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韩翠萍
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自见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 ,说的都是同一 个道理。要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提高学生内
在知识的质量,仍需要强调朗读中的 “ 大量 和 反复”的 传统做法。我以为包括词语、标点、句式的教学中均须植入 语 境, 让 学 生反 复 诵读 。 由此 , 学 生在 反 复 的 诵读 中心 通 其 情,意会其理。 其次,朗读 能加深言语的敏化。朗读的动态思维过程 中, 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能不断地被调动参与,对被感知的对象 形成立体思维, 把无声语言转化 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 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对于感知课 文形象,体昧文章的节奏 韵昧,领略作者的风格特点,都能产生敏锐的感受与感悟。 如能让学生人情入境地朗读,便能触动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 受。而语感敏锐者,更能提高他的朗读水平,这两者是相辅 相成的。
悦。
3有的放矢, 朗读形式切忌 百花齐放 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读的方式也 有七十二种。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 等; 按速度快慢划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
有个 体 读、 小组 读、 齐 读 等 :按 思 维 运 动 划分 , 有 自由读 、 带 问题 读、 悟 读 等 :按 表 现形 式划 分 , 有 分 角 色读 、 表 演读 等:此外还有老师的范读、带读、领读、 引读等。 4 朗读 的重 要 作 用 首先, 朗读能加强理解的深化。所谓 书读百遍,其义
朗读 训 练 是 一项 不 容 忽 视 的 阅读 基 本 训练 , 是 眼、 耳、 脑多种感官共 同参与的活动。加 强学生的朗读{ J I l 练.有助于 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 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逐 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 同,低年级小朋友 可以有感情的朗读 《 小小的船》 .但他们 不可能读出 《 在大海 中永生》的悲痛,《 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教育研究学刊2019•五月(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何兴文(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渔溪乡小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培育语感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05《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练好“读”功。
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明确朗读教学的意义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
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
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五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
“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
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叶圣陶语)。
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
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华凤学校陈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效益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读前有要求,读中重技巧阅读教学中设计朗读训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
为了促进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读前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读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对抒情性、欣赏性和理解性等不同类型的读,应有不同的要求。
抒情性的读重在“情”。
就是通过读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
如指导学生朗读《凡卡》一文时,要读出作者对沙俄统治的痛恨和对凡卡同情的感情。
这就是读的要求。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
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凡卡如何挨打受折磨,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
读前可提出一些帮助理解、体会感情的要求。
(1)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凡卡受苦的语句来;(2)用“()”划出描写凡卡很可怜,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语句。
接着让学生自读体会,初次明白凡卡在鞋店里老板摧残折磨他,伙计们捉弄他,吃不饱、睡不好,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
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
然而,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
如何把理解了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渗透理解,提高朗读的表现力,这就是一种朗读技巧。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作者:韩红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8期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相关的实践发现,想要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要对学生开展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进行深入的探析,希望有效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一、重视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极为重要。
通过心理学的相关调查发现,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学生自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规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朗读。
朗读的方法有示范法、描述法、音像法等等。
其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是示范法[1]。
示范法是由教师进行范读或使用朗读音频代替教师范读,也可以是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范读。
通过真实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将原本刻板、生硬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虽然身处为教室之中,但是却形成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教师、作者以及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只有有效的进行范读,学生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若是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动情的范读,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断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
二、规范学生朗读小学生刚刚接触知识的学习,还未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也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
所以,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2]。
特别是在朗读环节,学生的认识不够,甚至不清楚朗读的流程,导致学生的阅读不规范,浪费时间,阅读效率低下。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全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全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自身的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
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较好地把讲读课文和朗读训练融合在一起。
一、多种形式地比较朗读训练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训练。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
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
“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
”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
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在无意中自投罗网的。
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
”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设下的妙计。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
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
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而且体会到了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领悟能力。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训练。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的情感。
如《我只要第三层》中的建筑师说:“不造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不能造第三层。
”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建筑师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衬托出富翁的愚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龙源期刊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作者:赵光辉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98-01近年来高考中语文分值在逐步提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能否打下扎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学习中的地位无需多言。
小學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感。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从两方面探讨一下,(1)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怎么样朗读才最有效。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1.1 朗读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想要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对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朗读,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
1.2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俗语说:"熟能生巧。
"朗读对加深学生的记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只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很容易忘记,而学生通过朗读,无论是怎样的朗读形式个人朗读集体朗读还是角色,都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这样就很好地把平面的内容立体化了,极大的提高了记忆效果。
1.3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这句话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提到的。
而朗读能做到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课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或者是平常的语言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韩翠萍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韩翠萍【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朗读训练呢?本文从朗读训练要从低年级抓起、注重朗读的实效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等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朗读习惯;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整体感知文章,并从中获得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感悟能力。
所以,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提高语文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讲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一些做法。
