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扬府规〔2015〕5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扬府规〔2015〕5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扬府规〔20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10月29日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11月15日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水利(务)管理处(站)等受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受委托范围内的有关水资源管理日常工作。

发改、经济和信息化、国土、建设、供水、环保、规划、农业(渔业)、卫生和计划生育、物价、交通(海事)、公安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红线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保护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利用、保护水资源;对节约、保护水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050年扬州发展目标

2050年扬州发展目标

2050年扬州发展目标摘要:一、引言二、2050年扬州发展目标三、实现目标的挑战与机遇四、扬州发展的战略布局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扬州也在积极规划自己的未来。

本文将重点探讨2050年扬州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二、2050年扬州发展目标根据《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到2020年,扬州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实现全面小康。

而到2050年,扬州的发展目标则是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目标: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GDP总量进入全国前列,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3.环境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

4.文化目标: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三、实现目标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1)产业结构调整:面对经济新常态,扬州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跨越。

(2)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扬州需要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城市竞争力: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扬州需要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2.机遇:(1)国家战略:扬州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具有国家战略地位,可享受政策红利。

(2)区位优势:扬州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产业布局和发展。

(3)文化底蕴:扬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

四、扬州发展的战略布局1.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的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扬府办发〔2010〕150号--扬州市水利局

扬府办发〔2010〕150号--扬州市水利局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扬府办发〔2010〕150号关于印发《扬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八月十六日扬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2009〕574号)和〘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扬办发〔2010〕11号),设立扬州市水利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建制。

一、职责调整(一)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强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三)增加水利工程移民工作职能。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水利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拟订全市水利工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负责水利规范性文件起草和备案工作,并监督实施,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二)依据流域(区域)水利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组织编制全市防洪、水域岸线利用、河口控制、滩涂治理和开发专业(项)规划。

组织对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中水资源、防洪论证评价工作。

(三)负责防治水旱灾害,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市防汛防旱工作,对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利工程实施防汛防旱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编制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指导雨洪资源利用的工程建设与管理。

指导水利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程。

承担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四)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负责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

指导水利行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工作,组织拟订全市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并监督实施。

组织实施取水(含矿泉水、地热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指导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2.11•【字号】扬府办发〔2015〕23号•【施行日期】2015.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扬府办发〔2015〕23号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根据所列计划,统筹安排,抓紧做好调研起草各项工作,在公众参与、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扬州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办法》(市政府第48号令)的要求及时报送。

列为制定项目的,原则上应在本年度出台;列为调研项目的,如条件成熟也可以在本年度出台,未能出台的,优先列入下一年度计划;未列入计划的规范性文件,原则上本年度不予颁布。

附件: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2月11日附件: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市政府2015年制规工作,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突破年、城市管理强化年、市民素质提升年等方面急需制定或修订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努力使政府制规工作适应扬州发展需要、符合市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安排如下:一、制定项目1、扬州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市建设局2、扬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市房管局3、扬州市公路安全保护实施办法市交通局4、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市文物局5、扬州市城市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市园林局6、扬州市瘦西湖隧道管理和保护办法市建设局7、扬州市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市司法局二、调研项目1、扬州市航道管理办法市交通局2、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市发改委3、扬州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市经信委4、扬州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市人社局5、扬州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市公安局6、扬州市出租房屋管理办法市公安局7、扬州市市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市房管局8、扬州市市区临时建筑规划管理办法市规划局9、扬州市户外广告标志设置管理办法市城管局10、扬州市人民防空管理办法市民防局11、扬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市民政局12、扬州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市建设局13、扬州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市水利局14、扬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市水利局15、列入《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市政府令第84号)修改目录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

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

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一、课题的提出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沿江地区是沟通我国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国内市场,因而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九十年代初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而推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沿江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沿江岸线资源,使沿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市地处国家沿江开发开放和产业布局主轴的核心区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的中部,是苏中、苏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经济协作圈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也是苏中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长江流经我市仪征、邗江、江都三县(市),岸线长达80公里左右,岸线资源十分丰富,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但多年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市长江岸线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岸线的开发程度与资源利用效益均已远远落后于沿江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南沿江兄弟地市,这与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的发展部署很不适应,与当前长江沿江各个地区加快开发开放发展流域经济的良好氛围不相协调,也对我市在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发展提高经济协作能力,发挥苏中、苏北地区开发开放的门户作用构成了重要影响。

