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合集下载

最新指南科学管理好老年高血压

最新指南科学管理好老年高血压

健康随笔共识·指南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有特殊之处,其诊断、评估和治疗也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应该重视其群体特征并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继《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之后,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的指南——《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已经发布。

它针对老年人的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以下简要介绍该《指南》的要点。

1.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 )≥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DBP )≥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毫米汞柱,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的特点①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

②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

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③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如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等。

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如每年)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体位(立、卧位)血压测量。

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测。

家庭自测血压的方法如下:①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和手指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②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对应于诊室血压的140/90毫米汞柱)。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2 【血压波动分类】短时变异:包括2次心率之间,数分钟,24h内长时变异:数天、数周、数月、数年【血压波动影响因素】1、老年人大动脉弹性下降或僵硬度增加2、内皮功能障碍3、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4、自主神经功能失调5、内分泌功能减退6、肾脏排钠和容量调节能力减弱7、糖尿病8、高脂血症9、心脑血管疾病10、帕金森病11、肾病12、呼吸道疾病13、炎症14、淀粉样变15、副癌综合征16、贫血17、容量减少18、营养不良19、寒冷20、睡眠障碍21、慢性疼痛22、便秘23、前列腺肥大24、焦虑抑郁25、情绪波动26、围手术期27、肾动脉狭窄28、原醛29、OSAHS30、嗜铬细胞瘤31、血压测量不规范32、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33、药物相互作用34、治疗依从性差【BPV↑表现形式】1、昼夜血压节律异常(非勺型、反勺型、超勺型)2、体位性高血压3、体位性低血压4、体位性低血压并卧位高血压5、晨峰血压升高6、餐后低血压(跌倒、晕厥、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时间、总死亡相关)7、白大衣高血压8、隐蔽性高血压9、继发性高血压10、长时变异【血压变异常用指标】目前缺乏统一标准1、标准差SD参考值正常血压者24hSSD 13.1±0.4 24hDSD 11.2±0.3高血压患者24hSSD 15.0±0.4 24hDSD 12.1±0.3山西医科大学二附院参考值白天SSD<17 DSD<13夜间SSD<13 DSD<102、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100%3、平滑指数=均数/标准差【降压药对BPV的影响】CCB 显著降低D 降低ACEI不确定,多数研究是升高ARB 不确定,多数研究是升高Β-B 升高α-B 升高【长时BPV计算方法】基线BPV:第一次测血压3次,取均值,间隔1月。

第二次测血压3次,取均值,根据2次均值计算BPV(标准差)治疗后BPV:据全年测血压,每月2次,共24次,据24次均值计算BPVBPV下降值=基线BPV-治疗后BPV。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课件

老年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课件

饮食保健
控制总热量摄入
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限制盐分摄入
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运动保健
0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太极拳、 瑜伽等。
0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 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的有氧运动。
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 误治疗。
05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与保 健
日常护理
定期测量血压
保持心情舒畅
建议每天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下来 ,以便医生参考。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 压力。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摄入盐 分。
非药物治疗
采用饮食控制、运动、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的联合治疗方式。
自我管理
监测血压
在家中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 压状况。
记录血压数据
将血压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参考。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随意更 改治疗方案。
及时就医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 车、游泳等。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 过度肥胖。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血压和心血管风险。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遵循医嘱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 降压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3年的统计,80或80岁以上高龄人口超过2 300万,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将达到3 067万,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增加[1]。

80或80岁以上人群中,70%~90%患有高血压[2,3]。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死于高血压,脑卒中导致的死亡71%与高血压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导致的死亡53%与高血压相关。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4,5,6,7,8]。

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促进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1 高龄高血压的诊断1.1 定义(1)年龄≥8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若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

(2)诊室以外的血压测量(包括家庭自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2 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9](1)一般测量患者坐位血压,测量血压前患者需静坐至少5 min,且将血压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首次应测量双侧上肢血压,最好测量2次以上,有助于发现主动脉弓缩窄和上肢动脉闭塞;当左右上臂血压持续存在差异时,应以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血压为准。

(2)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听诊第Ⅴ时相柯氏音时水银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我国心血管和高血压领域专家联合编写了这部《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对高血压精准化诊疗的定义、精准化诊断、精准化治疗及精准化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实施高血压精准化治疗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精准医疗模式是指整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与疾病本质,系统优化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原理和实践,以高效、安全、经济的健康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范式。

