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贵德 和谐共生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国际道教论坛与南岳衡山新华网湖南南岳10月22日电国际道教论坛将于10月23日至25日在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岳衡山举办。

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是2007年在西安和香港成功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的延续和深化,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嘉宾出席,是世界上最大的道教论坛。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道派。

各个道派经过融合最后归并到正一道和全真道两个大道派中。

在长期考察论证后,最后确定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南岳衡山举办。

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介绍,南岳衡山是道教的五岳仙山之一,拥有深厚的道教文化积淀。

同时,南岳还有“寿岳”之称,道教是一个重生的宗教,是追求长生、健康的宗教。

在衡山举办国际道教论坛,一是名副其实,二是能够更好地彰显道教“尊道贵德,和谐共生”的思想。

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自古为道教洞天福地。

道教进入南岳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衡山还以世界独一无二的道佛“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的宗教和谐特色著称于世。

请从这则新闻出发,并结合你的了解,就南岳衡山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意义,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12分)参考答案:①深厚的道教文化积淀,滋养世界宗教文化的发展。

②悠久的历史文化,给现代文明建设注入营养。

③“寿岳”的重生理念,启示世人尊重生命与健康。

④“和谐共生”的思想,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多元宗教和谐共处,有利于人类和平事业。

还可以是其他角度。

答题要求: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或结合自己对于南岳山与道教的了解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必须围绕“南岳衡山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意义”确立评论角度,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国家宗教事务局2011年工作情况报告

国家宗教事务局2011年工作情况报告

国家宗教事务局2011年工作情况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日期】2012.01.16•【文号】•【施行日期】2012.0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宗教正文国家宗教事务局2011年工作情况报告(2012年1月16日)2011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强化管理,砥砺创新,务求实效,着力提高宗教事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更加注重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努力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落实条例取得进展召开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两个专项工作南、北方片会,交流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两个专项工作的试点情况,总结经验,部署工作。

明确全国性宗教团体直属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和备案程序。

全面铺开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的财务管理创造了条件。

指导全国性宗教团体出台《中国天主教堂区司铎任职办法》、《藏传佛教寺庙主要教职任职办法》、《南传佛教寺院主持任职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顺利完成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办法制定工作。

与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制定下发燃香安全规范、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和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等3个国家标准文件,规范全国风景名胜区宗教活动场所燃香活动。

修改《宗教事务方面部分行政许可项目实施细则》,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制定我局《办理行政许可决定书注意事项》,规范行政行为。

制定《全国宗教工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部署“六五”普法工作。

二、基础工作扎实开展指导各地以评比表彰、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并以推进创建活动为平台,探索解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宗教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道家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影响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当代道教要特别重视开展对于道教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积极阐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增添新的时代价值,促进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正能量。

一、高扬道教爱国传统,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发挥正能量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道教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传统。

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彰显着一种无私的爱国行为。

此后的《老君音诵诫经》提出“佐国扶命”的思想,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还有《太上洞玄灵宝真文》提出“兴国爱民,普济群生”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出“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主张,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

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典名称冠以“护国”二字,同样表达着强烈的爱国思想,而且这种爱国思想在历代道教经典中都有传承,彰显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道教的这些爱国思想和传统,是道教优秀文化,彰显着绵延不断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广大道教徒要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传承道教爱国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正能量。

二、弘扬道教传统美德,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发挥正能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道教是一种伦理道德型宗教,重视自律修持,深信天道承负,倡导“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长期以来,道教的道德伦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如老子虚怀若谷、宽容谦让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等。

尊道贵德尚和养生_青海贵德旅游形象定位探讨_金世胜

尊道贵德尚和养生_青海贵德旅游形象定位探讨_金世胜

DOI:10.14154/ ki.qss.2009.02.0442009年第2期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3月N o.2,2009Q i n g h a i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r c h,2009尊道贵德 尚和养生———青海贵德旅游形象定位探讨金世胜 谢 佐 谢宏虹 【摘要】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内容,目前贵德旅游形象主题不明晰,存在以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形象、产品形象作为旅游主题形象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梳理贵德地脉、文脉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道贵德,尚和养生”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在旅游主题形象上,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旅游分区、不同客群对主题形象进行了演绎:近、中期以“天下黄河贵德清,高原江南养生城”的文化营销形象开拓贵德旅游客源市场;以“黄河清,中华兴”、“黄河源头的贵德古城”、“青海湖畔的温泉小镇”、“七彩丹霞、轩辕后土”分别作为清清黄河、贵德古城、温泉小镇、七彩峰丛地质公园等旅游分区的形象。

