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的历史渊源
“索菲亚论”及其对弗洛罗夫斯基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42卷第1期2021年1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Vol.02No.1Ja.2021[文章编号]104—5856(2021)01—0020—04“索菲亚论"及其对弗洛罗夫斯基哲学思想的影响劳灵珊(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23)[摘要]弗洛罗夫斯基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宗教思想家,他提出的新“教父综合理论”不仅在东正教会内部具有重要作用,对别的宗教派别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弗洛罗夫斯基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教父学说上,对弗氏其他的思想观点关注较少。
纵观弗洛罗夫斯基宗教思想发展和演变的整个阶段,在他侨居欧洲期间与“索菲亚论”代表学者之间发生的思想碰撞,对其思想的最终成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索菲亚论;弗洛罗夫斯基;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B51・5[文献标识码]A Vci:1.3969/j.issn.104-5856.0021.01.005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弗洛罗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宗教思想家、神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纵观弗洛罗夫斯基的一生,他在欧洲的最初几十年侨居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在这个阶段,他结识了大批当时同在保加利亚和捷克避难的俄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与他们的交往开拓了弗洛罗夫斯基的思维,使他的思想观念愈发成熟,这为之后他在巴黎神学院执教期间完成一系列承载其主要神学和哲学思想的鸿篇巨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可贵的是,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并没有被淹没在周围众多思想家的光环中,与“索菲亚论”代表学者之间的思想交锋使弗洛罗夫斯基学会了独立思考,并最终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一套思想体系。
-、俄罗斯“索菲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索菲亚论"这一术语源于俄语CoeuojioriM,因C o^h,在俄语中有“智慧”之意,也被翻译成神智学或智慧学,是讨论神的圣智慧问题的一种学说。
俄国史学界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争论
俄国史学界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争论曹维安古罗斯国家的起源问题在11—12世纪即引起了编年史家的注意,俄国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罗斯国家渊源于何处?基辅的第一位王公是谁?罗斯国家又是怎样诞生的?”[1]由涅斯托尔提出的这些问题一直到今天还使研究者们困惑不安。
历史学家对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瓦良格人、罗斯人是谁?他们来自何方?这一争论从25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一、诺曼说的产生与沙皇俄国时期关于瓦良格问题的争论从18世纪30年代起,先后在彼得堡科学院供职的德国史学家Г.З.巴耶尔(1694—1738年)、Г.Ф.米勒尔(1705—1783年)、А.Л.施廖采尔(1735—1809年)等人,以编年史《往年纪事》为基础,通过对古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考证,认为瓦良格人即诺曼人是古罗斯国家的建立者,从而形成了古罗斯国家起源的理论——诺曼说。
这样,瓦良格人从何而来的问题(即瓦良格问题)遂成为古罗斯国家起源的核心问题。
从此,后人就把巴耶尔看作是诺曼说的创始人。
巴耶尔1735年的拉丁文论文《论瓦良格人》首次提出了编年史中所邀请的瓦良格人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观点,米勒尔1749年的拉丁文讲演稿《论俄罗斯族及其名称起源》是对巴耶尔观点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施廖采尔在1800年至1809年出版的五卷本德文著作《涅斯托尔》则是对诺曼说的系统论述[2]。
他们的主要论据是:第一,依据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瓦良格人住在“海外”,因此他们是瑞典人[3];第二,根据9世纪一部西方拉丁文本《别尔京编年史》的记载, 839年有几个“罗斯人”与拜占庭使节一起前往觐见法兰克帝国皇帝路易,按照“这几个罗斯人”自己的说法,他们是瑞典人[4];第三,在伊戈尔大公与拜占庭帝国945年签订的和约中所列“罗斯”使节和商人的名字中,有许多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名[5];第四,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君士坦丁·巴格里亚诺德内905-959年)在其著作《帝国行政论》(写于945年)中记载第聂伯河险滩的名称时,既列出了斯拉夫名称,同时还列出了“罗斯”名称,这些险滩的“罗斯”名称多具有斯堪的纳维亚语起源[6];第五,从词源学角度看,“罗斯”(Русь)名称源于瑞典东部省名Roslagen 一词。
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创作
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创作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是俄国著名历史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索洛维约夫之子,1853年生于莫斯科。
1869年,16岁的索洛维约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莫斯科第五中学,进入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三年后转入历史-语文系,1873年毕业,又作为旁听生到莫斯科神学院修了一年神学和哲学。
索洛维约夫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历了宗教危机,曾经成为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把圣像扔出窗外。
但对斯宾诺莎、叔本华、爱·哈特曼、谢林和黑格尔著作的阅读和研究,使他克服了少年时的虚无主义,自觉回到了“祖先们的信仰”。
1874年,他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被选为莫斯科大学哲学教研室副教授,1875年夏被公派出国一年,到英国研修“印度哲学、诺斯替派和中世纪哲学”,回国后继续讲授逻辑学和哲学史。
1877年,因不喜欢教授圈内的纷争,他离开了莫斯科大学,来到圣彼得堡,在人民教育部所属的学术委员会任职,同时在圣彼得堡大学和高级妇女讲习班开办讲座。
他在1878年开始举办的关于神人类的系列讲座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包括大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前来听讲。
1880年4月6日,索洛维约夫在圣彼得堡大学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81年3月28日的公开讲座使索洛维约夫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时正值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件发生不久,索洛维约夫在讲座的最后,在谴责暗杀行为的同时,也呼吁按照基督教精神宽恕行刺者。
