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诊疗特点1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退行性骨关节 病的椎体边缘增生、硬化,可形成骨桥, 椎间隙狭窄,骨质稀疏,有时可见许氏结 节,无广泛的前纵韧带钙化。值得注意的 是,二者可同时发生。
氟骨症:氟骨症除骨质增生及韧带骨化外, 尚有密度的改变,即骨密度增高、骨质软 化、骨质稀疏,骨间膜钙化也是该病特征 之一(多见于桡骨、胫腓骨),结合临床,并 不难鉴别。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DISH)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DISH) 是一种常见的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疾病。
国外资料显示在超 过40 岁的人群中, 男性 发病率为3.8%, 而女性为2.6%; 在65 岁以 上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0%。
相关的骨质改变
骨质疏松主要在椎体轻度骨质疏松,但疏 松程度与年龄不一致。但有学者不同意此 观点;骨强直常见于胸区,较少见颈椎和 腰椎。椎间小关节间隙变窄、硬化,但不 出现强直。骶髂关节周围可有骨赘甚至骨 桥,但通常并不发生骨融合。因椎间小关 节不发生强直,脊柱活动虽受限,但仍保 持一定活动度。
DISH与后纵韧带骨化(OPLL)有一定相关 性。70年代后期,Resnick等注意到很多患 有DISH与OPLL并存,高达40%~50%,因 而提出DISH与OPLL两者密切相关。有学者 认为发生在颈椎常合并明显的喉软骨钙化,
手术治疗 DISH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 经根时,按照椎管狭窄症进行治疗,必要 时进行手术减压及相应节段稳定术。DISH 发生病变节段外伤性骨折时,则应按骨折 治疗原则处理。 DISH患者发生脊柱骨折时 常出现早期误诊及延迟诊断,在胸椎并发 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高。
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1)骨折线通过强 直段脊柱的中部,累及椎体;(2)骨折发 生在强直段脊柱的上端或下端,常伴椎间 盘损伤。其骨折特征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 骨折明显不同,后者大多为经椎间盘骨折。 强调对于DISH发生骨折者,应早期采取稳 定措施,防止骨不连及畸形愈合,避免迟 发性神经损害。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的影像学特征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的影像学特征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es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简称DISH,是一种以脊柱及脊柱外韧带广泛骨化为主要特征的骨关节退变性疾病。
在临床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并不少见,但常因为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而忽视了进一步全面检查,将其误诊为脊柱退变性疾病,并加以治疗者屡见不鲜,故笔者在此对该疾病做一总结。
实际上本病是全身性病变,只是以脊柱为集中表现的一种连续多个节段椎体前侧方异位骨化的特殊类型的疾病。
最初于20世纪40年代由Oppenheimer首先报道了l8例经x线检查有脊柱韧带钙化而无小关节或椎问盘病变的病例,并把它称为韧带骨化性脊椎炎。
随后几十年间随着病例的积累,对该症认识越来越深入,1971年Forestier[1]指出该症的主要特征是脊柱胸腰段及颈胸段前方和右外侧韧带骨化,椎体前方皮质骨肥厚,椎间隙前方有云彩样阴影.将其命名为老年性脊柱僵硬性骨肥厚症,也称为“Forestier病”,1975年,Resnick[2]全面总结了该病的X线表现,称其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这一命名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该症的特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认可,目前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 DISH的临床特点DISH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DISH的发病率可随着年龄的增加及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并且多伴有频繁的背部疼痛[3],但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疼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的疼痛不适,甚至有些患者是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其他症状或是在出现椎体骨折后就诊时被发现;但当DISH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时,可因后纵韧带的骨化而引起的相应层面的脊髓功能障碍前来就诊[4-6],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或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
