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诗词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赏析

原文再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背景与诗意(整体把握)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

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

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

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理解诗文填空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2、文中采用动静相交,虚实结合的写法。其中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实写”的内容有:海水、山鸟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写出了秋季生机勃勃、大气磅礴的特点

3、文中统领全文的字是观。从“若字可以看出是虚写。

4、诗歌第二层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由静到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六月雪:

5、第三层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6、此诗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7、诗中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生机勃勃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的雄心壮志

四、问题解答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作者豪迈的气魄、博大的胸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涌”字写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也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4、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答:本诗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

1.填空

(1)王昌龄被龙标是在暮春季节,从首句“杨花”、“子规”可以看出。这些景渲染了伤感(悲凉飘)的气氛,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从全诗内容看,诗歌第二句点题,传达出诗人为了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三四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与关切。

2.对这首诗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3.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来入诗呢?

答: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4.作者为们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5.在“我奇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示例⑥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已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杨花”,寓意“漂泊不定”;而子规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作者选取这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境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的黯淡、凄楚、感伤,同时兼点时令。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隐悲情于景,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或(“杨花”含有离别之意,“子规”含有离别之恨,不仅点明了暮春时节,更在开篇渲染了伤感、凄凉的气氛,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悲哀。)

《次北固山下》赏析

一、原文再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背景与诗意简介

1、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首联点题,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练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3、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令人感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