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实补虚良药论文

合集下载

中药自拟方腹泻散治疗泄泻临床观察与研究

中药自拟方腹泻散治疗泄泻临床观察与研究

中药自拟方腹泻散治疗泄泻临床观察与研究忽一兵;吕佩兰;吕志昌【摘要】腹泻疾病常见、多发、难治。

使患者焦急、医界苦恼。

而中医药治疗泄泻具有综合优势。

近代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形态学及其他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具有综合性调节、治疗、促进受损组织器官修复与功能代偿的作用。

中药是自然药物,具有综合疗效的优势,具有清热、解毒、温中、补虚、固涩、化湿、止泻、杀菌、生肌的综合疗效。

腹泻散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各种类型的泄泻均有明显的疗效,服用简便、安全、有效、克服了西医学对于非细菌性泄泻的治疗及疗效欠佳的弊端,泄泻治则当以去除病因,调和中州健脾利湿为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2(041)002【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泄泻;中医药疗法;腹泻散【作者】忽一兵;吕佩兰;吕志昌【作者单位】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8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如水样为主的病症,为一年四季皆可发生的常见病,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

治则当以去除病因,运脾化湿、调和中州为主。

《医宗必读》提出止泻九法:即淡掺、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及固涩使治法基本完善。

现代西医学对于非细菌性泄泻及十年以上慢性腹泻目前没有特效疗法,因此疗效欠佳。

自8 0年代初笔者自拟中药方腹泻散治疗小儿、成人腹泻共460例,取得很好疗效,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460例患者,其中男180例,女280例。

年龄小于1岁44例、1~2岁68例、3~6岁121例、大于6岁的42例、20~60岁的80例、65~8 4岁105例。

发病时间1d以内的96例、1~3d的160例,3~6d42例、6d以上117例、1~3a20例、3~10a15例,20a以上10例。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臟補瀉用藥原則+五脏五味五行辨+中草药归经入味法(恒之)+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臟補瀉用藥原則+五脏五味五行辨+中草药归经入味法(恒之)+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臟補瀉用藥原則+五脏五味五行辨+中草药归经入味法(恒之)+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论五脏苦欲补泻苦,即病症,病理状态,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其自身收散升降等特性被违逆或者功能降低,其表现形式或太过,或不及。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是根据五脏的功能特性来指导处方用药的理论。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又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此即后世所谓“五脏苦欲补泻”理论。

苦、欲、补、泻详解苦,即病症,病理状态,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其自身收散升降等特性被违逆或者功能降低,其表现形式或太过,或不及。

如肝苦急,肝性条达而柔和,若其条达之性被违,出现的病理状态为拘急,是谓苦急;又肝为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亦反为所苦。

故用甘味药来缓其急。

心苦缓,心在志为喜,若过喜则心气涣散,功能降低,出现的病理状态为心虚神散,即为缓,是谓苦缓。

故用酸味药来收敛。

脾苦湿,脾主运化水湿,若湿重则易困脾,使得脾的功能进一步失调,所以出现湿盛的病理状态,是谓苦湿。

故用苦味药以燥湿。

肺苦气上逆,肺气以肃降为顺,若其肃降之性被违,出现的病理状态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是谓苦气上逆。

故用苦味药以降逆。

肾苦燥,肾主水藏精,若肾虚不能布化津液,则出现津液不足的燥的病理状态,是谓苦燥。

故用辛味药以布散津液。

欲,即顺其脏腑特性,或顺其脏腑功能则为欲。

如肝欲散,辛味能散,即顺应肝气升散之性;心欲软,软即柔软之意,咸味为水之味,能使心火上亢之力变柔和,以水火相济;脾欲缓,甘味能补能缓以和中,即顺应脾充和温厚之性;肺欲收,酸主收敛,即顺应肺收之性;肾欲坚,肾主闭藏,苦味坚肾以顺应肾固密之性。

中医泻下理论及其在养生保健中的正确应用

中医泻下理论及其在养生保健中的正确应用

的程度,便称为”病”。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实际上
应该包括潜伏在体内的这种患”疾”的状态。在正常 的生理状态下,人体的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 状态,而当机体出现了阴阳失调,但尚未出现大病 时,实际上已经感觉到某些不适,在中医学中称”未 病”,但是”未病”不是无病,相当于现代的”亚健康”。 首先,从导致现代人亚健康状态诸多的病因来 说,中医病因学说认为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 劳倦,痰饮,淤血等多方面因素。 从环境因素来说,工业社会废气污染严重;从饮 食因素来说,过食肥甘厚味,烟酒过度,内生湿热,加 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 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元素缺乏
湿热火毒郁结在关节,导致气血流通不畅,就出现关
节肿痛等。 4泻下理论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预防保健,称之为养生, 具体有治未病、体育锻炼、精神调摄、食疗、药物调养 等方式,所采取的是整体疗法。 生活中有滥用泻下药物的现象。例如现在流行 的”排毒疗法“,说没有病的人在春天服一些催吐、泻 下的药物,可以把冬天里积蓄在体内的火气排出去, 从而防病强身,延年益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为了防 病,不顾自己体质和年龄,滥用泻下药,这种无病服 药、滥用攻下的做法十分有害。吐、下的同时会造成
Hale Waihona Puke 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不同
时期产生多种疾患。
邪气如果留滞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就会导致脏
腑的气血失调,功能紊乱,如心肝火旺,肝阳上亢,就 出现头痛、头晕,心烦不寐。湿热毒邪壅滞于肝胆,就 引起黄疸;邪郁于经脉,久病人络,湿聚成痰,痰淤互 结,积聚于肝脉,日久成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聚于心,心脉不通,则致冠心病,而出现胸闷、胸痛, 聚于脑,脑窍血脉不通则致中风;脑失所养,日久就 导致痴呆。湿热壅滞于脾胃,引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失常,轻者出现胃胀、胃痛,口苦,不思饮食,邪郁日 久,壅结成积则成癌症;肠胃有湿热毒邪,则出现泄 泻、大便不爽,甚至肠癌。如果湿热毒邪壅结在肾和 膀胱,就会出现小便浑浊,短赤涩痛,甚至小便不通, 前列腺肿大、前列腺癌等;或者在妇女出现带下黄赤 腥臭,下腹酸痛;或出现痛经、闭经,甚至子宫肌瘤 等。 邪气如果阻滞人体的组织官窍,也会导致多种 疾患,如湿热火毒卜熏头面官窍,就会出现咽喉肿 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耳痛流脓;湿热火毒壅结在 皮肤肌肉,就会出现湿疹,黑斑,青春痘,疮痈肿毒;

中医药理学泻下药的讲授论文(共2篇)

中医药理学泻下药的讲授论文(共2篇)

中医药理学泻下药的讲授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药药理学泻下药的讲授方法——对比分析法泻下药是临床常用中药,泻下药的现代药理作用有与化学泻下药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于化学药的地方,是中药泻下药特有的药理作用,因此采用对比分析法讲授中药药理学的泻下药不仅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有利于学生熟悉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习惯、调动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泻下药概述是概括总结本章药物的共同药理作用,掌握了概述部分的内容,就掌握了本章药物的共性药理作用,因此概述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讲好概述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常常采用对比分析的授课方法,来讲授泻下药概述部分的内容。

