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 ②奥数学习过 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 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 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怎样做,所以, 答案的重点构成在于曹霸作画前的观察琢磨、认真思考(颔联部分)和作画时 谨慎落笔、酣畅淋漓(颈联和尾联部分)两个部分。
•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①先是叙写之前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没有一人能形神 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先帝玉花驄的样貌,扬 首卓立,神气轩昂。最后写曹霸认真观察思考,拿起画笔,须臾间完成画 作,且形神毕肖,仿佛真龙天马下凡,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画作。②诗人运 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 与曹霸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 的脱俗。
【答案】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有条不紊地 发展。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2.交代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 俩人因为战争不能经常见面,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3.首尾呼应, 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人性的美好。4.制造 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的发展因为电 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5.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两个人的性 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
【答案】①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 ②对物理 学、文学艺术等有广泛兴趣,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 究的视野; ③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 ④看围棋比赛, 更培养了他读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⑤兴趣广泛,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五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

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2019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具备了这种能够集大成的才华。

而他能够拥有这种才华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他天生拥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他的博大、均衡和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和理性兼备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了解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要表达的事物之精髓;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为清明周到的理性,足以超越一切事物的蒙蔽和局限,做到全面而无所偏失。

这种卓越的天赋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所汲取的广博和途径的正当性。

就诗歌体式和风格而言,他能够深入吸取古今各种诗歌的长处,而且不被任何一种形式所限制,更能够融会贯通,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风格。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戏为六绝句》和与当时其他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的诗篇中,对诗歌的广泛欣赏和采择;而从他的《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和《同谷七歌》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各种诗体的运用和变化之神奇巧妙;此外,从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杜甫在汉魏五言古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面貌。

就诗歌内容而言,杜甫更是无论是美丽还是丑陋、悲伤还是欢乐,宇宙中的一切人物和情态,都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的笔下,如他描写青莲居士的“飘然思不群”,空谷佳人的“日暮倚修竹”;描写丑陋的“袖露两肘”,描写美丽的“燕子风斜”;描写玉华宫的荒凉,让人感受到一片沉重的悲哀;描写洗兵马的欢快,表达出一片欣喜的祝福之情。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他天赋的博大、均衡和正常。

B.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幽默和欣赏的元素,这些元素与他面对悲苦的担荷力量相互促进。

C.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这说明他对生活有一定的游戏心态。

D.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这说明他是一位关心时代的诗人。

B。

杜甫善于尝试各种诗体,他在七言律诗上坚持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进行了革新。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详解.ppt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详解.ppt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 II 卷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B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
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 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 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 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 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 内容判断正误。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 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 选B。
?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 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 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 史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 分析和概括能力。 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 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
材料三介绍了智能建造平台的构成,并未提到智能 建造平台是首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时,应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 题干要求概括“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 片”的原因,这句话是材料二的最后一句,所以界定答题区 间为材料二,对材料二进行分层概括即可。材料二可分为三 个层次,第一句为一个层次,主要引述外国媒体对中国桥梁 的高度评价;第二、三句为第二个层次,列举一系列“世界 之最”主要为了证明我国桥梁技术领先世界;第三句话为第 三个层次,通过列举数字,证明我国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 力在桥梁建设中的体现。这些都是自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以来 我国桥梁建设的突破。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详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 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 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因 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 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 赏的余裕”。故选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 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 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 内容判断正误。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 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 选B。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 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 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 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 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 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 牵挂。
B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 II 卷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B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
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
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 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 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 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n g t i me an dAl l t hi n gs in 12B-YW-0000011/- 1 -- 2 -学校: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II 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学号:-- - - - - - - - 密封线-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n g 12B-YW-0000011/- 3 -- 4 -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 II 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 II 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适用地区: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2019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答案

1. 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故选B。

2. D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故选D。

3. D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

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

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

C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故选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3.45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着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完整版)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

(完整版)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19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19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语文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含答案)

语文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9年语文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1.B2.D3.D(二)4.D5.C6.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7.B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

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10.B 11.B 12.C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二)14.D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16.(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三、语言文字运用17.B 18.B 19.A20.示例: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21. 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四、写作22.略高考语文冲刺技巧语文学科,考前要做的是“认真静悟,充分准备”。

要温习三个方面,一是课本,重点是必修文言文及五册中20个话题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2分)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9年5月6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