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合集下载

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摘要】运用叙事护理的方式协助双相障碍患者改善其抑郁情绪,已经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护理实效性[1]。

但文献鲜少讨论关于叙事护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实操作中,叙事护理方式是否具有护理实效。

本研究旨在探索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为不断提升双相障碍患者情绪护理模式提供依据。

期待本研究可作为未来开展双相障碍患者认知治疗模式及护理健康教育内涵建设的参考。

【关键词】叙事护理;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综述文献(主题)【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07-02双相障碍是一种躁狂与抑郁两种周期交替出现的双极型情感性精神疾患,临床上会呈现情绪高涨的躁狂阶段,或情绪极度低落的抑郁阶段。

患者在抑郁阶段时,常处在心里难受、压抑、悲伤、沮丧的负向情绪中,但不愿意告诉别人,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与外界互动时对自我的评价、周围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传统的精神科常规护理不能满足这类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需要深层次、真实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态体验,需要对其过往经历予以了解。

叙事护理可以使护理人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让患者在叙述事件的同时打开心结,从心理上主动配合治疗。

这种工作模式让患者在肢体得到治疗的同时,得到切实的心理照顾与关爱,填补了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内容的空白与空洞。

1 叙事护理的概念叙事护理是指把后现代心理学叙事治疗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临床护理中的一种心理护理工作模式。

其基本原理是“叙事”与“护理”的融合,护士听患者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让患者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自己打开心结,从而从心理上主动配合治疗。

叙事护理让护理人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与心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与心理干预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认知疗法的效果:研究表 明,认知疗法可以有效改 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 患者的认知和信念,改善其情绪和 行为
辩证行为疗法(DBT):结合认知 行为疗法和接受与承诺疗法,针对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帮助患 者接受现实,承诺改变,提高心理 灵活性
心理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双 相情感障碍的知识,提高对疾病的 认识和应对能力
人际关系疗法
理论基础:强调人际关系在双相情 感障碍中的重要作用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教育、角色扮 演、沟通技巧训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家庭系统理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家庭关系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系统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心理 干预中的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心理 干预中的局限性和挑战
心理干预的方法 与技术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 提高患者的心理 素质,增强应对 压力的能力
心理教育的方法: 包括认知行为疗 法、心理动力学 疗法、家庭疗法 等
睡眠变化:睡眠增加或减少,持续一段 时间
体重变化:体重增加或减少,持续一段 时间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持续 一段时间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双相 情感障碍患者的人更容易
患病
生物因素:大脑神经递质 的异常可能导致双相情感
障碍
环境因素:生活压力、 人际关系、季节变化等 可能诱发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5-27T08:36:27.12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期作者:张婷,朱雅倩* [导读]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张婷,朱雅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二区,湖南长沙 410000通讯作者:朱雅倩,邮箱:****************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且其社会功能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在康复期间施以有效的认知干预训练,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干预 Cognitive interven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bipolar disorder Abstract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can b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drug treatment, but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can be repeated,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 still has a certain impact, so effective cogni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bipolar disorder; cognitive intervention 双相情感障碍即在伴有狂躁心境的同时,还伴有一定程度抑郁情绪的一类心理障碍疾病,其患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成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1]。

浅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浅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浅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心理问题成为现阶段需重点关注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通常由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方面所引起,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情绪变化,甚至影响其日常行为习惯,为其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旦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症状,需及时入院接受治疗且需要专业人员护理,以免出现病情加重现象。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患者在发病间歇状态时与常人无异。

近几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病率不断提高,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护理方法成为护理人员需要考量的重中之重[1]。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综合个性化护理,以患者的角度为出发点,充分尊重患者所存在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情况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将护理效果最大化,有效减轻患者精神痛苦。

一、双相情感障碍抑郁诊断依据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症状主要以心境低落为主,与患者现实处境不相符,患者自身能够从闷闷不乐转化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在临床中,不乏部分重症者会出现一定程度幻觉、妄想等精神性临床症状[2]。

在临床中,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一、丧失兴趣,无快乐感;二、精力不足或易出现疲劳感;三、运动精神过高或过低,较为极端;四、自身评价极低,产生强烈自责、内疚甚至自卑情感;五、自主思考水平低下;六、时常出现轻生念头或表现出轻生或自残行为;七、出现睡眠障碍,其睡眠时间超出正常范畴,如早睡、多睡、不睡等;八、食欲不振,连带体重短时间出现大幅下降;九、生理欲望减退。