【关键词】旅游形象;尊道贵德;尚和;高原养生;健康旅游;形象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09)02—0061—05 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有关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具有独特心灵感召力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与其它区域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法宝。

自2000年以来,贵德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来培育,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发展进程中有不同的旅游形象面世,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5年,青海省政府将贵德定位为青海省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贵德旅游业必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贵德旅游形象有待优化,旅游项目品位有待提升。

本文在对贵德及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贵德旅游形象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李常明:抱朴守真与心灵环保

李常明:抱朴守真与心灵环保

李常明:抱朴守真与心灵环保*导读:引言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沃土本有的宗教,它宗本于太上老子,立教于东汉张道陵祖天师,若只从祖天师立教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引言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沃土本有的宗教,它宗本于太上老子,立教于东汉张道陵祖天师,若只从祖天师立教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道教:顾名思义就是以道立教,奉行老子《道德经》五千言。

道就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不可须臾而离的。

为此,大力提倡生活道教,让人们在现实生命中与时俱进,努力实践道德生活,时时刻刻与道合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好自己。

所以,道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发展的根基,是世人美好的精神家园。

由道而演教,道教的教义学说,不仅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能对我们现实的生活以重要启示,从而利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利益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当代著名学者卿希泰教授曾说:道教文化并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的文化,恰恰相反,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匡救时弊的救世良方,对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也很有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我们有义务和有责任,把老祖宗留给后世子孙的衣钵很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发展下去!抱朴守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和谐感、秩序感,要求人们应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这种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具有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的确是老子的大智慧,也是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

可以说道教思想在当下社会发展当中,仍有具有很积极的影响与指导价值。

*一、抱朴守真首先《道德经》第19章就提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怀抱、怀有。

这里指保持。

朴:未加工的木材(原始状态也)。

真:即是道,真道者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保持人的自然淳朴之性,减少人的自私贪欲之心,而持守真道。

《清静经》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昨晚贫道做了一个梦,说起这梦,也许有人说电视看多了,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我的最大缺点就是不爱好电视,与电视机无缘。

道贯天地人,德通儒道佛 --任法融道德思想述评

道贯天地人,德通儒道佛 --任法融道德思想述评

道贯天地人,德通儒道佛——任法融道德思想述评孔润年*【摘要】本文对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的研修道家思想的经历和特点进行了考察梳理。

认为“以《易》解道”“以儒解德”,将道儒佛贯通是任法融道长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

研究宗教人士的道德思想,对促进宗教社会道德观与世俗社会道德观的沟通交流、彼此了解、和谐相处有一定意义$【关键词】儒教佛教道教任法融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秦汉及以后,道家和儒家、佛家等诸家一起,长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至今还在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

至于东汉以后老子和道家思想被宗教化,成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流派,那是另一个问题。

本文仅从非宗教学者的角度谈谈对任法融道长和他道德思想的认识,希望对大家学习和研究道家文化有一些借鉴和启发+一任法融与《道德经释义》任法融,俗名任志刚,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曾任世界宗教和平组织孔润年,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是作者2O17年8月25日在宝鸡市金台观所做报告的修改稿+道贯天地人,德通儒道佛027联合主席,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市,生于1936年+早年在宝鸡陇县龙门洞岀家,后转自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长期在此修道+先后任楼观台监院,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他一生信道、学道、修道、宏道+早年好学上进,盛年地位尊贵,老年道高艺精,在书法艺术方面造诣高深,是我国道教界,乃至整个宗教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他爱国爱教,反对分裂和战乱,主张尊道贵德,和谐共生+1955年冬,年已19岁的任法融到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当时龙门洞常住有二十多位道士,任法融见他们个个朴素善良,勤于道家修炼,便请得该观监院同意留居,每日随道众干农活,闲暇时便借阅道书+其逐渐对道教产生信念,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

