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难点分析【实用】
高中历史难点攻略理解历史的精髓
高中历史难点攻略理解历史的精髓高中历史难点攻略:理解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门必修课程,而且历史是我们理解世界和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然而,历史学科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很多学生会感到困难。
本文将介绍高中历史的难点,并提供一些攻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精髓。
一、高中历史的难点1.知识内容繁多高中历史知识点繁多,内容广泛,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知识。
2.历史事件多维度历史事件复杂多维,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经济社会环境、政治影响等等都需要综合分析,不是简单的单一解释。
3.方法不正确容易混淆历史不是简单地背诵和记忆,还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归纳、比较和解释等能力,同时历史教学中也有很多专业术语需要掌握和理解。
如果方法不正确,容易混淆和误解。
二、攻略:理解历史的精髓1.正确把握历史观点和价值历史观点和价值是历史学科的核心,通过正确理解历史观点和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应该注重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不仅仅是单纯地背诵和记忆。
2.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学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去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3.集中注意力重点难点历史学科的知识量很大,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不同的阶段,同时注意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学习。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4.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增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精髓。
5.阅读历史书籍和文章历史书籍和文章是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多多阅读历史类书籍和文章,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并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结语:历史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思考的学科,掌握历史知识和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发现人类社会的本质。
高考历史重难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重难知识点归纳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据了学生们学习课程的一部分。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是他们备战考试的重点。
但是,历史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其中重点、难点众多,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因此,本文将对高考历史中的重难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多个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在掌握王朝的更替过程时,我们需要了解每个王朝的兴衰原因、重要的君主及其政绩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变革事件,如夏商周的更替、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五胡乱华等。
2.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此外,还需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展,如农耕文化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需要了解诸子百家思想中的代表性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并结合历史事件了解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与影响。
此外,还需要了解儒家、道家、佛教三大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我们需要了解晚清改革与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了解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等。
此外,还需要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及其对于中国的发展与变革的贡献。
5. 世界两次大战世界两次大战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起因、全球战争的过程及其战后重建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重点关注纳粹德国的兴起、日本的侵略行为以及同盟国的抵抗与胜利等。
高中历史备考的重点难点分析
高中历史备考的重点难点分析在高中历史的备考旅程中,备考者们面对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还有每一个关键的知识点与难点的挑战。
我们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高中历史备考的重点与难点,为备考者提供系统化的应对策略。
首先,高中历史的备考重点在于掌握历史的主线和脉络。
历史不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贯穿始终的动态变化。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历史发展的主线至关重要。
比如,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变迁需要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全面了解来把握。
重点在于识别这些历史变迁的因果关系,弄清楚每一阶段的社会背景、主要矛盾、重要事件及其对后续历史的影响。
系统梳理这些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面对综合题目时能够条理清晰、思路明晰。
其次,高中历史的知识点覆盖面广,涉及的领域繁多。
考生在备考时必须注重对不同历史阶段和地区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时,需要重点关注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如辛亥革命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此外,学习世界历史时,考生需要掌握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内容不仅要求考生记住事件本身,还要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能够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然而,高中历史备考中的难点往往来自于信息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考生容易感到难以驾驭。
一个有效的策略是通过建立知识框架来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轴和事件图表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同时,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通过类比和总结历史规律来帮助记忆。
对于具体的历史细节,考生应学会抓住重点,避免陷入过多的细节之中。
另外,高中历史考试中常见的综合性题目也是备考中的难点之一。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答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此,考生应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学会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可以通过做大量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提高解题技巧,并且在做题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提升对复杂问题的解析能力。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高考历史是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涉及众多的知识点。
在这些知识点中,存在着一些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古代史部分是重点之一。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演变,如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展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这其中的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变革关系。
例如,三省六部制如何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等。
经济方面,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是重点。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到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手工业中的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发展,商业中的市坊制度、货币演变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难点在于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的关系,以及商业发展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思想文化领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重中之重。
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再到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儒家思想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其中的难点在于理解不同思想家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还要能够对比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异同,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长期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迁是重点。
包括政治上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经济上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发展,文化上的西学东渐等。
难点在于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以及各种思潮和运动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局限。
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的成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决策是重点。
从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党的方针政策都需要深入掌握。
难点在于分析党的决策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党的领导作用。
│ │ ├─高中历史必修1重难点解析.pdf
