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二单元第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专题2-第2单元-第1课时.ppt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专题2-第2单元-第1课时.pptx
【答案】 D
【问题导思】 ①不同食品中含有油脂的数量和种类相同吗?
【提示】 不同食品中含有油脂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猪、牛、羊等家畜体内的脂肪和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 物的种子中油脂含量较高,而家禽和水产品中油脂含量较 低;某些植物油和鱼油中的不饱和酯含量丰富,而动物脂肪 中饱和酯含量很高。
②人体摄入饱和程度大的脂肪太多对身体的危害有哪 些?
【提示】 容易发胖,可能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 硬化等疾病。
1.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 成的酯。它们的结构简式为:
结构式里的R1、R2、R3分别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 基,它们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如果R1、R2、R3相同, 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R3不同,就称为 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菲林试剂氧化; 而果糖、蔗糖、淀粉分子中无醛基,不能被菲林试剂氧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 一部分转化为糖原,少量参与机体的构成或发挥其他生理作 用 B.葡萄糖与菲林试剂混合加热煮沸一段时间,会看到 有红色沉淀 C.如果摄入淀粉过多,多余的淀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 存在皮下 D.淀粉在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水解为 葡萄糖
说明:①在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习惯上称为 油;动物油脂一般呈固态,习惯上称为脂肪。②天然油脂是 混合物,有其他杂质。
2.油脂的转化:在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 吸收,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氧 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 出能量。这个过程为:
●教学地位
本课时介绍了六大类营养素中的两大类,它与上节课所 讲的人体必需元素和下一课时要讲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第一 专题讲到的水,完整地构成了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解析】A 项,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错误;B 项,CH3COOK 的摩尔质量为 98 g·mol-1,错误;C 项,“2 mol 氧”中“氧”是指 氧原子还是指氧分子,题目中不明确,错误;D 项,1 mol CH3COOK 含有 3 mol H,所以 1 mol CH3COOK 含有 3×6.02×1023 个 H,正确。
【解析】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A 项错误; 使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B 项错误;物质的量是国 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C 项错误;3 mol O2 含有 6 mol 原子,2 mol H2O 中含有 6 mol 原子,D 项正确。
[答案]D
四、准确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1 或 kg·mol-1 等,同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因单位不同而数值不同;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同种原子 或分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相同。
1.物质的量——“四化” “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
专有化 如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子、质子、
【解析】在 D 项中 0.1 mol H2SO4 中含氧原子 0.4 mol,在 0.4NAH2O 中氧原子也为 0.4 m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0.3 mol O2 和 0.3 mol H2O B.6.02×1023 个 CO2 与 0.1 mol KMnO4 C.0.1 mol CuSO4·5H2O 和 0.1 mol C6H12O6 D.0.1 mol H2SO4 和 0.4NA(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H2O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说明:使用“mol”时,只用于表示微粒及它们的特定组合,不 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且常用化学式表示微粒的种类,如 1 mol H(√) ;不能用汉字笼统的描述,如 1 mol 氢(×)。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钠单质的生产原理及钠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了解Na 2O 、Na 2O 2的性质。

4.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5.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1.钠与O 2、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O 2===2Na 2O(白色) 2Na +O 2=====点燃Na 2O 2(淡黄色) 2Na +2H 2O===2NaOH +H 2↑ Na 与水反应现象可概括为浮、游、熔、响。

2.Na 2O 是碱性氧化物,Na 2O 2不是碱性氧化物,Na 2O 2可作漂白剂和供氧剂。

2Na 2O 2+2H 2O===4NaOH +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3.Na 2CO 3俗称纯碱或苏打,NaHCO 3俗称小苏打。

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 2CO 3溶液的碱性更强。

4.Na 2CO 3与NaHCO 3相互转化的反应: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1.钠的存在:在自然界中钠元素都以化合态存在,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

2.钠的物理性质3.4.钠与水的反应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成小球钠熔点较低,且反应放热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钠与水剧烈反应,反应放热并生成气体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有NaOH生成2Na+2H2O===2NaOH+H2↑[特别提醒](1)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反应容易失去,表现还原性且性质活泼。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课时1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课时1

