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学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乡村数字经济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乡村数字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7b1a7c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3.png)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乡村数字经济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现象。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乡村地区也开始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
本文旨在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剖析跨文化传播对乡村数字经济的影响及其机制。
文章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包括跨文化传播、乡村数字经济等,并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跨文化传播和乡村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分析,文章揭示了跨文化传播对乡村数字经济的积极影响,如促进信息流通、提升乡村品牌形象、拓展乡村市场等。
文章也指出了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文化差异、信息传播失衡等。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乡村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跨文化传播和乡村数字经济关系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乡村地区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和尝试。
二、乡村数字经济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背景下,乡村数字经济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乡村数字经济,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农业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乡村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特点。
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打破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乡村数字经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人才进入乡村,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乡村数字经济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9094b3daef5ef7ba0d3c81.png)
读书报告
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 (传播政治经济学)
作 者:文森特· 莫斯可(加拿大) 报告人:李莉 硕655班 3106078011
作者简介
文森特· 莫斯可是 加拿大卡尔顿大 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教授,是西方 传播学界享有盛 誉、成果卓著的 学者之一。
他的《传播政治 经济学》是本学 科领域权威著作, 已经成为欧美传 播学者和学生的 必读书。
总述与挑战
政治经济学坚持历史的重要性 将传播放在广大的社会整体中去思考 从社会行动中了解道德立场的作用 研究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工具和方式 挑战:政治经济学涵盖了一系列不同的 立场、兴趣、侧重点和对立关系,百 家争鸣,众说纷纭。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反思与更新
修正:提供一种新的视野而没有实际的改善。 否定:以截然不同的观点加以替代,或是以根 本的方式加以转变。 反思:介于修正和否定之间。是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取向和它的不同流派,比较它们的异同, 并与另一些理论取向再做对照。
结构化
1、社会阶级(分类观、联系观、形成观) 1)收入——阶级分化——阶级权力对传播事务的控制。 2)阶级权力影响当代的工作场合,在传播业工作场合,通过对体力劳 动的瓦解和对其他工作者的监视控制来起作用。 2、性别(社会阶级/分工;社会再生产/功能;性别与阶级双重性/父 权与资本主义互构) 3、种族(种族分化在传播中造成的享用权的不平等,包括传播公司 的产权和控制权、在媒介和传播业中的任职权、传播手段使用权、对 少数民族看法的媒介表达权) 4、社会运动(1、影响了传播的手段和内容,因为所有的社会运动都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如何组织对内和对外传播的问题,并因此发展自己 的传播战略和传播政策。2、有组织地向统治性媒介政策提出挑战) 5、霸权(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是确定主流霸权的不稳定性的 根源和对反主流与非主流霸权所采取的各种形式进行评估)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3a30384ecf84b9d528ea7a2b.png)
69传播学政治经济学派以英国雷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学者戈尔丁和默多克为代表。
政治经济学派主要依据马克思关于“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论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所有制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媒介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本质。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另一个独特的流派。
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基本上将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同于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这个流派完全有别于美国的经验学派,它着重分析西方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从而揭示文化工业的复杂性和通过资本实现的文化活动对社会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传播的所有权、生产、流通和受众消费等层面的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试图展现传播的社会权力关系。
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欧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都颇有影响,它和起源于英国、着重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的文化研究一道,形成西方传播学领域的批判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术起源和发展传播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分析政治经济压力与限制对传播与文化实践的影响,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如何左右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的;二、研究传播产业在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上升地位。
