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以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给高校、社会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具体问题和导致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大学生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调适和疏导,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克服心理压力并顺利就业。
关键词: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以来,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可想而知。呼伦贝尔学院也和其他高校一样,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绝大部分大学生就业求职不会一次成功,都会不同程度地遭遇挫折,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此本文就如何解决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由“就业难”导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做一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客观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客观原因
1.当前社会人才供求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国产业转型,技术更新,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雇佣人员模式也因此发生相应转变,对雇佣人员的学历和技术要求逐年提高。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复杂。
呼伦贝尔学院和其它高校一样,由于连年扩招、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等原因,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猛增势头,加之毕业生择业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与内地名牌高校大学生到大城市进行竞争肯定没有优势,本地就业的范围有限,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供求失衡,毕业生就业难,必定和结构性失衡与个人偏好失衡有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逐步建立起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双向选择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显得很不适应。从政府角度看,主要是削弱了思想宣传鼓动和政治动员以及行政强制,而在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出现宏观调控乏力问题。
2.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高等教育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呼伦贝尔学院专升本之后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关的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及时与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就业紧密相连,选修课等课程院系自行规划,放大了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根据现

有师资条件设置专业,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另外学院缺乏“双师型”师资 ,因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经验匮乏。这也是导致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3.就业教育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择业观、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教育还不够充分,而更多是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毕业培训千篇一律地指向就业,而在职业生涯设计、自主创业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我院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比较窄。学生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且缺少就业指导课的教材等。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观原因
我院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原因是来自大学生自身落后、错误的就业观念。一是“精英”人才意识浓,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名利,轻事业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责任感。二是缺乏自主创业、主动创业的精神。三是对职业流动认识薄弱。有些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重要原因是对初次就业的过分谨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从来没有真正遇到过生存危机,依赖父母,迟迟不能自立。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与自负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受挫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过低评价自己,对择业缺乏自信心,过于怯懦、缺乏勇气、不敢竞争,特别是在遭受挫折之后更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悲观失望,与上一种心理相反,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过高估计自己,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这种自负心理导致大学生就业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常常受挫。
(二)焦虑与偏执
焦虑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了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在择业的过程中,因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患上了“焦虑症”。常常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沮丧抑郁。
就业压力导致焦虑的同时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偏执心理。首先是对公平的过分偏执。有一些大学生将自己求职中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而忽视了自身适应社会的调整。其次是对自己原来择业标准的偏执。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专业对口,缺乏对职业评价的远见,人为地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机会。
(三)期望与失落
大多数学生过高估计自身的价值,对就业的期望过高。眼光只盯在大城市、大公司、待遇高的工作岗位,而对自我的职业兴

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可是现实并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当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甚至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时,就会产生失落感。
总之,就业是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人生转折,而临近毕业求职失败,总是给人强烈的受挫感,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我校各年级学生中都存在。有关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导致他们身心具疲。一些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严重的还出现心悸、失眠等生理症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多元化的选择,这就带来选择的焦虑。再加上他们心理的不成熟和不稳定,不少人就会产生压力过大、焦虑之类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直接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这就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以解决其就业难问题,帮助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一)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
第一,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协调工作。第二,要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积极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第三,政府要鼓励用人单位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第四,鼓励支持大学生到祖国西部地区去,到基层、到乡镇、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第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毕业生的聪明才智,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建功立业的舞台。
(二)深化高等教育专业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首先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生的就业实力。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必然导致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因此,我校也要根据需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专业结构。一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不断更新其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传统学科专业的新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的应用型专业;三是调整或停办社会需求小、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四是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学科。同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把职业技术的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培养技能型人才。要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使毕业生所学专业和自身的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要建立由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就业服务要做好五件事:一是加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建立就业信息库,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规范性,让更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掌握对方的供需信息,避免盲目性。三是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四是择业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资料准备、推销自己、文明礼貌、语言交谈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择业能力。五是针对就业岗位(群)的需要,学校在毕业学期应开展应急性培训。可通过选择一至二项核心技能开展特别培训和训练,使学生在就业前掌握某些具体岗位的操作技能,使之迅速成为就业制胜的法宝。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指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是调整自我期望值。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好高骛远,大学生应对就业形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客观认识社会和自我,要客观认识竞争和挫折,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根据恰当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业目标。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二是学会自我情绪疏导。大学生就业不理想或失败后,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负面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学会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当遇到挫折后,除了正确的认知外,能做到合理的自我

安慰,这也不失为一种自我防卫心理的方法。
(五)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大学生必须认识自我,把握就业时机,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转变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政府要把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纳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中,从法律的角度确保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地位。使大学毕业生正确认识待业、失业、再就业这一客观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就业。
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激活学生的就业潜力。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的新的理念,大会通过的《世界宣言》和《行动框架》强调:“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要“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要求大学毕业生在思想观念上作出调整,改变保守和依赖思想,树立创新和创业精神。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要树立自救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