1. 朗读训练要从低年级抓起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一二年级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从学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抓学生的朗读。
一二年级正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识字、朗读和背诵练习。
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喜欢读书、背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朗读训练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时,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朗读形式进行训练,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然后,学生在朗读过后按照朗读要求来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反馈和及时的指导。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丢字丢词、一字一顿、唱读课文、词句停顿不当等,对于具体的问题,教师要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纠正和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摘要】训练低段孩子的朗读技巧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关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朗读训练,首先需要语文老师采用形式多种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需要教师以身示范,教会孩子朗读课文的技巧;最后需要教师适当给与孩子鼓励,让孩子体会到朗读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兴趣;技巧;乐趣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还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孩子的朗读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怎样开启朗读训练这扇大门,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我在自己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低段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小孩子的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最多能维持八九分钟,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呢?我认为兴趣很重要,孩子对某件事情充满了兴趣,注意力自然就会很集中了。
因此,在训练孩子的朗读时为了抓住孩子的眼球,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让孩子朗读课文,如男女生比赛朗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等,切忌整篇课文一直采用齐读的方法,这也是很多新老师常常忽视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就以自己的一次教研课为例来谈谈吧!在上二年级《特殊的考试》这节教研课时,因为教授内容很多,时间比较紧迫,而且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所以为了抓紧时间、维护课堂秩序,我就忽略了一些朗读方面的训练,整节课大都采用齐读的方法,一带而过,由于在下午,加之朗读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连我都感觉没有精神的。
后来在评课时教研员老师给我指出了这点,希望我在以后的课堂上多采用一些朗读方法,带动学生的朗读激情,同样也会使自己的课堂增色。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虚心接受了教研员老师的点评,并在以后的课堂中很重视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四溢,一个比一个朗读的好,不仅没有打乱课堂秩序,还使课堂内容教授准时完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发布时间:2021-06-22T15:54:37.3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作者:王文华[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王文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七实验小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读”字。
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但从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能读正确流利,但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方法有待改进。
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对于这些不理想的情况,我们要结合工作和学生情况努力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明确朗读的意义,培养朗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
学生语感的培养到位了,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多读可以识记生字,可以释词析句,可以深化理解,可以训练思维,可以感悟写作技巧,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朗读训练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发表时间:2011-01-11T15:08:57.010Z 来源:《学园》2010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贺会会[导读] 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贺会会河北省武安市活水乡马店头小学【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092-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
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发表时间:2018-02-02T15:55:19.1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1期作者:岳兆玉[导读] 本文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朗读基本功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达到教学目的。
岳兆玉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264300摘要:本文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朗读基本功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朗读训练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我们要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
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1.巧妙设计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
”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朗读教学作者:王清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22期【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把它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把朗读教学作为重点。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提高朗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20-01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充分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的良好朗读意识。
低年级的课文人物对话较多,大多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故事性强,趣味性浓厚,语言非常儿童化,学生读起来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课文中汲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获得知识。
我在教学《小姑娘的朋友》时,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不同人物,联想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课文仔细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让他们自由充当文中不同人物,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学生本来就喜欢小动物,尤其是课文中大公鸡、鸭子、小狗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小动物,更是激起了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跃跃欲试,朗读兴趣高涨,纷纷扮演各种角色,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沉浸到课文情境中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文字。
有兴趣的朗读,更易于从文中获取大量的知识,自动积累成大量对学生有用的文字资源。
久而久之,当学生的朗读潜能都被激发出来,朗读就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也成为他们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动力,潜移默化,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抓好生字教学,为朗读扫除障碍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理解能力不强,这是他们朗读的障碍。
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读好。
低年级语文的生字分为两类,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认会写,要求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各年级都很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则要求对于课文应多读少讲,让学生从读中学,读中悟,读中练。
正如人们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的作用。
因此,如何组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就成了教学的关键。
指导学生朗读,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是基础。
其内容有三:一是让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具体指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要一字一句读准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按句逗停顿,不重复字句,不顿读;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不唱读,不指读。
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其对生字认识不多以及对生字的音形一时难以分辨,还加之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差,思想很难全部集中起来,因此在教学朗读时要求学生指读,到中高年级后逐渐要求不指读。
二是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不重复读句;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较容易达到。
三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适当,要读出轻重缓急,能比较准确的读出课文中的感情,情感表露自然,不做作,要用自己声音的本色表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指导学生读正确正确朗读是对学生朗读的最基本要求。
要使学生读正确,抓好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关键,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钥匙,在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中安排了8~10周的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李智敏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新课标指出:“朗渎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总页数】1页(P79-79)
【作者】李智敏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老官地镇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
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5.浅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发表时间:2016-11-24T14:47:15.5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作者:高建昌岳春民[导读]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石湾小学261399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
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上述效用,必须注意讲究朗读训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是有声的语言,它擅长于以音色、音调、语气、节奏等语音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它可以把蕴含在文章内的感情通过语言的形式外现出来。
使之凸现,使之明朗,也能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还可以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紧紧围绕着林冲“让”的性格特点和洪教头张扬跋扈的性格特点,抓住林冲语言和动作的关键处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如“不敢,不敢”、“请教了”、“拨草寻蛇”、“一扫”等语言,让学生加深了对林冲性格的“让”的理解和认识,在朗读中,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了林冲“礼让”、“谦让”、“宽让”、“忍让”的风格,领略了这位忍辱负重、高风亮节、宽容大度、道德高尚的仁者风范,课堂上感人的火花一次次被点燃。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探究
