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

合集下载

《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热空气和冷空气》。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分析(一)实验内容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2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探究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现象,并由此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运用这种原理的事例。

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从触觉上感受什么是热空气,用可视化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受热产生的变化,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画出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可视化实验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经历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课既是空气基本性质的继续,又是下一课《风的形成》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对冷、热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体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观察过厨房中锅、壶冒出的白气、烟上升的现象。

但学生看到的是现象,对热空气的了解是表面的、肤浅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对于热空气上升的前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生活经验中。

通过对学生热空气上升现象的前概念调查,发现学生认为热水上面冒出的“白气”就是热空气,忽略了空气是无色的,说明学生对空气的基本性质还没有完全掌握;学生认为热空气与冷空气是分别存在的,忽略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依存关系,热空气周围都是冷空气;学生认为冷空气是遇冷的空气,必须有冰的存在才会有冷空气,忽略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相对性。

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这是一个学生不曾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有的学生坚持认为这是空气的一种本领,没有原因;有的认为热空气是自动上升的,忽略了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的相对流动;有的认为热胀冷缩的原因,看不到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明确学生的哪些观念是错误的,正是我们教学的起点。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上册课件 冷空气和热空气 2课件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上册课件 冷空气和热空气 2课件
新版小学科学精品教 学课件Biblioteka 走进科学殿堂,感受科技奥 妙!
风是流动的空气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 形成的。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 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海陆风的形成:
如果你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 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 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 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 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 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 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 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 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 称为陆风。
测风气球
系 留 气 球
探空仪即将拖放 雷达待命工作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

测风气球
系 留 气 球
探空仪即将拖放 雷达待命工作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swa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压力小,温度低的地方压 力大。压力大的冷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热空气方 向流动,从而形成风。
风是流动的空气
风从哪里来 说一说
现在有没有风? 仔细看一看,风从哪里吹来?
西北 西 西南 北 东北 东 东南南源自测风向 量风力说一说
用什么方法可以 比较风力的大小? 气象站的风向、 风力测量器
流动的空气
空气看不到, 变化却不少, 小小游戏趣味多, 风力风向都知道。
空气受热会上升
点燃一支线香,看看线香的烟往哪里飘? 为什么会这样?
直着拿
横着拿
倒着拿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 件下形成的。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 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测风向、量风力
风力的观察
风力大
风力中等
风力小
在海滨,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有什么不同?
海陆风的形成:
如果你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 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 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 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 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 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 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 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 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 称为陆风。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3. 能够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4. 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太阳升起时温度逐渐升高等。

2. 学习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是指温度高的空气,它比冷空气轻,上升而形成气流等。

3. 学习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同样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是指温度低的空气,它比热空气重,下沉使地面变冷等。

4. 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不同温度层次,解释造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展示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过程。

5.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与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关的活动,如热气球的原理、暖气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检查学生在实验和应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较为顺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首先,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的细节讲解。

最后,在应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入思考。

冷空气和热空气2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冷空气和热空气2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风是流动空气
第2页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试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异条件下形 成。热地方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空气就会流过 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第6页
海陆风形成:
假如你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么体验: 晴朗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 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风就是气象 上所说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 空空气快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因为其热力特 征受热慢,上空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 地面流向附近较热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 造成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 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
第7页
第8页
测风气球
第9页
系留气球
第10页
探空仪即将拖放 雷达待命工作
第11页
第12页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3、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生讨论、交流。

5、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答复。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平安教育〕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答复。

2.谈话:刚刚,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6.学生答复。

7. 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一样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空气和热空气》

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空气和热空气》
太谷县明星镇城西小学
赵志梅
实验一:用手在蜡烛火焰的周围感受 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注意事项: 1、手距离火焰要有一定距离,不要烧伤手。 2、在各个方向试的时候,手要距离火焰同样 的距离。
实验二:用手抓住线的一端,把纸蛇放在离火焰 10cm 高的地方,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为什么会发 生这种现象?实验 说明了什么?
注意事项:
1、手要保持平稳,距离火焰 要有一定距离,不要烧到纸 蛇尾部。 2、观察到现象后,请将蜡烛 熄灭。
点燃一支线香,看看线香的烟往哪里飘?为 什么会这样?
直着拿
横着拿
倒着拿
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了风
实验说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 形成的。热地方的空气向空气
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空气 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 热气球。
载人的热气球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

