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及临床研究进展(完整版)
2019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100 80 60 40 20 0
77.477.4
极低LDL-C 安慰剂
*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24.824.7
1.6 1.5
3.1 2.9
5 4.8
0.1 0.1
1.7 1.8
8.1 7.7
1.6 1.5
*
2.1 1.6
➢ ODYSSEY Outcomes研究:极低LDL-C组与安慰剂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耐受剂量治疗后仍未达到治疗目标,推荐使用
考虑用PCSK9抑制剂治疗
PCSK9抑制剂治疗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 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且存在药代动力 学改变的情况,因此服用降脂药物应该从较低的 剂量开始,然后谨慎逐渐加量,以达到与年轻人相 同的降脂治疗目标
• 如果有明显的肾损害和/或药物相互作用,则建议 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加 量以达到LDL-C治疗目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降脂治疗
• 对于ACS的患者,尽管已经服用最大耐受的他汀剂量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标,应考虑在事件发生后早期(如果可能的话,在ACS事件住院期间)服用PCSK9抑制剂
指南更新的推荐
2016
2019
2016
2019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脂质分析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脂质分析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high-intensity statin is prescribed up to the highest tolerated dose to reach the goals set for the specific level of risk.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1)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病证诊疗新进展 (1)肥胖症基层合理用药最新指南解读 (3)减重饮食模式概述 (7)肥胖症的多学科管理 (9)肥胖症的治疗新进展 (11)代谢综合征及运动处方制定 (13)血脂领域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 (14)去而复返——减重、反弹以及体重的长期管理 (1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骨转换标志物 (18)中药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20)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22)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2021) (24)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管理路径 (26)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糖和血脂状况 (28)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一) (30)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二) (32)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病证诊疗新进展1.对于没有危险因素评估的糖尿病患者,起始()强度的他汀治疗A.低等B.中等C.高等D.极高E.无需他汀治疗参考答案:B2.下面哪项符合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的特点()A.高TG、高HDL-C、小而密LDL增多B.高TG、低HDL-C、小而密LDL降低C.高TG、低HDL-C、小而密LDL增多D.低TG、高HDL-C、小而密LDL降低E.低TG、低HDL-C、小而密LDL增多参考答案:C3.LDL-C每降低1mmol/L,对卒中风险下降()A.15%B.21%C.22%D.25%E.32%参考答案:B4.年龄>()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在进行评估获益-风险比后方考虑起始他汀治疗A.40B.50C.55D.60E.75参考答案:E5.没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年龄在40-75岁且LDL-C水平在1.7-4.8mmol/L之间,需评估()年ASCVD风险A.1B.3C.5D.8E.10参考答案:E肥胖症基层合理用药最新指南解读1.目前,FDA批准的治疗肥胖的药物不包括()A.纳曲酮B.奥利司他C.利拉鲁肽D.二甲双胍E.氯卡色林参考答案:D2.目前,在我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肥胖治疗适应证的药物是()A.纳曲酮B.奥利司他C.利拉鲁肽D.二甲双胍E.氯卡色林参考答案:B3.不提倡的减肥方式是()A.运动减肥B.营养指导减肥C.节食、催吐D.手术减肥E.药物减肥参考答案:C4.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考虑使用药物减重()A.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B.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C.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D.BMI=23E.合并负重关节疼痛参考答案:D5.按病因和发病机制,95%都是继发性肥胖()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五、指南解读:《2020年ESE临床实践指南——肥胖的内分泌学检查》1.WHO已明确认定()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A.高血压B.肥胖症C.糖尿病D.高血脂E.冠心病参考答案:B2.如果考虑高皮质醇血症,建议使用()作为首选筛查工具A.24小时尿液皮质醇测试B.深夜唾液皮质醇测试C.地塞米松1mg过夜抑制试验D.生长激素激发试验E.ACTH激发试验参考答案:C3.甲状腺功能检测方面,下列属于一般建议的是()A.推荐所有肥胖患者检测甲状腺功能B.建议基于TSH检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果TSH升高,则应测量游离T4和TPO抗体C.不建议在TSH升高的患者中常规检测FT3的变化D.非肥胖者的激素参考值范围同样适用于肥胖患者E.肥胖患者如果存在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TSH升高和FT4降低),不论抗体是否阳性都需要治疗参考答案:D4.女性雄激素过多导致肥胖患者诊断首选的检查指标不包括()A.瘦素B.LHC.FSHD.雌二醇E.睾酮参考答案:A5.与遗传综合征相关的下丘脑性肥胖,下面描述错误的是()A.临床较为常见B.性腺机能减退、畸形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可作为考虑该病的时机C.瘦素可作为首选检查指标之一D.首选检查指标中包括基因检测E.临床极其罕见参考答案:A减重饮食模式概述1.营养素比例平衡的减重膳食模式是()A.CRDB.PHDC.KDD.LCDE.VLCD参考答案:A2.时限性断食法的做法是()A.睡前4h不摄入食物B.即1周内5d正常进食,其他2d(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C.每天只在6h-8h内摄入食物,其他时候不吃东西,饮水不限D.每天两餐,分别安排在11:000左右和16;00左右,饮水不限E.一天正常饮食,隔日摄入平日热量的25%-50%,饮水不限参考答案:C3.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处于顶端的是()A.坚果B.奶制品C.水果D.盐、油E.肉、蛋参考答案:D4.下列哪种食物不适合减重期间使用()A.白灼菜心B.水煮鸡胸肉C.低脂牛奶D.牛油火锅中的白萝卜E.煮鸡蛋参考答案:D5.常见减重膳食模式不包括()A.生酮饮食B.禁吃肉C.高蛋白膳食D.限制能量平衡膳食E.轻断食参考答案:B肥胖症的多学科管理1.关于生活方式的干预错误的是()A.运动锻炼B.膳食结构C.心理治疗D.绝食E.行为修正参考答案:D2.关于手术适应症说法错误的是()A.2型糖尿病病程≤5年B.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年龄在18-60岁之间D.2型糖尿病、BMI≥35kg/m2E.无禁忌症参考答案:E3.关于超重/肥胖风险评估不包括的是()A.高血压B.智力减退C.OSASD.血脂紊乱E.高尿酸血症参考答案:B4.手术后特殊监测内容错误的是()A.预防吻合口溃疡B.补充维生素C.术后饮食指导D.减重后预防复重随访E.不需特殊监测参考答案:E5.库欣综合征的表现错误的是()A.智力减退B.满月脸C.水牛背D.腹部肥胖E.向心性肥胖参考答案:A肥胖症的治疗新进展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肥胖合并糖尿病,二甲双胍仍然是一线治疗首选B.