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学设计学
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抽签卡纸、盒子、塑料球、橘子、小礼品、转盘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测:可能是苹果,可能是香蕉,可能是橘子……
教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在回答时应该加上一个什么词?
教师:老师为同学们提示一下,再猜一猜,“看着圆,摸着麻,包着一肚小月牙”。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橘子
教师:能说得肯定一些吗?
2.师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可能性)
二、探索新知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
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1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境,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三名同学来抽卡片。
3.师生模拟抽签活动:出示三张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的卡片,请三位同学上来抽签决定表演什么节目。
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位同学抽一张,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请第一位同学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第一位同学抽到什么节目是一件不能确定的事件,我们用“可能”来描述。
【板书:可能(不能确定)】
师引导:请第二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名回答:不可能,因为剩下的两张卡片里没有跳舞。
请第二位同学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抽到唱歌为例)
师:第二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是一件完全确定的事件,所以我们用“不可能”来描述。
【板书:不可能(完全确定)】
师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第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请第三位同学抽签,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师:第三位同学肯定会抽到朗诵是一件完全确定的事件,我们用“一定”来描述。
【板书:一定】
4.教师小结。
师: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我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情况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呢?
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事件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事件的结果是完全确定的,这时就用“不可能”“一定”来描述。
5.抽奖游戏
师:今天老师还有几件不同的礼品(展示礼品)想送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要?可是礼品不多,那应该给谁呢?大家讨论一下,老师应该怎样分配,比较公平?
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活动(1):出示上面分别标有学号1、2、3﹒﹒﹒32的卡片,找学生上来抽中奖的同学。
活动(2):出示上面分别写有圆珠笔(1张)、修正带(1张)、橡皮(1张)的卡片。
要求学生在抽之前说说:我可能或者不可能或者一定抽到什么。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球,二号盒子放的有红球、绿球。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球?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球等问题。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3题。
4.灵活运用。
5.列举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作业:教材练习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可能一定
《可能性(1)》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能性(1)》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
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通过“猜一猜”、
“抽签”、“抽奖”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这样的教
学活动中,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没有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学,如果再多留些时
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可能性就更好了。
《可能性(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能
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
不确定性。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学中悟。
《可能性(1)》评测练习
一、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1.明天太阳从西方升起。
( )
2.火车的载客量比客车大。
( )
3.明年夏季气温偏高。
( )
4.我们班下星期得到卫生流动红旗。
( )
5.爸爸的年龄比他儿子的年龄大。
( )
6.时间在不停地流逝。
( )
7.在一个箱子里摸糖,如果能摸到一块奶糖,那么这个盒子里有奶糖.
()
8.今天星期五,明天是星期六。
()
二、连一连。
(从下面的7个盒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
《可能性(1)》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经历了
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
教学中,我立足于这一点,根据学生
的表现,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判断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很有效的将数学与生活密切地
联系起来,实现了让数学真正地回归生活。
不足之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考虑不周等情况造成对可能性的情况判断有所失误,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
《可能性(1)》课标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猜测、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