2 DISH的影像学特点2.1脊柱DISH特点通常可将脊椎DISH分为两型[7]:Ⅰ型病变,是以椎前及椎旁韧带波浪状骨化为主要表现,由于此型的椎间盘较正常,不伴椎间盘前突,故前纵韧带的骨化通常具有连续性;Ⅱ型病变除有韧带骨化外,还合并椎间盘纤维环退变及椎间盘向前外侧突出,故在椎间隙水平的椎前骨化区内因椎间盘突入而形成切割状,使前纵韧带骨化影不连续。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的特点及诊治
临床医学266 2015年19期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的特点及诊治戚力升曹波王清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韧带骨化及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疾病。
临床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并不少见,常因为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忽视了进一步全面检查,而根据这种疾病的某些局部的影像表现就简单地列为颈椎和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加以诊断和治疗。
如何防止骨化的继续发展和监测术后复发,需要全面的了解DISH的特点。
关键词: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骨质增生;DISH中图分类号:R6812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9-0266-021 病因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于1971年由Forestier[1]首次提出,又称“Forestier病”。
1976年,Resnick正式定义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2]。
DISH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年龄≥50岁),男性较为多见[3]。
本病的病因未明,研究发现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与内分泌失调、血管障碍、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骨代谢异常,基因调控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4]。
临床上,部分DISH合并其他内科疾病,Mader[5]等认为代谢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DISH[6]。
此外,还有少数几篇报道DISH有家族遗传倾向[7]。
2 诊断2.1 临床表现DISH主要临床表现为脊柱及外周关节活动度减低、吞咽困难、神经压迫症状等[8]。
DISH病变多见于脊柱,在脊椎中又以下胸椎(T7-T11)最好发,其次为颈椎、腰椎。
脊椎外的好发部位是骨盆。
在极少情况下,DISH在颈椎前缘形成的骨赘可挤压食管后壁引起吞咽困难,甚至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导致呼吸困难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
颈椎D ISH最常见于C4~7椎体, C1 和C2 相对。最初沿椎体前表面发生骨化, 前缘特别是椎体前下缘出现骨赘, 向下延伸并越过椎间盘。随着病变的发展, 可见连续数个椎体受累。骨化表现为平滑、凹凸不平及不规则状等, 最厚可达6~8 mm。椎间隙水平骨化物内常有椎间盘膨出形成的低密度缺损, 但骨化与椎体之间的透亮带较少见。
DISH 合并其它疾患
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12], DISH 患者中50%合并OPLL; 而在OPLL 病例中, 有超过20%的病例合并DISH。OPLL 在影像学上以后纵韧带的钙化或骨化为特征, 最常见于中段颈椎, 偶有累及胸椎和腰椎者。因其为椎管内占位, 可导致椎管狭窄, 引起脊髓及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和体征。Ono 等[13]认为, 部分颈椎DISH 合并后纵韧带骨化, 两者病理过程有相关性。这组疾病有下列特征:
D ISH的诊断根据与标准
由于D ISH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脊柱和外周骨的放射学检查。
Resnick为了把D ISH与其他表现相似的疾病区别开来, 选择了脊柱X线特征作为D ISH的诊断标准:
(1) 至少连续4个椎体前侧缘的骨化, 伴或不伴有椎体之间的局限性爪状骨赘;
(1) 椎体前侧方连续骨化。骨化呈薄片状, 越过椎间隙, 范围较广泛, 但略为局限仅累及3~4节脊椎。骨化的厚度1~10 mm, 最厚可达20 mm, 骨化广泛时在脊柱
前侧方形成致密的盾牌样改变。晚期骨化多凹凸不平,特别在椎间盘水平无骨化或轻度骨化更明显。但有些椎体前侧方骨化厚度仅为1~3 mm, 椎间盘膨出和尖角状骨赘没有出现之前可呈平滑状态。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
3 2 2 鉴别诊 断 : 病 主 要 应 与 引发 癫 痫 的疾 病 如 .. 本
结 核瘤 、 脑脓 肿 以及 脑 转 移瘤 等 鉴 别 。 () 核 瘤 现 1结
已少 见 , 内多 以结 核 性 脑 膜 炎 出现 。增 强 扫 描 可 颅
[] 相龙彬 , 3 王玉 娈 . 脑囊虫病 的 Cr 诊断( 6 附 o例报告 )J . [] 医学影 像学杂志 ,O 4 1(2 :7 —9 3 2O ,4 1)9 1 7 .
界 区 多见 。
[ 参考文献 ]
.
[] 陈文辉 , 4 黄祥龙 , 刚. 实质型脑 囊虫病 的 M I 邓 脑 R 诊断 [] 中国 J.
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 84 2 :o 3 19 , ()8 一8 .