在诊断过程中,若出现上述四项及以上即可判定患者病症,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疾病的患者一般会影响其社会关系发展,甚至影响其正常生活,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与心理压力,这需要护理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确保患者病情不再加重。

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护理方法(一)环境个性化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对病房环境作出相应调整,避免因病房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对环境个性化护理中,应以暖色调为主,并结合患者自身感受,使环境温度及湿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且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消除病房内一切尖锐因素,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在发病时出现自残行为[3]。

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

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

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70例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3周后,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中文版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进行评定。

结果重度抑郁组TAS因子Ⅰ、Ⅱ及总分均高于轻、中度抑郁组(P<0.05);中度抑郁组仅TAS因子Ⅱ得分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

治疗后抑郁症患者TAS总分、因子Ⅰ、因子Ⅱ、BDI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

治疗后抑郁总分、服务满意度、治疗信心、对疾病的了解依次进入TAS总分的回归方程分析。

结论抑郁总分等是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可降低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抑郁症述情障碍治疗【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49-01抑郁症述情障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抑郁是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1]。

为了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我们对70例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3周后,评价其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精神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的抑郁症患者70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四版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躯体疾病。

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2.4±11.5)岁。

病程1-375月。

1.2 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中文版[2]进行心理测评,包括20个条目,3个因子,因子Ⅰ(情感辨别不能),因子Ⅱ(情感描述不能),因子Ⅲ(外向性思维),应用由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5个分级标准,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а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87)。

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研究

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研究

叙事护理在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双相障碍患者中开展叙事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

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双相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叙事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绪变化情况。

结果:护理前两组相关数据信息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患者抑郁情绪评分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双相障碍患者中开展叙事护理工作,可以减轻患者抑郁程度。

【关键词】叙事护理;双相障碍;抑郁情绪双相障碍患者经常会出现情绪高涨躁狂症状、或者是情绪极度低落抑郁症状,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早日恢复心理健康[1-2]。

文中对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双相障碍患者中开展叙事护理工作的价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改善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护理研究发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双相障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2±1.02岁)、观察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4-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47±0.97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满足双相障碍诊断要求;所有患者都没有认知障碍与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及家属都清楚本次实验活动,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文件。

所有患者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做好药物指导工作。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叙事护理工作:1.2.1护理小组方面按照医院与患者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护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叙事护理相关知识与技巧,包括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等相关操作步骤,为叙事护理顺利进行提供一定保障;同时有效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相应的叙事意识。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双相情感障碍[1](bipolar disorder,简称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研究显示[2],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在所有诊断的精神病中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企图自杀,而患者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发病机制与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双相抑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表现为重性抑郁症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负性情绪症候群,双相抑郁是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双相抑郁的终身患病率为4%,首次发作后2年内40%~50%复发,常见于25岁以下[2]。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难言症”,于1972年由Peter Sifneos提出,是一种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障碍,以情绪识别与表达缺陷、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为特征,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心身疾病为其主要研究对象[3]。

研究显示,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 19%[4],且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水平越高,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越严重[5]。

近年来研究[6-8]表明述情障碍与多种心身疾病和精神障碍有关,尤其与抑郁症及双相抑郁关系密切。

述情障碍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思维过于僵硬,缺乏幻想,多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常将一些精神痛苦表达为躯体不适[9]。

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的程度有关,病程与述情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10]。

本文就双相抑郁述情障碍的特征、治疗现状、干预措施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相障碍治疗现况1.1 药物治疗对双相障碍中抑郁发作的研究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躁狂发作往往为时短暂,且现有的治疗相当有效,可使患者短时间内缓解;抑郁发作更为常见,在双相障碍发作周期中所占的时间远远长于躁狂,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11-12]。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与技巧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与技巧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与技巧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经历极端的波动,从极度的兴奋(Mania)到沮丧的低谷(Depression)。

这种情感的极端波动给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以下是一些情绪调节策略与技巧。

1. 接受诊断并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首先要接受自己的疾病,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只有经过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患者才能获得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2. 维护稳定的生活方式建立稳定的生活方式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常重要。

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的锻炼和避免过度刺激等。

稳定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情绪的平衡。

3. 学习情绪识别和情绪管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难以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学习情绪识别的技巧,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例如,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规律。