肥胖患者的高血压治疗,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高体重指数是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的危险因素D.高血压控制不佳或有心脏疾病史的患者,考虑选用芬特明和二乙胺苯丙胺E.对于存在心血管病的肥胖人群,需坚持调脂药物治疗参考答案:D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治疗后减重的维持非常重要B.减重成功后,就可以永远维持减重后的体重C.腰围的减小和身体成分的改善也可以作为减肥目标。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标签: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TG升高)或二者兼有。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1、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物1.1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汀类,该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限速酶一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起作用。
该酶受到体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若细胞内胆固醇排空可致该酶活性增加,而使体内胆固醇合成加速;相反,细胞内胆固醇量增多,该酶活性下降,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减慢。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使体内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来源。
同时,该类药物增加或激活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的水平而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
因此,他汀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好,疗效高的特点,副作用较少,可明显降低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以发酵方法从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第二代是半合成物,如阿托伐他汀;第三代是全合成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最新上市的他汀类(rosuv-astatin)以及在开发研究中的pitavastatin。
从化学结构分析,他汀类分为前药和活性体两类。
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为活性药物,易溶于水,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为内酯,无活性,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
1.2贝特类药物该类化合物属于贝特类,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的药物,对于LDL-c 疗效较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以及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少。
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PPARs)转录因子,借助PPAR,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导致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增加脂蛋白酶的酶解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临床血脂管理指南更新要点、ASCVD总体风险评估、血脂合适水平参考标准、血脂筛查及药物治疗
临床血脂管理更新要点、ASCVD总体风险评估、血脂合适水平参考标准、血脂筛查及药物治疗更新要点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级别不同,在生活方式干预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PCSK9抑制剂达标策略。
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血脂从儿童时期开始管理。
ASCVD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1)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基础。
(2)采用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风险评估。
(3)对<55岁且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余生风险评估。
(4)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1)按是否患有ASCVD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危险分层;(3)在尚无ASCVD的一级预防人群中,增加慢性肾脏病(CKD)3-4期作为直接列为高危的三种情况之一。
在难以确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血脂合适水平参考标准及血脂筛查(1)LDL-C的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人群。
(2)在临床实践中判断患者LDL-C控制水平时参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
LDL-C是与ASCVD发病风险呈因果关系且作为临床首要治疗靶点的血脂指标。
对于ASCVD风险不同人群,LDL-C合适水平和升高判断标准不同,启动降脂药物治疗LDL-C水平和LDL-C治疗目标有所不同。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要点提示:(1)LDL-C是防治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2)根据个体ASCVD风险确定相应LDL-C及非HDL-C目标值。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LDL-C及非HDL-C基础。
(4)降LDL-C治疗以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为初始治疗。
(5)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未达标时应考虑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
2023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
2023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2023年已经过去,尽管心血管疾病在防治上取得很大进步,但中国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拐点尚未出现,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的关键致病因素。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正式发布,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血脂管理的临床实践指明新方向。
一、《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1 .危险分层更细化——"超高危ASCVD"正式写入中国指南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新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了更新(1 )按是否患有ASCVD 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推荐采用"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2 .目标值更严格——超高危ASCVD"14且50靶标"正式写入中国指南新指南推荐的降脂目标值趋于更严格,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增超高危患者的降脂目标值:对于超高危人群,低密度胆固醇(LDL-C)推荐目标值< 1.4 mmol/L ,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o3 .更重视长期——中国指南首次推崇〃长期达标理念〃新指南首次引入“长期"理念,推荐长期治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长期达标(降脂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贯彻长期达标理念)。