这触怒了当局,他因此被逐出彼得堡,不久,他辞去公职,从此永远停止了高校教学和公开讲座活动,开始了自由著述的生涯,直到1900年在莫斯科病逝。
索洛维约夫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是纯粹思辨的和斯拉夫主义的阶段,从“万物统一”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出发与抽象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作斗争;第二阶段,19世纪80年代,是宗教—政论阶段,阐述神权政治思想并寻求东西方教会统一,站在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立场上与狭隘民族主义作斗争;第三阶段,19世纪90年代,回到哲学,创立伦理学体系,撰写理论哲学文章,研究诗歌与文学批评,与尼采和托尔斯泰的宗教道德学说作斗争。
《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读书笔记模板
第六章维·伊凡诺夫: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
第一节基督教文化的审美感悟者 第二节现实的象征化:酒神崇拜 第三节象征的现实化:合唱原则 第四节象征与现实之间:文本现实性的逆向延伸
第七章洛斯基: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一节走向哲学之路 第二节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三节上帝存在的直觉主义证明 第四节现实与理想:《樱桃园》的直觉阐释
第四章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宗教意识
第一节诗歌与理论批评: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第二节新宗教意识 第三节象征主义批评 第四节 《未知者耶稣》的象征意义与批评启示
第五章舍斯托夫:悲剧哲学
第一节思想的执着者 第二节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 第三节圣经哲学:走向信仰之路 第四节悲剧哲学批评 第五节契诃夫创作的悲剧式解读
第二章罗赞诺夫:性与宗教
第一节思考与探索:生活化与文学化 第二节生活化:性与宗教 第三节文学化:思想与批评 第四节思想探索的文学化:“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第三章特鲁别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识与生命的意义
第一节转向宗教:两兄弟的学术之旅 第二节谢·尼·特鲁别茨科伊:聚和性意识 第三节叶·尼·特鲁别茨科伊:生命的意义 第四节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聚和性”意识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定义的出现 第二节日丹诺夫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
1
概述
第一章什克洛 2
夫斯基:文学 形式的陌生化 理论
3 第二章雅各布
森:语言学诗 学
4 第三章艾亨鲍
姆:科学实证 主义文论
5 第四章巴赫金:
复调、狂欢化、 时空体
第五章洛谢夫: 1
第一节唯物主义美学观 第二节兼及思想与艺术的批评观 第三节文学批评成就
第三章沃罗夫斯基:政论的批评
《2024年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研究》范文
《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历史哲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探讨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在众多历史哲学的研究者中,索洛维约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分析其理论特点及价值,以期为历史哲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背景索洛维约夫,作为俄罗斯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历史哲学思想深受俄罗斯文化传统和西方哲学的影响。
他的思想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和挑战。
在分析其思想背景时,我们需要关注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哲学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历史哲学思想。
三、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的主要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索洛维约夫认为,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的。
他强调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关注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2. 宗教与历史的互动:索洛维约夫认为,宗教与历史是相互交织的。
宗教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价值导向,而历史则是宗教观念得以实现和传播的载体。
他强调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人类自我认识的历史性:索洛维约夫认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历史性的。
人类在不断的历史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的特点及价值1. 特点: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不仅关注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强调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将宗教与历史紧密联系起来,为历史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2. 价值: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认识自身以及解决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西欧中世纪神权政治的兴衰——历史社会学的解释
内容摘要
西欧中世纪神权政治内涵丰富,精义庞杂。本文借鉴了政治史、教会史的诸 多研究成果,但不局限于考证式的历史陈述,而是在借鉴社会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在变量语占的世界中,对中世纪神权政治的兴衰进行了体系性的研究。这一体系 性研究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来表达。这个模型包含三个自变量,即知识、财富和 体制,其中知识指来自上帝的关于人的救赎的信息,表现为圣经以及系统的教义; 财富指教会在各个时期所拥有的奴隶、土地和其他各种属世和属灵的收入等,其 中土地是教会财富最主要的形态;体制指教会的组织体系,包括教阶制度和封建 臣属的等级关系对教会制度的渗透。
关键词:神权政治教会知识土地制度 中图分类号:D033.2
Abstract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medieval theocracy in west Europe can be explained by a model.The model contains three variables,namely message,land and system.Message here means information from God,which is crucial to man’s salvation.