答案:Pt(或石墨) 2Fe3 + +2e - ===2Fe2 + Zn Zn-2e-===Zn2+
探究整合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高科技上的应用
抓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负极失电子,正
极得电子。常见的有关信息题都会给出一新
型电池进行设问,此类问题只要掌握原电池
的本质就可迎刃而解。
(2009年高考海南卷)Li-SOCl2电池可用 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 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 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 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发生的电极 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 电 池 正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 : 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来说,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 以设计成相应的原电池。具体设计时,先将 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应),然后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 件,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及适宜的电解质溶 液,将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形 成闭合回路,即可成功设计原电池。
将 Zn + 2FeCl3===ZnCl2 + 2FeCl2 拆 分 为 : Zn-2e - ===Zn2+ (氧化反应)和2Fe3+ +2e - ===2Fe2+(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 应特点分析可知,该电池的负极应用锌,则 正极所用材料活泼性应比锌弱,为保证Fe3+ 在正极得电子,则电解质溶液为FeCl3 等易 溶的铁盐溶液。
4.用于金属的防护 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 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 5.设计化学电池 例如: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依 据,设计一个原电池。 (1)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 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电极 反应式。 负极:Cu-2e-===Cu2+ 正极:2Fe3++2e-===2Fe2+

专题2第二单元第1课时

专题2第二单元第1课时

酚 羧酸 醛 ________类、________类和________类。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案
C
自我·检测区
2.下列含羟基(—OH)的有机物属于酚的是
第1课时
( C)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OH 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物属于酚类。
自我·检测区
3.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解析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之间的关
系如右图所示。①②⑤⑥⑦⑧中都含有苯环,都属 于芳香化合物,其中②⑤⑦为芳香烃,只有⑦为苯 的同系物。
答案 (1)①②⑤⑥⑦⑧
(2)②⑤⑦ (3)⑦
学习·探究区
2.下列化合物中,有多个官能团:
通式 相同,分子组成________相同)
(2)同系物的判断方法 一看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是否相同; 二看是否符合同一通式; 三看碳原子个数是否相同,同系物的碳原子数是不相等的。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B.具有相同分子通式的不同有机物一定属于同系物
官能团是__________。 —COOH
C2H4O (3)乙醛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CHO 官能团是________。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3.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不易失去或得到

高中化学选修4讲义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讲义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 [课标要求]1.了解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的含义 。

2.了解熵的基本含义及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基本内容。

3.能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1)自然界的变化具有方向性。

(2)实例①室温下,冰会融化成水,而水不能结成冰;②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而不会自动从低处流向高处。

2.化学反应的方向性自动进无法进行,而其逆反应自动(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行。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能自动进行: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特别提醒](1)自发反应可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功。

例如: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之为自发反应。

2.同种同量物质的熵值:S (g)>S (l)>S (s)。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3.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大多数熵增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4.焓减(ΔH <0)、熵增(ΔS >0)反应在所有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焓增(ΔH >0)、熵减(ΔS <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焓减、熵减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焓增、熵增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性①甲烷燃烧可在内燃机中被利用来做功; ②锌与CuSO 4溶液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反应要想发生,则必须对它做功。

例如: ①通电将水分解成H 2和O 2;②植物在光照下,能将CO 2和H 2O 转化成C 6H 12O 6和O 2。

1.下列过程非自发进行的是(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 .天然气的燃烧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 .室温下水结成冰解析:选D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天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均属自发过程;室温下,水结冰属非自发过程。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3第二单元课时1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3第二单元课时1

混合溶液pH的计算
1.两强酸混合 + + c1H · 1+c2H · 2 V V + c(H )混合= →pH V1+V2 2.两强碱混合 - - c1OH · 1+c2OH · 2 V V - + c(OH )混合= KW,c(H )→pH V1+V2 3.强酸强碱混合 + (1)强酸与强碱正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c(H )= c(OH )。 如室温下, 中性溶液的 c(H )=10 pH=7。
【规律方法】
溶液呈中性的根本标志是c(H+)
=c(OH - ),不能认为c(H + )或c(OH - )等于10 -
7mol· -1或pH=7的溶液就一定是中性溶液,不 L
能把pH=7作为判断一切溶液酸、碱性的分界线, 应比较c(H + )和c(OH - )的相对大小。若用pH来 判断,必须指明温度,如25 ℃时pH<7的溶液一 定是酸性溶液。