4 .更重视预防——新增"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新指南增加ASCVD风险增强因素推荐,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中危的人群,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5特殊人群——更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血脂管理新指南明确糖尿病是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ASCVD风险影响最大。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z ASCVD )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 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増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 TG )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f HDL-C )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 )二总胆固醇(TC ) - 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 .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P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丄DL ) 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 , PCSK9 )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 FH )。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
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
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
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
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血脂影响因素
胆固醇占LDL比重的50%左右,故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 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C水平。 一般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作为
ASCVD危险性的评估指标。
HDL-C高低也明显受遗传因素影响。 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清TC明显降低,HDL-C也低下。 肥胖者HDL-C也多偏低。 吸烟可使HDL-C下降。 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态可伴有低HDL-C。 高TG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低HDL-C。 运动和少量饮酒会升高HDL-C。
经他汀治疗后,如非-HDL-C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
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即空腹TG≥5.7mmol/L,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和VLDL-C的 药物(如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或烟酸)。
对于HDL-C<1.0mmol/L(40mg/dl)者,主张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目前无药物干预的足够证据。
提示将LDL-C降至更低,虽然存在临床获益空间,但绝对获益幅度已趋缩小。
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若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降至基本目标值,则可考 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
临床上也有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其LDL-C从基线值降低30% 左右。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非-HDL-C是指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总和, 计算公式:非-HDL-C=TC-HDL-C。 非-HDL-C作为ASCVD及其高危人群防治时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
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优葆精准营养 2019-08-05 16:04:02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
十个成人里面,就有四个患有血脂紊乱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同醇(TC)平均值为4.5 mmol/L,高胆同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G)平均值为1.38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平均值为1.19mmol/L,低HDL-C 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先认识下,什么是血脂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而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指标血脂异常临床分类血脂异常的筛查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1)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血脂紊乱的后果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所以,需要对血脂紊乱者:评估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以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
ASCVD总体发病危险评估流程图a、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血脂异常治疗原则宗旨是防控ASCVD,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死亡等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危险。
遵循指南强化降脂
良好的血脂控制还有助于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因心血 管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和心理 压力。
预防其他相关疾病
高血脂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还与 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紧密相 连。
对于已经患有这些相关疾病的患者, 降低血脂可以协同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
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这些相关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保持身体健康。
非药物治疗的遵循与实践
合理饮食
遵循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 摄入,适当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摄入。
01
增加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增加 能量消耗,降低血脂水平。
02
03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通过合理饮食 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血 脂水平。
、血糖等多项指标的控制。
新药研发与治疗策略的进展
新型降脂药物的研发
针对不同病理机制,研发更多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
联合治疗策略
探索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以提高降脂 效果。
精准医疗
利用基因检测等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建议 。