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
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张志远(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长春130024) 摘要:19世纪八九十年代,俄国学术界围绕《俄罗斯与欧洲》一书及文化历史类型理论,开展了一场空前的、超越时空的大论战,即索洛维约夫与丹尼列夫斯基关于俄罗斯历史命运以及未来究竟去往何方问题的争论。
两位学者分别从“俄罗斯思想意识领域”对俄罗斯的未来做出了诠释。
关键词:俄罗斯;欧洲;索洛维约夫;丹尼列夫斯基中图分类号:B51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1-0056-03作者简介:张志远(198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史和俄国史研究。
一、背景与起因“俄罗斯思想”这一命题是俄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思想界关注的中心之一[1]。
纵观俄罗斯思想发展历程,俄国思想界发起的这场关于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历史性大讨论可谓源远流长。
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斯拉夫派与西欧派争论的焦点在于追寻俄罗斯命运独特性和选择俄罗斯的发展道路。
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到来,争论的一方斯拉夫派已烟消云散。
直到1869年,丹尼列夫斯基连续在《曙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俄国与欧洲关系的专题文章,并于1871年将其整理并发行了单行本《俄罗斯与欧洲》,这才打破了学术界多年的平静状态。
《俄罗斯与欧洲》开篇伊始,作者便对欧洲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和1864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中截然相反的态度表示强烈抗议并作了深层次分析,进而提出欧洲敌对俄国的立论。
他在书中提出俄罗斯文明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及俄罗斯独特性的观点;进而对俄国与欧洲从政治、宗教、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佐证俄国与西欧的不同。
同时,他又对俄国19世纪面临的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彼得改革以来的欧化问题、东方问题,进行了论述,观点可谓独到,发人深省。
此外,他又提出了泛斯拉夫联盟的政治构想。
最终他得出俄罗斯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俄罗斯为独特的斯拉夫文化历史类型的结论。
俄国哲学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人物简介
早期教育
• 家庭教师
• 严格的家庭教育
• 对哲学和文学的热爱
青少年时期
• 进入敖德萨大学学习
• 对历史和哲学的兴趣
• 与其他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交往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求学和学术生涯
敖德萨大学学习
⌛️
• 1870年进入敖德萨大
学
• 学习历史和哲学
• 与波别多诺斯采夫和费
奥多罗夫等人交往
圣彼得堡大学任教
• 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
• 关注俄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问题
观点
• 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 参与社会活动和教育改革
• 对宗教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影响了俄国文学的发展
• 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
• 对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进行了比较
研究
交往
02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体系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哲学观念和发展
03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影响和评价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对俄罗斯哲学的影响
对俄国哲学的影响
• 提出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历史哲学观点
• 对俄国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成为俄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俄国文学的影响
• 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 影响了俄国文学的发展
• 成为俄国文学的瑰宝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对西方宗教哲学的影响
• 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 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研究
• 对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
• 提出了宗教哲学的观点
• 对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进行了反思
• 强调宗教和人文主义
论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的历史渊源
论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的历史渊源索洛维约夫在构建其哲学时认为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在于知性思维。
这使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必须克服西方哲学危机,对此,他提出了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完整知识理论。
对于这一重要理论的历史渊源是了解其哲学体系不可回避的问题。
标签: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历史渊源索洛维约夫作为俄罗斯哲学史上跨时代的人物。
其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即认为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在于知性思维。
这使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发展到为摆脱西方哲学危机的建构上来,对此,他提出了完整知识理论。
对于这一重要理论的历史渊源应当可以从一般渊源和理论渊源来加以说明。
