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电子教案
幼小衔接规则意识教案
幼小衔接规则意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并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活动规则和生活规则。
2、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意识。
3、引导幼儿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其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场景下的规则及其意义。
(2)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2)如何处理幼儿在规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规则的存在和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3、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规则的意义和如何遵守规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在教室里随意打闹、不遵守纪律的视频,引发幼儿的关注和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这样的行为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规则的话题。
2、讲解规则的概念(5 分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规则的含义。
师:规则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定,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更安全,更快乐。
比如,在马路上要走人行道,这就是规则。
3、认识课堂规则(10 分钟)展示教室的图片,向幼儿介绍课堂上的规则,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等。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教室里上课也有很多规则,谁能说一说?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4、认识活动规则(10 分钟)播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排队、不推挤、听从老师指挥等。
师: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也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玩得开心又安全。
5、认识生活规则(10 分钟)展示日常生活的图片,如过马路、吃饭、睡觉等,向幼儿介绍相关的规则。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则,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吃饭前要洗手。
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规则?6、游戏:“规则对对碰”(15 分钟)准备一些规则卡片和场景图片,让幼儿将规则卡片与对应的场景图片匹配。
大班社会《规则》:规则意识培养教案
大班社会《规则》:规则意识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律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规则,自觉遵守规则。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卡片等。
2.环境准备: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吗?2.故事导入(1)播放故事课件《小兔子和狼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规则。
(2)师:故事里的小兔子为什么没有被狼吃掉呢?是因为他们遵守了规则。
(3)幼儿讨论:小兔子遵守了哪些规则?3.规则讨论(1)师: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明。
(3)师: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呢?4.规则游戏(1)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遵守规则的游戏,叫做“小小交通警察”。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
(3)幼儿参与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
(4)游戏结束后,师:你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了吗?有什么感受?5.规则实践(1)师: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次规则实践,看看谁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2)教师设置情境,如:排队取水、整理玩具等。
(3)幼儿实践,教师观察并给予表扬。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规则,也实践了规则,你们有什么收获呢?(2)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规则,并尝试在家庭生活中遵守规则。
2.课堂活动:在的日子里,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关于规则的活动,如规则知识竞赛、规则情景剧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强化规则意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规则讨论、规则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理解规则的意义,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观察和指导,及时发现幼儿遵守规则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3.教学延伸部分,让幼儿将规则意识带入家庭生活,提高自律能力。
增强规则意识优秀教案
增强规则意识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增强学生规则意识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意识和自律能力。
3. 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能力,以促进秩序和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和种类。
2. 规则的目的和重要性。
3. 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常见规则。
4. 规则的执行和违反规则的后果。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情境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探究:2. 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规则的定义和种类。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知识传授:4. 教师介绍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常见规则,并解释规则的背后原因和意义。
5.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
实践:6.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遵守规则的经验和困惑。
7. 教师组织学生制定班级规则,并让学生思考制定规则的原则和方法。
巩固:8. 学生展示他们制定的班级规则,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9.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则执行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规则的执行和遵守的重要性。
拓展:10. 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1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评估:1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以及对学生制定的班级规则的评价,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小故事或情境材料。
2. 规则定义和种类的总结表格。
3. 学校、班级和家庭中规则的案例分析材料。
4. 角色扮演的提示卡片。
5. 学生制定班级规则的讨论指导。
6. 宣传海报设计指导。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入小故事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制定班级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规则的执行和遵守的重要性。
4. 制定海报:通过设计海报让学生运用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规则的重要性。
《做游戏守规则》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做游戏守规则》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游戏也有自己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游戏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在《做游戏守规则》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中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一、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游戏有许多分类和形式,每种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
游戏规则是游戏的基础,规则的制定能够让游戏更有规律性,使得游戏更有条理性和趣味性。
比如,儿童玩捉迷藏,假如没有规则,每个人都可以乱跑。
这时候,整个游戏将会变得混乱不堪,并且不公平。
但是,如果有规则限制,比如为了让游戏更加公平,规定“被抓到的人需待在指定地方等待救援”,游戏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游戏规则也可以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比如在大家玩“足球”时,需要遵守队员之间的配合和规则,这样才能最终获得胜利。
如果没有规则,将会只是一群人在球场上互相追逐和撞击,不仅危险而且没有意义。
游戏规则不仅能够让儿童在玩游戏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这些都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二、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儿童认识规则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社会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十分重要。
