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圆的组合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Word 文档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我设计这节《圆形拼画》的美术课,旨在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圆形的特点,学会使用圆形进行拼画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圆形拼画的技巧和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圆形拼画作品。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纸片、剪刀、胶水、画纸等。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我认为如何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圆形拼画作品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和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这节课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都比较成功,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没有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个别指导,导致部分孩子的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
我还会利用这节课的教学资源,组织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圆形拼画比赛、圆形拼画展览等,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如何引导孩子们认识圆形的特点,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创作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们掌握圆形拼画的技巧和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如何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这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亲密接触圆形物体,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圆形的特点。
例如,我会拿出一些圆形物体,如球、轮子、硬币等,让孩子们触摸和观察,然后邀请他们分享自己发现的圆形特点。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会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圆形拼画的示例,让他们了解圆形拼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得出计算圆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并正确计算面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组合图形的实例和计算过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圆柱、圆锥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的桌面、圆形的蛋糕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可能会提到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教师予以肯定,并提问:“如果这些圆形物体被切割成不同的形状,我们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反思
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反思可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对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的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案中,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对于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反思,我发现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更具体地描述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相适应。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此外,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的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案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中,可以采用示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反思,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估的手段:在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中,教学评估的手段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在选择评估手段时,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通过对圆形创意手工拼图教案的反思,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同时,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大班美术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圆形拼画》年级:大班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和用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圆形拼贴创作画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圆形,学会用圆形拼贴创作画作。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圆形,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拼画。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圆形纸片、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由圆形拼贴而成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幅画是由什么形状拼贴而成的?”引导幼儿说出圆形。
2. 基本知识:教师简要介绍圆形的特点,如形状、大小等,并讲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展示圆形拼画的制作过程,讲解步骤和方法。
4. 幼儿创作:幼儿按照示范步骤,用圆形纸片、彩笔、画纸等工具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在家中找寻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进行拼贴创作。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圆形物品,并进行简单的拼贴创作。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圆形主题的活动区,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圆形拼画创作。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色彩搭配及构图等方面。
3. 幼儿自评与互评: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幼儿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圆形拼画素材,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小学数学_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转化思想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必须把握教学规律、用活教材。
故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课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为特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交流中获得新知并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圆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展开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圆组合图形的面积》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一些解决简单图形问题的方法,学生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教学设计说明北屯镇中学朱慧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9~70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在任何正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正方形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推理、归纳、迁移等能力;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结合课件出示)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2.课件展示:生活中关于方与圆的精美图片,精美的雕窗。
【设计意图】由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实践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图)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