一、完整知识理论的一般渊源索洛维约夫一生曾经发生过三次内在体验或神秘经验。
其有两个结果:一方面,人具有“理智直观” 这种反映与认识的方式,其可以对许多超出经验的现象作出反映和认识,它与我们通常认识事物的单一理性方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存在本身是完整的,因而在事物之间都保持着神秘的一致性。
另外,东正教的背景对其影响较大。
东正教是俄罗斯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其成为形成和发展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因素,同样在索洛维约夫的哲学那里也有与东正教密切相关的概念,即索非亚和神人类这两个概念。
其中“索非亚”在索洛维约夫看来是一种永恒女性的象征、是上帝的智慧、是上帝和世界的纽带,因而,是绝对原则的表现;另外,关于“神人类”这一概念,其出自基督教,索洛维约夫借助它来说明,通过对他(耶稣——神人)的信仰最终人类将实现神人类。
如是观之,就索洛维约夫的经历和东正教其突出了神学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正是作为其完整知识理论的一般渊源根据。
综上,就完整知识的一般渊源而言主要涉及索洛维约夫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这构成了其理论形成的基础。
二、完整知识理论的理论渊源1.完整知识理论的结构与理论方法索洛维约夫被誉为“俄罗斯的黑格尔”,因为我们可以从索洛维约夫的理论窥见出其以黑格尔的逻辑形式、“有机性”和“完整性”来搭建的自己的理论。
论索洛维约夫道德哲学的人性基础
1 纪 中 叶 , 罗 斯人 才 在 与西 方 文 化 的 9世 俄
冲突 中开 始文 化 觉醒 。先 知先 觉的 索洛维 约夫
在 强 烈 的历 史 感 和 现 代 意识 驱 使 下 , 积极 寻求
性 和信仰 的意 图 , 上帝 的存 在需 要信 仰 , 即 而上
帝 的 内容 需要 理性 。也 因此 使 他 的道德 哲学 以 及 整 个 哲 学 体 系 具 有 了调 和 的 色 彩 和 理 性 特
俄 罗 斯传 统文 化 的现代 转 型 。他 理性 的 审视俄
罗 斯 东 正教 自身 的不 足 , 图 在理 论 上 寻 找弥 试
征 。所 以索 洛维 约夫力 图建 构 一种将 信 仰原 则
补 俄 罗 斯 传 统 与 时 代 精 神 这 种 差 距 的 现 实 途 径 。在 俄 罗 斯 社 会 现 代 化 的艰 难 启 动 的 过 程 中, 以东 正教 的道 德 价 值 为核 心 的 意义 体 系 在
一
义 的原 则 , 为 精 神 吸引 的 中心 的宗 教 是 完 全 作
没 有 的 ” … , 。 几个 世 纪 以来 , 一直是 俄 罗 斯 民
、
以 人 性 为 基 础 的 道 德 哲 学 的 巨
族 精 神支 柱 的东正 教 为 什 么会 “ 了一 个 十 分 成
可怜 的东西 ” 呢?索 洛 维 约 夫 写道 : 我 要谈 的 “
内 容 赋 予 新 的 、 副 其 实 的 即 理 性 的 形 名 式 ” H 所 以 , 理 性 精 神 改 造 东 正 教 传 统 。 用
道 德观 念 , 立 新 的道 德 观 和价值 世界 , 建 是索 洛 维 约夫 对时 代理 念 和传统 文化 的反思 。 可见 , 索洛 维约 夫 的哲学 和道 德思想 , 重 尊1 2源自哈 尔 滨 学 院学 报
俄国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人物简介
• 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索洛维约夫哲学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生命哲学的形成
• 强调生命意义和价值
• 倡导个人与宇宙的统一
万物统一理论的发展
• 主张宗教、哲学和科学的融合
• 强调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
索洛维约夫晚期的主要哲学观念
对基督教的研究
对神秘主义的研究
• 强调基督教的道德观念
• 认同神秘主义的体验和启示
• 研究基督教的德观念
• 提倡宗教与科学的和谐
索洛维约夫的翻译和传播
翻译德国哲学著作
对德国哲学的传播
• 黑格尔的《逻辑学》
• 在俄国学术界推广德国哲学
•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对后续俄国哲学家产生影响
索洛维约夫哲学遗产的现代评价
现代评价
• 认可索洛维约夫的哲学成就
• 批评其生命哲学的神秘主义倾向
职业生涯
主要成就
• 莫斯科大学教授
• 创立生命哲学
• 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 提出万物统一理论
• 俄国科学院院士
• 对基督教、佛教和神秘主义进行研究
• 翻译和介绍了大量德国哲学著作
02
索洛维约夫的思想发展
索洛维约夫早期的哲学观念
受别林斯基影响
• 信仰个性主义和自由思想
• 批判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
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DOCS SMART CREATE
俄国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索洛维约夫的生平与背景
索洛维约夫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1853年1月12日出生
早年生活
教育背景
• 俄国贵族家庭
索洛维约夫索菲亚思想的形而上学建构
㊀㊀2019年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学㊀术㊀交㊀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an.,2019总第298期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cademicExchang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298㊀No.1㊀俄罗斯·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㊃论点摘编㊃索洛维约夫索菲亚思想的形而上学建构胡振江在‘北方论丛“2018年第6期撰文指出,索洛维约夫的哲学由万物统一㊁索菲亚思想㊁神权政治等三大体系构成,其中索菲亚思想贯穿整个哲学体系的始终,是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的内部构成机理和核心原则,是 万物统一总学说的艺术形式,是万物统一哲学的内心直觉表现 ㊂第一,经验主义的批判㊂经验主义的认识方式认为我的认识对象仅仅由我的知觉构成,不管是人还是物无非是我的意识状态,索洛维约夫批判这种谬误,因为我的意识中的我已经事先设定了,没有我则没有意识者的意识,也不会有无意识之物的意识,经验主义否定理性思辨,忽视神秘体验,力图在外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知识体系㊂第二,神秘主义的基础㊂索洛维约夫高度重视神秘主义的信仰来源,但他也揭示了神秘主义的片面性:不承认外在经验,反对抽象思辨,同时强调神秘主义若失去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支撑,神秘主义就只是虚幻的自我玄想,最终走向虚无主义㊂第三,理性的最高审级㊂索洛维约夫的哲学思想尊重人性㊁崇尚信仰㊁恪守理性,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具有 自我启蒙 