个体化降脂治疗的需求与实践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公众对降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患者主 动参与治疗。
如何平衡降脂效果与风险
1 2 3
定期监测
遵循指南强化降脂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和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 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和剂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 险并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生活方式干预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以辅助降低血脂水平 。
临床研究年度进展报告
临床研究年度进展报告引言临床研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评估过去一年内的临床研究进展,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领域一:癌症治疗癌症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而临床研究在癌症治疗领域的进展更是引人注目。
在过去一年中,许多研究关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检测血液中的肿瘤DNA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来早期筛查肺癌。
此外,许多临床试验在癌症免疫疗法领域取得了突破,这为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研究领域二: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一年的临床研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表明,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常见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适量锻炼和健康饮食等,也被证实对心脑血管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研究领域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和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在过去一年中,临床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可能对缓解慢性头痛和偏头痛等神经疼痛疾病有一定疗效。
此外,一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也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感谢这些研究,我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研究领域四:精神健康精神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过去一年中,许多研究关注了不同年龄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针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症的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干预早期精神疾病的方法,以期能够尽早干预和遏制疾病的发展。
结论总的来说,过去一年的临床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为医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治疗手段。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高血脂症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进展
高血脂症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进展汇报人:日期:•高血脂症概述•国内外高血脂症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外高血脂症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目录•国内外高血脂症预防措施研究进展•国内外高血脂症研究热点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目录01高血脂症概述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高血脂症定义根据升高脂质的种类,高血脂症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血脂症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家族遗传是高血脂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脂质代谢障碍。
遗传因素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脂质代谢异常。
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诱发高血脂症。
疾病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高血脂症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
诊断标准根据血液中脂质成分的浓度,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等。
同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02国内外高血脂症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率在成年人中,高血脂症的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患病率发病率与患病率不同地区的高血脂症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高血脂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群等。
地域差异与人群特征人群特征地域差异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等可增加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生活习惯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增加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疾病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也可能对高血脂症的发病产生影响。
其他因素影响因素分析03国内外高血脂症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脂血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症状改善
观察患者头晕、胸闷、心悸等临 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
价的辅助指标。
影像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通过超声检查、血管 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以评估
疗效。
安全性监测项目设置及结果解读
01
02
03
常规体检项目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 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 监测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应。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受试者筛选标准与基线资料收集
受试者筛选标准
明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受试者符 合研究要求,如年龄、性别、病程、 病情等。
基线资料收集
在干预前收集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和临 床指标,作为后续分析的依据,如人 口学资料、病史、生活习惯等。
干预措施制定及实施过程描述
干预措施制定
根据研究目的和中医理论制定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 并明确剂量、频次、疗程等参数。
验证方法
采用现代医学实验手段,如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等,结合中医证候和临床表 现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中医作用机 制的假说。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描述