1、高血压精准化诊断1.1血压的精准测量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基石,不精准的设备和测量方法会对后续的治疗和评估产生重大的影响。

血压的测量包括中心动脉血压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又分为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

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动态血压测量(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ome bloodpressure measurement,HBPM)。

目前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仍是高血压指南中诊断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无人值守的诊室血压测量(unattend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接近家庭血压,已经在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interventiontrial,SPRINT)中得到应用。

1.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是具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继发性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因此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鉴别是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内容。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对象: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是高血压精准化筛查的第一步,如询问患者病程,特殊嗜好及睡眠状况等。

美国高血压标准改了,中国大爷大妈怎么办

美国高血压标准改了,中国大爷大妈怎么办

美国高血压标准改了,中国大爷大妈怎么办作者:郭妍来源:《家庭医学》2018年第01期不久前,美国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中将高血压标准下调到130/80毫米汞柱。

这一变动不仅在医师专业领域引起热议,在普通人群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而高血压的主力军正是大爷大妈,我国老年高血压何去何从?为此在11月,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制定的《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正式发表。

本次指南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以下是本次共识部分重要内容。

老年高血压定义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不同测量方法的血压正常值:诊室血压老年人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65岁老年人推荐血压控制目标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患者,建议采取个体化、分级达标的治疗策略:首先将血压降低至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如能耐受,可降至对于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舒张压,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时应在密切监测下逐步达到收缩压目标。

要点:老年高血压诊疗策略※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

※慎重选药,严密观察。

※多药联合,逐步达标。

※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监测立位血压,避免低血压。

※重视家庭自测血压及24小时血压监测。

总之,中国大爷大妈们还是要听中国医生的话,立足于本地,根据本国身体素质的特点,将血压降到合适的范围,不能盲目跟风;如果血压过低,会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反而事与愿违,因此,个体化治疗才是硬道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一、引言难治性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种在常规降压治疗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状态。

尽管采取了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患者血压仍持续升高,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们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本共识。

二、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1、定义: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持续高血压且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

2、诊断: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条件:(1)确诊为高血压;(2)采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持续升高。

三、难治性高血压的评估1、评估内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需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心理状态、肾功能、血管情况等。

2、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四、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1、药物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选择至少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2、非药物治疗:可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同时,心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妊娠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保证母婴安全;对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注重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降压导致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

五、专家建议1、建立完善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信息,以便长期跟踪和管理。

2、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3、重视非药物治疗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鼓励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4、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5、定期进行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和低限值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和低限值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和低限值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60%以上。

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均与非老年人不同,如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等;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并且难治性高血压的比率高于非老年人群。

制定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和低限值对指导降压治疗、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目前对老年人群最佳降压目标值和低限值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缺乏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不宜矫枉过正,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危险性间可能存在着J型曲线关系,过低的血压可以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所以探索老年高血压人群降压治疗适宜的目标值和低限值,以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降压治疗获益的循证证据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60岁以后收缩压继续升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脉压增大,这与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有关。

随增龄大动脉弹性回缩能力和顺应性降低、弹性贮备血管中存留的血量减少,导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表现形式,控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有效降低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一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研究中,使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阶梯疗法长期治疗,卒中的发生率较安慰剂下降36%,冠心病事件下降27%,使每1 000人中心血管事件减少55人次。

欧洲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中,与安慰剂组患者比较,降压药物治疗组患者收缩压显著下降,卒中发生率下降42%(P=0.003),非致死性卒中的危险下降44%(P=0.007)。

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下降31%(P<0.001)。

「指南」我国老年高血压诊疗共识更新,要点一文总结

「指南」我国老年高血压诊疗共识更新,要点一文总结

「指南」我国老年高血压诊疗共识更新,要点一文总结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8,2011版)颁布后,多个国家与地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在此背景下,2017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对2011版进行了更新,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以下为本次共识更新的要点内容。

要点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收缩压增高常见;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常合并餐后低血压;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诊室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容易漏诊。