的意义,同时反映出他作为宗教哲学家的灵修品格㊁逻辑张力和思想高度㊂第四,东正教的根基性㊂基于正统性思想的普世主义,索洛维约夫的哲学神学㊁哲学㊁科学统一的完整知识,象征理想的人类的索菲亚渗透着东正教的神圣使命和普世观念㊂神秘主义及其偶像崇拜,索洛维约夫以神秘知识为基础,正确认识和批判了经验主义㊁理性主义,用自己天才的哲学智慧构建起索菲亚思想㊂(刘㊀影㊀摘)从第一南斯拉夫的兴亡看南部斯拉夫人的合与分徐刚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8年第4期撰文指出,2018年是第一南斯拉夫建立100周年㊂虽然国内外学界对第一南斯拉夫鲜有系统研究,但不能否认的是清楚交代第一南斯拉夫的情况对于深入认识后来的南斯拉夫国家变迁以及后南斯拉夫国家间㊁族际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南部斯拉夫人的合与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从6世纪开始斯拉夫民族南下巴尔干半岛建立的数个独立的王国以及在之后漫长的12个世纪的时间里南部斯拉夫人追求民族独立,孕育出各民族联合的思想并为之实践㊂这些试图谋求联合的尝试与努力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各民族上千年历史进程所形成的个性㊁自我和本位的成分并没有被压制或消失殆尽,联合也不意味着以牺牲本民族的利益为前提,大民族主义成为从联合走向分裂的祸根㊂1918年12月,第一南斯拉夫走上历史舞台,这是所有南部斯拉夫人第一次在历史上摆脱了外族的统治与压迫,以一种联合的方式彻底改写了自6 7世纪南下巴尔干半岛后南部斯拉夫人的历史,是南部斯拉夫人民族意识觉醒和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亦是16 17世纪以来追求联合理想的实现㊂但我们在肯定第一南斯拉夫历史地位的同时,亦要看到仓促建立的国家所缺乏的准备与设计,更重要的是,塞尔维亚人主导的政府缺乏处理多民族国家事务的经验,完全忽视了克罗地亚和其他人口较少民族的利益㊂ 一元主义 下的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使得南斯拉夫国家共同体最终在1941年走向分崩离析㊂在第一南斯拉夫建立100周年之际,穿越十几个世纪的历史记忆,透过20世纪的风云沧桑,不难发现,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离散的岁月比联合的时间长得多,三个南斯拉夫的合与分绝非偶然,交错的民族关系一直是悬在共同国家之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㊂(于㊀欣㊀摘)中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比较研究李憣㊁魏美妮在‘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10期撰文指出,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完成其民事使命的基础之一,是民事行为㊁商事行为的殿堂㊂中俄自然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之间既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也有着较大的差异㊂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框架下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和民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中俄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立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应借鉴俄罗斯的做法,把以年龄为区分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区分为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㊁年满8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两大类,对二者的行为能力的范围进行更为细致的类型化规定㊂其中,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独立为纯获利益的行为和小额日常生活行为,已获得学术界的公认㊂立法上亦已明确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可独立为纯获利益的行为,进一步规定可独立为小额日常生活行为也顺理成章㊂除这两种之外的具体行为类型,应根据国情和时代特征来考量㊂其次,应借鉴俄罗斯的做法,设立被保护人制度㊂一是为因某些恶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人设立保护人,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保佐制度;二是针对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的现状,增设对老年人的保护制度,降低老年人监护的门槛,扩大老年人监护的范围,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挑战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㊁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城市也即将出现超老龄化现象,这都对监护提㊃881㊃。
穿越时空的“对话”——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
中表 现 出来 系 统 性 的错 误 , “ 障 ” 不 可 避 而 故 已
教、 化 、 文 历史 发 展进 程 等方 面 进行 比较研 究 , 进
一
免 。为此 , 丹尼列 夫斯基 的观 点多次 遭到批 判 , 其
步佐证 俄 国 与西 欧 的 不 同 。同时 , 又对 俄 国 他
世 纪初思 想 界 关 注 的 中 心 之 一 … 。纵 观 俄 罗 斯 思 想发展 历程 , 国 思想 界 发起 的这 场关 于 俄 罗 俄 联盟 的政治 构想 。最终他 得 出俄 罗斯 既不属 于西
方也 不属 于东方 , 罗 斯 为独 特 的斯 拉 夫 文化 历 俄
史类 型 的 结论 。他 将 世 界 各 民族 划 分 为 四个 等 级, 即宗 教 、 化 、 治 和 社 会 经 济 ; 计 十种 :9世 纪八 九十 年 代 , 国 学 术界 围绕 《 罗斯 与 欧 洲 》 书及 文 化 历 史 类 型理 论 , 展 了一 场 空前 1 俄 俄 一 开
的 、 越 时 空 的 大论 战 , 索 洛 维 约 夫 与 丹 尼 列 夫斯 基 关 于俄 罗 斯 历 史命 运 以 及 未 来 究 竞 去 往 何 方 问题 的 争 超 即 论 。 两位 学者 分 别 从 “ 罗斯 思 想 意 识 领域 ” 俄 对俄 罗斯 的 未 来做 出 了诠 释 。 关 键 词 : 罗斯 ; 洲 ; 俄 欧 索洛 维 约 夫 ; 丹尼 列 夫 斯 基 中 图分 类 号 i5 2 5 B 1 .9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1 2 1 )1— 0 6- 3 10 0 6 (0 1 O 0 5 0
21 0 1年 第 1期 第 3 2月 8卷
浅谈索洛维约夫思想中的“我”与“他者”
浅谈索洛维约夫思想中的“我”与“他者”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位于东西方之间,同时经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历代知识分子在不断思考“我”的文化与“他者”文化。