【 Jn A,acee P Tot R,t1M o rai nho—f tf- 5 ea Snht C,r h ea. r ̄ vt ns t f e J e ai o e e cs
耳乳 突炎 等 。有 时 鉴 别 困难 , 结 合 化 验 结 果 确 定 需 诊 断 。() 3脑转 移 瘤 常见 , 灶 周 围呈 明显 不 规则 水 病 肿 , 实 质 病 灶 不 成 比例 , 不 规 则 、 完 整 的环 形 与 呈 不 强化 , 脑囊 虫病 的征象 有 所 不 同 , 与 以幕 上 皮 髓 质交
弥 漫 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发 性 骨质 增 生症 的 x线诊断 与鉴别
王维 明 , 兴友 , 印西 伍 侯
[ 摘要 ] 目的 提高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 IH) x线诊断及鉴别水平 。方法 DS 的 收集 D H住 院患者 5 S I 5
例 , 5 , 5例 。年龄 5 —9 岁 , 男 0例 女 4 1 平均 7 . 岁 。其 中胸椎 5 , 28 0例 颈椎 7例 , 腰椎 4 , 例 骨盆 2例。胸部 、 腰椎均 拍正侧位片 , 颈椎拍 正侧 斜位片 , 骨盆拍正位 片。结果
脊柱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
脊柱弥漫性特发性⾻质增⽣症(DISH)来源:⿍湖影像概述最早由Jacques Forestier和他的学⽣Jaume Rotes-Querol在1950年报道,为与强直性脊柱炎区别,命名为senile ankylosing vertebral hyperostosis,⼜称Forestier病。
随后被Resnick提出的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取代临床并不少见,好发于中⽼年⼈,以韧带、肌腱附着点部位的钙化和⾻化为特征,最常累及脊柱。
流⾏病学发病率随年龄、地域及诊断标准⽽异⼀般认为20岁以后即可发病,但多在50岁以后诊断⽂献报道50岁后发病率约为25%,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及肥胖程度⽽增加有学者认为男性更常见,也有⼈认为男⼥⽐例⽆差别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因素:hla-B8、cOl6A1与部分DISH患者相关⾎清学发现1. DKK-1(天然⾻细胞增殖抑制剂)⾎清⽔平降低,但存在争议2. 相关危险因素3. 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临床诊断影像诊断为主,多种标准并⾏Resnick标准⼴泛接受1. ⾄少连续4个椎体前外侧缘前纵韧带连续性⾻化(3个连续⾻桥形成);2. 受累节段椎间隙⾼度正常,⽆明显退变征象⽆椎⼩关节僵直,⽆骶髂关节侵蚀、融合或关节内⾻质融合Forestiert标准1. 椎体前外侧2个连续⾻桥形成2. 排除受累节段退变及强直性脊柱炎(AS)3. 有作者认为是⽐Resnick标准更早期的诊断Utsinger's classification(存在争议)1. 确诊:Resnick标准2. 疑诊:排除退变及AS前提下,1或0个脊椎⾻桥+外周⾻(如髌⾻、跟⾻、尺⾻鹰嘴)明显⾻赘及⾻刺形成临床表现脊柱受累1. 脊柱活动度下降2. 少数可表现背痛,但程度轻于⾻关节炎颈椎受累可出现吞咽困难3. 椎体⾻折、脊髓损伤外周受累1. 关节活动度下降2. ⼀般⽆疼痛影像学表现脊柱最常受累胸椎最常见,其次为颈椎、腰椎椎体前外侧连续性⾻化,后纵韧带、黄韧带也可受累⾮边缘性韧带⾻赘,即⾻化不发⽣于间盘边缘,形成波浪样外观随时间进展⾻化厚度可从1-2mm增⾄20mm椎间隙⾼度正常⾮边缘型⾻赘边缘型⾻赘外周关节受累多累及肩关节、肘关节及掌指关节⾻肥厚程度严重⾻化部位位于肌腱、韧带附着点,不进⼊关节内关节外肌腱端病常见,好发于鹰嘴、跟⾻及髌⾻部位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化、髂腰韧带⾻化有较⾼特异性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青少年起病;HLA-B27阳性;骶髂关节⾻质侵蚀、融合椎⼩关节僵直⾻关节炎(0A):中⽼年多见;好发部位不同:脊柱颈椎、腰椎最常受累;外周髋、膝关节最常受累脊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外周关节软⾻损伤,关节内⾻质增⽣治疗仅有疼痛时保守对症治疗吞咽困难、⾻折时需⼿术治疗。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常见的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前纵韧带骨化,也可累及其它的中轴或外周关节韧带及附着点,这种骨化会形成特征性的“烛泪样骨赘”。
本病目前国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国外资料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3.8%,而女性为2.6%;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0%。
临床上DISH并不少见,常因为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忽视了进一步全面检查,而将这种疾病的某些局部的影像表现就简单地列为颈椎和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加以诊断和治疗。
本病实质是全身病变,而又以脊柱为集中表现的一种连续多个节段椎体前侧方异位骨化的特殊类型的疾病。
一、DISH名称的演变DISH曾有过许多名称。
1971年,Forestier指出该症的主要特征是脊柱胸腰段及颈胸段前方和右外侧韧带骨化,椎体前方皮质骨肥大,椎间隙前方有云彩样阴影,将其命名为老年性脊柱僵硬性骨肥厚症(senile ankylosing hyperostosis of the spine),也称为“Forestier病”。
1976年,Resnick等将其命名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
这一命名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该症的特点,得到学者们的公认。
二、病因和病理改变DISH男性常见,也更严重。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和代谢及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肥胖、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及卒中)相关。
DISH患者血尿酸、碱性磷酸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较高。
代谢紊乱可能在本病的发病中起作用。
该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脊椎的前纵韧带、椎旁结缔组织和纤维环的局限性或广泛性钙化或骨化、纤维环的退行性变伴血管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椎体前面的骨膜新骨形成。