1. 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需要先让他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内容和制定规则的流程。
在社会活动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让儿童体验一下没有规则的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的区别。
比如,“抢红包”游戏,一开始没有规则时,儿童只会像一群野猫一样打闹和抢夺,不仅难以协作,而且充满了争吵和冲突;但是,如果在游戏的开始前指定规则,比如“大家轮流抢,每个人最多抢两次,每次最多只能抢一个”,这时候,在游戏中大家就会遵守规则,互相配合,游戏的效果会更加好。
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儿童也可以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规则是可以改变和制定的,这样可以让他们对规则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小班有规则意识教案
小班有规则意识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有规则意识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规则的概念和种类。
2.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规则。
3.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规则。
2. 游戏道具和角色扮演服装。
3. 讨论和分享的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规则,引导幼儿讨论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幼儿理解规则对于保护人们的安全和维持秩序的重要性。
主体活动:3. 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规则,如交通规则、课堂规则、饭堂规则等。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幼儿了解这些规则的目的和好处。
4. 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例如,组织交通规则游戏,让幼儿扮演司机、行人等角色,并按照规则行动。
5. 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结活动:6.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
7. 引导幼儿总结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延伸:8.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规则遵守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9. 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绘本、故事、视频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遵守规则并表现出规则意识。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和互动活动,帮助小班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守纪律与遵守规则的意识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守纪律与遵守规则的意识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主题:培养守纪律与遵守规则的意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守纪律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意识;2. 增强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活动中遵循规定的能力;3. 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守纪律和遵守规则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意义;2. 掌握校园规则和学习方法;3. 培养课堂纪律和社交规则的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守纪律与集体荣誉1. 导入:通过班级互动讨论以及举例讲述,引起学生对守纪律与集体荣誉的思考。
2. 观摩:观看一段视频或播放一首歌曲,强调团结和守纪律的重要性。
3. 分组活动: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守纪律和违纪行为的影响。
4. 总结: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会,教师总结重点,强调守纪律对于集体荣誉的意义。
第二课时:校园规则与学习方法1. 导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校园规则对于校园秩序和学习的作用。
2. 讲授:结合实际情境,介绍校园规则和学习方法,例如按时到校、整洁卫生、尊敬师长等。
3. 游戏互动: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校园规则完成指定任务,并相互评价。
4. 总结:和学生一起整理并记忆校园规则和学习方法,确保他们理解并能正确应用。
第三课时:课堂纪律与社交规则1. 导入:以一个真实或虚构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课堂纪律和社交规则的重要性。
2. 规则建议:学生分小组自行讨论并提出适合课堂和社交的规则建议。
3.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和违反规则的行为,并就其后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则的制定、遵守和违反的意义,以及遵守规则的好处。
第四课时:自我管理与自律能力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或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2. 讲解:教师讲解学生如何制定、执行和评估自己的个人规则,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
3. 实践:学生分小组共同制定个人的学习或生活规则,并进行实施。
4.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会,教师总结讨论,并强调良好的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方法和技巧ppt课件教案
07
总结与展望
对本次课件的总结
课件内容充实
本次课件涵盖了培养小 学生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的多个方面,包括定义 、重要性、方法和技巧 等,内容全面且深入。
教学方法多样
课件中采用了讲解、案 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 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 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 高。
实用性强
课件中所提到的方法和 技巧都是经过实践验证 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和 家长来说具有很强的实 用性和指导意义。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研究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学生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探索 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应用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将课件中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教育中, 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培养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反馈改进
可以收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课件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课 件内容,提高其实用性和针对性。
制定校规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校规和班规,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允 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
课堂教学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培养 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规则和 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定期沟通
责任感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1 2 3
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责任感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有助于培 养小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品质。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责任感的小学生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对 待每一项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 绩。
增强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责任感的小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积极适应并融入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 的社会成员。
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培养教案引言:规则意识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认识规则1. 活动描述:儿童围坐在一起,教师给出一个场景描述,并让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
2. 目标:帮助儿童了解规则是什么,以及规则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4. 教学步骤:(1) 教师描述一个场景,例如在幼儿园里如何排队,让儿童思考这个场景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2) 分组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该场景中的表现。
(3) 引导儿童发表自己对于规则的理解和重要性。
二、规则意识的培养1. 活动描述:为儿童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规则的作用。
2. 目标:培养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学会遵守规则,并体会到规则的意义。