1998年10月,扬州人民企盼已久的跨江大桥经国家批准立项,这无疑给我市新一轮开发利用长江岸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市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有丰富的岸线资源,而且随着仪征化纤、扬州二电厂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布点建设,我市沿江也已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

同时随着大桥的建设对沿江地区乃至整个苏中、苏北地区交通网络的完善,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为突出。

因此,抓住润扬大桥兴建的契机,搞好沿江岸线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快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对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江沿江城市建设及其地质环境、岸线资源条件分析

长江沿江城市建设及其地质环境、岸线资源条件分析

长江沿江城市建设及其地质环境、岸线资源条件分析
陈雯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无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陈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长江南京河段岸线治理与沿江经济发展 [J], 章志强;李涛章
2.江苏长江岸线的历史变迁与沿江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J], 施和金;
3.江西瑞昌-彭泽长江沿江段地质环境工程场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J], 张永忠;肖攀;邓必荣;黄旭娟
4.基于生态修复理论的长江岸线林带景观营造——以扬州市江都经济开发区沿江区域林带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宋安琪; 季心蕙; 赵兵
5.重大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J], 姜月华;顾凯;魏广庆;李云;杨国强;齐秋菊;程和琴;周权平;倪化勇;金阳;梅世嘉;张鸿;顾轩;施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方案1. 引言长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

然而,由于长期的污染和人类活动的破坏,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对岸线破坏的认识,制定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势在必行。

2. 目标及原则2.1 目标本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修复并保护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提高岸线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增加景观价值,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 生态优先:在岸线修复过程中,生态保护应置于首位,确保修复工作对生态系统造成最小的干扰。

- 面向未来:考虑未来水位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设计可持续的生态修复方案。

-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专家意见,在制定修复方案时进行科学决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公众参与:重视公众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参与和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

3. 主要工作内容3.1 水质净化通过建设湿地和人工绿化带,减少长江支流的入侵污染物,提升水质。

具体工作包括:- 建设大面积的湿地保护区,利用湿地植被的吸附作用,净化长江水质。

- 在岸线附近建设人工绿化带,通过植被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3.2 岸线景观提升通过优化岸线景观,提升长江岸线的游憩价值和宜居性。

具体工作包括:- 在合适的位置修建观景平台、步行道和游船码头,提供给游客欣赏长江美景的场所。

- 加强绿化工作,种植乔木、灌木和花草,打造宜人的岸线景观。

- 开展岸线生态艺术创作和雕塑装置,使岸线更加美丽与独特。

3.3 河岸生态修复通过沿江岸线的生态修复,提高岸线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功能。

具体工作包括:-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重建湿地的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

- 建设人工鱼礁,提供鱼类繁殖和栖息的场所,增加鱼类资源。

- 推行岸线生态保护和管理计划,限制违法捕捞、人工养殖等破坏行为。

3.4 天然资源保护通过加强与沿江地区的社区合作,保护长江岸线的天然资源。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规划现状与分析一.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省中部。

介于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3' -33°25'之间,南临长江,与镇江相望,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市毗邻,西与安徽天长、南京交界。

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连接长江。

全市土地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9%,境内地貌以平原为主,,微地形差异明显,由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

仪征丘陵山区为最高,高邮、宝应与泰州市的兴化接壤处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全市耕地比重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主要农作物为粮、棉、油等,辖区内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珠、荷藕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扬州市现辖广陵区、郊区、宝应县、邗江县以及仪征、高邮、江都三个县级市,158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

1996年末总人口444.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5%,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省5.8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903元。

