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3章
经济法课件第3章公司法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公司从税后利பைடு நூலகம்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 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 意公积金。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 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 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5、 公司的其他组织与民主管理
(1)公司与其他组织
A、公司工会 公司职工依照《工会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
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 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 公司工会代表职工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 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依法与公司签 订集体合同; B、党组织 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 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 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1、公司股东会
(1)公司股东会设立与职能
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外其 他公司必须设立;
是依法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公司最高权 力机关,是股东在公司内部行使股东权的 法定组织。对外不代表公司,对内不执行 业务,是非常设立机构;
(2)公司股东会职权
教材P35
(3)公司股东会权力实施的方式
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的是外国公 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其审批办法由国务 院另行规定。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
外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 承担民事责任。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 请,并提交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 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2)公司的民主管理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第三章
制:
一是市场调节机制,即通过提高价格来扩大供给,抑制需求。这种办法
对于可以快速扩大供给或能够降低需求的产品来说,是有效的,这样做成 本低,见效快,市场波动不大。
但是,对于那些短期内既不能扩大供给又不能降低需求的产品(如生活
必需品)来说,市场调节有可能造成成本过高,(还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甚至调节失效。
口的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发动农民自己打倒地主,取得和保卫土地, 对中农的利益采取了坚决保护的政策。
富农在土改后,人均所保有的土地,一般仍相当于当地人均占有土地
数的2倍。中立富农,有利于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改革中对地主阶级和地主个人采取区别政策,消灭地主阶级,保
留地主个人的生存条件和权利,分给他们与农民相同数量的土地,使其
营的一切工厂、铁路、轮船、邮政、银行、商店以及其他企业外,对隐 匿在私人企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股份也进行了清理。被没收的垄断资本 的企业和财产,构成了国营经济的主要成分。
1949年底,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所占比重已达41%,确立了
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二)土地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大约3亿农业人
里,占全国面积的1/4,城市增至506座,约占全国1/4。
1947年冬,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解放区日益扩大。
2、根据地的土地制度改革
①土地改革(1927-1937)
1927年冬开始实行的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消灭封建经济
制度,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群众运动,是根据经济变
革的基本内容,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也付出了代价。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5章
1987年11月25日,深圳通过招标方式以611元/平方米 的价格出售一块住宅用地使用权,深华工程开发公司在9家 投标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一块46355平方米住宅用地为期 50年的使用权。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中有关 土地不得转让的规定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 规定转让”。
(二)城市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 (1989~2000年)
1、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 1987年7月,深圳市政府提出以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分离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方案,尝试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 品有偿出让。 1987年9月9日,深圳首次以协议方式有偿出让土地, 将5300平方米的地块以106万元协议出让给中国航空技术 进出口公司工贸中心。
3、由于土地使用权不允许转让,导致土地资源无法流 动,土地使用者宁可让大面积土地闲置、荒废,也不愿意 转给其他急需用地的单位,造成土地占有不均,土地使用 者的利益不均。
4、城市土地无偿使用使城市建设资金无法形成良性循 环,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 时期(1979~至今)
克拉克《财富的分配》一书中,土地不再作为一种 与劳动和资本并列的生产要素,而被看作一种特殊的资 本货物。他认为,劳动的收入是工资,资本的收入是利 息,资本货物的收入则是利息派生形式的租金。他通过 对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边际递减的分析,提出了 要素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马歇尔不仅创立了局部均衡理论,而且用边际方法 分析了地租。在级差地租方面,他基本上承袭了李嘉图 的地租理论。但他认为,地租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地租完全是自然界的恩赐,非人力所为,而广义地 租还包括对土地进行投资改造所得的报酬。
当代中国经济龚刚课件 (1)
• 实际上,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的迷惑可以更详尽 确切地表述为“当西方学者难以用那些基于成熟 市场经济环境下总结出的种种理论来解释中国经 济现象时所产生的不理解”。
• 那么什么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 为了问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讨论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当代中国经济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框架
▪ 问题的提出 当面对一种经济现象时,我们的基本分
析工具应该是什么?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还 是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 什么是经济学理论?
