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 走进金色大厅——让世界倾听中国

合集下载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彩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彩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彩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拓展音乐视野。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乐风格与流派的辨析,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音乐名曲的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名曲,讲解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辨析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并进行简短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音乐风格与流派: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等。

3. 名曲赏析:代表作品及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首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情感内涵。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作品背景、音乐分析、个人感悟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音乐风格与流派的辨析,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名曲,讲解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辨析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并进行简短点评。

5. 作业设计:分析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情感内涵。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民族管弦乐版和西洋管弦乐版的《拉德 斯基进行曲》对比分析:
1、都是比较大型的乐队; 2、乐队的编制比较相似,同样分有弦乐 组、管乐组、打击乐器组 ;都是用来演奏 较大型和较复杂的音乐; 3、表现力都很强,可表现气势磅礴的景 象或温柔抒情情景。
1、所选用的乐器不同 西洋乐器:外表华丽,具有现代的风格; 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外表较朴实,用的 多数是自然材料,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 化气息; 2、乐器的音色、演奏法与演奏的风格截 然不同西洋。交响乐讲究和声织体、节奏; 民族音乐讲究旋律线条,注重感觉。
中国为什么要在金色大厅举行春节音乐 会?有何意义?
1、加强中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让音乐 成为友谊的纽带!
2、金色大厅是音乐的圣殿,把金色大厅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载体,让世界认识美 妙的中华民族音乐,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 优良文化传统!
2、主题段落先由什么乐器演奏?同引子相比节 奏有什么变化?
笛子;音乐节奏欢畅、舒展;描绘了一 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3、对比段落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鱼咬尾”的旋律使乐曲生动有趣,表 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ຫໍສະໝຸດ 欣赏视频 《大胡笳》音乐片段
1、胡笳,原是北方民族的一种吹管乐器, 由于音色悲凉哀怨,又称悲笳或哀笳。
3、在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有宋祖英、谭晶、 王莹 、王宏伟、祖海等。
聆听音乐, 体验音乐的情绪
冬仓冬 仓
冬仓冬 仓 冬 仓 冬 仓 冬 仓 冬 仓
仓 0冬 仓 0冬 冬仓乙冬 仓 冬仓乙冬 仓 仓 冬仓乙冬 仓
1、《花好月圆》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
与《春节序曲》一样同属于闹场音乐, 也是表现喜气洋洋、热烈欢腾的情绪。
2、仔细聆听和观看画面,感受音乐的韵 味;认识古琴、埙、萧三种乐器,能分 辨出它们的音色;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教学内容】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

