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几何证明题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
图①DA EC B Fl图②ABEF C lD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类型一、正方形中三角形全等与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例1、如图①,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A 、C 两顶点在直线l 同侧,过点A 、C 分别作AE ⊥直线l 、CF ⊥直线l . (1)试说明:EF =AE +CF ;(2)如图②,当A 、C 两顶点在直线l 两侧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EF 、AE 、CF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练习: 如图,△ABC 中,AB=AC ,∠BAC =90°.(1)过点A 任意一条直线l (l 不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量BD 、CE 、DE ,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2)过点A 任意作一条直线l (l 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量BD 、CE 、DE ,你发现经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例2、已知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º。
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一个公共点A ,点G 、E 分别在线段AD 、AB 上。
(1)如图1, 连结DF 、BF ,说明:DF =BF ;(2)若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DG ,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长度与线段DG 的长始终相等的线段?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A EB 图1D CG FA BD C GFE 图2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边长分别为2和3,在BG 上截取GP =2,连结AP 、PF. (1)观察猜想AP 与PF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平移、反射等变换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明变换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把这个图形沿着PA 、PF 剪成三块,请你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在原图上(1)BD 与C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你能求出BD 与CE 的夹角∠BFC 的度数吗?(3)若将已知条件改为: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EFG 都是正方形,例3、正方形四边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点E 是直线MN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时: ①判断△ADG 与△ABE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过点F 作FH ⊥MN ,垂足为点H ,观察并猜测线段BE 与线段CH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 在射线CN 上(不与点C 重合)时: ①判断△ADG 与△ABE 是否全等,不需说明理由;F B②过点F 作FH ⊥MN ,垂足为点H ,已知GD =4,求△CFH 的面积.练习: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G 是CD 边上的一个点(点G 与C 、D 不重合),以CG 为一边作正方形CEFG ,连结BG ,DE .(1)如图1,说明BG= DE 的理由(2)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请你猜想①BG= DE 是否仍然成立?②BG 与DE 位置关系?并选取图2验证你的猜想.类型二、探究题例1、如图,已知等边△A B C 和点P ,设点P 到△A B C 三边A B 、A C 、B 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 B C 的高为h .在图(1)中,点P 是边B C 的中点,此时h 3=0,可得结论:h h h h =++321. 在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 C 上、M C 延长线上、△A B C 内、△A B C图 2FG D A 图 1F D A外.(1)请探究:图(2)--(5)中, 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证明图(2)所得结论; (3)证明图(4)所得结论. (4)(附加题2分)在图(6)中,若四边形R B C S 是等腰梯形,∠B =∠C =60o , R S =n ,B C =m ,点P 在梯形内,且点P 到四边B R 、R S 、S C 、C B 的距离分别是h 1、h 2、h 3、h 4,桥形的高为h ,则h 1、h 2、h 3、h 4、h 之间的关系为: ;图(4)与图(6)中的等式有何关系?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上任意一点,PE ⊥AB ,PF ⊥AC ,BD ⊥AC.(1)求证:PE+PF=BD ;(2)若点P 是底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画出图形,并探究它们的关系.2、如图,已知△ABC 三边长相等,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为h .在图(1)中, 点P 是边BC 的中点,由S △ABP+S △ACP=S △ABC 得,h BC h AC h AB ⋅=⋅+⋅21212121可得h h h =+21A B C D EP A B C DE P M(3) A B C D EP M (2) A B C D EM (P ) (1) A B C D E P M(5)C B APDEFC B E 又因为h 3=0,所以:h h h h =++321.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C 上、MC 延长线上、△ABC 内、△ABC 外.(1)请探究:图(2)~(5)中,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⑵ ⑶ ⑷ ⑸ (2)说明图(2)所得结论为什么是正确的;例2、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 如图1放置,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A 恰好落在三角板的斜边DF 上. (1)AC=CF 吗? 为什么?(2)让三角板在BC 上向右平行移动,在三角板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如图2)是否存在与线段EB 始终相等的线段(设AB ,AC 与三角板斜边的交点分别为G ,H )?如果存在,请指出这条线段,并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B)CE F图1ABC DEP ABCDEPM(3)ABCDE P M (2)ABCDEM (P ) (1)练习:1、如图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EGF=90°,∠GEF=∠GFE=45°,GE=G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相等吗?