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并促进公司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制度安排。
利益相关者是指公司与其有关联的各种利益关系群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等。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资产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公司的投资者,股东的财务目标是追求投资的回报率最大化。
他们希望公司通过增加利润、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等方式,创造更多的股东财富。
2. 债权人的财务管理目标:债权人通常是向公司提供债务融资的金融机构或个人,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确保债权得到偿还和利息收入的稳定。
他们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债务偿还能力,通过对公司的审计和风险评估等手段,保护自身的利益。
3. 员工的财务管理目标:员工是公司内部的劳动者,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追求稳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保护员工的劳动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公平的报酬和职业发展机会。
4. 客户的财务管理目标:客户是公司的销售对象,他们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高的产品价值。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保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价比,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5. 供应商的财务管理目标:供应商是为公司提供原材料、设备和服务的商业伙伴,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与公司的合作,获得稳定的订单、合理的价格和支付的及时性。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建立公平、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6. 政府的财务管理目标:政府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监管机构和税收主体,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提高税收收入等。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公司社会责任,配合政府监管,确保税收合规和社会稳定。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篇: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成功经营不仅需要科学管理以使资金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而且需要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决定资金运动的“权力”更合理地配置。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和财务评价机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该机制的运行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财务治理机制企业财务治理不是僵化的制度框架,而是运行机制的集合,更是治理主体间互动的过程。
财务治理模式下的企业财权配置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活动,而要想保证这些活动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则必须有相应的机制来进行调节和规范,即要有一套合理的财务治理机制作保证。
一、财务治理机制的一般原理财务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和财务评价机制四个方面。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财务治理系统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它是实现财权合理配置、提高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财务决策机制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进行财务治理时,能反映其财务治理能力大小的最主要一点就是所拥有的财务决策权的大小,财务决策是企业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公司财务治理机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按照决策重要性的不同,可将财务决策分为战略性财务决策、战术性财务决策和业务性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是财务决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
财务决策是决策者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运用专门的财务方法做出的关于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规划。
财务决策的过程涉及企业的多个职能部门与人员,最终决策是在各种决策方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确定,是相关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财务决策过程的系统性决定了财务决策必须按照决策的程序经历相应的环节,而不能由最终决策部门直接做出决定。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而现代企业的经营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还必须在考虑多方利益后融入社会责任方面的经营行为。
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模式是以利益相关者为主导,实现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目的1.探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模式的构成和内容;2.分析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影响;3.研究国内外已有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案例,并提取其成功经验进行借鉴;4.提出企业如何做好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实现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的和谐发展,为企业经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查阅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2.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收集国内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案例,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其治理模式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3.案例研究方法:选择一些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能够达到以下成果:1.系统总结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模式的构成和内容;2.分析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影响;3.归纳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案例,总结成功经验,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4.提出企业如何做好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实现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的和谐发展,为企业经营提供有益的参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财务治理分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财务治理分析摘要: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步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初,利益相关者理论向“股东至上”理论提出了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逐渐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所取代。
本文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概念基础上,描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加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财务治理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14—02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概念(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含义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要素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联结。
企业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问题。
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本质看,无论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权利上。
企业财务权利包括财务收益权与财务控制权,对企业财务权利分配的一套制度安排称为财务治理。
在一个企业中,谁拥有最终的收益要求权,谁拥有投资权,谁来行使筹资权,财务预测权和财务决策权归谁掌握,谁对财务运行实行监督等,这些都是企业财务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财务收益权和控制权的行使中,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间虽然存在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但也不可避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企业财务治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收益权的公正配置和财务控制权的适当行使,使企业合约得以顺利履行,并使相关者共同利益在合作博弈下达到最大。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的内容1. 财务治理的主体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收益权的分配和财务控制权的行使,实质上是通过企业内部财务机制及其制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进行的。