DISH椎体后缘骨化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其骨化程度与临床症状及脊髓受压程度成正比。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误诊1例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误诊1例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trophy,DISH)的诊断以及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鉴别诊断,对二者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标签: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误诊DISH是骨关节炎的一种临床亚型,临床上较少见,本文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退休干部,69岁,因颈部、腰背部疼痛7个月于2011年10月16日收入院。
患者于2011年3月无明显诱因渐出现颈部、腰背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尤以活动和改变体位时明显,无晨僵,无其他关节、臀区及足跟疼痛,上述症状渐加重;曾在外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效果差,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查体合作。
心、肺、腹无异常体征。
脊柱无畸形、活动正常、各棘突无压痛,胸廓活动度正常,枕墻距0 cm、指地距3 cm,骨盆挤压实验阴性,双4字实验阴性。
化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正常;红细胞沉降率12 mm/第1小时,C反应蛋白2.1 mg/L,类风湿因子<20 IU/mL,免疫球蛋白G 14.5 g/L,免疫球蛋白A 5.0 g/L,免疫球蛋白M 1.3 g/L;HLA-B27阴性;抗环状瓜氨酸多肽抗体、抗核抗体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均为阴性。
X线片示:椎体前侧骨质增生明显,T6~11前纵韧带钙化;双膝关节骨质增生;双足跟骨骨质增生。
骶髂关节CT:关节面有硬化,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提示退行性变。
胸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诊断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
入院后给予非甾体类药物积极抗炎镇痛、针灸理疗及适当功能训练,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讨论本病例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对DISH的认识不足。
DISH是一种以脊柱、尤以下胸椎前缘及右侧韧带连续性骨化为特点的一组独立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
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
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
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
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
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
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
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 临床表现1.1常见症状和体征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
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
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
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
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1.1.5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idiopathicskeletalhyperostosis,DISH)脊柱,特别是颈椎,主要涉及大量不规则椎体前侧骨增生,相互融合形成椎体前广泛肥厚骨块,又称强直骨肥厚(ankylosinghyperostosis)或Forestier疾病。
这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疾病,包括恐龙、史前爬行动物和现代鲸鱼,但最常见的动物是狗、马、猴子、熊和其他哺乳动物。
在古埃及木乃伊、古罗马人、古撒克逊人和中世纪古人类化石中发现了这种疾病的证据。
一、病因这种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尽管有家庭报告,但很少见。
该病的基本病变位于肌腱和韧带的附着点。
韧带钙化前的早期病变为结缔组织增生,病变部位的基质和细胞数量相对增加,纤维软骨岛的化生,软骨细胞和蛋白质多糖增加,胶原蛋白相对减少。
然后,不规则的钙盐沉积和附近的骨皮质血管增生和渗透,骨化逐渐深入发展,最终韧带深层组织骨化,与椎体融合,解释X椎前透明间隙前透明间隙消失的现象。
椎间盘可发生退行性病变,纤维环膨胀,压迫前纵韧带,中断骨化带。
此外,椎间盘突出可导致椎体前缘骨增生和骨赘形成,进一步推动前纵韧带呈波浪状。
虽然影像学数据表明,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一些附着点的机械因素引起的,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这种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全身生长代谢异常是这种疾病的易患因素。
除早期Forestier除肥胖外,本病与糖耐量异常和成人糖尿病的相关性最近得到证实。
17%~60%本病患者糖耐量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3%~50%。
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
因此,据推测,该病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大量临床研究肯定了这种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也解释说,该病与幼儿糖尿病无关,因为幼儿糖尿病血胰岛素水平一般低于正常对照人群。
胰岛素具有类生长因子样活性,可能涉及新骨的形成。
一些研究还表明,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高于低胰岛素血症患者。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39例X线表现分析