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

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

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

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印度尼西亚 甘美兰音乐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印度尼西亚 甘美兰音乐
印度尼西区又译成 “钢美郎”,是印度尼西亚 共和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民 族音乐形式,又以峇里岛及 爪哇岛的甘美兰合奏最为著 名。是传统印度尼西亚锣鼓 合奏乐团的总称。
甘美兰简介
主要的乐器有钢片琴类、木片琴类、鼓、锣、竹 笛、拨弦及拉弦乐器,有些曲目亦可以加上演唱者。
甘美兰音乐特点
在甘美兰乐队演奏的音乐中,有一个女声或男声 齐唱声部,他们的歌唱柔美、轻盈,与各种乐器的声 音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令人陶醉。
甘美兰音乐是一种支声体的多声音乐,凡听过甘 美兰音乐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甘美兰音乐既复 杂又简单。复杂是因为它有多层的音响、多条独立的 旋律线和各种交错有序的节奏,它区别于西方音乐中 的主调和声音乐和复调音乐,也不同于东方国家的齐 唱、齐奏中派生出来的支声音乐。简单是因为一首长 大的乐曲其核心旋律似乎是固定不变的,不断循环往 复,好似有始无终。
甘美兰音乐特点
美兰音乐使用两种不同的音阶,每种音阶有三种 “帕台特”(帕台特含有调式、音域、旋律型等多方 面的意义)。
不同的帕台特表现不同的特定内容,并同时间有 联系(即演奏时间有约束)。如:帕台特“涅姆”的 乐曲多表现幸福的情感,并在晚上9—12时演奏。在 这点上它与印度“拉格”的时间学说有相似之处。
课后延伸:
课后欣赏几首甘美兰音乐,并在小组内 进行交流。
小结:
音乐的表演形式是人类直接、自然地表达情 感的方式之一,通过音乐认识世界、了解世 界,所以学习和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是人类 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基础。
甘美兰音乐流行于印尼全岛,由于甘美兰音乐起 源于中爪哇岛,因此前面我们所讲述的均为以中爪哇 岛为主的甘美兰音乐,其他地区的甘美兰音乐在结构、 音阶等方面与中爪哇岛甘美兰大体相同,但在乐队编 制、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上各地均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在甘美兰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爪哇岛和巴厘岛。 然而两岛的甘美兰音乐亦存在着差异。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看指挥打节奏,锻据高中音乐新课标的理念,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中国民乐走进金色大厅”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反映出音乐在文化传播与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1988年中央民族管弦乐团首次走进为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的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华夏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让学生认识民族管弦乐、了解民族管弦乐器的分类。
学习者
分析
高中学生活泼有朝气、喜欢音乐,求知欲强,对流行音乐的关注度高于对民乐的认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以分析的眼光看待 “走进金色大厅”等系列音乐活动。体会中国优秀艺术家在“金色大厅”从事的艺术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介绍民族管弦乐,让学生熟悉了解中国的民族乐器;通过看、听、唱、练,让学生体会民乐作品多重音色所传递出的丰富情感;
课题《走进金色大厅》
计划课时:1课时
章节名称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
第1节“音乐的传播与交融” 第2课“走进金色大厅”
学习内容分析
赏析《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通过中国民乐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向世界展示中国民乐的特殊魅力,音乐成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从而证明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加强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二、讲授新课:
1、介绍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另一首作品《花好月圆》,这首作品是彭修文根据黄贻钧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
2、分段欣赏《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
(1)通过欣赏《花好月圆》引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走进金色大厅
——让世界倾听中国
走进金色大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琴、埙、箫”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和“鱼咬尾”传统音
乐结构。

2、能力目标:熟悉《大胡笳》、《花好月圆》的音乐主题、乐曲风格与特点。

欣赏《娱乐升平》,敲击广东民间锣鼓点节奏。

3、情感目标:热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认识并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走进金色大厅的意义与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简要了解“琴、埙、箫”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并辨别其音色。

2、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结构“鱼咬尾”。

2、熟悉《大胡笳》、《花好月圆》的音乐主题,并进行简要的音乐分析。

3、认识并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走进“金色大厅”的意义与作用,并自己作出评价。

三、教学模式:聆听、感受、赏析、探究、实践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埙、鼓、钢琴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2. 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如重复、对比、发展等。

3. 熟悉音乐的结构形式,如binary、ternary、rondo 等。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解析与实例分析。

2. 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与作品分析。

3. 音乐结构形式的介绍与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元素、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2. 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古典、民乐、流行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音乐基本元素、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分析:通过具体音乐作品,讲解和分析音乐基本元素、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3. 实践与讨论: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并展开讨论。

第二章:古典音乐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熟悉古典音乐的基本形式,如交响乐、室内乐、独奏等。

3. 掌握古典音乐的基本风格,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等。

二、教学内容1. 古典音乐历史背景的介绍。

2. 古典音乐基本形式的讲解与实例分析。

3. 古典音乐基本风格的讲解与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音乐历史背景、基本形式和基本风格。

2. 分析法:分析具体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古典音乐作品: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古典音乐作品。

2.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古典音乐历史背景、基本形式和基本风格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分析:通过具体古典音乐作品,讲解和分析古典音乐基本形式和基本风格。

3. 实践与讨论: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并展开讨论。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全套基于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详细内容包括:1. 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第12节)音高、音值、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声乐作品鉴赏(第35节)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流行歌曲等声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3. 第三章:器乐作品鉴赏(第68节)交响乐、室内乐、独奏曲等器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概念,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声乐、器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创作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声乐、器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