4. 建立支持网络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建立稳固的支持网络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常重要。

这些人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应对困难和挫折。

5. 学习应对技巧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可以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例如,通过深呼吸、冥想或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此外,患者还可以学习积极的思维方式,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来调整情绪。

6. 避免自我药物滥用一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借助药物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服用药物,并定期复诊。

7. 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每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些患者可能会从药物治疗中受益,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心理治疗或其他替代疗法来管理情绪。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他们的支持者共同努力。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 抑郁状态, 许多专家也更倾向于使用 <=> ; <=> 的另一个 [%, &] 优点是对混合状态及诱发的躁狂也有效 。此外, 治疗性
睡眠剥夺旨在调整双相抑郁患者的生物节律; 但睡眠剥夺的 临床疗效持续时间很短, 在睡眠几个小时后抑郁症状又重新 出现。因而, 这种方法很少使用, 许多患者也难以接受。 参 考 文 献
& !@B?$ C!, G769EQ RK, S@?9 RP, :E @;/ >?: :T5:7E B89$:9$4$ ,46.:;69: $:76:$: +:.6B@E689 E7:@E+:9E 8U 3658;@7 .6$87.:7 *(((/ G8$E,7@. A:., *((( ,!5:B V8: %I%(0/ 0 A89E,8+:7F !P,!B?@EQ3:7, PL,C4:;U6 KR,:E @;/ G?@7+@B8E?:7@5F 8U .:57:$$689 @9. +6T:. $E@E:$ 69 3658;@7 .6$87.:7/ K PUU:BE R6$87., *((( , 2’ !455; % : !&’I!2W/ 2 !@B?$ C$/ >7:@E+:9EI7:$6$E@9E 3658;@7 .:57:$$689/ G$FB?6@E7 =;69 %’’W , %’ : *%2I*&W/ V87E? P+, W G76:9 "L,S45U:7 RK/ =89E694@E689 .74, E?:7@5F U87 +@X87 .:57:$$6Y: P+ K G$FB?6@E7F, %’HW , :56$8.:$ :?8N ;89, $?84;. 6E 3: +@69E@69:.? %0& : %HI*&/ J D@;.:$$@7696 "K,>89.8 Z,M:99:9 K/ <UU:BE$ 8U ;6E?64+ E7:@E+:9E @9. 6E$ .6$B89E694@E689 89 $46B6.@; 3:?@Y687 69 3658;@7 +@96BI %’’’ , W( !455; * : JJIH0/ .:57:$$6Y: .6$87.:7$/ K =;69 G$FB?6@E7F, H AB<;78F !Z,S:B[ G< K7,G85: MC K7,:E @;/ \@;578@E: 69 E?: E7:@E+:9E 8U 7@56.IBFB;69, 3658;@7 .6$87.:7/ K =;69 G$FB?85?@7+@B8;, %’HH , H: *J2I*J’/ ’ =@;@37:$: K", D8N.:9 =Z, !@B?$ C!, :E @;/ P .843;:I3;69. 5;@B:38IB89E78;;:. $E4.F 8U ;@+8E76,69: +898E?:7@5F 69 84E5@E6:9E$ N6E? 3658;@7 # .:57:$$689:Z@+6BE@; W(* !E4.F C7845/ K =;69 G$FB?6@E7F, %’’’ , W( : J’IHH/ %( P;E$?4;:7 ZZ,S:B[ G< K7,AB<;78F !Z,:E @;/ C@3@5:9E69 69 E?: @B4E: E7:@E+:9E 8U 7:U7@BE87F 3658;@7 .6$87.:7/ D658;@7 R6$87., %’’’ , %: W%IW2/ %% Z6B?E "O, \:$E:7,@@7. G/ G$FB?85?@7+@B8;8,6B@; E7:@E+:9E 8U *((* , %W0 : *0’2I*0’J/ 3658;@7 .6$:@$:/ ],:$[7 Z@:,:7, %* V:+:78UU =D,<Y@9$ RZ,CF4;@6 Z,:E @;/ R843;:I3;69.,5;@B:38I B89E78;;:. B8+5@76$89 8U 6+657@+69: @9. 5@78T:E69: 69 E?: E7:@E+:9E 8U 3658;@7 .:57:$$689/ P+ K G$FB?6@E7F, *((% , %2H : ’(WI’%*/ >76Y:.6 A, >?@$: A</ A:E@I@9@;F$6$ 8U E?: 7:Y:7$63;: %& Z8E4U8IV:E8 L, 69?636E87$ 8U +898@+69: 8T6.@$: EF5: P +8B;83:+6.: @9. 378U@78+69: U87 E?: E7:@E+:9E 8U .:57:$$689/ V:4785$FB?85?@7+@B8;8,F,%’’’ , *( : **WI*0J/ O:33 P, G@4; D, :E @;/ =;696B@; 84EB8+: 69 @ 7@9.8+6Q:. %0 !455:$ >, %IF:@7 E76@; 8U B;8Q@569: Y:7$4$ E7:@E+:9E @$ 4$4@; U87 5@E6:9E$ N6E? E7:@E+:9EI7:$6$E@9E 6;;9:$$ @9. @ ?6$E87F 8U +@96@/ P+ K G$FB?6@E7F, %’’’ , %2W : %%W0I%%W’/ %2 P789$89 ", ^UU+@9 MK, K8UU: ">, :E @;/ >7668.8E?F78969: @4,+:9E@E689 69 E?: E7:@E+:9E 8U 7:U7@BE87F .:57:$$689:@ +:E@I %’’W , 2& : H0*IH0H/ @9@;F$6$/ P7B? C:9 G$FB?6@E7F, ( 收稿日期: *((*I(’I(& )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情感上经历着极端的波动,既有抑郁的时期,也有兴奋的时期。