上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上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呢?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特征分别概括地称为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组合出这两个图形吗?【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的组合与位置关系,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产生。
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导语:美术课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大班美术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堂名为圆形拼画》的优质教案,旨在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欢乐中发现美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圆形并完成拼图,使幼儿认识圆形;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创造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彩色纸、彩笔、剪刀、胶水;2.环境准备:美术活动区域整洁有序,桌椅摆放整齐。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示范用彩色纸剪出不同大小的圆形,然后让幼儿一起玩“猜猜是谁”的游戏,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认识圆形。
2.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给幼儿讲解圆形的特点和示范如何剪出圆形。
3.拼图活动: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首先,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纸和一些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引导幼儿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大小的圆形。
然后,再发放一张大圆形的白纸,让幼儿围绕大圆形,用胶水将小圆形拼贴在白纸上,形成一幅圆形拼画。
4.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感受。
引导幼儿欣赏每个作品的独特之处,鼓励他们相互夸赞和激励。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地方:1.指导不够清晰:有些幼儿在剪出小圆形后不知道如何围绕大圆形进行拼贴。
下次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具体的指导,例如手把手地示范拼贴的方法,或者给幼儿提供一些示范作品供参考。
2.资源准备不充分: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准备足够的彩色纸供幼儿剪贴。
下次我会提前准备更多的彩色纸,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拼贴。
3.教学环境不够安静:由于课堂旁边是其他班级正在上课,有一些噪音干扰了幼儿的集中注意力。
下次我会提前申请使用静音教室,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图形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认识圆环1.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圆形花坛、圆形水池外的圆形甬路、奥运五环标志、光盘……2.同学们,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环形的)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环或环形。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环形的物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已经知道的环形物体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环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画一画,剪一剪,发现环形特点。
(1)画一画。
让学生在硬纸板上用同一个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和5厘米的圆。
(学生按照要求画圆)(2)剪一剪。
指导学生先剪下所画的大圆,再剪下所画的小圆。
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环形)师:我们也称它为圆环。
(3)教师手拿学生剪的圆环提问:这个圆环是怎样得到的?生明确:圆环是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内圆得到的。
(4)借助图示认识圆环的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圆环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图示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内容并板书)①外圆:又名大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②内圆:又名小圆,它的半径用r表示。
③环宽:指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相差的宽度。
2.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求圆环的面积?(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3.课件出示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 cm,外圆半径是6 cm。
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圆形拼画》含反思
大班美术优质教案:《圆形拼画》教学目标•能够细致感知圆形的美感,了解圆形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能够动手通过拼贴圆形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图案。
•能够感受艺术的乐趣,增强自信,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各种颜色的圆形纸张•剪刀•胶水•画布、画框或者将要放置作品的墙面•透明胶带和钉子•小礼品(如彩笔、橡皮擦等)教学过程第一步:感受圆形•通过观察各种物品和图片引导孩子们注意圆形的存在;•协助孩子们描述有关圆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使用圆规等绘图工具在黑板上绘制出不同大小的圆形。
第二步:制作拼贴材料•在不同颜色的纸张上使用圆模板制作出各种大小的圆形;•按照孩子们所需的颜色和尺寸手动剪下圆形。
第三步:创作《圆形拼画》•将制作好的圆形放在画框或者摆放作品的墙面上,鼓励孩子们进行拼贴创作;•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创造出独特的圆形拼贴作品。
第四步:展示作品•帮助孩子们将作品挂在展示墙上,组成一个美丽的《圆形拼画》展览,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创造充满自豪和自信;•鼓励孩子们相互欣赏和观摩他人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被肯定和被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做强制要求和评判,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感知美感和创造美感的能力,鼓励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效果。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一. 教学背景1.1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掌握拼贴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用简单的圆形来形成丰富的构图和色彩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圆形拼画1.3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二. 教学步骤2.1 导入学习•在黑板前端,引导学生认识圆形,让学生比较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形。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呈现教学内容•给每位学生一幅海报,要求学生在海报上找出所有的圆形或半圆形。
•引导学生用剪刀将圆形或半圆形剪下来并分类归纳,按大小、颜色将其分组。
•老师讲解拼贴艺术方法,让学生用胶水将圆形或半圆形粘在纸上,形成丰富的构图和色彩变化,再用黑色绘图笔勾勒出轮廓线条。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大声朗读出表达的主题。
2.3 巩固练习•放上多幅由各种大小、颜色的圆形组成的图片,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并模仿画。
2.4 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找一些圆形的生活用品,比如瓶盖、奶瓶、碟子等等,要求课后将其整理好带到学校分享给我们。
三. 教学评价圆形拼画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想象的艺术,能够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因为此次教学方法采用自由、幸福、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并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展示。
教学后,大班的学生们在方向感、审美度、手作技巧等各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 教学反思4.1教学不足课堂有的时候需要进行调整,有时候需要多花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孩子,让他们理解和尝试,让他们享受美术创作的过程,并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改进•因为是在大班教学,孩子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普遍较低,所以在布置任务时,规定时间,要求主动参与。