这些制度安排包括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配置和再配置、财务控制权的分配、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等。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探析(上)2010-9-29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的机会来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企业的财权不应归股东和经营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参与到企业财务治理中。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银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不仅能激发银行的投资热情,还可以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内部人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银企关系,财务治理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雇佣劳动,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投入的资本转化为专用性资产,比如设备、厂房等。
由于这些资产具有专用性与可抵押性,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由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承担,按照风险与权益相匹配的原则,出资者便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在此理论影响下,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把内部治理结构简单地抽象为股东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关注的是如何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配置财权,以解决委托人如何选择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始终强调股东权益的保护。
20世纪80年代后期,鉴于美国兴起的“敌意收购”运动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影响,美国28个州改革了公司法,在立法上确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
从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得到了发展。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认为,公司行为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资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那些投资于法人财产的利益相关者享有法人财产的权益。
除了股东以外,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等都为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样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所以,公司应归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股东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是不合理的,股权的运用应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公司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
当时,作为一个术语,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
基于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分析
可能会偏离股 东财富最大化的 目标 ,从而损害
3、债权 人的 财 务相机 治 理 。债权 人( 银 本密集型企业则 更看重资本的投 入,这时出资
了股东的利益 ; ) ( 股东财富最大化 一 2 味强调股东 行 ) 一般都会与企业 签订 债务合约 ,而债务合约 者与债权人对 企业来说 非常重要 ,是处在第 ・ 的利 益,并 不能很好地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 是标 准的相机治理安排 。如果 债务人有偿债能 位的 。很显然 ,高新技 术产 业与传统产业的企 利益 ,从而 可能 会导 致企业资源得不到最优化 力,债权人一般 不加以干预 ;一 债务人 出现财 业也有类似的区别。 一 -
31 .相机治理
企 业中的地位和利益 格局 ; 此外 ,外部环境的变 化亦会影响企业 中原有的利益 相关者 格局。总
2 、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目标
财务 目标是讨论最为热烈的财务基本理论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相机治理 ,是指在 企业 之 ,企业 、利益相关者 自身以及 外部环境都 可 排使受损 失的利 益相关者能够得到企业的 财务 而 体现出不同的 、动态的利益相 关者 格局 析
刘景 慧 福建省石狮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誊 誊臻 要 本 将 益相 者 财务 理有 囊 文 利 关 与 治 机
系。
益 ,而且应该 使所 有的利 益相关者获利 。只有 业一 段保 护期 ,使债权 、债务双方能够对企业
地联 系起来,探讨了一个由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 当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得到保证并 断增长 进行重组 ,以达到挽救企业危机的 目 的。 构与财务治理机制构成的利益相关者财 务治理体 32 .动态治理 时,企业才是有效率的和成功的。 () 2企业整体
相应的提升 。 2 、员工的财务相机治理。当企业经营业绩 冶理结构中的作用得到 r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更加理性的商业环境中,公司的财务治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还涉及到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治理的责任和作用。
二、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分类1、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或项目拥有权益的组织或个人,这些组织或个人可以影响该企业或项目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需要进行营销,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经营效率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声誉。
因此,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2、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不同的人、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根据其参与利益分类,也根据其信息披露分类。
三、利益相关者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作用1、股东和投资者股东和投资者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参与公司决策,通过对企业治理深入了解,确保企业发展平稳。
另外,股东和投资者也可以从企业中获得回报和利益,并要求企业依据股票市场价格给出相应的利润。
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公司披露真实和透明的财务数据对于投资者做出决策至关重要。
2、员工员工是企业财务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参与企业治理和生产活动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因此,企业应该包括并激励员工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3、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企业要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因此,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意见,及时反馈及就有关问题作出响应。
4、社会企业是社会主要的经济组织单位之一,在它的经营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的财务治理也应该体现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治理的责任1、股东和投资者的责任股东和投资者应该对公司财务治理和决策过程进行更好的监督和协调,确保公司合法、公正、公平和透明地进行经营活动。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公司治理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公司治理研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在各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也需要遵守各国的法律和规范。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概念在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进行了解。
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影响或被影响公司行为及其成果的人或组织。
这些人或组织不仅包括股东、经理和员工,还包括政府、社会组织、消费者、供应商、媒体等各种利益关系人。
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公司社会责任中的一部分。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指的是对企业责任的解释和探索,企业应考虑到所有与其活动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那些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这是一种“双赢”的理念。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单单为了股东利益,还应该将其他利益相关者带入考虑,制定合理策略,实现“共赢”。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1.完善公司决策机制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公司不再是由股东单独掌控的,而是与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掌控企业,每个利益相关者均可通过各种决策机制参与公司决策。
例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制,将股权监管、合伙决策机制等结合起来,完善公司决策机制。