尔后,正式入道,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随师学道。

尊道贵德的现实意义

尊道贵德的现实意义

尊道贵德的现实意义
尊道贵德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其包含了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尊重,以及对高尚品德和美德的崇敬。

尊道贵德强调的是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还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尊道贵德对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尊道贵德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道德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观念的传播和继承已经受到了很多挑战。

尊道贵德的精神可以重新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遵循道德原则,建立起一个更加公正和道德的社会环境。

其次,尊道贵德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加美好的人生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追逐功利和金钱,但这种追求往往会使人们迷失自我,忽视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尊道贵德的精神可以唤起人们对于善良、真诚、公正等高尚品德的崇敬,从而建立起更加健康、积极和美好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尊道贵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加高尚的社会规范。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追求快速成功和利益最大化,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良的习惯。

而尊道贵德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加高尚的社会规范,促进公正和道德的行为,建立起更加和谐、稳定和美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尊道贵德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现实意义仍然十分重要。

只有我们能够秉持这种精神,尊重道德规范,崇尚高尚
品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更加积极的贡献。

2011年宗教界大事记_247d67a1_f352_4f4a_9210_26d8

2011年宗教界大事记_247d67a1_f352_4f4a_9210_26d8

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7日/第007版宗教周刊・大事2011年宗教界大事记2011年,我国宗教界在五大全国性宗教团体的带领下,在加强自身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拓展社会服务、开拓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绝非一枝独秀,而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五大宗教健康发展之时,我国民间信仰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也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佛教为日本地震灾区举办超荐祈福法会3月16日,中国佛教界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为日本“3・11”特大地震死难者举办了超荐祈福法会,体现了中日两国佛教界深厚的法宜亲情,对维系和发展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举办以“清净・和谐”为主题的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巡讲活动3月25日至4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以“清净・和谐”为主题,组织汉传佛教巡讲团,分别在广州光孝寺、上海玉佛寺、苏州崇源寺、西安大慈恩寺进行讲经交流。

此次讲经交流会是中国佛协组织的第四届全国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

以巡讲团的形式组织讲经交流活动,既是对以往3届交流会成果的总结,也是佛教界在讲经弘法的形式和途径上所做的探索。

传印长老为印顺法师荣膺尼泊尔中华寺方丈送座3月27日至30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率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尼泊尔并为印顺法师荣膺尼泊尔中华寺第二任方丈送座。

尼泊尔蓝毗尼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是世界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

此次为传印长老当选会长以来首次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尼泊尔,并为尼泊尔中华寺方丈印顺法师送座,标志着尼泊尔中华寺新的发展篇章已经翻开。

举办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7月22日至25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浙江舟山市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办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这是中国佛协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此类研讨班。

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的举办,对进一步加强佛教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积极做好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工作,规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活动,确保传戒法会如法如律进行,不断提升出家僧众的整体素质,维护僧团的清净庄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尊道贵德”与生命涵养共7页word资料

“尊道贵德”与生命涵养共7页word资料

“尊道贵德”与生命涵养“尊道贵德”是《老子》生命哲学的重要论题,也是老子提出的生命准则,同时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诠释“尊道贵德”的生命意蕴,对现实人生,尤其是对世人的生命涵养不无借鉴意义。

一、“尊道贵德”之生命意蕴“尊道贵德”出自《老子》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即言“道”生长万物,“德”繁衍万物,它们养育了万物,使万物得以一定的形态、禀性而存在、成长。

“道”与“德”的共同作用,使得万物千姿百态,各有特性。

“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重视,并没有谁来强迫,它是自然而然的。

老子这种“尊道贵德”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生命意蕴。

在道家哲学中,“道”是最高范畴,指的是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永恒存在的世界之源及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与法则。

在老子看来,作为宇宙本原、价值之基的“道”,生成万物是自然运动使然。

既然是自然运动,也就是不妄动,不非为,即“无为”(“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顺应自然而为)。

换言之,“无为”是“道”之常,是“道”的基本规定。

它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居功自恃,统领、管理万物而不对其强加裁制、干预,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这就告诫人们: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应当无为而为,决不能以任意妄为去干涉事物的发展,相反,应做到“唯道是从”。