作为19世纪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索洛维约夫也在不断探索俄罗斯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世界其他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哲学思想,蕴含着他对“我”与“他者”关系的重要认知,他所思考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出路,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救赎问题。
标签:“我”与“他者”;索洛维约夫;弥赛亚;救赎长久以来,认识人本身,认识自己这一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苦苦追寻探索的关键。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曾说的这句富有哲学意义的名言,证明了他对人自身认识活动的关注,也表明了人们自此时起,或者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的思考认知活动。
一、“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人类认识自身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到柏拉图及近代哲学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从卡西尔的“人是符号的动物”到马克思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一直在不断追求答案。
自笛卡尔以来,西方哲学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以个体人道主义作为旗帜,以认识论为指导,试图解决主体认识客体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哲学把世界分裂成了两个对立的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
但是,俄罗斯著名学者巴赫金卻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源于“我”和“他者”的不断对话过程。
“我的的确确存在着……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参与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据着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不可替代的、他者无法进入的位置。
”[1]4“我的唯一的位置,就是我存在之在场的基础。
”[1]41所以说,我因我的行为而存在着,是一个具体化的他者。
巴赫金的观点强调了“我”与“他者”的对立,与此同时,“我”必须在“他者”的眼里,“他者”也必须在“我”的眼里,“我在自身之外看自己”,这一行为又必须依赖于他者。
“我”不可能是封闭的、完成的、自给自足的。
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综述 张雅平
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综述张雅平随着宗教学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和逐步深入,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宗教哲学的研究得到重视。
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俄罗斯宗教哲学作为研究之重镇,已自然突显出来。
西方文化也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化。
对基督教教义进行形上的思考,早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们业已开始,是为宗教哲学之开端。
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哲学,则要到18-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到德国古典哲学成熟阶段,才完全成形。
俄罗斯历史的发展较西欧晚近得多。
它的如异军突起的宗教哲学,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产生。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叶的欧洲处于动荡时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欧洲在科学、社会和文化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震撼,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焕然一新。
而与西欧比邻的俄罗斯,受到的影响也是强烈的。
西方科学--理性人本主义与俄国古老的斯拉夫文化发生碰撞,促使俄罗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前途和出路问题。
他们力图突破近百年来俄国思想界与欧洲近代文化的隔膜与对立,在此背景下,一部分人转向马克思主义或形形色色的革命民主主义,另一部分人转向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或最终回归基督教。
这后一部分的思想家们经历了紧张的宗教探索,在短短的数十年中,发展出自由主义的东方基督教文化精神。
它继承古代希腊基督教思想,以俄罗斯东正教传统文化为其底蕴,又吸收了19世纪前半期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如康德、谢林、黑格尔的思想营养,并且结合俄罗斯近百年激烈动荡曲折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前后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欧洲的宗教哲学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和深刻。
其代表人物有:索洛维约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弗洛林斯基、洛斯基、舍斯托夫、弗兰克等。
其中有些人曾经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来才转向宗教哲学,如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
俄国宗教哲学家们的自由理念基本上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自由和关于未来完美社会的幻想,因此较之欧洲的宗教哲学来说,更具有非世俗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2,文明的整体性与多元性【精编】
二、文明的整体性与多元性公元前3000年到前1000年之间,在亚欧大陆广阔的大地上,从叙利亚沙漠到两河流域南部,从黑海以北到小亚细亚,从西伯利亚草原到南部亚洲,从蒙古高原到黑海之滨,人类早期各民族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以后,闪-含民族(Semites-Hamites)在西亚的新月地区掀起大规模迁徙浪潮;公元前2500-2000年间,印欧语系民族从西伯利亚向东西两个方向迁徙。
公元前1900年,赫梯人(Hittites)进入卡帕多细亚(Cappadocia/Καππαδοκία),也就是安纳托利亚(Anatolia/Αναηολή),意为“日出之地”;公元前1650年左右,第一支说希腊语的阿该亚人(Achaioi /’Αταιοί)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南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越过兴都库什山脉(Hindu-Kush)。