扬州市区在全国55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中列第28位,邗江、江都两县市进入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劣势分析1.优势分析:(1)水热条件好,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扬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降水丰沛, 梅雨、伏旱明显. 扬州市年太阳辐射量为464~ 489J? cm 2, 年日照时数为2176. 7h, 年平均气温为15℃,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 5℃, 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 的保证率) 为4548~4721℃, 无霜期达222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030mm.受地理纬度和季风的影响, 扬州市光、热、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 期间的太阳辐射约占全年的70% ,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3% , 光、热、水资源配合比较协调, 有利于夏秋作物的高产稳产.(2)土壤肥力高, 增产潜力大扬州市平原主要是由长江、淮河和历史上黄河改道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 一般土层比较深厚, 土壤质地适中, 保水保肥能力强, 耕地质量好. 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 88% , 其中里下河、沿湖地区平均为2. 2% , 是省内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近年来, 由于各地重用轻养, 不少地方土地生产力有所下降.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评级结果, 扬州市高产的农田只占耕地的47% , 而中产及低产农田则占耕地的40. 9% 和12. 1%. 高、中、低产田大致相差一个等级, 稻麦单产相差100kg 左右, 如果有1?3的中低产田通过改良, 各提高一个等级, 则全市约可增产粮食7万t. 可见, 改土的增产潜力很大.(3)人均耕地较少, 水域资源丰富扬州市共有水面19. 74万hm 2, 占土地总面积的29. 7% , 水域广阔, 包括河、湖、塘、库、沼泽等多种类型. 水面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除长江以外, 大部分水面都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水禽、水生植物和耐水林木的生产2.劣势分析(1)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 扬州市降水变率较大, 旱、涝、阴雨等出现的机率较高, 特别是春湿、夏涝、秋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此外, 低温、台风、冰雹也时有发生, 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2)地势低平, 洪涝灾害比较普遍扬州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降水及外来水资源均较丰富, 加之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汛期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如1991年6、7月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 扬州市一半以上的农田被淹没,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除西南丘陵岗地外, 扬州市大部分农田的地下水位都比较高, 一般埋深在0. 4~ 0. 8m 之间.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年土地利用结构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成果,未来扬州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将坚持“区域集中、空间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突出重点和层次,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走核心轴线式的发展道路。

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扬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5)第一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 (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 (13)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13)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4)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2)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2)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4)第三节县域土地利用调控 (26)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30)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30)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32)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33)第四节建设高效农业产业板块 (34)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36)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6)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37)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39)第四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9)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42)第一节优化生态用地结构和布局 (42)第二节优化市区生态环境 (44)第三节严格管理永久性保护绿地 (45)第四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6)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8)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8)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49)第三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49)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5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2)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2)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建设项目 (54)第十一章规划管理制度与实施保障措施 (56)第一节建立健全农用地规划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耕地 (56)第二节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57)第三节创新生态管理体制,落实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8)第四节健全实施保障机制,完善实施保障体系 (60)第十二章附则 (6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及布局优化,改善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扬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扬州市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

扬州市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

为了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扬州市制定了2024年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以下是该计划的概述。

1.基础设施建设(1)拓宽城市道路: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改善和拓宽扬州市内的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改善公共交通:投资5亿元用于新购置公共交通工具,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并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3)城市给排水系统升级:计划投资8亿元用于提升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确保市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排水的顺畅。

(4)市政公用建筑升级:投资3亿元用于改善城市中的市政公用建筑,提升市民的服务体验。

2.经济发展项目(1)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南京扬州经济带建设:投资30亿元用于推动南京扬州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两地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3)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开发和改善扬州市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农业现代化建设:投资5亿元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水源保护区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用于建设水源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扬州市的水源,确保市民的饮水安全。

(2)生态修复和保护:投资3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品质。

(3)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计划投资8亿元用于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确保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是扬州市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概述。

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投资,扬州市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并保护和修复环境。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扬州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导语】2024年,扬州市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计划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举措,以期推动扬州市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一、总体目标2024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重点任务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2)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推动纺织、化工、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3.优化空间布局(1)推动扬州市区、江都区、高邮市、仪征市协同发展,形成“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5.提升民生福祉(1)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三、主要举措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2.加强“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4.加强财政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扬州市经济建设。

