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最新共识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最新共识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最新共识围术期低体温是指由于围术期非医疗目的导致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的一种临床现象。

发生率为7%~90%,可导致诸多不良结局。

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已成为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笔者特整理《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中有关对围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与预测、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以及为患者提供具体保温措施等方面相关知识,做如下分享。

一、患者围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患者围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包括药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是否干预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明显增加。

目前尚无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任何单一因素会增加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

推荐意见:围术期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以及是否采取干预措施是复合形成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投票赞成率:100%。

二、围术期核心体温监测围术期患者体温监测主要为核心体温,而外周组织温度比核心体温低2~4℃。

临床患者体温监测的部位和技术方法对于发现和防治低体温十分重要。

本专家共识明确了患者体温监测的时机、频率和常用监测方法。

新型体温监测方法(如电子体温计和红外线体温计等)具有快速、精确、舒适的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水银体温计。

新型体温监测方法的精确性取决于测量部位,可实现连续监测和数据联网传输,使得围术期体温监测更实时、准确。

推荐意见:手术患者的体温监测应具有动态连续性,涵盖整个围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恢复期;术中需应用准确度高、成本低、创伤小且能够准确反映患者核心体温的体温测量方法与部位。

投票赞成率:100%。

三、围术期低体温防治措施体温管理目标:目前根据既往研究和临床指南,术中维持患者核心体温目标依旧定义为不低于36℃。

围术期低体温防治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物理保温措施,主要分为被动保温、主动保温和增加环境温度。

2、药物干预措施推荐意见:结合患者热舒适度,手术患者的体温维持目标为36℃。

对围手术麻醉期不同体温保护措施的探讨

对围手术麻醉期不同体温保护措施的探讨

对围手术麻醉期不同体温保护措施的探讨作者:姜婉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对围手术期全麻患者的体温变化,分析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手术中患者中心体温的影响。

方法把临床中要进行下腹部手术的而且术中需要全身麻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保温组、室温控制组(在常规保温的基础上进行对室温的控制)、综合保温组(在室温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温),三组患者的体温,以其双侧耳鼓膜的平均温度为准。

记录三组患者在围术期各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

结果以入手术室时患者的体温为基础,常规保温组患者在手术进行45秒后、室温控制组患者在手术进行75秒后均出现体温明显下降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患者手术进行中,有效的对患者体温进行控制,可以起到避免患者体温丢失的情况发生,而提高手术室温度也可避免患者在短小手术中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关键词】全身麻醉;体温保护;围手术麻醉期保持体温的恒定,才能保障人体各机能运作稳定,它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基础条件。

人体正常恒定的体温是37℃,在临床手术麻醉期间,患者体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下降,发生率为60%左右[1]。

随着临床手术环境的逐步改善和临床手术麻醉要求的提高,对于保护患者围术期体温的意识也逐渐加强。

本文通过观察对围手术期全麻患者的体温变化,分析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手术中患者中心体温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临床中要进行下腹部手术的而且术中需要全身麻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常规保温组;二祖为室温控制组;三组为综合保温组。

常规保温组是把手术室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室温控制组是在常规保温组的基础之上,运用中央空调进行对室内的温度控制,一般在22-24℃之间;综合保温组是在室温控制的基础上,又配合运用保温毯对患者进行温度控制,保温毯温度设定在43℃,在患者耻骨以及以下部位进行覆盖,同时还要对术中所需的静脉输注液或冲洗液进行控温,运用36℃恒温箱进行。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

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发布时间:2021-10-29T05:05:02.5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5期作者:王春雨[导读] 手术中如果出现低体温就会导致病人的心率增加、血压上升、颅内压增强、机体耗氧增加王春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潍坊 262500摘要:手术中如果出现低体温就会导致病人的心率增加、血压上升、颅内压增强、机体耗氧增加、新功能出现异常、出血量增加、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后果,针对以上后果,需要进行科学的预防措施。

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知,手术中产生的低体温现象发生,主要是与麻醉药物、手术的环境、病人自身因素等有关,因此需要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节,采取保温护理,减少患者热量的流失,从而采取措施来进行护理工作,降低手术中低体温发生概率。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相关因素;引言低体温作为患者死亡的一项危险因素,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注意。