1对比中药学讲泻下药的功效和药性虽然泻下药在中药学里已经讲过它的功效和药性,但在中药药理学里所讲的侧重点不同,中药药理学讲功效和药性主要是从功效出发联系其药理作用,从药性分析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泻下药具有泻下通便、消除积滞、通腑泄热、去除水饮的功效,主要用于里实证。

从功效上看泻下药不仅能泻下,还有泄热和逐水的功效吒这为后面讲泻下药的药理作用埋下伏笔。

另外泻下药多味苦,在药性理论里面,苦味药能燥湿,能泻下,四气的现代研究表明,苦味药的有效物质基础是苷类和生物碱,而泻下药中大多数药物都含有苷类成分,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含有蒽酿苷类成分,也是其主要的泻下成分。

所以从药性出发泻下药的药理作用又与四气的现代研究相吻合。

2对比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讲泻下药的主治病证中药学课程里已经讲过泻下药的主治证是里实证,在这里重点是讲里实证的主要症状表现及原因。

里实证包括胃肠实热所出现的证候,证见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及停痰、瘀血、食滞、虫积所致的证候,还有水饮内停证候。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些证候多见于腹痛便秘、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多种急腹症,也见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胸膜炎、腹膜炎、肝硬化腹水等胸腹积水。

脾之补泻大法撷微(投稿)

脾之补泻大法撷微(投稿)

脾之补泻大法撷微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学2008级1班杨贤土付润馨提要“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为后天之本,受纳水谷,化生精微,转输气血,以充养四肢百骸,腠理毛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也正基于此,脾胃一伤则诸疾蜂起。

正如李杲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故治当重脾胃,而治有补泻,在脾一言以弊之:“温热补,寒凉泻,各从其宜。

甘补苦泻。

”但论具体补泻大法还当分明虚实,辨证论治。

关键词脾之补泻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凡药之五味,随五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

”【1】此示我们,一则从脏腑之性而行补泻,正如吴崑曰:“顺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

”【2】顺其性则助其势,促进其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反其性则抑其势,制其逆乱之气,伐其亢盛之邪。

在脾则顺其运化、升清、和缓之性,而合喜燥恶湿之本为补;若其用太过或邪之所凑则当反其道而为泻。

另一方面则因其虚实之性而施补泻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李时珍曰:“或补或泻,则因五藏四时而迭相施用者也。

”【1】从五脏与四时之关系而施补泻,因时而异亦可为参考。

至于补泻之具体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收录,兹简论于下,以供探讨。

1土实泻之1.1泻子法《难经·六十九难》云:“实则泻其子。

”【3】这提示我们,脾胃之实,不仅须泻本脏亢盛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次序,泻其“子脏”——肺,通过“气舍于其所生”的机理,以辅泻其亢盛之气【4】,用桑白皮、葶苈子之类,或有风邪袭表,佐以防风祛之【1】。

笔者认为此适用于脾实太甚,或久泻脾胃而效不显,或兼肺系先后病证之实者。

1.2吐法张从正曰:“自胸已上,大满大实,痰如胶粥,微丸微散,皆儿戏也。

非吐,病安能出?”【5】又“宿食在上脘,当吐之”【5】。

脾胃虚损或饮食无节而致痰饮聚积、宿食等停滞于高位,上盛不已,因而越之,用瓜蒂、豆豉、栀子之属,祛邪为要,邪去正安【1】。

笔者认为,此吐法多为治标救急而备,以祛实邪,当“中病则止,不必尽剂,过则伤人”【5】,而后仍须辨证治本以求正安。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虚证之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虚证之

现代研究成果

随着全国刺络放血学术研讨会的成立,我 国科研人 员对刺络放 血的研究 越来越深入。 组织细胞 和脏腑器官 缺血缺氧 状态表现出 的症状多 为中医之虚 现 代 证,大量实验资料研究证明刺络放血具有 研 究 促进造血机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成

现代研究成果如下:

刺络放血可调动人体免疫防御机能,激 发机体自身的抗病防病能力;
究 成 果

刺络放血具有脑保护作用。 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 抑制实验性脑缺血缺血区氧分压的降低, 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以及 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和增强快速反应蛋 白FOS和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作用,可以 促进bFGF免疫阳性细胞的增殖表达,从而 起到脑保护作用。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古 代 文 献 理 论 基 础
另外,张从正的学术思想 还体现于: “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 自复也” “ 陈莝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荣卫昌, 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

“医之道,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等
古 代 文 献 理 论 基 础


一、古代文献 1.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2.古代临床应用 2二、现代发展 1.现代研究成果 2.现代临床实验及临床实践
刺络放血对血管及血液成分产生积极的 影响,能改善微循环,使组织细 胞得到更充分的血液营养物质 的补充;

现 代 研 究神经肌肉产生良性刺激, 通过刺激体表的外周感受器或神经小体, 来反射性的改善肌肉功能; 刺络放血有助于分泌各种消 化酶,有助于改善脾胃虚 弱引起的厌食、消化不良 现 代 研 等;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另外,用哲学中的控制论系统论来分析 刺络放血的作用,对于理解刺血疗法能 够治疗虚证的观点很有帮助:将刺络放 血看作是对机体系统调控的一种方法, 利用刺络放血来打破系统病理的稳态, 从而激发机体自身的各个调节系统,尤 其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机体 向生理的稳态矫正。

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针刺天枢、大肠俞、支沟、上巨墟,以及配合实秘、虚秘不同取穴采用泻实补虚的方法。

1次/d,10次为1个疗程。

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有了明显的变化。

总有效率达到83.33%。

结论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标签:针刺;泻实补虚;慢性功能性便秘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因其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而针灸治疗便秘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已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和研究。

我院近几年开始使用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肛肠科、针灸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36例,年龄28~78岁;女24例,年龄22~76岁。

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者28例,使用开塞露、灌肠甚至手助排便者12例。

60例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RomeⅢ)标准1: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变。

①符合以下二.项或者二项以上:?訩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訪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訫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訬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設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訮排便次数<3次/w;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3. 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方法治疗组:针刺治疗处方:天枢、大肠俞、上巨墟、支沟。

实秘加合谷、太冲;虚秘加气海、足三里、关元。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四肢,主穴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刺手执针快速将针刺入穴位皮内,再缓慢捻转刺入25~30㎜,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以得气为度.实证用捻转泻法、虚证用捻转补法。

沈家骥主任运用补虚泻实法治疗不寐经验

沈家骥主任运用补虚泻实法治疗不寐经验

4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40卷第11期沈家骥主任运用补虚泻实法治疗不寐经验**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家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家中药人教函[2018] 134号)作者简介:倪凯(1963 -),男,本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研究。

△通信作者:沈宇明,E -mail :cyqzyz@ 126. com.倪凯,梁志庆,高敏,张娅,沈宇明A,沈家骥(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3)摘要:不寐,即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今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 失眠的问题。

沈家骥主任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强调此病多虚实夹杂。

总结出其治疗当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兼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关键词:不寐;补虚泻实;沈家骥;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9)11 -0004 - 04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 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寐,重则彻夜不寐。

