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合集下载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28•【字号】镇政办发[2006]125号•【施行日期】2006.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镇政办发〔2006〕125号)京口区、润州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经市领导研究同意,现将《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镇江市北部滨水区码头整治的实施意见为建设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有效保障本市北部滨水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按照工程建设规划方案,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对北部滨水区范围内相关码头实施整治。

一、整治范围及整治期限东至焦南坝,西至镇江港引航道外江入口,即北部滨水区范围内的所有码头。

随着北部滨水区闸(坝)工程建设,上述范围内的码头必须停止使用。

整治期限为2006年8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

二、码头分类及整治原则(一)具有合法手续的码头1.列入市政府搬迁任务要求的企业,其码头的补偿按照企业搬迁政策执行,并在企业搬迁时一并考虑。

2.企业不需要搬迁,其码头应当搬迁的,按有关法规、政策给予补偿。

3.目前停用的码头(2006年6月30日前,已连续两年以上未办理“船舶进出码头签证”手续和“河道占用”手续),不予补偿。

4.北部滨水区出入水道封堵后,因工程需要继续使用的码头,由镇江市水利投资公司与码头业主签定临时使用相关协议。

(二)没有合法手续的码头没有合法手续的码头不予补偿。

在整治期间由市国土、规划、水利等部门通知其自行拆除有关码头设施;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发改委和监察局督查,市国土、规划、水利、口港等部门会同所在区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三、整治补偿办法对具有合法手续需要搬迁的码头(企业搬迁的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镇江市水利投资公司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对于码头设施、附属物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给予补偿;码头设备视情况给予合理补偿;涉及土地使用权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6•【字号】镇政办发[2010]155号•【施行日期】2010.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0〕15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六日第一章总则一、编制背景与目的苏南运河镇江段全长42.74公里,扼苏南运河北上之咽喉,是沟通长江南北两段苏南运河最便捷、最安全的国家水运主通道,也是沟通太湖水系与长江直达水运的大动脉,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有着良好的港口发展条件。

随着1997年苏南运河镇江段整治工程及2001年谏壁二线船闸工程的相继竣工,大大提高了苏南运河通过能力,有力推动了运河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沿河经济带的形成和崛起,也为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苏南运河镇江段已建有码头38座,码头岸线长度3167米。

由于长期以来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沿线建设的港口码头数量较多、占用岸线较长,但码头规模小、泊位吨级低,且装卸工艺、货场、道路不相配套,港口通过能力低下,岸线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运河腹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我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苏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需求日益旺盛,有许多码头正在兴建或将要兴建。

因此,加强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岸线规划管理,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使港口建设纳入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轨道是十分紧迫的。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部批准实施,规划2010年前,基本建成以苏南运河和苏南干线航道网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推动绿色发展感悟体会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推动绿色发展感悟体会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推动绿色发展感悟体会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推动绿色发展感悟体会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无论是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南通,还是在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无论是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还是观看水利枢纽,总书记一路走来,念兹在兹的一大主题就是生态环境,并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

比如,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

再比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明确提出的任务。

这是宏大目标,也是具体路径。

一提起生态文明,我们会联想到“五位一体”,即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而生态文明建设究竟怎么建?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五中全会作出了部署,总书记给出了答案。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省近年来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早在 20__ 年 12 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便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近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目标不懈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环境美”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

无论是污染治理还是环境监督,都敢动真格;无论是空气治理改善还是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都可圈可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江大保护上,江苏交出了优秀的答卷。

据报道,江苏省级部门、沿江八市为保护好长江,一方面关停低质低效的重化工园区,将沿江重大产业搬迁至沿海地区;另一方面对关停搬迁后的沿江区域建立生态带,或实施“腾笼换鸟”式的产业更新升级。

镇江市河道管理条例

镇江市河道管理条例

镇江市河道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07•【字号】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镇江市河道管理条例》已由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4年6月27日通过,并经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7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8月7日镇江市河道管理条例(2024年6月27日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24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抗旱和供水安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河道岸线资源,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管理、整治、保护、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大运河以及湖泊、水库的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明确河道管理单位,全面实行河长制,落实河道管理保护地方主体责任。

市、县级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河道的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河道管理协同保护、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等工作。

第四条除由流域管理机构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流域性河道外,本市河道划分为市级河道、县级河道和镇级河道。