1 - ×10 4 2 + -7 -1 2- 释 10000 倍时,c(H )≈10 mol· ,c(SO4 )= L 10000 1 - - + - mol· = ×10 8mol· 1,c(H )∶c(SO2 )=20∶1。 L L 4 2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 pH 的简单计算。由题 意知:n(NaOH)=x· 10
a-14
mol,n(HCl)=y· mol, 10
=14→cH+=cOH-中性 pH=7 >14→cH+<cOH-碱性 a+b pH>7 + - <14→cH >cOH 酸性 pH<7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第一课时【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9-021.设计思想:利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课内容主要从2 个方面: 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并安排了钠的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的丰富多彩。

3.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本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合理的探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原有知识、归纳类比的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科学的观察法、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5.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6.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情境设计、启发思维、分析、归纳7.教学软件环境:powerpoint2003、windowsxp操作系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璃试管、大头针、玻片、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8.教学过程设计:9.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中一开始以滴水点灯实验引入新课,以创设学习情景,把学生思路带入探究的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020-2021高中化学苏教版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

2020-2021高中化学苏教版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 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含解析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一、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②放电或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化学方程式为N2+O2错误!2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NO不稳定,易与O2化合。

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②NO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二、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1.来源(1)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2)自然界中火山爆发、电闪雷鸣。

2.危害①酸雨;②光化学烟雾;③破坏臭氧层。

3.防治措施(1)①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2)对生产化肥、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探究点一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问题1.解题思路(1)要明确试题要求,如反应后容器内是否有剩余气体?剩余气体可能是什么?注意剩余气体不可能是NO2,也不可能是NO与O2的混合气体。

(2)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化学反应: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3)要对试题中产生的结果进行可能情况的讨论,如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剩余的气体是NO还是O2要进行讨论。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根据3NO2+H2O===2HNO3+NO①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根据4NO2+O2+2H2O===4HNO3②可知:当体积比(3)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1.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解析:选B。

本题只涉及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则生成氧化钠,产物中的钠元素只显+1价。

解题时要抓住钠与氧气反应随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等质量钠被氧化时失去相同数目电子,等质量钠生成过氧化钠时结合的氧多,产物的质量大。

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会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BaCl2B.K2SO4C.FeCl3D.NH4NO3解析:选C。

根据反应“2Na+2H2O===2NaOH+H2↑”可知,每向溶液中投入23 g Na,溶液质量会增加22 g;若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另当分析。

C项:3NaOH+FeCl3===3NaCl+Fe(OH)3↓,显然每向溶液中投入3 mol Na,会使溶液质量减少(107 g+3 g -69 g=41 g)41 g;D项:假设生成的NaOH全部与NH4NO3反应并全部将NH3放出:NaOH +NH4NO3===NaNO3+NH3↑+H2O,向溶液中投入1 mol Na,溶液质量仍然增加5 g(23 g -1 g-17 g),实际上不会放出那么多的氨气。

3.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选C。

解决此题关键要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异同,特别是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两者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无法鉴别。