•在活动设计上,应该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操作,然后再逐步引领他们,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
组合图形中班科学教案反思
组合图形中班科学教案反思一、引言班级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教育又是孩子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们会精心设计科学教案。
这篇文章将对一份组合图形中班科学教案进行反思和探讨,分析其优点和可改进之处,旨在提供改进教学设计的参考和启示。
二、教案概述1. 教案主题教案的主题是“组合图形”。
这个主题与班级科学教学大纲相契合,能够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案目标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和组合不同的图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以及这些图形的组合与转换。
4.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展示和实践。
教师通过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展示不同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这些知识。
三、教案优点1. 兴趣引导教案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有趣的组合图形作品、讲述关于图形的趣事等方式,让学生对图形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2. 多媒体展示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投影仪或电视展示不同的图形,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视觉感知。
这种视觉呈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图形特征。
3. 合作学习教案中设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控制难度教案在内容安排上,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
先让学生认识和分类基本图形,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进行图形的组合和转换,逐渐提高学习的难度。
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四、教案改进之处1. 提供实践机会虽然教案中包含了实践环节,但是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
北京版小学《组合图形》教学反思
北京版小学《组合图形》教学反思北京版小学《组合图形》教学反思组合图形(圆环)面积教学后安排了下面一道练习,让学生体会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奇妙。
三幅图虽然形状有所不同,但方法是一样的:计算阴影面积的方法都是用正方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
在整理和复习的练习中,安排了下面一道题目。
这道题目和上面一道题目是有联系的,相同的地方:除了图形有所不同外,计算阴影面积的方法相同,也是用正方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不同的的是:下面的图形引发一种联想,照这样的规律,剩下的面积一样吗?要让学生理解深刻、体验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以细化。
我的做法如下,先出示第⑴幅图,所不同的数据也改成了12厘米,说说计算方法,说说计算方法相同的道理,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如下:A:正方形的'面积:12×12=144(平方厘米)圆的面积:12÷2=6(厘米)3.14×6×6=113.04(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144-113.04=30.96(平方厘米)我在重视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的同时,注重作业格式的指导、潜移默化。
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我更注重分步算式,因为分步算式适合大多学生的认知特点,板书圆的面积我特别将算半径作为一步,意在特出算圆的面积需要找到圆的半径这样一种思路,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就是先算半径再算面积的书写过程。
接着,我出示图形⑵,让学生猜测那张铁皮剩下的废料多?答案当然不能统一,要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通过计算。
我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二部分分别计算二个图形的剩下面积,当结果一样时好多学生是惊讶的!怎么会一样的呢?不少学生开始重新计算,结果还是一样的,确认“剩下的废料同样多”这样的事实。
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B:正方形的面积:12×12=144(平方厘米)4个小圆的面积:12÷2÷2=3(厘米)3.14×3×3×4=113.04(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144-113.04=30.96(平方厘米)C:正方形的面积:12×12=144(平方厘米)16个小圆的面积:12÷4÷2=1.5(厘米)3.14×1.5×1.5×16=113.04(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144-113.04=30.96(平方厘米)板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格式的潜移默化,计算圆的面积还是分成两大步,一是计算半径,二是计算圆的面积。
大班美术圆形拼画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圆形拼画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学习阶段:大班学科:美术主题:圆形拼画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2.掌握使用圆形进行拼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圆形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讲解;2.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圆形素材和工具,鼓励孩子们自由选择,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3.老师引导孩子们关注颜色、形状、构图等细节,进行创作修改。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四处走动和活动,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放松自己。
可以唱歌跳舞、做操等,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又增强了孩子们的活力和兴趣。
2. 主题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圆形相关的音乐或者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导入主题。
引起孩子们对圆形的兴趣,准备开始此次美术工作坊。
3. 素材准备(15分钟)准备各种形状的彩色纸、剪刀、胶水、小珠子等材料,放置在孩子们可以自由获取的地方,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由发挥创意。
4. 教学示范(20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些样例,并简单介绍构图、配色的基本要领,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创作启示和参考。
同时带领孩子们一起完成一幅圆形拼画图。
5. 创作实验(30分钟)老师将孩子们按小组分配时间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孩子们先从基本形状开始拼画创作,逐渐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6. 汇报分享(15分钟)时间到了,孩子们口胡一下整组创作,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创意的机会,孩子们可以互相欣赏、学习、分享,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它小组和老师。
7. 教学总结(10分钟)老师可以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今天讲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1.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老师需要对新手有一个整体的掌控,切实引导孩子或家长掌握一些家教的技能,引导孩子形成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2.考虑孩子们的年龄与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年龄和注意力限制,力度要恰当,对整个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参与度掌控能力要有一定的预压力,需要加以关注。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
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篇一」活动目标1、针对冬天和夏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冬天和夏天的特点(1)你认为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你认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冬天还是喜欢夏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辩论规则:(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5、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最后欣赏散文《夏天》、《小雪花》。
