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得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得制定,就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得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得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得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得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与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ﻫ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得目得疾病分类学得目得就是把种类繁多得不同疾病按各自得特点与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得分类就是将纷繁复杂得精神现象,根据拟定得标准加以分门别类得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得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得转归。
ﻫ二、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ﻫ分类就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得方法.疾病分类得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就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得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得精神障碍病例得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得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得诊断与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得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主要就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得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得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得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得对症治疗。
ﻫ三、精神障碍得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得诊断指标,不同得医师对同一疾病得理解与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得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与难以解释,这一直就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得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得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就是将疾病得症状按照不同得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得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与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就是最基本得,又分必备症状与伴随症状。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第3版,其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
CCMD系统的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用症状学分类。
CCMD-3主要分类如下: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CCMD-3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某些精神障碍暂不纳入,如ICD-10的F52.7性欲亢进、F64.2童年性身份障碍、F66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的某些亚型、F68.0出于心理原因渲染躯体症状、F93.3同胞竞争障碍等。
医学: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
神经症
如焦虑症、抑郁症、强 迫症等,表现为情绪和 行为异常,但无明显的
幻觉或妄想。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物质依赖
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 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 妄想等症状,并伴有思
维障碍。
患者经历情绪高涨和低 落交替出现,可能导致 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
如酒精依赖、药物依赖 等,表现为对特定物质 的强烈渴求和戒断症状。
分离性身份障碍
总结词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一种由于个体内部不 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引发的心理障碍。
VS
详细描述
这类障碍的患者可能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之 间切换,每个状态可能有不同的记忆、行 为和情感反应,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 响。
03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SM-5诊断标准
01 02
诊断依据
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依据临床描述和病程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注重症状的 评估和分类。
诊断类别
DSM-5将精神障碍分为20大类,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03
诊断标准
DSM-5为每种精神障碍制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病程
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ICD-10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Revision)依据疾病的病 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进行
诊断类别
诊断标准
CCMD-3为每种精神障碍制定了详细 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病程和 疾病分类,同时考虑了文化背景和地 域差异对诊断的影响。
第8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第0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学及病程标准 2.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 (1)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每天发生,至少一个月;并伴有短暂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 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 (2)思维过程中断或插入无关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切题,或语词新作; (3)紧张症行为,如兴奋、特殊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和木僵; (4)“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情绪反应迟钝或不适切(必须明确这 些情况不是由于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的诊断
同一病因可有不同综合征,如酒 精急性中毒与酒精戒断表现完全 不同。
同一症状或综合征可有不同病因,如 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痴呆综 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
有利于病因治疗
有利于对症治疗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1.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建立诊断。此种分类有
利于病因治疗。 2. 症状学分类原则
症状学分类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症状或综合征发生改变时,临床诊断会作 相应改变。此种分类有利于对症治疗。
本章小结
1.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 以便归成系统。 2. 精神障碍分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预后,探索病因,收集科研 资料。 3.ICD-11和DSM-5主要按照症状学分类原则,兼顾可能病因学、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4.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包括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和美国精神障碍 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5.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包括内 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4)是由中国精神卫生
学会编制的一套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用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该分类标准分为头部分、主要分类、辅助分类、指导性评估资料和附录五个部分,总共包括30个主要诊断类别。
主要分类部分包括9个大类,分别是: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神经症、应激及适应障碍、躯体化障碍、病理性人格及行为障碍、认知障碍、吸食与依赖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障碍、其他精神障碍。