状。DS IH好发于胸椎 , 次为颈椎 , 腰椎较其他椎体
少见 , IH发 生 在颈 椎 、 DS 胸椎 时 x 线 表 现 直 观 , 易 于诊 断 ; 发生 在腰椎 时 , 与退 行性脊 椎病 的影像 表 现
纵韧带的广泛骨化或钙化 , 以及韧带附着处的骨质
相似 , 并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易出现诊 断困难。 腰椎 DS I H特征改变是椎体前纵韧带 的广泛骨化和 韧带附着处骨质增 生; 颈椎 DS I H表现为前纵韧带
者) 腰和胸椎 Biblioteka 均未见椎 问隙变窄和椎 问孔变 颈、 小。
2 讨 论
的形成, 少数病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 , 椎小关节和骶
髂 关节 不受 累 , 间隙在正 常范 围 J IH除 累及 椎 。DS
脊柱外 , 还可累及 骨盆 、 四肢等其他部位, 表现为相 应处韧带附着点的骨质增生 , 如髂骨、 尺骨鹰嘴等 ,
高血糖 、 胖有 关 ( 肥 本组 患者 中 4例 有糖 尿病 病
6 2
者均有骨质增生, 退行性脊椎病的特点是椎问盘、 关 节 软骨 的变 性 及 椎 间 盘 变 性继 发 软 骨 下 板 增 生 硬
山东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1 期 9
化、 骨赘形 成 。多 有 椎 小关 节 增 生 硬 化 和椎 间盘 退
增生 , 1 仅 例见 后 纵 韧带 钙 化 , 未见 钩 突关 节 增生 ;
骨化和椎体边缘大量唇样骨质增生 , 增生骨赘的特
点 是 向上 或 向下 生长 , 常形成 骨桥 , 数病 例可合 并 少
后纵韧带骨化 , 椎间隙和椎问孔无变窄 , 钩突关节无
增 生硬化 。胸椎 D S IH亦 表现 为 椎体 前 纵 韧带 和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科普知识课件
护理与预防
护理与预防
生活护理:患者应该注意生活习惯 ,避免外伤或骨折,保持充足的睡 眠和营养。 心理护理:患者应该在家人和医生 的支持下的预防措施, 家族遗传史者应该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 随访。
结语
结语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是一种罕 见的骨代谢疾病,早期的诊断 和治疗十分重要,患者应该积 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 保持心情愉快,保持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
诊断治疗
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头 面部、手足骨骼畸形及神经系 统损害。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影像学 检查(X线、CT、MRI)观察骨 骼结构变化,有必要时可以进 行基因检测、生化检查等。
诊断治疗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 要通过手术治疗减轻症状,针对不同症 状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弥漫性特发性 骨肥厚的科普
知识课件
目录 知识介绍 诊断治疗 护理与预防 结语
知识介绍
知识介绍
疾病概述: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是 一种罕见病,发病率约为0.1/10万 人口。 病因原因: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 与家族遗传、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 关。
知识介绍
症状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肢端骨肥大 、面颅部畸形、动眼神经麻痹、听力减 退甚至失聪等。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
症. 其 中 1例 因早 期 漏 诊 T 1 1 椎体骨折 , 未 给 予恰 当 处 理 , 发 生 脊 髓 二 次损 伤 : 1 例T 1 2骨 折 行 T 1 l — L 1短 节段 固定 , 3个 月 随 访 时 发 现 内 固定 松 动 ; 另外 , 发 生 切 口浅 层 感 染 + 肺炎 1 例, 泌 尿 系感 染 2例 , 肺炎 1 例, 脑梗 塞 1 例。 所有 数 据 采 用 S P S S 1 8 . 0 软 件 分 析 。使 用 检 验分 析 分 别 比较 两 组 漏 诊 的发 生 率 、 神 经损 伤 的 发 生 率 以 及并
例 患 者 中符 合 D I S H 诊 断 的有 l 2例 。 因此 , 将 本 组 患 者 分
结果
在 1 2例 D I S H 组 的 患者 中有 4例 早 期 发 生 了
漏诊 , 对 照 组 仅 现 7例 , D I S H 组 的 漏 诊 发 生 率 要 高 于 对 照组 ( P < 0 . 0 5 ) : D I S H组 中出现神经 损伤 1 0例 , 对 照 组 现神经损伤 4 2例 ,神 经 损 伤 的 发 生 牢 D I S H 组 同样 高 于 对照组 ( P < O . 0 5 ) ; D I S H 组 中 有 7例 出 现 不 同程 度 的 并 发 症 .对 照组 现 并 发 症 的例 数 为 3 O例 ,并 发症 的 发 生 率
发 症 的 发生 率 ( P < 0 . 0 5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治 的 各 种 类 型 的脊 柱 骨 折 或 脱 位 患 者 1 2 3 例。 ( 入组 标像 学资料 以及 完整 的病历 资 料; ②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除外强直性脊柱炎或类风湿性 关节炎 ;③ 年龄 ≥5 0岁 ) 1 2 1 。参照 D I S H的诊 断标 准1 3 I , 1 2 3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概述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 ,1924年Knaggs等首先报道DISH,1950年Forestier首次对此病进行了全面描述,又称Forestier 病;是一种以广泛异位骨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多发生在脊柱前纵韧带,常累及后纵韧带、黄韧带,是不同于脊柱退行性改变的一种独立疾病。
其中以脊柱病变最常见,胸椎最好发,其次是颈椎和腰椎。
病因DISH病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糖尿病、外伤、代谢紊乱、退行性变等。
有文献报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DISH概率高于正常人群,椎体局部缺血可能是DISH诱因。