低体温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增高,并且对患者自身的身体机能和正常代谢具有负面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术后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等,不利于伤口愈合。

另外,当患者的温度低于36℃时,就可能造成肌肉收缩而产生热量,消耗机体的总产能,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本文正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中产生的低体温现象进行分析,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来避免低体温现象的产生。

1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 1.1麻醉药物人体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主要依赖于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和后部产热中枢两者进行协调,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入麻醉药物,但是如果麻醉效果太全,就会导致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使脑体温调节弱化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现象。

1.2手术室环境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1℃-25℃之间,当手术温度低于21℃时,如果手术时间超过三小时,就可能增加患者产生低体温现象的概率。

除此之外,还有与手术室上方的空气过滤器,速度较快,可能增加体内的散热,从而产生低体温。

1.3输血、输液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射大量的药物,当这些药物到达人体的以内是低于人正常温度的,正因为进入人体后,吸收了过多的热量,就会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

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及预防措施

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及预防措施

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3-03-24T03:35:15.44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1期作者:朴惠顺[导读] 随着民众医疗观念的转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这种情况下,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和预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朴惠顺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摘要:随着民众医疗观念的转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这种情况下,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和预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低体温对患者心肌收缩力、肾脏功能、凝血功能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风险,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的效果。

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策略及预防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优化调整后续工作。

关键词:手术期间;低体温;预防措施;护理方案引言:低体温在手术期间较为常见,患者自身因素、输液输血因素、机体散热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会导致患者中心低体温的下降,严重时会出现寒战、心肌缺血、伤口感染、乳酸性酸中毒等情况。

本文从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一、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导致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麻醉因素、环境因素、机体散热因素、输液输血因素、年龄因素、自身因素等。

在手术开展前,医护人员应依据手术需求对患者实施麻醉,而在全身麻醉中,患者上呼吸道不能滤过、加温和湿化吸入的气体,患者呼吸过程中大量热量排出体外,有可能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在手术开展过程中,为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多是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这种情况下,患者机体散热加快,低体温的情况较为突出。

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挥发性消毒液、体表暴露、输入冷冻库血或是冷晶体液等因素的影响,机体大量热量散失,也有可能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标准化流程

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标准化流程

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标准化流程在手术过程中,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令人担忧的并发症。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体内代谢率的下降,心率和循环系统功能的不稳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术中低体温的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流程,以确保每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能得到适当的体温管理。

1. 制定严格的体温监测标准为了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首先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严格的监测。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及时发现体温异常。

通过制定严格的体温监测标准,可以提高术中低体温的发现率,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2. 个性化的术前体温管理方案针对不同体温调节能力的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术前体温管理方案。

对于易出现体温波动的患者,可以采取预热措施,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适当水平。

需要严格控制手术室的环境温度,避免术前体温因环境原因而受到影响。

3. 术中体温监测与调整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体温管理措施。

当发现患者体温下降时,可以通过调整麻醉深度、增加供暖措施等方式,及时加以调整,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 术后体温管理与观察手术结束后,还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持续监测和观察。

术后恢复室的环境应该保持适当的温暖,并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以确保术后体温的稳定。

对于术后体温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体温管理措施,避免出现术后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5. 健康教育与宣传针对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

通过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术中低体温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术中低体温可能带来的风险,增强预防意识。

还可以向患者介绍适当的体温管理方法,使其在手术前能够有所准备,有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在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确保每位手术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体温管理。

麻醉过程中体温降低的原因

麻醉过程中体温降低的原因

麻醉过程中体温降低的原因
在麻醉过程中,体温降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麻醉药物的作用:一些麻醉药物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抑制体温调节机制,导致体温下降。

2. 血管扩张:一些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可以引起血管扩张,降低血液的回流速度和体温的传导,导致体温下降。

3. 代谢率降低:麻醉过程中,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会降低,体内产热能力减少,导致体温下降。

4. 输液和手术环境:手术环境通常较冷,同时为了防止感染,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大量输入凉的液体,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体温降低。

