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中西医诊治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 -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
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局部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
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
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
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展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展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病症:〔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病症。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假设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
假设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有声影者则表示该处为结石。
〔3) CT、MRI 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多在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作鉴别时应用,不做为诊断胆石症的常规手段。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胆囊结石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随着患者病情的不同,其结石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很多人在确诊胆囊结石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手术切除,但这种病可不是一切了之那么简单!只有正确的认识胆囊结石这种疾病的影响以及切除胆囊的危害,并且适当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自身的胆囊结石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段做好预防与控制,才能更有效的使人们远离胆囊结石的影响。
什么是胆囊结石?说到胆囊结石,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胆结石”这种疾病。
但事实上,胆囊结石是包含在“胆结石”这个疾病当中的一个分支,因为胆结石随着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肝外胆管结石等。
由于结石存在于胆囊内部,只有在导致胆管阻塞或结石体积过大的时候压迫内脏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因此约有50%左右的胆囊结石病人即使发病了也不会表现出症状,这种患者通常被称为隐性结石。
也正是因为这类隐性结石的患者存在,很多人对于胆囊结石这种疾病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但当结石体积过大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的胆囊管阻塞,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发胆绞痛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
另外,胆囊中的部分小结石也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发生转移,比如停留在胆管中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等。
因此,只有及时对胆囊结石状况进行筛查,并且在确诊后积极的进行治疗,才能更好的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
你所知道的西医疗法,或许并不能根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患上胆囊结石之后要做的就是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通过切除胆囊、使用化学药剂溶解结石、使用体外超声波或震荡波击碎结石等方式消除结石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但你知道吗?这样做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就算通过治疗清理了结石,在未来也有可能再一次复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西医理解下胆囊结石这种疾病形成的原因:在提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胆囊结石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胆囊结石可以分为胆固醇型结石与胆色素型结石,其中胆囊内部常见的结石为胆固醇型结石,这是由于胆色素性结石的质地相对较小且呈现砂质,很容易随着胆汁的流动从胆囊移动到胆管并沉积,但偶尔也有部分的胆色素型结石会留在胆囊内部。
中医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胆结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也在日益增高,本文首先分析了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接着对胆结石发病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胆结石的中医治疗方法。
标签:胆结石;中医;治疗胆结石主要是指在胆管或是胆囊等胆道系统出现结石症状的一种疾病。
胆结石按照发生的部位一般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
发生在胆囊部位的结石可能会引起慢性炎症,当结石堵塞在胆囊管部位时,还可能诱发感染。
结石在胆囊部位刺激到胆囊黏膜时,会出现胆囊癌。
一胆结石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总结胆结石发病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患者日常生活不规律。
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规律可能会导致胆部的自我调理功能变弱,若长期的生活不规律会诱发胆器官组织的功能逐步退化进而发生异常变化,最终产生结石。
第二,湿热阻滞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上身体内部湿热功能的阻碍,胆汁的循环出现不正常,导致胆汁凝结成为结石。
第三,胆道不通畅。
当蛔虫的残体长时间附着于胆道后,会造成气滞血瘀,使得结石和肉连在一起,导致肠道不通畅出现结石。
发生在胆囊部位的结石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以及炎症的大小。
一部分的胆囊患者可能终生都无症状,被称之为隐性结石。
较大的胆囊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或是中上腹部位不适的症状,进而会诱发消化不良症状。
较小结石的患者在每餐食饱后出现急性胆囊炎症状。
患者体内较小的结石会随着胆囊的收缩进入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
胆管结石患者发生部位主要在左叶肝管,患者年龄一般比较年轻,一些可能与先天异常相关。
胆管结石患者更多的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癥状,剧烈性疼痛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其并发症一般都比较严重,比如肝囊肿、胆道出血等。
患者的胆造影表现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内部透亮的症状。
二胆结石的中医治疗中医处方(一)【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症120例

文章编号 : 1 0 0 1 —6 9 1 0 ( 2 0 1 3 ) 0 2— 0 0 3 2— 0 2
・
临 床 报 道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胆 囊 结 石 症 1 2 0例
, —
干 L
( 河 南 中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 ] 周琳.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反流性 食管炎 6 8例 [ J ] . 中 国 中
医急症 , 2 0 0 7 , 1 6 ( 4 ) : 4 8 3 .