3. 教学方法:游戏、角色扮演。
4. 教学步骤:(1) 教师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如抢座位、接力赛等,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规则的重要性。
(2) 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让儿童扮演不遵守规则和遵守规则的角色,体验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
(3) 让儿童分享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并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则对于生活的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性。
三、规则意识的巩固1. 活动描述: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让儿童表达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目标:让儿童通过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巩固规则意识。
3. 教学方法:绘画、手工制作。
4. 教学步骤:(1) 教师给儿童讲解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步骤,并提供相关材料。
(2) 让儿童根据自己对规则的理解,绘制或制作与规则相关的作品,如规则海报、规则手册等。
(3) 组织展示和分享活动,鼓励儿童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规则实践的延伸1. 活动描述:将规则应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会遵守和应用规则。
2. 目标:促使儿童将规则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小学规则意识的课程设计
小学规则意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校内外规则。
2. 学生能够描述规则对个人及集体的影响,认识到遵守规则的意义。
3. 学生能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实例,并解释其目的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情境,判断行为是否符合规则。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表达、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尊重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责任感。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增进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小学生规则教育》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制定以下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规则的含义、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规则在我们身边》2. 校内外基本规则:讲解校内外常见规则,如课堂纪律、交通规则等,帮助学生掌握并遵守。
- 教材章节:第二章《我们身边的规则》3. 规则与个人成长:探讨遵守规则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觉遵守意识。
- 教材章节:第三章《遵守规则,快乐成长》4. 规则与集体和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规则对集体和谐的作用,提高集体荣誉感。
- 教材章节:第四章《规则让集体更和谐》5. 规则的实际应用: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行为是否符合规则,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我们在行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课时:规则的定义与重要性第二课时:校内外基本规则第三课时:规则与个人成长第四课时:规则与集体和谐第五课时:规则的实际应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规则知识,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养成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的教案
养成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的教案教案标题:养成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和规则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校园规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礼貌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礼貌的表现形式,如问候、道谢、尊重他人等。
3. 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4. 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些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礼貌和规则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遵守礼貌和规则。
教学活动1:认识礼貌1. 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礼貌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常见的礼貌行为,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活动2:学习礼貌表现形式1.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演示,展示不同场景中的礼貌表现形式。
2. 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中的礼貌表现,鼓励他们互相观察和评价。
教学活动3:了解规则1. 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定义和作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校园或家庭中的一些规则,并讨论其重要性。
教学活动4: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方式1.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规则对学校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遵守校园规则的具体方式,并与全班分享。
总结活动: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2.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承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貌和规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评估学生对礼貌和规则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制定的个人目标和承诺,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拓展活动:1. 邀请校园管理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礼貌和规则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遵守规则和表现礼貌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场景图片或视频素材。
2.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设置。
3. 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板书或投影。
培养儿童规则意识教案
培养儿童规则意识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儿童规则意识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儿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儿童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规则的定义和分类2. 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3. 儿童常见的生活规则和学校规则4. 儿童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
讲解规则的定义和分类:1. 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例子,向学生解释规则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规则的作用和目的。
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和作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影响。
介绍儿童常见的生活规则和学校规则:1. 列举一些儿童常见的生活规则和学校规则,例如课堂纪律、安全规则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讨论儿童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1. 引导学生思考遵守规则的困难和挑战。
2. 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例如制定个人规则、与他人合作等。
巩固练习: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讨论并制定一份班级规则或游戏规则。
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规则。
拓展活动: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家庭中的规则,并思考这些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校园和社区中参与规则制定和宣传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成果,评估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备注:根据具体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案中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教案
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规则意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3、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则意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了解规则的基本概念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3、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规则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2、如何让学生将规则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规则意识规则是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规范。