血脂指标
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通 过实验室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
血液流变学指标
氧化应激指标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等,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 的变化。
03
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长期调理,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导致
疗效不佳。
解决方案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建立统一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高脂血症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提高临床研究的 可比性和科学性。
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重点解读
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重点解读一、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上)1.A2、C3、A4、E5、E6、B1、长期血压增高容易引起损害的器官是(A、心、脑、肾)2、患者男性,45岁,血压为145∕95mmHg,该患者的血压属于(C、高血压)3、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普通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为(A、5)克4、高血压的病因是(E、以上都是)5、高血压严重情况建议急救车转诊的是(E、以上都是)6、SBP≥(B、140;90)mmHg和DBP<(B、140;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二、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下)1、A2、D3、B4、C5、D6、D1、尤其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的降压药是(A、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2、心率快的青年患者选用的降压药为(D、β受体阻滞剂)3、高血压降压目标收缩压<(B、140;90)mmHg且舒张压<(B、140;90)mmHg4、痛风的高血压患者禁用(C、睫嗪类利尿剂)6、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一般不会有(D、干咳)三、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1、A2、A3、C4、A5、E6、D1、对高血压伴心率增快者的药物治疗中,如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者可用(A、非二氢毗咤类钙拮抗剂)2、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建议静息心率控制在(A、80bpm以下)3、常用兼具降压和减慢心率的药物有(C、地尔硫卓)4、《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版)》建议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干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A、>80次∕min)5、以下哪项不属于八条临床建议(E、对高血压伴心率增快者药物治疗首选伊伐布雷定)6、使静息心率增快的药物不包括(D、地尔硫卓)四、房颤的基层诊治方案1、D2、B3、D4、A5、A6、E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LVEF显著降低,静脉使用(D、胺碘酮)2、房颤持续时间>7天,为(B、持续性房颤)3、LVEF≥40%AF患者可口服(D、以上都可以)4、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F,(A、电复律)是首选方法5、房颤的一线用药是(A、β受体阻滞剂)6、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是(E、以上都是)五、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1、C2、B3、E4、A5、A6、C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经合理改善生活方式和他汀治疗后TC水平仍不达标可使用(C、胆固醇吸收抑制剂)2、临床调脂达标,首选(B、他汀类药物)3、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E、以上都是)4、20-40岁多久筛蛰一次血脂(A、5年)5、调脂目标值在极高危者LDL-C<(A.1.8)mmol/L6、LDL-C≥(C、4.9)mmol/L为高危人群六、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相关指南解读(上)1、D2、A3、B4%D5、E6、C1、哪种情况禁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D、双侧肾动脉狭窄)2、痛风禁用哪类利尿剂(A、睡嗪类利尿剂)3、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反应不包括(B、高钾血症)4、下列为保钾利尿剂的是(D、氨苯喋咤)5、慢性心力衰竭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后的不良反应有(E、以上都是)6、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依那普利的日目标剂量是(C、10)mgbid七、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相关指南解读(下)1、D2、A3、C4、D5、E6、B1、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始剂量是(D、2.5)mgbid2、慢性心力衰竭血钾》(A、5)mmol/L,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3、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初始剂量(C、20)mg(1片)qd,至少观察2周再加量4、慢性心力衰竭收缩压<(D、90)mmHg禁用β受体阻滞剂5、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伊伐布雷定的禁忌证是(E、以上都是)6、急性心力衰竭应用利尿剂,首选(B、禳利尿剂)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指南解读(上)1、B2、E3、C4、D5、A6、E1、下列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是(B、缺血性心肌病)2、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E、以上都是)3、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一线治疗药物不包括(C、曲美他嗪)4、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首选(D、硝酸甘油)5、缺血性胸痛特点不正确的是(A、典型发作部位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胸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清楚)6、(E、钙拮抗剂)是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脉痉挛为主心绞痛患者的一线用药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指南解读(下)1、A2、B3、B4、C5、D6、E1、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药物首选(A、阿司匹林)2、不稳定心绞痛诊断要点错误的是(B、肌钙蛋白增高)3、对疑似ACS的患者争取在(B、10)分钟内完成临床检查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列哪项不是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C、P波减小消失)5、阿司匹林首次剂量负荷是(D、300)mg嚼服6、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是(E、以上都是)十、血脂领域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1、B2、D3、A4、C5、D6、D1、贝特类作用机制不包括哪个?(B、抑制残粒胆固醇代谢水平)2、与2020《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描述不符合的是哪个?(D、对于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及高TG患者,LDL作为首要目标)3、2021ESC指南建议将(A、非HDL-C)作为所有患者的一个合理的替代治疗目标,特别是高甘油三酯症或糖尿病患者。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完整版)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完整版)摘要我国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
