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阅读

合集下载

古诗词曲阅读鉴赏练习汇编

古诗词曲阅读鉴赏练习汇编

古诗词曲阅读鉴赏练习汇编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拜新月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⑴这首小诗写的主人公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⑵第三句说,别人听不见诗中主人公的“细语”,结合诗的意境,想一想这些“细语”该是些什么内容?第四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⑵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列名“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常有诗歌唱和。

⑴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试分析“风”在诗中的作用。

⑵试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⑴本词是以什么人的口气写的?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绪?⑵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比喻手法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松唐景云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古松宋王安石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⑴两首诗所表现的中心内容有何不同?⑵景诗是题画诗,诗中在对松的描写上与王诗中对松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试作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一)黄鹤楼【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作者是__唐__代诗人____崔颢____。

【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川:平川、原野。

(2)历历:分明的样子。

(3)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突破训练】1. (2019,石家庄49中模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写昔人乘鹤所见,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诗歌后四句实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而不是昔人乘鹤所见。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大意。

除了要展开想象外,还应注意题干中“颈联”这一律诗常识: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

2. 本诗的首联、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的心情。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

“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指草木茂盛。

(二)使至塞上【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作者__王维__,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____山水田园____派代表诗人,被称为“诗佛”。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曲分册逐首梳理-七年级下册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曲分册逐首梳理-七年级下册

念天地之悠 悠, 独怆然而涕 下!
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 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 哲理: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 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炼字:“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出
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独”字
到东市买了好马,到西市买了马鞍和鞍垫,到南市买了嚼子和缰绳,到 北市买了长鞭。(木兰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载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
出发,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 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向前进发,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作家作品介绍】陈子昂,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 文学家。歌,古代一种诗歌体裁。 幽州台,即蓟(jì)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 在今北京西南。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 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 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 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 歌》。
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渲染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注释】①古人:古代的人。主要指古代知人善任的贤君。②来者:后来 的人。主要指后代的贤君。 【译文】往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后世的英主。想到广 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不禁黯然神伤,热泪纵横! 【主旨】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 情怀。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互文、排比手法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曲分册逐首梳理-八年级上册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古诗词曲分册逐首梳理-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①春行》 【作家作品介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 属山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 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 是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④。
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炼字: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 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 以辗转起伏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情感:以抒情作结,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由景生情, 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注释】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②昔人:指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③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 江相望。④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 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阳光照耀 下汉阳原野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天色已晚,眺望远方, 哪里是(我的)故乡呢?眼前只有一片雾霭笼罩的江面,给人带来不尽的忧 愁。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注释】①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②属国:典属国的简 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 使边塞的使者身份。③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 边塞地区。④长河:指黄河。⑤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⑥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译文】(我独自)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我)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茫茫的大漠中一股孤烟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边上的落日又大又圆。走到 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告诉我统帅正在燕然的边防前线。

古诗词曲阅读之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之二

古诗词曲阅读之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之二
解题思路:
①写的形象:边关将士。
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为:边关将士不畏艰苦,为国杀敌。
③形象的意义(抒发了对形象的感情):抒写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和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
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题示例: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简析杏花形象。
(2)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这首诗塑造了杏花形象。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感情。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设问方式:①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②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④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指导
诗词鉴赏是必考内容,2012年高考不会改变,并仍将以主观表达题为主的形式出现;名家的非著名诗作与非名家的一流作品将成为考查的热点内容;唐宋诗词回归将是2012年的一个趋势。诗词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考查。掌握答题的规范语言是考试得分的重要技巧。
重点
学习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分析诗中塑造的形象。
(2)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这首诗塑造了形象,表达了的赞美,抒写了诗人之情。
解题思路:
①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诗中的景),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景象特点)。
②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细小、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阅读之赏析诗句(修辞)

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曲阅读之赏析诗句(修辞)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 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 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知识卡片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水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 山水浑然一体。
知识卡片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颔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征蓬”喻诗人,是正比;“归雁”喻诗人, 是反衬。雁北归旧巢,诗人却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由 此可概括出答案。
知识卡片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形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
知识卡片

2022年(有答案)中考语文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外古诗词曲鉴赏C组)

2022年(有答案)中考语文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外古诗词曲鉴赏C组)

2022年(有答案)中考语文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外古诗词曲鉴赏C 组)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 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湘口①送友人李 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苇岸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湘口: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古诗词阅读常考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常考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常考知识点一、理解诗意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品味语言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初中语文五年中考:古诗词曲阅读(含答案)

初中语文五年中考:古诗词曲阅读(含答案)