而加BaCl2溶液,现象不同,仅Na2CO3与BaCl2反应有BaCO3沉淀生成。

4.右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1)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e专题二 第二单元 课时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e专题二 第二单元 课时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常见的放(吸)热反应 3.放(吸)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 E(反应物) > ∑ E(生成物)
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
∑ E(反应物) < ∑ E(生成物)
5.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后作业】
课本: P38 1、2、4 ;
演示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一:镁条与盐酸反 应,用手触摸试管,感 受温度。 实验二:氢氧化钡固体 与氯化铵固体反应,用 手触摸塑料袋,感受温 度。
实验现象
结论
试管外壁 镁与盐酸反应 有热量放出 发热
氢氧化钡固体 温度降低 与氯化铵固体 反应需要吸收 热量
一.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 化学按能量变化
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二、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1.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足够多的空气和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要通入足够多的空气, 空气过多行吗? 4. 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 施?
35
课堂小结
一.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 化学按能量变化
(2) Cu(s)+1/2O2(g) = CuO(g) ∆H=-157kJ· -1 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2SO2 + O2 ==== 2SO3 △H=- 196.6 kJ/mol
B.H2(g)+O2(g)=== H2O (g) △H=- 241.8 kJ
C.2H2(g)+O2(g) === 2H2O(l) △H=- 571.6 kJ/mol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课时1知能优化训练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课时1知能优化训练

1.考察下述自然界的一些自发变化,可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某一物理量标度由高到低自发进行B .都可以用来做功,自发过程一旦发生后体系做功的本领就会降低C .有一定的进行限度,自发过程总是单向地趋向于非平衡状态D .有一定的数据差来判断自发变化能否发生解析:选C 。

自发过程是不借助外力,就能发生的过程。

由图知,都是从高―→低的过程,且都对外界做功,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数据差,可以判断过程是否自发进行,故A 、B 、D 正确。

2.将等物质的量的F 2和ClF 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 2(g)+ClF(g) ClF 3(g) ΔH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 .恒温恒容时,当ClF 转化40%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初始时的0.8B .若c (F 2)∶c (ClF)∶c (ClF 3)=1∶1∶1,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D .平衡后再降低温度,保持恒容,达到新的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解析:选AD 。

设F 2和ClF 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F 2(g)+ClF(g) ClF 3(g)开始(mol) 1 1 0反应(mol) 0.4 0.4 0.4平衡(mol) 0.6 0.6 0.4P 末P 初=n 末n 初=0.6+0.6+0.41+1=0.8,A 项正确; 不同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不同,反应物与产物的比例不同,故B 项错;增大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C 项错;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项对。

3.(2011年潍坊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零,熵变大于零B .放热及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 .放热反应的焓变大于零,熵变小于零D .放热及熵减小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解析:选B 。

放热反应的焓变一定小于零,但熵变不一定大于零,也不一定小于零,A 、C 错误;由ΔG =ΔH -T ΔS 可推知,当ΔH <0、ΔS >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B 正确,D 错误。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VB V 23钒
VIB Cr 24铬
VIIB Mn 25锰 Fe 26铁
VIII Co 27钴 Ni 28镍
IB Cu 29铜
IIB Zn 30锌
IA
H
1
A:主族 IIA Be IIIA B IVA C VA N
B:副族 VIA O VIIA F
0
He
2氦 Ne
1氢 Li
2
3锂 Na
3
4铍 Mg
12镁 Ca 20钙
p区元素
ⅢA~ⅦA族和0族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np轨道上,价层电 子构型是ns2np1~6,位于周期表右侧,包 括ⅢA~ⅦA族元素。大部分为非金属。0族 稀有气体也属于p区。 s区和p区的共同特点是:最后1个电子 都排布在最外层,最外层电子的总数等于 该元素的族序数。s区和p区就是按族划分 的周期表中的主族和0族。
原子核外价电 ns1 ns2 ns2np1 2 2 ns2np3 ns2np4 2 5 ns np ns np 子排布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4 -3 -2 -1 最低负价 化合价变化 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4→-1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金属性变化 原子半径变 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 化规律
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的大小:
(1)Ca > AI
(2) Na+ < Cl Na
(3) Cl- >
(4)K+ Ca2+ S2- CI-
S2->CI->K+>Ca2+
课堂练习2:

专题5第二单元第1课时

专题5第二单元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3H7NO2 B.在一定条件下该有机物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分 子化合物 C.该有机物不能和盐酸反应 D.该有机物能和 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 CO2
自我·检测区
第1课时
解析 根据模型和价键规律可知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为 CH3CH(NH2)COOH,故可知其分子式为 C3H7NO2;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2.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它是由不同 氨基酸 按不同的排列顺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可以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蛋白 质分子里含有未缩合的 羧基(—COOH) 和氨基(—NH2)。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探究点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氨基酸的结构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
A.卤代羧酸
B.酯
C.氨基酸
D.醇钠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解析
从左边绿球出发,它与 4 个原子成键,故可推测其
为碳原子,4 个键为单键,且白球为氢原子(一价);再考 虑右侧,绿球即碳原子与 1 个绿球及 2 个红球成键,据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四价原则知,2 个红球必定以 1 个单键和 1 个双键成键, 而右侧红球又连接有 1 个氢原子,因此推测红球为氧原 子。同理可推测蓝球(三价)为氮原子。故该分子模型代表 了一种氨基酸(H2N—CH2—COOH)。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归纳总结]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几乎都是 α­氨基酸 。 (2)氨基酸分子中共有的官能团是—NH2和—COOH。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专题4第二单元第1课时

专题4第二单元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⑤CH3—O—CH3
C2H6O (1)①和____的分子式都是________,但是含有的________不 ⑤ 官能团
相同。
⑥ ② (2)______和________的分子式都是 C3H8O,但是在分子中
—OH ________的位置不同。
(3)③属于____类,④不属于醇类,但它们的分子式______, 醇 相同
( D ) B.CH3CH2OH
解析 羟基中的氢原子能被钠取代。若有 1 mol 上述有机物与足量钠 反应,则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A 0.5 mol、B 0.5 mol、C 1 mol、 D 1.5 mol。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理解感悟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活泼金属与醇反应,可取代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根据
① ② ② ①
,
理解感悟 本题也可以通过分析烃基的种类进行巧解,丁基(C4H9—) 有四种结构,分别与—OH 连接,即得四种醇,二 醇的性质
第1课时
1.饱和脂肪醇的物理性质
高于 (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______烷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乙醇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2)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D ) A.CH3Br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CH3)3CCH2Cl D.CH2Br-CH2Br
C.
知识·回顾区
2.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1)填写下表 分子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1课时
结构式
结构简式
1.观察下列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2019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学案苏教版必修3

2019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1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氮氧化物的产生、转化及其性质。

2.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a c目标 定位 1.理解氮氧化物(NO 、NO 2)的来源和性质。

2.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大部分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溶于水。

(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与氧气不反应,但是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2)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

(3)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情况下,能与氢气化合生成NH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两支大试管,分别充满NO 和NO 2气体,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嗅闻它们的气味,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

填写下表:色、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毒性 NO 无色气体 无味 比空气略大 微溶于水 有毒 NO 2 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3.将盛满一氧化氮的试管打开塞子,置于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气体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 +O 2===2NO 2,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

4.对于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按表中要求将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填入下表空格内: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气体颜色慢慢变为无色,水面不断上升,最后静止在距试管底部约1/3处NO 2不能全部被水吸收,有无色气体NO 生成把充满NO 2的试管 倒立水中,再通入O 2水面不断上升,最后试管内无色气体约为原NO 2体积的1/3,通入适量O 2后液面继续上升,最后试管全部充满液体NO 2溶于水生成的NO 全部与O 2反应被水吸收归纳总结 氮氧化物的性质 (1)NH 3←――氧化性N 2――→还原性NOO 2H 2ONO 2――→H 2O HNO 3(2)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 2+H 2O===2HNO 3+NO ,氧化产物是HNO 3,还原产物是N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2。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课件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课件

系?焓变ΔH<0的反应(即放热反应)一定能自
发进行吗? 焓变ΔH>0的反应(即吸热反应)一 定不能自发进行吗?
提示: 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 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多数放热反 应 (ΔH < 0) 能 自 发 进 行 。 如 : 2Na(s) + H2O(l)===NaOH(aq)+H2(g) NaOH(aq)+ HCl(aq)===NaCl(aq)+H2O(l)等;很多吸热 反应(ΔH>0)也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 (ΔH>0)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的 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如:CaCO3(s)===== CaO(s)+CO2(g)
反应一定不能发生”,这句话对吗?说明理
由。 提示:不对。某些自发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
才能自动进行,非自发反应具备了一定条件
也能发生。
二、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焓判据(能量判据) (1)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看自发过程的共同特 较高 点是:体系能量趋向于从能量_________状 较低 态转变为能量_________状态,这时体系会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1课时
学.科.网
课程标准导航
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 和熵变的概念。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 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学.科.网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变的角度来分析该反应能自发进行;该反应是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通常能自发进行,所以从
焓变的角度来分析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自主体验
1.冰融化为水的过程的焓变和熵变正确的是 ( ) B.ΔH<0,ΔS>0 D.ΔH<0,ΔS<0 A.ΔH>0,ΔS<0 C.ΔH>0,ΔS>0