2.提升公司社会形象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活动也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推出可持续、公正的方案,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公益活动等形式,企业可以给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增加企业的公信力,帮助企业建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加企业品牌价值。
3.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性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应该保持合作关系,透明决策和沟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建立信息公示机制,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公司内部决策、监督机制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度之一。
在现代企业中,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每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有着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而公司治理结构则是企业内部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和监督的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从股东的角度看,他们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的增长。
公司治理结构下,对于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包括:实现盈利最大化、提高股东回报率、保护股东权益等。
这就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收益率,合理分配利润,保障股东的投资价值不受侵蚀。
从员工的角度看,他们是企业的生产者和劳动者,对企业的福利和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注。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对员工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包括:提高员工薪酬水平、改善员工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确保员工的薪酬能够与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匹配,同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从客户和供应商的角度看,他们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关注。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对客户和供应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包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维护客户和供应商的合法权益等。
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维护供应链上的公平和透明,以提升客户和供应商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角度看,他们是企业的监管者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者,对企业的社会影响和公共利益也有着高度关注。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包括: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论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
论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作者:贡迪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3期提要现代企业财务治理从一味地关注股东利益发展到力图合理分配财权以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财务关系,这种变化无疑为各方利益相关者谋福,但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对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一、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的理念(一)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源于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便不复存在的集团。
之后,学者们对利益相关者的解释有很多版本,迄今为止,对利益相关者定义的共识是:利益相关者就是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被公司目标所影响的集团或个人。
(二)财务治理。
随着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凸显。
目前,财务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研究得比较少,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并没有给出明确完整的财务治理定义。
本文借鉴《北方经贸》2006年第2期战略观点对财务治理加以定义,即倾向广义财务治理:指公司财务共同治理,即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公司财务进行治理。
可定义为用以协调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平衡财务权利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
(三)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影响关系,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政策实施手段、财务监管策略等等;另一方面公司的财务活动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收益或者造成损失。
二、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财务治理是对公司财权的合理配置,而公司财权分为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治理权,在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中,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与员工属于公司的财务主体,享有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治理权。
(一)股东与公司财务治理。
股东为公司投入权益资本,是公司的出资者,包括国家、公司出资者以及自然人三种类型,无论是哪种出资者,股东都有权利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作为出资者,股东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所发挥的作用包括:1、股东以严格的监督,约束经营者财务行为,来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通过投入的权益资本实现价值增值;2、股东参与财务治理可以起到调控的作用。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在股权分离、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困境中,公司治理成为维护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机制。
然而,公司治理的效果是不稳定的,在实践中存在问题和缺陷。
这时,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种类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公司利益或被公司行为影响的社会成员,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公司董事、高管、员工和股东等,他们的投入和回报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客户、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等,他们的利益与公司联系紧密但可能存在矛盾。
二、探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1.股东——占主导地位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股东占据主导地位。
股东权利的行使不仅影响公司治理、经营和发展,而且对股东本身的利益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股东和公司之间应该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协调股东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
2.董事会——治理过程的核心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治理决策、审批经营计划和监督公司管理。
在董事会内,不同利益相关者存在代表性,其利益会通过董事的行为和表现来反映。
因此,董事会的空缺、成员构成、权利划分等往往受到各方利益的考虑和影响。
3.员工——公司治理的内在支撑员工是公司的内在支撑力量,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对于公司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雇佣关系中,员工也需要保护自身权益,特别是劳动报酬、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权益。
4.客户——对保障产品质量的贡献与要求客户是公司的买家和消费者,直接体现公司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客户对公司的监督和维护,促进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公司也需要保障客户的权益和利益,满足其需求和要求。
5.社会组织和媒体——对公司行为的影响社会组织和媒体是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和审核机构,对公司行为和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基于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的财务治理研究
在西方 , 有关资本结构问题 的研究 由来 已久 , 对资本结构进行
的非数量性研究形成 了诸 如资本结 构的激励 理论 、信 号传 递理论
和控制权理论等 ,这些新 财务 思想 为财务治理研 究奠定了 良好 的 理论基础 。学者们 的研究无论 是从 资本结构与经营者行为之间 的 关系 出发解释最优资 本结 构问题 ,还是借鉴新制度经济学 的研究 成果 阐述企业产 权配置与不完全契约之间的关系 问题等 ,都充分
、
财 务治 理 的 核 心 是 财 权 配 置
西方 财务界最初是各 自独立地就财务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开 展研 究的。 但随着所有权 和经 营权 的分 离 , 企业 内部 出现 了多层次 的委 托代 理关系 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各类财务 问题 , 求结合制度 、 要