这种情感的波动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干预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护理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并进行深入分析。

1. 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护理手段。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解决问题的疗法等。

通过这些干预手段,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和控制自己情感上的波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2. 护理效果分析(1)改善情感稳定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上。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感波动模式,学会应对情绪上的困扰,逐渐实现情感的稳定。

研究表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减少情感波动的频率和幅度。

(2)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容易在情感波动中失控。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通过正向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调节负面情绪,提高情感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3)改善日常功能双相情感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影响其日常功能的发挥。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日常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日常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其社会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4)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改善日常功能,减轻抑郁和躁狂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也被称为双相障碍,初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躁狂症和抑郁症交替发作。

严重甚至会造成生理、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异常,病情长期恶化发展将会进一步提高致残率和致死率。

双相情感障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较大负担,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确诊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该病具有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

临床治疗重点在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预防疾病复发。

目前临床首选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也逐渐推广开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1药物治疗1.1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是各种精神疾病的传统常用药物,通常被作为治疗的首选用药。

能够积极治疗、预防各种精神症状,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还能积极避免抑郁和躁狂的转相。

传统心境稳定剂包括了锂盐和抗癫痫药物,其中抗癫痫药物常用的有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卡马西平等。

碳酸锂是最常见的锂盐,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公认有效的心境稳定剂,治疗效果突出,能够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降低患者的自杀率。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锂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如腹泻、便秘等,同时碳酸锂的药物起效时间较长,因此对于自杀风险较高的患者并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且停药后的自杀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卡马西平是常见的抗癫痫药物,相对于锂盐来说药物的安全性更高,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小。

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优于卡马西平,但拉莫三嗪更适用于双相维持期患者,但对于抑郁期的效果不理想、对于躁狂期的效果很差;丙戊酸盐与之相反,对躁狂期的治疗效果最好,但对于双相维持期的效果较差。

因此抗癫痫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选择性,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发病状态合理用药,以此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调节技巧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调节技巧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调节技巧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出现极度的波动,从极度的兴奋和活力,转变为深度的抑郁和无助。

在面对这种情绪波动的时候,正确的情绪调节技巧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采取的情绪调节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情绪日志情绪日志是一种记录个体内心状态和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该养成每天写日志的习惯,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以及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的触发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记录,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规律,找到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二、规律的生活节奏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保持一个规律的生活节奏非常重要。

规律的睡眠时间、饮食时间和日常活动会帮助他们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每天适量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都对于情绪的调节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避免过度的刺激和压力,有规律地进行工作和休息,也是维持情绪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寻求支持情绪调节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家人、朋友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建议。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分析情绪波动的原因,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同时在患者情绪低落时给予关怀和安慰。

四、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可以学会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而改善情绪状态。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抵抗情绪波动的能力。

五、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抑郁药物或稳定剂来帮助调节情绪。

但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治愈双相情感障碍,只能辅助情绪的调节。

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药物,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