河北省行唐县高一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钠 镁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苏教版

河北省行唐县高一化学 专题2 第二单元 钠 镁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苏教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Na 与盐溶液的反应。Na 与盐溶 液的反应,实际是 Na 先与水反应生成 NaOH,NaOH 再与盐反应。因此,不管什么盐溶液与 Na 反应一定 有 H2 生成。Ca(HCO3)2 与 NaOH 反应:Ca(HCO3)2+ 2NaOH===CaCO3↓+Na2CO3+2H2O;KCl、Na2SO4 不与 NaOH 反应;MgSO4 与 NaOH 反应:MgSO4+ 2NaOH===Mg(OH)2↓+Na2SO4。
第二单元 第 1 课时
钠、镁及其化合物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基础梳理
一、钠元素的存在和结构 1.存在:自然界中钠元素都以化合态 存在NaCl 、Na2SO4 和 Na2CO3 等。 2.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 (2)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容易失去 最外层的 1 个电子, 表现强还原 性。
二、钠单质的物理性质
2.与 H2O 的反应 (1)步骤:
(2)现象及解释
程式:2Na+2H2O===2NaOH+H2↑
3.钠与熔融的金属卤化物反应 钠能与钛、锆、铌、钽等金属氯化物反应,其中和 TiCl4 700~8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4+4Na=============Ti
答案
(1)银白
表面变暗,因为 4Na+O2===2Na2O
(2)切下的钠表面附有煤油,这样做可防止钠与水反应放热 引起煤油燃烧 (3)镊子 皮肤 (4)钠的密度比水小,且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钠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 (5)钠球与水接触的部位反应放出氢气,推动钠球在水面上 游动 (6)红 (蒸发的)水蒸气 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 使溶液呈碱性 手指表面有水分,能跟钠反应生成 NaOH 而腐蚀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

专题1第二单元 第1课时

专题1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储和统计分析,并可生成各种形式的分析报告。 [归纳总结]
(1)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方法有:化学实验法(李比希法、钠融法、 铜丝燃烧法等),仪器分析法。 (2)李比希燃烧法 氧化铜 干燥剂 有机化 合物 ――→ 水+ 二氧 化碳 ――→ 测定出 水和 CO2 的质 高温 吸收 量―→得出原有机化合物中氢、碳元素的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 中碳、氢的质量分数。
推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各自的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3)分析乙醇和甲醚的核磁共振氢谱,填写下表: 乙醇 核磁共 振氢谱 甲醚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结论
氢原子类型=吸收峰 数目=3; 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 比=不同吸收峰的面 积之比=2∶1∶3
2 子中含羟基的个数是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3)烃 B 的分子式为 C8H18,其一氯代烃只有一种,其结构简式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式为 C2H8N2 的有机物经实验测定知,其分子中有一个氮
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则确定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 最 简 式 是 表 示 化 合 物 分 子 中 所 含 各 元 素 的 原 子 个 数
最简单整数比 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 原子种类及数目 (2)分子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 原子个数 (3)二者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可能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时 栏
被取代的氢
1
原子数
3

开 关
反应速率
较慢
快速
结论
苯酚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
3. 在 少 量 苯 酚 溶 液 中 滴 加 FeCl3 溶 液 ,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__溶___液__显__紫__色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1)苯酚分子中羟基对苯环产生的影响是:羟__基__使___苯__环__邻__位__、__对__ 位___上__的__氢__原__子__变__得__活___泼__,__易__被__取__代__。 本 (2)检验酚羟基存在的方法有 ①_过__量__的__浓__溴__水__产__生__白___色__沉__淀__,
是 __分__层__现___象__消__失___, 取 (65 ℃以上)时能与水


