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PPT.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两则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两则ppt课件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 (杜处士)不可改也
三、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的夹在两 膜 中 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 了 !
字词听写
书戴嵩画牛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杜处士爱画 晒《斗牛图》
拊掌大笑 救童看画 指出错误
观察生活 实事求是
张强强到到强到强强强强
龙小五
课堂演练
一、解释下列变色的字。
好书画: 喜爱 一 日曝书画: 拿出来展示 处士笑而然之: 同意,赞同 古语有云:说
二、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 错误的两项是( BD )
以 自随。
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
的珍爱。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26
一 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拊掌大 笑… … 处士笑而然之。
1. 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 写“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
2. 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 言。
sōng
18
多样读文 >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
吗?
蜀 轴 囊 曝 搐 婢 拊掌
强 强 强 强 倒 到 到 强 强 强 强 强龙小五
>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 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伯牙弹琴的时候, 心里想到巍峨的高山, 锺子期听了(赞叹) 道: “弹得好啊,像 大山一样高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4课 文言文两则 课件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4课 文言文两则 课件PPT

参考答案: 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一个人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而正午
的时候离人远;一个人觉得是太阳升起时离我们远,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近。 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第一个小孩采用了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通过打比
方展示了太阳在不同时间的大小,并用反问句强调了自己的结论;另一个小孩 则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来说明太阳在不同的时间热度不同, 最后用反问句强调了与前一个小孩相反的结论。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 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 就觉得凉吗?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这篇课文表现了两个小孩和孔子的什么品质?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 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知识渊博,可仍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 前一个人学得好。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都应该专心致志,不 应该三心二意。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 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 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 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 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善有 于理 观有 察据
写作手法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展开故事情节
《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的两段对话,符合 孩子的天性,语言生动、有趣,既让我们感受到两个孩子 的天真可爱,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一,对话要符合人物的特点,描写时,要做到什么 人说什么话,不能“千人一口”。第二,将人物的语言描 写与神态、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生动。

六年级14.文言文两则 人教 (共20张PPT)教育课件

六年级14.文言文两则 人教 (共20张PPT)教育课件

: 其实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我 们提不 起兴趣 可能就 是运维 我们没 有做好 。想想 看,如 果一件 事情你 能做好 ,至少 做到比 大多数 人好, 你可能 没有办 法岁那 件事情 没有兴 趣。再 想想看 ,一个 刚来到 人世的 小孩, 白纸一 张,开 始什么 都不会 ,当然 对事情 开始的 时候也 没有 兴趣这 一说了 ,随着 年龄的 增长, 慢慢的 开始做 一些事 情,也 逐渐开 始对一 些事情 有兴趣 。通过 观察小 孩的兴 趣,我 们可以 发现一 个规律 ,往往 不是有 了兴趣 才能做 好,而 是做好 了才有 了兴趣 。人们 总是搞 错顺序 ,并对 错误豪 布知晓 。尽管 并不绝 对是这 样,但 大多数 事情都 需要熟 能生巧 。做得 多了, 自然就 擅长了 ;擅长 了,就 自然比 别人做 得好; 做得比 别人好 ,兴趣 就大起 来,而 后就更 喜欢做 ,更擅 长,更 。。更 良性循 环。教 育小孩 也是如 此,并 不是说 买来一 架钢琴 ,或者 买本书 给孩子 就可以 。事实 上,要 花更多 的时间 根据孩 子的情 况,选 出孩子 最可能 比别人 做得好 的事情 ,然后 挤破脑 袋想出 来怎样 能让孩 子学会 并做到 很好, 比一般 人更好 ,做到 比谁都 好,然 后兴趣 就自然 出现了 。
2、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孟子 是我国古代的思 想家、教育家,孔子学 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 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 孔子“仁”的思想并将 其发展成为“仁政”思 想,被称为“亚圣”。
学弈
两小儿辩日
读词语
dòu
yú cāng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tāng shúweì zhì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 名丘,字仲 尼。鲁国(今山东 曲阜)人,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他的一生 言行被他的学生编 成《论语》一书, 留传于世。

学习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两则.ppt

学习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两则.ppt

精心整理
15
▪ ()心()意 ▪ ()心()意 ▪ ()心()志 ▪ ()精()神 ▪ 东()西() ▪ ……
精心整理
16
作业 ▪背诵全文
精心整理
17
学习《两小儿辩日》
▪ 准确读文 ▪ 疏通文意 ▪ 感悟形象 ▪ 积累背诵
精心整理
18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
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
乎?”
精心整理
19
学习目标
▪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 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迪?
读原文,找一找描写二人表现
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你能用不同的词语概括他们的
表现吗?
精心整理
13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 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 一样,到了正午(中午)时太阳就像盘子碗口 那样小,这不是离人近的大,而远的小吗?”
精心整理
29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 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中午)时就 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温暖,这不是距 离人近时的热,而距离人远时的凉吗?”