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很多新信息,为使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推动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特组织专家对《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进行修订,针对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更新了调脂治疗目标值。
自《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颁布以来[1],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结果陆续发表[2,3,4],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新信息,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和干预策略为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为使这些研究成果合理有效应地用于临床实践,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进行了修订。
一、脂蛋白及调脂治疗干预靶点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他含有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壁内的蓄积可诱发复杂的炎性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环节[5]。
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与机体含Apo B脂蛋白累积暴露量成正比。
血浆含Apo B脂蛋白主要为LDL,个体LDL-胆固醇(LDL-C)水平越高,暴露于异常LDL-C水平时间越长,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越高。
而患者LDL-C降得越低,维持LDL-C低水平时间越长,ASCVD事件风险下降越显著[6]。
脂蛋白a[Lp (a)]与LDL颗粒一样可在动脉壁内发生蓄积,增加ASCVD事件风险。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素K9(PCSK9)抑制剂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降低Lp(a)在减少ASCVD事件风险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3,4]。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HDL-C水平降低的人群,ASCVD的发病风险增高[7];但近年来完成的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未证实升高HDL-C能够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9,1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血脂领域重要指南及临床研究进展(完整版)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2019年底,现将2019年血脂领域可能改变目前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进展回顾如下: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治疗指南推荐ACS患者院内起始高强度他汀治疗,但在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需要2周,所以尽管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或联合使用非他汀类药物,许多ACS患者仍无法在短期内充分降低LDL-C水平,因此很多ACS患者仍存在大量残留风险。
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作为一种已经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中证实可快速起效、强效降低LDL-C的药物,其在ACS急性期的应用尚未被研究过。
EVOPACS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价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在ACS患者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308例LDL-C水平升高(高强度他汀治疗至少4周LDL-C ≥1.8 mmol/L;低或中等强度他汀治疗LDL-C≥2.3 mmol/L或无稳定他汀给药情况下LDL-C≥3.2 mmol/L)因ACS住院的患者。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接受依洛尤单抗420mg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为安慰剂。
主要终点为从基线至第8周的LDL-C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为安全性和耐受性,即从基线至第8周不良事件(AEs)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主要终点显著高于于对照组(77.1% vs 35.4%)。
试验组LDL-C<70mg/dL的占95.7%,LDL-C<70 mg/dL的占90.1%,显著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人数及比例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EVOPACS研究是第一项评估PCSK9单克隆抗体在极高危ACS患者急性期应用的随机试验,证实了在LDL-C水平升高的ACS患者中,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启了PCSK9抑制剂在ACS急性期应用的先河。
EVOPACS研究结果出炉的同时,ESC也发布了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指南指出,对于ACS患者,尽管已经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标,应考虑在事件发生后早期(如果可能的话,在ACS事件住院期间)服用PCSK9抑制剂。
同时最新指南对一、二级预防的LDL-C 目标值也进行了更新:1)对于极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A);2)对于极高危患者(FH除外)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C);3)对于极高危FH患者的一级预防,建议LDL-C 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4mmol/L(<55mg/dL)(IIa,C);4)已经接受最大耐受量他汀治疗的ASCVD患者,若2年内再发血管事件,可考虑将LDL-C降至<1.0mmol/L(40mg/dL)(IIb,B);5)对于高危患者,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1.8mmol/L(<70mg/dL)(I,A);6)对于中危患者,建议LDL-C降至<2.6mmol/L(100mg/dL)(IIa,A);7)对于低危患者,建议LDL-C 降至<3.0mmol/L(116mg/dL)(IIb,A)。
二、Lp(a)的评估2019 年ESC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成人应考虑至少检测一次Lp (a),以识别具有非常高遗传Lp(a)水平的患者[>180 mg/dL(>430 nmol/L)],这些患者终生ASCVD 风险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相似(IIa,C)。
Lp(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Lp(a)>50 mg/dL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预测因子。
ERGOU 等荟萃分析了36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26634例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Lp(a)浓度升高者发生冠心病相对危险比(RR)为1.16(95%CI1.11~1.22,P<0.05);在血脂和其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校正后,RR为1.13(95%CI 1.09~1.18,P<0.05)。