常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1-2]o 现西医临床常用抗组胺类、非苯二氮卓类以及各种抗抑郁药物来进行治疗,效果不 甚明显⑶。

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致病因素复杂 多变,是临床常见病以及疑难病⑷。

沈家骥主任医师从医61年,是第四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5 ]潘丰满,张德新,黄江荣•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2例 [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8,5(4) :35 -36.[6] 钟荣光,张洁贞,李俊,等.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 型肝炎3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4) :22 - 23.[7] 戴亚娟.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4):81 -83.[8] Xing F,Tan Y,Yan G J,et al.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cataplasm Xi-aozhang Tie on cirrhotic ascites [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 An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Devoted to Bioscientific Research on Indige ­nous Dru 序,2012,139(2) :343 -349.[9] Xiu Lijuan,Yan Bing,Qin Zhifeng ,et al. Chylous ascites treated by tra ­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A case report and discussion [ 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015 ,23 (1) :63 -67.[10] 潘国辉,许英铭•益生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肝硬化肠菌失调临床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2) : 158-160.[11] 向元礼,罗俊华.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6) :366.[12] 王付.茵陈蒿汤方证探索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 :112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4;(7): 52-53.[14] 王政.茵陈蒿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50例[J].陕西中医,2014,35(7): 841 -841.[15] 郭水福•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6例[J].福建中医药,2014,45(1): 16-17.[16] 李娟.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7): 37-38.[17] 黄左宇.加减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 11-11.[18] 王晓东,张赤志•茵陈蒿汤联合己椒苗黄丸加减治疗肝硬变腹水临床研究.2014;29(196): 1373 -1374.[19] 慕永平,刘平•肝硬化肝肾阴虚病机理论及养阴一贯煎方证病理学基础[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 18(9) :1460-1464.[20 ]杨嬪,贾彦,王蔚,等.膈下逐瘀汤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7):121 -126.[21]古伟明,杨以琳,陈富英,等.五苓散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80-82.[13]张健;李海涛;陈鹏.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收稿日期:2019-06-18)2019年第40卷第11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5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及云南省首届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

[整理]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

[整理]中医资料11我对“补泻”的看法.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我对“补泻”的看法萍乡县中医院钟新洲丰富多彩的祖国医学之一——针灸疗法,自古到今,若干世纪以来,经过前贤的努力钻研,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这一门学科里边,“补泻”一直是内经以后医家研讨的课题。

笔者学识浅薄,仅就临床体会提出对补泻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尚希同道们指正。

一补泻的涵义是对疾病症候的改善和消失而言疾病所表现的症候虽是多种多样,但总离不开“除阳、表里、虚实、寒热”的辨证范围。

依靠八纲辨证,既可测知疾病属性、正邪消长、病情、病因、病所,又可以作为施术的标准确。

因此要使疾病症候得以消除和改善,除了辨证准,还要措施得当。

专从措施一方面说,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历代医家对手法研究,的确下了不少工夫:如烧山火、透天涼、阳中隐除、阴中隐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等等;近代则有单刺、捻旋、雀啄、间歇……,虽然很多,但是,不论何种手法,皆不会越出“补泻”两端,而且皆是针对疾病而设的。

疾病的产生,有了外在因子,还必须具备内在发病的条件。

当疾病表现出症候,那是疾病本身病理生理的发展过程。

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医认为还是“阴阳失调”所致。

内经曾这样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由此可知,阴阳失调,会导致阴阳任何一面产生病态,或表现寒热的症状。

若要使“除阳平衡”,“寒热消除”,从病理转向生理正常的话,“补泻”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中心而提出的。

经曰:“善用针者,从阳引阴,从阴引日……”(阴阳应象大论)这里指出“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是调和阴阳的一个方法;另外如用“烧山火”除寒,用“透天凉”泻热,是消除寒热的一种手段。

泻实补虚良药

泻实补虚良药

泻实补虚良药作者:吴晓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17-01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其性味苦,寒。

入肾、膀胱、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珍珠囊》谓:“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临床上黄柏是一味内服外治、泻实补虚的良药,如果匹配得当,可治疗男女老幼多种病证。

1.甲沟炎本病多由外伤感染所致,如针尖、竹、木、鱼骨、修甲刺伤,昆虫咬伤等,从而感染毒邪阻于皮肉之间所成。

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的近端边缘处,有轻微的红肿痛疼,一般2~3天即成脓。

如不及时治疗,可蔓延到对侧而形成指甲周围炎;若脓液浸入指甲下,可形成指甲下脓肿,则指甲背面上可透现出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造成指甲溃空或有胬肉突出,延长疗程。

黄柏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临床可用黄柏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药液50毫升。

用脱脂棉花,浸泡黄柏液,将患病部位四周包裹,外用塑料薄膜包扎,胶布固定,使药物不得外溢。

首次用药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次晨换药重新包扎,中午可打开晾1小时,继续换药包扎,一般轻者包扎2天即可痊愈。

2.黄疸型肝炎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目黄、身黄、溲黄、肝区胀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黄疸”、“湿热”等范围。

其病机是由于湿热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所致。

治疗方法很多,而清热利湿为其大法。

用黄柏10~15g,配合栀子、茵陈清热泻下治疗黄疸型肝炎效果很好,一般服药2~3周黄疸可明显消退。

此外,对砂石阻滞胆道引起的黄疸或胆道术后黄疸持续不退者,用黄柏12g,配金钱草30g、鸡内金15g、广郁金12g,以疏肝利胆、排石退黄,疗效满意。

一个古方:四珍汤!

一个古方:四珍汤!

⼀个古⽅:四珍汤!他是中岳嵩⼭⼀代名儒,是乾隆幼年时的⽼师,三次主持科举考试,却⼜有绝⾼的医术!治愈过康熙皇后和雍正皇后。

难怪乾隆作为他的学⽣,不仅有为,⽽且⾼寿!景⽇昣告⽼还乡后,隐居于嵩⼭逍遥⾕,著书⽴说,将其⼀⽣所感所悟所得,以政治、教育、风物、医学的分类载于纸上,造福后⼈。

其中,《嵩崖尊⽣》,是景⽇昣阐释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于⼀体的著名医学论著,为我国医学珍品。

代表⽅剂:四真汤组成:升⿇、柴胡、羌活各⼀钱,灸草、泽泻各⼀钱半,胆草(炒),黄柏(各⼆钱)主治湿⼟(脾胃)制肾,引起性功能低下(原⽂:治阳物不起)通常来说,脾胃均属⼟⽽畏湿,如果脾胃湿重,就算是寒湿,郁久依然会化热,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打破内循环,引起多个部位病变,⽐如⾆苔黄腻,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甚⾄令肾阳虚衰,引起畏寒肢冷,五更泄泻,精神萎靡,动则⽓喘,阳痿等。