新校园XinXiaoYuan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朗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水平。
本文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理解及良好应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侧重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朗读方面的训练较为忽视,这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应用,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朗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朗读时,应注意文章的整体性与变化性。
简言之,就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朗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的效果。
走马观花地朗读,只会打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所以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应注意加入自己的情感,注意文章的情感变化,并将其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使学生在朗读中受益,就应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进行朗读学习。
在朗读的学习当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对学生产生感染力,使学生热爱朗读。
如在文章《凡卡》中,当读到凡卡被老板打、被老板娘打、被伙计捉弄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当中,好似讲述着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对学生产生感染力。
同时,要抓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反复诵读,感悟语言美在进行朗读的时候,应在读准字的基础上做到语言的连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地朗读,加强学生对语言美的理解。
在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诗词的开头往往比较难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作者:吴建萍来源:《南北桥》2019年第01期【摘; ; 要】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但朗读却经常被忽视,原因是人们未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学生才能活学活用,才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朗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方块字的好感,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作用;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G4;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148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剂。
如果没有朗读,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教与学,老师与同学的互动性差,那么语文课就会枯燥无聊,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长此以往,老师的授课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语文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语文学习能力就不能提高。
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愿意朗读,爱朗读,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一部分。
并且老师应努力发挥朗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朗读的作用(一)有助于塑造学生性格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偏向于默读,他们不愿意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可能出于害羞心理也可能是怕读不好惹得同学们笑话。
这时老师要给予这类同学鼓励,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慢慢突破自我大声读出来。
如果学生们都能坚持大声读出来,很容易使学生变得爱讲话,开朗活泼。
当一个人能够身体放松、铿将有力、抑扬顿挫、感情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了,这样有利于其变得开朗。
(二)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经常有老师抱怨学生上课开小差,人在教室心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那如何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次数呢?老师提醒学生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
经常听到老师对读书时昏昏欲睡的学生说,大声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韩翠萍
发表时间:2016-05-03T15:50:54.54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4月作者:韩翠萍
[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韩翠萍
(永年县特殊教育学校河北永年 05715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语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朗读训练呢?本文从朗读训练要从低年级抓起、注重朗读的实效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等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朗读习惯;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整体感知文章,并从中获得作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感悟能力。
所以,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提高语文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讲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一些做法。
1. 朗读训练要从低年级抓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一二年级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从学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抓学生的朗读。
一二年级正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识字、朗读和背诵练习。
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喜欢读书、背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朗读训练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时,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朗读形式进行训练,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然后,学生在朗读过后按照朗读要求来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反馈和及时的指导。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丢字丢词、一字一顿、唱读课文、词句停顿不当等,对于具体的问题,教师要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纠正和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看清课文内容,读准字音,不要养成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要了解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停顿作用,不要胡乱停顿。
(2)要求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整个句子朗读完整,要读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整篇文章要读的流畅连贯,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要适中。
(3)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能够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过语气中轻重缓急的变化学生要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的共鸣。
2. 注重朗读训练的实效性
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实实在在的朗读训练。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才能有所提高。
(1)在朗读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一篇文章当中不管作者描写的情节是怎样的跌宕起伏、情感的变化如何发展,文章的中心思想始终是保持不变的。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中心,以中心思想为依据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如《桂林山水》一文通过优美的语言主要描述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学生时应一种清新愉快的语调和心情来朗读;再如,以《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人们在长安街上最后送别周总理时的情景,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送别场面,人们的心情是沉痛并且悲壮的。
在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住悲伤的心情,读出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惜别之情。
(2)在朗读过程只能够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意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当中有很多描写景色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意境,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其中的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
对此,教师可以配以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置身于庐山瀑布的景色当中,运用惊叹和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使学生与诗人一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具体的语文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
我们常见的几种朗读形式有领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和分角色朗读等。
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具体可以操作如下:
(1)分小节朗读。
分小节朗读便于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句子划分和停顿,通常用于诗句的朗读和文章中比较长的句子的断句朗读。
教师在指导分小节朗读时要将句子中需要的停顿的地方用分隔线标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子意思,避免学生因为不理解而把句子读破导致不能正确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隔练习,举一反三,提高在朗读中正确停顿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是很纯真的,他们有着爱憎分明的感情,他们很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
一特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训练。
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就比较适合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学生通过不同角色对于过河的体验会体会到老牛的不屑、松鼠的害怕、小马的犹豫和老马的慈爱学生通过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便很容易理解这篇课文要表达的意思。
学生把自己变为故事的主人公,读起课文来便会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朗读兴趣极高。
(3)轻声朗读。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大声地齐读,因为在齐读的过程中,有些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为了跟上其他学生的朗读速度而忽略了对于文章的理解,导致思维受到影响,课文读完了却毫无所获。
所以,在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最好采用轻松朗读或者默读的方式,以此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一是告诉学生朗读并不是一种任务,一个负担,而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以此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积极性;二是指导学生拓展朗读范围,涉猎更广泛的课外书籍;三是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生词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朗读训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