一、填空题:1.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2.教育者;教育影响3.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5.《学记》6.夸美纽斯7.夸美纽斯8.《普通教育学》9.赫尔巴特10.《普通教育学》二、选择题:1.ACD 2.BC 3.ABD 4.ABCD 5.A 6.B 7.B 8.C 9.C 10.D 11.BC 12.ABCD三、辨析题:1.错误。
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
2.错误。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两种形态。
六、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的理解。
答案要点:(1)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2)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出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化的个性化”(3)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4)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2.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学价值的认识。
答案要点:(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3.“教育学具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作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要点:(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答案一、填空题:1.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隐性功能4.社会化;个性化二、选择题:1.BD2.CD3.AC4.B5.B6.ABCD7.ABC三、辨析题:1.错误。
职能带有一定的价值期待,具有主观性;功能是一种实然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期待中的,也可能是超越预期的,所以教育功能就是教育职能是错误的。
教育学第五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一.填空题1.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2.国家;社会;家庭;国民教育制度。
3.教师资格认定;4.5年;县级;5.地位平等;义务和责任;6.晋升工资7.受教育权;财产权。
8.人格尊严;变相体罚。
9.合理预见;踩踏事故。
二.选择题1.C2.D3.B4.A三.简答题1.义务教育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产生的原因是(1)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对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客观要求;(2)以民主为中心的政治的要求;2.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有两个本质特征:(1)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2)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具有空间的包容性。
3.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活动权;指导评定权;报酬待遇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包括:遵纪守法的义务;教育教学义务;品德教育的义务;尊重学生的义务;保护学生的义务;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4.(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有教育教学能力。
5.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或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告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包括:纪念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第五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课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1988年颁布了( A )新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课改实验,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体现基础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
A、“一纲多本”B“一纲一本”C、“多纲多本”D、“统一课程”3.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的是( 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4.( B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本D、教科书5.( B )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A、教科书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学内容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D )。
A、目录B、习题C、附录D、课文7.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A )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D )。
A、可行性B、衔接性C、实践性D、普及性9.标志着我国小学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颁布是在( B )。
A、1990年B、1992年C、1986年D、1995年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C )。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1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D )。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1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B )。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B.教师的专业素养C.教师的品质D.师生关系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1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1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1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配答案)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P130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 )P130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 )P130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 )P130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P131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 )P131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 )P132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 )P133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 )P133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P133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P133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P134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
(√)P135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
( )P136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 )P137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 )P137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 )P138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 )P138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 )P138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教育学第五章-第七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练习题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2、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符合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具有《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学历或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且有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公民并不意味着自然取得教师资格,还必须经法定机构“认定合格”,才能取得教师资格。
4、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5、《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聘任应该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
6、《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的结果是受聘教师任教、晋升工资、实施的依据。
7、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有的主要的权利,可归纳为受教育权、人身权、和财产权三项基本内容。
8、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款、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9、《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承担的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主要包括: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加强晚自习等晚间活动的管理,防止发生踩踏事故等。
二、选择题1、参加继续教育是( A )。
A、中小学教师的权利B、中小学教师的义务C、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有( D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B、从事科研、参加学术团体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D、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3、学校( B )聘用曾经因故意狎被贪污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B、不得C、特殊情况可以D、经批准可以4、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应当( A )关注和照顾等。
《教育学》 第五章课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第五章课程 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如:语文、英语、数学。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课时分配、学制编制、周学时安排。