2022版初中语文五年中考:古诗词曲阅读一、诗歌鉴赏(2021·北京·)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1·陕西渭滨·)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4.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0·北京·)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5.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____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5、即事抒怀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5、即事抒怀类
一二 三四 五六
•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 答案想:感诗情人打。开(3北分边)的窗户,透进丝丝凉意,俯倚几案酣睡;
中午醒来,万籁俱寂,隔着竹林,只听见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 声音。(1分)诗人怀才不遇,久贬不迁,在沉闷的处境中流露 出悠闲、慵懒的心境。(2分)
一二 三四 五六
一二 三四 五六
(四)
• 点绛唇①
• 宋 陆游
•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
注释湖:上淳,熙七遮年回,②江疏西放闹水,灾作,个陆游闲于人常样平提。举任上,“奏拨义
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却以“擅权”获罪。这首
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遮回:这一回。
答案:壮志难酬的悲愤,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 嘲。(合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六
• (五) [2024贵州]
• 减字木兰花①
• 宋 卢炳

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
。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
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 注释:①选自《一 全二宋三词》四 。五 减六 字木兰花,词牌
• 1.《新元史》评萨都剌的诗具有“清丽”的 特点,请结合“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
答案霜:满这天两句”诗赏使析用了。视(4听分结)合的手法,渲染了凄凉、冷清、
孤寂的氛围,(2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之 苦,对于同样分处两地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2分)
一二 三四 五六
• 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自笑”的内涵 答案。:(4诗分人)“自笑”自己是一个在江南滞留的客人,十多年的
一二 三四 五六

高考语文诗歌词曲鉴赏阅读真题《水仙子舟中》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词曲鉴赏阅读真题《水仙子舟中》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词曲鉴赏阅读真题《水仙子舟中》含答案【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3.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1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13.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14.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

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的题型并不常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1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属于山东卷常考内容。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课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古诗词曲逐首梳理补充相见欢课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课题一古诗词曲阅读古诗词曲逐首梳理补充相见欢课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 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 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3 古诗词曲鉴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赏析】 内容:“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运用白描,勾勒出庭院的凄清冷寂,“梧桐”
寂寞,也格外渲染出一片沉重的忧愁。“锁”住的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还有落魄的 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炼字:“无言”极言愁苦难言,“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 影,“如钩”不仅写出月的形状,也表明了时令,更将环境渲染得凄凉、幽冷,同时 移情于月,暗喻词人的孤独忧伤。
表现手法:这两句情景交融,表现出词人国破后不能倾诉的孤寂、凄婉之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内容:“离愁”指亡国之愁。 修辞:“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
恨,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如何表达“离愁”的? 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要理却“还乱”,
词人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将愁苦的感情具体化,表现出词人 的万般无奈。 5. 如何理解“别是”一词?
“别是”极言这不是一般的感受,而是亡国之君的离愁别绪。
5 主旨
词人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沉痛的离别之愁和 亡国之痛。
6 对点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锁清秋: 深深为秋色所笼罩
2.“无言独上西楼”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寄托了亡国的哀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锁”字有什么好处? “锁”住的不仅是满园秋色,也是词人思乡的情、亡国的
相见欢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内古诗词曲专项复习卷二十(含答案)023152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内古诗词曲专项复习卷二十(含答案)023152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内古诗词曲专项复习卷二十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中“属国”指的________。

(2)下面对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谈谈你对这句诗的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不悲叹自己年迈孤苦的境遇,表现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B.第二句写诗人还想为国家守卫边疆,“轮台”是古代边防重地,此处代指边关。

C.第三句写诗人夜深不能成眠,“风吹雨”既写风雨交加,同时也是时局写照。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内古诗词曲专项复习卷八(含答案)11412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内古诗词曲专项复习卷八(含答案)11412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课内古诗词曲专项复习卷八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被贬。

作者表面写贾谊,其实是托古讽今。

B.第二句是对贾谊的赞扬,“更无伦”极力体现出贾谊的才华过人,同时也和下文的笔触反转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点明了汉文帝急于召回贾谊,郑重求贤,虚心垂询的原因,他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

词锋犀利,感慨深沉。

(2)诗中“可怜”的意思是什么,第三四句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作分析。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2)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27岁就英年早逝了。

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

据说,李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暮归再成诗篇。

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

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

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

李贺的诗非常有特色有个性,人称“诗鬼”、“鬼才”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历史长河奔流,千年诗篇生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二、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
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三、诗句赏析
1、朗读全诗
2、译文:
四、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

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场面: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

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主题: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场面,赞颂了戍边将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五、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站。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特色。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