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整理版
美学原理资料整理.
第一章朱立元:“美存在么?它是怎样存在的?”因为只有“美”存在了,然后才能言说“美”是什么等其他问题,而传统美学不问美是否存在或怎样存在就直接问美是什么,绞尽脑汁给美下定义,结果陷入理论误区,因为连是不是有美都没有解决,就问美是什么,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
因此,美的存在问题是美的首要问题。
美概念不是一个合理的名词性概念,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可以被美概念指代的美事物。
美概念是其他事物的符号,不是实际中一个独立事物的符号美本质问题研究的终结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的问题,造成回答的吊诡。
所有对“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在证明这一回答是不正确的,因此不成为一个回答;所有试图说明“美”确实是个存在物的理论,都表明“美”不是个存在物;只要说明美是什么事物了,这个事物就肯定不是美;只要对美是什么命题做出回答了,这个回答一定在进行着自我否定。
美概念是一个代名词!(概念的概念审美知觉的建立人类具有一般审美能力之后,并不是把所有事物都当作审美对象。
美学研究应该清晰地揭示:事物自身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人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
第二章由美本质转向审美世上原本没有美事物,美的事物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美感,美感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审美,审美怎样形成?审美活动的特征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对事物外在形式、形象相对独立地加以知觉并因此而产生愉悦性情感体验的过程。
由于审美活动带有形式知觉的特征,不是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活动,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非利害性。
所谓审美发生,就是非利害性形式知觉活动的发生。
利害与非利害??人的需要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生存活动相关的实用性的需要,是利害性的;一类是不与生存活动相关的非实用性的需要即审美需要,是非利害性的。
审美活动完成之后的社会功用不能等同于审美活动本身的性质,不归于审美活动本身的利害属性问题。
利害性??美学中的“利害性”概念专指与人的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价值属性。
生存需要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理性需要,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关;第二类是社会性需要,如对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需要;第三类是精神需要,如荣誉感、道德感、幸福感等等。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有唐代画家张璪提出。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 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 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 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 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 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 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P6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美学原理(个人整理)
美学原理第一章美学纲要西方美学思想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为柏拉图(什么是美)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诗学》成了文艺美学的最早经典)。
XT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文艺和美学方面有三大特征:1)艺术独立于神学之外,使人的得以发挥;2)重新评价古希腊文化,进一步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理论和技巧,强调人的尊严与个性;3)要求艺术描绘现实,不再描绘神。
J文艺复兴给美学思想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学科的形成。
T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及法国的启蒙运动,都给美学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25年提出,1750年正式用Aesthetik作为专著名称,建立的美学学科。
TX中国美学源于先秦。
西周末期,周太使伯提出和谐为美的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早于西方300多年,而孔子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的论点。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美学观点,较古希腊先哲早了100多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的覆辙。
至陏唐中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
使中国近代美学具有独立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
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才出现了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形成的当代中国美学体系。
TX造成中西方美学研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主要是因为西方学者走了一条捷径,即一开始就把美和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加以研究,直击美学的本质,而中国的研究则从开始便和政治、伦理纠缠在一起T。
2)西方从1750年将美学独立为一门学科,而中国则在1840年前后才开始确立此观念。
因而中国起了100年的早,赶晚了100年的集。
J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审美价值的学科。
M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美学主要是通过对文学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加以探讨来进行研究,美学又有“艺术哲学”之称。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1、一般识记:一般得美学观点如:鲁迅得喜剧观与悲剧观、形式美得内涵。
重要美学范畴如:优美、审美风尚、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
鲁迅得悲剧观:悲剧将人生有价值得东西毁灭给人瞧。
鲁迅得喜剧观: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瞧。
形式美得内涵:形式美就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得有规律得组合。
美得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得内容就是间接得,朦胧得。
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得美,一般指得就是优美。
优美就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得合目得性与客观得合规律性得与谐统一。
它就是真与善得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得一种与谐关系,优美得本质在于人与世界得与谐共存。
审美风尚:审美风尚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得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就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得审美风貌。
自然美:自然美得本质就是人化得自然。
自然美就是无目得,无概念,自由得,在自然风景上显美,就是主客观得统一,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得产物。
人体美:人体美就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得一个充满生命力得意象世界。
丑:丑就是美得对立面,丑衬托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
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
以至于人得本质力量受到窒息与排斥,非人得本质力量以堂而皇之得外观走进了我们得审美领域。
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现出来得就就是丑。