当代中国经济
• 经济学理论是对某类特定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 得到的规律性的总结。
• 例如,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人们对西方成熟市场经 济运行所作的总结。
当代中国经济
二、中国经济之“谜”
当代中国经济
• 勿庸讳言,这股“中国热”的源头在于中国的 经济奇迹:持续三十年的高增长;
• 外国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奇迹 “想看透”,但 “看不透”。而越“看不透”,则越“想看 透”;
• 在西方学者眼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了“矛 盾”、“不可能”、“不寻常”和“反逻辑”。
▪ 所谓“理性”是指经济人是明智的,他知道自己该如 何去做才能达到最优的结果。
▪ 经济学研究中的经常出现的最优化模型事实上反映了 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设。
当代中国经济
• 然而,无论经济人如何理性,如何聪明,无论经 济人如何自私,如何贪婪,他们的行为毕竟仍然 受到经济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所处经济环境的约 束。
▪ 经济人行为与经济学研究
当代中国经济
• 研究经济人行为是经济学研究(或经济变量确定 过程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 为什么?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7章
(一)1998~2004年,投资主导需求拉 动型经济增长
(二)2005-至今,内需拉动型经济增 长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矛盾 三、通过三个“外转内”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代: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 济增长(1952~1977)
二、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1979—1997) 三、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1998--至今)
一、计划经济时代: 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
(1952~1977)
1、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2、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4、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 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带动 3、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 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 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 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 其他经济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者有重大区别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
最新当代中国经济研究生PPT课件
12.03.2024
19
单位产出能耗的国际比较(2)
(单位:千克油当量/美元)
国家
1980年
1990年
2001年
韩国
0.48
0.24
0.27
马来西亚
0.26
0.30
0.35
泰国
0.29
0.25
0.39
巴西
0.42
0.17
0.23
中国
1.04
1.24
0.49
12.03.2024
20
人均GDP与我国相近国家能耗
2000年 0.012 0.016 0.020 0.009 0.014 0.028 0.115
2002年 0.010 0.018 0.017 0.008 0.011 0.024 0.147
12.03.2024
22
单位产值钢耗的国际比较(2) (单位:千克/美元)
国际和地区
巴西 墨西哥 埃及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
❖ 邹东涛 主编,《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8年
❖ [英]安格斯·麦迪森 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 林毅夫 著,《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700-1820 1820-1952 1952-1978 1978-2003
0.00 -0.10 2.33 -0.03 0.13 1.66 0.13 0.95 6.69 0.14 1.05 3.63 0.72 1.61 2.24 0.10 1.11 3.55 0.07 0.93 2.62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11章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途径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八)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九)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课后思考题
1、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2、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3、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哪些主要途径?
第三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与社会事业发展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及成效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及成效 (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及成效
2.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反思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我国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体制机制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体制机制
2.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
(1)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 (2)提升农民家庭的人力资本
3.增加农民家庭转移性收入
(1)增加政府财政性转移支付 (2)开拓其他转移性收入渠道 4.增加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 (1)开辟农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渠道 (2)盘活农民家庭土地资产
课后思考题
1、新中国农民身份演化及启示。 2、我国农民增收的途径及策略有哪些?
第十一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各主要时期我国农业经营体制选择的历史背景、 绩效评价,以及我国未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经 营体制选择;农民身份变迁及农民增收对策;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历程及策略;乡村振 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策略。
2.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经营体制及农业 发展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共40张PPT)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1、定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的经济形式。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 应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 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素 •收入预期
•租税政策
22
需求与供给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
需求
大于
卖方
价格
供给
需求
供给
市场
上升
增加
减少
供给 大于 需求
买方
价格
市场
下降
供给 减少
需求 增加
23
竞争机制
是买卖双方围绕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相互 冲突的经济联系。
卖方竞争
竞 争 类
流通 市场 领域 竞争
部门内
买方竞争 买卖双方竞争
争夺市场
2
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① 自给 ② 封闭 ③ 简单
④手工工具
交换 开放 扩大
机器
3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①社会分工 ②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4
3、商品经济的特征
①自主性:商品生产者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②平等性:等价交换
③竞争性:商品生产者为了各自利益展开竞争 ④开放性:生产过程中分工、协作
5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8
资
计划(经济)
源
--看得见的手
配
置
两
种
市场(经济)
方
--场手段比较
特点
计划手段: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市场经济: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当代中国经济》课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 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 易便利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 和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旨在促进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推 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对外 开放,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发 展机遇和合作平台。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一系列 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国际市场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三分之 一的人口。
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华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 战和机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产业的代表
阿里巴巴概况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1999 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 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 台之一,涵盖了B2B、 B2C、C2C等多种电商模 式。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社 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时对经济增长的 潜在影响加大。
机遇
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养老服务、医疗 健康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消费结构升 级,同时可以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和 人力资本积累。