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特征是患者在不同的阶段经历着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的交替。

这种情感波动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综合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它们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情感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的是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如锂、抗癫痫药物等,以及抗精神病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对患者的情绪起到稳定作用。

同时,药物治疗还能够减轻患者的兴奋、冲动和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之策,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综合干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CBT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管理应对策略,以应对情绪波动。

此外,心理治疗还包括家庭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患者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控制情绪的波动,但对于长期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并不足够。

而心理治疗则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情绪的变化规律,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维持稳定情绪的能力。

因此,综合干预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另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定制,因为不同患者的反应和耐受程度是不同的。

其次,治疗要始终与患者的家人和社会支持系统密切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协助。

最后,治疗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以及适时的调整和修改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稳定。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内容摘要: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双相情感障碍(BiplarDsorder,BPD)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

BPD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碍约50%,是当今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

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

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

由于BPD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对其未能获得满意的识别率和及时有效的治疗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3]。

鉴于上述情况对BPD的临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1BPD的诊断及误诊1.1BPD的诊断Leonhard把躁郁症一分为二,提出单双相情感性障碍新概念,把单相(仅有抑郁发作)从躁郁症(双相)中分离出来,提出两者并非一个病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

单相抑郁障碍通常指单相抑郁或重性抑郁障碍(MDD)。

单相躁狂或单纯躁狂(puremania)因相对少见,故DSM和ICD未将单相躁狂单独分类,而是把所有的躁狂和轻躁狂,即使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

我国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单相躁狂虽少,但确实存在,不应归入双相情感障碍。

单双相障碍诊断要点是有或无躁狂、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单相障碍仅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

BPD1指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即界定BPD1的要点是躁狂发作,而不是轻躁狂。

BPD2指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无躁狂发作,但有MDD发作,如以后出现躁狂发作则诊断应改为BPD1。

1.1.2快速循环型有Dunder和Fieve提出,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频繁发作(4次・a1),发作可以是躁狂、轻躁狂,抑郁或混合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来源:爱唯医学网2011-06-23大中小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高等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在不同或同一时期出现躁狂或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同时,双相障碍可增加酒精和物质滥用、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在企图自杀的1/3患者中,10%~20%死亡与双相障碍有关。

双相Ⅰ型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3%~1.6%,双相Ⅱ型障碍的患病率高达3.7%。

双相障碍患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15~24岁,而明确诊断常延迟5~10年,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和诊断水平是精神科医生的重要挑战。

全程治疗方案的选择双相障碍的全程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

其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症状;促进康复,保持良好的功能;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如果确诊为双相障碍,不主张单一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因为单一治疗有引发躁狂和增加发作周期的风险。

联合用药时,一般采用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NRI、安非他酮)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

由于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躁狂时易引发抑郁,因此不宜选用。

原则上应选择诱导抑郁发作较小的药物,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药物选择需满足的条件治疗双相障碍的理想药物须满足以下要求:对躁狂相、抑郁相均有效,起效快速,能够预防复发,既适用于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又能用于共病治疗,耐受性好,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不会导致新的疾病产生,如治疗中引发抑郁、发作周期加快、功能损害、体重过度增加、代谢异常等。

双相障碍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1)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氯丙嗪;(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齐拉西酮;(3)锂盐、双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其他抗惊厥药物;(4)其他抗抑郁药。

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且不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的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剧烈,包括情绪高涨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落的抑郁期。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因此,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至关重要。

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面临的严重风险之一。

研究表明,与其他精神疾病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情绪波动的过程中,常常经历到情绪低谷的抑郁期,感受到无望和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难以找到积极的解决办法,从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为了预防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治疗计划。

这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波动,减轻其抑郁和躁狂症状。

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模式,学会应对和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和朋友应该积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传,促进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在危机干预方面,及早发现和干预患者的自杀倾向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患者表现出自杀意图或有自杀行为的迹象,应该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与患者建立密切的联系,表达对其关心和支持。

其次,积极引导患者寻求专业帮助,例如心理咨询或紧急医疗服务。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安全,例如移除可能的自杀工具,确保其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除了危机干预,长期的自杀预防也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的心理评估和随访可以帮助监测患者的情绪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自杀风险。

此外,提供心理教育和自助技巧培训,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和管理情绪,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建立全面的治疗计划、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及时的危机干预和长期的自杀预防,我们可以帮助这些患者减少自杀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在情绪上经历极度的波动,从极度的兴奋状态(Mania)到极度的抑郁状态(Depression)。