胃络 受损 等 。患者 情志 不 畅 , 气郁 伤肝 , 进 而肝失 疏
泄, 横逆 犯 胃 , 以致 胃气 上逆 ; 饮食 不节 而损 伤脾 胃,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胆 囊 结 石 的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采 用 胆 囊排 石 汤 ( 柴胡 、 黄芩 、 郁金 、 枳 壳、 广木 香 、 醋 莪 术、 鸡 内金 、 醋 三棱 、 金钱 草、 桔梗、 制土鳖 虫、 生大黄 、 甘草 ) 治疗 胆 囊 结 石 患 者 1 2 0例 , 1 d 1剂 ; 服 中药后 3 0 m i n加 服 5 0 0 g / L硫 酸 镁 5 0 m L , 1 5 d为 1 个疗 程。结果 : 治愈 9 6例 , 有效 2 2例 , 无 效 2例 , 有 效 率 占9 8 . 3 3 %。结论 : 中西 医 结 合 治疗 胆 囊 结 石 疗 效 确切 。 关键词 : 胆 囊 结 石/中西 医 结 合 疗 法 ; 胆 囊 排 石 汤/ 治疗应 用;
与胆道 运 动功能 失 常共 同作用 的结 果 。我 国胆石 症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临床路径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胆囊结石的住院患者。
一、胁痛(胆囊结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编码:BNG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编码: K80.2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
2.分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2)慢性进展期3.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胁痛(胆囊结石)临床常见证候: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络失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胁痛病(胆囊结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胁痛(胆囊结石)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或慢性进展期之一。
3.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或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络失养证之一者。
4.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其间其治疗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的实施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愿意接受本治疗方案。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胁痛(胆囊结石)以实证为主,辨证时四诊合参,通过收集本病的主症、次症,以及观察体征、舌、脉的特点,明确中医证候。
同时也需注意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C反应蛋白、血糖、电解质、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肝胆胰脾B超;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粪常规及潜血试验;心电图、胸片及心肌酶谱。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的进展与展望

[] 9武晓 兰. HP与胆 结石 病 的相 关性 与I床 检 测[] 论 临 J. 医疗 , 0 , 7 中外 2 8 2) 0 ( 【O孙朝 阳 , 燕华 , 振华 . 安 地 区大 学教 职 工胆 囊 结石 流 行病 学 相 关 因 1] 杨 马 西
素 分析 [ . 军医 , 0, 2 J 西南 ] 2 7 0) 0 (
.
18 1.
C i clo ra o C iee ei n 0 V L() N 1 l ia Ju l f hn s dc e2 1 n n M i 1 O . 3 O.5
[】 5杨思 禹, 萍 , 吴江 侯广 昌, 陈文 秀, 济 波, 振 中. 兔 的肝外 胆 道运 动和 排 张 王 家 胆过 程及 某些 药物 的 影响 [ . 北 医学 院学报 , 0 , 1 J河 ] 2 4 0) 0 (
[4张秀 河, 平. 道蛔 虫症 的外 科 治疗( 14例报 告)J中 国寄 生虫病 1] 赵建 胆 附 0 【. 】
防 治杂 志,08(2 20 , ) 0
[5吴时达. 总攻” 石疗 法中几个 问题 的商 榷闭 l 1] 对“ 排 中西医结合杂 志, 0, 3 2 90) 0 (
11 诊 断 进 展 .