美感:美感就是在接触到美得事物时所引起得一种感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与怡情得心理状态,就是对美得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带有明显得感情体验愉悦得特征,始终不离感性得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得认识。
2、整体理解:重要得美学观象得性质、存在方式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得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得风姿与风神、就广州某一建筑阐述形式美理论、丑得美学意义、意境得基本特征、艺术品得层次结构崇高得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质量得“大”与对象数量得“多”,一般具有磅礴得形式,突出审美得力度。
美学原理资料整理
第一章朱立元:“美存在么?它是怎样存在的?”因为只有“美”存在了,然后才能言说“美”是什么等其他问题,而传统美学不问美是否存在或怎样存在就直接问美是什么,绞尽脑汁给美下定义,结果陷入理论误区,因为连是不是有美都没有解决,就问美是什么,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
因此,美的存在问题是美的首要问题。
美概念不是一个合理的名词性概念,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可以被美概念指代的美事物。
美概念是其他事物的符号,不是实际中一个独立事物的符号美本质问题研究的终结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的问题,造成回答的吊诡。
所有对“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在证明这一回答是不正确的,因此不成为一个回答;所有试图说明“美”确实是个存在物的理论,都表明“美”不是个存在物;只要说明美是什么事物了,这个事物就肯定不是美;只要对美是什么命题做出回答了,这个回答一定在进行着自我否定。
美概念是一个代名词!(概念的概念)审美知觉的建立人类具有一般审美能力之后,并不是把所有事物都当作审美对象。
美学研究应该清晰地揭示:事物自身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人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
第二章由美本质转向审美世上原本没有美事物,美的事物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美感,美感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审美,审美怎样形成?审美活动的特征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对事物外在形式、形象相对独立地加以知觉并因此而产生愉悦性情感体验的过程。
由于审美活动带有形式知觉的特征,不是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活动,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非利害性。
所谓审美发生,就是非利害性形式知觉活动的发生。
利害与非利害??人的需要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生存活动相关的实用性的需要,是利害性的;一类是不与生存活动相关的非实用性的需要即审美需要,是非利害性的。
审美活动完成之后的社会功用不能等同于审美活动本身的性质,不归于审美活动本身的利害属性问题。
利害性??美学中的“利害性”概念专指与人的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价值属性。
生存需要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理性需要,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关;第二类是社会性需要,如对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需要;第三类是精神需要,如荣誉感、道德感、幸福感等等。
(完整版)美学原理完整版.doc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资料整理
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
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
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
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有音乐感的耳朵8、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9、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美学原理考前重点理论资料整理
美学之父德国哲学家保姆嘉登美学是研究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关系等的人文科学人类整个知识系统分为自然科学(数学生物学天文学化学物理生理学地理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新闻学)人文科学(哲学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三大类美学研究的对象有本身的广阔性复杂性主要有美艺术创造人类的审美意识或美感经验1形式美狭义的说法:形式美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属性(色、声、线、形)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点、线、形是构成事物美的常用要素。
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第一种:某一事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之间的形式规律。
主要是比例、均衡、对称和对比等等。
第二种:指某种形式因素自身运动变化的形式规律,如秩序、节奏、韵律等等。
第三种:形式因素总体组合关系的多样统一。
3形式美的应用P32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现实美艺术美美的构成主体(占主导地位)客体自然美的特征欣赏自然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生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
简单地说,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
4自然美就是自然界事物的美,包括日月星辰、蓝天白云、山水风景、动物美和植物美。
5自然美的类型:第二自然美和天肇自然美P40. 自然美的特征:以形式取胜;多面性;不确定性;易变性;全人类型。
自然美的欣赏:注意选择观赏点;调动全部感觉器官去感受;观察造型风格展开想象;深入角色体验感情。
生活美又称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的美和人的美。
人的美的表现:1生产劳动美(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工具、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劳动产品的美。
)2阶级斗争美3科学试验和其他生活的美7生活美的特征:1跟社会实践直接相联;2跟社会功利密切相联;3跟人的正面本质直接相联;4跟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人的美最美的莫过于人。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即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对象。
人的美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后者据核心地位。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大三下学期 美学原理 课件整理
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什么东西是美的” vs “美是什么”“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物,还是一门学问。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什么东西是美的” vs “美是什么”希提出的命题:“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
苏的反驳:“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也就是说漂亮小姐身上的美就是那种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
由此提出如下命题:一匹漂亮的母马是美的,一个美的竖琴是美的,一个美的汤罐是美的。
但是赫拉克里特说,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还是丑,那么最美的汤罐比起年青小姐来还是丑。
最美的年青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的。
这样,前面提到的美岂不是又美又丑?苏再次明确问题: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就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希的回答:黄金。
一件本来是丑的东西如果镶上黄金,也显得美了。
苏的反驳:大雕刻家菲狄阿斯用象牙做雅典娜手足,为什么不用金子,两个眼珠子用的云石,为什么?结论:美是难的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