活动反思通过运用场景和图片等直观教具,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让幼儿区别冬天与夏天,通过谈话,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对冬天和夏天这两个季节的认识,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不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季节遇到的问题?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两个季节特点的认识,这节课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很高涨,能够在我的引导下与我积极配合,整个课堂和谐民主,幼儿们能积极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充分开动了脑筋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圆形拼画》「篇二」【活动目标】1、能运用涂涂、撕撕、贴贴等技能,制作一盘好吃的鱼。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规直尺【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指导 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复习圆的面积公式。
3.口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图案,组织学生观察,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1.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
2.说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π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效果检测 1.边长是5 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r=4 cm,则圆的面积是多少?二、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15分钟)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外方内圆图形,组织学生思考外方内圆图形的特点,并交流。
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切正方形。
2.课件出示外圆内方的图形,组织学生思考、交流特点。
师明确:外圆内方的图形称为圆内接正方形。
3.引导学生画一个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然后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4.引导学生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活动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一个圆内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画一个圆,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这个圆的圆心。
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说出作图的方法并明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效果检测1.你见过外方内圆的物品有哪些吗?外圆内方的物品又有哪些呢? 2.请画出一个半径是4 cm的圆,并画出它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
小学数学_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转化思想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必须把握教学规律、用活教材。
故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课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为特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交流中获得新知并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圆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展开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圆组合图形的面积》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一些解决简单图形问题的方法,学生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
圆的组合图形教案(胜利徐丹芳)[修改版]
第一篇:圆的组合图形教案(胜利徐丹芳)圆与组合图形的面积杭州市胜利小学徐丹芳教学目标:1、在设计面积相等的图案活动中,建立基本图形组合的数学思想,并能用于解题。
2、在解题过程中归纳出求和、去空、求差、转化(对称)的算法,并能初步综合运用解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初步建立解题模型。
4、小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力量、提升与组员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题方法的归纳和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完成《圆与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整理,收集学生作业,用于上课导入。
2、准备课件。
3、学生准备学具(尺、圆规等)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整理导入。
出示:板书:S圆:S正=π:4 T:课前,请你在这个正方形中,设计出与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的图案吗?收集整理后,发现同学们很有数学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学生作品:……提问:1、这里有哪些基本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四分之一圆)2、S圆:S长是多少?(π:4)S圆:S长是多少?(π:4)师小结:这些基本的内切图形间的关系都是π:4,由基本图形直接拼成的图形关系也是π:4。
2个基本图形可以组合成多种组合图形,请看,算一算。
二、归纳基本算法。
1、★例题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去空求差求和重叠(去空求差)等2、★★例题2题,(1)翻转对称出现第一题,整体出现第二题。
学生独立解答。
同桌交流(2)上台操作讲解。
★★★(1)展示各种方法(2)总结(回顾整理)★★★★1、独立思考。
2、学生讲解。
三、拓展1、1题【例2】草场上有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关闭着的羊圈,在羊圈的一角用长30米的绳子拴着一只羊(见如图).问:这只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圆周率取3.14)【解析】此题是小升初的一道原题,也是近些年比较新颖的一种梯形,经常会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改变。
在做题之前,我们首先将羊活动的范围画出来,如图所示,接下来,根据扇形的大小,将羊活动的范围可以分成A 、B 、C、三部分,其中A是半径30米的个园,B、C分别是半径为20米和10米的个圆。
圆形拼接创意画小班教案反思
圆形拼接创意画小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圆形拼接创意画小班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拼接圆形图形,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对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认知能力。
3.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圆形拼接创意画。
教学准备:1. 圆形拼接创意画的示范作品。
2. 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形拼图。
3. 彩色纸、剪刀、胶水。
4. 幼儿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其中的圆形图案和颜色。
2. 知识讲解:向幼儿介绍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形拼图,并解释如何将它们组合成创意画。
3. 操作演示:示范将圆形拼图拼接在彩色纸上,形成一个有趣的图案。
4. 实践操作:给予幼儿圆形拼图和彩色纸,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拼接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5. 创意分享: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想法。
6. 教师点评: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积极的反馈。
教案反思: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拼接圆形图形,幼儿能够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选择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形拼图,培养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被鼓励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圆形拼接创意画。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展示了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其中的圆形图案和颜色,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接着,我向幼儿介绍了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形拼图,并解释了如何将它们组合成创意画。
在操作演示环节,我示范了将圆形拼图拼接在彩色纸上的过程,以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技巧。