1.收缩压增高为主:老年人收缩压随增龄升高,舒张压在60岁后呈降低趋势。

2.脉压增大:定义为脉压>40 mmHg,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 mmHg。

3.血压波动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明显波动,清晨高血压多见。

4.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症状,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卧、立位血压。

5.餐后低血压:定义为进餐后2 h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Hg、餐后收缩压<90 mmHg,并于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

6.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夜间血压反较白天升高(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达60%以上。

此外,与年轻患者相比,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与老年人靶器官损害关系更为密切。

7.诊室高血压:又称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就诊时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内所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而在家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不高的现象;老年人诊室高血压常见,易导致过度降压治疗;对于诊室血压增高者应加强血压监测,鼓励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必要时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是否存在诊室高血压;诊室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心脑血管风险增加。

高血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

β-block
• β受体阻滞剂可能降低患者的体力劳动能力, 因此在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中应慎用。 • β受体阻滞剂在妊娠中的应用存在争议,应 尽量避免使用,但α+β双阻滞剂拉贝洛尔目 前认为在妊娠期间可以安全使用。
β-block
• 如果长期使用后突然停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会导致血压反跳、焦虑、头痛,可能与长 期用药导致受体上调有关,称为撤药综合 征,因此应逐渐减停而不是突然停药。
CCB
• 非二氢吡啶类CCB在II°或III°房室传导阻 滞患者中应避免使用。如果与β受体阻滞剂 联用,有发生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风险。
利尿剂
• 获益: • 在并存心衰的患者中,使用利尿剂可以一举两得。 • 在老年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噻嗪类利尿 剂可以作为首选。 • 在难治性高血压中利尿剂应作为最重要的基础降 压药物。 •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衰症状,或患者存在明显 肾功能不全(GFR<30ml/min),可以直接选择 袢利尿剂而不是噻嗪类利尿剂。
误区:
• 8.降压药有副作用。 • 9.降压药伤肾。 • 10.保健品也能降压。
谢 谢!
ACEI
• 左心室肥厚的患者目前认为可以优选ACEI 类药物。 • 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以首选 ACEI类药物。 • 在2017年ESC的外周动脉疾病指南中,认 为ACEI可以作为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 一线降压药物。
ACEI
• 缺陷: • 干咳在使用ACEI的患者中大概10%会出现,部分 严重患者甚至不得不停止用药。干咳通常会在停 药1周内消失,可以更换为干咳风险较低的ARB。 • 血管性水肿是ACEI罕见但可能致命的并发症,这 类患者在2017年AHA指南中认为可以停药6周后 更换为ARB。(事实上ARB同样会导致血管性水 肿,比如氯沙坦和缬沙坦,只不过概率较低)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0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实践,充分应用中国证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指南。

02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众多,基层和社区的管理至关重要。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发布对基层高血压诊治的指导意义重大。

指南主要包括:高血压的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

0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继2017年《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之后,《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的指南,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波动、多重用药、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04AHA关于人体血压测量的声明血压测量作为高血压管理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3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人体血压测量的科学声明,新版声明主要内容涉及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特殊血压测量工具、特殊人群血压测量以及血压的变异性等。

05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血压监测得到普及,但其质量仍有待提高,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

062019 JSH高血压管理指南8月日本高血压学会(JSH)发布了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年版,对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分析与论证,并全面客观的参考了现有研究证据,提供了基于当前标准的高血压管理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07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目前仍是我国指南推荐的五大类高血压治疗药物之一,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

但随着新证据的不断出现,其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受到质疑。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建议》建议的发布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临床研究证据及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建议。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汇总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汇总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汇总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预期密切相关。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治疗建议,下面是该共识的要点汇总:1. 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应个体化、综合性、全程化。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考虑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因素。

2. 高龄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收缩压<15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合适剂量。

4. 非药物治疗也是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

5. 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血管状况、肾功能、认知功能、视力、听力等,以及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6. 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血压稳定和身体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个体化治疗方案: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由于高龄老年人常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血压管理目标值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以及居住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血压水平。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血压控制目标值:共识建议高龄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收缩压<15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然而,这一目标值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