5. 患者体质和疾病:一些患者可能存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或基础体温较低的情况,或者已经存在低体温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麻醉过程中体温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过程中体温的下降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心率不齐、低血压、术后感染等,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体温。

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影响PPT课件

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影响PPT课件

v 内分泌
抑制胰岛素分泌 甲状腺素、促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升高 易发生
高血糖
பைடு நூலகம்
v 肾脏
是低温期所有内脏中血流下降
最明显的
5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不利)
v 免疫 低温降低免疫功能、外周血管收缩— 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
v 术后不适感增加,甚或强于术后急性疼痛表 现为:反应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医源性 心肌缺血
9
谢谢聆听
10
v 呼吸系统 应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和O2↓的通气反
v 酸碱平衡和电解质 低温本身对电解质影 响不大,但当出现寒战、呼吸浅速、pH↑时,
间接影响
4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不利)
v 血液系统 血浆浓缩、血容量减少、血小板 功能受损、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受抑制 出血 量增多
v 神经系统 降低脑氧需、氧耗 中深低温抑 制脑功能
v 寒战 发生率40% 增加氧耗,升高眼压、 颅内压
6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不利)
v 麻醉药物 ↓2℃ 维库溴铵作用延长2倍 ↓3℃ 阿曲库铵时效增加60% 增加丙泊酚的血浆浓度
总之:药物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苏 醒时间延长---苏醒期风险增加
7
术中体温控制
❖ 麻醉中体热产生速率为0.8 kcar/kg.h 90%由皮肤散发,其余由手术切口和输入冷 液体丧失 体热丧失与代谢产热
体温的生理调节
v 三个时相
温度感觉器信号传入 中枢神经调控 传出神经反应
v 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正常中心温度37±0.2℃
1
麻醉手术期影响体温因素
❖ 50~80%的成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温
❖ 麻醉方式与麻醉药物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对患者的康复造成负面影响。

有效的保暖措施和及时监测体温对预防低体温很重要。

目前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探讨合适的保暖方法和体温监测技术,以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结论部分将对护理实践提供启示,如加强护士的体温监测培训和优化实施保温措施。

未来研究可继续探讨更有效的保暖措施和更精准的体温监测技术,以提升手术患者的术中体验和康复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并发症、护理措施、保暖措施、监测体温、护理实践、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对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产生着重要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代谢减慢、免疫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缓等不良影响,增加术后恢复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术中低体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对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系统性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可以更好地认识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和防范措施,为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2 目的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影响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指导,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系统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术中低体温所导致的并发症及其机制,总结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探讨有效的保暖措施和术中监测体温的重要性,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护理水平提升,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麻醉与围术期低体温

麻醉与围术期低体温

呼吸道加温加湿
通过呼吸道加温加湿装置 ,保持呼吸道内温度和湿 度,减少呼吸道热量散失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术前教育
向患者解释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以及相应 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理解。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患者的信 心和配合度。
术后随访
深入研究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进一步揭示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通过增加机体代谢率,产 生热量,提高体温。常用 药物包括甲状腺激素、肾 上腺素等。
镇痛药
减轻疼痛刺激,降低机体 应激反应,减少热量消耗 。常用药物包括阿片类药 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保温措施
通过外部加热,提高患者 体温。常用方法包括使用 保温毯、加热垫、暖风设 备等。
输液加温
将输液液体加温至接近体 温,减少冷液体对机体的 冷刺激。
术中观察与记录
持续监测体温
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 发现低体温的迹象。
保暖措施
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 使用保温毯、加热输液和冲洗液等。
记录与交接
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及采取的措施,确保信 息的准确传递和交接。
术后随访与指导
术后随访
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低体温对患者的影 响。
指导康复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如何预防术后低体温、如何保暖 等。
并发症处理
如发现患者术后出现与低体温相关的并发症,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7262·经验交流·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症及预防措施周学会(贵州省肿瘤医院 手术室,贵州 贵阳 550000)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人体核心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而手术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50%~7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