究其原因,⾸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到脾的运化,胃的消化等。

这不由让我想起⼀个医案。

他,起居失常,情绪抑郁,⼊睡难⽽多梦,并有头昏⽬涩、胸胁不舒的情况,常常唉声叹⽓。

由于没有及时医治,继则同房时举⽽不泄,但梦遗⽆碍。

⼀个⽉后,虽举但不坚,且不泄精,⼏个⽉后,出现阳痿不⽤,其后服温肾助阳、填精益阴⽅药及泼尼松等治疗,病依然如故,未见明显疗效,遂来此求医。

诊见:神情忧虑⽽形体不衰,⾯⾊语⾳正常。

⾃述情欲有所减退,偶有兴致⽽不能勃起,但梦交⼀如常⼈。

烦躁易怒,寐难易醒,⼊睡则梦多,凝神则头昏,注视则⽬眩,⼝⼲⾆燥,吃饭不⾹,恶油腻⾷物。

⼩便有热感,⼤便便秘。

⾆质偏红,薄黄苔,⾆根部有泛黄腻苔,脉象弦数。

辨证:肝郁脾湿,郁⽽化热伤阴。

由这个医案可看出,湿⼟制肾,引起阳痿的情况,往往经历了⼀个较长时间的转变。

脾胃与寒湿交过战,与湿热动过⼿,还与肝长期吵闹,不得获胜之时,湿热已攻城掠地,再下⼀城,损及肾脏。

所以此⽅⽤药也极有考量,既要考虑到脾胃,⼜要考虑到肝胆,还要考虑到肾脏,以及除湿等。

谈谈中医的补与泻

谈谈中医的补与泻

谈谈中医的补与泻谈谈中医的补与泻疾病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但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不外“虚”和“实”两个方面。

如“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凡疾病都存在正、邪、虚、实多寡的问题。

例如,慢性肾炎,面部及下肢肿、全身乏力、腰酸痛、胃口不开、恶心、面色苍白或萎黄,甚至有低烧,舌质淡、苔白滑,在这些表现中,有的属“实”,有的属“虚”。

水肿、恶心、苔白滑、腰酸痛,不能说这其中没有实邪;乏力、胃口不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肯定属虚证表现。

兹就临床治疗常见的有关“补法”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讨论。

一、补与散的关系周慎斋的《读医随笔》中记载:“东垣谓参术补脾,非以防风、白芷行之,则补药之力不能到。

”周慎斋还说:“调理脾胃,须加羌活以散肝结。

”防风、白芷、羌活,都属发表、散气一类的药物,是借其“发”和“散”的作用,把补药的力量运到全身去,同时还可以通调三焦和经络的滞气,既可以促进营卫气血的运行,又可以给补药的输送开通道路,正所谓“不通三焦,难言益寿”。

所以,“补”和“散”的配合运用,在临床上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用黄芪六钱、白术二钱、防风二钱,治卫气虚弱风邪久留不散之自汗不止,“黄芪”补三焦而实卫,是补剂中的风药,“防风”遍行周身,为风药中的润剂,“白术”健脾胃、温肌肉、培土以宁风;全方补则卫气固,散则风邪去,一补一散的临床效果非常好。

二、补与消的关系凡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是通畅的,一旦有了异物壅滞其间,便要为之“消散”,以恢复其通畅无阻的状态,这就是“消”的概念,又称“消导”。

积聚、停食、痰饮、水肿等病变,往往都可以见到有正气虚损的一面,只是有程度轻重的不同罢了,因此单纯用消导法往往收不到理想的疗效,所以戴复庵在《证治要诀》里说:“治淋之法,宜施以调气之剂。

盖津道之顺逆,皆一气之通塞为之也。

如不效,宜投以益血之方,盖小便者,血之余也,血苟充满,则滋腴下润,自然流通。

论补虚药的合理应用

论补虚药的合理应用

病, 如脾 胃不健者须配伍流通药物 。补益药物 中常用 陈皮 、 砂仁 、 木 【 1 1 ] 史艳秋 . 人参 茎叶皂甙对 衰老 小鼠脑组织保护机理的研 究【 D ] . 哈 香等均是为 了增强脾 胃运化功能 , 提高治疗虚胀 的疗效 。补血药多 尔滨 : 东 北农 业 大 学 。 2 0 0 3 . 采用少量砂仁 、 蔻仁 、 川芎等芳香宣通行气醒 胃类药物或活血药物。 【 1 2 1 x坤玲 . 代谢 综合征 中医证 型 与胰 岛素抵抗 的关 系【 D ] . 乌 鲁木 齐: 新 疆 医科 大 学 , 2 0 0 5 . 2 防止误 补留邪 。 切忌滥用补药 2 . 1邪气亢盛正气未虚者不 宜用 补药 『 1 3 ] x建 华. 人参愈 伤组织无 性 系培养务件 优化及 次生代谢 调控研 凡邪气亢盛正气未虚者不宜应用 , 邪 盛而正气 未虚者不该补而 究『 D 】 . 长春 : 吉林农业大学 , 2 0 0 6 . 补会加重病情 。如风热感 冒采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又食红参 , 使其火 上加油 。使用补药时必须处理好挟正与去邪 的关系 , 恰当地配伍解 表 清热泻下等击邪药 同用 。 2 . 2身体不虚者不宜用补虚药