FOURIER研究根据Lp(a)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结果显示:Lp(a)基线水平高的患者组,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
ODYSSEY研究也显示,无论用他汀类药物组或安慰剂组患者,基线Lp(a)均可预测MACE事件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综上,Lp(a)增加CVD风险。
PROFICIO研究纳入10项临床试验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Evolocumab可降低Lp(a)水平达23%。
ODYSSEY OUTCOMES研究结果显示,PCSK9抑制剂可显著降低Lp(a)水平,且基线Lp(a)水平越高,Lp(a)的绝对降幅越大。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p(a)较基线降低15 mg/dL,MACE、非致死性心梗事件风险显著降低,该临床获益独立于降低LDL-C作用之外。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Lp(a)相关治疗是有临床获益的。
因此Lp(a)评估可能有助于识别遗传性高LP(a)水平高的人,其可能有很大终生患ASCVD的风险。
对于ASCVD高危者,有早发CVD家族史者,它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的风险分层,并为处于风险边缘的人群确定治疗策略。
三、高甘油三酯(TG)的药物治疗血浆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与ASCVD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而近期的基因学研究及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证据显示,TG 水平与AS的发生明显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甘油三酯升高的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制定,并于2019年5月定稿公布。
共识对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的流行病学现状、TG加速AS 的可能机制、降低TG 与减少ASCVD 的相关性临床证据以及AS 患者HTG 的管理建议进行了阐述。
共识指出,对于TG升高的治疗策略取决于TG升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对于有明确病因(肥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饮酒等)所致的继发性HTG患者,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于降低TG水平具有肯定的效果,如限制糖、脂肪及酒精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适量增加运动、减肥;同时控制产生高脂血症的其他因素,如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改善肾功能,并避免应用升高TG的药物。
根据HTG的严重程度,在预防ASCVD时的治疗策略也不相同。
对于TG水平在1.7-2.3mmol/L者,如LDL-C达标,则建议生活方式干预,如LDL-C未达标,则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到目标值;对于TG水平在2.3-5.6mmol/L者,如LDL-C未达标,则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到目标值,如LDL-C已达标,则建议使用贝特类药物;对于TG水平大于5.6mmol/L者,不再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药物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而将贝特类作为降低TG的一线用药,此时,如不合并LDL-C升高,则建议使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但当同时合并LDL-C升高时,则推荐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药物同时服用。
2019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在HTG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也做了更新,将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高危HTG(TG>2.3mmol/L,即>200mg/dL)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选药物(I,B)。
虽然2016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也认为他汀类药物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风险人群CVD风险的首选用药,但证据等级仅为IIb,B类。
四、他汀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已有研究证实,无论ASCVD 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青年通过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都可显著改善预后。
但针对老年ASCVD 的降脂治疗策略则需要更为谨慎的评估。
CTT 荟萃分析:>75 岁的老年ASCVD 患者,LDL-C 每降低1 mmol/L,主要不良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1%;2019年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老年ASCVD 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的获益幅度与中青年患者相同,推荐老年ASCVD 患者采用与中青年患者相同的治疗策略(I,A)。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需用多种药物治疗、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加之药代动力学改变,更易发生他汀相关不良反应,需加强监测;伴有肾功能受损或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风险的老年人起始治疗应从低剂量他汀开始,并根据具体情况逐渐调整直至LDL-C 达标(I,C)。
五、Inclisiran降脂治疗新曙光Inclisiran是一种长效的干扰RNA治疗抑制剂,能够抑制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的合成,PCSK9可靶向降低LDL-C水平。
在前期针对Inclisiran的1期试验中,运用Inclisiran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300mg或更大剂量(单次或多次剂量)能显著降低LDL-C和PCSK9水平至少6个月。
而在ORION-1(2期研究)试验中,不同剂量的inclisiran 注射液在第180天时可使LDL-C平均降低41.9%,也显示了较好的降脂效果。
ORION-11是第一个针对inclisiran的关键性3期临床研究。
ORION-11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的研究方法,旨在评估1617例ASCVD或ASCVD风险等效患者和LDL-C升高患者皮下给予inclisiran 300mg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结果于今年ESC大会上初步公布,结果显示,主要终点方面:(1)治疗第510天,经安慰剂校正后inclisiran 组LDL-C水平降低54%(p<0.0001);(2)治疗第90天至第540天,经安慰剂校正后inclisiran组时间-平均LDL-C降低50%(p<0.0001)。
2个治疗组总体不良事件概况相似,安慰剂组和inclisiran组有相同比例患者经历至少一次严重的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22.5% vs 22.3%)、组死亡率(1.9% vs 1.7%)和恶性肿瘤(2.5% vs 2.0%)相似、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2.7% vs 1.2%)以及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1.0% vs 0.2%)有差异、在肝功能检查(ALT:0.5% vs 0.5%,AST:0.5% vs 0.2%)临床相关升高和血清肌酐升高(1.4% vs 0.6%)具有相似性、临床相关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很低(0.5% vs 4.7%)且事件主要是轻微和短暂的。
在ORION-11中,每年给予两次300mg 的inclisiran进行降脂治疗,结果符合所有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耐受性良好,并表现出了极佳的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