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小麦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知识概要
1 小麦的分布 (2)
2 小麦的分类 (3)
3 小麦种子描述 (3)
3.1 种子形状及颜色 (3)
3.2小麦冬性 (4)
3.3 小麦品种按成穗率和穗粒数多少分为: (4)
3.4 苗期状态 (4)
3.5 株型 (4)
3.6株高 (4)
3.7穗长 (4)
3.8 叶片数 (4)
3.9 千粒重 (4)
3.10 穗粒数 (4)
3.11麦粒质地 (4)
3.12芒长 (4)
3.13抗逆性 (4)
3.14 亩有效穗数 (5)
4 小麦的生长发育 (5)
4.1 小麦的一生 (5)
4.1.1 小麦生育期 (5)
4.1.2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6)
4. 2小麦的阶段发育 (6)
4.2.1感温阶段(春化阶段) (7)
4.2.2 光照阶段 (7)
4.3 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7)
4.3.1 根系的生长 (8)
4.3.2 茎的生长 (9)
4.3.3 叶的生长 (10)
4.4 分蘖及其成穗 (11)
4.4.1 分蘖规律 (11)
4.4.2 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 (13)
4.4.3播种深度对分蘖的影响 (14)
4.5穗的形成及促进大穗的途径 (15)
4.5.1 穗的结构 (15)
4.5.2 穗的分化 (15)
4.6子粒形成和提高粒重的途径 (16)
4.7 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 (17)
5 小麦病虫害 (18)
5.1 小麦全蚀病 (18)
5.2 小麦锈病 (18)
5.3 小麦纹枯病 (19)
1
5.4 小麦散黑穗病 (19)
5.5 小麦白粉病 (19)
5.5 小麦黄矮病 (20)
5.6 小麦赤霉病 (20)
5.7 小麦蚜虫 (21)
6 小麦的管理 (21)
6.1 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21)
6.2 小麦的需肥量 (21)
6.3 各生育时期适宜土壤水分 (22)
6.4 播种 (22)
6.5 麦苗情况 (22)
6.5.1 弱苗的成因及表现: (22)
6.5.2措施 (22)
6.5.3 越冬死苗的原因 (23)
1 小麦的分布
小麦
品种
小麦分布生育期播种时间收获时间
春小麦(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部分90天4月中旬7月20日(北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部分
90-120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
7月上旬
2
2 小麦的分类
3 小麦种子描述
【例】济麦22: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晚熟,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克,容重800克/升左右。

3.1 种子形状及颜色
3
小麦籽粒的形状
粒色有红、黄、白、浅黄、金黄等,生产上常分为红皮和白皮两种
3.2小麦冬性
①冬性品种:生育期长,播期早,产量高,分布北方寒冷地区
②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中等,产量最高,分布在黄淮海冬麦区
③春性品种:生育期短。

分布西北和东北的春小麦区,产量较高;分布于南方的冬麦区,产量较低。

3.3 小麦品种按成穗率和穗粒数多少分为:
①大穗型品种(亩穗数30万亩左右,穗粒数40粒以上);
②中穗型品种(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0;
③小(多)穗型品种(亩穗数50万以上,穗粒数25粒左右)。

3.4 苗期状态
匍匐、半匍匐(半直立)、直立
3.5 株型
扩张型、松散型和紧凑型
3.6株高
理想株高在80~90cm
3.7穗长
大穗品种可达10厘米以上,一般品种多在7--8厘米长
3.8叶片数
山东省一般12~13叶
3.9 千粒重
晒干混匀后随机取1000粒重量
3.10 穗粒数
3.11麦粒质地
粉质、角质
3.12芒长
无芒、短芒、长芒
3.13抗逆性
对寒、旱、病害的抗性
4
5
3.14 亩有效穗数 一般为40-50万
4 小麦的生长发育
4.1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从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产生新的种子的整个周期,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时期,陆续形成小麦的根、茎、叶、分蘖、穗、小花、籽粒等器官。

一般说来,冬小麦为230天左右;春小麦为100天左右。

4.1.1 小麦生育期
(1)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我省9月下旬~10月上旬。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我省10月上中旬。

(3)分蘖期: 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 时,我省10月中下旬。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我省11月底12月初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 ,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 ,基
冬小麦:越冬期、返青期
营养生长
交替过渡(并进)
生殖生长
冬小麦:越冬期、返青期
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我省3月中下旬。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我省4月上中旬。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我省4月下旬。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我省4月下旬~5月上旬。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我省5月上、中旬。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我省5月中旬开始灌浆。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