而规则意识就是对这些规则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是人们对社会行为规则的一种感知和遵循。
在社会生活中,有了规则意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遵循社会公共秩序,让社会和谐、稳定。
2、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规则意识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规则意识。
(2)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其规则意识。
(3)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规则意识最早形成的地方。
家长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加强规则的引导。
(4)在教学中加强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宣传,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加强对规则意识的思考,真正形成规则意识的习惯。
3、如何将规则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1)树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规则分析问题。
对待问题,需要学会耐心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规则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培养制定规则的能力。
学会制定规则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运用规则意识,让规则意识得到提升。
(4)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运用规则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法3、学生演讲法4、实践活动法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法2、同学互评法3、自我评价法4、问卷调查法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自我介绍,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对规则意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关于规则意识的小班教案
关于规则意识的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了解规则所起到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遵守规则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4.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遵守规则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让学生就生活中的小规则进行分享,大家一起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影响。
2.目标阐述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重点内容及难点
通过班级小组合作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必须遵守规则才能获胜的必要性。
4.游戏环节
A.《闯关游戏》
细节规则:跳过障碍、完成任务,看最后谁能最先到达终点。
B.《口罩战争》
细节规则:学生佩戴口罩,按区域分组进行口罩战争游戏,最后哪
个小组口罩未被弄掉,哪个小组就算胜利。
C.《抓小猫》
细节规则:学生分成两个队,一方是猫,另一方是鼠。
规定规则,
比如猫必须趴着爬,抓到鼠才算胜利。
以上游戏都是有规则的,为了获胜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体验遵守规
则的必要性。
5.总结环节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意识。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规则意识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在
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游戏规则,积极地提出意见。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可
以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促进他们团队精神,这也是我们班级教育中
所追求的目标。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案: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案: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一、引言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所处的社会需要一定的秩序和规范来保证公平和公正。
对于学生来说,遵守规则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法律法规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本教案将为三年级学生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主动遵守规则的能力。
二、了解规则的意义1. 规则是什么?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规则是什么?”的问题。
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得出规则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而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2. 规则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违反规则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不遵守操场规则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不遵守规则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危险。
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明确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三、实施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活动1. 规则植入故事法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将其中的规则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逐渐对于规则形成认同。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与课堂纪律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进而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2. 规则绘画比赛组织学生参与一个规则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规则的态度。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如交通规则、校园规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同时加深他们对于规则的认识。
3. 规则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规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美好和乐趣。
例如,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个任务,但在任务过程中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只有遵守规则的小组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得到奖励。
三年级思想品德《发现身边的规则》规则意识教案
三年级思想品德《发现身边的规则》规则意识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规则意识。
2.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各个方面的规则,学会尊重和遵守规则。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教学课件、小组活动材料、实物展示。
2. 学生:学习用书、铅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问学生:"在校园中,你们发现了哪些规则?请举例说明。
"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使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场景下的规则,如课堂规则、交通规则、生活规则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规则内容,并启发学生思考:规则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规则?三、探究(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种规则,并记录下来。
2. 学生讨论规则的内容、制定原则,并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
3.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规则制定的特点和原则。
四、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图片,要求学生共同讨论这些情境中是否存在规则,并举例说明。
2. 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五、展示(15分钟)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场景,设计一个规则海报或小册子,并进行展示。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出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巩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重申规则的重要性。
2. 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写下来。