在患者进行胆道造 影前 ,采用 中药对其进行 保肝 治疗 ,可
以使胆汁 中碘 的含量提 高 1 %以_ 【。在国 内, 内窥镜逆行胰 0 E
胆 管造影技术 已经成 为了一种 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 ,成功率很 高、出现并发症 的几 率小,成功率一般可达 到 7%以上 ,该法 5 能在术 中很好 的观察病灶 部位 的病 理变化 , 且还能看到胆囊 而 炎、括约肌 炎等 比较难 以确诊 的病症 的发展程度 该法的特点 是简单方便 、安全可靠 、副作用小【。此外 ,由于 B超检查技 4 】
(完整)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外科第一章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若与胆道感染一并统计,则在急腹症中占据第二位,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10%。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一般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临床症状等决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胆囊结石在中医学中称为“胁痛”。
中医学认为胆为六腑之一,主贮藏与疏泄胆汁,又与肝相表里,其病因病机乃饮食失节,水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煎烁胆汁;或情志失调,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壅滞,积而成石。
治疗3.1 手术治疗将胆囊连同结石一并切除。
在并发腹膜炎、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较大的手术时,只宜行胆囊造口术,取出结石,留置胆囊引流管,待病情好转后再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
经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个别患者有特殊要求的也可行胆囊切开取石术。
3.2 药物治疗3。
2。
1 中药内服治疗3。
2.1。
1 肝胆气滞证治法:疏肝和胃,利胆排石。
方药:柴胡12g,枳壳9g,木香9g,川楝子6g,黄芩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清半夏9g, 白术12g,茯苓18g,生大黄9g。
院内制剂:胆病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
3。
2.1。
2 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排石。
方药:枳实12g,木香6g,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大黄9g,芒硝15g。
常用中成药:胆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
2。
1。
3 肝胆瘀滞证治法:疏肝利胆,化瘀消石。
方药:柴胡12g,白芍15g,青皮6g,桃仁9g,川楝子6g,香附12g,郁金12g,元胡15g,生大黄9g。
常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3.2.1。
4 肝胆脓毒证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救逆。
方药: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黄连6 g,丹皮12 g,瓜蒌18 g,大黄9g,芒硝15g。
3。
2。
2 西药内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酌情禁食、营养支持,选用广谱抗生素,如西力欣、甲硝唑等,若感染严重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舒普深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98例

DO 远教 UF CC A晨 ' l 程 I O N
二第 总期 第 年・刊 。O下 84第 一期8 卷 月月 0 半 二4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 胆囊 炎 胆 石症 9 8例
李景江 新 乡市第二人 民医院 ( 50 2 4 30 )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 床疗效。 方法 9 例患者在西 8 医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向时外加中药治疗。 结
热 、导滞通便 ;虎杖利胆退黄 、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 ; 金钱草 、海金沙 、茵陈清热利湿 ;鸡 内金 、金钱草 、海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1 g每 日 3次 。中医治疗 ,中药组 5m, 方:柴 胡 2 , 0 g 虎杖 2 , 0g 金银花 3 , 0g 连翘 2 ,枳壳 0g
2 疗效 一
9 例 患者 治愈 5 , 3 0 %; 8 2例 占5 .6 好转 3 例 , 6
占3 .3 6 7 %;无效 l 例 ,占 1. . 0 0 2 %,总有效率为 8 .O 98
。
无效 1 例均转为手术治疗 。 0
慢性胆囊 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 常合 并胆 囊结石或胆
3 讨 论
激胰 液反流 、胆道 的霉菌及 寄生虫感染 、过敏反应等 。
最小 2 8岁,最大 7 6岁 ,平均 5 . 68岁 ;病史最短 1 , 年
最长 3 年 ;合并胆囊结石 3 ,胆管结石 2 0 0例 6例 ,有胆
道手术史 3 6例 。
1 诊断标 准 ①病 人就诊 时均具有 急性或慢 性胆囊 . 2
金沙软坚散结 ,为排 出胆结石之要药 ,赤芍 、川芎活血 化瘀、理气止痛 。诸药合用 ,功效协 同,而收到满意的
疗效。
1 , 5g 香附 1 ,人黄 1 , 5g 0 g茵陈 3 , 0 g 赤芍 2 ,l 5 g J芎 I 2 。 5 随症加减 :内热盛者加黄连、 g 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 、 栀子;腹胀者加厚朴 、木香;腹痛者加 白芍、延胡索 ;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多饮开水和果汁(1500~2000ml),以稀 释胆汁。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 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胆囊炎、胆石症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
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 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 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
.
45
二、临床治疗
(一)治则
胆囊炎的治疗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治疗大法是:疏肝利胆。急性胆囊炎常用清热化湿、 通腑利胆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法治疗;慢性胆囊 炎常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 法,疏利肝胆、温寒通阳法,理气活血、利胆止痛法, 疏肝健脾、柔肝利胆法,养阴柔肝、清热利胆法治疗。 中医治疗目标:①控制症状,消除炎症;②缩短病程, 减少复发;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次症:①厌油腻;②恶心呕吐;③脘腹满 闷;④嗳气频作;⑤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或腻;⑥脉弦。
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
.