高中历史必修1重难点解析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难点解析: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通过分封制,西周将国家疆域划分为多个诸侯国,各诸侯国则成为周王室的臣属,承担着保卫周王室、忠于周王室的义务。
同时,各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因此,分封制不仅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同时也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扩大了西周的影响力。
宗法制则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即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由亲及疏依次递减。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地方官员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没有独立的地方权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2)地方官员的权力与责任相互分离,使得地方官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行政能力。
地方官员通常只是中央政府的代言人和执行者,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难以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3)政治制度的僵化性和封闭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种僵化性和封闭性使得政治制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重难点解析:1、重点: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其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义和团运动采取了极端排外的手段,如攻击外国人和外国机构等,但也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辛亥革命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重难点分析
高中历史重难点分析不管学习哪个学科都会有重点和难点,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如何攻克重难点也成了学习上的重大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于高中历史的重难点分析情况。
高中历史都有哪些重难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汉承秦制”,并非指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易混点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3、明朝以前,宰相(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易错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该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写法。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必备)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 (必备)因为高中历史学习的是全部的历史知识,所以里面的知识点很多让学生常常搞错,所以最容易错误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希望大家喜欢!一、背景和条件1、原因①经济根源:15 世纪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促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二、经过1、1488 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 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 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 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 。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 。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 累。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 4000——5000 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 476 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鸦片战争 1840 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年——1949 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 21 世纪——前 16 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 11 世纪——前 8 世纪即公元前 771 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落 成(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 770 年——前 476 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 475 年——前 221 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 221 年——公元 220 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 220 年魏国建立——589 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 年——907 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 年唐灭——960 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 年北宋建立——1368 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 年——1912 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 21 世纪)减去 5 个世纪——就是商(前 16 世纪)再减去 5 个世纪——就是西周(前 11 世纪)——减去 3 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 8 世纪前 771 年)——再减去 3 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 世纪前 475 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高考历史知识难点重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难点重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难点重点总结参考高考历史知识难点重点总结有哪些呢?随着高考考试的来临,历史是一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应当要知道一些历史的必背学问才能更好的把握历史学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历史知识难点重点总结,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高考历史知识难点重点总结一、时间:17、18世纪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修正霍布斯观点:(1)国家政权不应干涉私有财产(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地位:启蒙运动中心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高三历史知识点的难点突破
高三历史知识点的难点突破高三历史课程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对于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成绩。
然而,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广泛,不少学生常常对某些难点感到困惑。
本文将就高三历史知识点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突破的方法。
一、历史知识点的难点分析1. 时代转折点:历史知识点涉及了广泛的时代背景和事件,其中一些重要时代转折点,如中国的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往往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的难点。
2. 人物和事件的联系:历史知识点涉及了大量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很难将他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
3. 思维方式的转变:历史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与初中历史教育中的记忆型知识有很大区别,学生常常难以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4. 文章的解读和分析:很多历史知识点需要学生对历史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这对学生的文献阅读和解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突破历史知识点的难点1. 突破时间背景:对于历史知识点中的重要时代背景,学生可以重点研究相关文献和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同时,将这些背景与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建立联系:对于大量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通过构建“人物关系图”或“事件链”,将他们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
在构建过程中,可以使用颜色、符号等方法,使信息更加清晰明了。
3. 掌握分析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学科的分析方法,例如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将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多进行历史研究,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4. 提高文献解读能力: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进行学习和解读,例如《资治通鉴》、《史记》等。
通过分析文献的作者、目的、题材和内容,深入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文献解读和分析能力。
5. 多维度学习: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学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历史的指引高中历史难点全解密
历史的指引高中历史难点全解密历史的指引:高中历史难点全解密高中历史课程包含了大量不同的事件、人物与时间段,其中许多会被视为难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历史学科涉及的一些重要难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这些难点内容。
一、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有着相当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
南北朝时期由于历史繁荣,留下了大量文学、音乐、绘画以及文化遗产。
许多同学在学习南北朝时期时会遇到以下几个难点:1. 分不清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南北朝时期背景复杂,地域上的分隔、政治上的斗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南北朝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不同。
南北朝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统治者性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南北朝之间的政治立场、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南北朝时期。