知识延伸: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指礼仪的活动程式。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二、课程的类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实施要求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设计开发主体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课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B5.C6.A7.C8.B9.C 10.B 11.B 12.C 13.C 14.A 15.A 16.A 17.B 18.B 19.D 20.B 21.D 22.A 23.C 24.B 25.C 26.A 27.D28.B 29.C 30.B 31.A 32.D 33.A 34.A 35.A 36.D 37.B 38. B二、多项选择题1.AD2.ABDE3.ABD4.ACD5.ABCE6.ABCD7.ABCDE8.ABE9.ABCDE 10.ABCD11.AB 12.AC 13.ABC 14.ABCD 15.ABCD 16.ABCDE 17.ABCD 18.ABC 19.ABCD 20.CDE三、填空题1.博比特2.发展性评价3.教材4.布拉梅尔德5.组织方式6.儿童7.学校8.学习领域模块 9.直线型课程螺旋式课程 10.课程目标 11.背景评价12.课程评价 13.消费者开发者 14.课程 15.教科书 16. 行为取向性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表现性课程目标四、判断题1.×2.√3.× 4 .×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五、名词解释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3.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4.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
小学教育学第五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五章练习与答案第五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课业及进程是指( )。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B2.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A3.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D4.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C5.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C6.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C7.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D8.课程结构的编制即( )。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C9.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C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 D.教科书C11.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
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D1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B二、填空题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既包括的编制,也包括的编制。
课程设计/课程体系结构整体/具体课程2.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基础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和。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 教科书4.、、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5
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 文化本位价值取向2.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加强现代人文教育C. 开展素质教育D.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3. 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教育目的的文件是(C)。
A. 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D)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 教学目标B. 教育计划C. 教育目标D. 教育目的5. 素质教育思想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D)为重点。
A. 探索能力B. 创新能力C. 实践能力D.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
A. 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 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 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7.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等)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B)。
A. 教育目的B. 教学目标C. 培养目标D. 培养目的8. (B)教育目的具有发展的终结性,对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总的指导原则和方向指针的意义。
A. 发展性B. 终极性C. 价值性D. 功用性9.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 德育B. 智育C. 美育D. 劳动技术教育二、辨析题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正确。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程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与法律复习与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法的意义?(p111)答题要点:(1)教育法确认和保障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教育基本法律,我国教育的性质与方向的确定、对指定和实施其他教育法律法规具有制约和规范作用)。
(2)教育法的实施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3)教育法促进和保障教育平等。
2.国外教育立法的特点是什么?(p114)答题要点:教育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教育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教育法具有强制性。
3.学校的权利有哪些?(重点)(p116)答题要点:(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3)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4)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5)给教育者颁发相应学业证书。
4.学校义务有哪些?(了解)(p117)答题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4)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它职工的合法权益。
5.教师的权利有哪些?(重点)(p118)答题要点:(1)教育教学权;(2)管理学生权;(3)获取报酬待遇权;(4)民主管理权;(5)科学研究权;(6)进修培训权。
6.教师的义务有哪些?(了解)(p120)答题要点:(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7.学生的权利有哪些?(重点)(p122)答题要点:(1)学生受教育权;(2)学生获得公平评价权;(3)学生人格尊严;(4)学生身体健康权;(5)学生的人生自由权;(6)学生的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权。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教育规律、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二、复习思考题1.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统一。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2.略3.略4.答:(仅供参考)当代教育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应试教育所替代。
因此很多教育理念难以贯彻实施。
比如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如果先上必修最后再深入到选修会使学生不是很吃力的情况下学好,但是与传统教学中选修和必修一起上的模式相比,考试成绩一开始会差一些,所以很多老师依然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统一。
5.答:(仅供参考)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出彩”之处,并确定它是否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其次,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自身的“特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特色”接受实践的检验。
再次,应根据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加以改进。
《教育学》 第五章课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第五章课程 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如:语文、英语、数学。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课时分配、学制编制、周学时安排。
知识延伸: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指礼仪的活动程式。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二、课程的类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实施要求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设计开发主体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2.国家;社会;家庭;国民教育制度。
3.教师资格认定;
4.5年;县级;
5.地位平等;义务和责任;
6.晋升工资
7.受教育权;财产权。
8.人格尊严;变相体罚。
9.合理预见;踩踏事故。
二.选择题
1.C2.D3.B4.A
三.简答题
1.义务教育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
产生的原因是(1)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对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客观要求;
(2)以民主为中心的政治的要求;
2.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有两个本质特征:(1)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2)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具有空间的包容性。
3.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活动权;指导评定权;报酬待遇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包括:遵纪守法的义务;教育教学义务;品德教育的义务;尊重学生的义务;保护学生的义务;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4.(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有教育教学能力。
5.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或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告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包括:纪念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受到普遍重视;
四,论述:
1.(1)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依法执教的前提和基础,包括:法的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法规常识、一些重要法律的常识。
(2)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这是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3)应具备自学的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执教的关键所在。
2.(1)吴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正确在于首先不能拆封阅读学生的私人信件,其次不能当众在班会上宣读此信,并对高某当众批评;以上判断基于教师要保护学生的人身权,《未
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吴老师的解释是不对的,因为虽然老师对学生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此例教师在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的前提下,进行所谓的教育和管理是不正确的。
3.学校对老师的处理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教师有进修培训权,但老师参加的进修或培训如涉及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的调整,应征得学校同意。
无论体积进修培训都应在完成老师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