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阅读三首古诗,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家长记录下孩子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赏析作业要注重个性化表达,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对古诗的吟咏、背诵、默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并欣赏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美、情感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古诗中汲取人生智慧。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首古诗的讨论。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3.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首古诗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特点。
(二)讲授新知
1.对三首古诗进行逐个讲解,分析古诗的背景、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这三首古诗十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的气节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欲饮、人杰、但使”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所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哲理。
5.品格培养目标:通过课堂学习环节,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师生互动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勇敢、坚持、迎难而上等品格的培养。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做到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韩愈辰交流神话故事《湘妃竹》。
自我评价:我这是第二轮讲故事,我觉得比第一轮自信多了,流畅多了.学生评价1.韩愈辰的故事讲得很流利,我要向你学习。
2. 通过韩愈辰的分享,我想再回去读一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三分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我,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的特点。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我们要学习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们一起走进21课《古诗三首》(齐读课题)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王昌龄写的《出塞》,唐王翰写的《凉州词》和宋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我们先来学前两首。
2.生交流:想一想,为什么把这两首放到一起学?【评价预设】你能大胆思考推测,这就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老师欣赏你!3.通过理解题目,了解边塞诗。
出塞:塞是多音字,当表示边关、关塞的意思时读四声,如:塞北、塞外等。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蝙蝠和雷达》。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以及蝙蝠和雷达的有趣故事。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自然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故事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品味古诗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故事,品味古诗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洞庭湖、西湖等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播放《古诗三首》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悉背诵《古诗三首》。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并能够流利朗读。
### 难点3.理解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堂素材:课文《古诗三首》、录音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三首》的标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要求学生跟读朗读,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上,对《古诗二》进行讲解和朗读。
4. 整合认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批评指正。
2.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同样的方法,对《古诗三》进行讲解、朗读和讨论。
3. 默写与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三的部分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背诵全文,并流利地朗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古诗三》的内容展开自由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朗读比赛或小组背诵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熟练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教材,包括了三首古诗,题材广泛,内容精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风采,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了解《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 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分别是《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
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都将被详细介绍。
2.2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课文解读:逐首进行《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欣赏: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意图,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2.3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创作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融入多媒体元素,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设计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2 教学不足•需要更多考虑不同学生对古诗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深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和乐趣。
小学四年级《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古诗的内涵;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体会诗人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古诗的含义。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比较法:对三首古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山水、田园、边塞等,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一起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强调“暮(mù)”“瑟(sè)”“缘(yuán)”“降(xiáng)”“骚(sāo)”“逊(xùn)”“输(shū)”等字的读音。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形声字识字、形近字比较、组词造句等。
例如,“暮”可以通过形声字的方法识记,左边的“日”表示与时间有关,右边的“莫”表示声音;“缘”可以与“原”进行比较,“原”表示最初的、开始的,“缘”则表示原因、缘分。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画和笔顺。
如“暮”字,上下结构,上面是“莫”,下面是“日”,要写得紧凑一些;“吟”字,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今”,要注意左右两边的比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三首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材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欣赏古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了解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诗中的美景、美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品味评价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意境等方面品味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语气、情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释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宿建德江》、《秋浦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表达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古诗中的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3.能够运用学到的古诗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古代语言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古诗创作。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本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入学生对《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与理解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找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古诗,互相探讨古诗的意义,并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朗读。
2.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古诗的素材或题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古诗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朗读。
2.练习补充古诗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或关键词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分别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收集刘禹锡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是如何被诗人描绘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请问诗句中的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分别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上册的第9课,主要学习古代诗歌,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领略古诗的优美之处。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2.掌握《古诗三首》的朗诵。
能力目标1.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2.能够自信地朗诵古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2.良好的朗诵技巧。
难点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2.发挥个人的朗诵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古诗三首》的诗文,让学生观察古诗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好奇。
2. 学习第一首古诗(15分钟)学生跟读第一首古诗,师生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背景。
老师解释古诗中的生字生词。
3. 朗诵练习(15分钟)分组练习朗诵第一首古诗,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诵。