2. 宋、齐、梁、陈四朝间的区别宋、齐、梁、陈四朝分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四大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特点。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南朝宋,强调文化的意义,深入发展了中国南方的文化;南朝齐,注重民族的意义,开创了幅员辽阔的中国南方的新文化;南朝梁,发展了四声音韵,建立了陶渊明的乡村清新诗风;南朝陈,拓展了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使之走向繁荣。
二、唐朝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巅峰时期,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
唐朝时期,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飞跃。
但是在学习唐朝时段经常会遇到以下难点:1. 不了解唐代世界的大变革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最为丰富和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时期,科学、文化、思想、政治、军事以及人类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因此,需要学习相应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评估,了解唐朝的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把握唐朝文化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丰富的时期之一,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以及文学作品在唐朝时期达到了极大的高峰。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难点及应对策略分析教学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可能存在的教学难点包括:1.时间顺序不清晰:历史发展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如果学生对时间顺序不清晰,很难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2.大量的历史人物、事件和名词: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事件和名词,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不熟悉,很难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3.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难以理解: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发生的事情,它们还有深层的含义和意义,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含义,很难掌握历史的核心思想。
4.历史文献的阅读难度较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文献,这些文献的阅读难度较大,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很难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应对这些教学难点的策略包括:1.讲清楚时间顺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讲清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续。
2.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名词,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便于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和意义,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核心思想。
4.提高阅读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如使用图片、视频、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此外,还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来应对教学难点:1.分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彼此理解难点内容。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理解难点内容,可以使用模拟、游戏、演示等方式。
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意义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难点内容。
4.注重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难点内容。
5.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内容。
历史知识盘点掌握高中历史难点
历史知识盘点掌握高中历史难点历史知识盘点:掌握高中历史难点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课程,讲述着五千年悠久的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高中历史学习中的难点,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
1.古代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历史是高中历史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
其中,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是古代中国历史的起点,并包含了一系列的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春秋战国则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重要拐点;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初具规模的阶段,承载了秦始皇的巨大政治工程以及汉朝的香山文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包含了诸多重要的事件和名人。
在古代中国历史的学习中,需要注重名称、时期、人物、事件、制度等方面的了解,建立时间、空间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此外,理解历史事件对当前和未来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2.世界史世界史是高中历史中备受重视的一部分,讲述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及美洲的发现与殖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
在世界史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历史事件、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理解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掌握其历史变化。
与此同时,需要注重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例如希波吕托、亚里士多德、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牛顿、达尔文、林肯、史大林、华盛顿、曼德拉等等。
3.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史主要包括清末民初、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等历史事件。
这段历史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同时,还需要关注重要人物的生平、思想、贡献等方面内容。
高中历史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历史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历史复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如同考场中的挑战者,等待着每一位学生的迎接。
重点内容是复习的核心,而难点则是突破的关键。
每当学生走进历史教室,重点内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指导他们。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特别关注大事件、大人物以及重大变革。
例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现代史上的重要战役、以及各类历史文件的作用,这些都是重点内容。
它们不仅在考试中频繁出现,也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主线。
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框架,掌握关键的历史背景和因果关系。
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意味着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奠定坚实的复习基础。
然而,面对难点,学生们可能会感到如同站在山顶,眼前是一片迷茫。
难点通常表现为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或是掌握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这些难点可能包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织的理解,或是对重大事件背后深层次因素的解析。
例如,如何理解不同国家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决策,或是分析中国历史上不同经济政策的社会影响,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学生需要采取深入研究的策略。
可以通过查阅参考书籍,参与讨论,或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来获得不同的视角和理解。
此外,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梳理清晰,也是有效的方式。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多重维度,提升自己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复习高中历史的过程如同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
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基础,而难点则需要耐心和智慧去攻克。
最终,掌握了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应对考试中的挑战,还能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高三历史知识点重难点
高三历史知识点重难点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子们正在备战各科目的考试,历史作为文综科目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常常成为学生们头疼的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历史知识点的重难点,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中国古代社会变迁是历史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弄清楚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社会等级变化。
学生们需要了解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掌握各个朝代的代表性事件和重要人物。
1. 奴隶社会时期:学生们需要了解夏、商、西周等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有关黄帝、尧舜禹等重要人物的故事。
2. 封建社会时期:学生们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格局、各国政治纷争和兵力对比,还要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和法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3. 唐宋元明时期:学生们需要了解唐朝的辉煌文化、宋朝的科技进步和南宋的北伐战争,以及元朝的统治政策和文化特点,明朝的海外扩张和封建社会的腐败。