并说明理由;(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M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A ,且60º角的顶点E 在BC 上滑动,(点E 不与点B 、C 重合),斜边∠ACM 的平分线CF 交于点F(1)如图(1)当点B 在BC 边得中点位置时(6分) ○1猜想AE 与B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完整版)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EGO=∠FHG=90° ∴△EGO ∽△FHG ∴FG EO =HGGO∵GH ⊥AB ,CD ⊥AB ∴GH ∥CD∴CD COHG GO =∴CDCO FG EO = ∵EO=CO ∴CD=GF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PA=PD ,∠BAP=∠CDP=75° ∵BA=CD∴△BAP ≌∠CDP ∴∠BPA=∠CPD∵∠BPA=∠MPA ,∠CPD=∠MPD ∴∠MPA=∠MPD=75°∴∠BPC=360°-75°×4=60°∵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于E 、F .求证:∠DEN =∠F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2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21BC ∴∠F=∠GMN ∵AD=BC ∴GN=GM∴∠GMN=∠GNM ∴∠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AB ⌒ ∴∠F=∠ACB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BH=BF 又AD ⊥BC ∴DH=DF∴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21∠BOC=60°∴∠OBM=30° ∴BO=2OM由(1)知AH=2OM ∴AH=BO=AO2、设MN 是圆O 外一条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 于B 、C 及D 、E ,连接CD 并延长交MN 于Q ,连接EB 并延长交MN 于P. 求证:AP =AQ .证明:作点E 关于AG 的对称点F ,连接AF 、CF 、QF ∵AG ⊥PQ ∴∠PAG=∠QAG=90°又∠GAE=∠GAF ∴∠PAG+∠GAE=∠QAG+∠GAF 即∠PAE=∠QAF∵E 、F 、C 、D 四点共圆 ∴∠AEF+∠FCQ=180° ∵EF ⊥AG ,PQ ⊥AG ∴EF ∥PQ∴∠PAF=∠AFE ∵AF=AE∴∠AFE=∠AEF ∴∠AEF=∠PAF ∵∠PAF+∠QAF=180° ∴∠FCQ=∠QAF ∴F 、C 、A 、Q 四点共圆 ∴∠AFQ=∠ACQ 又∠AEP=∠ACQ ∴∠AFQ=∠AEP3、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证明:作OF ⊥CD 于F ,OG ⊥BE 于G ,连接OP 、OQ 、OA 、AF 、AG ∵C 、D 、B 、E 四点共圆 ∴∠B=∠D ,∠E=∠C ∴△ABE ∽△ADC ∴DFBGFD 2BG 2DC BE AD AB === ∴△ABG ∽△ADF ∴∠AGB=∠AFD ∴∠AGE=∠AFC ∵AM=AN , ∴OA ⊥MN 又OG ⊥BE ,∴∠OAQ+∠OGQ=180° ∴O 、A 、Q 、E 四点共圆 ∴∠AOQ=∠AGE 同理∠AOP=∠AFC ∴∠AOQ=∠AOP又∠OAQ=∠OAP=90°,OA=OA ∴△OAQ ≌△OAP ∴AP=AQ 在△AEP 和△AFQ 中 ∠AFQ=∠AEP AF=AE ∠QAF=∠PAE ∴△AEP ≌△AFQ ∴AP=AQ4、如图,分别以△ABC 的AB 和A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 和正方形ACDE ,点O 是DF 的中点,OP ⊥BC求证:BC=2OP (初二)证明:分别过F 、A 、D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 、M 、N ∵OF=OD ,DN ∥OP ∥FL ∴PN=PL∴OP 是梯形DFLN 的中位线 ∴DN+FL=2OP ∵ABFG 是正方形∴∠ABM+∠FBL=90° 又∠BFL+∠FBL=90° ∴∠ABM=∠BFL又∠FLB=∠BMA=90°,BF=AB ∴△BFL ≌△ABM ∴FL=BM同理△AMC ≌△CND ∴CM=DN∴BM+CN=FL+DN ∴BC=FL+DN=2OP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最新立体几何证明题整理
立体几何证明题1、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且a b ,a ,则b 与的位置关系是2、已知直线l平面,有以下几个判断:①若m l ,则m//;②若m,则m l //;③若m//,则ml ;④若m l //,则m.上述判断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如图,正四面体S -ABC 中,如果E ,F 分别是SC ,AB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等于()A .90°B .45C .60°D .30°4、如图,已知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为PB 的中点,求证:PD//平面MAC5、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A B C D 中,E ,F 分别是棱BC ,11C D 的中点,求证:EF//平面11BB D D6、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AB=5,点D 是AB 的中点,(I )求证:AC ⊥BC 1;(II )求证:AC 1//平面CDB 17、如图所示,ABCD 为正方形,SA 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分别交SB ,SC ,SD 于E ,F ,G .CDABM P1A 1B 1D 1C FEABC D FECBAs求证:AE SB AG SD,8、如图,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 SB 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 BC,求证:BD面SAC9、在四棱锥P-ABCD中,∠DAB=∠ABC=90°,PA⊥底面ABCD;AB=BC=1,AD=2求证:平面PCD⊥平面PAC。
10、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点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面CDE是等边三角形,棱EF∥12BC(I)证明FO∥平面CDE;(II)设3BC CD,证明EO平面CDF1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O是底ABCD对角线的交点.求证:(1)OC1//面11AB D;(2 )1AC面11AB D.SA BCFEDGASCBDD1ODBAC1B1A1CAB CDEFO12、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Ⅰ)证明:平面1AB C平面11A BC ;(Ⅱ)设D 是11A C 上PABC 的点,且1//A B 平面1B CD ,求11:A D DC 的值.13、图,在三棱锥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Ⅰ)证明:AP ⊥BC ;(Ⅱ)已知8BC ,4PO ,3AO ,2OD .求二面角B APC 的大小.14、如图,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 ⊥AC,EF ∥AC,AB=2,CE=EF=1(Ⅰ)求证:AF ∥平面BDE (Ⅱ)求证:CF ⊥平面BDE15、如图1,在直角梯形CD 中,D//C ,D2,C 1,D2,是D 的中点,是C 与的交点.将沿折起到1的位置,如图2.(I )证明:CD平面1C ;(II )若平面1平面CD ,求平面1C 与平面1CD 夹角的余弦值.16、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AC =BC =1,∠ACB =90°,AA1 =2,D 是A1B1 中点.(1)求证C1D ⊥平面A1B ;(2)当点 F 在BB1 上什么位置时,会使得AB1 ⊥平面C1DF ?并证明你的结论.17、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D是CC1的中点,F是A1B的中点,⑴求证:DF∥平面ABC;⑵求证:AF⊥BD。
2021七年级几何求证模型归纳总结及解题方法
【考点】 K 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答】解:(1)A B AOB 180 , C D COD 180 , 又AOB COD , A B C D , 故答案为: A B C D .