权力 层面去阐释 ,由此推动 了以价值管理为基础 的传统财务理论
相对称 。
一
股东 、 政府 、 债权人等 。 财务管理 主体是指企 业 内部 以资金运动 为
主 的财务 活动参与者与执 行者 ,包括各 层级管理者 和员工等 。 其 次,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 , 它从处理利益相 关者之 间财务冲突 的角度研究财务理论 ,始终关注产权 中的核 心 即财权 问题 , 期望通过财权配置和再配置 , 到维护利 益相 关者利 达 益 的 目的 ;财务管理则是基 于企业 生产经 营活动 中的资金 运动产 生的, 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企业 内部的财务效率 。 其研究视 角更 多 地局 限于从财务指标 、财 务报 表等资金数量 层面以及 企业 资本 筹 集、 运用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分析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成果 , 关注的重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治理的研究
相 同。它通过 一定的财 务治理手段 ,合 理配置剩余 索取权和控制 权 ,以 而来 ,公司财务治理 尚不完善。主要表现 为 :
的利益和权 责关系 ,促使他 们长期合作 , 以保证企业 的决策效 率。公司 部分上市 公司是 由原 国有 企业或受政府部 门控 制的实体重组 改制 而
财 务治理是 公司治理 的核心 内容,财务 治理是公 司利 益相关者对财 权的 来 ,受 国有股东代表 “ 缺位 ”和过度行政 干预因素 影响,公司财 务运 行
财务治理与施展其权利 的必要 。
一
3 . 利 益相关者 与公 司财务治理 的 目 标 利益相 关者与公司财 务治理的 目 标 是财富最大化 与企业价值最 大化 。
价值最大化 转为利益相 关者共 同财富 最大化。 “ 利益相关 者共 同财富最
、
利益相关者范畴
公 司的发展离不 开各种利益相 关者, 由于公 司利 益相关者代表 不同 我们认 为由于财务治理理 论的产生和 发展,将引起公司财 务 日标 由企 业
治 理特 征 。
பைடு நூலகம்
公 司凭借其对上 市公司的控制 ,将上 市公司 的资金、利 润等转移 至控 股
公司或下属企业 ,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失效。 3 .债权人缺乏有效的公司财务治理 债权人 在公司财务 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未得到充分体现 ,债 权人特
1 .利益相关 者与公司财务 治理 的结构 股 东单边治 理条件下股 东利 益至上 ,财务 管理 目标一 定且公司财务 作 与冲突 ,合 作 由社会信任 度、合作盈 余水平及 文化差异 决定,而冲突 又 由要 素市场的竞争 压力、时 间偏 好及风 险态 度所决定 ,不 同企业或者
合 理有效配 置及 由此产 生的权责利 一系列制度安 排 公司治理 的 目标在 机制和 运作方式并 未发生根本性 改善,这些现象将 在一定时期 内存在 , 很 大程度上 是依赖公 司财 务治理来 实现 的,财务 治理 的 目标则是 利益相 并对公司独立进行财务治理产生影响。
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措施探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措施探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入,。
作为公司治理核l心的公司财务治理也必须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公司治理深化的需要,更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观趋势。
本文首先对财务学的核心概念一企业价值进行剖析,进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对财务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标签: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治理机制一、绪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大多是以传统的“股东至上”单边治理为主导,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的高管层实际掌握着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同时使得董事会的财务战略决策和财务监督功能弱化,经理层所追求的是自身价值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被忽视了。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对这一治理观念给予了充分的理论支撑。
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相结合的复合主体,同时认为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而不仅仅是股东的责任和权利。
虽然,对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的研究十分适合现实的需要。
但是,目前理论界对这一研究却十分薄弱。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理论,有效指导我国的财务治理实践工作。
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公司应是必须服务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目的即广泛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织,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同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
公司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了股东,但投入却不限于股东,供应商、贷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职员往往都做了特殊的投资,这些投资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那家公司的持久关系。
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而不仅是股东的责任和权利,现代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应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它是各种约束手段的集合,这些约束手段塑造了当事人的事后谈判力。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讨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讨一、引言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势和限制四、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应用五、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一、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公司治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公司治理是管理公司的方式,包括确立公司目标、决策过程、相互关系和监督机制。
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关注的是股东利益,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则拓展了治理者的视野,关注组织内外所有相关方的权益。
本文旨在研究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分析其优势和缺陷,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其应用。
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在公司治理中考虑所有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模式。
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公众等。
相对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更加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
在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管理人员不仅要考虑股东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势和限制1.优势(1)扩大公司治理视野。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关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考虑到环境和社会责任,使公司更具可持续性。
该治理模式有助于预防恶意行为、提高决策质量和企业形象,并创造更多的长期价值。
(2)加强股东治理。
虽然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关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但股东仍然是公司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使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相互连接,有利于股东实现其经济利益目标。
(3)提高公司形象。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鼓励企业以人为本、公正、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业务,包括协调组织内和组织外的利益关系。
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2.缺陷(1)决策过程较为复杂。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中,要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利益,决策过程可能会变得复杂和耗时。
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摘要】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议题。
在现代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必须突破“股东至上”和“利润最大化”逻辑,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