2. 教学重点:音高、音值、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奏一首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实例为例,详细讲解音乐基本概念,如音高、音值、音色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演奏,练习识别音乐基本元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声乐、器乐作品的特点。

4. 作品分析与欣赏(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声乐作品和一首器乐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基本元素、作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欣赏。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本概念:音高、音值、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声乐作品鉴赏:艺术歌曲、歌剧选段、流行歌曲等。

3. 器乐作品鉴赏:交响乐、室内乐、独奏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声乐或器乐作品,从音乐基本元素、作品结构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用词严谨,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观看音乐会等,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走进金色大厅[年级]高一[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音响[教时]一课时[教学内容]《花好月圆》、《龙船调》、《青春小鸟》、《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金色大厅”,了解中国中央民族乐团能力目标:1、分辨出《花好月圆》的主奏乐器,熟悉其音乐主题。

2、学说两句《龙船调》中的土家族方言。

3、分辨美声唱法特点4、熟悉《拉德茨基进行曲》主题音乐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走进金色大厅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花好月圆》的音乐主题。

2、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走进金色大厅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引入:金色大厅图片(三)新课1、教师介绍金色大厅: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

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

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大厅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乐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

2、教师介绍《花好月圆》:虎年维也纳中国民族音乐会结尾曲。

民族管弦乐曲, 彭修文(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指挥和作曲)根据黄贻钧同名曲改编。

乐曲表现了人们在花丛月下轻歌曼舞、尽情欢乐的场面。

3、欣赏乐曲的主题段落A,请学生分辨领奏的乐器以及音色。

(先由笛子吹奏,柔和明亮,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音乐节奏欢畅舒展,上升的旋律线开朗向上,描绘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4、欣赏乐曲的对比段落B,分辨增加的领奏乐器,说出名称。

(先由扬琴和琵琶演奏,轻快活泼.然后由笛子和二胡高胡变化重复。

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

)请学生看乐谱,猜测何为鱼咬尾,展示民间剪纸艺术,教师介绍鱼咬尾创作手法。

5、欣赏再现段落A’,引导学生回答与主题段落的关系。

(句法紧缩、加花变奏)6、完整观看《花好月圆》的演奏视频,请学生回答主题段落出现的次数。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

2024年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础知识音高、音长、音色、音量节奏、旋律、和声、曲式2. 中外经典音乐作品鉴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安魂曲》巴赫《D大调卡农》《黄河大合唱》《平湖秋月》《二泉映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欣赏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音乐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础知识框架图2. 经典音乐作品鉴赏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音乐作品,从音高、音长、音色、音量等方面进行描述。

比较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异同,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作业一: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提供修改意见与建议。

作业二:引导学生从音乐风格、作曲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发表个人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2. 拓展延伸:建议学生课后自主鉴赏其他经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2.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作业设计:分析一首音乐作品,比较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异同。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授课年级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切入点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过程10分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新课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欣赏《送别》片断2.刘天华与《光明行》(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3.马思聪与《思乡曲》(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4)作品片断欣赏.带着问题去欣赏: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历史背景音乐特征音乐情感《送别》李叔同辛亥革命学堂乐歌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1.强烈的时代气息.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光明行》刘天华独奏曲1931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思乡曲》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1937年抗战期间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御风万里》郭文景管弦乐1997年香港回归民族大团结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c.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d.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六.课堂总结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必修)第一单元第2节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听辨出作品主要段落中的音乐特点及演奏乐器。

2、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多种细腻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3、发现和体会到同一画面配合不同音乐所传递出的情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学情分析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蕴含的情感也非常的丰富,对于高中学段的学生来说,在音乐欣赏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课堂上更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来设计,引导学生来体会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欣赏作品时,听辨出各段落中的音乐特点及演奏乐器;
教学难点是根据作品不同段落音乐的特点,分析其表达的细腻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情感之声》——沃尔塔瓦河
一、导入
教师通过问题“我们的情感有哪些”?启发学生总结出我们的情感不但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师生情等等重要情感,还包括奉献的情感、自豪的情感、奋进的情感等等其他细腻的情感。