41
2.肝胆湿热证
主症:①胁肋疼痛,或胀痛或钝痛;② 口苦咽干。
次症:①身目发黄;②身重困倦;③脘 腹胀满;④小便短黄;⑤大便不爽或秘 结;⑥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⑦脉弦滑 数。
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
.
42
3. 胆热脾寒证
主症:①胁肋疼痛,或胀痛或紧痛;② 恶寒发热。
次症:①口干口苦、恶心欲呕;②腹部 胀满、大便溏泄;③肢体疼痛,遇寒加 重;④舌质淡红,苔薄白腻;⑤脉弦滑。
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
.
43
4.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右胁疼痛,胀痛或刺痛;②口 苦咽干。
胆囊结石的中西医诊治
xxxxxx医院 外科(住院部四楼) xxxx xxxx医师、科主任 科室电话:xxxxxx
胆道解剖生理
胆囊管开口变异
胆囊的生理
浓缩功能:浓缩胆汁5~10倍。 排出胆汁:胆囊收缩素(CCK) 、迷走神经→
收缩 分泌粘液:20ml/h,保护润滑胆囊粘膜。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肝脏的下面。胆囊储存 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并把胆汁输送到十二 指肠,帮助脂肪消化。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及 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
切除胆囊能诱发癌症吗?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指出:一个 长有结石的胆囊,往往已失去了它的储存、浓 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保存一个有病的胆囊就 相当于保存一个病灶。实际上胆囊切除前,相 当多的情况是胆汁已直接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 肠,因此,在胆囊切除前后胆汁的流向是一样 的。而且很有趣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强的 适应能力,在胆囊切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 ,肝细胞会在餐后人体需要胆汁时,增加胆汁 分泌。因此,切除胆囊后不会明显影响消化功 能。
(1)经常喜欢吃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 饮食。
(2)患胆道寄生虫病者,如蛔虫、肝吸虫 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者。 (5)胆囊及胆道感染者。
胆结石有以下十大诱发因素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甲 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烟酸 。
.
39
2 热毒炽盛证
主症:①持续高热;②右胁疼痛剧烈;③胁痛 拒按。
次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③烦躁不安;④舌质红绛,舌苔黄 燥;⑤脉弦数。
主症 2 项加次症分类
1 .肝胆气滞证
主症:①右胁胀痛或隐痛;②疼痛因情志 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胆囊管阻塞,导致严重的腹部疼痛——胆绞痛 感染和胆囊发炎——胆囊炎 妨碍胆汁流向十二指肠——胆汁阻塞 以上各种情况,都需要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今天,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 科的技术,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 ,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腹腔镜摄像 机从肚脐附近插入腹腔,其它器械通过另外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腹腔。找到 胆囊后,切断血管和胆管,就可以把胆囊取 出来。
粘连、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 急诊手术宜在发病48小时以内施行。
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方 法。
胆囊切除后,胆管代偿性扩大,对生理 影响不大,不能充分浓缩胆汁、脂肪消 化减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胆囊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主要是胆石症。
胆囊炎与胆石症常合并存在。 90%以上胆囊炎属结石性的。
胆囊炎的病因
梗阻因素: 感染因素:主要为大肠杆菌。 化学性因素:
高浓度胆盐,胰液返流进入胆囊。
其他因素:
如胆囊动脉血栓形成,致胆囊缺血坏死、穿 孔;
创伤、手术等。
急性胆囊炎病理
单纯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坏疽性胆囊炎
胆囊穿孔
临床表现
胆绞痛: 脂餐诱发、睡眠时、阵发性、向肩背放射
胃肠道症状: 腹胀、恶心、呕吐、嗳气
继发性病变:
Mirizzi综合征: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 胆囊积液、胆管结石、胰腺炎、胆囊癌
感染中毒症状:
寒战高热、中毒性休克。 T↑、P↑、WBC↑ 胆囊坏疽、穿孔,WBC>20000/mm3
胆道疾病特殊检查:B超