第二课时1. 复习前课(5分钟)老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学生跟读第二首古诗,比较第一首和第二首古诗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3. 朗诵比赛(20分钟)组织全班朗诵比赛,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展现个人的朗诵表现力。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首诗(5分钟)让学生回顾前两首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印象。
2. 学习第三首古诗(15分钟)学生学习第三首古诗,了解其中的意境和韵律,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 综合朗诵(20分钟)全班齐声朗诵《古诗三首》,展示学生的集体朗诵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古诗的魅力有了感受,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根据《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洛”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第七单元篇章页上罗曼·罗兰的名言,引导:请你读读第七单元篇章页上的这句名言,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预设1:一个人的品格是多么重要!预设2: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2.过渡: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诗歌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抓住本课三首古诗均是体现精神品质这一特点,借助篇章页的名言激趣促思,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好感情基础。
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播放《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芙(fú)”“蓉(róng)”“洛(luò)”“卢(lú)”“纶(lún)”“单(chán)”“遁(dùn)”“冕(miǎn)”“砚(yàn)”“乾(qián)”“坤(kūn)”。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三首》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欣赏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授并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2.板书:古诗三首的诗句以及关键词3.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音频或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播放《静夜思》古诗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2. 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认读并分析《静夜思》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品味其中的意境。
3. 学习《春晓》1.老师介绍《春晓》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组朗读《春晓》,展示诗歌的活泼与清新。
4. 学习《将进酒》1.老师介绍《将进酒》的诗句,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豪迈和豪情。
2.学生模仿诗歌中的节奏和情感进行朗读。
六、活动设计通过诗歌朗读比赛、分组讨论、诗歌填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七、拓展延伸以《古诗三首》为起点,拓展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
八、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美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和阅读。
九、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并理解《古诗三首》,并写下对这三首诗的感想和理解。
十、反思与展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第一课时的《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点大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诗歌朗诵、古语经典、作文大全、诗歌鉴赏、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poetry recitation, classical Chinese, essay collec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lesson plan collection,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说明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题西林壁》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雪梅》借助雪梅之争,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朗读《古诗三首》。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4.认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相关古诗内容和注释。
2.课件准备:配合古诗内容的PPT或图片。
3.教具准备:音响设备。
4.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笔记本或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引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文字及背景知识1.老师朗读《古诗三首》,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
2.分组让学生读诗、思考诗的含义,进行讨论。
3.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促进学生对古诗哲理的思考和探究。
2.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增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意识。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设计有趣的小练习或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古诗,拓宽诗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积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古诗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于古诗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我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教学。
3.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诗的基本内涵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和感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化内涵,谈谈诗歌中的感慨和感情。
5.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研读法、朗读比赛法、小组讨论法。
6. 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情境呈现(5分钟)老师将屏幕投影到黑板上,用图片简单描述三首古诗中有关情境。
(图片应该是与课文相关,例如《静夜思》可以用月亮图片来呈现。
)2.比较研读1(10分钟)老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并带领学生朗读。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分别学习一首诗,有几个步骤:第一步:学生朗读自己研读的古诗;第二步:学生脱口而出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步:学生和小组成员进行互动,总结出自己对古诗的共同理解。
3.比较研读2(10分钟)此时,三个小组要来到一起,互相交流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并对古诗的内涵和意境进行比较研读。
4.朗读比赛1(10分钟)老师邀请各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针对所学习的古诗进行朗读比赛。
得分较高的学生将有机会在总结汇报中朗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5.情境还原(10分钟)老师根据图片和描述将情境还原,学生听一听老师的解说,用自己的词语,描述古诗中的喜怒哀乐。
6.情感表达(5分钟)此部分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老师之前介绍的内容,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或者亮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这一部分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7.总结汇报(10分钟)老师就此给出整堂课的总结并进行汇报。
此时,各位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朗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古诗。
二、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教学方法较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地接触古诗,更好地了解文化内涵。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寻隐者不遇》、《池上》、《小儿垂钓》,均为唐代诗人所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古诗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历史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其诗意,感受其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1. 古诗的意境理解:由于古诗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古诗的朗读与背诵:古诗的朗读与背诵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
2. 课文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以便于课堂上的阅读和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理解其基本意思。
3. 深入解析: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的美。
5. 总结与反思: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古诗的作者和背景:在黑板上列出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 古诗的基本意思:用简洁的语言,将古诗的基本意思呈现在黑板上。
3. 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用关键词或短语,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呈现在黑板上。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古诗的朗读与背诵,家长签字确认。
2. 古诗的理解与分析: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古诗的理解与分析,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和理解,评估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____(省、市、区、县)北部,临长江,靠近____(省、市、区、县),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
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
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
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
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
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
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
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
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2.朗读诗歌,思考:诗人笔下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轻声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相互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
5.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人的感情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四)布置作业
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教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