(2)①图中,有 6 个“8 字形”. 故答案为 6.
② AP 平分 BAD , 1 2 , PC 平分 BCD , 3 4 , 1 B 3 P ①, 2 P 4 D ②, ① ②得, 2P B D 50 , P 25 .
【考点】 JA :平行线的性质 【解答】解: AB / /CD , C 55 , EFB C 55 , AEC 18 , A EFB AEC 37 , 故答案为:37.
2.(2020 春•太湖县期末)如图(1), AB / /CD ,试求 BPD 与 B 、 D 的数量关系,说 明理由.
2如图2延长ba与cp交于点qcq与am交于点h?an平分?pab??ban??pan??qap?180??2?ban??p?30???cqa??p??qap?30??180??2?ban?210?2?ban?mhc??nhp??nap??p??ban?30??abcd??ecq??cqa?210??2?ban?cm平分?pce11??mch??ecp??210??2?ban?105???ban22??amc?180???mhc??mch??amc?180???ban?30??105???ban?105?
数量关系. (3)如图③,延长线段 BP 、 QC 交于点 E , BQE 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 3
倍,请直接写出 A 的度数.
【解答】(1)解:A 80 .
ABC ACB 100 ,
点 P 是 ABC 和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
P 180 1 (ABC ACB) 180 1 100 130 ,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试题(含答案)
第 6 页 共 15 页
4.如下图连接 AC 并取其中点 Q,连接 QN 和 QM,所以可得∠QMF=∠F,∠QNM=∠
DEN 和∠QMN=∠QNM,从而得出∠DEN=∠F。
经 典 题(二)
1.(1)延长 AD 到 F 连 BF,做 OG⊥AF,
又∠F=∠ACB=∠BHD, 可得 BH=BF,从而可得 HD=DF, 又 AH=GF+HG=GH+HD+DF+HG=2(GH+HD)=2OM
BE AD
= ,即 AD•BC=BE•AC,
①
BC AC
又∠ACB=∠DCE,可得△ABC∽△DEC,既得
AB = DE ,即 AB•CD=DE•AC,
②
AC DC
由①+②可得: AB•CD+AD•BC=AC(BE+DE)= AC·BD ,得证。
第 11 页 共 15 页
4.过 D 作 AQ⊥AE
(2)连接 OB,OC,既得∠BOC=1200,
从而可得∠BOM=600, 所以可得 OB=2OM=AH=AO, 得证。
第 7 页 共 15 页
3.作 OF⊥CD,OG⊥BE,连接 OP,OA,OF,AF,OG,AG,OQ。 由于 AD = AC = CD = 2FD = FD , AB AE BE 2BG BG
(2)过 P 点作 BC 的平行线交 AB,AC 与点 D,F。
由于∠APD>∠ATP=∠ADP,
推出 AD>AP
①
又 BP+DP>BP
②
和 PF+FC>PC
③
又 DF=AF
④
由①②③④可得:最大 L< 2 ;
初中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问题详解)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EGO=∠FHG=90° ∴△EGO ∽△FHG ∴FG EO =HGGO∵GH ⊥AB ,CD ⊥AB ∴GH ∥CD∴CD COHG GO =∴CDCO FG EO = ∵EO=CO ∴CD=GF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PA=PD ,∠BAP=∠CDP=75° ∵BA=CD∴△BAP ≌∠CDP ∴∠BPA=∠CPD∵∠BPA=∠MPA ,∠CPD=∠MPD ∴∠MPA=∠MPD=75°∴∠BPC=360°-75°×4=60°∵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2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21BC ∴∠F=∠GMN ∵AD=BC ∴GN=GM∴∠GMN=∠GNM ∴∠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AB ⌒ ∴∠F=∠ACB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BH=BF 又AD ⊥BC ∴DH=DF∴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21∠BOC=60°∴∠OBM=30° ∴BO=2OM由(1)知AH=2OM ∴AH=BO=AO2、设MN 是圆O 外一条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 于B 、C 及D 、E ,连接CD并延长交MN 于Q ,连接EB 并延长交MN 于P. 求证:AP =AQ .证明:作点E 关于AG 的对称点F ,连接AF 、CF 、QF ∵AG ⊥PQ ∴∠PAG=∠QAG=90°又∠GAE=∠GAF ∴∠PAG+∠GAE=∠QAG+∠GAF 即∠PAE=∠QAF∵E 、F 、C 、D 四点共圆 ∴∠AEF+∠FCQ=180° ∵EF ⊥AG ,PQ ⊥AG ∴EF ∥PQ∴∠PAF=∠AFE ∵AF=AE∴∠AFE=∠AEF ∴∠AEF=∠PAF ∵∠PAF+∠QAF=180° ∴∠FCQ=∠QAF ∴F 、C 、A 、Q 四点共圆 ∴∠AFQ=∠ACQ 又∠AEP=∠ACQ ∴∠AFQ=∠AEP3、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证明:作OF ⊥CD 于F ,OG ⊥BE 于G ,连接OP 、OQ 、OA 、AF 、AG ∵C 、D 、B 、E 四点共圆 ∴∠B=∠D ,∠E=∠C ∴△ABE ∽△ADC ∴DFBGFD 2BG 2DC BE AD AB === ∴△ABG ∽△ADF ∴∠AGB=∠AFD ∴∠AGE=∠AFC ∵AM=AN , ∴OA ⊥MN 又OG ⊥BE ,∴∠OAQ+∠OGQ=180° ∴O 、A 、Q 、E 四点共圆 ∴∠AOQ=∠AGE 同理∠AOP=∠AFC ∴∠AOQ=∠AOP又∠OAQ=∠OAP=90°,OA=OA ∴△OAQ ≌△OAP ∴AP=AQ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B 和A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 