B超型超声波检查:首选 适用于胆道结石、肿瘤、黄疸的鉴别诊断。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检查前晚清淡饮食 检查前可服缓泻剂或灌肠排便以减少肠道气体 光团和声影,测量胆囊的大小,且可通过胆管
的“靶环征”测定胆管横断面直径,判断胆管扩 张及其梗阻部位。 B超对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2~98%。
多次发作、长期慢性炎症
胆囊壁增厚,纤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 胆囊功能丧失,常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
胆囊管长期梗阻→胆汁潴留,胆色素吸收,胆 囊粘膜分泌粘液→白胆汁→胆囊积液
B超胆囊腔缩小或萎缩,70-95%充满结石 ,口服胆囊不显影
慢性胆石胆囊炎均应择期手术
胆石胆囊炎 治 疗
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损伤大、但适应征广 腹腔镜手术:微创,仅适用于胆囊结石无
慢性胆囊炎 去氢胆酸、胆酸钠、消炎利胆片、利胆素、 胆乐等,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去氧鹅胆酸 (CDCA)、熊脱氧胆酸(UDCA)行溶石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
肿瘤性:腺瘤、腺癌 非肿瘤性: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
性增生 B超见回声光团,不伴声影 大于1cm宽基底、短期长大伴结石者胆
囊切除
胆结石有以下十大诱发因素
平时饮食应进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产生 气体。
一切酒类、刺激性食物、浓烈的调味品均可促 进胆囊收缩,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造 成胆汁流出,从而使胆囊炎急性发作,所以均 应避免。
急性发作时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 重者应予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
切除胆囊能诱发癌症吗?
有人认为,手术切除胆囊会改变胆汁的排泄 途径,胆汁可通过胆总管直接排入肠道(而 非先在胆囊内储存,进食时再由胆囊排入肠 道)。由于胆汁长期持续地刺激肠道,从而 可诱发结肠癌(胆汁中的次级胆汁酸有可能 致癌或协同致癌)。
体征
Murphy征阳性: 在右肋缘下胆囊区触诊时,嘱病人深吸 气,至胆囊被触及时,病人因疼痛而停 止呼吸。
腹膜刺激征。 可扪及肿大胆囊。 黄疸。
B超
B超:光团和声影。 准确率92~98%。 术中B超
胆囊 造影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
继发于急性胆囊炎。
.
46
(一) 急性胆囊炎的分型论治
(1)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利胆。 主方: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味。
胆色素结石:
75%位于胆管,以胆红素为主。外观棕黑 或棕红色,多为泥沙样,质软而脆,剖面 呈层状。X线不显影。
混合性结石:
60% 胆囊、40%胆管,由胆固醇、胆色素 和钙盐等混合而成。因含钙盐较多,X线 显影(阳性结石)。
胆囊结石
cholecystolithiasis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胆石病因
胆道感染:
代谢因素:
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 存。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如 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增多,当 比例低于1:13时,胆固醇便沉淀结晶形 成胆固醇结石。
胆石的类型
胆固醇结石:
80%位于胆囊内,外观灰黄色,椭圆形, 质硬,剖面呈放射状。X线不显影。
X线检查
CT和MRI
胆石病
cholelithiasis
流行病学
女性,40岁,肥胖或多次妊娠多见
4F征:Female,Forty,Fat ,Fetation
近年来,胆囊结石多于胆管结石,胆固 醇结石多于胆色素结石
胆石没有症状即所谓“ 静止结石”,或很 少症状,仅在尸检或在B超检查时偶然 发现,故实际发病率较临床为高。
胆囊炎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
38
一、辩证分型
(一)急性胆囊炎证型分类: 1.胆腑郁热证
主症:①持续右胁部剧烈灼痛或绞痛;② 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次症: ①口苦口黏;②恶心呕吐;③发热恶寒; ④身目明显黄染;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⑥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⑦脉滑数。
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
大部分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可以正常饮食和 活动。而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术后则要留院5-7天,一周后才能正常饮 食,4-6周后才能正常活动。
电视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良性胆囊隆起性病变,如胆囊息肉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取石 肝囊肿、脾良性增大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