5.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扬州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总之,2024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立足于当前形势,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三线一单”环境准入的研究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三线一单”环境准入的研究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三线一单”环境准入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7T01:13:12.36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7期作者:江慧[导读] 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是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关键所在江慧(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6)摘要: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是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分析长江江苏段岸线管理与保护现状特点基础上,梳理了岸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岸线管理和保护的要求,提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对策和环境准入的建议,以推动江苏省长江岸线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长江岸线;环境准入;精细化管理;三线一单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长江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1]。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境内岸线总长1173.8千米,在沿江省中排名第三位,保护岸线资源是修复和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关键所在[2]。

1 江苏省岸线利用与保护现状1.1 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1)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大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最佳通江达海区位与发达的经济腹地支撑,江苏省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中上游地区,全省已利用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利用率为57.9%,居沿江各省于首位[3]。

地区间岸线利用发展存在不平衡,南岸开发利用率高于北岸,滨江大中城市及附近地区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已连成条带状,如南京、镇江和南通等。

(2)利用结构以生产性岸线为主已利用岸线中,主要是以工业及港口等生产性岸线为主,工业生产岸线所占比重较高,主要分布于南通、镇江和南京几市。

长江岸线生态整治修复方案

长江岸线生态整治修复方案

长江岸线生态整治修复方案1. 简介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和交通要道。

然而,长期以来,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江岸线的生态系统,制定并实施一套有效的整治修复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长江岸线生态整治修复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方案建议。

2. 生态保护措施2.1. 植被恢复在长江岸线进行植被恢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措施包括:•种植本地植物: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增加树木密度:增加树木密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遮荫,有助于保持岸线的稳定性。

•引入适宜水生植物:适宜长江水生环境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可以增加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底泥固定能力。

2.2. 水质改善长江岸线的水质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水质:•减少污水排放:建立和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和减少沿岸城市和农村的污水排放。

•控制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加强对长江流域农业的管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和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

•加强水源保护:设立水源保护区,禁止破坏水源地的行为,确保水体的源头水质良好。

2.3. 破坏性开发防控为了保护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和防止破坏性开发。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在长江岸线进行破坏性开发活动。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岸线开发项目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确保岸线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提倡可持续发展:引导和推动沿岸城市和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降低对长江岸线的开发压力。

3. 生态修复措施3.1. 沿岸生态系统修复为修复长江岸线的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以下措施:•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合适的地点进行红树林恢复,以增加沿岸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已被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供给,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 自然条件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区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

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

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公示征求意见稿)序言扬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7年编制完成,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近几年来,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建设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城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为此,2002年7月扬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规划局具体负责组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市规划局现通过报刊的形式进行总规成果摘要公示,欢迎市民、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并在9月15日前将意见通过信函、电话、规划局网站(我局在网站同步进行公示,网址:)反馈我局,以利进一步完善总规成果。

一、总则规划期限: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发展控制区。

1、市域:指扬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和宝应县,面积为6638平方公里;结合沿江开发战略,重点对扬州都市区进行了规划,包括扬州市区以及江都市和仪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21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扬州市区行政辖区全部地域(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及仪征市新集、刘集、朴席三镇行政区域,面积共1134平方公里。

3、中心城发展区:指主城区及周边与之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区,范围包括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管辖范围和邗江区的邗上街办、蒋王街办、汊河街办及槐泗镇、酒甸镇、甘泉镇、瓜洲镇、沙头镇、霍桥镇、杭集镇、泰安镇、杨庙镇等,面积588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集中在以润扬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宁通公路和大运河围合成的主城区范围内布置,覆盖面积为252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市在“两个率先”进程中,总体奋斗目标是:确保“三个高于”,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

