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
浅析景迈山布朗族文化与旅游开发
2019年第05期作者简介:王智慧(1993-),女,四川遂宁人,茶学硕士,助教,茶学教师,研究方向:茶文化与旅游。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3日。
普洱,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自古曾是百濮、百越居住的“闵濮之乡”之一。
普洱市拥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486公里蜿蜒曲折的国境线,连接了缅甸、越南和老挝三国,普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8.9%。
普洱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2.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更是被誉为地球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普洱是一个民族成分众多的地区,截止到2013年,总人口约25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5.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1%。
境内有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回族、白族、瑶族、傈僳族、苗族、蒙古族、景颇族14个世居民族。
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5个民族,人口超过1万的有布朗族、回族、白族、苗族、瑶族5个民族,其余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下。
茶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饮茶大众生活的文化元素,其中所承载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元素,还有着丰富而全面的精神内涵。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借此来提升普洱茶的附加值,获得更大的财富增长,近年来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茶艺表演、茶文化与书画文化、民族文化的结合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规模已基本形成了。
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大力宣传普洱茶,使普洱茶走出普洱,迈向世界。
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普洱茶为载体,汇集、融合、积淀和传播了各种文化,是云南多样性的立体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文化的积淀。
普洱文化是以普洱命名的区域文化,“普洱”先有地名,再逐渐向政区名称过渡。
“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水湾寨,南诏设“步日赕”,大理为“步日部”,元初改设“普日思么甸长官司”,明朝洪武年间改作“普耳”,万历年间始作“普洱”,至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普洱始作为政区名称正式确定下来,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普洱文化。
申遗背景下景迈山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研究
申遗背景下景迈山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研究白雷钢1,林永2,苏志龙2(1云南省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665000;2普洱学院/云南省高校亚热带药用食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民居建筑是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
以云南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为例,探讨了在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背景下对遗产区内的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进行保护的措施。
为维持文化景观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采用分级保护、政策引导、经济扶持、宣传教育等措施对当地民居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极大地促进了景迈山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申遗;民居建筑;保护管理;景迈山护,以期为下一步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维护提供借鉴,也为其他区域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1景迈山古茶林概况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部,区域内包含景迈大寨、勐本、芒埂、糯岗、芒洪、翁哇、翁基、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老酒房、班改、笼蚌、南座、那耐14个自然村,隶属于景迈村和芒景村2个村委会,原住民主要由布朗族、傣族组成,另有哈尼族、佤族。
景迈山以其保存完整的古茶林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日本茶叶专家松下智和八木洋行先生称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集生物、文化、生态、人文旅游与艺术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景观文化和生产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
2003年,中国科学院“澜沧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研究认为,景迈山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2010年6月,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景迈山启动申遗工作后,在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
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此,对景迈山文化景观的保护全面展开。
民居建筑作为文化景观的关键要素,其保护在文化景观遗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保护规划是正确保护的前提,现从保护原则、保护措施等角度论述景迈山民居建筑的保护研究。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4.25•【字号】•【施行日期】2019.06.01•【效力等级】自治州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6年3月16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6年5月27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2019年2月20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19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然保护区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自然保护区包括文山市老君山片区和西畴县小桥沟片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自然保护区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标明的区界设立界标,予以公告。
第四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统筹规划、永续利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畴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自治州和文山市、西畴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资金。
保护管理资金应当加强管理,具体办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文山市和西畴县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承担各自区域内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二)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三)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四)组织自然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并建立自然资源档案;(五)组织、协调开展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自然保护和科普宣传教育;(六)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七)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景迈山遗训与宣言
景迈山遗训与宣言
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种茶历史,布朗族先祖帕哎冷的遗训和景迈山宣言都与茶树有着密切的关系。