对于老年人,过于严格的血压控制可能导致 cognitive功能障碍、晕厥等不良反应。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 • • • • • 昼夜节律异常 体位性低血压 晨峰血压增高 餐后低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 隐蔽性高血压 随访间和季节间的血压波动等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01):1-11.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的危害与影响
死亡率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异常血 压波动
靶器官结构与功能应对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成为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前的国内外 高血压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邀请 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和制定了《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01):1-11.
体位性高血压
定义:指由卧位转为直立后的3min内收缩压升高超过 20mmHg 发生率:8.7%-11%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 卧位高血压
• • 定义:指有体位性低血压,且卧位时SBP≥140 mm Hg 和(或)DBP≥90 mm Hg 发病率:高达30%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01):1-1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01):1-11.
白大衣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异常 与体位有关的 血压波动 晨峰血压增高 白大衣高血压 隐蔽性高血压 餐后低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长时变异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01):1-11.

高血压急症根据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ppt课件.pptx

高血压急症根据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ppt课件.pptx
舒张压常>140mmHg,伴眼底乳头水肿、出血、渗出,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 嗜 睡、迷糊、失明、少尿甚至抽搐昏迷等。
血压明显升高并有脑、心、肾等严重病变及其他紧急情况
如高血压脑病、脑卒中、颅外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动脉夹层、急 性肾炎、嗜铬细胞瘤、术后高血压、严重烧伤、子痫等。会伴有相应疾病的表现,如 喷射样呕吐、肢体活动障碍、胸痛、呼吸困难、无尿、心律失常、发热、抽搐等。

对千一般ACS患者,治疗目标建议<130/80mmHg,

DBP>60mm Hg,平均动脉压降至60-100mmHg,遵循

高血压急症的总体降压节奏。需个体化制定降压目标


值,尤其是老年人群。


药物推荐首选硝酸酣类如硝酸甘油,可联合应用β受
体阻滞剂。
高血压急症诊治策略
高血压急症相关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急症诊治策略