述。
要: 选 择 补 虚 药 一 定 通过 辨 证 施 治进 行 选 择 。 通过合理配伍 , 减 轻 或 消 除副 作 用 并 且 增 加 药 效 。 本 文对 补 虚 药的 合理 应 用进 行 综
关键词 : 补虚称 补养药或补益药 。补虚药是 指能补益正气 , 增强体 服用补虚药及其保健 品可 以增 强免疫力 、 调节代谢 及机 体抗应 改善 造血系统功能等 多种 药理作用 。然而 , 补是对虚而 言 质拟提高抗病能力 , 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常用 的补虚药有鳖 甲、 海 激能力 、 龙、 灵芝、 珠子参 、 竹节参 、 人参 、 西 洋参 、 太子 参 、 黄芪 、 白术 、 葫芦 的, 有虚的症状 和体征表现才需有针对性地施用补药。补虚药 的作 巴、 核桃仁 、 蛤蚧 、 鹿茸 、 鹿 角霜 、 巴戟天 、 枸杞 子 、 墨旱莲 、 女贞子 、 黄 用 主要是调整机体阴阳之偏盛 与偏衰 , 使之趋于平衡。 因此 , 补虚药 狗。 肾、 海马 、 肉苁蓉 、 锁 阳、 石斛 、 玉竹等 。虚证主要有气虚 、 阳虚 、 发挥作用 的前提是阴阳不平衡 。若 阴阳处于平衡状态 , 服用朴虚药 血虚、 阴虚 四类 。 补虚药也分为补气 、 补阳、 补血 、 补 阴四类[ 5 - 6 ] 。 补 虚 反 而 致 使 阻 阳失 衡 发 生 病 态 。 药 原为虚证 而设 , 凡身体健康 , 并无虚 弱表现者 , 不宜滥用 , 以免 导 2 . 3 慢 性 虚 弱 患 者不 宜 峻 朴 致 阴阳平衡失调 , “ 误补益疾 ” 。 本文对补 虚药 的合理应用进行综述 。 欲使衰退 的脏腑功能恢 复 , 阴阳达到平衡 .需要长时间调理 过 程, 不能急于求成 。用药不宣过偏 , 如补气药 与补血药 同用 , 寒药 与 1既要辨证施补 。 又要合理配伍 1 . 1根据 虚弱证候 , 选用补虚药物 热药互配 , 阴药与阳药井举 。忌大辛大热 , 大苦大寒之剂。用量不宜 选择补 虚药 一定通过辨证施治进行选择 。 辨证施治别名辨证论 过大 , 若 用量 太大 , 极力填补 , 往往适得其反 。慢性虚弱病人 用补 虚 应采用小剂量 , 使正气渐渐地恢复 。 治, 是 中医认识疾 病和治疗疾病 的基本原则 , 是 中医学 对疾病 的一 药 时 , 种特殊的研 究和处理方法 。选 择补 虚药 物应根据气虚 、 血虚 、 阴虚 、 2 . 4少年儿童必须慎 用人参 人参 具有抗肿瘤 、 抗衰老 、 提高机体 的适应性 、 抗休克 、 耐缺 氧 阳虚选择补气药 、 补血药 、 补 阴药 、 补 阳药 。如果选择错误药 物会 冰 上 加霜或者火上加油。 如多阴虚体质 的病人服用人参 、 黄芪类药物 , 能力 等药理作 用 3 ] 。近年来人参糖 、 人参饼干 、 人参可乐等人 参制 导致头痛 、 耳鸣 、 目赤等等症状 。补气药常用于血虚的病症 , 适用于 品成 了少年儿童 的家常便饭。人参 的主要成分有人参 素 、 人参甙等 肺气 虚及脾 气虚等病 症。 补气药具有补肺气 、 益脾气 的功效 , 主要 有 物质 。身体健康的孩子如果滥 服人 参会 削弱机体免疫力 , 降低抗 病 人参 、 党参 、 黄芪 、 白术 、 山药等。补 气药如应用不 当, 有 时也会 引起 能力 , 容易感染疾病 , 并 出现兴奋 、 激动 、 易怒 、 烦躁、 失 眠等 神经系 儿童长期食用可能 胸闷腹胀 、 食欲减退等症 , 必须注意 。补血 以滋补生血为主要功效 , 统亢奋 的症状 。人参有促进性激素分泌的作用 , 包 括补心血 、 补肝血 、 健脾 生血 、 养血调经等。 补血 药主要有 当归 、 熟 发生性早熟 , 可严 重地影 响儿童 的身心健康 。 小孩如服参过量 , 心脏 地黄 、 白芍 、 阿胶 、 何首 乌 、 龙 眼肉等 , 常 用方 剂有 四物 汤 、 当归补 血 收缩力减弱 , 血压和血糖 降低 , 严重危及儿童生命 。所 以 , 少年儿童 汤、 复方 阿胶浆 、 驴胶补血 口服液 、 归脾汤等 。阴虚指精 血或津液亏 必须 慎用人参 。 参 考 文献 损的病理现象 ,多见于劳损久病或 热病 之后 而致 阴液 内耗 的患者 。 阴虚主要症状为午后潮热 、 体质虚衰 、 颧红、 心悸气短 、 头晕 眼花 、 消 【 1 ] 张 海英 , 薛洁 , 史玉柱 , 等. 补 虚 药对脾虚模 型小 鼠抗应激 功能的 瘦、 面色无华 、 舌红少苔等 。补阴常用食 物有黑木耳 、 银耳、 豆腐 、 甘 影响『 J 1 . 新疆 中医药 , 2 0 0 9 ( 2 ) . 蔗、 藕、 马兰头 、 大 白菜 、 梨、 百合 、 山药 、 乌贼等 。补 阴常用中药有 琥 [ 2 ] 郑虎 占, 郑相帅. 中药合理应 用 第 1 7讲 补 阳药与补 气药的合理 珀、 珍珠母 、 石决明 、 黄连 、 阿胶 、 玉竹 、 元参、 麦冬 、 竹叶 、 连翘 等。 阳 应 用 『 J 】 . 中 国临 床 医生 , 2 0 0 9 ( 1 0 ) . 虚证主要症状为手足不温 、 喜热饮食 、 胃脘冷痛 、 小便 清长 、 便溏 、 舌 【 3 】 李 月嫒. 谈补虚药的性能特 点『 J 】 . 中医药学刊 , 1 9 8 6 ( 4 ) . 质胖嫩 、 苔 白滑 、 脉弱等。补阳虚主要药 物有鹿茸 、 鹿角胶 、 鹿角霜 、 [ 4 ] 张 丽舫 , 杨 东 明. 浅谈 怎 样 合 理应 用补 益 药[ J ] . 中 国药 师 , 2 0 0 0 ( 6 ) . 鹿鞭 、 海 狗肾 、 海马 、 蛤蚧 、 蛤蚧 、 补骨脂 、 杜仲 、 续断 、 锁 阳、 巴戟天 、 【 5 】 杨健 芳 , 郭怒 . 气虚证和血虚证 患者外周血 T淋 巴祖细胞 变化[ J ] . 淫羊藿 、 菟丝子 、 胡芦 巴、 怀牛膝 、 楮 实子 、 复盆子等。 湖 南 医科 大 学 学报 , 2 0 0 1 ( 4 ) . 1 . 2 根据 中医理论 , 进行合理配伍 【 6 ] 周艳 . 辛 虚泻 实法治疗 4 6例 绝 经后 综 合 征 效 果观 察 [ J ] . 右 江 民 族 2 0 0 3 ( 6 ) . 通过合理配伍 , 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并且增 加药 效。人体气血阴 医学院学报 , 阳是往相互影响 , 阳虚证多兼见气虚 , 而气虚证也易导致 阳虚 ; 阴虚 【 7 ] 李新 民 , 5 c 0 树铮, 马兴元 , 等. 人参皂 甙对大鼠 离体腺 垂体 细胞促 证多兼 见血虚 , 而血虚证也易导致 阴虚 。因此合理 的配伍有 利于病 性腺 激素分泌功 能影响的研 究[ J ] . 白求恩 医科 大学学报 , 1 9 8 8 ( 4 ) . 症的治疗 。 补气药和补血药 , 补 阴药 和补 阳药时也不能截然分开。 阴 [ 8 】 刘媛媛 , 吕美德 , 赵雪俭 , 等. 人 参二 醇组 皂甙对 内毒 素休 克鼠组 是 阳的物质基础 , 必须根据气血 阴阳互根 的理论 , 合理配伍 , 才能事 织过氧化 脂质 的影响[ J ] _ 白求恩医科 大学学报 , 1 9 9 0 ( 4 ) . 半 功倍 。 [ 9 ] 陈东方 , 李立 , 张聪恪 , 等. 人 参三七提取物抗 疲劳作用 的研 究[ J ] .