帕哎冷的遗训中说:“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现在我就给你们留下这片肥沃的茶园和这些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它遗失。
”这段遗训强调了茶树对于后代的重要性,希望子孙能够珍惜和保护茶树资源。
景迈山宣言则强调了保护和传承景迈山茶文化的重要性。
宣言中说:“千年的茶园里有祖先汗水浸润过的泥土,每一片茶叶里都有他们温热的脉息。
”这份宣言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茶文化的自豪,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惜和保护景迈山的茶园和茶文化。
总的来说,景迈山遗训和宣言都强调了茶树对于景迈山各族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和传承茶文化的重要性。
这也是景迈山各族群一直以来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南康茶祖庇佑的景迈山庄园
南康:茶祖庇佑的景迈山庄园南康:茶祖庇佑的景迈山庄园2016年7月,我到景迈山考察庄园经济,第一站被安排参观位于哎冷山上的茶祖庙。
一大早从柏联普洱茶庄园酒店出发,沿着弹石路向着景迈山而去。
同行的柏联普洱茶庄园市场总监简根红介绍说,这条弹石路是柏联集团出钱帮景迈山村民修的,当时计划要修成柏油路,在柏联建议下改成保留更多乡土气息的弹石路。
我们要去看的茶祖庙是柏联去年投资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在今年春天竣工并举办了盛大的祭祀茶祖仪式。
“帕哎冷是布朗族的茶祖,哎冷寺主要是布朗族茶祖文化的遗存。
在景迈山除了布朗族茶祖,傣族也有自己的茶祖召糯腊。
景迈山是一个多民族包容共处的地方,也是世界茶人心目中的圣地,我们想打造的是中华茶祖文化,在新建的茶祖庙里除了祭帕哎冷、召糯腊以外,还可以祭拜神农、吴理真、孔明等各个民族、不同地域的茶祖。
”简根红回答了我的疑问。
茶祖居住的故乡:从帕哎冷到中华茶祖据了解,景迈山所在的澜沧江中下流域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人类最早栽培与利用茶树的地方。
在这里有着茶叶的五世祖: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景东2500万年前的中华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澜沧县邦葳的千年过渡型茶树王,最后到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构成了茶树发展史上的五个重要阶段(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这里流传着孔明兴茶的传说,布朗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茶祖。
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采集农业时期,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濮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他们发现驯化了茶树,从而催生了灿烂的茶叶文明,至今我们享受着他们的福泽。
他们的后人沿着奔腾的澜沧江一路南下,辗转迁徙,在首领帕哎冷的带领下最终定居在景迈山,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景迈山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茶祖之乡”。
今天在茶祖的庇佑下,景迈山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与汉族一起呵护祖先留下来的古茶园,并在外来先进企业的带领下一起建设景迈山茶庄园,在充分保护原生态的自然与人文情况下,尽情享受后现代发展理念带来的幸福时光。
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
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发文字号】云政发〔1987〕165号【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公布日期】1987.10.06【实施日期】1987.10.0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1987年10月6日省政府发布云政发〔1987〕165号)第一条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加强对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公布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均按《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本细则管理。
第三条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州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其审批和管理权限如下:(一)国家级自然区,由省人民政府提出区划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委托所在地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二)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区划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由所在地、州、市或县(市)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三)地州级自然保护区,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提出规划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及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由所在县林业主管部门管理。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分别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编制,按自然保护区级别,分别报国务院,省、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内容为:(一)资源概况和保护对象;(二)按照以下原则划定的面积和区域界线:保证保护对象所必须的最适宜范围;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三)根据需要明确划定的核心区和实验区范围;凡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所在区域或主要保护对象集中分布、栖息地和因其破坏就会直接危及主要保护对象的连片集中的区域,划为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不得少于该自然保护区的50%;核心区以外的区域划分为实验区;(四)基本建设投资规划;(五)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经费的规划;(六)科学研究工作规划;(七)项目的规划。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10.22•【文号】文物保函[2012]2037号•【施行日期】2012.10.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文物保函〔2012〕2037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下简称《预备名单》)更新工作,经组织专业机构和有关专家对各地提交的申报项目进行专业评估,最终形成了重新确定的《预备名单》。
现将更新的《预备名单》(附件1)予以印发,并就有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一、请你局(厅)督促指导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文物保护法》等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辖区内列入《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预备名单项目)的研究、保护和管理。
深入开展预备名单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和对比分析研究,完善保护管理法规、规划,提升预备名单项目展示水平,改善环境景观,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加大经费投入,严格控制保护范围(遗产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缓冲区)内的建设活动,维护预备名单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对《预备名单》实施动态管理。
预备名单项目如因保护管理不善,致使遗产价值受到损害,我局将酌情予以警示,或将其从《预备名单》中除名。
三、请你局(厅)组织有关单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预备名单提交表格》(附件2),于2012年12月31日前将中、英文表格报送至我局。