我省一般在6月上旬收获。

4.1.2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A 以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营养生长—并进生长—生殖生长
(萌发-分蘖) (拔节-孕穗) (抽穗-成熟)
决定穗数壮杆大穗增粒重
(1)营养生长:以生根、长叶、发分蘖为主;
(2)并进生长:根、茎、叶继续生长,并进入穗分化过程,是决定穗粒数的壮杆大穗期。

(3)生殖生长:以穗、粒发育和灌浆为主,包括抽穗、开花授精、籽粒形成和成熟,决定粒大、粒饱的增粒重期。

B 以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的作用划分
(1)幼苗阶段:从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小麦植株只分化生长叶、根和分蘖,是建成壮苗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
(2)器官建成阶段:从起身到开花,形成全部叶片、根系、茎秆和花器,植株的全部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均已建成,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
(3)籽粒形成阶段:从开花到成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4. 2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中,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
6
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

这种阶段性质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4.2.1感温阶段(春化阶段)
小麦种子萌动后,除正常的生长条件外,还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诱导,才能抽穗结实。

由于温度(低温)是本阶段的主导因素,故称为感温阶段(又称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既可在种子萌动条件下通过,也可在幼苗生长期通过,田间条件下,春化阶段在茎尖伸长期结束。

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分类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
时间

冬性0~3℃35d未经过春化处理的植株不能抽穗弱冬性0~7℃15~35d未经过春化处理的植株不能抽
穗或延迟抽穗且不整齐
春性0~12℃5~15d未经过春化处理的植株能正常
抽穗
根据品种温光特性合理用种:若走稀播高产途径以选用冬性偏强、分蘖成穗偏多的品种;晚播密植则要选用春性较强的大穗型品种。

4.2.2 光照阶段
光照阶段开始于二棱期,结束于雌雄蕊分化期。

高于25℃或低于10℃都会延缓光照发育的进行,低于4℃则光照阶段不能进行。

4.3 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7
小麦植株形态结构示意图
4.3.1 根系的生长
小麦的根系属须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一般0~20cm的耕作层内的根系占全部根量的60~70%。

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

(1)初生根:种子发芽长出一条主胚根,随后在胚轴基部两侧长出l-2对初生不
8
定根。

初生根的数目,一般多为3-5条。

在小麦第一片真叶出现后,新的种子根就不再发生。

作用:细而长,入土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初生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生育初期,即出苗到拔节,当次生根大量长出并进入旺盛功能期后,初生根的作用才逐渐减弱,但一直到植株成熟后,仍保持其活力。

(2)次生根:当麦苗生出3片绿叶的时候,从茎基部的分蘖节上长出节根。

3叶~拔节期间长出的根系,着生部位:位于地中茎以上,伸长节间以下的分蘖节上。

作用:稍粗,入土浅,但数量多,并能发生很多分支根,主要吸收土壤表层的水分和养分。

次生根发育的好坏是壮苗或弱苗的标志。

【注】A 次生根与分蘖在发生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每发生一个分蘖,可长出1~2条次生根,次生根与分蘖发生的这一对应关系,称为“蘖根同伸”。

B 拔节前后是次生根数和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占50%。

孕穗期次生根生长基本停止。

灌浆期根系活力逐渐衰退。

4.3.2 茎的生长
1、由节和节间组成,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具有支撑、输导、贮藏和光合的功能。

①伸长节间数目地下节间多不伸长,密集在一起构成分蘖节。

地上节间伸长,节间数比较稳定,一般多为5个节间。

②伸长节间长度由下而上渐次增长;以穗下节间最长,约占全茎长的40%-50%。

③茎秆节间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加粗,但穗下节间又较细。

④秆壁厚度以基部节间最厚,向上渐薄。

2、小麦倒伏时期与曲折部位
9
抗倒伏的节间要求:第一节不超过5~8㎝,第二节间不超过10㎝
4.3.3 叶的生长
1、小麦叶片的种类
(1)绿叶:普通叶或真叶,具有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等;
(2)胚芽鞘:种子发芽后,首先破土露到外面的是白色圆筒状的胚芽鞘,这种叶仅有叶鞘,没有叶片,是不完全叶,它的作用是保护绿叶出土;
(3)分蘖鞘:指每个分蘖外面所包着的一片鞘状叶,也是不完全叶,只有叶鞘没有叶片,它的作用是保护分蘖叶片。