和正方形ACDE ,点O 是DF 的中点,在△AEP 和△AFQ 中 ∠AFQ=∠AEP AF=AE ∠QAF=∠PAE ∴△AEP ≌△AFQ ∴AP=AQOP ⊥BC求证:BC=2OP (初二)证明:分别过F 、A 、D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 、M 、N ∵OF=OD ,DN ∥OP ∥FL ∴PN=PL∴OP 是梯形DFLN 的中位线 ∴DN+FL=2OP ∵ABFG 是正方形 ∴∠ABM+∠FBL=90° 又∠BFL+∠FBL=90° ∴∠ABM=∠BFL又∠FLB=∠BMA=90°,BF=AB ∴△BFL ≌△ABM ∴FL=BM同理△AMC ≌△CND ∴CM=DN∴BM+CN=FL+DN ∴BC=FL+DN=2OP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答案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1、已知: AB=4,AC=2,D是BC中点, AD是整数,求AD解:延长A D到 E,使AD=DE∵D是 BC中点A ∴BD=DC在△ ACD和△ BDE中AD=DE∠BDE=∠ADC B CDBD=DC∴△ACD≌△ BDE∴AC=BE=2∵在△ ABE中AB-BE<AE<AB+BE∵AB=4即 4-2<2AD<4+21<AD<3∴AD=22、已知: BC=DE,∠B=∠E,∠ C=∠D,F 是 CD中点,求证:∠1=∠2A21B EC F D证明:连接BF和 EF∵BC=ED,CF=DF∠, BCF=∠EDF∴△BCF≌△ EDF 第1页共22 页∴BF=EF,∠CBF=∠DEFB E连接在△ BEF中,BF=EF∴∠EBF=∠BEF。
∵∠ABC=∠AED。
∴∠ABE=∠AEB。
∴AB=AE。
在△ ABF和△ AEF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ABF≌△ AEF。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证明:连接EF ∵AB∥CD共22 页第9页∴∠B=∠C∴△BEM≌△CFM( SAS)∵M是 BC中点∴CF=BE∴BM=CM在△BEM和△CFM中BE=CF∠B=∠CBM=CM7. 已知:如图所示,AB=AD,BC=DC,E、F 分别是DC、BC的中点,求证:AE=AF。
证:连接AC DE=BF∵在△ ADC和△ABC中∴△ADE≌△ ABF(SAS)AD=AB ∴AE=AFDC=BCAC=AC∴△ADC≌△ ABC(SSS)D∴∠B=∠ DE∵E、F 分别是DC、BC的中点AC又∵ BC=DCF∴DE=BFB∵在△ ADE和△ABF中AD=AB∠D=∠B8.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E是AC上的一点,∠1=∠2,∠3=∠4,求证 : ∠5=∠6.证明:∵在△ADC和△ ABC中∴△DEC≌△ BEC(SAS)∠BAC=∠DAC ∴∠DEC=∠BEC∠BCA=∠DCAAC=AC∴△ADC≌△ ABC(AAS)D∵AB=AD,BC=CD在△ DEC与△ BEC中A12E5634CCE=CEB∠BCA=∠DCABC=CD9. 如图,在△ABC中, AD为∠ BAC的平分线,DE⊥AB于 E,DF⊥AC于 F。
证明题七年级下册
证明题七年级下册一、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1.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2 : ∠1 = 4:1,求∠AOF的度数。
证明:设∠1 = x,因为∠2:∠1 = 4:1,则∠2 = 4x。
因为OE平分∠BOD,所以∠DOE=∠1 = x。
又因为∠2+∠DOE = 180°(邻补角之和为180°),即4x + x=180°,5x = 180°,解得x = 36°。
所以∠COE=180° - ∠1=180° - 36° = 144°。
因为OF平分∠COE,所以∠COF=(1)/(2)∠COE=(1)/(2)×144° = 72°。
∠AOC = ∠1 = 36°(对顶角相等)所以∠AOF=∠AOC + ∠COF = 36°+72° = 108°。
2. 已知:如图,AB∥CD,∠1 = ∠2,求证:AM∥CN。
证明:因为AB∥CD,所以∠EAB = ∠A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1 = ∠2,所以∠EAB - ∠1=∠ACD - ∠2,即∠MAC = ∠NCA。
所以AM∥C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如图,已知∠1 = ∠2,∠C = ∠D,求证:∠A = ∠F。
证明:因为∠1 = ∠2,∠1 = ∠3(对顶角相等),所以∠2 = ∠3。
所以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D =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C = ∠D,所以∠C = ∠4。
所以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 = ∠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三角形证明题。
4. 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
求证:AF=(1)/(3)AC。
证明:过点D作DG∥BF交AC于G。
初中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中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第一篇:初中几何证明题初中几何证明题己知m是△abc边bc上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m⊥em。
求证:bd+ce≥de。
1.延长em至f,使mf=em,连bf.∵bm=cm,∠bmf=∠cme,∴△bfm≌△cem(sas),∴bf=ce,又dm⊥em,mf=em,∴de=df而∠dbf=∠abc+∠mbf=∠abc+∠acb<180°,∴bd+bf>df,∴bd+ce>de。
2.己知m是△abc边bc上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m⊥em。