除此之外,我们也存在与以上积极情感相反向的消极情感,如悲伤的情感、失望的情感、嫉妒的情感等等。

可见,我们的情感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个人表达
情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于是,教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情感?。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新音乐的启蒙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新音乐的启蒙
音乐:李叔同、沈工心、萧友梅、刘天华、赵 元任、黎锦晖、黄自、青主等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沈心工(1840-1847)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先驱者。沈心工1870年生于上海, 1902年赴日学习,在日本期间最重要的事件是组织了 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并且编创 了我国最早的一首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1903年 回国在南洋小学任教。他一生编创了大量乐歌作品, 如《赛船》《黄河》等,出版的歌集如《心工唱歌集》 《学校唱歌集》深受人们喜爱。沈心工编创的乐歌选 取题材多样,多为积极奋发向上的作品,且歌词绝大 多数用“白话文”编创,在乐歌界最先树起了“白话 文”旗帜,走在了时代潮流前列。沈心工在中国近代 音乐文化转型时期有着开山之史的地位,他的乐歌作 品鲜明体现了时代人文精神,尤其是他的道德,人品 为音乐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毛毛雨
毛毛雨 下个不停 微微风 吹个不停 微风细雨柳青青 哎哟哟 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 小亲亲不要你的银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哟哟 你的心
总结、梳理
演示结束,谢谢
光明行 刘天华
黄自(1904-1938)
中国近代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作曲家、教育家。曾就 读于欧柏林音乐学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主攻作曲、配器法
回国后被箫友梅聘为国立音专专任教员和教务主任。担 任了学校全部的音乐理论和作曲课程;
作为音乐教育家他以深厚的作曲功底、严谨的教学态 度、科学的教学手段为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培养了一批杰 出的作曲人才,其中有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 仙等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沈心工(1840-1847)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先驱者。沈心工1870年生于上海, 1902年赴日学习,在日本期间最重要的事件是组织了 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并且编创 了我国最早的一首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1903年 回国在南洋小学任教。他一生编创了大量乐歌作品, 如《赛船》《黄河》等,出版的歌集如《心工唱歌集》 《学校唱歌集》深受人们喜爱。沈心工编创的乐歌选 取题材多样,多为积极奋发向上的作品,且歌词绝大 多数用“白话文”编创,在乐歌界最先树起了“白话 文”旗帜,走在了时代潮流前列。沈心工在中国近代 音乐文化转型时期有着开山之史的地位,他的乐歌作 品鲜明体现了时代人文精神,尤其是他的道德,人品 为音乐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024版花城版高中音乐优秀教案汇总

2024版花城版高中音乐优秀教案汇总

注重实践性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践 活动和表演机会,让学生 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音乐 知识和技能。
优秀教案评选目的及标准
评选目的
通过评选优秀教案,展示和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 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评选标准
优秀教案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 生兴趣和积极性;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案应具有 清晰的教学思路、完整的教学过程和详实的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 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 作品或音乐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 能力。
探究学习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丰富教学内容
THANKS。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和 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认同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 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德和情 操。
花城版音乐教材特点分析
01
02
03
突出地域特色
花城版音乐教材注重挖掘 和展示地域音乐文化,让 学生了解和热爱本土音乐。
强调多元文化
教材涵盖了多种音乐类型 和风格,引导学生欣赏和 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
针对不足提出的改进建议
建议加强对教案的筛选和评审工作,确保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同时, 鼓励教师们积极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 学生特点。
未来高中音乐教育改革方向探讨
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 和任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品教案全套最新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品教案全套最新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精品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第三章《音乐表现要素》和第四章《音乐风格与流派》。

具体内容包括: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等音乐基本要素介绍,以及古典、浪漫、现代等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使学生解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特点,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风格与流派区分,以及音乐基本要素在作品中体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基本要素。