这种情感波动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

首先,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

锂盐被广泛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它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抗抑郁药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而抗精神病药则可以控制患者的兴奋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因为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情绪波动的影响,从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CBT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

此外,家庭治疗和支持性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与家人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方式,增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干预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稳定情绪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并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

此外,规律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心理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友保持良好的关系。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此外,患者和家人应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了解,学会识别和应对患者的情绪波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干预与康复

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干预与康复

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早期干预与康复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为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情绪上经历了极端的高涨和低落。

早期干预和康复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指的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初次发病或早期的阶段进行干预和治疗。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获得有效的治疗,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预防病情的恶化。

1. 提早识别症状早期干预的第一步是提早识别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这包括注意到患者的情绪波动、睡眠问题、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我价值感的波动以及可能的幻觉或妄想等症状。

早期识别可以帮助医生尽早确诊,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快速干预和治疗一旦确定患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早期干预目标是尽快干预和治疗。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早期干预可以控制症状并减轻相关的不良后果,如工作和学习的困难、社交障碍和自杀的风险。

3. 增进患者的认知和理解早期干预不仅仅是治疗症状,还包括教育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增进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教育,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预防病情的恶化和复发。

二、康复的重要性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过程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康复旨在帮助患者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实现社会功能的恢复。

1.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康复的核心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

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手段,包括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和减轻焦虑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变化,提高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康复还要求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规律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和避免压力等。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促进康复过程,并减少症状的复发。

3. 日常生活的改善康复不仅关注病情的控制,还注重患者的日常生活的改善。

这包括在职场上的表现、家庭关系的改善、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等。

双相情感障碍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以及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是一种患者的情绪在两种极端状态之间波动的疾病,即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兴奋、精力充沛、思维奔逸、言语增多、活动量增大,甚至出现冲动行为。

他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做出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决策。

而在抑郁发作时,患者则会陷入极度的悲伤、绝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负面情绪和生理状态中,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并非患者能够自主控制,而是由于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以及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此类疾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此外,生活中的重大应激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导火索。

长期的高压力生活环境、不良的人际关系以及某些性格特点,如敏感、脆弱、追求完美等,也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情绪调节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因为情绪的不稳定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那么,有哪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呢?认知重构是一种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患者需要学会识别和挑战自己在情绪波动时产生的消极思维和不合理信念。

例如,当处于抑郁状态时,可能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毫无希望”,这时就需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证据来反驳这种想法,认识到这只是情绪导致的过度消极评价,而非事实。

通过不断地练习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逐渐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运动锻炼也是调节情绪的有力手段。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双相情感障碍[1](bipolar disorder,简称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研究显示[2],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在所有诊断的精神病中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企图自杀,而患者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发病机制与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双相抑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表现为重性抑郁症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负性情绪症候群,双相抑郁是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双相抑郁的终身患病率为4%,首次发作后2年内40%~50%复发,常见于25岁以下[2]。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难言症”,于1972年由Peter Sifneos提出,是一种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障碍,以情绪识别与表达缺陷、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为特征,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心身疾病为其主要研究对象[3]。

研究显示,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 19%[4],且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水平越高,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越严重[5]。

近年来研究[6-8]表明述情障碍与多种心身疾病和精神障碍有关,尤其与抑郁症及双相抑郁关系密切。

述情障碍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思维过于僵硬,缺乏幻想,多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常将一些精神痛苦表达为躯体不适[9]。

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的程度有关,病程与述情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10]。

本文就双相抑郁述情障碍的特征、治疗现状、干预措施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相障碍治疗现况1.1 药物治疗对双相障碍中抑郁发作的研究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躁狂发作往往为时短暂,且现有的治疗相当有效,可使患者短时间内缓解;抑郁发作更为常见,在双相障碍发作周期中所占的时间远远长于躁狂,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11-12]。

1.2 目前临床相关指南对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并未达成广泛共识[13-14],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Mani[15]等的对照实验发现,没有经过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症状较严重,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却不能消除损害。

1.3 基于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及双相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心理社会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沈峰等[16]认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经验的和谐水平,改善刻板性,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龚玫芳等[17]认为根据患者的躯体状况、年龄、兴趣安排合适的项目,如利用跳绳、踢毽子、套圈、游园、书法、绘画、篮球、羽毛球、健身器材训练、手工操作等活动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双相抑郁相认知功能。