涉及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多个市、县的预备名单项目,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协调有关市或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填报表格;涉及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备名单项目,由各有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协商,统一组织填报表格。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或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自然保护为目的,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地、水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对保护、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作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实施综合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协调、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拟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组织自然保护区的列级评审;组织查处污染事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管理一些综合类型或特殊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地矿、农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相关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主管的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和管理措施;组织查处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事件。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普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2.01•【字号】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届〕第8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届〕第八号)《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已于2022年11月10日经普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2年11月30日由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
现予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普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2月1日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2022年11月10日普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2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促进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以下简称文化景观)保护区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有关行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文化景观,是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芒云老寨和糯福乡勐宋村等生态环境范围内的古茶树、古树名木、植被、水体、地貌等自然物质与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文物建筑等人类文化长期融合共同形成的有机和谐的景观体。
第四条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景观保护工作的领导,决定文化景观保护的重大事项,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人民政府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并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保护景迈山普洱古茶林文化景观措施
保护景迈山普洱古茶林文化景观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保护景迈山普洱古茶林文化景观措施引言普洱古茶林是中国茶文化的珍贵遗产,而景迈山区域则承载了其中的精髓。
景迈古茶林民居建筑的历史渊源与设计风格鉴赏
设计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 art121景迈古茶林民居建筑的历史渊源与设计风格鉴赏龚娅薇(普洱市博物馆,云南 普洱 665000)摘要:景迈古茶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林内的民居建筑独具风格、并具民族文化特色,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干栏式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独特的风格设计。
本文分析了景迈古茶林民居建筑的历史发展,并分别围绕傣族、布朗族干栏式民居建筑鉴赏及其设计风格。
关键词:景迈古茶园林干栏式民居建筑;历史发展;风格鉴赏一、景迈古茶林背景介绍“景迈古茶林”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北回归线附近,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距普洱市237公里。
辖15个自然村,其中9个村寨是布朗族和傣族传统民居,采用木结构干栏式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与生活习俗均保存着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遗风。
古茶林作为文化景观遗产地,山林、树木、河流、茶园等人文景观及自然环境与传统村落交相呼应和谐共存。
丛林树木和古树茶林相依共生、民族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相辅相成。
傣族、布朗族是景迈古茶林行政区域内的世居民族,傣族与布朗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已经成为景迈古茶林最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
二、景迈古茶林民居建筑风格的历史渊源干栏式房子是景迈山世居民族的传统民居建筑,这样的建筑可以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和避开各种凶恶的野兽虫蛇。
干栏式房子是用木、竹搭建成榫卯扣合的框架结构,底层架空的房子。
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石墩、石雕为柱础,这是旧时统治阶级及富有人家为彰显地位和权利的象征,一般老百姓不用柱础直接竖于地面。
框架穿斗式其上架设竹、木质楼板作为承托地板,成为悬空二层,木梯直通二层前廊,二层前廊入门前延伸掌台,顶架横梁屋面用竹、木挂瓦条挂瓦,所有梁架直接露明,四周立短柱加竹、木围板,房子的基本结构便完成。
据全国考古发现夏商周时期干栏式建筑和居住习俗尚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流行和发展。
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21修正)
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58号【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实施日期】2021.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11年9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规划和建设第三章保护和利用第四章监督和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建设、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规划、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条省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普查,确定资源状况、特点及价值。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污染防治第五章绿色低碳发展第六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美丽云南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机构,配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方式,协助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行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古茶林文化作文
古茶林文化作文
哎呀,你们知道吗?最近有个超级大的好消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啦!这可是全球首个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呢!哈哈,太厉害啦!
景迈山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
那里有大片大片的古茶林,还有好多传统村落,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嘿呀,我真想去看看!
听说,景迈山的古茶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那里的人们可真有智慧,他们发明了“林下茶种植”技术,让茶树和森林和谐共生。
这样种
出来的茶,味道肯定特别好!哎呀,我都流口水了!
而且,景迈山的茶文化可不仅仅是种茶、采茶、制茶哦!那里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呢!比如说,茶祖信仰,还有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都超级有意思!嘿嘿,我好想听更多的故事!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古茶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我们可以去景迈山旅游,品尝那里的茶,感受那里的文化。
也可以告诉
身边的人,让大家一起保护古茶林!哎呀,这样就能让古茶林文化一直
传承下去啦!