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要求在公司治理上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共同治理又要求相适应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而这样的公司财备治理又具有结构上的动态性、内容上的层次性及目标上的不可操作性。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财务管理财务治理机制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3)一、前言 (3)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的提出 (3)三、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维护 .. 41.工人运动使企业逐步重视职工的利益 (5)2.消费者维权运动使企业逐渐重视顾客的利益 (5)3.环境保护运动使企业开始关注广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5)四、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特征 (5)1.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结构具有动态性(5)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内容具有层次性(6)3.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条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具有不可操作性6五、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设计 (6)1. 财务收益分配机制 (7)2. 财务决策机制 (7)3. 财务监督机制 (8)4.财务评价机制 (8)六、利益相关者各方财权配置 (9)1. 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财权配置 (9)2. 公司经营者与分部管理者之间的财权配置 (12)七、结语 (13)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一、前言近年来,在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下,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人们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这些企业外部的制度和规范融入公司治理和战略流程,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出自于个别管理人员的社会良知和美好愿望。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都得到保障和平衡,以实现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
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目标。
公司治理结构将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管理层、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各种利益相关者。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不同的权力和利益,他们的利益冲突和协调将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董事会和管理层可能在公司发展方向、投资决策、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股东和债权人可能在债权还款、股息分配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公司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需要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得这些目标能够符合公司整体利益,达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效果。
公司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内部决策和执行的机制,以及公司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
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来获得他们应有的利益和权利,例如股东需要通过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获得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和决策权,债权人需要通过公司财务报告来获取债务还款的保障。
这就要求公司在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确保这些目标不仅能够实现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同时也能够保障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公司治理结构将影响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长期稳健性。
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长期稳健性不仅需要考虑到公司内部的效率和风险控制,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长期发展和生存能力。
而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对市场竞争和变化的应对能力。
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能够更好地实现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使得公司能够更长远地聚焦于公司经营和发展,为公司长期稳健的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和支持。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摘要】:随着公司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仅仅从各自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或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经济实践的需要了。
本文从财务理论研究角度出发,遵循先进行一般理论分析后提出实际案例的方法,以契约理论、财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将利益相关者逻辑贯穿于财务治理研究中,并从财务治理的内涵出发来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基础理论,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由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治理机制构成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
本文将利益相关者逻辑运用于财务治理的思维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研究与财务治理研究相结合,可以使财务治理目标与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得以契合。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财务治理的内涵加以进一步定位,将其与财务治理结构相区分,认为相对于“结构”这一静态过程而言,财务治理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分析目的并不是寻求一个统一的财务治理模式,而是多种财务治理模式并存,包含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
因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是在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财权配置为客体的基础上,实现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动态过程。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是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的集合。
财务治理结构主要有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之分,各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过程中被分配以合理的财权,包括共同治理权和相机治理权。
财务治理机制主要是指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在设计激励机制过程中,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
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可以适当减少财务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
外部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监事会的职能上,而内部约束机制则体现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三方面的约束。
最后本文通过相关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在实际应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时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借以说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期对我国企业治理和财务方面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摘要:公司财务治理作为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配置财权,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产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基本逻辑入手探讨其财权配置问题。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策略一、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一系列契约组合企业理论将企业解释为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关于“谁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从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开始,已有许多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如“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向企业贡献了专用资产,以及作为既有成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等。
我们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向企业贡献了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社会公共资本的组织和个人。
这些组织和个人之所以将各自的生产要素,通过企业生产的方式进行组合,是因为他们相信,合作生产的收益会多于他们各自独立生产的收益,或者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生产要素若不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就无法进行生产。
如果用P 表示每个自然人或组织的生产收益,用TP 表示企业和合作生产收益,则有“TP=P+△P”,△P即为企业生产产生的增加合作收益。
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体,而不仅仅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集,不仅包括着提供了财务资本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包括着提供人力资本的经营者和职工。