在这些大类下,又分为不同的具体诊断,例如在精神病性障碍类别中,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样障碍、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样障碍、急性发作型精神病等;在情感障碍类别中,有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辅助分类部分提供了表示临床特征的2位数编码,用于更详细地描述患者的状态。
该部分包括了易感性、临床诊断标准、临床指南、常见评估工具、ICD-10代码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医
生更好地进行诊断。
指导性评估资料部分为医生提供了一些评估工具和问卷,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
这些评估工具包括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等常见的精神疾病。
附录部分包括一些其他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内容,例如诊断标准的修订历史、参考文献等。
总体上,CCMD-4提供了一个详细的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为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参考工具。
它的编制和修订是基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并与国际上使用的诊断标准相兼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是对CCMD-4的简要介绍,详细
的内容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文献。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标准化诊断ppt课件
精神障碍诊断步骤和依据
病史 精神检查、躯体检查 心理测验、症状评定量表 精神症状
精神检查 (interview)
对象:患者 方式:观察、面谈 目的:了解精神症状
技巧:医生的修养
1.坦诚、接纳的态度 2.敏锐的观察力 3.良好的内省能力 4.丰富的经验与学识 5.得体的仪表与态度
技巧:沟通技术
DALY的含义
因疾病早逝或残疾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 以时间为单位综合度量生命数量和质量 疾病负担:精神分裂症发病期 = 全瘫 重性抑郁 = 失明或截瘫
中国精神疾病占总负担1/5
80%
20%
精神疾病负担
其他疾病负担
中国的疾病负担 —— 神经精神疾病及自伤自杀(%)
1.倾听 5.善于提问 2.接纳 6.重构 3.肯定 7.代述 4.澄清 8.鼓励病人表达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症状标准:注意缺陷≥4/9项
1、学习时分心,听见任何声音都要去探望 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 3、作业边做边玩,又脏又乱,少做、做错 4、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5、……
18.0%
19.3%
20.2%
中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和治疗现状 (1990)
估计病例数(百万) 治疗比例(%) 合计 66.3 -- 抑郁症 16.2 10 双相障碍 4.5 10 精神分裂症 4.4 30 强迫症 13.3 1 酒依赖 5.6 ? 惊恐障碍 6.6 10 自杀/自伤 2.2 ? 其它 8.3 ?
精神科床13.2
6.4
1.2
0
20
40
1
中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心理治疗原则及方法
心理治疗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改
变不良行为模式、提高应对能力。
人际关系疗法
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 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减轻症状和改善 生活质量。
评估工具及量表在精神障碍
05
中的应用
量表评估法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01
包含90个项目,涵盖多个症状群,用于评估患者近一周的心理
症状情况。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02
包含14个项目,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03
包含24个项目,用于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家庭治疗
将家庭成员纳入治疗过程,帮助患者 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提高家庭 支持度。
物理治疗原则及方法
物理治疗原则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以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皮层,调节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以达 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抑郁症、焦虑 症等患者。
强调社会功能评估
重视社会功能评估在精神障碍诊断中的作用。
诊断原则与注意事项
全面评估
在诊断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史、症 状、体征、社会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
个体化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症状表现和病程发展不 同,因此诊断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诊断精神障碍前,需排除器质性病 变的可能性,避免误诊和漏诊。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
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科学,它通过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研究,来了解和识别精神障碍的类型和症状,进而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在精神病学中,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障碍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其症状和特征。
最广泛使用的分类系统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和《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这两套分类系统都是由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制定的,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一套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它的最新版本是DSM-5。
DSM-5根据每种精神障碍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如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
每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都非常详细和具体,且包括必备症状和可选症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一套疾病分类系统,它的最新版本是ICD-10。
ICD-10将精神障碍分类为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几大类,每个类别下还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ICD-10的诊断标准更加简洁,主要根据症状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除了DSM和ICD,还有一些其他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例如中国的《中国临床心理学病例诊断分类标准》、法国的《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系统》等。
这些分类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上还是以DSM和ICD为主流。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不仅是分类的基础,也是治疗的依据。
医生通过对患者的面谈、观察和测验等多种手段,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
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精神障碍的诊断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精神障碍的诊断《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
以下是该指南对一些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A型症状(思维和知觉方面的症状)明显,至少持续1个月。
B型症状(消极症状如情感平淡、语言贫乏等)明显,至少持续6个月。
抑郁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抑郁障碍:至少有2周的明显抑郁情绪,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至少有2周的明显丧失兴趣和愉悦感,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躁狂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躁狂障碍:至少持续1周的情感高涨和过度活跃,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至少持续1周的情感高涨和过度活跃,以及其他相关症状。
同时,曾经有过抑郁症状。
强迫症: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强迫症:存在强制思维、强制行为或强制观念,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反复出现固定的强制思维或强制行为,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焦虑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焦虑障碍:存在持续不断的强烈焦虑或担忧,至少持续6个月。
反复出现特定场合下的强烈恐惧或回避,以至于干扰了日常生活,至少持续6个月。