影像Resnick提出的DISH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1)4个以上相邻椎体前外侧缘流注样钙化或骨化;(2)受累椎体没有广泛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包括受累区椎间盘高度存在,没有真空现象;(3)缺乏上下关节突关节骨质硬化和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硬化或融合性病变。
除椎体外,骨盆是DISH常见受累部位,包括骨质增生、韧带钙化、骨赘形成。
DISH多表现疼痛、压痛和肌腱炎,类似炎症性或强直性脊柱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病。
极少情况下颈椎骨赘压迫气管影响呼吸或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食管型颈椎病)。
椎体固定导致受累部位活动受限,易引起过度性伸展损伤和形成假性关节;胸椎活动受限可导致肺部复发性肺炎或肺部纤维化。
在肢体,DISH导致关节疼痛和全身僵硬,末端钙化引起腱鞘破裂和韧带断裂,膝关节和肩关节是最常受影响部位,尤其是起止点滑囊炎,即所谓附丽病。
鉴别诊断:DISH影像学有一定特异性,但很多疾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之相似,有时鉴别诊断困难。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HLA-B27多为阳性,病变多自两侧骶髂关节向上蔓延,逐渐侵及腰椎和胸椎。
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活动度大的部位及承重关节,表现为椎体周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疏松,骨桥形成,椎间隙狭窄,韧带骨化等,但广泛前纵韧带钙化并不常见,且脊柱DISH还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骨骼肌肉附着处骨化的特征性改变。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症状有哪些?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钙化、韧带骨化、血脂异常、硬化、肘痛、足跟痛、足痛
本病起病隐袭、缓慢、症状较轻。
疾病早期一般无特殊不适,劳累、受凉或长途乘车后活动受限,甚至颈、腰背和外周关节的僵硬以及四肢疼痛。
当出现跟骨、鹰嘴骨赘或距骨骨刺时,可有足跟痛、肘痛或足痛;有时腱、韧带与骨的附着部发生腱端炎引起疼痛。
本病的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临床症状较X线表现为轻。
由于DISH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又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诊断主
要靠X线表现及临床表现,在排除了其他相关疾病的基础上综合判断。
1.X线的诊断标准诊断DISH中脊柱的病变需要以下3条标准:
(1)至少连续4个椎体的前外侧面出现钙化和骨化,伴或不伴明
显的赘生物。
(2)椎间隙存在,缺少典型的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广泛的改变。
(3)无骨突关节的骨强直或侵蚀、硬化,或骶髂关节的骨融合。
2.本病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
最常用的检查是对疑有病变的脊椎行后前位和侧位X线平片检查,对疑有椎管狭窄者可行CT检查;MRI
可发现韧带骨化前的韧带肥厚。
未发现本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有相关性。
常规血生化检查和血沉正常,所有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的疾病和辅助检查可出现异常,如高血压、肥胖、成人发病的糖尿病、血脂异常、痛风等。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迟洪新;高家赫;王烘祥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年(卷),期】2008(002)005
【摘要】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简称DISH)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具特征性,此病在诊断上很大程度上要依靠X线表现。
本文的病例是按Res氏提出的三条诊断标准确立脊椎DISH诊断的,即:至少沿相邻四个椎体的前及外侧像有骨化,合并或不合并椎体与椎间盘交界处局部突出的骨赘;受累脊椎的椎间隙宽度正常,无明显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及骶髂关节无关节面侵蚀、硬化或关节骨性强直。
DISH并非少见,虽然它可能发生在任何骨骼,多见于一些特殊部位,骨盆、足跗骨、跟骨、髌骨、指骨的粗隆等。
这些部位的DISH结合临床,特别是多合并脊柱的DISH病变,结合起来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总页数】2页(P276-277)
【作者】迟洪新;高家赫;王烘祥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扎区妇幼保健所,内蒙古满洲里021410;满洲里市东湖区卫生院放射科,内蒙古满洲里0214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1
【相关文献】
1.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 [J], 李文菁;赵宇
2.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X线诊断价值 [J], 刘连成
3.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X线诊断价值 [J], 刘连成
4.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伴腰痛三例 [J], 丛梅
5.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500例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J], 袁振州;袁丹军;李兰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诊疗特点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诊疗特点