七、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认真遵守规则,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和发现身边的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扩展活动:1. 学生将小组的规则合并,形成一份全班共同制定的规则,贴在教室的可视位置,以提醒大家。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规则,与父母一起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与尊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可以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遵守规则并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
一、培养守规矩的意识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守规矩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2.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守规矩,可以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公民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3. 健康成长和自我约束能力:守规矩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倡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这种自我约束能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的方法1. 规则教育与规则建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首先需要明确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定及课堂纪律。
通过课堂讨论、演示和分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2. 榜样示范:榜样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社会上守规矩者的事例或邀请具备良好品质的人士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可从他们身上找到可借鉴与借用之处。
3. 示范性实践活动:通过模拟任务、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守规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高其认识到违反规则行为所可能引发的后果。
4. 创设情感化环境: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互相尊重并充满爱心和善意的情感化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守规矩的快乐和正能量。
这种积极情感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植入对守规矩行为的认同和追求。
5. 规则引导与奖惩机制:建立明确的规则引导与奖惩机制,对遵守规矩的学生进行合理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惩罚。
这既能够给学生以明确的行为准则,也能够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三、案例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守规矩意识的实施策略1. 环保行动: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或参观环保基地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身边细节告知孩子要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
培养规则意识的小妙招教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需要我们遵守。
遵守规则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因此,培养规则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规则意识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妙招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 以身作则。
孩子们是模仿的天才,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
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遵守规则的榜样。
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做到遵守规则,孩子们才会愿意去模仿我们。
2. 游戏中学习。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玩一些团队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团结合作。
3. 清晰明确的规则。
在家庭和学校中,需要给孩子们制定一些清晰明确的规则,并且告诉他们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好处。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违反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二、在工作中培养规则意识。
1. 建立规章制度。
在工作场所,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包括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安全措施等内容,帮助员工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2. 培养团队意识。
在团队工作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所有人都严格遵守规则,团队才能更好地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需要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来培养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奖惩分明。
在工作中,对于遵守规则的员工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员工则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们更好地遵守规则,同时也能够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
三、在社会中培养规则意识。
1. 守法守规。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守法守规。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公共场所秩序。
在公共场所,比如车站、商场、公园等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需要遵守。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引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孩子们面对的规则有家庭规则、学校规则和社会规则等,掌握并遵守这些规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教案内容1. 设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基础。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明确的家庭规则,并向他们解释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原因。
规则应该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尊重、诚实与正直、责任心和公平等方面。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遵守好这些规则。
2. 建立奖惩机制为了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家长可以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遵守规则的行为,可以给予孩子奖励,如夸奖、表扬或小礼物;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可以给予适度的惩罚,如暂时限制某些活动的权限或适当的时间限制。
奖惩机制要公正、合理,并且与孩子的行为相对应。
3. 启发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仅仅是让他们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规则存在,并且学会如何自主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情境,让他们思考如何遵守规则并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评估和调整方案,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尊重和重视。
通过沟通,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规则的合理性,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理解。
结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需要家长付出时间和耐心,并通过明确规则、奖惩机制、启发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来实现。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培养儿童规矩的课程设计
培养儿童规矩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情境下的适当行为和礼节。
3. 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了解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反应。
技能目标:1. 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控制和整理个人物品。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展现出良好的个人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结合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和行为习惯。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目标具体、明确,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社会规范与礼仪- 教材第二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介绍在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要求,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 实例分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的正面案例。
2. 学校规章制度- 教材第三章《我们的学校》:讲解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如上课、课间、食堂等场所的行为规范。