镇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镇江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

镇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镇江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

镇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正文:---------------------------------------------------------------------------------------------------------------------------------------------------- 镇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镇江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江苏省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和本规定。

第三条镇江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㈠、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㈡、具体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并实施管理;㈢、参与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㈣、负责审核建设项目的选址,参与其可行性研究;㈤、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㈥、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㈦、负责查处城市规划违法案件。

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县(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业务工作上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城市规划由县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或分割规划管理权。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驻区的规划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居民私人建房等建设工程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权限内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关注镇江长江岸线现状及长远利用

关注镇江长江岸线现状及长远利用

关注镇江长江岸线现状及长远利用长江岸线是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金东、奇美、国亨等一批外资企业的落户,还是现在,二重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中储粮仓储物流、蓝波造船、中远物流等一大批港口型项目的进驻,无不依托了优良的长江岸线资源。

可以说,没有长江岸线就没有镇江的产业特色,也没有镇江的城市特色。

当我们用审视的目光浏览我市绵长的长江岸线,可以发现,长江岸线的利用仍然是粗放式的,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今年2月2日举行的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经过修改完善,昨天此规划正式印发。

规划的出台既是对上一轮规划的修编和深化,也是我市下一步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岸线这一战略性资源的指导性文件。

或许,这将成为岸线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胜势的显著信号……丰富而稀缺的存在在江苏省地图上,长江是一条线,把我省分成江南江北,线的两旁分列着八座城市,镇江是狭长的一块,城市面积最小,沿江线路最长。

狭长的城市区域并不利于城市纵深扩张,狭长的长江岸线却是依托黄金水道的黄金线。

据测算,我市长江岸线在江苏省堪称豪华。

全市共有269.7公里长江岸线,其中,一等岸线43.5公里,二等岸线53.7公里,三等岸线172.5公里。

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无疑是我市长期以来推进工业和港口开发的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时至今日,大环境和小气候的双重效应,使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包括江苏沿江地区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提出以发展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更高发展要求,需要重新定位岸线利用方向,规划好岸线开发布局,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国家对长江-12.5米深水航道的加快整治,给港口岸线的高附加值开发带来更大机遇。

我市也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目标,其中,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便是长江岸线的利用和开发。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08•【字号】镇政规发〔2014〕7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镇政规发〔2014〕7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2014年11月8日镇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保证水利工程完好和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湖泊、堤防、滩地、水库、护岸、护坡、涵闸、抽水站、水电站、灌区、沟渠、塘坝等各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和设施。

第三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组织推广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第四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发改、住建、规划、国土、环保、交通、农委等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置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负责镇(街道)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水利工程经营者、管理者应当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对水利工程的完好和安全负责。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2.02•【字号】•【施行日期】2018.04.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2017年10月31日镇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制定2017年12月2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三章分区保护第四章集约利用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长江岸线资源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分区保护、集约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协调机制,负责组织、协调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将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辖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承担主体责任。

第五条在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防洪安全、河势控制、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实施监督管理,查处非法采砂等行为;(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港口岸线的保护和管理,查处违法使用港口岸线的行为;(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建设用地使用、登记及临时用地等手续,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对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农业、公安、建设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的通知-镇政规发[2012]19号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的通知-镇政规发[2012]19号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的通知(镇政规发〔2012〕1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11日镇江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内河航道、岸线资源,加强本市内河港口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促进本市内河水运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港口条例》、《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管辖区内除沿江港口以外的其他内河航道的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和经营及其有关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港口是指在本市内河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陆域组成的区域,可以由一个港区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第四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本办法所指港口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等管理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规划五级(含五级)以上航道港口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由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规划六级(含六级)以下航道港口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由辖市(区)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沿江港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沿江港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沿江港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8•【字号】镇政发[2006]18号•【施行日期】2006.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沿江港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镇政发〔2006〕18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沿江港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2月10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镇江市沿江港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沿江港口的管理,维护港口的安全与经营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港口在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沿江港口(简称港口,下同),是指本市行政区域所辖长江(含汊江、岛屿)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具体区域范围按《镇江港总体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港口的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

第四条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是本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沿江港口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