求证:bd+ce≥de如图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dm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因为cf//ab所以,∠b=∠fcm已知m为bc中点,所以bm=cm又,∠bmd=∠cmf所以,△bmd≌△cmf(asa)所以,bd=cf那么,bd+ce=cf+ce (1)且,dm=fm而,em⊥dm所以,em为线段df的中垂线所以,de=ef在△cef中,很明显有ce+cf>ef (2)所以,bd+ce>de当点d与点b重合,或者点e与点c重合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bd+ce=de综上就有:bd+ce≥de。
3.证明因为∠dme=90°,∠bmd<90°,过m作∠bmd=∠fmd,则∠cme=∠fme。
截取bf=bc/2=bm=cm。
连结df,ef。
易证△bmd≌△fmd,△cme≌△fme所以bd=df,ce=ef。
在△dfe中,df+ef≥de,即bd+ce≥de。
当f点落在de时取等号。
另证延长em到f使mf=me,连结df,bf。
∵mb=mc,∠bmf=∠cme,∴△mbf≌△mce,∴bf=ce,df=de,在三角形bdf中,bd+bf≥df,即bd+ce≥de。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1)正向思维。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即4-2<2AD <4+2 1<AD <3 ∴AD=2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ADBCA BC DEF 21∴ BF=EF,∠CBF=∠DEF 连接BE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 =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BA CDF2 1 EA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AED≌△ACD (SAS)∴∠E=∠C∵AC=AB+BD∴AE=AB+BD∵AE=AB+BE∴BD=BE∴∠BDE=∠E∵∠ABC=∠E+∠BDE∴∠ABC=2∠E∴∠ABC=2∠C5、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CE⊥AB∴∠CEB=∠CEF=90°∵EB=EF,CE=CE,∴△CEB≌△CEF∴∠B=∠CFE∵∠B+∠D=180°,∠CFE+∠CFA=180°∴∠D=∠CFA∵AC平分∠BAD∴∠DAC=∠FAC∵AC=AC∴△ADC≌△AFC(SAS)∴AD=AF∴AE=AF+FE=AD+BE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精编版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精编版一、直线垂直定理定理: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乘积为-1证明: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由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L1与L2的斜率乘积为-1,即k1×k2=-1二、垂直平分线定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平分一条线段,那么它必过这条线段的中点。
证明: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即将线段AB分成等长的线段AC和CB。
假设直线L不过线段AB的中点D,那么必然存在一点E在线段AB的另一侧,使得直线LE与线段AB垂直,这与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的前提相矛盾,所以直线L必过线段AB的中点D。
三、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定理:三角形中,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边的距离成比例。
证明:设三角形ABC的角A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D,AD是直线BC的角A平分线。
利用三角形相似性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D/BD=AC/BCAD/CD=AB/BC将两个等式相加得到(AD/BD)+(AD/CD)=(AC/BC)+(AB/BC),化简后可得到AD/BD+CD=AC/BC+AB/BC,再进一步整理得到AD/(BD+CD)=AC/BC,即AD和BC上的点到边的距离成比例。
四、三角形相似条件定理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证明:设△ABC和△DEF是两个具有对应相等角A,B,C和D,E,F的三角形。
根据角度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可知∠A+∠B+∠C=∠D+∠E+∠F=180°。
再根据第三个内角为180°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得知∠C=∠F。
因此,这两个三角形具有两对相等角,所以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定义,△ABC和△DEF相似。
五、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证明:设△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B=AC。
假设∠A≠∠B,那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必存在一个角∠C使得∠A+∠B+∠C=180°。
初一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证明题及答案【篇一: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3.已知,如图,在△ abc中,ad,ae分别是△ 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dc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o ,∠c=25o,∠b=25o,检验已量得∠bdc=150o,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db5、如图,已知df∥ac,∠c=∠d,你能否判断ce∥bd?试说明你的理由 aebc8、如图,ad⊥bc于d,eg⊥bc于g,∠e =∠1,求证ad平分∠bac。