然后,我给予幼儿圆形拼图和彩色纸,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拼接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最后,我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想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积极参与,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形拼图创作出了各种有趣的图案。
在创意分享环节,幼儿们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教学设计说明
北屯镇中学朱慧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9~70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在任何正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正方形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推理、归纳、迁移等能力;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结合课件出示)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2.课件展示:生活中关于方与圆的精美图片,精美的雕窗。
【设计意图】由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导入课堂,自然地引出例题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实践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图)
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
上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上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呢?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特征分别概括地称为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组合出这两个图形吗?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图形的组合与位置关系,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产生。
与此同时,激活了原有的关于组合图形的认识,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
2.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预设1: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师:只告诉你这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你能计算出这两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尝试练习。
(2)分析与解答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的?
预设:正方形的面积是2×2=4(m2),减去圆的面积(3.14 m2),等于0.86 m2。
师:你是怎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
师:在右图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吗?(不能)该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
预设1:可以把右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
追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相当于什么?(底是2 m,高是1 m,相当于圆的直径和半径。
)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那么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验证吗?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当r=1 m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预设2:也可以看成四个三角形。
师:这样一来,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相当于什么?(底和高都是1 m,相当于圆的半径。
)
师:那么,圆与正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练习,分析订
正。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得出公共边以及
图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达成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中,
注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只用几个简单的设问,引出的却是学生自主学
习的过程展示。
三、回顾反思,理解算法
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左图我们一起来算一
算。
左图:。
师:像这样,你能计算出右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练习,反馈讲评。
右图:。
师: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1 m代入上述的两个结果算一算,有什么
发现?
预设:和之前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
一般的数学规律是本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
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利用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展过
程中。
四、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右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
铜镜的直径是24.8 cm。
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五、课堂练习,强化认识
六、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布置作业:第72页练习十五,第9题。
第73页练习十五,第10题~第14题。
板书设计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圆与正方形的关系)
例3、从图一可看出:2×2=4(m ²)
3.14×1²=3.14(m ²)
4-3.14=0.86(m ²)
从图二看出:(2
1×2×1)×2=2(m ²) 3.14-2=1.14(m ²)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教学反思
北屯镇中学朱慧敏
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它是在研究圆与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出现了外切圆和内切圆,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根本没有直接用π来计算,而是用3.14来计算,所以这一节课要让学生用π来计算,又增加了一点新的难度。
本节课是一节思维训练课,难点就是研究两种关系:
一、首先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先看看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的图片,欣赏古代建筑的美,同时把问题抛出:圆和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怎么算?分析解答。
外方内圆,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是3.14x1²=3.14(m²)正方形的面积是分成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三角形面积2倍来算即(1+1)x1÷2x2=3(m²)再用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即3.14-2=1.14(m²)
再通过让学生计算多个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求出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计算它们的面积比。
外方内圆,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圆的面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正方形面积=(1+1)x(1+1)=4(m²)圆的面积是3.14x1²=3.14(m²)正方形面积减去圆的面积4-3.14=0.86(m²)
通过让学生计算多个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再计算它们的面积比。
二,回顾反思。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检验做的题正确与否,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个检验中,把圆的半径是1米换成是字母r可以验证原来的结果正确与否。
然后运用这两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而要得出这两个结论不能直接告诉。
学生,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
1、在一个正方形中作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就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并在多个图中强调,让学生印象深刻。
2、学生在解决求圆内画一个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时,提出的方法很多,我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计算,这样也为学生在计算中省下不少时间。
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计算两个图形之间的面积活动中来,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