等等。
从那时起,在爱琴海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广阔疆域,古代世界从彼此的孤立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
换言之,至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古代世界彼此孤立发展的原始人群就应该已经开始交流,而从公元前两千年纪以降,这种交往更为频繁,也更为加深。
各民族的文化和交往千百年来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关系,而北方西伯利亚和蒙古大草原等则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中亚各绿洲地带则提供了草原和农耕文明之间融汇的场所,所以,整个亚欧大陆北方的草原民族也是我们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群体。
史前文明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但却是作为整体共存而相互不断影响的一个动态的关联,在古代,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只有地理方位的意思,现在这些方位指称却有了政治的分裂的意思,但是这个现代的意思却不适用于理解古代社会。
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亚欧大陆,上古世界各文明也是一个整体,虽然存在着诸多局部的激烈斗争,在南方,有伟大的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在西方,文明以西亚和地中海为主轴向欧洲的西面和北面展开,在东方,中国文明以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下游为主轴向四方展开,在中间,伊朗文明和中亚文明连接着各个方向,在北方,游牧民族担任了传递文明信息的信使角色。
论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哲学
Discussion on Soloviev's world unification
philosophy
作者: 陈杨[1] 郑润权[2]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2]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出版物刊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49-451页
主题词: 万物统一 索洛维约夫 哲学思想
摘要: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自转中的双三棱锥——科学和宗教关系的完美架构
学家索洛维约夫提 出的 “ 完整 知识 说” 。前 者认 为人类 理智
的内在发展在 历史 上 出现 了宗 教 、 而上 学 和实证 科 学三 形
自然科 学发展史也就是知识 不断征 服教义 、 学不断战胜宗 科
教的发展史 。
个连续 的阶段 , 宗教充 当了人类 知识 的必然出发点 , 而科学
自然辩证 法理 论 ・
自 转 巾 晒 双 三 棱 锥
一
科学和宗教关 系的完美架构
李笑春 , 侯
佳
(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 院哲学系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2 ) 10 1
摘
转着。
要 :科学和宗教 作为人 类把握世 界的 不 同方式 , 日渐得 到人们 的关注 。过 去人们 对于两 者关 系的认
离论 ” 。他用 毕生的精 力论证 着这 样一个 论点 : 学与 以往 科 的基督神学之所 以发 生 冲突的重 要原 因是没有 把科 学真理 同宗 教真理 区分开 。这 种“ 文化 的神学 ” 给科 学和宗 教都划 定 了不 同的“ 意域”他们 只有在各 自的领地 内才会有效 。最 , 终, 他归结科 学和宗教 的冲突为 “ 一种 科学 观念 ” 一种宗 和“ 教信仰 ” 的冲突。从 中 , 他给予后人一 点警 告 : 不应当也没有
权力用科学 的最近发 现来证 实宗 教信仰 , 它们 有不 同的 “ 有
效意域” 。除了我们 以上提及的著名典型观点 、 学说 , 还有一
些观点 , 如孔 德主张的“ 认识 的不 同状 态说 ” 1 、9世 纪俄国哲
“ 而演绎来 的, 赖于对 未出 现事物 的绝对信 仰 , 神” 依 在它 的 真理体 系中包 含着永 恒、 绝对的知识 。科学 和宗 教的对立实 质上就是观察或知识与权威 教义的冲突 , 而整个 一部近现代
论索洛维约夫的神人类思想_0
论索洛维约夫的神人类思想在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索洛维约夫认为,人是有神性的,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
与此同时,神也有人性,耶稣基督是神人。
他坚信,人类的最终归宿就是精神上的人类,或者说是精神上复兴了的人类,即神人类。
标签:宗教哲学;索洛维约夫;神人类神人类学说是索洛维约夫宗教形而上学体系的核心,从而也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
俄罗斯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1874—1948)对索洛维约夫的神人类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索洛维约夫的全部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关于人类走向神人类,走向完全统一,走向天国的道路的学说”[1]170。
对于索洛维约夫而言,真正的基督教是神人的宗教。
索洛维约夫把神的性质和人的性质通过神人基督耶稣的自由联合看做是基督教的本质。
基督耶稣就是神在人身上的观念体现,是世界历史的中心。
索洛维约夫认为,基督教是“东西方文明在神人性真理中的联合和内在和解”、是“神人理想在全世界历史中的表达和体现”[2]86。
基督教的全部本质正在于“上帝之子的肉身化之中”[2]86,“基督既是神子又是人子……基督身上是神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结合”[2]27。
在基督出现之前,世界过程朝着神人出现的方向前进,而在基督出现之后,世界过程朝着神人类出现的方向前进。
索洛维约夫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思想,“神人,亦即神性与自然人性在个人身上的结合—是一个萌芽、必要基础和核心,其终结和完成是神人类(确切地说,是神化的人类),也就是全人类—通过神人—与神的结合”[2]117。
索洛维约夫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以前的在其他宗教里揭示的真理的综合,此外,它还揭示了独特的新的真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督教才成为最终的和绝对的宗教。
索洛维约夫写道:“基督教拥有自己独特的、不依赖于所有这些被它所包涵因素的内容,这个内容唯一地、完全地就是基督。
在基督教自身,我们找到的是基督,而且仅仅是基督,这就是真理”[3]108。
这个新的真理在神人基督耶稣的个性中展现出来,所有关于神的存在的真理只有通过神人这个理念才能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索洛维约夫在构建其哲学时认为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在于知性思维。