e3gdc10、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11、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若∠dce=35,求∠acb的度数;(2)若∠acb=140,求∠dce的度数;(3)猜想:∠acb与∠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2、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boc=45,(1)如图1,若eo⊥ab,求∠doe的度数;(2)如图2,若eo平分∠aoc,求∠doe的度数.13、已知?aob,p为oa上一点.(1)过点p画一条直线pq,使pq∥ob;(2)过点p画一条直线pm,使pm⊥oa交ob于点m;(3)若?aob?40?,则?pmo? ?adecodbad cob16、已知:线段ab=5cm,延长ab到c,使ac=7cm,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使bd=4bc,设线段cd的中点为e,问线段ae 是线段cd的几分之一?【篇二: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eadofb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a.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精选)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精选)第一篇: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精选)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学了三角形的外角吗?(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角ACD>角BAC>角AFE角ACD+角ACB=180度角BAC+角ABC+角ACB=180度所以角ACD=角BAC+角ABC所以角角ACD>角BAC同理:角BAC>角AFE所以角ACD>角BAC>角AFE解∶﹙1﹚连接AC∴五边形ACDEB的内角和为540°又∵∠ABE+∠BED+∠CDE=360°∴∠A+∠C=180°∴AB∥CD﹙2﹚过点D作AB的垂线DE∵∠CAD=∠BAD,∠C=∠AEDAD为公共边∴Rt△ACD≌Rt△AED∴AC=AE,CD=DE∵∠B=45°∠DEB=90°∴∠EDB=45°∴DE=BEAB=AE+BE=AC+CD﹙3﹚∵腰相等,顶角为120°∴两个底角为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为斜边的一半∴腰长=2高=16﹙4﹚根据一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该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解∶﹙1﹚先连接AC∴五边形ACDEB的内角和为540°∵∠ABE+∠BED+∠CDE=360°∴∠A+∠C=180°∴就证明AB∥CD♂等鴏♀栐薳2010-05-3017:33(1)解:过E作FG∥AB∵FG∥AB∴∠ABE+∠FEB=180°又∵∠ABE+∠CDE+∠BED=360°∴∠FED+∠CDE=180°∴FG∥CD∴AB∥CD(2)解:作DE⊥AB于E∵AD平分∠CAB,CD垂直AC,DE垂直AB∴CD=DE,AC=AE又∵AC=CB,DE=EB,AC⊥CB,DE⊥EB∴∠ABC=∠EDB=45°∴DE=EB∴AB=AE+EB=AC+CD(3)16CM(4)3个顶点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AD为直角,AB=AD,G为AD 上一点,DE⊥BG交BG的延长线于E,DE的延长线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题1.已知AB∥CD,∠1=∠2,证明:∠XXX∠XXX。
根据平行线内角相等的性质,可得∠1=∠2=∠XXX。
同时,因为AB∥CD,所以∠BEF+∠EFC=180°,即∠BEF=180°-∠XXX。
代入前面的等式,可得∠XXX∠XXX。
2.如图2,AB∥CD,∠3∶∠2=3∶1,求∠1的度数。
根据平行线内角相等的性质,可得∠1=180°-∠2.又因为∠3∶∠2=3∶1,所以∠3=3x,∠2=x。
代入前面的等式,可得∠1=180°-x。
因此,∠1+∠2+∠3=180°,即4x=180°,x=45°。
代入前面的等式,可得∠1=135°。
3.如图3,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于E,交FB于D,若∠F=40°,∠C=20°,求∠XXX的度数。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A=90°。
又因为CE⊥AF,所以∠EAF=90°-∠F=50°。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可得∠EFA=180°-∠F-∠EAF=90°。
因为AB∥CD,所以∠XXX∠EFA=90°。
4.如图4,EF∥AD,∠1=∠2,∠BAC=80°。
求证:∠AGD=100°。
因为EF∥AD,所以∠AGD=∠AGE。
又因为∠BAC=80°,所以∠XXX°-∠BAC/2=50°。
因为∠1=∠2,所以∠DGE=∠AGE=180°-∠1-∠GAC=50°。
因此,∠AGD=∠AGE=50°+∠DGE=100°。
5.如图5,B处在A处的南偏西57°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XXX°方向。
求∠C的度数。
根据题意,可画出如图6所示的图形。
七年级10道平行线证明题
七年级10道平行线证明题
以下是七年级的10道平行线证明题:
题目: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且∠AOC = ∠BOD。
求证:AB ∥ CD。
题目:在直线AB上取一点O,作射线OC,使∠AOC = ∠BOC。