1.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2.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说明美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说明美的本质:1. 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美是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美学原理整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7选四,共20分)1鲍姆加登: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被称为“美学之父”。
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从而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哲学学科。
2空灵:空灵的内涵是禅宗“悟”的文化。
禅宗的悟是一种瞬间永恒的形而上的体验,就是要从当下富有生命的感性体验,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
这种禅悟和禅悦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就是空灵。
它的代表人物是王维。
3美感:是人对自身感性自由存在及其对象化显现的内心体验,是人在感性自由存在以及外界对象中直觉到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实现时所产生的创造性感性愉悦,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评价。
4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
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体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5崇高:是一种审美形态,概括了继承希伯莱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崇高的特点是:在人与对象的冲突中实现感性自由存在;表现在巨大粗犷雄伟怪异的感性形象上;心理体验是先惊慌恐惧然后再振奋激荡;审美效果主要是锻炼意志以及增强自信。
6优美:是一种审美形态,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优美的特点是:在人与对象的和谐中实现感性自由存在;表现在小巧轻柔优雅明快的感性形象上;心理体验是欢快自在惬意恬静舒适安宁;审美效果主要是感官愉悦加上情感和谐。
7悲剧:悲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悲剧是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之一的悲剧(广义的悲剧),而不是作为戏剧样式之一的悲剧(狭义的悲剧)。
有人为了区别于作为戏剧样式的悲剧,就把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称为“悲”,或“悲剧性”。
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是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悲剧。
美学原理-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关于柏拉图: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宇宙论),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讨了什么是美、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
第二版的美学原理进一步拓展了美学的范围,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1. 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美学原理第二版首先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
审美经验是通过感知、思考和情感等心理过程来体验美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感官经验和智性经验两种类型。
感官经验是通过感官器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来产生的,而智性经验则是通过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来获得的。
2. 美的本质和要素:美学原理第二版进一步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要素。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它包括感知上的美、情感上的美和思维上的美。
美的要素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形式、结构、色彩、节奏、和谐等各种艺术元素。
3.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美学原理第二版还介绍了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或其他审美对象的评价和评判,它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层面。
客观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长久性的价值,而主观价值则是指个体审美经验中的个人喜好和情感体验。
4.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美学原理第二版还探讨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创造和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而艺术鉴赏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
5. 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原理第二版还详细介绍了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它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并探讨了它们在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上的特点和规律。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第二版对美学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它不仅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还深入研究了美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此外,它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 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 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 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 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 Aesthetic.1735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 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 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 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 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如《蒙娜丽莎》 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 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
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 、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
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思想一脉相承。
以为人(君子) 也就是仁、义、 美感。
荀子: 的。
2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第四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 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
(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2什么是美? 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 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
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