2、热空气和冷空气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二)知识与技能:1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学生查找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并观察在家打开冰箱“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实验:吹气球把气球里的气放出来?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空气会流动)2 .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怎样流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幻灯片)(二)探究实践: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谈话:空气受热时会怎样?实验 1 :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2)学生观察汇报(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3)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实验2 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学生观察汇报。

(纸蛇会转动)(5)提问:是什么力量让纸蛇“跳舞”的呢?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5)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出示幻灯片)(三)小组合作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1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2 学生猜测交流3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实验3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 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6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7 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空气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和掌握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了解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

2.难点:(1)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报告天气预报等方式,引入话题“空气的温度变化会影响什么”。

2.讲授环节(1)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定义及区别,并引导学生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2)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何种衣服适合穿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3)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体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3.练习环节(1)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杯子上的水珠。

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下,应该如何进行保护,如何避免生病等。

4.拓展环节(1)参观天文馆或气象局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或气象局,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天气和气象学的知识。

(2)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观察、思考,写出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下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1.情境式教学策略: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视觉呈现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冷空气和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2.合作式学习策略: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渗透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实验器材手机、支架、凹面镜、蜡烛、火柴、冰冻后的水或冰棒、黑色胶带三、实验创新/改进要点本课的实验教学创新采用纹影技术。

纹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气流对光波的扰动,将不可被肉眼看见的气流的变化,转化成可以被看见的图像。

这项技术最初被应用于风洞的气流研究,特别是高速激波的研究,也可以应用于探测隐身飞机。

所以本课实验教学将利用此项技术看见空气。

图1纹影系统组成空气是不可见的,还有声音、力学也是一样,对于这些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物体,教学上通常采用辅助一些材料,通过实验让辅助材料“动”起来间接感受它们的存在。

本课实验这里采用纹影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模式,可以让看不见的变成可以“看见”的空气,使间接观察提升到直观感受。

传统纹影技术所需的设备较多:透镜、点光源、刀片、成像设备,除此外还需调试这些设备之间的距离,非专业的人员操作难度较大。

为方便操作,改进后的纹影系统只需:手机一台(手机的手电筒做点光源、摄像头作为成像设备)、凹面镜一个,将二者距离调整至两倍焦距就可以进行操作。

图2改进后的纹影装置四、实验原理(一)纹影技术原理:纹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流场可视化手段,其作用原理师将被测对象置于光学及光学元件构成的平行光路中,利用气流对光波的扰动,将不可被肉眼看见的气流变化转变为可以被看见的图像。

(二)本课实验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五、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探究目标:能够利用纹影技术自主探究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乐于运用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激发学生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课主要由两大模块的实验构成,即热空气实验和冷空气实验,通过纹影技术,认识空气是流动的,空气在受热的情况下会上升,遇冷的情况下会下降。

四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之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之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片,出示感觉热空气在哪里的图片
你觉得小女孩的手在蜡烛不同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板书学生的猜测)
生:气球
(兴奋中,老师为什么拿气球?)
红色的吹起来的鼓来自的生:空气(异口同声地说)
生:空气跑了
空气流走了
生:流动
空气流动走了
生:空气会流动
学生谈论、猜测
学生猜测发言
三、联系生活、总结结尾
看来我们同学都已经了解到了热空气的性质了
聪明的人就利用了这一性质
在生活中,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一性质
空调都安放在哪里?
平衡的
加热后就不平衡了
左右的重量就不平衡了,加热的轻,不加热的重
加热的杯子里是热空气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所以热空气就向上流动(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
学生实验、感觉、小组讨论
迫不及待的说,上面感觉热
周围没有热的感觉
热空气在上面,不再周围
学生小组实验
纸蛇向上转动
移走后就不转了
热的空气向上流动
为什么热空气往上流动而不往下流动呢?
好的(学生兴趣盎然)
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操作、巡视、指点)
燃烧火柴烤热的纸杯上升了,移走后就下降了
续页
教学过程设计年月日
章节首页
单位:
教学过程设计年月日
章节
课题
四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之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时
1
主备
教师
参与备
课教师
授课
教师
课型
新授课
三维教学目标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00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说教材:一、教材体系: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2课,属于内容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里的“空气”范畴。