虽然传播政治经济学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它不是对这一理论生搬硬套的结果,也不是抽象学术的产物。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过程中,有两个具体因素不可忽视:一、20世纪30、4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西方激进社会运动对世界不平等的经济文化体系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挑战。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不但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运动密不可分,而且一开始就超越了方法论民族主义的局限, 使传播研究具有了真正的全球视野。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大体包括三个阶段:(1)随着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和电信从中型、通常是家族控制的企业演变成20世纪工业秩序中的大企业,传播政治经济学开始分析传播业的产业结构和资本积累过程,以及大型传播公司的权力运用问题。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
![传播学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9814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b.png)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传播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权力机构对传播活动的控制。
它强调以一种“历史的”、“制度的”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关注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政治和权力关系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传播政治经济学一开始就放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传播研究中占支配地位的功能主义社会学,而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提供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概念框架。
它关注传播机构与经济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传播活动中的权力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从历史和制度的视角出发,关注媒介机构与其他机构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公众利益和人类的发展。
这种研究方法一直被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坚持。
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与西欧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代表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它对传播活动中的经济力量、社会阶级和社会权力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传播现象背后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结构。
总的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它为我们理解传播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
![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e9759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7.png)
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
传播政治经济学主要关注媒体和传播行业的经济结构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包括:
1.传播产业作为资本主义的重要部分,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影响。
媒体和传播行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集中在大企业和政府手中,这种集中控制不仅导致了媒体内容生产的单一性和商业化,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
2.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媒体和传播行业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追求者,也是维护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
媒体在资本主义体系中扮演着为既有秩序辩护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冲突。
3.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媒体和传播行业的阶级性,认为媒体和传播行业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操纵公众舆论的工具。
因此,对于媒体内容的分析和批判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议题。
对于中国传播业的借鉴意义:
1.传播政治经济学提醒我们,媒体和传播行业不仅是商业化的产物,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发展中国传播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单一化。
2.传播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媒体和传播行业的阶级性,这提醒我们在中国传播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资产阶级的警惕,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媒体和传播行业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3.借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
国传播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不同媒体和传播渠道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5bc2cf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7.png)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经验学派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经验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
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记忆思路:总述内容+代表人物+研究理论批判学派批判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起源于欧洲,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主要组成部分是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语义批评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
其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境遇里分析与理解传媒的内容、运行机制及其效果。