身体形式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身体形式障碍:对自己的外貌或某个身体部位存在明显而持久的不满或担忧,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无实际身体缺陷或畸形,却持续担心或强烈焦虑,以至于产生明显痛苦或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人格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人格障碍:持续存在一种固定模式的内心体验、情感表达、人际关系方式和行为方式,且显著偏离常态,已经成为个体的组织结构,无法轻易改变。
存在一种持久而深刻的行为和情感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与社会和文化环境显著不一致,已经导致显著痛苦或功能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符合以下标准之一即可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不同情境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已经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学校或工作表现产生显著干扰,持续至少6个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石大精神医学课件04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
CCMD系统
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1978年归纳为十类(CCMD-1)。1989年 推出CCMD-2,1995年推出CCMD-2-R。 2001年推出CCMD-3。
CCMD-3分为十大类,分类原则兼顾 症状学和病因学
2022/11/9
精神卫生法的出台,退出诊断舞台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022/11/9
五轴内容 轴1:临床障碍
–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2:人格障碍
– 精神发育迟滞 轴3:一般医学情况 轴4:心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轴5:全面功能评估
2022/11/9
共病 定义:同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内患有一种以
上的特定障碍
三种情况: ➢轴间的精神障碍共病 ➢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共病 ➢第一轴内部的共病
2022/11/9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 内涵标准 症状学标准 ①必备症状—必要条件 ②伴随症状-充分条件 病情严重程度标准 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 等
➢ 排除标准
2022/11/9Fra bibliotekICD-10分类为十大类
三种版本:临床诊断用版本、研究 用诊断标准、基层医生用版本
2022/11/9
DSM系统 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52年出版,是
在ICD-6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最新版本 为1994年出版的DSM-Ⅳ 。事实2013年 DSM-Ⅴ已制定出。
DSM-Ⅳ分类为十七类
DSM-Ⅲ提出五轴诊断,一直延续
ICD系统 DSM系统 CCMD系统
疾病及有 美国精神 中国精神 关保健的 障碍诊断与 障碍分类与 国际分类 统计手册 诊断标准
2022/11/9
ICD系统 简称国际疾病分类 ,最早为法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M-IV 5轴诊断
轴I: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II: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情况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 全面功能评估
DSM IV: Five Axes
DSM-5 多维度诊断
1
DSM-Ⅳ
精神分裂症亚型: - 混乱型 - 偏执型
型 - 残余型
- 紧张型 - 未分化
CCMD-3 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 诊断标准
翟金国 教授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zhaijinguo@
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分类的目的: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 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
分类的意义: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 与预防,预测疾病的转归。
分类的基轴:症状表现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 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DSM-5 1
精神分裂症亚型D:SM-5 1
• 删除亚型
DSM-5 新增多维度病理评估1
- 现实扭曲(幻觉、妄想) - 阴性
症状
- 认知损害
- 抑郁
- 躁狂
- 精神
等级诊断
重
轻
急
缓
诊断思维
病史采集 精神检查 辅助检查 神经认知检查 分析资料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修正完善诊断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思考题
国际国内有哪些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DSM-5有哪些主要分类类别?
参考书目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Thank you
Paraphilic Disorders Other Disorder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DSM-5分类
神经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 他精神病性障碍 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 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 分离性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 喂养和进食障碍 排泄障碍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Schizophrenia Spectrum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Bipolar and Related Disorders Depressive Disorders
DSM-5
Anxiety disorders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
➢ 内涵标准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 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其中症 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 症状。
多轴诊断—多维度诊断
多轴诊断: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 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1975 Rutter首先提出儿童精神障碍的多轴 诊断,Ottessen提出四轴诊断:症状学、 严重程度、病程、病因(躯体的、心理 的、多种因素、原因未明) DSM- III开始使用多轴诊断,DSM-IV 5 轴诊断
DSM-IV精神障碍主要分类
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心境障碍 焦虑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 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 性及性身份障碍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CCMD-3 :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Version 3
ICD-10精神障碍主要分类
F00- 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 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F20- 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 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 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 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 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 F79 精神发育迟缓 F80- 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 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Trauma and Stressor Related Disorders
Dissociative Disorders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
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
Elimination Disorders
Sleep-Wake Disorders
Dysfunctions
Gender Dysphoria
Disruptive, Impulse Control, and Conduct Disorders
Substance Use and Addictive Disorders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ersonality Disorders
ICD-10: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Version 10
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Version 5
睡眠-觉醒障碍 性功能障碍 性别焦虑障碍 破坏性、冲动-控制和品行障 碍 物质相关障碍与成瘾障碍 认知神经障碍 人格障碍 性欲倒错障碍 其他精神障碍 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 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外包括其他可能成为临床 关注焦点的问题。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