本课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冷受热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冷空气、热空气的性质。

了解风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按照“问题——假设——论据搜集——结论——交流共享”这些环节设计的,通过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实践热空气往哪里流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对“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获得更生动、更具体的感受。

课文具体安排了四个教学活动:1、指导学生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2、指导学生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4、指导学生解释现象成因,推想风的成因。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广口瓶等及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松开口,提问:你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2、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过,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3、质疑: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指导学生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热和冷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从而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暖气、空调等。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_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_苏教版

作业:回家自己做一只热气球或者孔明灯
华罗庚(中国):科学的灵感,决不 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 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 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 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二:验证热空气上升
实验现象?
结论:空气受热向上流动,使纸蛇转动。
热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
空气的性质:
空气具有流动性 空占据空间 空气有重量 空气可压缩等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说明热空气上升的?
同学们在家里打开冰箱的门后 白气会向哪里流动?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同体积的冷空气比 热空气重,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
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的性质:
空气具有流动性 空占据空间 空气有重量 空气可压缩等
对着左掌心轻轻地哈一口气,在对着右掌 心离远点使劲吹一口气。
谈感觉: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热空气和冷空气
你的猜测
说明了什么?

热空气可能向上流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一下吗?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引言: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本次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天气现象。

3.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纸张、铅笔、温度计。

3. 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壶、冰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地图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们重新回想起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气候特点。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比较热,而有些地方比较冷呢?”请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答案。

2. 学习概念(15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解释热空气是指温度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的空气,冷空气则相反。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验探究(25分钟)a) 实验1: 热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们坐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热水壶。

请学生们用热水壶中的热气把气球吹起来,然后观察气球内部的变化。

鼓励学生们描述气球的状态变化,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热空气充满并浮起来。

b) 实验2: 冷空气的性质再次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块冰块和一张纸。

请学生们将纸张放在冰块上,并观察纸张上的变化。

帮助学生们发现冰块会使纸张变冷,然后纸张会吸附周围的水汽,最终水汽聚集形成云雾。

解释冰块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下降,导致水汽凝结形成云雾。

4. 总结(1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帮助学生们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并解释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天气现象,如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示范课教学设计汾西县第二小学示范课教学设计汾西县第二小学示范课教学设计《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理解小说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1、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理解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难点:学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去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自由跟唱,教师趁势引导: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和彩虹的绚丽。

的确,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了辛酸,饱含苦楚与泪水。

成长,也是需要经受“风雨”洗礼的代价的。

“孤独”,就是其中最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题目。

今天,杜小康就要踏上自己孤独的旅途。

让我们与他为伴,一起来体验孤独的放鸭生活和艰难的成长经历。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一)资料链接作品背景:《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的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色彩。

故事中的杜小康,曾经是村中富户杜雍和的独子,曾经是“草房子”里的“领头羊”、是让孩子们个个都钦慕不已的“大班长”,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今天的主角猝不及防,迎接他的是一场崎岖坎坷的“孤独之旅”。

相信大家对他的遭遇充满了好奇,那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和他一起踏上旅途吧!(二)基础积累(1)注音轩.(xuān) 嬉.(xī)闹凹.(āo)地雍.(yōnɡ) 掺.(chān)杂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yǔ) 撩.(liáo)逗歇(xiē)斯底里(2)释义厚实:丰富、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精选
1
孔 科学在线: 明 灯
相传在1700年前三国时期,诸 葛亮用竹篾扎了一盏纸灯,在灯 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灯便浮升 起来,悬在空中,用它来传递作 战信息。
精选
2
•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
从而形成了 风。
精选
3
实验方向:
1.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2.热空气的流动与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实验要求:
1.先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分工实验。 2.注意用火安全,看到现象后,马上把火熄 灭。
3.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精选
4
白天的风
陆地
海洋

精选凉Leabharlann 5陆地 凉夜晚的风
海洋

精选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