这一学术传统反对功能主义和自由多元的意识形态,强调现代社会的矛盾对抗性,批判现代社会的霸权统治,揭露传媒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商业文化之骗人虚幻的实质,鼓吹激烈的反叛行为,在计划对抗冲突中解决社会矛盾。
记忆思路:时间+总括+组成部分+核心+内容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代表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一次繁荣。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9c61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1.png)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
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
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需要关注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宏观调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a0fa20376baf1ffc4fad81.png)
由本书可知,传播学可分为两类,主流研究(又称行政研究)和批判研究。
行政研究主要解决一般意义的问题,服务于公共或私人的行政机构,媒体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众所周知的“受众”、“有限效果论”等概念都是他们提出的。
而批判研究关注媒体的普遍角色、人类尊严和价值观的威胁,把传播学研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注重对传播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分析,它以价值观或道德哲学做引导,或多或少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通过研究来改变社会。
传播政治经济学具有批判研究的以上特点,但又有些不同。
在我看来,传播政治经济学不以媒体本身为研究中心,关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积累方式的转变和传播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这揭示出媒体市场“一元一票”的逻辑,此外,媒体不仅受金钱支配,还与权力有着相互构建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媒体运行的内在规律和传播的机制。
传播政治经济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努力用理论促进实践,让传播推动人类社会向更为平等、自由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得益于其道德感和学术价值观的引导。
传播政治经济学对中国传媒业的意义尤为深远,联系到我国长期以来受到美国实证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的影响,一方面希望媒体“去政治化”,另一方面常常只突出经济与国家权力,导致社会活力的压制,传播政治经济学则可以把诸多层面彼此关联,对解决当代社会矛盾、文化冲突有所启示。
不过没有哪个学派是十全十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兴起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但是它也有诸多争论和问题,如果能和其他流派互相补充也许会更好,重要的是每一个流派都能提供给我们独特的研究视角,帮助我们看清事情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兴起于英国,是一种主张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政治经济思想,自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媒业也受其影响。
广播电视业由于自身的重要地位,一直被认为是应当服务于政治文化发展的公共机构,但是之后受政治、经济、商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以新自由主义浪潮为导向的广播电视改革席卷欧美,主要形式包括自由化、商业化和放松管制。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知识谱系的写法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知识谱系的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b6b8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d.png)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知识谱系的写法
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理论框架,它将传播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探究各种传播实践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重点研究媒介产业、信息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一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谱系:
一、传媒理论:传媒理论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它试图从资本主义历史的角度来解释媒介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媒介的所有权结构、财务结构、市场结构等,并通过这些结构来解释个体和社会如何在媒介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二、文化政治经济学:文化政治经济学是将传媒理论与文化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探讨文化产品在资本主义环境中的制造、分发和消费,并分析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三、全球化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介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受到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该研究分析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媒介产业的互动,试图揭示全球化对传媒产业和信息生产和消费带来的影响。
四、技术和新媒体研究:技术和新媒体研究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新兴领域,它主要集中在网络和数字媒介的发展与变化,研究数字化媒介如何重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市场结构,以及信息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变革。
以上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个主要知识谱系,它们互
相独立,并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范例。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研究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5ec37f27d3240c8447ef43.png)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研究作者:周义博来源:《今传媒》2014年第09期摘要:以施拉姆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实用色彩的美国经验学派将传播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分析上,但是他们的研究无法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他们直接或间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引起了另外一种研究路径——源自欧洲的批判研究的兴起。