诚如是,人们便是“道法自然”,顺遂其天赋自然之性分,也就是畅达表现内在特具之“德”。

在道家思想家那里,“德”字与“本性”、“天分”、“本分”意思接近,而非外在的行为规范、他者的强力约束。

《说文》所谓“德者,得也”。

得什么?得“道”,就是效法“道”而有所得,分得形而上之“大道”的一部分,独立为自个的性分(即“德”),形成有自己特质的个体性存在。

易言之,“德”就是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道”的本性和特质。

可见,“德”内在于生命之中,并且,每一个体殊相的差异,也就在各自不同的“德”。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现代意义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现代意义

道家“⽆为⽽治”思想及现代意义 道家⽆为⽽治思想包含尊道贵德、⾃然⽆为、柔弱不争、仙道贵⽣、清静寡欲、善待万物、利⼈济世,天⼈和谐、顺其⾃然、返朴归真、天道承负、善恶报应等⽅⾯,其内容是建⽴在以道为核⼼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将⽆为思想贯彻于各项内容之中,“道常⽆为⽽⽆不为”是道家思想精髓。

⽆为思想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和主要内容,并在现实⽣活中发挥着积极作⽤。

⼀、⾃然⽆为,柔弱不争对于⽆为的含义王弼解释为“⽆为,顺⾃然也”。

⽆为在道家思想中被解释为“⾃然⽆为”“顺应⾃然”等,是⽆为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内涵表达了⽆为所具有的天道、地道和⼈道的⾃然本性、顺应万物之⾃然⽽不为的“⾃然”规律。

在对待社会⼈⽣的处世态度和基本法则,道家认为天道⾃然⽆为,⼈的⾏事也应效法天道,不要妄⾃作为。

“道”是⾃然⽽然的,没有任何外在强加的⼒量,⼀切都有道所⽣,道⼜是⽆不为。

要做到⾃然⽆为,就要“远嫌疑、远⼩⼈、远苟得、远⾏⽌。

慎⼝⾷、慎⾆利、慎处闹、慎⼒⽃。

常思过失,忘其形骸”。

“柔弱不争”是⽆为思想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体现,是⽆为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经》提出:“弱者道之⽤”,“柔弱”就是道的作⽤。

“柔弱胜刚强,守柔⽈强”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特征之⼀,并将这⼀思想衍化为修道长⽣和应世接物的修⾏观念和⽅法。

提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以柔弱为⽤,主张⼀切⾏为都不要太刚强,刚者易损,强者易折。

以静待动,守柔⽰弱⽽不妄动,从⽽开阔⾃我容让的胸怀。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的辩证思想阐明了“柔弱”的功⽤和“刚强”的弊害,表达了⽆为所具有的⾏为特征和⾃然本性。

《道德经》⽈:“天之道,利⽽⽆害;圣⼈之道,为⽽不争”。

强调圣⼈不与俗争,唾弃功名利禄,反对贪求财⾊,合乎天道,⾃然⽽为,以彰显天理之道。

⼆、清静寡欲,返朴归真清静寡欲,返朴归真是道家思想的⼀项重要内容。

《道德经》第四⼗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

《⽼⼦想尔注》释⽈:“道常⽆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要论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要论

超 越性 , 另一 方 面突 出 了 自然 运 化 过程 的有 机 整 体
性 。道 家 以“ ” 气 的相 互 作 用 和变 化 阐 释 万 物 的 生
收 稿 日期 :02— 4—1 21 0 7
基金项 目 :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传统生态观与科学范式转型 ” 编号 :7 Z Z 3 。 ( 0 B X 0 ) 作者简介 : 陈红兵 (9 6一) 男 , 16 , 湖北黄梅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 中国古代哲学 、 生态哲 学研 究。
观念 : 东 郭子 问于庄 子 日 : 所谓 道 , 乎 在 ? 庄 子 “ ‘ 恶 ’ 日 : 无所 不 在 。 东 郭 子 日 : 期 而 后 可 。 庄 子 日 : ‘ ’ ‘ ’ ‘ 在蝼 蚁 。 日: 何 其 下 邪 ? 日 : 在 梯 稗 。 日 : 何 ’ ‘ ’ ‘ ’ ‘ 其愈 下 邪 ? 日 : 在 瓦 甓 。 日 : 何 其 愈 甚 邪? 日 : ’ ‘ ’ ‘ ’
‘ 在屎 溺 。 东郭 子不 应 。 ’ ”
道家 的宇 宙 生 存论 模 式 是 通 过 “ 生 万 物 ” 道 阐
发 的 。“ ” 道 家 预设 的作 为 天 地 万 物 本 根 的存 道 是
在 :有物 混成 , 天地 生 。寂 兮 寥兮 , 立 而不 改 , “ 先 独
周 行 而 不 殆 , 以 为 天 地母 。吾 不 知 其 名 , 之 日 可 字
第 2 第 8期 8卷 21 年 8 月 02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A G I O MA N V R IY O R A FS N Q U N R LU I E ST
Vo . 8 No 8 12 . Aug s . 2 2 u t 01