嘿呀,我真为中国的古茶林文化感到骄傲!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它!哈哈,那就太棒啦!。
云南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简介
云南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简介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普洱茶都、中国茶城的基础,是云南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它蕴藏着以古茶林为中心的周边广大区域内人类农业文明与茶叶文化历史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丰富内涵。
一、古茶园简介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99°59′14″一100°33′55″,北纬22°08′14″一22°13′32″之间。
古茶林山脉主要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
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现实有成林成片的采摘面积1万余亩,年可产鲜叶200万公斤,制干茶500吨。
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
据《布朗族言志》和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28年历史。
走进景迈山,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人相依相映,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胜境。
茶山内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虽历尽沧桑,却生机犹盛,其茶叶不施肥、不喷农药,全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特别是寄生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品种珍稀,螃蟹脚是古茶树上的一种派生植物,枝圆而细长,形状酷似螃蟹脚,因此得名“螃蟹脚”历史上这种寄生植物曾是景迈、芒景茶叶外销的一种标志。
经验证,螃蟹脚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既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也可治疗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同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之功效。
景迈茶叶交易历史悠久,早在傣历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
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的贡品和闻名遐迩的“普洱茶”,其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
普洱茶(班章与景迈详细讲解)
普洱茶(班章与景迈详细讲解)一、班章始于1476年,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世界茶王之乡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全村117户,海拔1700米至190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雨量1341~1540毫米, 雾多是布朗山的特点,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
乔木茶地4700亩,年产青毛茶仅50吨,老班章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
50-60年代毛主席喝过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茶。
班章村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方约六十公里路程,平均海拔约1700米。
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
本茶属老班章茶区,皆为百年以上的古树。
在云南大叶种中,论香气、口感、有很多古树茶比老班章优胜,近年老班章能胜于易武、景迈等名茶而成为普洱茶之王,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是其风格特点非常独特。
老班章茶具有二大特点一是向以质重、气强著称。
口感刺激性强而协调、舌面苦味重、回甘快、茶气强而持久,香气下沉,回甘强而集中于舌面中后部。
舌尖,上颚表现不明显。
二是耐泡度高,头春茶可泡三二多度且越泡越清甜。
在云南三大茶区中难找到风格近似的茶品。
老班章的茶,可以说是普洱茶界中最著名、口感霸气、回甘最快的生茶。
老班章古茶,以茶气和回甘的鲜明特点区别于其他茶叶,茶气足、回甘快是班章茶最基本的特点。
这里说的茶气足---并非茶也非常苦涩(像野生茶那种无边无际的苦而不化),这里说的茶气足---说的是耐泡、和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入口感觉很苦很霸气---但是转眼、说句话的功夫就转化为甘甜了---这就是班章茶的迅速回甘。
2024年云南省红河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含解析)
(全卷共 36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 l.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2010 年后,三个国家社会养老负担都较重
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读“长江 流域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王勃《腾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里的“秋水”最可能指
()
A.资水
B.赣江
C.湘江
D.钱塘江
24.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乔长江……”夏秋季
(1)根据海南岛河流流向和高铁线的分布,可以推断其地势特征是 ,新疆铁路沿 分布。主要受水源及城市分布等因素影响。 (2)海南是国家农业科研育种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图中甲、乙两地更适合建立育种基 地的是 地,因为该地 。 (3)海南发展渔业的主要优势是 ,新疆发展海鲜养殖的优势条件有 、 (言 之有理即可) (4)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新疆对外交往最突出的优势是 。 35.读“世界三大黑土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南极智慧温室大棚有效改善了当不足
C.地势起伏
D.土壤冻结
16.南极智慧温室大棚底部架空是为了( )
A.防野生动物侵袭
B.堆放劳动工具
C.防大风积雪掩埋
D.防止雨水浸泡
产业扶贫带来稳稳的幸福——澜沧县景迈山茶产业帮扶直过民族脱贫纪实
ETHNIC TODAY15“千年古茶山,茶马古道上,回荡着阵阵马帮的铃响,悠悠月光下,澜沧江边上,阿妈口弦声声,诉说岁月的沧桑——景迈山耶……”这是著名歌手孙楠演唱的《想那个地方》,描绘了景迈山悠久的种茶历史、迷人的自然环境和纯真的人文情怀,让人们对景迈山充满无限的遐想和强烈的向往。
澜沧经济建设起步晚,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有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6%,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
近年来,澜沧县委、县政府聚焦民族“直过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等工程,加快了澜沧“直过民族”精准脱贫步伐。
澜沧县是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
境内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在勐滨村发现的距今2500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被称为“茶树二始祖”。
在惠民镇靠近中缅边境的景迈山上,有一片总面积达11.8万亩、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茶林。
景迈山位于澜沧县惠民镇境内,距县城68公里,总面积162.3平方公里,主要有景迈和芒景2个村委会。
景迈村是以傣族为主的村落,国土面积72.7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804户3250人,耕地面积5939亩。
芒景村是以布朗族为主的村落,国土面积89.6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695户2799人,耕地面积6690亩。