由于手术患者本身身体及疾病的影响、手术室环境、开放体腔、使用温度过低的消毒液和冲洗液、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等都易使患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抑制、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寒战的发生率增加、心肌缺血等,低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大、范围广,愈来愈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2211 原因分析1.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体质较差,手术前会有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术前一日禁饮食,这些原因使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增强,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增加,通常机体在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尤其是老人及小儿。

老年人术中低体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病人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致术中低体温。

1.2 环境因素。

低体温易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手术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年 3 月第 40 卷
1228
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董涛 (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ꎬ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 摘 要〕 目的 分析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ꎮ 方法 选取行腹部全身麻醉手术的老
麻腹部手术治疗ꎻ③年龄 > 60 岁者ꎻ④ 手术预计时
间>1 h 者ꎻ⑤术前基础体温维持在 36 ~ 37℃ ꎻ⑥签
署知情同意书ꎮ
ꎮ 低体温主要利于脑保护及
1 2 2 排除标准 ①术前 3 d 核心体温>38℃ ꎻ②
量ꎬ增加血液黏稠度ꎬ危及外周血组织ꎬ极易诱发不
发的中枢性高热ꎻ③伴有鼓膜疾病ꎬ影响正常鼓膜体
1229
H20054171 规格:250 μg / ml) ꎻ丙泊酚 2 mg / kg ( 广
3 级、4 级) 及术中输液量等相关指标ꎮ 经 χ2 检验初
400 mg / 20 ml) ꎻ咪达唑仑 0 05 mg / kg( 江苏九旭药
gistic 回归分析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ꎮ 美国麻醉医
司ꎬ国药准字 H20061298 规格:25 mg) ꎬ完成麻醉诱
药物代谢时间ꎬ诱发寒战等不良情况ꎬ严重影响手术
ꎬ机体各项功
能衰退ꎬ耐受能力较低ꎬ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风
险增加ꎬ因此针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能够明确术中
低体温相关危险因素ꎬ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处理措施ꎬ
以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风险ꎬ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尤为重要
〔7〕
ꎮ 本研究分析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手术
40% ~ 60% ꎬ患者在麻醉前进行常规保温ꎮ (2 ) 术
中麻醉处理: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ꎬ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摘要】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的低体温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低体温的因素,探讨了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和危害。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低体温护理的有效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研究发现,低体温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升患者康复速度。

进一步研究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低体温护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和技能。

低体温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腹腔镜直肠癌术、低体温、护理措施、影响因素、危害、护理效果评价、临床效果、研究建议、临床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已在直肠癌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

如何有效地进行低体温护理成为了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低体温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增加术后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特别是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这种需要较长时间的手术中,患者更容易出现低体温,因此对于低体温的护理尤为重要。

了解低体温的危害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低体温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康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针对低体温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质量。

通过对低体温护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价,深入分析低体温在手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明确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而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升手术室护理水平和质量。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体温情况分为试验组(低体温,30例)和对照组(正常体温,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分性别、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结果:试验组年龄≥65岁18例(60.00%),全身麻醉13例(43.33%),手术时间≥120 min 20例(66.67%),术中失血≥300 ml 21例(70.00%),术中补液量≥2 000 ml 19例(63.33%),各指标比例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23、4.35、5.86,6.04、5.93,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为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导致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术中加强体温护理,以预防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促进早期康复。

标签:手术;低体温;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健康人的体温相对恒定,能够为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转提供稳定内环境。

但是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受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易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数据统计发生率为40%~70%[1]。

研究表明,低体温可引起血液系统改变、代谢紊乱、心血管功能改变、内脏功能不良等多种问题,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康复及预后,对患者危害很大。

对此,分析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子并予以有效干预,对指导患者围术期护理、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文章现以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的手术患者为例,对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护理对策,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提供借鉴和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手术适应证;(2)术前基础体温正常(36.0 ℃~37.0 ℃);(3)手术时间≥60 min;(4)临床资料齐全;(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具有手术禁忌证;(2)合并感染性疾病及倾向;(3)近期發热史;(4)甲状腺功能异常;(5)合并其他可能引起体温变化的疾病[3]。