膏肓俞穴“补虚”与“泻实”双重功效探赜

膏肓俞穴“补虚”与“泻实”双重功效探赜

膏肓俞穴“补虚”与“泻实”双重功效探赜朱现民【摘要】探讨膏肓俞穴“补虚”、“泻实”双重性在临证中的应用.膏肓俞穴的刺激方式主要有灸、刺2种,“重灸”膏肓俞穴可扶元增损、益肺止咳、补火驱寒,主要用于虚损劳伤、慢性咳喘、风湿痹痛等慢性虚证.“挑刺”骨肓俞穴可苏厥救逆、开郁达邪、泻热消肿,主要用于昏厥休克、绞肠痧症、急性乳痈等急性实证.膏肓俞穴具有“补虚”和“泻实”双重性,临证中应辩明疾病虚实,取穴精准,选择相应的施术方式,即可“膏盲俞穴,无所不治”.【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4【总页数】3页(P513-515)【关键词】膏肓俞穴;补虚;泻实;双重性【作者】朱现民【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郑州 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4.2膏肓俞在背部内应心膈之间,主治深隐难知、病入膏肓之疾。

《医宗金鉴》曰:“膏肓一穴灸劳伤,百损诸虚无不良,此穴禁针惟宜艾,千金百壮效非常”,明确指出膏肓俞是强壮机体的大补之穴,施术重在用灸。

对心、肺、脾、肾等脏器久病虚损所致的虚损劳伤,灸膏肓俞有温阳补羸、益气扶正之功。

但另一方面,若在膏肓俞穴用针施以挑刺出血之法,又可用于毒热实邪闭结之实证。

对感受外邪、气血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等针之不及、药之不到的危急重病,挑刺膏肓俞有疏通经络、宣行气血、泻实达邪、调和阴阳之功。

膏肓俞补泻兼备,一方面治疗慢性虚痨,一方面救急性危症,显示出“补虚”和“泻实”的双重性,诚如《千金方》中所言“膏肓俞穴,无所不治”。

1 灸膏肓俞穴补虚功效探赜古代解剖学认为,心下为膏脂,心下之膈为肓膜,膏肓为膏脂、肓膜之气输注的部位。

膏肓俞穴在背后内应胸膈,联系肺、心、脾、肾等多个脏器。

唐·孙思邈《千金方》中首载“膏肓俞”穴,认为“筋骨空处,按之患者觉牵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明确沉疴痼疾应取膏肓俞穴重用灸法,达到“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的程度,并强调“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1]。

什么是“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什么是“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什么是“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什么是“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针灸治疗原则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也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

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具体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总体上把握针灸的治疗原则具有执简驭繁的重要指导意义。

针灸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一、补虚泻实补虚泻实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因此,“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

虚则补,实则泻,属于正治法。

《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在针灸临床上补虚泻实原则有其特殊的含义。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虚则补之”就是虚证采用补法治疗。

针刺补虚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

如在有关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穴施行补法,可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的不足;选用偏补性能的愉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穴,也可起到补益正气的作用。

“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即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

当气虚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作川,如子宫脱垂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2.实则泻之,莞陈则除之“实则泻之”就是实证采川泻法治疗。

针刺泻实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

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阎等泻法,可以起到祛除人体病邪的作川;选用偏泻性能的愉穴如卜宣、水沟、素骼、丰隆等,也可达到祛邪目的。

“苑陈则除之” , “苑”同癖,有疲结、癖滞之义。

“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

“苑陈”泛指络脉癖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清除,指清除疲血的刺血疗法等。

即对于络脉癖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疲的目的。

如闪挫扭伤、丹毒、红丝疗等引起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体表红丝窜行等,可在局部络脉或痕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法,以活血化癖、解毒泻火、消肿止痛。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与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与辨证施治

04 辨证施治原则的应用
CHAPTER
表证与里证的针灸治疗
表证针灸治疗
针对表证,针灸治疗应注重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以解表散寒。 常用穴位包括合谷、曲池等,手 法宜轻,避免过度刺激。
里证针灸治疗
对于里证,针灸治疗应注重调理 脏腑、平衡阴阳,以达驱邪扶正 之效。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 阴交等,手法可适当加强刺激。
03 泻实原则的应用
CHAPTER
实热证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实热证时,应采用泻实原则,通过刺激穴位,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对实热证,针灸治疗应选取阳经穴位,采用泻法或点刺放 血等强刺激手法,以消除热邪、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 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根据病情可配合耳尖放血、十 宣放血等疗法。
气滞证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气滞证时,应采用泻实原则,通过刺激穴位,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以达到行 气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对气滞证,针灸治疗应选取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采用轻柔的刺激手法, 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常用的穴位包括期门、太冲、阳陵泉等,根据病情可配合支沟
、阳辅等穴位的治疗。同时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补充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在针灸治疗中,对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患者,应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 、关元等,采用补的手法,如轻刺激、短刺等,以补充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泻实原则
泻实原则
针对实证的治疗原则,通过泻除穴位和手法,排除体内病邪,缓解症状,以达到祛邪扶正的治疗效果。
实寒证的针灸治疗