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与机遇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13章
单位GDP能耗大
% %
(2007年数据)
60
占
50
世
40
界
30
的 比
20
重
10
6
0 GDP
36.4
15.9
钢铁
能源
51.7
水泥
(2009年数据)
60
53
50
占 世
40
44
界 30
的 20
18
比 重 10
8
0
GDP
钢铁
能源
水泥
产量指数
2012年 GDP占世界11.6%
钢铁消耗占世界45% 能源消耗占世界 21.3%
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一)大力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创新 (二)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工艺
课后思考题
1、简析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哪些资源环境约束? 3、请您谈谈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总供水 量
生活
工业
其中: 直流火 (核)
电
农业
全国 北方6区
南方4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4921
1750.5
3169.9 288.5 97.7 132.9 254.6 452.6
1919.7
338.2 326.9
478 3869
39.6 2126.9
438.7 13.7 0.0 0.1 0.0 25.8
1742.1 414.7 135.7 239.5 274.5 421.0
当代中国经济
副教授 尚鸿雁 博士
当代中国经济
到2012年,中国将建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公里,时速250公里 的线路50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线路8000公里。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 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未来10年中国铁路客运系统将由“四纵四横” 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和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组成,各大城市将以北京为中心形成1小时 至8小时交通圈。
副教授 尚鸿雁 博士
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铁路经济指标
2009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451万人,比上年增加 6321万人、增长4.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878.89亿 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28亿人公里、增长1.3%。
副教授 尚鸿雁 博士
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铁路经济指标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32041万吨,比上年增加6113万吨,增 长1.9%。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4943.4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 126.03亿吨公里,增长0.5%。
当代中国经济
• 2009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上 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 • 5大区域港口群: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 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 • 在主要货类运输上形成煤炭运输、石油运输 、铁矿石运输、集装箱运输、粮食运输、商 品汽车运输及物流、陆岛滚装运输、旅客运 输8大系统
Rizhaogang Nantonggang
2008年年底, 全国港口数量 为413个,全 国港口货物吞 吐量已突破70 亿吨 。
Shenzhengang
截至2009年,中国亿吨大港20个依次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广州 港、青岛港、大连港、秦皇岛港、苏州港、深圳港、日照港、营口港、唐山港、 副教授 尚鸿雁 博士 烟台港、湖州港、南通港、南京港、湛江港、连云港港、厦门港和江阴港。
当代中国经济2
一、名词解释1.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2.所有制结构:指的是各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4.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5.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6.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7.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8.可持续发展观: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9.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10.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11.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12.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二、简答、论述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怎样理解他的创新?答: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的具体表现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内,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发展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就性质来说是有区别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它们在初级阶段,符合三个有利于。
当代中国经济2
基本国情: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 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 主义服务
3.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作到: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第四,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 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一定要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大力发展生产 力
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 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 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的强大动力,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 及其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一般说来,任何一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在 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 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 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形成的关系的总和, 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之分。生产资料所有 制的内部结构是指每一种所有制的内部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 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外 部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 互关系。 通常我们所说的所有制结构,主要是指所有制的外部结构。生产 资料所有制结构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结构。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三章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政策表现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并于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英美等西方 国家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是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对古典自由主义加以改造形成的更加 强调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二)东亚模式
二战后东亚经济的复兴和崛起首先从日本开始,随后又扩 散到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四国等。其增长速度之快、持 续时间之长,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从而创造了举世瞩 目的 “东亚奇迹”。
东亚模式主要特征之一是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 东亚模式的另一个根本特征就是政府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 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
二、“休克疗法”与社会经济混乱、倒退
(一)“休克疗法”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休克疗法”是一个医学术语,在经济学中本来是指针对恶性通货膨胀而 采取的激进治理方法。 “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三个方面。
1. 经济自由化措施不仅没有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顺利转 型,反而造成了经 济秩序的更加混乱。
是经济滞胀。里根政府的供给学派政策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帮助美国缓解了滞胀并促进了经济增长, 但政府高赤字和高债务的问题却愈益严重。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这场全球性金 融危机给之前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 策带来沉重打击。
(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合 作态度与方式主动应对,确立了以二十国集团(G20 )为平台的全球性合作与对话机制,以及以干预为 主旨的联合政策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制 度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和配置资源的长处 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的伟大创造,具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8章
1、坚持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 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互动。
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可 持续。
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它能 够开拓发展领域,创造社会财富,促进居民 增收。