高血压急症相关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急症引起急性左心力衰竭,常表现为急性肺水

肿,为缓解症状和减少充血,应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


作为初始治疗方案。早期数小时应迅速降压,降压幅

度在25% 以内,推荐血管扩张剂联合利尿剂治疗。

药物推荐硝酸酷类、硝普钠、乌拉地尔。
高血压急症诊治策略
高血压急症相关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急症诊治策略
高血压急症的定义 高血压急症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的病情评估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 高血压急症相关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急症诊治策略
高血压急症的定义 一般180/120mmHg以上
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病程中因某些诱因使血压急剧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老年人降压治疗的策略
• 降压药物更多降低收缩压,对舒张压的降幅小。
• 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强调在患者能耐
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避免过快、过度降低血压。 • 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种类,逐步 使血压达标,避免降压速度过快并密切观察有无降压治 疗相关的脑供血不全及心肌缺血的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或过度降压带来的伤害。
• 餐后低血压(PPH):
• 进餐后2h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 、餐后收缩压<90mmHg,并于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 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三.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四.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五.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 七. 结语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三.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四.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五.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 七. 结语
二 .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1. 老年的定义
• 年龄≥60 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
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三.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四.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五.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 七. 结语
三 .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2012年我国≥60 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 58.9%,10年间上升幅度接
• 2. 老年人血压的测量
• 不同测量方法的血压正常值: • 诊室血压<140/90mmHg, • 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 • 平均动态血压<130/80mmHg,
• 24小时动态血压清醒时平均血压< 135/85mmHg。
• 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并使用袖带式电子 血压计测量血压,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对精神紧张或焦 虑的老年患者不鼓励自测血压。血压波动大或血压控制不 理想时可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条件允许时可作为老年高 血压患者诊断及疗效监测的常规检查项目。
•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需服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使血 压达标。可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
的降压药物,可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确定
联合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基线血压水平、
并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情况。
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高龄及虚弱老年高血压或者的降压治疗
• 80岁以上老年人定义为高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群,如果 健康状态良好,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内,如 果患者能够耐受,可降至<140/90mmHg。 • 老年人虚弱,一般指具有以下3项或以上临床特征: • 1.一年内不明原因体重减轻≥5kg; • 2.自觉疲乏无力; • 3.握力降低; • 4.行走速度慢; • 5.体力活动下降。 • 老年人在启动降压治疗前,应评估衰弱状态后确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部分患者需维持较高的血压以保证组织器官的 灌注,应避免血压过低和血压波动过大。
五 .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1. 降压治疗目标值 • 2. 降压治疗策略 • 3. 非药物治疗 • 4. 药物治疗 • 5. 合并其他疾病时的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
1. 老年人降压治疗的目标
•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
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 ≥65岁老年人推荐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Hg,
损害(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 下条件: • ①平稳、有效降压; • ②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 ③服用简便,依从性好
常用降压药物:
• B
• 2.利尿剂
• 3.ACEI或ARB
• 4.β受体阻滞剂
• 5.α受体阻滞剂
• 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5. 老年高血压合并疾病的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 •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并发冠心病、心功能
不全、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
等,应根据个体特点选择降压治疗方案
(表 1)。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三.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四.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五.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 七. 结语
3. 大动脉的弹性回缩能力降低,血管弹性及储备能力下降,造成心脏收 缩期内流至外周的血量增加及舒张早期弹性贮备血管中存留的血量减少 ,导致舒张压下降; 4. 小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官腔缩小甚至闭塞,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高。 5.老年人心脏结构改变,如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室壁增厚、顺应性下降 ;增龄相关的肾脏结构改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常伴有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多种疾病并存,互为因果,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及相 关事件增加。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三.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四.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五.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 七. 结语
• 一 、 前言
•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至2015年底60 岁及以 上人口2.22亿人,占 16.1%,其中65 岁及以上 人口1.438亿人,占 10.5%。随着年龄增加,高 血压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卒中、 慢性肾脏病、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等靶器官损害 的风险显著增加,降压治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 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由于老年人高血 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 视群体特征和质量措施的个体化。
六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 综合管理
• 关注老年患者的特性:
• 1.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症异常的患者可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 获益。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在应用他汀过程中需注意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监测不良反应; • 2. 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合并糖尿病老年高血压患者 使用降压药时应加强血糖监测,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发生低 血糖的降糖药。 • 3.心脑血管病高风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 林可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应认真评估获益明显超过 风险、不存在出血高危因素、血压控制良好,用药过程中 应监测出血倾向及不良反应。
•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改善,2012年
≥60岁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53.7%、48.8%和 16.1%,美国2011-2012年 ≥60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分别:86.1%、82.2%和 50.5%。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mmHg,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 2. 老年人血压的测量
• 准确测量血压对老年高血压诊治至关重要,需注意以下 问题: • 1)测量血压前患者需静坐 5 分钟,一般测量患者坐位血 压,且将血压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 2) 与诊室血压测量相比,非诊室血压检测(特别是家 庭自测血压)有助于提高血压评估的准确性; • 3) 首次应测量双侧上肢血压; • 4) 首次就诊或调整治疗方案后需测量卧立位血压,观察 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 5)家庭自测血压可测量2-3次取平均值; • 6)测量血液时测量脉率。
• 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 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症状。
•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动脉顺应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 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当高血压伴有糖尿病 、低血容量、或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时 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近20%。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其他 疾病的比例高于中青年。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42.6%合并临床疾病, 约90%合并≥1个危险因素,13.2%合并靶器官损害,≥65岁高血压患者 78.4%为高危或很高危。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对全球伤残调整生命年及 主要危险因素的分析显示,高血压位列首位。此外,高血压是卒中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3. 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疗法是降压治疗的重要措施,应鼓励或者纠正不良
生活习惯。具体内容如下: 1)限制食盐摄入 2)平衡膳食 3)戒烟、避免吸二手烟
4)限制饮酒
5)适当减轻体重 6)坚持规律有氧运动 7)保持心理健康
• 注意事项:
•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过于严格的控制
饮食及限制食盐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及电解
四 .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二、临床特点:
1. 收缩压增高为主 2. 脉压增大 3. 血压波动大 4. 体位性低血压 5. 餐后低血压 6.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7. 诊室高血压 8.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9. 容易漏诊、误诊的高血压 (1)继发性高血压 (2)隐匿性高血压 (3)假性高血压
• 体位性低血压:

• 一. 前言
• 二.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 三.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四.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五.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 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 七. 结语
七 . 结语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降低靶器官损害、
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目前,我国老年高
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和达标率均较低, 希望借助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的推广,使更多老年患者从降压治疗中获益, 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