活跃在批判舞台上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种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
两者存在不同的研究取向和理论成果。
本文通过对两个学派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交融过程等方面的梳理,对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三个时期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框架;分歧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22-02一、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短暂春天在传播政治经济学初创的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认为大众传播活动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宏观的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即传播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对社会的影响,从媒介机构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机构的相互作用角度出发强调以一种历史的、制度的方法理解传播活动,从媒介所有权、经济结构探讨各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关注权力的问题。
早期的代表作有斯迈思的《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等著作。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急剧变化,西方国家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传播政治经济学有了大量现实课题而蓬勃发展起来,代表作有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加纳姆的《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等。
文化研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英国,他们关注的是媒介文本意义以及大众对文本的解读。
他们主要分析、揭示包括文体在内的文化环境中的阶级、性别、民族等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批判研究都曾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二者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述,继承了马克思的社会分析总是建立在对物质关系的关注的基础之上的观点。
他们认为政府不是一个中立者并且也不是民主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代表,制度的偏见导致资本的倾斜并作为一个阶级系统存在。
批判学派分类
![批判学派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63b23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9.png)
批判学派分类
批判学派是一个多元化的研究派别,其起源于欧洲,与美国的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有所不同。
它坚持批判观和批判研究方法,主要流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女性主义传播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等。
以下是这些流派的简要介绍:
1.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他们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
2. 文化研究学派:这一学派的研究重心是大众传播在社会及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 政治经济学派:着重分析西方垄断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
4. 意识形态学派:着力研究意识形态本身,以及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5. 女性主义传播研究:着重研究男性统治束缚对女性传播的方式,以及女性传播形式的力量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8839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2.png)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如何传播政治和经济观念、制度和实践的学科。
它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探讨政治和经济因素如何受到文化背景、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并通过这种跨文化传播来推动政治和经济发展。
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观念和制度的因素,包括文化差异、历史和制度背景、全球化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政治经济制度,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探讨其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2.传播方式和机制:研究政治经济观念和制度在跨文化传播中
的传播方式和机制,包括媒体传播、社交网络、国家间的外交和合作等。
通过分析传播方式和机制,可以揭示政治和经济观念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传播和接受,从而推动跨文化传播的深化和发展。
3.交流与冲突:研究政治经济观念和制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交
流和冲突,包括文化冲突、利益冲突等。
通过分析交流和冲突,可以揭示文化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探讨如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
4.政治经济发展:研究跨文化传播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包
括经济增长、政治体制变革等。
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政治经济观念和制度的交流和融合的研究,可以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创
新和进步。
总之,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旨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政治经济观念和制度的传播和影响,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革和进步。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dd80d69168884868762d6d7.png)