求证:OA ∥ OC。
题目:已知∠1 = ∠2,∠2 = ∠3,且∠1和∠3是内错角。
求证:AB ∥ CD。
题目:在△ABC中,若∠A = ∠B,则BC边上的中线AD等于BC的一半。
求证:AD ∥ BC。
题目:已知∠1 = ∠2,∠3 = ∠4,且∠1和∠3是同位角。
求证:EF ∥ GH。
题目:在梯形ABCD中,若AD ∥ BC,且∠A = ∠B,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题目:在△ABC中,若∠C = 90°,且AC = BC,D为AB的中点。
求证:CD ⊥ AB。
题目:已知∠1 + ∠2 = 180°,∠2 + ∠3 = 180°,求证:AB ∥ CD。
题目:在△ABC中,若∠A = ∠B = ∠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B ∥ BC ∥ CA。
题目:已知∠1 = ∠2,∠3 = ∠4,且∠1和∠3是同旁内角。
求证:EF ∥ GH。
这些题目涵盖了平行线的多种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加深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几何基础证明题(初一)
初中几何基础证明题(初一)第一篇:初中几何基础证明题(初一)几何证明题(1)1.如图,AD∥BC,∠B=∠D,求证:AB∥CD。
ADC2.如图CD⊥AB,EF⊥AB,∠1=∠2,求证:∠AGD=∠ACB。
AD/F2BG BE3.已知∠1=∠2,∠1=∠3,求证:CD∥OB。
APC 3D /2 BO4.如图,已知∠1=∠2,∠C=∠CDO,求证:CD∥OP。
D P/2CBO3C5.已知∠1=∠2,∠2=∠3,求证:CD∥EB。
C3D / BOE6.如图∠1=∠2,求证:∠3=∠4。
/3BADC427.已知∠A=∠E,FG∥DE,求证:∠CFG=∠B。
ABCG F ED8.已知,如图,∠1=∠2,∠2+∠3=1800,求证:a∥b,c∥d。
cd ab329.如图,AC∥DE,DC∥EF,CD平分∠BCA,求证:EF平分∠BED。
ADFEBC10、已知,如图,∠1=450,∠2=1450,∠3=450,∠4=1350,求证:l1∥l2,l3∥l5,l3l2∥l4。
l11l22344 l511、如图,∠1=∠2,∠3=∠4,∠E=900,求证:AB∥CD。
BA 12E CD12、如图,∠A=2∠B,∠D=2∠C,求证:AB∥CD。
CDOAB13、如图,EF∥GH,AB、AD、CB、CD是∠EAC、∠FAC、∠GCA、∠HCA的平分线,求证:∠BAD=∠B=∠C=∠D。
AFEBDGHC14、已知,如图,B、E、C在同一直线上,∠A=∠DEC,∠D=∠BEA,∠A+∠D=900,求证:AE⊥DE,AB∥CD。
ADCEB15、如图,已知,BE平分∠ABC,∠CBF=∠CFB=650,∠EDF=500,求证:BC∥AE。
ECDBA16、已知,∠D=900,∠1=∠2,EF⊥CD,求证:∠3=∠B。
AD1E3FBC17、如图,AB∥CD,∠1=∠2,∠B=∠3,AC∥DE,求证:AD∥BC。
DA 312BCE第二篇:初一几何证明题三角形1、已知ΔABC,AD是BC边上的中线。
七年级几何证明题训练(含答案)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 中,∠=C 90于E ,且有AC AD CE ==。
求证:DE =122. 已知:如图 求证:BC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B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4. ∆ABC 中,∠=︒⊥BAC AD BC 90,于D ,求证:()AD AB AC BC <++14【试题答案】1. 证明:取AC ADAF CDAFC =∴⊥∴∠= 又∠+∠=︒∠+∠=︒14901390,∴∠=∠=∴≅∴=∴=4312AC CEACF CED ASA CF EDDE CD∆∆()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
“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CB CE BCD ECD CD CD CBD CEDB EBAC B BAC E=∠=∠=⎧⎨⎪⎩⎪∴≅∴∠=∠∠=∠∴∠=∠∆∆22又∠=∠+∠BAC ADE E∴∠=∠∴=∴==ADE E AD AEBC CE ,3. 证明:延长PM CQ AP BP BP CQ PBM ⊥∴∴∠=∠,// 又BM CM =,∴≅∴=∆∆BPM CRMPM RM∴QM 是Rt QPR ∆斜边上的中线AD BC AD AEBC AE AD⊥∴<∴=>,22()AB AC BCBC AB AC BC AD AB AC BC AD AB AC BC +>∴<++∴<++∴<++2414。
初中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集(含答案解析)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EGO=∠FHG=90° ∴△EGO ∽△FHG ∴FG EO =HGGO∵GH ⊥AB ,CD ⊥AB ∴GH ∥CD∴CD COHG GO =∴CDCO FG EO = ∵EO=CO ∴CD=GF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PA=PD ,∠BAP=∠CDP=75° ∵BA=CD∴△BAP ≌∠CDP ∴∠BPA=∠CPD∵∠BPA=∠MPA ,∠CPD=∠MPD ∴∠MPA=∠MPD=75°∴∠BPC=360°-75°×4=60°∵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2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21BC ∴∠F=∠GMN ∵AD=BC ∴GN=GM∴∠GMN=∠GNM ∴∠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AB ⌒ ∴∠F=∠ACB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BH=BF 又AD ⊥BC ∴DH=DF∴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21∠BOC=60°∴∠OBM=30° ∴BO=2OM由(1)知AH=2OM ∴AH=BO=AO2、设MN 是圆O 外一条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割线交圆O 于B 、C 及D 、E ,连接CD 并延长交MN 于Q ,连接EB 并延长交MN 于P. 