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和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1949年月1日,新中国诞生,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

2.提出:

(1)时间: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提出。

(2)含义: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互利及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3

内容含义作用

“另起炉灶”

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

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

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

关系。

使得中国改变了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

首先是,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在

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再考虑与

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

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

基础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

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

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

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

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4.特点: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5.意义:

(1)是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2)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战争后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举行会议。

(2)经过:尽管因为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使会议陷入僵局,但由于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3)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年,亚非29个国家在印尼召开政府首脑会议。

(2)经过:面对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周恩来鲜明地提出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意义:加强了中国同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110第三子目第三段,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

(2)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

【目标检测】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A.与世界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B.倒向苏联一边

C.用和平其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D.反对两极格局

2.《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求同存异”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第23课

(1)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对中国的误解和疑惧;(2)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

意义: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

A,B,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