扬州市生态红线优化调整报告

扬州市生态红线优化调整报告

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论证报告(征求意见稿)扬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调整原因 (1)1.2调整依据 (1)第二章生态红线区域现状 (2)2.1现有生态红线区域概况 (2)2.2 拟优化调整的生态红线区域现状 (3)第三章拟调整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3.1现有生态红线区的生态环境 (7)(1)长江朴席重要湿地 (7)(2)江都丁伙观光森林公园 (7)(3)江都东郊城市森林公园 (8)(4)扬州西郊省级森林公园 (9)(5)龙山森林公园 (9)(6)登月湖风景名胜区 (9)(7)石柱山奇景园风景名胜区 (10)(8)仪征西部丘岗水源涵养区 (10)(9)捺山茶园有机农业产业区 (10)3.2新增生态红线区的生态环境 (11)(1)扬州花鱼塘省级湿地公园 (11)(2)马集片区水源涵养区、高集片区水源涵养区、香沟片区水源涵养区 (12)(3)芦桥湾有机农业产业区 (12)(4)白马湖(宝应县)重要湿地 (12)第四章生态红线区规划调整方案 (14)4.1优化调整方案 (14)4.2优化调整的生态红线区域概况 (16)4.3优化调整后生态红线区域汇总 (26)第一章前言1.1调整原因自生态红线区域划定以来,扬州市制定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配套制度,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生态红线区域治理、修复和监管,生态红线区的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区域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布局等规划面临调整与优化,对原有生态红线区的范围、功能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可能涉及到生态红线区,导致部分生态红线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对象发生改变。

鉴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2013年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较好地保护了我市的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同时由于缺乏经验,理解上存在偏差,标准把握不统一,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未划入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也有少数生态红线区的边界模糊,功能定位欠准确。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政发[1999]98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1999.11.18【实施日期】1999.11.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的通知(苏政发[1999]9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政府同意省计经委编制的《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纲要(1999-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贯彻。

长江岸线是宝贵资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长江岸线的规划管理,确保长江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使长江岸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更好地为我省跨世纪发展服务。

1999年11月18日江苏省长江沿江地区处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是实施党中央关于“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战略决策的重点地区之一。

江苏沿江地区有8个省辖市,土地面积49593.2平方公里,1998年人口3878.9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9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8.1%、54%和74.9%,在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长江江苏段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长江两岸陆域平坦开阔,可布局运量大、耗水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

目前江苏长江两岸已建成了一批沿江港口,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枢纽港为核心,大中小与深中浅相结合、功能比较齐全的沿江港口群体。

同时,依托港口开发建设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形成我省长江两岸的滨江基础工业带,进一步发挥沿江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意见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意见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1.05•【字号】扬府发〔2016〕17号•【施行日期】2016.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市政府关于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意见扬府发〔2016〕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等政策的规定,为集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我市长江岸线及陆域资源,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总则(一)长江岸线包括前方一定范围的水域和后方土地,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

本意见所称长江岸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即本市所辖仪征市、江都区、广陵区、邗江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化工园区范围)长江沿岸包括夹江、汊江和岛屿的全部岸线。

(二)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岸线分类的标准,确定沿江各类岸线及相应的水域、陆域范围。

(三)长江岸线使用应符合《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扬州市沿江发展总体规划》、《扬州港总体规划》等规划,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严格保护、集约开发、合理利用、有偿使用等原则。

(四)长江岸线资源的使用功能,主要包括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港口设施、涉水工程、跨江设施、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

根据《扬州市沿江发展总体规划》,按照长江岸线资源条件和功能要求,全市岸线分为生产岸线(包括港口岸线和临水型装备制造业岸线等)、生活岸线(包括过江通道、城市生活景观和城市旅游景观等岸线等)和生态岸线(包括水源地保护区岸线、生态保护岸线)三类岸线。

(五)市政府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实行统一管理。

市沿江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有关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大问题。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2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2号扬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扬府发〔2023〕8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扬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扬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00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3.89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68.31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31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积极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打造大运河文化魅力带,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以高邮湖为基础,协同构筑江淮湖群生态绿心,强化长江、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北部里下河、南部沿江、西部丘陵特色农业片区,促进农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一、课题的提出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沿江地区是沟通我国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国内市场,因而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九十年代初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而推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沿江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沿江岸线资源,使沿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市地处国家沿江开发开放和产业布局主轴的核心区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的中部,是苏中、苏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经济协作圈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也是苏中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长江流经我市仪征、邗江、江都三县(市),岸线长达80公里左右,岸线资源十分丰富,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但多年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市长江岸线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岸线的开发程度与资源利用效益均已远远落后于沿江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南沿江兄弟地市,这与我市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的发展部署很不适应,与当前长江沿江各个地区加快开发开放发展流域经济的良好氛围不相协调,也对我市在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发展提高经济协作能力,发挥苏中、苏北地区开发开放的门户作用构成了重要影响。