这使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必须克服西方哲学危机,对此,他提出了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完整知识理论。
对于这一重要理论的历史渊源是了解其哲学体系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b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76-01
索洛维约夫作为俄罗斯哲学史上跨时代的人物。
其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即认为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在于知性思维。
这使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发展到为摆脱西方哲学危机的建构上来,对此,他提出了完整知识理论。
对于这一重要理论的历史渊源应当可以从一般渊源和理论渊源来加以说明。
一、完整知识理论的一般渊源
索洛维约夫一生曾经发生过三次内在体验或神秘经验。
其有两个结果:一方面,人具有“理智直观”这种反映与认识的方式,其可以对许多超出经验的现象作出反映和认识,它与我们通常认识事物的单一理性方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存在本身是完整的,因而在事物之间都保持着神秘的一致性。
另外,东正教的背景对其影响较大。
东正教是俄罗斯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其成为形成和发展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因素,同样在索洛维约夫的哲学那里也有与东正教密切相关的概念,即索非亚和神人类这两个概念。
其中“索非亚”在索洛维约夫看来是一种永恒女性的象征、是上帝的智慧、是上帝和世界的纽带,因而,是绝对原则的表现;另外,关于“神人类”这一概念,其出自基督教,索洛维约夫借助它来说明,通过对他(耶稣――神人)的信仰最终人类将实现神人类。
如是观之,就索洛维约夫的经历和东正教其突出了神学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正是作为其完整知识理论的一般渊源根据。
综上,就完整知识的一般渊源而言主要涉及索洛维约夫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这构成了其理论形成的基础。
二、完整知识理论的理论渊源
1.完整知识理论的结构与理论方法
索洛维约夫被誉为“俄罗斯的黑格尔”,因为我们可以从索洛维约夫的理论窥见出其以黑格尔的逻辑形式、“有机性”和“完整性”来搭建的自己的理论。
黑格尔的具有严密逻辑形式的发展理论被索洛维约夫应用于人类社会,这形成了其索洛维约夫特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
索洛维约夫考察了人类这一主体,并且认为:感觉、思维和能动的意志乃人的真正本性的三个基本存在形式。
其中每个基本存在形式都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其中社会方面具有而个人的方面不可能对人类生命具有肯定意义,因为只有指明一般目的的那种意志才具有肯定意义。
与人的真正本性的三个基本存在形式相对应,人类的存在形式也分为三个领域,即创造领域、知识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
在这每个领域里,又分别有绝对、形式和物质三个阶段,其中在创造领域里,其以感情为主观基础,美为客观原则,分别在绝对、形式和物质三个阶段表现为神秘、高雅艺术、技艺;而在知识领域里,则以思维为主观基础,真为客观原则,分别在以上三个阶段里表现为神学、抽象哲学与实证科学,最后在实践活动领域里,其主观基础为意志,客观原则为一般的美,相应的在三个阶段上表现为精神社会(教会)、政治社会(国家)、和经济社会(地方自治)。
只有在每个领域将三个阶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分别构成完整创造、完整知识和完整社会。
另外,在实现完整性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都遵循着“合―分化―合”的环节,在此这三个环节类似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原则,可见在方法上索洛维约夫是得益于黑格尔的辩证法。
2.完整知识理论的知识基础
在知识领域索洛维约夫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前已述及,这一领域里的三个组成部分,即
神学、哲学与经验科学,且须将三个部分有机综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知识。
其途径为“从未知的综合的任何一个成分出发,都可以求得这种综合,因为真正的科学不能没有哲学和神学,同样,真正的哲学也不能没有神学和实证科学,真正的神学也不能没有哲学和科学,所以,这些中的每一个臻于完满的因素,都必须获得综合的性质,变成完整知识。
”[1]为了进一步构建理论,也为了区别,索洛维约夫接下来论述了完整知识与西方哲学其他体系的区别,这里索洛维约夫主要涉及了经验主义哲学与理性主义哲学,索洛维约夫认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是学院的营生,其只能针对人类认识的抽象理论,二者皆为片面的,外部世界的经验主义与抽象概念的理性主义,在自我的发展中被逻辑的否定掉了。
与此相反,索洛维约夫认为哲学首先是关于生命的学问,而后才是学院的营生,索洛维约夫将此称为生命哲学。
由于生命哲学较前两类哲学更加宽泛,符合哲学“爱智慧”的本意,因为,智慧的涵义不仅包括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有道德完善之意。
这种超越经验主义哲学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哲学类型构成特殊的第三类型通常被称作神秘主义,这种哲学类型不研究外部世界和我们的观念,而研究的是存在物及其生命的由存在物和原始存在物的关系所决定的内在秩序。
但是神秘主义还不是真正哲学,而是其基础,因为,神秘主义虽优越于学院哲学,所以同学院哲学并列为哲学的一个流派,其仍然具有片面性。
而作为真正哲学的基础而言,如同经验是经验哲学的基础,逻辑思维是理性主义的基础一样,神秘主义也是真正哲学的基础,真正哲学即完整知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反思、证明在再经验事实上得到确认最终得以构成,可以说,只有集合了三种哲学后才能形成完整知识。
在此神秘主义是完整知识的最高本原和最终目的,而经验主义是其外在基础,理性主义则是完整知识体系的中介。
综上,完整知识理论的历史渊源可分为:一般渊源和理论渊源。
就一般渊源来说,主要涉及索洛维约夫的个人经历和东正教生活背景;而就理论渊源而言,主要在完整知识理论的结构和理论方法上、知识。
正是基于此,索洛维约夫的完整知识理论才得以展开。
参考文献
[1]西方哲学的危机[m].索洛维约夫(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195页
[2]西方哲学的危机[m].索洛维约夫(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212页
[3]西方哲学的危机[m].索洛维约夫(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212页
作者简介:劳家驹(1979―),男,侗族,湖南长沙人,硕士,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马列部讲师,研究方向: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