胚芽鞘的分蘖鞘一般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盾片(内胚叶):是变态叶,起着吸收胚乳营养的作用。

(5)壳:即穗上的护颖和内外颖,也是变态叶,具有保护花和子粒,制造养料的作用。

叶片
叶枕或叶环
叶舌
叶耳
叶鞘
10
2、一般小麦春性品种为10-11片,春性很强的品种只有8-9片,半冬性品种12-13片。

3、叶片的分组
①近根叶组—蘖叶组(在冬小麦中为冬前叶)
着生在分蘖节上,数目受播期等因素影响较大;
功能:拔节前供应根、分蘖、中下部叶生长及穗的
早期发育;
②中部叶组—穗叶组
指包围在茎基部第1、2、3节间的抱茎叶。

其光合产
物主要供给春季发根分蘖、新生叶、基部第1、2节
间伸长、长粗、充实及幼穗进一步分化发育用,与
培养壮秆大穗关系密切。

③上部叶组—粒叶组
指剑叶、倒2叶和倒3叶,其光合产物在抽穗前主
要供小花分化和中上部节间的伸长、充实,抽穗后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籽粒灌浆,有少量供给根系。

4.4 分蘖及其成穗
4.4.1 分蘖规律
(一)分蘖节及其功能
分蘖: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

作用:⑴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部分;⑵分蘖是壮苗的重要标志;⑶分蘖具有自动调节作用;⑷分蘖有再生作用;⑸健壮的分蘖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分蘖节:地下茎基部紧缩在一起不伸长的节间群。

作用:(1)分蘖节是形成分蘖和节根的地方;(2)分蘖节是有机养分的贮存库;(3)分蘖节是小麦营养物质分配运输的枢纽。

(二)分蘖的发生规律
1、由主茎叶腋中出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由一级分蘖叶腋中出生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由二级分蘖叶腋中出生的分蘖叫三级分蘖。

小麦主茎不同叶龄期的单株茎蘖数,如不计算芽鞘蘖,则可表示为:
主茎叶龄: 3 4 5 6 7 8 9 10
单株茎蘖: 1 2 3 5 8 13 21 34
【每个叶龄组的分蘖数是前两个叶龄组分蘖数之和】
2、叶蘖同伸关系
分蘖在分蘖节上由下而上、由内向外顺序性的发生。

各级分蘖出生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

用N-3的公式来表达:N: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7 -3 = 4 4有三层含义】
①主茎发第7叶时,在其下相差3个节位的叶腋内发出一个分蘖(第4蘖位)
②主茎上应发的4个一级分蘖数。

③主茎第一个分蘖(最早的一级分蘖)本身应长出的叶数(4片叶)。

当主茎出现第4叶(4/0)时,主茎第1叶的叶鞘中伸出第一分蘖(Ⅰ)。

以后主茎每增加1片叶,主茎上即自Ⅰ蘖以上增加1个分蘖。

在主茎出生第6叶时,Ⅰ蘖已达3个叶龄(3/Ⅰ),即与主茎出生C蘖时的叶龄相同,其分蘖鞘中也同时出生1个二级分蘖,以后主茎每增一叶,各个一级分蘖上也同时由下向上顺序出生一个二级分蘖。

二级分蘖(及三级以上分蘖)出生与其所出生的母茎叶龄也是n-3的关系。

4.4.2 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
1、分蘖的消亡
①有效分蘖;能抽穗结实的分蘖;无效分蘖:因种种原因而中途死亡的分蘖。

