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
(7)文言文阅读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
(7)文言文阅读1: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伯。
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
君不能去君贪利之心。
”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汩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
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
达此则其利心外矣。
”曰:“文王葬枯骨而天下知仁,商纣斩朝涉而天下称暴。
夫义者不必遍利天下也,暴者不必(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材料二: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
可取,身将先取。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①其大宝②。
用其新,弃其陈,腠理③遂通。
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此之谓真人。
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④。
”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
”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已》) 【注】①啬:爱。
②大宝:身。
③腠理:肌肤的纹理。
④组:织丝。
1.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吾知A其不辜B而适C触D吾忿E故戮之F以为G不足伤H义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扰扰,指纷乱的样子,与《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的“扰扰”意思不同。
B.过,指犯错误,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意思不同。
C.日,指每天,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日”意思相同。
D.涂,通“途”,指道路,与成语“道听途说”“殊途同归”的“途”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齐王“何害”的疑问,子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从土壤会使本性清澈的水变得浑浊的道理入手,引出嗜欲会扰乱人的本性的观点。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附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怪之,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无出水处耳( ) 遽.辞不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尔,是欺之也。
3.“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怎样的品质?(二)父善游楚人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正带着)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立即)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违反常理)矣。
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 ) 而欲投之.江中(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这则短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地写出来。
(三)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教以书.字()及其稍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他的成长?参考答案:(一)陆元方卖宅1.只是;于是。
2.不这样做(说),是欺骗对方。
3.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等。
(二)父善游1.经过;代词,代“小孩”或“婴儿”。
2.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3.任写一条,言之成理即可。
1)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
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2)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3)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4)“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2022·广东清远·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
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word版
说到初高中语文,那不得不谈谈文言文。
文言文是很多同学,都十分头疼的问题,不仅学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在中考失分也是相当严重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已是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以供大家参考!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含答案)
(一)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末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二)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___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既___③北面就.群臣之位就___④曹沫三战所亡.地亡___⑤欲倍.其约倍___2、翻译下列句子。
文言文阅读1 (8)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1)去(2)委(3)期 (4)顾翻译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古语有谦辞和敬辞,请把下列词语加以归类。
尊君、家君、令堂、高朋、奉陪、家慈、舍弟、见谅谦辞:敬辞:2.术使刘基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②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③毁柙④。
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⑤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⑥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来觉也,一理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狙(jū):即猕猴。
②假(jiǎ):授予;给予。
③栅:栅栏。
④柙(xiá):笼子。
⑤馁(něi):饥饿。
⑥道揆(kuí):指法则;准则;法度。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求草木之实(果实)B.山之果公所树与(果树)C.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睡觉)D.狙公卒馁而死(最终)翻译句子。
(1)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②哀转久绝③河中漱广④窥深悸魄(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2.古文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译文(一)陶母责子(一)陶公少时..坩鮓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作鱼梁吏。
尝以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
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孙叔敖杀蛇(二)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
楚国有一个孙叔敖,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
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不要忧虑。
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
你一定会在楚国兴旺发达。
”后来果然当了令尹,掌管楚国的大权。
治驼致死(三)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
而即踩焉。
驼者即.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
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
"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重点05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广东专用)(原卷版)
重点05 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方式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
★满分技巧预计2021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
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命题预测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
”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
”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
②襦(rú):短袄,外套。
③饬:装饰。
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衣:_______________(2)几何:_______________(3)念:___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4.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蝜蝂传①柳宗元蝜蝂②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④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⑤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⑥矣。
课外文言文阅读1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及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久之,方.命坐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旁置.菜羹而已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人发箧视之B.亦荆吴行胜之最也C.事列《神仙》之传D.至之市3.翻译下列句子。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
狙,猕猴。
②家口:家中的人,这里指家里人的口粮。
③诳(kuáng):欺骗。
④芧(xù):橡实。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揭露了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
其实橡实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却转怒为喜。
现实生活中有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形式,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种。
文言文阅读检测(一)答案
文言文阅读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一)答洪驹父书(宋)黄庭坚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
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
专人来,得手书。
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
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
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
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
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
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
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
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
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
《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
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