陈一衡;徐华梓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9(15)5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最近收治的1 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该病的病因、病理、好发部位、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和原则等.结果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是一种以广泛骨质增生肥大及韧带、肌腱钙化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椎体前外侧缘的钙化、骨化及多个椎体骨桥的形成.治疗上主要是针对肌腱和肌腱附着处出现的钙化和骨化所引起的症状行对症处理.结论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不少见但却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诊断该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治疗主要是降低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应该特别注意发生在颈椎的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总页数】4页(P361-363,378)
【作者】陈一衡;徐华梓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浙江,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 [J], 李文菁;赵宇
2.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X线诊断价值 [J], 刘连成
3.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X线诊断价值 [J], 刘连成
4.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伴腰痛三例 [J], 丛梅
5.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误诊三例原因分析 [J], 马航航;丛梅;何勍;李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所引起的症状jj对症处理。结论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不少见但却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诊断该病主要
依靠影像学方法。治疗主要是降低其并发痱带米的危害,应该特别注意发生在颈椎的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关键词: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以广泛的骨质增生肥大及韧带、 肌腱钙化或骨化为特征的疾病。Resnick于1975年对其进行 报道并予以命名t1.1。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报道并不多。新 的流行病学统计了年龄大于50岁的门诊患者中本病的发生 率为17%,并且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均有一定的饪I关性,年龄 大于50岁的男性患者更易患此病乜J。由于病因不明且进展 缓慢,临床症状并无特殊.往往容易被忽视。即便出现症状而 来医院就诊,也常因为临床氏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而 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炎等。本文报道并分 析了我科最近收治的1例DISH。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以期提高骨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
。. 该患者腰椎榷体未见竹节样改变。骶髂关节间 “。 隙正常,关节面骨质采见增生破坏及骨性强直 2.5治疗和处理原则 治疗主要足处理DISH的并发症, 针对肌腱和肌腱附着处出现的钙化和骨化所引起的症状予 以相应对症处理。一邑增生的骨质引起明显的乐迫症状贝ij应 积极地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如发生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气 道阻塞、吞咽困难等[1引。由于DISH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并 发如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内科疾病,在治疗上也 应注意予以相应的诊治。DISH本身较少引起疼痛,一般予非 甾体类消炎药即可缓解,各种理疗方案也可以达到一定效 果,但不能根治。A1一Herz等[1 7 3认为,通过合理并且有计划的 运动治疗可以改善疼痛症状及脊柱的活动能力。我们应该特
别注意发生在颈椎的DISH,由于椎旁韧带的骨化导致其应
变性能的减弱。椎体或椎问盘交界处硬化,轻微的外力即可
导致骨折的发生。本例患者由于外伤引起C。~。滑移,是否应
在手术融合前行颅骨牵引复位以及牵引重量需要慎莺考虑。 因为此时由于韧带的缺失,牵引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而且如果重量过大就有引起骨折或滑移加重的可能,故最好
万方数据
实用骨秘釜查第15卷,第5期,2009年5舅
·363·
异常。除了上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奁方法外,Olivieri等n4] 通过Schober评分,测量颈腰椎的前后过伸、过屈及左右侧 曲等方法,认为DISH患者会偶尔发生脊柱活动度严重下降 以及发生姿势异常ob)退行性骨关节病:DISH常需与发生在 脊拄的退行性病变相鉴别。丽者均可能在椎体边缘发生硬 化。产生骨赘或者形成骨桥,但DISH受累及的椎问隙没有 狭窄.无明显的椎间盘退变,而脊柱的退行性变则很少有广 泛的前纵韧带骨化。c)后纵韧带骨化(ossifieation of posteri— 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该病以后纵韧带的钙化或 骨化为特征,最常见于颈椎中段,偶有累及胸椎和腰椎。病理 上以浅层骨化最明显。两深层为增厚的非骨化区,影像学检 查显示后纵韧带和椎体间可见一层透亮间隙。然而OPI。L和 DISH合并存在临床上却并不少见,这对于两者的诊断很有 提示价值,不可漏诊n引。本病钢亦可见有明显的颈胸椎后纵 韧带骨化。d)其他地方性疾病;如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氟骨 症等,冈其具有一定流行病学特点,认真归纳临床资料,结合 流行区病史。鉴别斑不难。