“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力资本不仅是创造财富和增加价值的主体,而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资本主义传统的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生产工具,如今事实上正由劳方所掌握,因为那些工具在他们的脑子里和指头上”。
由于任何企业都具有嵌入社会网络的特征,其在存续的过程中,必然依赖于政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其发展壮大必然依赖于供应商的供给能力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等因素,所以在企业的合约关系中同时应包含公共资本供应者的政府和提供市场资本的供应者和顾客.由此可见,企业的契约关系是包含着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供应商、顾客等一系列合作关系的组合,是多个参与者通过各种契约而自愿结合的组织,每个参与者通过提供要素,获得对企业特定形式的索取。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研究本文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财务治理理论进行研究。
它阐述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的基本内容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包括财务治理的本质、财务治理的结构、财务治理的主客体、财务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的基本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等等。
财务治理的本质是财权配置,本文还论述了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的相关内容,也明确指出了二者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论述上述内容,以期研究出完善的财务治理措施,这包括:财务决策、激励、约束措施。
标签: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财务治理措施一、财务治理的基本内容1.财务治理的本质财务治理的本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财务权限可进一步划分,只有对相关财务权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财务治理机制,从而使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以最大化。
2.财务治理的结构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的核心和表现方式,它偏向于对财权配置的研究。
公司通过实施、调整、完善财务治理结构这一方案,实现财务治理的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司财务治理。
财务治理要通过财务治理结构来实现,财务治理结构包括:内部财务治理、外部财务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3.财务治理的主体、客体、目标财务治理的主体实际就是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客体是财权;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在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条件下,形成合理有效的财务决策、激励、约束等机制,完善公司的制度、措施、机制等,最终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
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1.利益相关者的基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全面地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正因为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处境与能行使的财务权限不同,才需要经营管理者全面平衡、合理配置,促成公司财务治理的顺利进行。
2.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包括董事会、经营管理者、员工、债权人、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等等。
因为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会引起各方的矛盾,阻碍财务治理的有效进行,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有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已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成功经营不仅需要科学管理以使资金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而且需要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决定资金运动的“权力”更合理地配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利益追求的不同,股东与债权人、小股东以及管理者之间问题的产生,公司治理不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国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司治理是公司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而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企业财务治理来实现的,本文通过探讨财务治理的现状以及财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使企业的财务治理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提高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保障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西方理论界对财务治理的观点,从最初的“股东利益至上”到后来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财务治理得到不断地发展和修正,我国学者也指出原有的以“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求,现代公司应建立一个由各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共同治理机制,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治理目标(王海生,2015),在借鉴西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研究,提出了财务治理及其结构等相关概念,初步建立起了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框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促进财务治理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充分关注是实现利益相关者、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我国国情,在重视企业财富的同时关心社会公众的利益,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必将成为财务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王凤一,2017)。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财务治理理论基础(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公司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龚宇姣,2012)。
传统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公司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以及经理层与员工之间等。
委托人的利益是通过代理人的行为实现的,然而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由于两者目标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就会产生代理人问题,主要包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较好的财务治理能够降低委托代理成本,降低股东和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而使企业运行效率更高(高明华等,2012),而为了减少道德风险,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就必须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影响代理人的行为。
因此,激励约束机制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关键问题。
(二)产权理论产权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首先,产权等同于财产所有权,是指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曾莉,2009),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的观点主要有:第一,由于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向公司投入了自己的专用性资本,所以将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仅赋予股东是错误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相关的权利。
第二,企业的目标不应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是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强调公司的目标是为所有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本的所有者和社会创造财富。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是由Freeman在1984年提出,有关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很多,其中,Freeman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清晰地定义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王芳,2016)。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财务治理应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应该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权力,包括债权人、经营者、员工、顾客、合作者、政府等等,他们和股东一样,都应该承担风险并且享有收益,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结成的契约组合。