2. 音响设备展示(10分钟)使用音响设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现场感受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等音乐基本要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基本要素,让学生解音乐作品结构。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音乐作品风格与流派,并分享心得。

5.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音乐风格与流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音乐风格。

6. 作品鉴赏(10分钟)播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音乐鉴赏——音乐表现要素与风格流派2. 内容:(1)音乐基本要素:音高、音长、音色、音强(2)音乐风格与流派:古典、浪漫、现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音乐基本要素及其在作品中体现。

(2)请举例说明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特点。

2. 答案:(1)音乐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音色、音强。

在作品中,这些要素共同构成音乐形式、节奏、和声等,表现出音乐美感。

(2)古典音乐:以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为代表,注重音乐结构严谨、和谐。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优质教案全套最新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优质教案全套最新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优质教案全套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1.1 音乐的功能与价值1.2 音乐与情感2. 第二章:音乐的表现要素2.1 音高、音值、音色2.2 节奏、旋律、和声3. 第三章:音乐体裁与形式3.1 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3.2 组曲、序曲、间奏曲4. 第四章:中国音乐鉴赏4.1 民歌、民间器乐4.2 古典音乐、现代音乐5. 第五章:西方音乐鉴赏5.1 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音乐5.2 二十世纪音乐及现代音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音乐素养。

2. 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对中外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与应用、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区分。

2. 教学重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

2. 学具:音乐鉴赏笔记本、课外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探讨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音乐的功能与价值,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人类的意义。

分析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音高、音值、音色、节奏等。

介绍音乐体裁与形式,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通过钢琴演奏、音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体裁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音乐鉴赏心得。

推荐课外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音乐的功能与价值2. 音乐的表现要素3. 音乐体裁与形式4. 中外音乐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并写出鉴赏心得。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花好月圆
直观了解认识乐器并回答问题。
初步引导学生认识民族乐器,更好的引出“萧、埙、古琴”,以及乐曲《大胡笳》。




(二)
《大胡笳》
PPT展示:胡笳的相关知识。
学生齐读,初步认识胡笳。
引导学生对胡笳做一个认识,对乐曲《大胡笳》表现风格的把握作一个铺垫。
知识拓展:《大胡笳》由来。请学生诵读唐诗人李颀的古诗。介绍《胡笳十八拍》的由来。
回答1、《拉德茨基进行曲》。
2、维也纳
与民乐版本的对比做铺垫。




了解“金色音乐大厅”;对“金色大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PPT展示金色大厅的基本信息。
观看、了解
通过微课更好的了解维也纳的基本信息。




(一)
简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
PPT展示中国民族乐器照片“吹、拉、弹、打”,并提问学生该乐器的名称。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开朗,喜欢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关注度高于对民乐的认识,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不能够理解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关系;不能很好的把握民族乐曲的风格特征,在课堂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回答问题,从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音乐的传播等角度出发,使学生更好的认识音乐的传播与交融。
聆听,与西洋乐形成对比,体现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传播与交流。
总结归纳
知识:了解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意义;学习曲式结构:引子+A+B+A1;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鱼咬尾”。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韵味。
作业布置
以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节目单为参考,尝试为今年的民族音乐会编排一份音乐会的节目单。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教学内容】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案: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

在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

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

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

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走进金色大厅——让世界倾听
中国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金色大厅——让世界倾听中国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成功组织了第一次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民族音乐会,成为轰动世界乐坛的盛事,当中央乐团在这个被誉为“世界音乐圣殿”的大厅里,第一次用清新、亲切的民族音乐,第一次由中国人奏响起中国国歌的时候,许多中国演奏家流泪了,许多中国观众流泪了,于是乎,这套丰盛的文化大餐和春节联欢晚会便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欢天喜地过大年的中国情结,陪伴我们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走过历史,走过未来。

第六届国民教育的主题是:“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

目的就是要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的艺术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紧扣音乐课程标准精神,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探究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内涵。

实践证明,没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世界的音乐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也没有立足之地。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对中国民族音乐高看一眼,唯如此,中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