市交通局负责内河、湖泊港口的管理。

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五条《镇江港总体规划》是镇江市港口建设和发展的依据,由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征求市发改委、规划、国土、航道、水利、交通、海事、安监、环保、渔政等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后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经批准的《镇江港总体规划》由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

《镇江港总体规划》的修改,按照规划制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在本市沿江范围内建设港口、码头或者其他港口设施的,应当符合《镇江港总体规划》。

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

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

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0.10•【字号】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施行日期】2022.10.24•【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已由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2年8月26日通过,并经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9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10月24日起施行。

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0月10日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2022年8月26日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为了保护长江江豚,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经与南京市、马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研究,结合本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一、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江豚及其生境保护等相关活动,适用本决定。

二、长江江豚保护工作遵循生态优先、统筹协调、严格监管的原则,健全上下游、左右岸的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保护制度,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区域协同推进的保护工作机制。

长江江豚保护实行物种与生境保护相结合。

长江江豚实行就地保护,必要时辅助采取迁地保护。

三、市、沿江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长江江豚及其生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江江豚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长江江豚及其生境的保护管理。

沿江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长江江豚及其生境保护纳入长江岸线保护巡查工作内容,按照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1•【字号】镇政发[2008]60号•【施行日期】2008.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镇政发〔2008〕60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自2004年《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以来,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为进一步加快镇江生态市创建步伐,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国家最新修订的生态市建设指标,对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适时修编。

本规划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建设规划,通过行政和法定程序审批后作为镇江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全面指导镇江生态市建设。

一、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镇江生态市建设的优势1.丰富的自然资源镇江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丘陵山区占5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地表径流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充沛,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6.3亿立方米;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镇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长江镇江段自然岸线较长,是江苏省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市。

良好的深水岸线为镇江依江建港,依港兴市,提供优越条件。

2.独特的景观资源镇江北临长江,处于宁镇低山丘陵与长江三角洲平原两大地貌单元交界处,地形西高东低。

境内近东西走向、弧形分布的宁镇山脉和近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构成“丁字型构造”。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5•【字号】镇政发[2008]65号•【施行日期】2008.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的通知(镇政发〔2008〕6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九月五日镇江市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水库管理,保护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在册的101座中、小型水库,以及坝高大于10米、总库容大于10万立方米、下游有重要交通设施的不在册水库(含省湖泊保护名录中本市的湖泊)的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的保护,坚持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综合利用、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影响水库水资源环境安全的各类项目建设,加强水库流域内外调水沿线及集水区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处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源涵养、湿地保护和生态隔离带建设。

第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其职责负责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工作。

所有水库应明确水库的专门管理机构。

发改委、规划、环保、国土、农林、建设、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水库水资源与周边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水库作为防洪除涝、保障水源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其管理、维护运行费用应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03•【字号】镇政规发[2013]5号•【施行日期】2013.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镇政规发〔2013〕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已经8月1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3日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范有序地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镇江市城乡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

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镇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

各辖市规划区由各辖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

第四条市、辖市及镇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实行首席规划师和镇村规划师制度,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镇江市规划委员会是本市城乡规划决策机构,负责研究、审议重要的城乡规划和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方针政策。

建立专家咨询会议制度,规划委员会设专家委员,对提交规划委员会审议的重要和重大事项进行技术咨询,提供评估意见。

各辖市规划委员会负责本地城乡规划重要和重大事项审议、决策等工作。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镇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镇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镇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镇政办发[2014]114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镇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镇政办发〔2014〕114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长江镇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6月23日长江镇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为全面落实《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加快海事监管现代化镇江示范区建设,促进镇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市政府决定开展长江镇江水域非法采砂、碍航捕捞、违规建设码头、非法浮吊过驳等违法营运、占道作业综合整治行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有序、强化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水上交通和港口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山水花园城市建设,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水上交通环境。

二、工作原则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整治办公室统筹协调,成员单位服从指挥,切实履行违法营运、占道作业综合治理责任。

2.坚持多策并举,高压严打。

属地政府和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创新工作机制,整合执法资源,强化监管巡查,形成执法合力,保持严查、严处高压态势。