文言文两则优秀ppt课件

文言文两则优秀ppt课件

孟子: (公元前372~公元前 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邹 (现在的山东邹县 )人。 我国古代 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 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 “亚圣” 。后世 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
主要作品: 《孟子》 ,全书分为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 娄》《万章》《告子》《尽心》 这七篇。 本文选自 《孟子?告子》 。
鸿鹄( hú ) 沧沧( cāng )凉凉 孰( shú ) 汝( rǔ )
w?i(为难 作为) 为
将 jiāng(将来 将军)
wai(因为 为什么)
jiàng(上将 将领)
zhuó(弓缴) 缴
jiǎo(缴械 缴纳)
善:善于,擅长。 故:原因,缘故。 鸿鹄: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弗若:不如。 车盖:古代车上形圆如伞的篷盖,可以挡雨蔽日。 及其:等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弈秋[2],通国[3]之[4]善[5]弈者也。使 [6]弈秋诲 [7]二人弈,
其[8]一人专心致志 [9],惟(wéi)弈秋之为听 [10];一人虽 [11]
听之 [12],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13]将至,思援 [14]弓缴
[zhuó] [15]而射之。虽与之 [16]俱[17]学,弗( fú)[18]若之矣( yǐ)
? 决:判断。 ? 孰(shú):谁。 ? 汝(rǔ):你。
译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 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 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 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 了中午时就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 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共25张PPT)

21 文言文二则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方法与技巧: 制定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可以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复习进度、 复习内容、复习时间等,以便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分阶段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分为生字表里所有的生字组词、多音 字组词、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分阶段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和理解知识点。 知识归类复习,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例如将词语按照词 性分类、将句子按照句型分类等,以便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将知识 点进行融会贯通。 重点难点突破,做到各个击破。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重要性,确定 语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进行重点突破和难点攻克,以便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 练习册和试卷复习,做到查漏补缺。学生可以认真复习平时的练习册和试卷,找出自己 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以便更好地查漏补缺,提高语文成绩 。
21 文言文二则
朗读指导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 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 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锺 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 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红字读重音。
21 文言文二则
人物介绍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是 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 “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 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见他弹琴技术之 高超。
21 文言文二则
资料袋
相传,伯牙、锺子期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6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64张PPT)
六 年
文言文二则








年 级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6


下 册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则


文言文。


级 语 文
1 朗读课文




学奕

年 级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

wéi
文 下
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册 学 弈
hóng hú
zhuó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六 年
【以为】认

为。
语 文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
册 学 弈
【之】这里指弈 秋的教诲。
拉。
讲 课





语 文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下 册 学 弈


文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一直想着
课 文
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
时候距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要距离人近一
课 文
些。” 批注:这是另外一个小孩的不同观点,他认 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距 离人近一些。
【车盖】古时车上
的圆形篷盖,像雨
【及】到,到了。
伞一样。








语 文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两则》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七单元《21 文言文两则》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 见的人。
领悟主题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 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 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 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 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 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导入新知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 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 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 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 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 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3.伯牙破琴绝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 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吧。
4.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 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学习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 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 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 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件
《学弈》 《两小儿辩日》
2021/3/20
1
yì huì 学弈 诲 专心致志
yuán zhuó hóng hú 援弓缴 鸿 鹄
yǔ jù
fú yǐ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2021/3/20
2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曰:非/然也。
一丝不苟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一心一意
弈秋之为听;
专心一志
2021/3/20
6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心不在焉
心猿意马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三心二意
弈秋之为听;
魂不守舍
2021/3/20
7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
2021/3/20
2021/3/20
12
学弈
2021/3/20
两小儿辩日
13
读词语
dòu
yú cāng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tāng shúweì zhì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2021/3/20
14
孔子 名丘,字仲 尼。鲁国(今山东 曲阜)人,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他的一生 言行被他的学生编 成《论语》一书, 留传于世。
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021/3/20
18
两小儿 孔子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件(3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两则课件(30张PPT)
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限深的遗 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 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 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蜀 轴 囊 曝 搐 婢 拊掌
shǔ zhóu náng pào chù bì fǔ zhǎng
六、教师小结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 才能真正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七、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课文短短的几十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 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竟然从此绝 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你会对子 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 整体感知, 掌握文言文的节/而/志在太山,锺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毕生/不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 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 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 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 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 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 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 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 可/改也。