国际道教论坛南岳宣言(中英对照)

国际道教论坛南岳宣言(中英对照)

国际道教论坛南岳宣言International Taoist Forum on the SouthernSacred Peak时间:2011-10-25 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大道无名,清静自然;有教玄奥,应物顺天;惟道为尊,以德为贵;济世利民,历久弥新。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文明日进。

然人类贪欲丛生,攫取无度;彼此争斗杀伐,仇怨难息。

致社会贫富悬殊,矛盾重重;自然生态紊乱,阴阳失衡。

今辛卯秋月之吉,海内外高道大德、各界善士汇聚衡山之麓、湘水之滨,同沐仙山清新之灵气,共享南岳厚重之人文。

承续丁亥季春国际道德经论坛之余音嘉韵,阐尊道贵德之玄义,倡和谐共生之愿景。

欲求身心清静、人际和顺、环境友好、永续发展之良方。

论坛谈古论今,历时三日;群贤辩疑求真,达成共识:纵无节制之欲,实自然失序之根;谋无限度之利,乃人类相害之源。

世人因之迷失自我,脱离大道。

须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抱朴守真可获心灵祥宁,贵生乐生方得幸福人生,道法自然将促永续发展,齐同慈爱必致共同繁荣。

理应内静人心,反观自我,外顺自然,善应万物,损有余而补不足,行谦让而止纷争。

力促天人之和谐,共致世界之和平。

尊道而为,天清地宁;贵德以行,万物相生。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尊道贵德,和谐共生!The Greatest Tao is nameless, tranquil and natural; there are teachings of the mysteries, that show us how to follow the way of Heaven in our everyaction. Only the Tao holds the position of greatest respect, only Virtue is honoured above all; to redeem the world and benefit its peoples, from the depths of history to modern times.In the world at pr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 alongside daily advances in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res of mankind grow unchecked, the urge to take runs to excess; as people fight each other for personal gain, it becomes ever more difficult to reconcile their mutual grievances. Eventually the distance between rich and poor grows ever greater, and conflicts grow rife; the natural world is disturbed and the forces of Yin and Yang fall into a state of imbalance.This year (2011), the year of Xin Mao, in the auspicious season of Autumn, followers of the Tao and Virtue converge together with benevolent individual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t the foot of Heng Mountain, by the shores of the Xiang River, to be bathed in the refreshing ambience of the sacred mountain and share in the profound civilization of China’s Southern Sacred Peak. With the last no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Tao Te Ching Forum held in the Spring of the year of Ding Hai(2007), yet to fade, interpreting the profundities of respecting the Tao and honoring Virtue, voicing our wish fo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We seek a way to achieve serenity of body and mind, peaceable relationships, a friendly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forum considers the past whilst discussing the future, for a period ofthree days; a group of elite minds will raise questions in pursuit of truth, reaching a common ground of understanding:Giving vent to unrestrained desires is the true root of disorder in nature; seeking unlimited profit is the source of strife between people. For such reasons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have become lost and strayed far from the Great Tao.One must know that the Tao of Heaven benefits without harming, that the Tao of the sage man accomplishes without striving. By adhering to simplicity and truth one may achieve spiritual peace, by honoring and rejoicing in life one gains a happy life; when the Tao follows nature, we draw closer to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joining together in benevolent and charitable love we will share in prosperity.We ought to quiet the mind and reflect upon the self, to follow the path of nature and act kindly towards all things, to diminish the excessive and replenish the lacking, to give way to others and cease all struggles. Using our strength to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mankind, working together for peace on earth.Acting out of respect for the Tao,Heaven and Earth are at peace;Acting with honor towards Virtue,all things learn to live together.Upholding the Tao of the ages,as we face the present. Respect the Tao and honor Virtue fo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尊道贵德印 英文-修改