加纳姆批判文 化研 究是用 于 文化研 究 而不是 政治 经济 ,认 为 ,第 文化研究 忽视 了文化 生产的机 构,它赞美 流行文 化 ,放弃任何反对 角色 ;第二 ,因为文化研究 忽视 了经济因 素 ,所 以它不 可能理解在 当今 世界 真实的权利 、主导、压迫 的结 构。文 化研究 没有拒绝政 治经济学本 身 ,它拒绝 的只是政 治经 济学家实行政 治经济 的方式 。加纳姆指责文 化 研究 把太多精力放 在消费 、娱乐 和 日常活动中 ,而没有对生产 、劳动 和 制度进行太 多的关注。尽 管加纳姆否认 政治经济学是简化论或者是 简单 的反映论 ,但是他的观点使他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对于文化研究来说 太简 化。文化研 究中没有人会 否认经济关系和实践 以决定性 的方式形成 了文 化实践的领域 。不过认为这只是在总体领域上。 传播政治经济学对文化研究的批判集 中在文化研究更侧重 于文 化消 费而不是文化生产上 ,通过把注意力集 中于消费和接受 ,集 中于解释的 阶段 ,夸大 了消费和 日常生活的 自由。文化作为上层建筑 的成 分 ,与物 质产品 的非文化模式有关 ,文化产品在物质产品层面有一种特 殊的意义 解释 ,“ 控制精神产品的手段” 文化作为物 质产 品的一部分 ,附属 于和 资本主义发展 的法律 的接合 。资本对 文化产 品的控 制在某种层 面上说 , 是文化商 品的生产 和转换成 为文化关 系的主导形式 。任何统 治阶级都会 将物质生产 的很大一部分投人到建立一个政治秩序上 。 ( 二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和解 传播政治经济学 和文化研究虽然在社会观 和方法论 上存在分歧 ,对 批判传统 的理解 和媒介生产 和社会 消费也存在不 同的看法 ,由此产生 了 多次争论,但二者 也存在相融合 的地方 ,两者都坚持 左翼立场 ,都想 维 护社会公正 、 公平 ,两者从 一开始 的相互融 合到激 烈的对抗 再到和解 , 都意识 到两者之间存 在着相互借 鉴的可能性 ,政治经济学家认 为 ,在资 本主义的社会结构里 ,只有把注意力集中于文化实践的物质 和符合 资源 如何 以结构性的决定性方式 、通过商品化了的文化生产 、分配 和消费制 度及过程 ,才能理解~个人是如何能够学习文化实践及其政 治效 用 ,要 重视人的主体性 ,不能片面的强调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而文化研 究学者 也要意识到文化研究活动不仅是精神层面的实践活动 ,也是 一种 物质经 济 的实践活动 ,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约 ,因此文化研究 对于文本和 社会关系 的研究要放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中去研究 ,要重 视政治经济 的 作用 。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要在相互包容 、相互借鉴 的基础上才 能得到更好 的发展 ,毕竟他们最终的 目的是为全人类 服务 的 ,实现社会 的公 平 正 义 。 ( 作 者 单 位 :新 疆 大 学 新 闻 与 传 播 学 院 ) 参 考 文献 [ 1 ]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a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 o 文化研究起源于2 o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伯 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文 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及批判主义的集大成者 ,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理查德. 霍家特开创了这一中心,尽管文化研究中心一开始在理查德.霍家特的指导 下开始大众文化的批判研究 ,文化研究坚决主张文化符号和文本多义 ,强调 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地位 ,认为应该被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研究 ,因为 战后的英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转变非常明显,再加上 科技 的发展 , 使得电影 、 广播 、 电视越来越普及 ; 到了 二战后的大众传播时 代, 文化的主体就变成了以电 影 、广播 、电视等大众文化为主 , 所 以传统文 化研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文化研究所处的语境是一个由工业资本主义和 日 益商业化的文化生产 、分配及消费体系所构成的阶级结构。 在文化研究发展 的历史进程 中主要有 两次发 展,第一次是 ,意识形 态 问题 由对于文 本分析技术 的发展 被极大的精 细化 了,即文本符号表 征 与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次 , 统治 与 被统治的概念从仅仅针对阶级 扩 大 到 了包 括种族 和 性别 。 到 2 0世 纪 7 0年代 文 化研 究 受 英 国左 派运 动 的 影 响,批判文化精英主义排斥工人阶级文化思想 , 这种批判立场与阿尔都塞结 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为继续马克思主义基本体系 中文 化独立于经济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动力 ,同时也为文化作 为独立 、 自主领域 的需求提供 了理论上 的合理性 ,一 开始 ,阿尔都塞是强调文 化独立于 经 济基础 ,后来 ,他强调 的文化必须与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相结合研究 。 三 、传播政 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关 系 ( 一) 、传 播 政 治 经济 学和 文化 研 究 的 分歧 传播政治经 济学 和文化研究都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但 取 向上存 在 的差别 比较 明显 ,方法论上存在分歧。两者的差异表现 在 ,传播政治 经 济学基本 坚持 了现代主义传统的价值观和真理观 ,而文化研 究则受 到后 结构主义思潮 的影 响。文化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性别 、民族 ,而政 治经
试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be60ac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3.png)
传播政治经济学专辑253试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曹沥伟摘要传播政治经济学兴起于20世460年代,旨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大众媒介如何成为一种社会基G,与资本一同实现对社会的宰制。
在媒介日益“下沉"的今天,传播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研究媒介技术影响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学派。
本文梳理了20世460年代'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依据研究的客体的不同,本文将研究路径分为微观领域生产过程的商:化、数字化研究路径,中观领域媒介产业集中及所有权控制的空间化研究路径,宏观领域跨文化传播的结构化研究路径三大路径#本文认为,在媒介社会化的今天,媒介作为一种与经济、政治、社会并列的元资本,在自我的场域中发挥着剥削受众、控制产业,影响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商:化产业集中所有权的控制跨文化传播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传播作为一种力量对社会的影响社、经济权力机构对传播活动的作用的一门科学,强调以一种“历史的”、“制度的”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
自学科创建以来,和欧洲为研究主要阵地。
自发表了《传播(克思主义的盲点严,提出了受众商品论后,传播作者简介曹沥伟,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电子邮箱:1094088464@。
254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大约有以下三种研究路径:一、微域生产过程的(受众、内容、劳动)商品化、数字化研究众所,马克思主学的研究起点是“商品”,因为它构成了主义社析的起点。
然而,马克思时代的大众传媒与传播未发样广泛的地步,以至于「仅是对劳动而言的,媒介被当作建的“精神”对物质的反映。
随着媒介的发展,媒介参与余价值的生产这一角色开始被学者们所认知。
(—■)受众商品化将受众的非劳动时间纳入体系的视角观点是传播学最引的。
究起始于的“受众商品论”。
即媒介 播放受众的节目,将受众出售给广告商以吸引受众注意,广告商支付媒介报酬,同时从受众身上获余价值,完成对受众所有眠时间的占有。
传播政治经济学总结
![传播政治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e65a9551e79b8968022698.png)