利益相关者能够以动力或阻力的形式作用于公司财务治理的全过程,进而影响财务治理效率(周晓珺,陈清华,2013)。
(四)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目标及主体1、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财权配置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杨淑娥,2002),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配置权、责、利,而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伍中信,2005)。
由于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来完成,并且在财权上有所体现,所以财权是一种最基本的权利,因此,以财权配置为核心建立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可以说是抓住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纲”。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有关公司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这种财权安排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公司财务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财权的合理配置不但可以实现财务决策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还可以促进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进而推进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刘谷金,2011)。
2、财务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的组织,目的是为了获取单个人无法实现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每个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
由于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投入了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本,任何通过损失一方利益而使得另一方获利的行为,都将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机,因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都应该受到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在企业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被考虑或进行商议以及具有参与企业财务决策和监督的权利(田小平,2016)。
可见,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对企业的影响受到关注,企业的治理行为不能只考虑某一方的利益最大化,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整体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3、财务治理的主体所谓财务治理主体就是指谁参加财务治理活动。
由于财务治理是通过财权的配置和相关机制设计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和利益的实现。
因此,其治理主体是多元的。
本文认为只要是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有一定的贡献,就可以对企业有一定的财务要求权,都应当具有财务治理权,所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主体应该包括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即投入实物资本的股东和投入金融资本的债权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拥有市场资本的顾客和供应商及拥有社会资本的政府等有关利益各方,即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经理、员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
三、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
尤其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非法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示出强烈的掏空动机(郑国坚等,2013)。
股权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理结构乃至财务治理是否有效,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类型。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股票种类繁多,有各种类型的股票,其中以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影响最大,存在大量的非流通股致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和分配股利上有明显的不同,它将直接影响公司建立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
(二)监事会功能有限我国的公司制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成员或高级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
同时由于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只重视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了监事会的地位,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三)债权人的相机财务治理机制不健全由于银行是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因此,我们在分析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时以银行为例。
我国实行“两业分离”,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直接投资,银企财务关系就是单一的贷款关系。
银行作为债权人,所拥有的仅仅是依靠法律契约收取债务的权利,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此外,我国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也是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认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的事后监督为主,而反对或不鼓励银行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内部参与,也不允许银行向企业派管理者,银企之间缺乏人事结合的机制。
加上银行缺乏完全的独立性和财务治理动机,这都使银行无法有效地行使财务监督权。
(四)缺少职业经理人经理人市场同资本市场一样,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市场,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条件下,各要素市场会相对准确地为各类要素进行定价,以此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可以促使高级人才自由流动,当公司现有经理人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时,将会被公司罢免,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定价也将下降,人力资本的价值贬值,甚至名誉尽损,再无立足之地;此时,公司可以在经理人市场引入优秀的经理人才,促进公司的发展。
在这种机制下,经理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定会以公司的利益发展为目标,努力进行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尽职尽责地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从而形成对经理人的有效监督和约束。
然而,我国的经理人选拔上,政府行政委派、组织任命占了较大比重,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的比例十分微小,未能使经营者才能像商品一样自由合理地流动。
在这种经理人市场约束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经理人不能产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五)董事会独立性不够一方面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在职位上的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占绝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于是管理层可以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
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由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与决策机制。
与此同时,由于法人持股比例较低,公众股东较为分散,外部董事制度起步晚,作用有限,债权银行介入公司运作制度没有普遍推行等原因,上市公司董事会缺乏内部相互制衡的机制。
(六)财务监督权虚置,财务约束机制运转不利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历史较短,相应的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监督措施不到位,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企业内部监督层面包括董事会缺乏对经营层的有效约束机制、监事会“有名无实”,监督乏力、内部审计监督不力,审计委员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内部员工的监督在组织与职能上缺位,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
其次,政府监督层面和社会监督层面也存在着问题,没有建立相机治理机制。
(七)信息披露机制不规范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信息机制还不健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使企业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真实。
由于这类企业的信息基本被内部人控制和操纵,外部人员和企业普通职工难以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当被迫或需要向上级、政府公众提供信息时,首先考虑信息的披露是否损害内部集团的利益,并与其展开博弈,使外界难以知晓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成了经营绩效低的“保护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