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病人发生低体温的预防作者:杨潘红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5期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手术期间的低体温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人体的核心体温正常范围是36.5-37.5℃,而手术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50%-7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

由于手术患者本身身体及疾病的影响,手术室环境、开放体腔、使用过低的消毒液和冲洗液、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等都易使患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产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愈来愈多的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现就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总结如下:关键词:手术病人;低体温;危害;预防1.低体温的原因1.1个体因素:术前患者禁饮禁食、灌肠及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对冷刺激敏感性加强;应急情况下产热量往往不如散热量高,已导致机体散热加快[1]。

老年及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术中发生低体温。

1.2麻醉药物: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靠下丘脑来调节的,可以使人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而麻醉药物可以对体温调节中枢的自我调节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映的阈值降低为2.5℃[2]。

有学者提倡将重心体温〉35.5℃做为病人搬出术后复苏室的指标之一[3]。

1.3环境温度:无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净化手术室也相当普遍,手术室的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研究显示,当手术室温度小于21℃时,则体温易低于36℃.有相关文献研究,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相关[4]。

1.4输血、输液及术中大量使用大量的冲洗液:手术时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与库存血或大量使用室温下的冲洗液,会达到“冷稀释”的作用,造成低体温的发生。

1.5皮肤暴露: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皮肤暴露时间过长,加之大面积消毒。

给病人保暖不到位,消毒液挥发带走热量,患者易出现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2.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危害2.1 增加伤口感染率低体温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减少皮肤血流和氧的工供应,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相关概念与定义•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01引言1背景介绍23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0%-80%。

低体温可导致多种不良影响,如手术部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免疫功能抑制等。

因此,预防术中低体温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1研究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02探讨不同预防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劣比较。

03为临床实践中预防术中低体温提供参考依据。

1 2 3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

本研究对于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对于推动术中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02相关概念与定义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6℃到37.2℃之间,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略有差异。

正常体温范围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的情况。

低体温定义低体温定义1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3低温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有一定影响,可能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低温对麻醉的影响低温可能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心血管反应。

低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温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下降等问题。

低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03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术后低体温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低体温的危害01增加手术感染风险低体温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02影响组织氧供低体温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影响手术效果。

03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手术室温度过低手术室温度过低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环境湿度过高手术室湿度过高可以加剧患者的散热负担,增加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手术室环境因素手术部位手术部位的不同也会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例如,胸、腹腔等大手术,由于体表暴露面积大,容易造成体温散失。

手术类型全身麻醉和镇静剂的使用会增加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术中低体温可能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药物等因素相关,而恰当的保暖措施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保持体温稳定对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护理措施的实施和研究进展也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方法,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存率。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危害、原因、影响因素、护理措施、研究进展、监测方法、重要性、必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介绍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许多危害,包括延缓麻醉恢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伤口愈合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低体温对于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休克的风险、增加感染的概率、加重心脏负担以及增加出血的风险。

对术中低体温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率和生存率。

术中低体温的监测方法和护理措施也是研究的重点,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结束。

1.2 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缓,影响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休克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还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等问题。

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核心温度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核心温度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核心温度的影响胡惠静;雷勇静;刘小彬【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核心温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50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50例).以鼓膜温度作为核心温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5 min、诱导后每隔30 min至术毕、术毕即刻、出室(离开麻醉恢复室,即PACU)各时点测患者同一侧的鼓膜温度,记录两组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后30 min开始至术毕以及出室各时点体温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对应时间点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过程中,两组患者体温变化趋势相同:诱导后1.5h内体温下降,1.5~2.5 h 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5h后,开始缓慢回升,至出室时回升到接近诱导前水平.两组患者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会造成开腹手术患者核心温度降低,但两者温度变化差异不明显.【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19)011【总页数】3页(P2196-2198)【关键词】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体温【作者】胡惠静;雷勇静;刘小彬【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241000;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36℃的现象[1-2]。

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可能引起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如环境温度、手术时间和类型、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静脉输液或血制品、患者体质差等[3-4]。