很好用《文言文两则》ppt课件

很好用《文言文两则》ppt课件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专心致志成功 一心二用失败
思考讨论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 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答: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 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 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1)嘲讽的笑,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2)骄傲的笑,我们难倒了最有学问的人。 (3)痛苦的笑,孔子都不知道,那谁还能知道答案呢?……
• 4、“孔子不能决也”,你能想到什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难句质疑
远小近大的原因:
②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多智慧呢?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 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 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 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难句质疑 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②孰为汝多知乎?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 热量高。 译:谁说你多智慧呢?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 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 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
1、以“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 一句话。
2、两小儿辩斗,一个人根据 始出近,日中远”。另一个根据 远,日中近”。
故事”说
断定“日 断定“日初
3、你认为孔子是个 你认为两小儿有
的人。 精神。
1. 多朗读 2. 看注释 3. 懂句意 4. 释全文 5. 明道理

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31张PPT)

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31张PPT)



师:没有关系,即使你没有听说过弈秋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来了解这个故事
语 文 下 册 学
深入挖掘。:现对在于让小我学们升一初起中来的探学索生这来个说有,趣选的择故自事己吧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生板活书等课方题面】选学择弈自己熟悉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播放课文录音】

弈 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
就不再搬家了。
作者简介

年 级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文 下 册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

弈 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
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字词学习

多音字




六 年
不如
这样

语 文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 弈
通假字“与”:同“欤”,句末语气
词,表示疑问,跟“吗”“呢”相同。
精读品析





下 册
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将每

弈 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精读品析
六 年
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在文中画


文 下
出相关的句子。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新课导入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

级 语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 应该向他学习。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3、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 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 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向东 游历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认为 开始 离开 日
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正午 助词,无意义。 时近也。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
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另一 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 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 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 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判断 嘲笑 谁 以为 zhì
shú wé i
汝 多 知 乎!”
你 通“智”,智慧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已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 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全国。 通国: 之:的 善: 善于,擅长 弈: 下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让。 ①使:
②诲: 教,教导。
③其: 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 ④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⑤惟: 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他们中的一个人一
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学习,只要弈秋讲的,他都 专心地听着。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hó nɡ]鹄[hú ]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①之: 指弈秋讲的内容。 ②鸿鹄: 天鹅。 ③援: 拉、拉开。
思考讨论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 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知识巩固
一、解释词意。
弈: 下棋 善:善于,擅长 援: 引,拉
(一)
教导 诲:____
天鹅 鸿鹄: ____
一起 俱: ____
弗若: 不如
这样 然: ____
知识巩固 (二) 二、解释下面“之”和“其”的含义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是:这是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 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你来说,我来演
朗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hó ng)鹄(hú ) /将至, 思/援弓缴(zhuό) /而射之。虽/与之 /俱(jù )学,弗(fú )若之矣(yǐ)。为 是/其智/弗若与(yú )?曰(yuē):非/ 然也。
通国之善弈者也(



) )
思援弓缴而射之( 天 鹅
虽与之俱学( 他,指 那个专心学习的人
其一人专心致志( 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 其

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个人,指不专心学习的人

【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背景介绍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 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 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 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 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初出
两小儿 辩日 1如车盖 (大—近) 2沧沧凉凉 (凉—远)
日中
如盘盂 (小—远) 如探汤 (热—近) 孔子 不能决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 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 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 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再 见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声字,结构是内形外声。 形旁:言部。 3、意义:说话,言语;申辩和辩 论的意思。
④弓缴: 弓箭(这里指系着丝绳的箭)。
⑤射之: 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 却一直以为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和 系有丝绳的箭,把它射下来。
天鹅就快 要飞来了 吧,得把它 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译文: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 到 刚刚 像 就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的 圆盘 这 是
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 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 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 中 形容清凉的感觉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热水 伸手 ”
cāng


下 棋
围棋
学弈
《孟子》
作者简介
(一)
作者简介
重视环境和教育对 人的影响。被认为儒 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有“亚圣”之 称。著作有《孟子》。
(二)
朗读课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hó ng)鹄(hú ) 将至,思援弓 缴(zhuό) 而射之。虽与之俱(jù )学, 弗(fú )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 与(yú )?曰(yuē):非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