公共媒介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它由特定的过程构成,这个过程坚持民主胜于商业化商品化与传播的关系:1、传播过程和传播技术对经济学中的商品化的一般过程起到推动作用;2、商品化过程渗透到传播过程和传播制度中,使该过程产生的矛盾对传播产生影响传播的商品化过程涉及讯息如何被转化为商品资本将劳动力转化为新闻稿或专栏文章,与其他文稿及广告一起组合成整套的商品传播是一种特殊的、强大的商品,除了能创造剩余价值外,还能创造符号和形象,其意义能塑造人们的意识大众媒介的形成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并把它们出售给广告商的过程受众实际上是媒介的劳工,将自己的时间作为劳动力出卖给媒介,为媒介创造剩余价值,媒介则把免费的节目作为报酬提供给受众大众媒介商品分为符号商品和受众商品符号商品卖给受众,受众商品卖给广告商控制论把商品化的过程从产品本身的价值转移到谁需要这个商品、谁提供这个商品、这个产品有何作用等信息的价值上根据控制论的观点,关于受众的数量、组成及媒介使用模型等资料的报告才是媒介系统的主要产品收视率是控制论意义上的商品,因为它在促成商品生产的同时也被建构为商品布里弗曼的劳动过程观点:劳动由构思及行动的统一体构成,传播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构思的权力平衡,使权力从专业新闻工作者手中转移到控制技术系统的管理者手中媒介知识分子是大众传媒业的生产劳动者媒介知识分子直接生产剩余价值,通过广告服务其他部门媒介知识分子是知识和公众的理性的代表空间化是指克服空间的过程,换句话说,在当今资本主义和传播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境下,空间和距离越来越无法阻碍传播空间化的两大问题是跨国媒体和民族主义,两大问题是相对抗的民族主义反对跨国媒体的理由:1、跨国媒体单一价值观的大量输出令民族国家忽视变革与多元需求;2、操纵信息和掩盖真相的现象时有出现;3、雄厚的经济实力让跨国媒体产生了对一国经济的控制力经济上的落后必然不可能产生与之不相称的文化上的先进民族国家一方面担忧、排拒跨国媒体,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本国媒体实力薄弱、素质低下,他们试图支持本国媒体发展壮大,却总是败给跨国媒体在某些国家看来,跨国媒体对民族国家利益的损害并非无可挽回,因为当中有利益的来往和民族国家的主动选择结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安东尼-吉斯登指出,社会阶层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由人类的能动行为组建,它还提供了组建所需的“媒介”本身媒介分配与经济能力紧密结合经济能力直接影响到媒介物品的拥有,也直接导致了媒介分配的不均衡。
《传播政治经济学》课件
![《传播政治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df40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2.png)
关注跨国媒体公司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文 化产品如何成为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的工具。
3
民主参与理论
主张传播应该促进民主参与和社会变革,强调公 众对传播内容的批判性解读和参与。
2023
PART 02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 念
REPORTING
传播商品化
01
传播商品化是指媒体内容被视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 生产和销售的过程。
媒体与公共政策制定
媒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政策制定产生 重要影响。
媒体与市场
媒体产业的商业化运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产业逐渐走向商业化运营,追 求经济效益成为媒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市场对媒体内容的影响
市场因素对媒体内容产生影响,一些低俗、娱乐化的内容 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受众关注。
2023
REPORTING
《传播政治经济学》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传播政治经济学概述 •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议题 •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 结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展望
2023
PART 01
传播政治经济学概述
REPORTING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发展
媒体全球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媒体行业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媒体内容、资本和市场的跨国流动成为常态。
媒体全球化的影响
媒体全球化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改变了媒体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还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产生了影响。
社会变革与媒体的角色
社会变革的趋势
当前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革对媒体的 角色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职能转变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职能转变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20028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2.png)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职能转变探析——
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张丽君
【期刊名称】《今传媒》
【年(卷),期】2024(32)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职能不断演变,先后经历了宣传教育、政治科教、娱乐经济、政治宣传四个时期。
本文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采用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文化类电视节目职能转变的轨迹,以及当今文化类电视市场的媒介环境,旨在探索文化类电视节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进阶路径。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张丽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0.7
【相关文献】
1.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2.文化类电视节目对军事典籍的文化记忆建构——以《典籍里的中国》之《孙子兵法》篇为例
3.试析文化传播视域下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策略——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遗里
的中国》为例4.传播仪式观视域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分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5.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共情传播机制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
![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c1b6c8f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3.png)