围术期严重低体温可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如使麻醉苏醒延迟[5]、术后寒颤不适[6]、增加切口感染风险[7]、甚至引发心血管事件[8],影响患者预后。

然而,现有研究中关于围术期体温变化趋势的研究却很少。

本研究主要了解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核心温度的影响,观察围术期核心温度的变化趋势,为有效的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78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各39例。

比较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及寒战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刻(T5)的体温均较入室时(T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30 min(T2)、麻醉后60 min(T3)、麻醉后90 min(T4)时刻的体温显著低于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寒战的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无论是全身麻醉(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均会导致患者的核心体温下降,但全麻的体温下降更快,幅度更大。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腹部手术;核心体温;低体温
腹部手术患者中约6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而导致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抑制了人体自身正常的温度调节功能[1]。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麻醉药物和保温条件均会对患者的核心体温造成影响,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的麻醉方式是否会对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产生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开腹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

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
2.1±10.5)岁,男45例,女33例,麻醉评分(ASA)均为Ⅰ~Ⅲ级,手术时间105~220 min,平均时间(165±37)min。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发热或体温过低现象,且均在知情和自愿的条件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主动排除体质量指数>30 kg/m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系统及其他代谢疾病的患者。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8 h禁饮禁食,入室后开放上肘静脉通路并快速补液,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

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采用18G穿刺针经L2~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用25G腰穿针经18G硬膜外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确认有脑脊液回流后注入等比重0.5%布比卡因3 ml,硬膜外置管3~4 cm,术中合理把握注药速度,并根据手术时长适当分次追加0.75%罗哌卡因8~10 ml,阻滞平面控制在T4~S2水平[2]。

对照组给予全麻,采用丙泊酚
2.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 诱导,常规气管插管后0.8~
3.0 vol%七氟醚吸入,顺式阿曲库铵3 μg/(kg·min),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泵入维持麻醉,维持SpO2>99%,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 Hg(1 mm Hg=0.133 kPa)[3]。

手术室温度均控制在24℃,腹腔冲洗液均为常温冲洗液,核心体温监测选取食管温度,当患者核心体温≤35℃时,采取统一的升温处理。

1.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T0、麻醉后10 min(T1)、T2、T3、T4和T5的核心体温,完全清醒后首次出现寒战的时间、最高级别和发生率等。

1. 4 疗效评价标准[4] 寒战评价标准依据Guffin等提出的5级,其中0级为没有寒战;1级为外周血管收缩或立毛肌收缩;2级为一组肌肉轻微活动;3级为超过一组肌肉的中等强度活动;4级为持续全身肌肉强烈活动。

1级及以上视为患者出现寒战。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在T5时刻的体温均较T0时刻显著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时刻的体温显著低于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寒战对比对照组术后出现寒战的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低体温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度体温下降过程中也能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但是如果低体温的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抗感染力下降和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所以在腹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和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身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体温下降的影响更大,其在麻醉开始的10 min体温低于T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应该与七氟醚+芬太尼类全麻时对患者外周血管的扩张和中枢系统的抑制密切相关,全麻不仅会导致患者全身代谢率的下降,同时还会引起外周调节反应水平的下降,这也是对照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在相同的麻醉条件下,对照组发生寒战率为3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处理不及时,其寒战持续时间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肌耗氧,同时还可能导致其全身耗氧量的增加,危及心肺储备减少的患者[5]。

对照组麻醉过程中患者的核心最低温度为(35.1±0.6)℃,显著高于观察组,且术后寒战首次出现时间为(31.8±17.9)min,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这就为患者的术后自然复温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也减少了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当然对于导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手术室的环境温度,麻醉药物选择,输注常温液体的“冷稀释”作用和手术持续时间等,作者希望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病例资料和深入的探究。

综上所述,全麻的体温下降更快,幅度更大,在实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及时做好保温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帅,闵昱源,郑少华,等.术前联合术中保暖避免全麻手术低温发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195-196.
[2] 张秀益.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医药,2015(13):269.
[3] 余红,张定秀.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644-2645.
[4] 沈宪芬.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1):226-227.
[5] 武中泰,毕丽丽,沈建华,等.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4,23(4):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