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水池变形缝施工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水池变形缝施工技术

摘要:以南方某市8万方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变形缝施工过程为例,通过工程实例和实践,针对污水处理厂大体积混凝土变形缝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今后污水处理厂的变形缝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大体积混凝土;变形缝施工

1 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南方某市新建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为150000m³/d, 一期工程处理规模80000m³/d,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厂区最大构筑物氧化沟,长142.3m、宽71.7m、占地面积10202.91㎡,底板厚度110cm,壁板厚度40~70cm,总混凝土体积约18000m³。

1.2变形缝主要设计参数

变形缝宽3cm,在氧化沟池体中部环向设置,贯穿底板、池壁与顶板,采用BW360*10中埋式止水带,变形缝端头25mm采用BW2000低模量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封闭,变形缝内部采用低发泡聚乙烯嵌缝板填塞。

2 主要技术措施

2.1进场材料

变形缝相关材料进场做好验收和检验,包括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材料进场后还要放置在专门的堆场并做好覆盖保护,不得长期暴露在室外。止水带进场后应进行随机送样抽检,保证止水带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止水带不得长时间暴露。

材料使用前认真清洗止水带上的污物、尘泥和积水,以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紧密贴合。

2.2施工技术

(1)止水带在底板与外池壁、底板与中隔墙结点处必须分别采用L、T字型接头,在纵横缝相交结点处必须采用十字形接头,不同型号之间的连接也须用其相应的接头,且各种接头的每一支长度(从接头连接点至每一支的端点)不宜小于500mm。在特殊情况下,止水带需弯曲设置时,其埋入式转弯半径不得小于500mm,外贴式转弯半径不得小于900mm。

(2)止水带的各种连接节点必须在工厂中制作成配件,以保证在现场连接的接头只在直线段进行,其接头采用止水带生产厂家提供的热压机进行热压硫化胶合,不得采用冷粘接,且外观应平整光洁,抗拉强度不应低于母材的强度。

(3)在绑扎钢筋和支模时,为确保止水带的位置准确,用铅丝穿过止水带尾部特设的小孔,与1φ6通长的附加纵筋绑在一起,然后另用铅丝固定此附加钢筋,使其与壁板的内外层钢筋或筋绑在一起,然后另用铅丝固定此附加钢筋,使其与壁板的内外层钢筋或底板的上下层钢筋连接牢固,在支模、拆模及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止水带不受损伤。低发泡聚乙烯嵌缝板在第一侧砼浇筑前安装在模板内侧,另外,嵌缝板应固定牢靠,以免浇捣混凝土时发生挪位。

(4)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不能同时浇筑,必须先浇一侧的混凝土,当一侧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其设计值的70%时方可拆除模板,再浇筑另一侧的混凝土,以保证止水带的位置准确和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牢固,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止水带附近的捣实和排气,对于水平设置的止水带,固定时将止水带两侧比设计位置抬高2~3cm,浇筑混凝土时,第一层混凝土的铺浇厚度要稍高于止水带,使止水带下的混凝土能一次捣实,然后剪断上层铅丝,用圆头木棍在止水带的上部逐点捣实以利排气,对于竖向设置的止水带,应在止水带的两侧同时分层浇捣混凝土。

(5)变形缝表面采用聚硫密封膏密封,密封膏的凹槽用小木压条稳固在模板上,砼浇筑后拉出压条形成凹槽,不得将嵌缝板全断面浇筑在砼内后再剔凿出

凹槽。密封膏与其两侧接触的砼有良好的粘接而不宜与其下部的嵌缝板粘接在一起,其间可用牛皮纸隔离带分开。低模量双组份聚硫密封膏的施工工艺和要求如下:①拆模后,如发现混凝土表面有缺陷,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进行修复整平或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树脂类砂浆进行修复整平,②变形缝两侧的砼及修复整平后的砼要加强养护,养护期不少于28昼夜;③用砂

轮或钢丝刷磨擦与聚胺脂密封膏接触的混凝土基层,使混凝土基层表面露出新鲜

结构面;④用压缩空气或其它方法清楚缝内浮灰、杂物,如遇有油污等物质则必

须用溶剂(如甲苯、丙酮等)清洗干净;⑤按设计大样图中的要求,在混凝土干

燥表面贴好牛皮纸防污带,以防在涂刮聚硫密封膏时污染混凝土表面;⑥在变形缝

两侧干燥表面内,将搅拌好的密封膏用油灰刮刀先刮一道,形成薄层,然后马上按

设计要求填塞严密.对施工难度较大的变形缝,应将密封膏装入密封膏专用胶管,

用挤枪将密封膏挤入变形缝内,然后用刮刀刮平;⑦在适用期(2~6小时)内,应检查

密封膏施工质量,发现气泡应立即修补;施工后在表干时间内应避免雨水直接冲刷,以免起泡。

3 变形监测

3.1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氧化池主体工程的特点,基准点布设在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的稳固可靠位置,本项目布设5个基准点,分布于池的东南西北方向,其中靠北向设置两个基准点,其他各方向各布1个。

3.2 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要求,变形监测点宜设立在能反映

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监测断面一般分为: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和—般断面。本监测项日监测点布设如下:

(1)沉降观测点沿池壁典型位置设置,共计15个点位。

(2)位移观测点设在各转角顶点、圆角顶点和变形缝处,共计10个点位,与沉降点位沉1、沉2、沉4、沉5、沉7、沉9、沉11、沉12、沉14、沉15共用。

(3)监测点采用打磨成型的锥形钢筋,利用砼倒置埋设于池面,备用点设置在不易破坏的位置。

图1 各点位分布图

3.3监测方法

(1)蓄水试验时按照注水1/3/、2/3、满水、卸载后,这四个阶段分别对监测点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

(2)在水厂试运行阶段继续对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关注各点位变化情况。

3.4监测结论

通过常规测量设备DSZ2水准仪和瑞士徕卡T702全站仪对氧化沟的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从沉降量和位移量的整体大小来看,监测点符合加载沉降变化规律,沉降最大点为沉9,累积沉降量为15.5 mm,其余沉降点变化均匀,在规范允许限差之内;不考虑混凝土墙体收缩力影响,位移监测点累积变形量最大的为沉11的19 mm,其余也在规范允许变形值内。

4 满水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