分蘖的消长过程:指分蘖的发生、生长、成穗及消亡的过程。

②正常播种的冬小麦,一般7天左右出苗,出苗后15-20天开始分蘖。

“两个盛期”:一个是冬前分蘖高峰,时间在分蘖后半个月左右,另一个在春季拔节前。

冬前分蘖高峰是主峰,因冬前分蘖数占总分蘖数的70~80%。

③小麦分蘖的两极分化
分蘖的两极分化:指小麦起身拔节以后,有效分蘖迅速拔节、抽穗,而无效分蘖迅速死亡的现象。

两极分化的标志:空心蘖和缩心蘖的出现标志着小麦分蘖两极分化的开始。

空心蘖:小蘖的心叶生长缓慢,甚至顶叶已经展开心叶仍未长出,状如喇叭的分蘖。

缩心蘖:虽有心叶,但心叶枯死,状如枯心苗的分蘖。

死蘖发生的高峰一般都在拔节后5-10天左右。

两极分化的原因:生长中心转移造成营养中心转移(小蘖营养不足而死亡).起
身拔节前,由主茎和大蘖为新蘖输送养分。

起身期以后,各分蘖(含主茎)养分相对独立。

小分蘖没有自己的根系。

需要养分多的大蘖反而夺取小蘖养分,促使小蘖死亡。

2、分蘖成穗规律
分蘖成穗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发生部位、出现时间和苗情。

(1)低位蘖成穗率高,高位蘖的成穗率低
单株成2个穗时,多为(0)、(Ⅰ)
单株成3个穗时,多为(0)、(Ⅰ)、(Ⅱ)
单株成穗4个时,多为0、Ⅰ、Ⅱ、Ⅰp或0、Ⅰ、Ⅱ、Ⅲ
单株成穗5个时,多为0、Ⅰ、Ⅱ、Ⅲ、Ⅰp
(2)早生蘖(早出现的分蘖)成穗率高,晚生蘖成穗率低
一般在11月下旬前产生的分蘖成穗率在70%左右,12月份出现的分蘖成穗率在40%以下,春季产生的分蘖基本不能成穗。

(3)冬前叶片数多的分蘖成穗率高,叶片数少的分蘖成穗率低
在一般情况下,冬前具有三片叶的分蘖成穗率在70%以上,两片叶的分蘖成穗率在40%左右,但是在群体较小的情况下,叶片数少的分蘖,成穗率会稍有提高。

(4)主茎和大蘖在冬季若遭受冻害而死亡,小蘖的成穗率会有所提高
(5)缩心蘖、空心蘖多不能成穗
4.4.3播种深度对分蘖的影响
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
分蘖节距地面2-3 cm,地中茎长度1-2 cm。

1. 分蘖节
2. 地中茎
深浅适宜播种过深播种过浅
4.5穗的形成及促进大穗的途径
4.5.1 穗的结构
1、包括穗轴和小穗,小穗包括护颖(2)和小花=外稃(1)+内稃(1)+鳞片(2)+雄蕊(3)+雌蕊(1)
2、穗的形态
芒的有无、
形状(直芒、钩芒、蟹爪芒)、
长短(短芒、半芒、长芒)、
颜色(白、红、黑)、
分布(平行、辐射等)
4.5.2 穗的分化
1、穗的分化时期8个
2、穗分化与外部形态的相关
春生一叶(伸长期、返青期)
春生二叶(二棱期、起身期)
春生三叶(小花原基分化期)
春生四叶(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拔节始期)
春生五叶(药隔形成期)
旗叶与旗下叶的叶耳相距2~5cm(四分体形成期)
3、小穗与小花的分化顺序
同一穗上小穗分化的顺序是中下部--中部--上中部--基部--顶部。

不同小穗位的同位小花分化顺序为中部--中上部--中下部--顶部--基部。

同一小穗内小花从基部向上顺序分化。

4、影响穗分化的主要因素
①四分体时对低温敏感,5℃以下低温持续时间长,会导致花粉发育不好
②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形成期,需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并引起花粉不育
③水分不足,通常会加速幼穗分化进程,使穗部性状相应变劣。

一般认为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最迫切、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④适当C/N,可争取穗大粒多。

4.6子粒形成和提高粒重的途径
1、开花:抽穗后3-5天开花
❖开花顺序:先主茎后分蘖;先中部小穗,后渐及上、下部小穗;同一个小穗,则由基部花顺次向上开。

❖开花时间:3~5天(一穗);6~7天(全田);上午9~11时,下午3~6时(每天)
❖开花温度:9~11℃(最低);18~20℃(最适);30℃(最高)
❖大气相对湿度:70~80%
2、籽粒形成
从受精到结束,10-12天
特点是籽粒长度增长快,宽度和厚度增长慢
含水量急剧增加,干物质增加少
籽粒外观由灰白变灰绿
胚乳由清水状变清乳状
当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3/4(多半仁)时,本期结束
3、灌浆过程
(1)乳熟期:
历时12-18天
籽粒长度达最大值,宽度厚度增加明显,并于开花后20-24天达最大值,此时籽粒体积最大,称顶满仓,
胚乳内淀粉迅速沉积,籽粒干物质呈线性增长
含水量平稳,但含水率不断下降
胚乳由清乳状最后成为乳状
籽粒外观由灰绿变鲜绿,继而变绿黄色,表面有光泽
(2)面团期
历时3-7天
籽粒含水率下降到40-38%
干物质积累转慢,籽粒表面由绿黄色变为黄绿色
胚乳呈面筋状
体积开始减小,但鲜重此其达到最大
(3)蜡熟期:
含水率由40-38%降至22-20%;
籽粒由黄绿色变为黄色;
胚乳由面筋状变为蜡质状
叶片大部分或全部枯黄,穗下节呈金黄色
此期末,籽粒干重达最大,是生理成熟期,也是收获期。