论补虚药的合理应用

论补虚药的合理应用

8 2・
科 技 论 坛
论补虚药 的合理应用
周 君 慧
( 哈 药集团 医药有 限公 司道外药品分- 2 ' -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本 文对 补 虚 药的 合 理 应 用进 行 综 述 。 关键词 : 补虚 药; 合理; 以增强抗病能力 , 消除虚弱证候 的 配用补气药 ; 血虚兼阴虚的, 需配用滋阴药。补血常用代表方剂有 四物 药物 , 称为补虚药Ⅱ 。补虚药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虚证 , 具有增强体 汤 、 当归补血汤 、 归脾汤、 复方阿胶浆 、 驴胶补血口服液等。主要 的补血 质、 促进机体早 f t 恢复健康的作用。常用的补虚有山药 、 何首乌、 阿胶 、 药材有熟地黄 、 当归、 阿胶等。熟地黄具有补血滋润 、 益精填髓的功效 , 鳖 甲、 白扁豆、 甘草、 北沙参 、 石斛 、 玉竹 、 枸杞子 、 桑葚 、 大枣 、 淫羊藿 、 仙 常用于血虚萎黄 、 肝肾阴亏、 潮热盗汗、 遗精阳痿 、 不育不孕 、 腰膝酸软 、 茅、 益智仁、 菟丝子、 韭菜子 、 熟地黄 、 珠子参、 明党参等 。虚证 的临床 耳鸣耳聋、 消渴、 肾虚喘促等。当归 良好的补血作用 , 为补血要药 , 可分 表现比较复杂, 一般分为气虚 、 阳虚、 血虚、 阴虚四类 。补虚药应根据 别与补血 、 安神、 明 目、 调经药物配合使用 。阿胶为驴皮经煎煮 、 浓缩成 功效和主要适应证进行使用 , 不可乱用 。补气药如应用不 当, 有时也会 的固体胶 , 具有 良好的补血作用 , 又能止血。 引起胸闷腹胀、 食欲减退等症 , 必须注意。本文对补虚药的合理应用进 2 . 4补阴药。 阴虚证主要表明为午后潮热 、 手足心热 、 两 目干涩、 腰酸 行综述。 腿软、 大便秘结 、 脉细数等。阴虚不仅包括了血虚, 同样也包括了精虚及 1既要 辨证 施补 。 又 要合理 配伍 津液等营养人体物质 的不足。常用的补阴药有 : 麦门冬 、 天门冬 、 玉竹 、 临床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 的补虚药外 ,还应充分重 石斜等。麦门冬具有养阴润燥 , 生津止渴 , 又能清心除烦 , 延年益寿的功 视人 体气、 血、 阴、 阳相互依存的关系1 3 1 。各类补益药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效。 《 名医别录 己 载: “ 保神定肺气 、 安五脏, 令人肥健 , 美颜色 , 有子。 ” 天 和共通之处 ,气虚和阳虚表示人体活动能力 的衰减 ;阳虚者多兼有气 门冬具有清肺降火 、 滋 阴润燥 , 其健身延年等功效 。《 日华子本草》 载: 虚, 而气虚者也易致阳虚 。如补气药和补阳药属 阳, 主要用于改善或消 “ 润五脏 , 益肌肤 , 悦颜色 , 补五劳七伤。” 玉竹是养阴生津之佳品具有消 除因此而引起的形衰乏力 , 畏寒肢冷等证。补血药和补阴药属阴, 主要 除疲劳 , 强壮身体 , 抗衰防老, 延年益气的功效。石斜为兰科多年生附草 用于改善或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证候。 使用补虚还应注意顾护脾 胃, 适 本植物金钗石斛的茎 , 具有清热生津 , 益胃养阴的功效。 当配伍踺脾消食药 , 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合理配伍 , 减轻或 3使用补虚药的注意事项 消除副作用并且增加药效。人 体气血阴阳是往相互影响 , 只有合理 的配 由于虚弱病症各有不同可视具体疴 隋配伍应用。素体不足, 又兼邪 伍有利于病症的治疗。通补是指配伍少量流通的药物 , 使其补而不滞 。 实, 可分别配伍解表药、 清热药 、 利水药、 化痰药 、 理气药 、 消食药等同用。 补血药多采用少量芳香宣通行气醒胃类药物 。 素体不足而有各种滑脱的病症, 可用补虚药配伍收敛药同用。 邪实无虚 2 主要 补虚 药物 的病症 , 一般不宜用补虚药。服用人参者须忌用萝 卜 、 萝 卜 子及茶叶等。 2 . 1 补气药。补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气虚证常因饮食 还应注意顾护脾 胃, 适 当配伍健 消食药 , 以促进运化 , 使补虚药能充 失调 , 年老体弱 , 久病所致 , 临床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 , 如补肺气 、 补脾 分发挥作用。凡身体健康无虚证者, 不宜滥用 , 以防“ 闭门留寇” 。 气、 补心气 、 补肾气等 。补气药代表方剂有补肺汤 、 四君子汤 、 补中益气 参考 文献 汤、 肾气丸等。人参具有大补元气、 生津止渴、 轻身益气 , 延年益寿 的功 【 1 ] 挚叶, 曾惠芳. 进补话滋阴叨床 庭药师, 2 0 1 l . 效。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 , 为平补保健之品, 具有有强壮作用 , 能 [ 2 】 姚关村, 张燕玲, 袁月梅, 艾跨 乔延江冲 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 增强身体抵抗力 , 能使红血球增加 , 白血球减少 , 降低血压等药理作用 。 归类预测的研 究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 0 0 4 ( 4 ) . 黄芪为温养强壮保健之佳品 , 具有有强心 、 保护肝脏 、 兴奋中枢神经系 『 3 】 郑虎 占, 郑相帅. 中药合理应用第 1 7 讲补阳药与补气药的合理应用『 J 1 . 统等多方面强壮作用。黄精被视为滋补强壮 、 延年益寿之 良药 , 具有增 中国临床 医生 , 2 o o 9 ( 1 O ) . 强心肌收缩力 、 增加冠状动脉流量、 改善心肌营养 、 提高机体免疫力 、 降 『 4 1 张海英, 薛洁, 史玉柱, 马俊龙, 何莉, 王应山. 补虚药对脾虚模型小鼠抗应 低血糖等作用 。茯苓为多孑 L 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 古人称之为“ 上 激功能的影响f J 1 . 新疆中医药, 2 0 0 9 ( 2 ) . 品仙药” , 具有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 抗癌 、 降血糖 、 抗溃疡和利尿作用 [ 5 ] 周忻, 刘萍, 牛晓芳. 2 0 0 4 - 2 0 0 9年补虚 类中药饮 片应用分析【 J J 冲 国医 等作用。 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2 0 1 1 ( 2 ) . 2 . 2补阳药。阳虚证主要表现为手足不温、 喜热饮食、 腰膝冷痛 、 舌 【 6 ] 张海英, 薛洁, 史玉柱, 马俊龙, 何莉, 王应山. 辛 虚药对脾虚模型小鼠抗应 质胖嫩、 苔 白滑、 脉弱或沉迟无力。《 黄帝内经》 记载 : “ 失其所, 则折寿而 激功能的影响 . 新疆中医药, 2 0 0 9 ( 2 ) . 不彰” 。常用补阳药有鹿茸、 海狗肾、 海马 、 蛤蚧、 补骨脂等。鹿茸为贵重 1 7 1 胡烈. 应用补虚药必须注意七大问题I J ] . 中国农村 医学, 1 9 9 2 ( 9 ) . 补药 , 临床上多作为益 阳气 、 补精血 、 强筋骨药使用 , 常用于经常疲劳、 [ 8 】 张世玮. 补虚药药理 学研 究的进展叨- 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尿频尿多 、 崩漏 、 心力不足者 。 海狗肾为雄『 生 海狗的外生殖器 , 具有补肾 版) , 1 9 8 4 ( 3 ) . 壮阳, 益 肾固精的功效 , 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阳痿 、 坚而不久 、 精冷 、 【 9 美札 张燕玲, 袁 月梅, 艾路, 乔延江. 中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 腰膝冷痛或酸软等症 。海马能温补肾阳, 可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 、 遗 归类预测 的研 究 . 北京 中医药大 学学报 , 2 0 0 ( 4 4 ) . 尿、 肾虚哮喘等症 。 蛤蚧具有补肺定喘, 益肾助阳的功能 , 是一味重要的 [ 1 啼 丽莉, - 汜 1 4 " 越弄 虚药与抗感染作用l J 1 . 中医药学报, 2 o o 6 (  ̄ . 补肾益肺药。补骨脂具有温 肾壮阳, 固精缩尿 、 温脾止泻的功能 。《 本草 【 1 1 】 胡烈. 论补虚药的合理应用阴. 中国中药杂志, 1 9 9 2 ( 4 ) . 纲 目》 记载: “ 通命门, 暖丹田, 敛精神” 。 【 1 2 J 张世玮. 补虚药药理学研究的进展J J I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  ̄ 9 8 ( 4 3 ) . 2 . 3 补血药。血虚的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 嘴唇 、 头晕、 失眠多梦、 脸 【 1 3 ] 周丽娟, 许利平. 中药抗 炎免疫药理免疫调节研究进展l J 1 . 中国中医基 上无光 、 耳鸣眩晕 、 健忘等。使用补血药常配伍补气药 , 即所谓“ 有形之 础 医学杂志, 2 0 0 4 1 7 ) . 血不能 自生 , 生于无形之燕” 。在使用养血药时 , 如遇血虚兼气虚的, 需