3.坚持防打结合,综合治理。

强化宣传教育,做好疏导工作。

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发挥震慑和示范效应。

逐步取缔“三无”船舶,从源头上管住违法营运、非法占道行为。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6•【字号】镇政办发[2014]77号•【施行日期】2014.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镇政办发〔2014〕77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4月6日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长江岸线资源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长江岸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即本市所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镇江新区和“三山”景区范围内)长江南北两岸包括夹江、汊江和岛屿的全部岸线。

长江岸线由港口岸线和非港口岸线组成,港口岸线中的深水岸线是指可以建设万吨级码头的岸线,非深水岸线是指可以建设万吨级以下码头的岸线。

第三条长江岸线使用应符合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和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综合利用、集约开发的原则。

第四条市政府成立镇江市长江岸线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长江岸线管委会),对长江岸线集中统一管理。

使用长江岸线,应经市长江岸线管委会同意。

第五条市长江岸线管委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

办公室设在市口港局,负责处理市长江岸线管委会的日常事务。

长江岸线委员会委员分为常任委员、委员和专家委员。

常任委员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口港局、发改委、经信委、农委、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国土局、水利局、环保局、旅游局、公安局、法制办,镇江海事局、长江镇江航道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政发[1999]98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1999.11.18【实施日期】1999.11.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的通知(苏政发[1999]9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政府同意省计经委编制的《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贯彻。

长江岸线是宝贵资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长江岸线的规划管理,确保长江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使长江岸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更好地为我省跨世纪发展服务。

1999年11月18日江苏省长江沿江地区处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是实施党中央关于“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战略决策的重点地区之一。

江苏沿江地区有8个省辖市,土地面积49593.2平方公里,1998年人口3878.9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9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8.1%、54%和74.9%,在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长江江苏段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长江两岸陆域平坦开阔,可布局运量大、耗水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

目前江苏长江两岸已建成了一批沿江港口,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枢纽港为核心,大中小与深中浅相结合、功能比较齐全的沿江港口群体。

同时,依托港口开发建设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形成我省长江两岸的滨江基础工业带,进一步发挥沿江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管理的通告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管理的通告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管理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28•【字号】镇政规发[2010]2号•【施行日期】2010.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管理的通告(镇政规发〔2010〕2号)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了切实加强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管理,保障河道工程的完整,确保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通告如下:一、长江河道滩地是指长江主江堤迎水坡堤脚线与长江水域之间的过渡地段,是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上,禁止违法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禁止拆除或者损坏护滩、堤防工程设施;禁止倾倒废液、垃圾、残土或者果皮、烟头、包装物等其他废弃物污染滩地;禁止损毁护滩防浪作物或者砍伐堤防防护林;禁止种植高秆农作物、芦苇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等非防浪作物。

三、在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上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以及长江岸线开发、滩涂围垦等活动,建设单位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前,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护堤护岸林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营造和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砍伐或者破坏。

四、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国土资源、规划、环保等部门加强市区段长江河道滩地的管理和保护,对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在滩地上违法建设以及从事法律、法规禁止行为的,应当坚决制止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五、本通告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批准部门】8;810;81001;
【批准日期】2017.12.02
【发布部门】镇江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2.02
【实施日期】2018.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
(2017年10月31日镇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制定2017年12月2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
第三章分区保护
第四章集约利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长江岸线资源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分区保护、集约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协调机制,负责组织、协调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将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辖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承担主体责任。

第五条在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防洪安全、河势控制、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实施监督管理,查处非法采砂等行为;
(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港口岸线的保护和管理,查处违法使用港口岸线的行为;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建设用地使用、登记及临时用地等手续,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对污染防治实施
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农业、公安、建设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长江岸线资源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长江岸线资源,造成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损害的,应当承担修复和损害赔偿责任。

对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有重大贡献的,由市、辖市(区)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保护规划
第八条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编制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国家和省有关长江岸线保护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第九条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一)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二)长江岸线资源的布局和功能区划;
(三)长江岸线资源的具体区域和红线范围;
(四)重点保护的长江岸线资源区域;
(五)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措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应当严格执行。

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分区保护
第十一条根据河道自然条件、岸线资源现状、保护和开发利用等要求,长江岸线资源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实施分区保护。

第十二条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区的范围包括:
(一)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调水水源保护区等为保障供水安全划定的区域;
(二)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扬中段暗纹鲀刀鲚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核心区;
(三)沿江重要湿地、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保护区;
(四)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
(五)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区域等重要航运枢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