出 试 管 冷 却 静 置 后 以任意比互溶
时 栏
_底___部__出__现__晶__体____

开 关
(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
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 2 易溶于有机溶剂
作比较
学习·探究区
2.按表中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本 课
(2)苯酚钠与稀盐酸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酚钠溶液与 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专题第二单元第课时
知识·回顾区
3.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醇的是__C__D__,属于芳香醇的是___C___,属于 酚的是__A__B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一 苯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
1.苯酚的溶解性实验

实验内容与现象

时 栏
(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关 (2)在试管中加少量水,逐渐加入苯
酚晶体,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_晶___体__溶__解____,继续加入苯酚至有
较多晶体_不__溶__解___,振荡试管,静 置后_分__层_____
结论
无色晶体、略带粉红 色,具有特殊的气味
苯酚能溶于水,较多 量时振荡可形成悬浊 液,静置后会分层
学习·探究区
(3)将 2 中的试管放在热水
浴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 易溶于热水,温度较高

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栏 B.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开 C.苯酚可以与 NaOH 反应,而乙醇不能与 NaOH 反应

D.苯酚与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则需要 FeBr3 作
催化剂
学习·探究区
解析 甲苯中苯环对—CH3 的影响,使—CH3 可被 KMnO4(H+) 氧化为—COOH,从而使 KMnO4 溶液褪色;苯酚中,羟基对苯 环产生影响,使苯酚分子中羟基碳邻、对位碳上的氢原子变得

时 ②_F__e_C_l_3_溶__液__会__显__紫__色_______。

目 (3)苯酚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呈粉红色。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3.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相同的原子(团)
表现不同的性质。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基环己烷不能使酸
目 开
_显___弱__酸__性__(_酸__性__比__碳__酸__弱__)_____________。
关 (3) 试 管 内 壁 附 有 苯 酚 时 清 洗 方 法 : ①__高__于__6_5__℃__的___热__水__ ;
②_酒__精__洗___。皮肤上沾有苯酚,应立即用__酒__精____清洗。
活泼,更易被取代;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含碳
(1)苯酚的分子式__C__6H__6_O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官能
团_—__O__H_。
本 课
(2)苯酚具有弱酸性是因为苯___环__对__羟__基__的__影__响__,__使___苯__环__中__羟__基__

栏 上___的__氢__原__子__变__的__活__泼__(_酚__羟___基__比__醇__羟__基__更__活__泼__)_,__能__发___生__电__离__,_
为苯酚的同系物。
学习·探究区
2.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HCO- 3 ,则下列化学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学习·探究区
解析 根据给出的酸性强弱顺序知,CO2 可以与苯酚钠反应生成 苯酚,苯酚又可以与 Na2CO3 反应生成 NaHCO3;
②中产物可以继续反应而生成 NaHCO3,错误;
本 课
③若能进行,则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 H2CO3,显然错误。
时 栏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苯酚的取代反应、显色反应、氧化反应
1.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现象为
___有__白__色__沉___淀__生__成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1.下列物质中,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的是
A.CH3CH2OH
B.(CH3)3
时 解析 同系物首先必须要结构相似,苯酚的同系物则应是—OH
栏 目
与苯环直接相连,满足此条件的只有C项。同系物的第二个必备


条件是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比苯酚
多一个CH2,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反应中,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___氢_____原子被____溴____原
子取代,发生了取代反应。
学习·探究区
2.苯和苯酚溴代反应的比较

反应物
液溴
苯酚
溴水
反应条件
催化剂△
常温常压无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得到浑浊液体
室温下,苯酚在水 中的溶解度较小


时 栏
苯酚能与 NaOH 溶
目 开
浑浊液体变澄清 液反应,表现了苯

酚的酸性
两溶液均变 浑浊
苯酚的酸性比 碳酸的酸性弱
学习·探究区
3. 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