求证:AP =AQ .证明:作点E 关于AG 的对称点F ,连接AF 、CF 、QF ∵AG ⊥PQ ∴∠PAG=∠QAG=90°又∠GAE=∠GAF ∴∠PAG+∠GAE=∠QAG+∠GAF 即∠PAE=∠QAF∵E 、F 、C 、D 四点共圆 ∴∠AEF+∠FCQ=180° ∵EF ⊥AG ,PQ ⊥AG ∴EF ∥PQ∴∠PAF=∠AFE ∵AF=AE∴∠AFE=∠AEF ∴∠AEF=∠PAF ∵∠PAF+∠QAF=180° ∴∠FCQ=∠QAF ∴F 、C 、A 、Q 四点共圆 ∴∠AFQ=∠ACQ 又∠AEP=∠ACQ ∴∠AFQ=∠AEP3、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证明:作OF ⊥CD 于F ,OG ⊥BE 于G ,连接OP 、OQ 、OA 、AF 、AG ∵C 、D 、B 、E 四点共圆 ∴∠B=∠D ,∠E=∠C ∴△ABE ∽△ADC ∴DFBGFD 2BG 2DC BE AD AB === ∴△ABG ∽△ADF ∴∠AGB=∠AFD ∴∠AGE=∠AFC ∵AM=AN , ∴OA ⊥MN 又OG ⊥BE ,∴∠OAQ+∠OGQ=180° ∴O 、A 、Q 、E 四点共圆 ∴∠AOQ=∠AGE 同理∠AOP=∠AFC ∴∠AOQ=∠AOP又∠OAQ=∠OAP=90°,OA=OA ∴△OAQ ≌△OAP在△AEP 和△AFQ 中 ∠AFQ=∠AEP AF=AE ∠QAF=∠PAE ∴△AEP ≌△AFQ ∴AP=AQ4、如图,分别以△ABC 的AB 和A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BFG 和正方形ACDE ,点O 是DF 的中点,OP ⊥BC求证:BC=2OP (初二)证明:分别过F 、A 、D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L 、M 、N ∵OF=OD ,DN ∥OP ∥FL ∴PN=PL∴OP 是梯形DFLN 的中位线 ∴DN+FL=2OP ∵ABFG 是正方形 ∴∠ABM+∠FBL=90° 又∠BFL+∠FBL=90° ∴∠ABM=∠BFL又∠FLB=∠BMA=90°,BF=AB ∴△BFL ≌△ABM ∴FL=BM同理△AMC ≌△CND ∴CM=DN∴BM+CN=FL+DN ∴BC=FL+DN=2OP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证明:连接BD 交AC 于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G
2
1
F
E
D
C B
A
E
D B
A
C
2
1
F
E
D
B
A
C
2、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AB ∥EF ( 已知 )
∴∠A + =1800
( ) ∵DE ∥BC ( 已知 )
∴∠DEF= ( )
∠ADE= ( )
6.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7.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8. 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 ∠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 ∠1的度数.
9.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
∠A =37º,求∠D 的度数.
10.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11.已知:如图,AB∥CD,∠B=400,∠E=300
,求∠D的度数
12.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
4
1
2
13,如图,AB//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0
,
求∠D 的度数.
14.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15.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若∠EFG=50°, 求∠DEG 的度数.
16. 如图所示,已知AB ∥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P 与∠
A,∠C 的
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A
C
D E F
B
A
B
C D
E
E
D
C
B
A
N
M
G F E
D
C B
A
(1) (2) (3) (4)
17.如图,AB ∥CD ,BF ∥CE ,则∠B 与∠C 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18.如图,已知:DE ∥BC ,CD 是∠ACB 的平分线,
∠B =70°,∠ACB =50°,求∠EDC 和∠BDC 的度数.
19.如图AB∥CD,∠NCM =90°,∠NCB =30°,CM 平分∠BCE ,求∠B 的大小.
20.如图5-24,AB ⊥BD ,CD ⊥MN ,垂足分别是B 、D 点,∠FDC =∠EBA . (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
(2)BE 与DE 平行吗?为什么?
N
M
F
E D
C
B
A
21.如图5-25,∠1+∠2=180°,∠DAE =∠BCF ,DA 平分∠BDF . (1)AE 与FC 会平行吗?说明理由. (2)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3)BC 平分∠DBE 吗?为什么.
F E
2
1
D
C
B
A
22.如图5-28,已知:E 、F 分别是AB 和CD 上的点,DE 、AF 分别交BC 于G 、H ,∠A =∠D ,∠1=∠2,
求证:∠B =∠C .
2 A
B
E
C
F
D H
G 1
23如图,CD 是∠ACB 的平分线,∠EDC=025,∠DCE=025, ∠B=0
70
① 证:DE//BC ②求∠BDC 的度数。
第17题图
A
B
C
D
E
第18题图
E N
M
C
D B
A 第19题图 图5-24
图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