汤液经法:虚实补泻(2)

汤液经法:虚实补泻(2)

汤液经法:虚实补泻(2)咱们讲了五味气化的原理,再谈谈陶弘景辅行诀认识、治病的思路,不一定去学他的死方。

黄帝内经到现在还是有误差的,咱们再慢慢沉淀、研究,知道了生理的形成就知道病理了。

生理就是体用之味平和了这个脏就正常,肝脏的功能和阳气出问题就用辛味的药去解决,心脏的功能出问题就用咸味的药去解决,脾土功能出问题就用甘味的药,肺金的功能出问题了就用酸味的药,肾水的功能出问题了就用苦味的药。

如果是肝脏的体和阴的方面出问题了就用酸味的药,这都是对应着的。

心的体是苦味药,辅行诀的原文都具体到每一个病的症状,你知道对号入座就行了。

所以说它治病的原理就是调体用,把体用调平衡病就治好了。

他有个原则就是助用为补、助体为泻,你可以用酸味药泻肝,用苦味药泻心,用辛辣味的药泻脾,用咸味药泻肺,用甘味药泻肾。

可以用用味的药去补,这些都要理解、背诵,熟能生巧,用的时候马上就能知道。

把这张图挂起来,天天老看就记住了,用得多了不用看就知道了。

注: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用病为虚、体病为实,用出了问题就用补汤,体病出了问题、有了实病了就用泻汤。

大的方向不能错,在五脏补泻用药上,与五脏用味相同的为补,与体味相同者为泻。

这就和以前的补泻观念有所差异了,咱们都知道大黄和芒硝是泻药,但它们的味道是咸的,大黄芒硝在治心脏的时候就成补药了。

所以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心气不足,咱们以前都是按药物的功能去理解,而他是按药物的气味去处方的,大黄和芒硝反而是对心脏有好处的药,所以咱们的思路还需要做调整。

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咱们看它的小补肝汤,桂枝、干姜是辛味的,五味子是酸味的,大枣是甘味的。

要补肝脏用一个辛味的药就解决了,事实上既然用出问题了,体也就出问题了。

为了要把它调平衡的情况下,就要用一个体味药和一个用味药,然后再加一个用味的药。

这样在平衡的基础上补一味药会更好,体用都调了,然后用的劲儿大一点。

这就成了三味药了,然后中间再出一个化味,因为用出了问题,它的化的方面肯定也就出问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实补虚良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17-01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其性味苦,寒。

入肾、膀胱、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珍珠囊》谓:“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临床上黄柏是一味内服外治、泻实补虚的良药,如果匹配得当,可治疗男女老幼多种病证。

1.甲沟炎本病多由外伤感染所致,如针尖、竹、木、鱼骨、修甲刺伤,昆虫咬伤等,从而感染毒邪阻于皮肉之间所成。

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的近端边缘处,有轻微的红肿痛疼,一般2~3天即成脓。

如不及时治疗,可蔓延到对侧而形成指甲周围炎;若脓液浸入指甲下,可形成指甲下脓肿,则指甲背面上可透现出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造成指甲溃空或有胬肉突出,延长疗程。

黄柏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临床可用黄柏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药液50毫升。

用脱脂棉花,浸泡黄柏液,将患病部位四周包裹,外用塑料薄膜包扎,胶布固定,使药物不得外溢。

首次用药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次晨换药重新包扎,中午可打开晾1小时,继续换药包扎,一般轻者包扎2天即可痊愈。

2.黄疸型肝炎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目黄、身黄、溲黄、肝区胀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黄疸”、“湿热”等范围。

其病机是由于湿热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所致。

治疗方法很多,而清热利湿为其大法。

用黄柏10~15g,配合栀子、茵陈清热泻下治疗黄疸型肝炎效果很好,一般服药2~3周黄疸可明显消退。

此外,对砂石阻滞胆道引起的黄疸或胆道术后黄疸持续不退者,用黄柏12g,配金钱草30g、鸡内金15g、广郁金12g,以疏肝利胆、排石退黄,疗效满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黄柏苦寒,易伤脾胃,要随时注意邪热的程度和变化,随时调整剂量,所谓中病即止。

3.细菌性痢疾本病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

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属中医学“痢疾”的范围,主要病因与外感时邪及饮食不洁等有关,伤及脾胃,其湿热、疫毒之邪薰灼肠道,气血瘀滞,腐败化为脓血,发为痢疾。

治疗用白头翁汤有效,以黄柏15g,配马齿苋30g、黄连5g、煨木香10g等药,可以清肠解毒、调气行血,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满意。

临床还可用黄柏10g,配乌贼骨10g、制大黄10g、白芨10g等药,提高胃肠黏膜溃疡面的修复作用,治疗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有效。

4.足癣俗称脚湿气,也叫“香港脚”。

本病的形成多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而成。

病初多因久居湿地或水中工作,外感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则双足起水疱,糜烂流水;病久湿热燥盛,耗伤阴液,
肤失濡养则皮肤肥厚干燥、破裂。

浸淫成片为其主要辨证要点。

治疗可用黄柏研粉,撒于患处。

趾间湿烂严重者用黄柏20克、苦参30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20克、枯矾15克,水煎,去渣放温后浸泡患处,每日数次,每次30分钟。

5.糖尿病本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在中医学属“消渴”的范畴,其病机为内热伤阴、消谷耗津而发病,可见本病的特点是“阴虚热淫”。

因此,用滋阴清热为其主法,而黄柏一药,既滋阴又清热,且现代药理证明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可配山药20g、山萸肉10g、天花粉15g等治疗慢性糖尿病有明显的效果。

6.痛风性肾病本病又称尿酸性肾炎,是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中医归之于“痹证”、“痛风”、“历节”等范畴。

其病机为禀赋不足,或由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致肝肾亏损,湿浊内聚,肾络痹阻。

急性期为湿热痹阻居多,症见跖关节、踝关节红肿痛热、尿酸偏高等,治疗可用黄柏12g,配苍术12g、牛膝15g、生薏仁30g等药,清热利湿以降尿酸。

7.慢性盆腔炎本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来,但也有
急性期并不明显,待发现时已属慢性者。

中医学中虽无此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症瘕”等病之中。

症见低热起伏,下腹疼痛胀坠,腰骶酸痛,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期延长,或经血量多,白带增多,色黄淫臭,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用黄柏10g,配败酱草30g、当归15g、香附10g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效果较好。

8.治疗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发生于骨组织的慢性感染,多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变而来。

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

内因是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外因或为热病后热毒未尽,深蕴入内流注于骨繁衍聚毒为病;或为金刃所伤、邪毒侵延注骨为病;或为筋伤后淤血化热、深蕴入里、留于筋骨、经络阻隔、气凝血滞、腐筋蚀骨、蕴郁成脓、破溃而出。

临床治疗可用黄柏1200g、黄连900g、大黄1800g、甘草450g制成无菌溶液,每毫升含生药0.03g,浓度为3%,灌封备用。

在手术消除病灶死骨死腔基础上,用双管闭式在24小时内持续灌注引流,每日用药3000ml,一般持续1~2周,待引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