尊道贵德印 英文-修改

尊道贵德印Taoist Seal: Respecting the Tao and Honoring Virtue道教有多种法印,均为道教重要法物。

尊道贵德印,采用紫檀木为印材精工雕刻而成,作为本届“国际道教论坛”特制礼品赠送与会客人。

此印藏于家中,可驱邪避祸,纳福迎祥。

Of the wide variety of holy items recognized by the Taoist faith, the carven seal is an important article. The International Taoist Forum presents, as a specially commissioned gift, the Seal of Respecting the Tao and Honoring Virtue, a seal delicately engraved upon purple sandalwood. When kept in the home, the seal can guard the family against bad luck and misfortune, bringing happiness and good fortune to its owner.印文释义Interpretation of the Seal印文“尊道贵德”,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尊道贵德,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明根顾本、因顺自然、至中至和的原始之性。

人类若能回向“尊道贵德”,则天地和谐,万物和谐,邦国和谐,种族和谐,整个人类无不和谐。

故曰“尊道贵德,和谐共生”。

The engraving upon the seal of “Respecting the Tao and Honoring Virtue” is taken from Chapter 51, of the Tao Te Ching by Lao Tzu:“Tao gives them birth, Virtue fosters them. The material world gives them form.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moment complete them. Therefore all things of the universe respect the Tao and honor Virtue. Tao is respected and Virtue is honored without anyone's order, it is so of its own accord.”Respecting the Tao and honoring Virtue hails back to the original state in which mankind prized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s of both human life and the myriad creatures, followed the path of nature and valued harmony above all. If we are able to return to that state, harmony shall prevail among the myriad creatures, among all countries, all races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 and ultimately it shall prevail upon this planet. Hence the slogan of this forum: “Respecting the Tao and Honoring Virtue, Living Together in Harmony”.边款释义Interpretation of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Sides of the Seal此印除了印文之外,四个侧面均刻有边款,分别为:The inscriptions on the four sides of the seal are as follows:1、正面“道”字,是道教最高信仰。

义道文化

义道文化

公司简介义道文化传媒(福建义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北京义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政府大型节庆活动、品牌商业推广活动、大型演艺活动、宗教慈善活动以及高级别定制电视节目的研发运作为主营业务。

立足企业或地方区域人文底蕴,深挖活动主旨,通过专业团队的创意策划制造社会热点,引领平面、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形成多角度传播,带来全方位的活动连锁效应,塑造客户品牌效益的最大化。

经营原则“道义之交,可以终身,遵道重义、相交至诚”是公司一贯秉承的原则。

义道文化作为国内新锐传媒的先行者,承载新一代传媒人跨媒体资源融合的梦想,公司以活动产业为核心,整合行业前沿资讯,全面涵盖活动领域,打造出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活动传媒“生力军”。

运营项目在传统广告对受众吸引力逐渐削弱的今天,创造注意力经济掌握媒介话语权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

义道文化先后策划运营: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尊道贵德、和谐共生”南岳衡山国际道教论坛等大型节庆活动。

通过专业团队的创意策划制造社会热点,引领平面、电视、网络等媒体竞相报道,塑造活动品牌效益最大化。

义道文化深谙活动运营之精髓,以“创意策划,打造完美案例”为践行理念,通过跨行业整合媒介资源形成多元化网状传播彰显企业品牌形象和城市文化底蕴。

不仅注重场面仪式的隆重,更在意活动举办的本质和对品牌深远的影响。

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采集天下土·共筑和谐墙。

2011年9月10日,义道文化全程策划运营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

活动通过“全球客家圣土采集活动”、“全球客家和谐寄语行动”为各地客家文化交流搭建平台,借助龙岩的对台优势、深化两岸沟通合作,打造“海峡旅游”、“海峡客家”特色品牌。

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全方位提升龙岩客家旅游文化的目的。

活动反响热烈,引来国内外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本届旅游欢乐节围绕“海峡客家.欢乐龙岩”主题,突出“相聚福建土楼,体验客家风情”内涵,体现时尚欢乐,展示客家魅力,彰显客家文化,着力打造“海峡旅游”、“海峡客家”品牌。