(4)完熟期
含水率继续下降到20%以下
干物质积累停止,体积变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指甲掐断,即硬仁
穗粒数的形成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

①小穗分化数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前决定;
②小花分化数于旗叶出生前决定;
③小花退化主要集中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已分化的小花60-70%在此期间退化成无效花,还有部分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

措施:
①提高每穗结实粒数的关键是减少小花退化数;
②小麦高产栽培需保证孕穗至开花期有良好的肥水条件供应,以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

关键阶段。

①增加籽粒干物质来源
籽粒干物质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抽穗前茎、叶、鞘等器官中所贮藏的营养物质,约占籽粒所积累干物质总量的1/4~1/3;二是抽穗后植株功能叶、穗部、穗下节等光合器官所制造出来的营养物质,约占籽粒所积累干物质总量的2/3~3/4。

②扩大籽粒容积
③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强度
④减少干物质消耗
4.7 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
①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采取适当加大播量,保证足够基本苗,以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达到高产;
②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 选用分蘖力强、抗倒伏的品种,采取小播量适期早播、匀播,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
③以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的途径: 选用分蘖中等、秆壮抗倒、穗型较大品种。

中等播量,适期播种,主茎与分蘖并重达到高产。

5 小麦病虫害
5.1 小麦全蚀病
5.2 小麦锈病
5.3 小麦纹枯病5.4 小麦散黑穗病5.5 小麦白粉病
5.5 小麦黄矮病5.6 小麦赤霉病
5.7 小麦蚜虫
6 小麦的管理
6.1 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①耕作层一般为20cm以上;具团粒结构或良好的柱、块状结构;
②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黏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含氮量0.1%以上,生长期间水解氮70mg/kg左右,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mg/kg。

③土壤pH6.8-7.0;土壤的含盐量在0.2%以下。

6.2 小麦的需肥量
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和相应的茎叶,约需吸收N 3kg、P2O5
1.0-1.5kg、K2O 2-4kg,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3:1:3
①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分蘖到越冬始期,另一个是拔节到开花期,氮
素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30%~50%
②磷钾的吸收高峰拔节至开花期磷肥当季利用率一般为10%-20%,高者可达25%-30%;钾肥多为40%-70%。

③有机肥利用率一般为20%-25%
冬小麦: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16℃时进行播种,播深3~5cm,播种量和时间的确定。

6.5 麦苗情况
6.5.1 弱苗的成因及表现:
①因干旱缺水而形成的“缩脖苗”:幼苗基部叶尖干黄,上部叶色灰绿,生长缓慢,心叶迟迟不长。

②出现在缺磷以及干、湿板结、播种过浅麦田的“小老苗”:生长具有一定数量的叶片和分蘖后,生长停滞、叶片短小、生长匍匐、同伸关系破坏、大小分蘖十分不齐,呈从生状态的麦苗,有时叶片同时发黄。

③由于施肥不当或药害而发生的黄苗叫“肥烧苗”
④由于底肥少、地力薄而出现的“黄瘦苗”:麦苗生长停滞、不死不活的长期停留于某个叶龄时期,不分蘖、独秆子、黄根子的麦苗。

6.5.2措施
缩脖苗:及早浇好分蘖盘根水,对旱地麦田,要采取镇压措施;
小老苗:多松土,结合深施氮磷混合肥或无机、有机混合肥并结合浇水;
肥烧苗:立即浇水,浇水后破除板结;
黄瘦苗: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要结合浇水,注意中耕松土
播种过深的弱苗:要扒土清垄,或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发育。

晚播形成的弱苗: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6.5.3 越冬死苗的原因
(1)引种只注意丰产性,忽视抗寒性。

(2)晚播粗种,加重冻害。

(3)早播旺长,降低抗寒性
(4)墒情不足,旱助寒威
(5)浇水不当,不利越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