刘才英等[18]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双相障碍患者教育和家属教育相结合的系统护理干预,随访1年后发现,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

纪广芹[19]研究结果,交往训练有利于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保持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稳定。

2.述情障碍护理干预现况2.1 徐凤麟等分析我国述情障碍护理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国内最为常见的述情障碍的护理形式为团体心理辅导和领悟社会支持以及综合护理方案和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20]。

2.2 王洁等[21]对8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患者的述情障碍、焦虑、抑郁得到了显著改善。

2.3 陈文泽等[22]也采用了团体心理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10次为期10周的干预,得到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经团体心理治疗后疗效显著的结论。

2.4 覃玉娟等[2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从认知、情感表达、培养共情三方面进行为期6个月的情感技能训练,得到情感技能训练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恢复,减轻述情障碍的结论。

2.5李金花等[24]通过对精准护理改善了Wilson患者述情障碍。

综上所述,目前述情障碍的护理干预以团体心理辅导和领悟心理支持为主,而且心理辅导方案对实施者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具有专业性强、对辅导场所要求高及高费用等特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5],康复效果欠佳;患者缺乏一些具体应对生活事件的训练技能。

【参考文献】[1]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3-114.[2]周淑新,李雯.双相情感障碍: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473-476.[3] Taylor GJ,Bagby RM.Psycho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example of alexithymia[J].J Am Psychoanal Assoc,2013,61(1):99-133.DOI:10.1177/0003065112474066.[4] Ruth S,Padmakumari P.Recent trends in alexithym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4(3):106-111.DOI:10.5923/j.ijpbs.20140403.04.[5] Günther V,Rufer M,Kersting A,et al. Predicting symptoms in major depression after inpatient treatment:the role of alexithymia[J]. Nord J Psychiatry,2016,70(5):392-398. DOI: 10.3109/08039488.2016.1146796.[6] HONKALAMPIK,HINTIKKAJ,TANSKANENA,etal.De-pression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lexithym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JPsychosomRes,2000,48:99-104.[7] BAILEYPE,HENRYJD.Alexithymia,somatization and nega-tive affect in a communitysample[J].PsychiatryRes,2007,150(1):13-20.[8] MARCHESIC,BERTONIS,CANTONIA,etal.Is a lexithymia a personality trai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epression.A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ing alexithymia before,during and after a depressive episode[J].Psychol d,2008,38(12): 1717-1722.[9]时德菊,李娇,朱相华,等.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67-69.[10]张宁,李箕君,周群.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65-166.[11]蒋锋,汤宜朗,蔡焯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52-253.[12] Judd LL,Schettler PJ,Solomon DA,et al. Psychosocial dis-ability and work role function compared across the long-termcourse of bipolar I,bipolar II and unipola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J].J Affect Disord, 2008,108(1-2):49-58.[13] Yatham LN,Kennedy SH,Schaffer A,et al.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 (CANMAT)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polar Disorders(ISBD)collaborative update of CANMA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update 2009[J].Bipolar Disord,2009,11(3):225-255.[14] Grunze H,Vieta E,Goodwin GM,et al.The 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WFSBP) Guideline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s:update 2010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ipolar depression[J].World J Biol Psychiatry,2010,11(2):81-109.[15] Mani N,Pavuluri MD,Lindsay PD,et al.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Unmedicated Manicand Medicated Euthymic Pediatric Bipolar Patients[J].Am Psychiatry,2006,163:286.[16]沈峰,王玲芝,崔立谦,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32-1534.[17]龚玫芳,李典,银苏旻.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60-161.[18]刘才英,张程赪.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亲属影响的对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454-1455.[19]纪广芹.交往训练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41-142[20]徐凤麟,吴红霞,孙建萍,等.中国述情障碍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4):1903-1907.[21]王洁,李艳慧,孙芹利.团体心理辅导对食管癌患者述情障碍及抑郁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55-459.[22]陈文泽,陈雪芬,包祖晓,等.团体心理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6):1011-1014.[23]覃玉娟,韦俏莹.情感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7,45(3):347-350.[24]李金花,金艳,韩永升,等.精准护理改善wilson病患者述情障碍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7(12):5-7.[25]郝学敏.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干预效果的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6.合同号:Z20180777合同号:Z201807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