1998年10月,扬州人民企盼已久的跨江大桥经国家批准立项,这无疑给我市新一轮开发利用长江岸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市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有丰富的岸线资源,而且随着仪征化纤、扬州二电厂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布点建设,我市沿江也已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

同时随着大桥的建设对沿江地区乃至整个苏中、苏北地区交通网络的完善,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为突出。

因此,抓住润扬大桥兴建的契机,搞好沿江岸线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快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对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并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市县各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本课题的专项调查和研究。

二、沿江岸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一)岸线资源分布情况沿江岸线西起仪征青山小河口,东至江都嘶马立新闸,总长80.7公里,主航道岸线约48.7公里,其中仪征段约27.6公里,主航道岸线约14公里;邗江段(包括扬州市港口工业区)约26.8公里,主航道岸线约19.4公里;江都段约26.3公里,主航道岸线约15.3公里,夹江岸线长约11公里。

从地质角度看,整个岸线除江都嘶马段由于长江弯道影响,江岸地质情况不稳外,其余地段大都水流稳定、地质情况较好,近70公里长江岸线(不含夹江)中冲刷岸线约34.8公里,淤积岸线约20.7公里,稳定岸线约14.2公里,从开发利用角度看,近70公里长江岸线共有-10米以下深水岸线约39.8公里,具体为仪征约14公里,邗江约10.5公里,江都15.3公里。

由于江都嘶马段江岸坍塌严重,不宜建港,15.3公里深水岸线仅约6.5公里可供开发建港。

此外-5--10米中深水岸线约5.1公里,-5米以上浅水岸线约24.8公里。

具体岸线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

表1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分布情况表单位:公里(二)岸线开发利用现状近几年来,沿江各地纷纷围绕港口建设和港口型工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岸线的开发与利用。

到目前为止,沿江80.7公里长江(含夹江)岸线已开发利用约17.2公里,开发利用率达21.3%,共建有码头32座,其中仪征段有码头19座,分别为南京港务局15座,仪化自备码头4座,邗江段有码头10座,其中扬州港区5座,分别为港务局万吨级码头4座(1 座在建)、千吨级码头1座,二电厂2座,分别为3000吨级和3.5万吨级货主码头各一座,其他码头3座,为江扬船舶集团专用码头。

江都段有码头3座,均在夹江口,分别为3000吨级液化气码头1座,5000吨级综合码头1座(初步建成),江都船厂专用码头1座,此外,生活占用、过江通道建设、过江电缆等特殊占用以及仓储设施建设共占用岸线约2.7公里,部分企业未经批准或自然占用岸约2.4公里。

具体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见表2、表3、表4。

表2扬州市沿江港口建设情况表单位:个表3扬州市长江岸线开发与占用情况一览表单位:公里表4岸线开发与占用单位(项目)一览表(三)岸线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沿江各县(市)在加快岸线开发利用,推动沿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暴露出各地在对岸线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和资源保护意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开发利用程度低。

从总体上讲,我市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苏南沿江兄弟地市相比较低,一方面是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是受观念上的束缚,低程度、低水平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也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规划欠缺整体性。

从时间角度讲,沿江各地规划普遍未能立足长远,港口建设超前、产业规划滞后的矛盾突出,不仅给综合性、深层次开发带来障碍,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从空间角度讲,沿江各地区、各层次条块规划较多,彼此又无法或不相衔接,大大削弱了岸线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给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重新布局,发挥沿江经济发展联动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

3、配套建设跟不上。

沿江岸线地区大多远离城区,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同时,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岸线浅层次开发较多,投资主体对有关配套建设投入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配套建设的发展进度。

4、管理机制不完善。

岸线的开发利用对沿江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岸线开发的管理部门太多,条块分割较为严重,形不成合力,沿江地段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无偿占用或不合理占用岸线,给岸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