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注】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吞舟之鱼:指鲸,古人不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误认为是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审.在官不废讲学审:审查B、然索.学之索:探求C、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数:多次D、慎勿袭.其轨也袭:沿袭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继以.叹息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B、闲居不与.人事相接去时里正与.裹头C、乃.可到古人耳质于齐,齐兵乃.出D、外甥勉之,为.我雪耻吾属今为.之虏矣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黄庭坚告之后辈写文章既要注重章法,又不能忽视内容的一组是(D)○1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2始终关键,有开有阖○3更须治经,深其渊源○4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5又不可不知其曲折○6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文言文阅读材料1
文言文阅读材料1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教师版)第六座桥(1)的后期参观将在本月进行记录西湖最盛(17),为春之月(2)。
一日之盛(4)为朝烟,为夕岚(3)。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6)为奇观。
石篑(7)数(16)为余言:”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18)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23),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10),粉汗为雨(11),罗纨(wán)之盛(12),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3)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21)午、未、申三时(14)。
其实湖光染翠(24)之工(19),山岚设(22)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15)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20)哉!【导读】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县长职务,首次游历西湖,并写了一系列游记。
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认为西湖之美在于春月、晨烟、晚霞,而月夜是最美的。
文章中没有“等待”,但标题是“等待月亮”,写得实而空,暗示作者优雅的兴趣,引起读者期待的兴趣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
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文言文整体阅读(一)(史传)答案深度解析
文言文整体阅读(一)(史传)答案深度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穰侯,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姓魏氏,名冉。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
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於齐。
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
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
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
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
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
”于是仇液从之。
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
昭王十四年,魏举冉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
明年,又取楚之宛、叶。
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
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
魏献河东方四百里。
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
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
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
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
免二岁,复相秦。
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
乃封白起为武安君。
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
於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
昭王於是用范睢。
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於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於王室。
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
穰侯卒於陶,而因葬焉。
【译文】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姓魏,名冉。
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物色并拥立了昭王。
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
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文言文阅读1 (4)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不逾矩()(3)人不堪其忧()(4)不舍昼夜()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
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捉:拿起。
②轩冕:大夫以上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指达官贵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又尝同席读书尝:②有乘轩冕过门者者:(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阅读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②酒。
舍人③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祭祀。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引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足:②乃左手持卮持:(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并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①而守株②,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①耒(lěi):古代耕地用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②株:露出地面的树根,这里指树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而:(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守株待兔”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这个成语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14分)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乙)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
(3)登东山而小鲁()(4)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3.《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志向坚定。
《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则暗示我们。
(2分)4.《论语》《孟子》两部著作语言非常经典,很多成语亦源自其中,请从所提供的文段中各写一个成语。
(2分)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出自《孟子》中的成语:。
6.解释加点的词。
(2分)
(1)学而时习之(2)为人谋而不忠乎
(3)四十而不惑(4)饭疏食饮水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2分)
9.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
10.《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是时期伟大的家,教育家。
(2分)
11.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1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诲女知之乎()
13.翻译句子。
(2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6.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陈太丘与友期.()(2)相委.而去()
(3)去后乃.至()(4)元方入门不顾.()(5)下车引.()之17.翻译句子。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元方先从“”的角度言明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再从“”的角度言明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道歉。
(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字
...回答)(2分)19.“下车引之”与“入门不顾”各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2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①君:②尊君:
③家君:
2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2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堪.其忧()(3)饭.疏食饮水()(4)匹夫不可夺.志也。
()2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7.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呢? (3分)
28.《论语》十二章中第一、二、四章都说到了学习方面的同一个问题,是什么?请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学习方面的事例,谈谈你的经验或者教训。
(4分)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④不逾.()矩
3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32.解释加点词语(2分)
(1)说:(2)传:
33.翻译句子(4分)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4.你对上述选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我选第()则,
3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饭.疏食饮水()(2)曲肱.而枕之()(3)博学而笃.志()3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乙)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8.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D.衡/乃穿壁/引其光
3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主人怪.(责怪),问衡
B.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D.“饭疏食饮水.(热水)太丘舍去.(离开)
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衡乃.穿壁引其光(于是)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表顺接,就)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41.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
4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44.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2分)
45.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4分)
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不逾矩()曲肱.而枕之()
46.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