二、近代中国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掌握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
1. 鸦片战争:学生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理解列强入侵和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背景。
2. 辛亥革命:学生们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领导人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3.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学生们需要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原因和影响,还要了解到中国革命的新的方向。
三、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需要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领导人和思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生们需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以及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们需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进程以及纳粹主义的兴起和法西斯主义的崩溃。
3. 冷战时期:学生们需要了解冷战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了解苏联和美国的角力和争霸。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高三会教给我们奋斗,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提升空间,不经过一年血战,或许我们恒久发觉不了自己身上隐藏的能量。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盼望大家喜爱!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诸侯争霸和兼并斗争:1、春秋诸侯争霸——①缘由:生产力开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吩咐,不再朝觐和纳贡。
②目的:各诸侯国。
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
④代表事务: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斗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斗争到封建兼并斗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斗争。
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
③代表事务: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TYB可调压式齿轮泵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沟通和常见的斗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根底。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运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浇灌:桔槔普遍用来浇灌农田。
闻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开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兴旺(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独创)。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标准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开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对于广大高考学子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但又颇具挑战的科目。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明确历史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能够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构成了高考历史的主要框架。
其中,中国古代史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政治制度的演变,如从商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等;经济方面,如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土地制度的变革、商业发展的历程等;思想文化领域,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在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重点涵盖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以及相应的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共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等。
世界史方面,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带来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经过和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而高考历史知识点的难点,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历史事件的时间线错综复杂。
众多历史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彼此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要清晰地记住每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并非易事。
比如,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生,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考生需要理清这些事件的时间脉络,才能准确把握历史的发展进程。
其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难度。
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分析
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分析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科目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备受关注。
新高考历史科目的难点知识点是广为学生讨论的话题,本文将围绕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展开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历史的难点中国古代历史涉及的时间跨度广阔,内容繁杂。
其中,秦汉时期是新高考历史中的难点。
秦朝统一六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册封制度、标准统一的文字、权臣制度等,但也产生了社会矛盾,如暴政、焚书坑儒等行为。
汉朝沿袭了秦朝的一些制度,但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如置郡县、选拔贤能、设立丞相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是历史难点。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史的难点中国近现代史作为新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生关注的焦点。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其中的难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统治的终结和民主共和的曙光。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兴起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两个事件中的思潮、运动和时代背景都是历史难点。
第三部分:世界史中的难点新高考历史科目中也涉及了世界史的内容。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是难点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冲突之一,涉及多个国家和洲际势力的对抗,导致了欧洲秩序的彻底崩溃。
二战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一场更为广泛和极为破坏性的战争,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这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原因、参战国家和结果都是历史难点。
结尾部分:新高考历史备考建议针对新高考历史难点知识点,学生应采取针对性的备考方法。
首先,要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与归纳,根据历史事件的推进逻辑,理清其中的关系与影响,掌握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发展过程。
其次,要进行深入的阅读,不仅限于教科书,还要拓宽阅读范围,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模拟考试、历史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
最后,要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复习,做到查漏补缺,避免盲目死记硬背。
│ │ ├─高中历史必修1重难点解析
│ │ ├─高中历史必修1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1是初步系统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
下面是对该课程的重难点解析:
1. 农耕文明的形成:重点掌握“人类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农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农业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影响”等内容。
要理解农耕文明带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2. 两河流域文明:要重点了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两河文明。
包括它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以及对其他文明的影响等。
在学习中着重比较两河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点。
3. 亚细亚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流:要了解中亚古代文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中华文明的交往。
例如,了解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流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还要重点学习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推动作用。
4. 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重点了解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包括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文化成就和社会变迁等。
5. 中华民族的形成:要清楚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特别是中国古代各个民族的融合和形成过程。