2、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 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外贸结构 等方面的调整与完善。
第二节 经济结构调整的 历史变迁
主要内容
一、第一次经济结构调整(1979~1984) 二、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1988~1991) 三、第三次经济结构调整(1997~2000) 四、第四次经济结构调整(2000~2010)
3.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1998年8月,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 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 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化的决定》。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1998年、1999年三年中, 中央政府共增发了2600亿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在预算1000亿元国债基础上又增发了500亿元长 期建设国债
二、经济结构调整
1、经济结构调整定义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3、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
1、经济结构调整定义
经济结构调整: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经济、 法律、行政手段以及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对国民经济中 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结构的对比关 系和结合状况进行调整,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藉以 改善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比例关系,使经济 结构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渐达到合理化、完善化,推 动整个国发经济向前发展的过程
最新文档-经济法(第二版)-第三章 破产法课件-PPT精品文档
第三章 破产法律制度
第二节 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二、破产受理 破产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破产申请进行审查后,确定立 案的行为,是破产从请求转化为事实,进入破产程序的开端。 债权人提出申请破产的,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 内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法院的 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法院提出。法院应当自异议期满之日起10 日内裁定是否受理。 其他人提出破产申请的,法院应当收到破产申请之日起 15日内裁定是否受理。法院根据自己的审查或者根据有异议 的债务人提供的证明,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自裁定作 出之日起5日内送申请人;裁定不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自裁 定作出之日起5日内送引导案例 大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破产申请与裁定
大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10月设立,设立时注册资 本为350万元,设立初期该公司经济效益较好。然而,2019年以 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决策屡屡失误,加之公司内部 管理混乱,到2019年末,公司负债达500万元,出现资不抵债,并无 力清偿到期债务。该公司于2019年10月17日向该市中级人民 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后,查明该公司已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 期债务,于2019年10月30日裁定该公司申请破产进入破产程序。 裁定后,法院立即依法进行公告,于2019年2月4日,在人民法院 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但大部分债权人不同意宣告该 公司破产,法院经公开审理后,于2019年2月10日作出裁定,宣告 公司破产。
第四章 破产法律制度
第二节 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四)破产申请应提供的材料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应当提交破产申请书 和有关证据。破产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 本情况;申请目的;申请的事的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认为 应当载明的其他事项。 债务人提出申请的,除破产申请书之外,还要向人民法 院提交两类材料,一是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二是企业职工状 况。具体来说,包括企业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 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的支 付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4章
女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减轻了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 经济压力。
其次,社会保障的主要受益对象是退休、失业、伤 残、患病等人员
四、社会保障对劳动就业的正负效应
(二)社会保障对劳动就业的负效应 首先,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定期足额缴纳会增加企业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功能
4.促进社会公平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 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 要求人人平等地获得必要的社会保障,并不存在歧视和 差异。
三、就业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基础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相互作用
(二)就业发挥主导作用
三、就业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基础
总之,1949年至1977年,尽管劳动就业体制有所调 整和变化,但始终没有突破“统包统配”的制度窠臼。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与社会保障 体制(1949-1977)
(二)社会保障体制 1949年发挥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首次提出
逐步实行劳动保险条例。 1950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
尽管,当时的社会保障是层次较低、水平不高。但 这一制度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日益显现,随着劳动者民主 意识的觉醒和不懈斗争,社会保障不断朝向更高层次发 展。
三、就业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基础
2.就业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离开就业基础的社会保障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
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1980年至1982年,我国突破了原 有的制度瓶颈,提出了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的“三结 合”就业方针。
1982年至1987年,国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放权 让利,开始试行劳动合同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劳动人员 享受的保障。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4章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与社会保障 体制(1949-1977)
(二)社会保障体制 1949年发挥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首次提出
逐步实行劳动保险条例。 1950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
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1980年至1982年,我国突破了原 有的制度瓶颈,提出了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的“三结 合”就业方针。
1982年至1987年,国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放权 让利,开始试行劳动合同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劳动人员 享受的保障。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与社会保障 体制(1978-1992)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功能
2.维持社会稳定 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生活无助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生 活保障可以降低犯罪率,增加社会归属感。同时,通过 征收社会保障税能够转移高收入人群的部分收入,缩小 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阶层矛盾,减少社会冲突。
3.促进经济发展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增强民众抵御风险的能力,如 果保障水平较高的话,民众就不必要为了养老而过度储 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
三、就业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基础
3.两者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相得益彰 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实现两 者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同步提在的基础
(二)就业发挥主导作用 1.大规模就业产生了社会保障
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了传统的劳动方式,人们从土地 和家庭的束缚中走向工厂、走向社会。
的用工成本,为了减少人工成本,企业会降低劳动需求 或增加劳动强度。
其次,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 障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受益程度有待 提高。
总复习当代中国经济
主讲:李清娥
2
三、当代中国经济的研究内容及其脉络
导论和引言:“谜”一样的中国经济
第一篇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及反思、社会主义改造和公有制的确立、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三大特征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0
本课程考核说明 一、本课程总成绩构成 结构评分(40%:60%) 过程占40%(出勤,课堂发言、课堂讨
论、大作业等综合考查) 期末考试方式占60%。
2019/11/18
主讲:李清娥
11
二、期末考试(卷面100分)
形式:开卷考试(要求:独立思考、不允 许相互传阅资料和讨论)
第三篇 中国经济的辉煌与解读(包括中国经 济的高增长、中国经济的波动及宏观调控、中 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
2019/11/18
主讲:李清娥
3
四、当代中国经济的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实证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统一的方法