见素抱朴与尊道贵德葛洪伦理思想

见素抱朴与尊道贵德葛洪伦理思想
见素抱朴强调保持本真、反对虚伪,追求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 ,而尊道贵德则强调尊重规律、推崇道德,追求和谐、积极的社 会关系。
价值取向
见素抱朴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而尊道贵德则强调责任、忠诚的 品质。
两种伦理思想的融合
融合背景
01
葛洪作为道家和儒家的融合者,在伦理思想方面也体现了两种
思想的融合。
融合方式
社会治理
尊道贵德在社会治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强调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正平等,为社会治 理提供了道德基础和理论支持。
04
见素抱朴与尊道贵德的比 较及融合
两种伦理思想的比较
起源差异
见素抱朴起源于道家思想,强德品质和社会责任。
核心内容
02
葛洪通过吸收道家和儒家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伦理思想,既
强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又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
融合意义
03
见素抱朴与尊道贵德的融合为当时社会提供了新的伦理观念和
价值取向,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葛洪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与价值
葛洪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强调内心修炼
葛洪的伦理思想强调内心的修炼和道德的完善,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在现 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丰富中华文化
葛洪的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
葛洪伦理思想对现代道德建设的意义
提供道德标准
葛洪的伦理思想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标准, 它强调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 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促进道德教育

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演讲稿

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演讲稿

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美好境界。

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首先,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宗教、习俗都需要得到尊重和包容。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强交流和沟通,促进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共生。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生。

其次,共生共荣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我们都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更要关心他人的需求。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尊重和关爱,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共生共荣。

最后,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实现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的目
标。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我们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共生共荣的社会。

在这个美好的大家庭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实现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的目标。

让我们用爱心和包容的胸怀,去拥抱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在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XX雁归,湘水同流。

来自世界各地的高道大德、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齐聚道教圣地寿岳洞天,开坛论道共襄和谐盛举。

值此殊胜道缘,我以个人的名义对国际道教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良好祝愿!“尊道贵德,和谐共生”,本届论坛创新立意,彰显道教精髓,启迪伦理关怀,契合时代脉搏,是首届论坛主题的拓展和深化,意义重大。

道生万物,当和谐共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阴阳相对而能共融。

天地自然因物种多样得以生息繁衍,人类社会因多元共存始能进步繁荣。

秉承道法自然的基本遵循,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倡导齐同慈爱的处世准则,促进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达至道贵中和、利济一切、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

合作共赢,方天下和美。

国家不分大小、民族不论强弱,惟有合作才生合力,只有共赢才能共荣。

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破解全球经济增长难题,期待合作共赢的自觉;应对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呼唤合作共赢的行动;化解国家之间利益纷争,需要合作共赢的魄力。

和其光、同其尘,共担艰难,利达天下。

中华民族始终传承着绵延不绝的“和合”之脉,闪耀着共生共赢的智慧之光。

中华文化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而永葆活力,因亲仁善邻、合作共享而影响深远。

共生共赢作为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生动体现于当今中国的丰富实践。

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多样性发展,致力互惠性合作。

从“共同富裕”奋斗目标,促进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共创共享,到“和谐社会”美好愿景,增进多元多样彼此尊重、各显优长;从“一国两制”政治智慧,实现两种社会制度包容并存、相得益彰,到“和平发展”战略抉择,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深化互信,共生共赢成为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以尊道贵德为核心思想,主张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繁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丰富人类文明智慧宝库。

我们期望,通过国际道教论坛的举办,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弘扬上善若水的道德品质、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贵生乐生的人文情怀、天人合一的大道精神,以共生共赢同创万世康泰。

黄信阳道长在第三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黄信阳道长在第三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黄信阳道长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导读:道教之音江西讯2014年11月24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鹰潭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道教之音江西讯 2014年11月24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鹰潭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道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致辞,原文如下:*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国道教协会,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你们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和支持!2007年,我们在西安和香港举办了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

2011年,我们又扩展了涵盖面,在湖南南岳成功举办了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国际道教论坛。

