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六课时。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口诀,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技能之一。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5的口诀”,了解了乘法口诀的组成结构,知道一句乘法口诀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几几”表示“几个几”,后面接着表示得数,得数不满十的用“得”字连接,得数满十的不用“得”字。这些对乘法口诀的编写规则的了解,为学生自主编写“6的乘法口诀”作好了准备。学生只要知道“几个几”等于多少,就能顺利地编写出完整准确的口诀。所以教材的表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自主编写口诀的学习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情景教学为突破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加深对口诀的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使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口诀的用法。

教学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教学利用课件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采用复习导入、引导发现、尝试法等实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

2.在记忆环节中采用对口令、齐读,小组背等多种形式实行。

3.使用环节让学生在游数学乐园中实行练习,充分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作用。

4.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全班同学回忆“1—5的乘法口诀”并完成相关习题。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能够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探究新知。

编写口诀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看一看,数一数,1个豆荚(jiá)里有几颗()豆子?2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把答案填在书上的表格里。2.根据表格补充乘法算式,并编写口诀。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对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对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三)汇报交流。

1.汇报学习结果。

2.讨论、更正。

3.熟记口诀。

(四)达标检测。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编写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后我对自己的课实行了反思。

1.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的问题

就教材来说,显得很枯燥,以前我会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这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中与6相关的话题。

2.处理好了情景创设的问题

本课开始让学生观看课本60页的豆荚图画面,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初识6的乘法口诀。

3.在本课中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方式。编写口诀时每个人都很投入。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用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分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互对口诀,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能够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

不足之处:

1.上课没有激情,语言没有亲和力。

2.某些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引导作用发挥的不够理想。

4.对学生的表现赏识激励不够多,评价方法单一。今后在教学中要多采取赏识性评价,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