- 情景剧:编排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 安全知识- 教材第四章《安全伴我行》:教授防火、防水、防电等安全知识,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求救方法。
-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的疏散演练。
4. 自我管理能力- 教材第五章《我是时间的主人》:培养学生时间管理、情绪控制及整理个人物品的能力。
- 互动游戏:设计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等相关游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正确的行为与规则意识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正确的行为与规则意识教案一:正确的行为与规则意识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与规则意识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和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更好地适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确行为与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积极遵守规则的习惯。
一、认识规则:了解规则的定义和作用(20分钟)活动1:开放性问题引导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规则的含义和作用。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规则?为什么我们需要规则?规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观点。
活动2:规则探寻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家庭规矩等,将这些规则卡片放在桌上,要求学生挑选一张规则,通过描述和猜测的方式找出对应的规则。
二、认识正确行为:了解正确行为的特点和重要性(25分钟)活动1:正确行为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一些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并找出实施正确行为的原因。
例如:“小明在公交车上让座给需要的人,这是正确的行为吗?有什么其他正确的行为示范?”活动2:正确行为影视剧欣赏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正确行为的影视剧,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并分析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和原因。
之后,学生作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三、案例分析:认识违规行为的后果(30分钟)活动1:案例解析讨论教师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例如:偷看同学的考卷、讲话时不守秩序等。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行为的后果和对他人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行为。
活动2:违规行为演练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某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例如欺负同学、私自拿取他人物品等,其他学生观察并指出错误之处。
之后,全班共同探讨应对违规行为的正确方式。
四、规则守则宣讲:倡导正确行为和规则意识(25分钟)活动1:小组宣讲学生分组准备一条规则或者一种正确行为的宣讲,并进行小组内部的宣讲,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宣讲,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正确行为和规则意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
养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每位教育者都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
让学生参与制定一些规则,了解规则,以活动为裁体,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教育需要教师贯穿始终,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树立榜样。
主题词:规则意识培养德育工作
规则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自古以来就有“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之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一个基本准则。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意识越强,则说明人们的素质越高,社会越进步。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的地方,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因而学校管理,对此不能等闲视之。
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必须从完善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一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一位官员在瑞士出差时,在厕所门外遇到一位母亲,她着急地对这位官员说:“我的孩子进厕所已经10多分钟了,麻烦你进去看一下他好吗?”这位官员进去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满头大汗地修理冲水马桶。
原来冲水马桶坏了,这孩子觉得上厕所不冲水是犯了规则,一个孩子能这么自觉地遵守社会规则的做事,反映了瑞士国民的文明素养。
然而在我们周围,不守规则的人大有人在。
小学生放学时,在步行街乱扔垃圾,在公路上行走不遵守交通规则,践踏草坪……,甚至更严重的是我们的教育者中也有不守规则的,有位吸烟的老师把空烟盒随手扔在了教学楼楼梯间,另一老师和同学路过发现了烟盒,于是这位老师命令学生捡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再想想瑞士修马桶的小孩,我觉得心寒,我们的文明哪里去了?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确实是迫不及待的任务!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
二、让学生参与制定一些规则,了解规则
学校的规章制度大都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成人思维的角度制定的,如“不能在楼道里追赶打闹”、“不准乱扔拉圾”、“不能践踏草坪”等许多禁止性的规定,而学生只
是一个执行者,这种被动的执行带来的后果只能是一种潜在的逆反。
如果我们尝试换一种思维,让学生参与制定一些规则,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
规则意识的培养要以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应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主导者。
班主任在学期初要组织学生制定班级公约、班规、班训等,这些规则的制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但也不能完全放给学生,班主任在组织时应注意引导。
如:班规的制定,可让学生每人写几条,鼓励性的和禁止性的都要写,再经大家讨论、筛选就可以确定好班规。
对寄宿制学生的寝室公约也可采用这种形式制定。
这样做达到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也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让规则的遵守者了解规则,这是规则意识的首要内容。
学生只有了解规则,理解规则的意义,才能提高对规则的认识。
在学校有些规则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制定,但有些规则不可能由学生参与制定,如《交通规则》、《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我们必须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各种规则,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课。
三、以活动为裁体,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规则意识。
这对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针对学生乱扔拉圾现象,我们可以开展“今天我是值周教师”
体验活动或“我是校园小卫士”活动,让学生感受乱扔拉圾是一多么不文明的习惯。
针对一些学生不遵守楼道安全规则,我们可以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楼道具安全教育活动,让这些学生体验一下“逆向行走”、“飞速追逐”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让其产生后怕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再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参加种草、植树,给小树命名等活动,将学生自己的劳动融于其中,这样让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生命的可贵,才能更好的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
四、教师的示范作用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学生按照“规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我们更重于说教,更善于说教,其实千言万语不如让学生真切地看到我们的行为,让规则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增强规则意识。
但有些时候,作为教师却未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就拿上文中一教师丢烟盒的事情说吧,丢烟盒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吸烟是不好的行为,随手丢烟盒更是不好的行为,另一老师发现了本应该自己捡起,却命令学生捡起,两位老师在学生面前都没有树立起人人争当环保卫士的榜样,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老师都这样做,我们也可以随手丢。
潜意识
中,就让学生失去了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机会。
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规则教育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未来的一代树立好的榜样。
让学生能够从小树立起规则意识,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发展,我们年轻的一代才会更健康成长。
规则意识教育需要教师贯穿始终,从规则的制定到落实,都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