这两届论坛是中国道教界的文化盛举,彰显了我国道家思想的深邃内涵,展现了当代中国道教的精神风貌,激发了海内外各界对中华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关注和兴趣,对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们的成功举办,不但增进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道教界的交流合作,为国内外道教界、学术界和其他有识之士共同探讨道教思想对化解当今世界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积极作用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推动中国道教更广泛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2012年和2013年,中国道教学院成功举办了两届留学生班,为国外道教徒提供了了解正统道教知识与信仰的途径。

2012年以来,中国道教协会在国家宗教局的支持协助下,启动了道行天下计划,弘扬道教理念,传播道教文化。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其思想与文化,正日益为世界上更广泛的人群所喜爱和接受。

为深化前两届论坛所取得的成果,继续挖掘道教在养生、环境保护、伦理道德建设方面的文化资源,阐发道教思想对当今社会的裨益作用,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再度携手,于2014年11月在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举办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道贵德和谐共生
*导读: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组织各界委员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性问题开展协商讨论,积极探索人民政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把人民政协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达了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在内的亿万人民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愿望和追求,顺民心、合民意。

宗教界作为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更应是理所应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和政府对宗教界都寄予了殷切期望。

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界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

道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中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

从东汉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至今,道教在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
历史。

道教在自身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道教在与不同宗教思想以及社会形态的长期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崇尚和谐与追求和谐的优良传统。

*一、性命双修,身心和谐
在道教的修证体系中,修道者尤其注重自己的身心和谐。

在内丹修炼过程中所谓的性命双修原则,即强调身与心的和谐。

通过对心理与生理的炼养,使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共同健康长生,达到身心和谐。

道教主张要保持清静恬淡的状态,不能被物欲所迷惑而丧失清净的本性。

《道德经》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太上老君内观经》:始生之时,神源清静,湛然无杂。

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滞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从此流浪,莫能自悟。

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求达到玄同之境界。

另外,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纷争矛盾,《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

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

道教的这种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庄子齐物论》)的处世态度,就是以一种求和之心来救人济世。

故《道德经》第49章: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二、慈心度厄,社会和谐
道教十分重视人与社会共生互存的和谐关系,认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努力,而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进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他所处的社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道教在追求自我成仙的同时,还要对他人、社会作出贡献。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任何人都不能为一己之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应该以各种方式来服务于天下人的共同利益。

只有成为一个为社会尽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谈得上修仙得道、名登仙籍。

道教主张把度人的思想,贯彻到每日的修道生活中去,正如北宋邵雍(10111077)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不能机械地脱离社会,过着与世隔绝的修道生活。

道教强调对一切生命进行关怀,因为所有的生物在生命层面都是平等的。

无论老子之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还是庄子之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其实质都体现出道教对宇宙万物一贯的常因自然无所偏爱的宗教情怀。

道教认为整个自然界,充满无限生机,生命现象无处不在。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戒》:常行慈
心,愍济一切,放生度厄。

《太上感应篇图说》:慈者,万善之根本。

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

所以人类应当效法天地之生德,以与一切众生乐、拔一切众生苦的情怀来爱护万物、尊重生命。

*三、万物一体,自然和谐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与人之生命,其本质上都是同一的。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种万物一体思想
的体,就是道。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间万物皆源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并以道而成立存世。

在世间一切生命之中,道教指出人是万物之师长(《太平经》)。

正因为人是万物之长,就更应该肩负起助天生物、助地养形(《太平经》)的责任。

只有人类与万物一道,共同按照道的规律自然
发展,人类与大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庄子天运》:自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否则的话,人类违背自然
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使生态失衡,人类自身也就很难生存于世。

《太平经》: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乃得长安也。

天地不和,不得竟吾年。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遏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任意攫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无度破坏。

道教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人类必须以爱护自身之心,去爱护整个自然界。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
妙诀》:慈爱一切,不异己身。

《道德经》第64章:辅万物之自
然而不敢为。

只有把人与自然视为统一的整体,才能营造出和谐共生的文明社会。

总之,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尊道贵德为核心教义。

道教所宣扬的性命双修、慈心度厄、万物一体的思想以及其在日常修道生活中所追求的身心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的境界,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道教、乃至中华民族的特有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

探究和弘扬道教教义中的和谐思想,对处理好的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基本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