还要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征服和融合,了解多民族国家的维护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1重难点的解析,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重难点
古代中国部分1.宗法制与分封制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重难点解析1.(1)分封制(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功臣、姻亲和一些先代的贵族。
②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的区域,起到了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2)宗法制①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宗法制的内容:宗法制就是宗族法规,属于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按照血缘的关系,将权力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的形式确定下来,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度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
它以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了内部纷争,强化了西周的王权。
由此可见,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从而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起来,与世袭制、分封制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体。
③宗法制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②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③等级森严。
(3)两者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紧密结合,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2、如何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国早期的商王朝,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高中历史难点攻略掌握历史的关键知识
高中历史难点攻略掌握历史的关键知识高中历史难点攻略——掌握历史的关键知识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历史既有着丰富的内容,又有着较高的难度。
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历史课程中的一些难点常常让他们感到头疼。
然而,只要掌握了历史的关键知识,理解历史事实与事件的发展规律,就能轻松应对历史考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历史学科中的难点内容,并提供攻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古代文明与世界历史古代文明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整个世界历史的演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古代文明众多并且历史悠久,对于高中生而言,重点地区和重要文明的理解往往是一大难点。
1. 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的中国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达250年的战乱时期。
一方面,战国时期诸侯间的争斗、纷争以及思想家之间的学派争论是高考考点;另一方面,秦汉时期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进程,所以高考可能也涉及到对秦汉时期的学习。
因此,理解这一时期的史实与历史事件,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
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起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通常会涉及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制度以及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
因此,对于这两个文明的理解,将有助于拓宽历史视野、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的基本构成。
攻略: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除了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外,还要注意掌握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可以通过配合历史文献和资料的阅读,或者通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
二、现代历史与国际关系现代历史与国际关系是高中历史中另一个难点,特别是涉及到二战、冷战以及中国的近代史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话题相对繁琐,同时涉及的细节较多,令学生有时难以捉摸。
1. 二战及其影响二战是现代历史中最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高中历史一般会涉及到二战的起因、过程以及战后的国际关系调整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重难点分析不管学习哪个学科都会有重点和难点,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如何攻克重难点也成了学习上的重大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于高中历史的重难点分析情况。
高中历史都有哪些重难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 ;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 、“汉承秦制”,并非指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易混点1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3 、明朝以前,宰相 (丞相 )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易错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该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写法。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易错点1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此,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2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4 、学生容易误以为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应是取得阶段性胜利 (或初步胜利 )。
5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7 、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
8 、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9 、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0 、“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 ;“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易混点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
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
2 、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革命根据地”,特指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 (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 (日军 )的后方 ;“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解放区” 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国统区” )。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易错点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 年)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 、“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 、“一国两制” 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5 、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6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7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 1954 年宪法。
8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易混点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 1912 年在南京颁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 年宪法的颁布。
1954 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错点1 、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 、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5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 1979 年中美建交。
6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 、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易混点1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三者各有侧重。
“另起炉灶”,即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2 、用对比记忆法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易错点1 、注意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其中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雅典民主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非公民,如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3 、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易混点1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黄金时代” )。
2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3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易错点1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 、美国实行的既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 ;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3 、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4 、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二者相互制约。
易混点1 、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易错点1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