此外,管理手段、技术条件和管理人员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岸线利用前景评价1、已占用岸线。

已占用岸线目前已达17.2公里,占岸线总长的21.3%,其中部分项目如扬州二电厂等经正式批准占用岸线,这部分岸线尚有进一步开发的余地,另外部分项目特别是一些企业属未经批准或长期形成的自然占用,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部分岸线有重新开发的可能,累计约有2.5公里左右。

2、剩余岸线。

剩余岸线目前约有63.6公里,其中-5米以下中深水岸线约30公里,但大部分较分散,仅仪征泗源沟至沙河口段约3.5公里和邗江头桥至江都西七坝段约7.8公里两段岸线相对较长,且均为深水岸线,开发价值较高,有利于大型重化项目布点,其他地段可适当有针对性开发,布置相宜项目。

3、加强岸线整治与保护,提高岸线可利用程度与距离。

目前,沿江大部分岸线水流稳定,但江都嘶马和邗江六圩部分地段有坍塌现象,应加强节点控制,改善河床条件,防止崩岸塌岸,其余地段也要结合江堤达标建设加强岸线保护,提高岸线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数量。

二、岸线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岸线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从沿江岸线实际出发,紧扣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兴建这一新的发展契机,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开发开放这一大背景,着眼于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全面加强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沿江产业经济发展新优势;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切实优化岸线资源的开发使用,培植滨江基础产业,发展港口工业经济;加强存量资源的保护,将存量资源的保护与岸线的合理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岸线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岸线开发必须切实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岸线区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岸线开发必须统筹规划,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实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要确保关系国计民生重大工程对岸线利用的需要。

在城市地区,要将岸线开发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兼顾生产、生活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岸线。

2、开发与整治相结合。

岸线开发必须实事求是地做好资源评估,进行岸线影响评价,要切实加强对河势演变的监测,摸清冲瘀规律,整治塌岸险段。

加强航道整治,保障主航道的稳定和畅通,维护已建港口的前沿水深,加强城市护岸工程建设。

3、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和需求,处理好岸线近期利益和长远需要的关系,立足现实,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充分挖掘有限资源的最大潜力,切实保护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而暂时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和陆域,严禁乱占滥用。

4、坚持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长江岸线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岸线资源具有多种开发利用功能,在开发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以各岸段的适宜性评价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为依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岸段的主导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开发利用的模式,特别是港口建设,要立足大市场、大货主、通过大联合,组建大集团,按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调整港口结构和功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形成规模效益。

三、岸线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控制目标(1)打破行政制约,建立控制地区岸线开发是对沿江产业的重新组织和生产力的重新布局,首先必须对现有岸线地段尤其是尚未开发的资源禀赋好的地段进行规划控制,要按照国家、省、市对长江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政策精神和有关部署,切实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对我市境内长江岸线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划出沿江纵深2公里左右(扬州、仪征城南地段纵深距离应更大)的范围建立岸线开发控制区进行规划保护,同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和安排一批重大工业基础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进区建设,以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2)发挥优位效益,突出“一体两翼”岸线开发必须注重挖掘现有优势,采取重点地段重点开发的优位开发政策,充分发挥生产力集聚效应,逐步将生产力要素向非重点地段延伸,带动沿江产业联动发展。

我们规划实施“一体两翼”的沿江总体开发方略,“一体”即扬州城南沿江地段,“两翼”即仪征泗源沟港区段和江都三江营港区段,通过先“一体”,后“两翼”,抓“一体”,促“两翼”的发展部署,引导整个沿江地区的合理开发,逐步提高经济开放度和产业化水平。

(3)营造区位优势,发展“门户”经济随着润扬大桥、宁启铁路等一批规划中的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建设,我市特别是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作为引导苏中、苏北地区开放开发的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和门户地位将更为突出。

因此从营造和强化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门户”经济的角度出发,规划沿江的开发,必须着眼苏中苏北广大腹地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对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需求,高标准高质量组织沿江开发和现代产业培育,发展组建现代化港口群,同时加强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区位优势和门户地位能有效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