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一、本文概述《传播政治经济学之我见》旨在探讨传播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核心观点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了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信息传播、媒体产业、社会权力结构等复杂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首先介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阐述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为后续深入探讨打下理论基础。
在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时,本文将重点关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媒体产业如何受到政治、经济力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进一步塑造我们的信息传播环境和社会认知。
在总结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时,我们将强调其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现象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剖析信息传播背后的权力结构、经济动因和社会影响的工具。
本文将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我们将关注媒体产业的变革、信息传播政策的制定、以及数字经济的崛起等现象,探讨传播政治经济学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传播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领域的理解,并为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理论框架建立在政治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
其核心理论主要围绕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经济结构和文化影响展开。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中,信息传播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过程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反映并影响着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文化形态。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信息传播过程中权力关系的分析。
在这一框架下,信息传播被视为一种权力的体现和运作方式,不同的信息传播主体通过掌握和运用信息资源来维护和扩张自身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的辩护士一样,文化分析当中一些有影响的趋势已经把分析的重点放到了意义交换的那一刻——文本所携带的意义和读者赋予它们的意义的相遇。在这两种分析方式中,意义的遭遇被从更宽泛的语境中抽离出来,呈现出一种消费者掌握全权的实例。对于像约翰·费斯克这样的论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用流行文化进行抵制的信号,一种“意识形态的反击或者逃避;从上至下的权力遭到了从下至上的权力的反抗,社会风纪面临无序”<费斯克>。这一对颠覆性消费的浪漫颂扬,显然有悖于文化研究长期以来关注的媒介为了维护和支持现行的统治关系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过,即使这一宽泛的视角得以重建,文化研究提供的关于文化工业作为产业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其经济组织又是如何影响意义的生产和流通的。而且没有检视,人们的消费选择与他们在更宽泛的经济结构中的位置的结构性关系。考察这些原动力,正是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在这种考察中,我们将追随雷蒙·威廉姆斯的律令:“我们不关注产品的组成部分,而必须关注实践的所有条件”<威廉斯>。
《文化、传播和政治经济学》
从政治家到学者,如今都同意公共传播系统是“文化工业”的组成部分。这表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些组织与其他工业既相似又不同。
一方面,它们显然与其他生产领域有一部分共通之处,并且越来越被整合到一般的工业机构中;另一方面,同样清楚的是,它们生产的物品—报纸、广告、电视节目和故事影片—在组织关于世界的影像和话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就是通过这些影像和话语认识世界的。
S1 批判的PEC—假想敌人和刻板印象
有的术语实际上很不严格,丧失了分析的精确性,而变成了口号或陈词滥调。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批判的”分析就是这么一个术语,常常(令人厌倦地)和“行政的”研究对照起来。
经验性的(往往意味着简单的)工作与更为理论化的思考—这样的两分法相当松散地被等同于行政的工作(大体上由媒介公司所委托)和批判的工作(广义上倾向于M主义)之间的区别。这种两分法往往是不真实的,有许多值得反省之处。
批判的视角对它的研究现象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概念,简单地说,它使用的理论构成物存在于实际世界之中——而不仅仅是现象。出于这个原因,批判的分析主要关注行动和结构的问题,试图辨明影响实际世界中的实际行为者的生活和机会的实际制约因素。在这个意义上,批判理论也是唯物主义的,它聚焦于人们和他们的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占有物质资源的不平等的支配力量,以及作为这种不平等的结果之人们在符号环境中的不平等性质。
批判的PEC在社会科学的系统内得到制度化—从受到经济学、政治科学和社会学训练的人中吸纳它的主要的从事者。而文化研究的机构和项目大部分仍然设置在人文科学院系中,追随者主要是从事文学和历史研究的学者。结果,虽然两者都有打破学科边界的强烈愿望,但这两个集团是以相当不同的兴趣和参照点研究传播现象的。
文化研究视角的传播研究“主要关心意义的建构—意义是如何在特殊的表达形式中产生的,它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被持续地协商和解构的<默多克>。这样的企图,产生了两个不同而有联系的工作领域。第一,也是大部分人所从事的,是文化文本的分析,包括那些产自媒介工业的文本。与那些把媒介看作是传播模型(比如把恐怖电影、肥皂剧或纪录片视为向消费者传送“讯息”的载体)相反,文化研究把它们当作用特殊方法整理和排列意义的途径。例如,传播模型的内容分析把电视剧中一个暴力行为的意义视为事先可定义的,可从它所处的文本的位置或与其他节目的文本关系中分离出来。文化研究则坚持认为,意义是可变的,主要取决于全部叙述所提供的语境、节目类型、演员和节目播出前被认知的状况。
我们在这里所概括的理论取向显然也是批判的,但必须有经验的研究介入其中,而且,我们不会因所提问题有实用的或政策的考虑而感到不安,它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批判:其分析建立于对社会秩序提供一种在理论上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解之上,而传播和文化现象就是在这种社会秩序中被研究的。
这就是它和另一个主要的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所共享的一个特征。两者在广义上都在新M主义的社会观内工作,中心问题都是权力的构成和权力的行使都和自由多元主义的分析传统保持距离,后者在总体上接受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方式<柯兰>。但是,这一共有的立场掩盖了长期存在于它们之间的理论取向的分野,这种分野产生于不同研究传统所具有的不同的知识的历史,在当代的学术图谱中,仍然维持着它们不同的定位。
其次,批判分析是
许多学者口头上承认这种两重性,但在进一步检验时只重视一个方面,要么聚焦于媒介意义的建构和消费<费斯克>,要么聚焦于媒介工业的经济组织<柯林斯等>。
这里要概括的批判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与他们的区别恰恰在于,聚焦于公共传播的符号层面和经济层面的相互作用。它显示的是,文化生产的不同的财政方式和组织方式对公共传播的话语和表征(representation)的有效范围及受众对它们的接近所产生的有迹可循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