以上病例从影像学分析为典型的I)ISH,但患者从未有 任何自觉症状。本次人院足因为外伤致C。~。滑移X线检查 时发现。结合该病例.作者对报道DISH的栩关文献进行复 习,并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2.1病阕学Forestier和Rotes—Querol等最甲.对DISH进 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故又将DISH称为Forestier‘S病∞], Rotes—Querol强直性骨肥厚症。病因学方面人们对其了解不 多,一般认为病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是不同于其他以脊梓退 行性改变为特点的一种独立的疚病¨j。Kiss等¨3经过{|iii例对 照研究发现DISH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相关,肥胖、 高尿酸m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视为DISH的危险因 子,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异常与DISH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 性r6]。另外,有学者在对诊断患有DISH的患者进行摹冈筛 查后发现,collagen 6A1基因的表达对脊椎主要韧带的广泛 骨化或钙化及韧带附着部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有显著意 义[7]。临床上多见DISH合并其他内科疾病,Miyazawa通过 病例对照研究认为DISH同中风等脑血管病密切相关[8]。 Mader等阳3认为DISH患者更容易并发代谢性疾病以及心 血管疾病,处理方面也不应忽视对并发症的治疗。DISH合并 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免疫性疾病也不少见,医生也往往因此 忽视了对DISH的诊断。对于本病例,患者因为外伤引起 C。~。椎体滑移入院,受伤前无任何颈部不适症状,亦无糖尿 病等代谢疾病病史,病因学方面无任何特殊分类,故手术行 C。一。椎体融合以缓解疼痛及神经根症状。对于DISH引起的 广泛骨质增生肥大及韧带、肌腱钙化或骨化由于并未引起相 应症状,无特殊处理。 2.2病理学DISH最主要的病理学特点是在前纵韧带和 脊柱旁结缔组织发生的局灶性、弥漫性的钙化和骨化。随着 钙盐在椎旁韧带沉积的逐渐增多,骨化由韧带表面向纵深发 展并在椎体边缘形成骨赘。在退变的结缔组织周围可见血管 过度增生和慢性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骨膜和新骨的形 成n…。结合本病例的影像学特点。符合DISH的特征性影像 学变化。术后对于增生物的病理检查亦证明了本病的病理特 点。 2.3诊断本病病程长,发病多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无特 征性。实验室检查亦正常,诊断主要靠影像学表现。1983年
发性骨质增生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丫解该病的病因、病理、好发部f移,诊断及治疗的
方法和原则等。结果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是一种以广泛骨质增牛肥大及韧带、肌腱钙化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主
要表现为椎体前外侧缘的钙化、骨化及多个椎体骨桥的形成。治疗上主要是针对肌腱和肌腱附着处出现的钙化和骨
Resnick系统总结了x线表现后概括出诊断标准:至少有连 续4个椎体的前外侧缘有骨化;受累及的椎间隙高度仍正 常,无明硅的椎阕盘退变,合并或小合并椎体与椎问盘交界 处硬化或骨赘形成;没有小关节间隙的僵直或关节问的骨性 融合111]。本病以新骨形成及广泛的韧带、肌腱骨化或钙化为 特点,发病部他是全身性的,除了脊柱是其好发部位外, DISH还常见于骨盆、髋膝关节、踝部、足部、肘关节以及手腕 部u1|。故X线如发现脊柱外如骨盆及四肢关节的韧带附着 处有明显骨质增生,临床症状虽轻微亦不能忽视DISH的可 能。a)胸椎:DISH最常见的部位在脊柱。且最常累积胸椎,特 别是C,~,。。故在X线上见到胸椎上有符合诊断标准的典型 病变是诊断DISH的一个诉常重要的依锯。临床上多见胸椎 静纵韧带及右侧韧带的钙化或骨化,常形成骨桥,发乍于后 纵韧带相对少见。左侧较右侧少见,这是与降主动脉的走行 略偏于脊柱的左侧有关,主动脉的不停搏动可能影响剑椎旁 韧带钙化或骨化的形成r1引。DISH常与脊柱的退行性疾病共 同存在。两者的区别主要看有无小关节间隙的僵卣或关节间 的骨忭融合,并且后者多不具备广泛的前纵韧带钙化这一特 点。b)颈、腰椎:DISH在颈、腰椎上的发乍率要低于胸椎,症 状与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等病非常相似.常被误 诊,主要是因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还不足。c)骨盆和髋 膝关节:多在骶骨结节韧带和髂腰韧带发生骨化,关节周嘲 的骨质增生不会进入关节内。如果发现关节内有影响,如骶 髂关节发生破坏或缺损则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改变。d) 其他部位:DISH还见于踝部,足部、肘关节以及手腕部等,特 别是在足踝部,有70%的DISH患者可以累及[1¨。足踝部的 任何骨骼均有町能涉及,特别在跟骨常见骨刺的形成,肌腱 韧带骨化和骨皮质的增厚。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普及 累I应用,对本病的诊断有丫更进一步的明确。结合奉病例,患 者CT榆查见C。、,多个节段的椎体fi{『侧和外侧缘均有不同 程度骨质增生及骨桥形成,耻骨结节、坐骨结节等部伉有骨 质增生样改变,符合DISH的影像学变化特点。 2.4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 病、后纵韧带骨化等棚鉴别u引。a)强克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该病为累及中轴骨髅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好发于男性青少年,在疾病活动期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而 DISH多见于60岁以E老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常为拍片 时偶尔发现。AS区别与DISH的主要标志性特点足AS无一 例外的有骶髂关节面的侵蚀、硬化,脊柱常呈具有特点的竹 节样或方椎样改变。椎间小.关节融合(见图3)。实验室检查方 瑶AS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多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A增高, HLA—B27阳性率高达96%,而DISH患者化验检查一般无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J].Radiology,1976,
119பைடு நூலகம்7):559—568.
[2]
[3] [4]
Westerveld LA,Van U fford HM,Verlaan JJ。et a1. The prevalence of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 tosis in an outpatieut popul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j].j Rheumatol,2008.35(8):1635—1638. Forestier J,Lagier R.Ankylosing hyperostosis of the spine[J3.Clin Orthop Relat Res,1971,(74):65-83. Sarzi—Puttini P,Atzeni F.New developments in 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