2019/11/18
主讲:李清娥
4
第二章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经济
题 型 : 辨 析 题 ( 13×2 ) 、 综 合 分 析 题 (17×2)、案例材料分析题(20×2)
2019/11/18
主讲:李清娥
12
2019/11/18
主讲:李清娥
9
第五章 中国的经济增长
共三大专题: 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及
衡量指标、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长
方式的类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 障碍) ★ 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及 其障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 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主要内容:合并省级及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 构,实行以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 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 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四、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对预算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做到五个全面覆盖: 一是覆盖五级政府;二是覆盖“四本预算”;三 是覆盖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四是覆盖所有财政 性资金;五是覆盖各项财政政策。
五、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一)完善地方税体系 (二)继续推进税种改革 (三)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三)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尽快出台相
二、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权责清晰——形成中央领导、合理授权、依法 规范、运转高效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
财力协调——形成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力格局, 为各级政府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供有力保障。
区域均衡——着力增强财政困难地区兜底能力, 稳步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5、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 系的必要性、重点难点及对策?
6、为什么说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 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7、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应当如何有序扩大金 融业对外开放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
8、目前我国金融领域有哪些重要的风险点? 应当如何加强金融监管?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与 现实
一、现代金融的功能定位与作用 (一)现代金融的内涵及特点 (二)现代金融的功能与作用 (三)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一)准备和起步阶段(1979—1992年 (二)转变与探索阶段(1993—1997年 (三)调整和充实阶段(1998—2001年 (四)改革和发展阶段(2002—2008年 (五)继续和深化阶段(2009年至今)
第三章 中国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
教学重点
1、政府间财政关系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点难 点及对策 3、现代金融的功能定位与作用 4、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性、重 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难点 1、财政分权 2、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3、税收制度改革与完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6、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
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的本质要求。
在统筹国内需求与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应积 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提高 资本市场交易的可兑换程度,促进企业和个人国 际投资便利化。
七、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2、加快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3、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机制
险
第一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 (一)财政分权及其优势 (二)财政分权的要求与原则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一)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1950—1979) (二)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1993)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994 年至今) (四)财政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
三、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问题 (二)税收制度改革和完善问题 (三)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管理体制健全 问题
第二节 深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 举措
一、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是对当前和今后 形势判断和背景做出的一种战略性的安排。
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有助于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八、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
1、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2、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3、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课后思考题
1、简述财政分权及其优势? 2、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3、如何理解“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政是国 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4、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有哪些?我国应当如何加 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第四节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和思路
一、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1、金融机构要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 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3、要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对“三农”的服 务功能。 4、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 5、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二、构建更加竞争和包容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金融体制改革成就与问题 (一)金融体制改革初显成效 (二)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与问题
(二)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与问题
1、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亟需健 全
2、多层次、宽覆盖的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3、汇率、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待加速 4、民间资本设立中小金融机构限制有待放宽 5、金融创新、金融竞争力有待增强 6、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亟需加强
三、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 的预算制度
规范透明——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全 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
标准科学——遵循财政预算编制基本规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行 业发展需要,明确重点支出预算安排的基本规范。
约束有力——严格落实预算法,切实硬化预 算约束。
四、继续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1、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 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2、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3、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五、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从2018年开始,金融业将是我国新一轮对外 开放的主方向,其中包括: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 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 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 市场准入标准。
1、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 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2、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优化 股权结构
3、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三、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1、着力完善股票市场 2、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3、探索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4、推动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5、促进保险市场改革发展,拓展保险市场的 风险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