景迈山不仅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还有历史久远,原生态文化保留和传承完整,原始风貌浓郁,民族特色突出的古村落。
2007年以前,景迈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群众增收致富十分困难。
2007年以来,澜沧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云南省打造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和普洱市打造“绿三角”旅游环线的机遇,依托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资源,着力打造景迈山品牌,以茶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扶贫开发,率先实现了脱贫。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云政规〔2018〕1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5月31日云南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和水体,依法建立的省级、州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名称更改。
范围调整,是指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名称更改,是指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省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
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自然保护区,应逐步扩大保护范围。
澜沧整控渡摩崖_元朝征“八百媳妇国”文物遗存
文 图/何金龙澜沧整控渡摩崖澜沧江云南段右岸的荒郊野外隐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元朝征“八百媳妇国”文物遗存,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处,它就是1987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整控渡摩崖”。
名称由来摩崖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下勐况村东约200米处的澜沧江右岸。
古代当地人将澜沧江的普洱段称为整控江。
摩崖下澜沧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两岸有面积较大的江畔平地,因而此地成为中国内地通往缅甸、泰国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渡口。
整控渡摩崖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当地方志中因摩崖在思茅厅辖域内被称为“思茅元碑”,民国时期的方志则因摩崖中有都不花之人名而改称为“都元朝征“八百媳妇国”文物遗存整控渡摩崖岩石不花摩崖”。
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方国瑜教授称之为“整控江摩崖”,今人根据其具体位置定名为“整控渡摩崖”。
重新面世整控渡摩崖清代之前未见史载,清整控渡摩崖地理位置整控渡摩崖具体位置,东侧水面即澜沧江《道光云南通志·金石志》才有此摩崖之载,但只笼统知其在澜沧江畔,后人更是“不详其处……不识今犹存否?”1985年1月5日,普洱市文物管理所黄桂枢去思茅区方志办了解文物线索,得知方志办工作人员在下乡进行历史调查时听说了“思茅元碑”的地点。
当月16日,黄桂枢等一行5人驱车前往现场进行核实考证,确认文献中的“思茅元碑”确有其物并且仍存。
这一发现是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发现之一。
摩崖内容整控渡摩崖楷书阴刻于一块高9米、宽7米的独立石灰岩岩石北壁上。
摩崖面宽0.5米,高1.4米,直书三行,现可辨32字,“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二万剿八百□□□/大元壬午十二月初八日书”,记述了元壬午年十二月,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南征八百媳妇国的史事。
该神秘的八百媳妇国“八百媳妇国”一名最早见于元代《金华黄先生文集》所收《刘国杰神道碑》,碑文中有“大德五年(1301)……征八百媳妇”之句。
元人许有壬的《刘平章(刘国杰)神道碑》碑文中亦提及“西南夷有所谓八百媳妇者”,元代佚名的《招捕总录》一书中有八百媳妇的专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自然保护
【批准部门】8;823;82301;
【批准日期】2015.03.26
【发布部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5.03.26
【实施日期】2015.03.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
(2015年2月1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5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景迈山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景迈山是指位于自治县惠民镇内以景迈村、芒景村为核心的山脉总称。
景迈山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以下简称景迈山保护区)主要由景迈、芒景、旱谷坪、芒云、付腊五个片区组成,总面积38661公顷。
第三条在景迈山保护区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景迈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景迈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景迈山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景迈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协助做好景迈山保护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三)负责景迈山保护区资源监测,并建立档案,对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设立重点保护标识;
(四)协助做好景迈山保护区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防治林木病虫害、护林防火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五)制定景迈山保护区保护管理制度,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负责对景迈山保护区内的科学考察、文艺活动、影视拍摄、旅游服务、经营项目及公共设施建设等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七)组织开展与景迈山保护区有关的科研、科普、展示和宣传教育等活动;
(八)指导景迈山保护区内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制定保护公约和民居建设;
(九)做好景迈山保护区文化遗产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自治县相关职能部门和惠民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景迈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景迈山保护区内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协同做好景迈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二章保护管理
第八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科学编制景迈山保护区保护和利用规划,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经批准的景迈山保护区保护和利用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景迈山保护区保护和利用规划应当符合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相衔接。
第九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景迈山保护区保护管理资金,专项用于景迈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
资金来源:
(一)上级扶持;
(二)本级财政预算;
(三)捐赠和其他资金。
第十条景迈山保护区分三级:
一级保护区为千年万亩古茶林、文物古迹和景迈大寨、糯岗、芒埂、勐本、老酒房、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翁洼、芒洪10个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