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 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 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
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1750)中庸之道”的哲学 和谐为美。
(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孟子认为 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 致其用”,是有功利性其核心是 的美应当是 礼、智等。
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美是以真作为基础的,美蕴涵着真。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真的事物;其二、美的创造,也离不开对真的把握。
一是就二者存在的形态看; (抽象、具体)二是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看,分属不同的领域(科学、欣赏玩味) 三是从它们与实践的关系看(认识把握、创造) ; 四是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方式不同(真实性、创造性)3、 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1) 美和丑相互依存。
毛泽东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 而发展的。
”如左拉的《陪衬人》,形式丑对形式美可以起衬托作用。
(2) 美丑的转化 美丑可以相互转化:旧中国一一新中国;人物:好一一坏;自然:荒山秃岭一一果园良田。
第六章美的产生 1、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美产生于劳动2、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度,这中间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作用客体互相联系。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改造自然,也在改造自己,人与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七章社会美1、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 首先,从人的价值和审美观来说; 其次,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其三,当然人的美也有形式美问题:形体、服饰等。
第八章自然美4、 自然美具有哪些特征?A 自然美重在形式B 、自然美具有多面性。
(1)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也是复杂 的。
(2)自然美多面性的显示与人们观察、欣赏美的角度也有一定关系。
C 、自然美具有易变性。
第九章形式美1、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自然属性(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以及它们有规律的组合 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美的形式就是指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积极方面的宜人的物质形式。
美的形式有两个层次,即内在层次(内形式)与外在层次(外形式) 。
内形式是指美的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组织与结构。
外形式包括两个涵义,一是指美的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二是指美的事物外观的装饰成分。
形式美就是由这种外形式 演变而来的,是指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3、色彩为何具有表情性?举例说明。
色彩具有表情性,包括兴奋与沉静、暖与冷、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
这种表情性与联想和象征分不开 。
联想:红、黄、蓝、绿、白、黑等; 6、形式美的法则都有哪些?(1) 、单纯齐一:特征及其审美意义即整齐一律,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
给人以整齐、秩序、节奏的美感。
(2) 、对称均衡:特征及其审美意义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上下)两侧均等。
具有较安静、稳定的特征,还起到衬托中心的作用。
均衡: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量上也是大体相当。
均衡较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在静中倾向于动。
呼应:较均衡更为自由,虽然形体大小悬殊,却相互照应。
(3) 、调和对比:特征及其审美意义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
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
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
色彩、声音、形体的对比。
(4) 、比例:特征及其审美意义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
给人以协调、匀称的感觉。
宋玉: “增之一份则太长,减之一份则太短。
”又如西方的黄金分割比例;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立七、坐五、盘三半。
”山水画中的“丈山、尺第五,美育与德育的方式不同(情,理)。
B 、美与真的关系联系, 其一、 区别:(如整齐、比象征: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
3、在生产实践中主 (人化的自然”)树、寸马、分人。
”(5) 、节奏韵律:特征及其审美意义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时间关系;力的关系) 。
把运动中的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节奏存在于生活、自然、艺术中。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感的色彩便形成韵律。
(6) 、多样统一:特征及其审美意义“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又有秩序。
第十章艺术美3 、怎样理解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美学要求,即艺术典型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
型性格。
4、为什么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都很重视生活的基础作用? a 、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
b 、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C 、生活推动了艺术家技巧的发展。
d、创作素材就是生活本身。
第章意境与传神1、什么是意境?意境有哪些主要特征?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意境一一情境交融,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1)情景交融(表现)(2 )虚实相生(结构)(3 )韵味无穷(审美特征)意(情)与境(景)的关系 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也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二者的统一表现为情景交融。
如王维的《山 居秋暝》、《渭川田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其二 2、“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2)意境中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
(3)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4)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第十二章艺术的分类及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1、亚里士多德如何将艺术分类的?各种艺术的区别在于创作过程中“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用摹仿的媒介不同 来区别画家、雕塑家、歌唱家以及史诗作者;用摹仿的对象不同 (好人、坏人)来区别悲剧(比现在的人好的人)和喜剧(比现在的人坏的人);就摹仿的方式 来说,有的用叙事手法,如叙事诗;有的有动作手势来摹仿,如戏剧。
启示:涉及到艺术的划分与生活的关系,又触及到各种艺术及其表现手段的不同。
第十三章优美与崇高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是什么?二者的区别。
优美特点: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
是以其温和、柔弱、清秀、淡雅、纤细、轻盈、幽静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给 人一种温柔、喜悦、心旷神怡、顺情适性的感受,这是优美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的审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