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1024-final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和骨结构改变,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流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本文制定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本指南将全面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以促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诊治和患者的康复。
二、定义与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骨量逐渐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发生退变,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这一过程是骨骼自然老化的结果,也是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之一。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11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I型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导致骨量丢失加速。
II型骨质疏松症则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形成和骨吸收均逐渐减少,但骨吸收的速度快于骨形成,最终导致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除了I型和I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称为青少年型骨质疏松症(III型),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病因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上可能有所不同,对于疑似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类型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年)要点解读
FRAX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骨密度值及结果判断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 3 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 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 5 是否经常摔倒 (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 6 40 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 cm 以上? • 7 是否体质量过轻? (BMI 值少于 19 kg/m 2) • 8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连续超过3个月? • 9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 10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亢或是甲旁亢、1 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 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 11 女士回答:是否在45 岁或以前就停经? • 12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 个月? • 13 女士回答:是否在50 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 14 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 15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 (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 斤、葡萄酒3 两或烈性酒1 两)? • 16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 17 每天运动量少于30 min? (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 18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 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新增)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全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原发性骨质疏松指南完整版本
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
目前多国指南公认诊断标准是基于DXA测量的 结果
.
诊断标准:
QCT诊断: <80mg/cc,骨质疏松 80-120mg/cc,骨量减低 >120mg/cc,正常
.
治疗人群:
.
治疗:
.治疗:. Nhomakorabea治疗:
.
治疗:
.
治疗:
.
治疗:
.
治疗:
.
治疗:
.
治疗:
.
治疗:
.
治疗:
一般治疗: 规律功能锻炼的方式、时间、频率、强度
、组合,要遵循个体化,尤其在高龄老人,功 能锻炼要以保护残存功能和残存功能的发挥为 目标(1B)
.
.
流行病学:
发病率:
201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 患病率36%,其中男性23%,女性49%。
2010年我国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达233万 ,其中髋部骨折36万,椎体骨折111万,其 他骨折86万,医疗支出649万。
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骨折 患者达500万,相应医疗支出高达1745亿元 。
.
WHO骨折风险评估方法:FRAX
姓名、性别 身高、体重 既往骨折史 父母髋部骨折 吸烟 应用糖皮质激素 风湿性关节炎 继发性骨质疏松 过量饮酒≥3单位/天 低骨密度(BMD)
.
WHO骨折风险评估方法:FRAX
结果判定
.
WHO骨折风险评估方法:FRAX
不足之处
跌倒、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及疗程、其他与骨质 疏松症相关药物服用史等也与骨折发生相关;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PPT课件
生活方式调整内容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
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需要长期坚持,注意个体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同 时注意与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协同作用。
0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密度检测和筛查。
05பைடு நூலக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详细描述
通过早期发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如疼痛、骨折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 骨折风险。
案例二
总结词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原则
物理治疗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辅助 治疗手段,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改 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物理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注意事项
物理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同 时注意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
包括按摩、温泉疗法、电刺激、超声 波等。
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原则
饮食预防
增加钙质摄入
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 奶、酸奶、奶酪、豆腐、鱼虾等,
以补充钙质。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如鱼肝油、蛋黄、肝脏等。
控制钠盐摄入
减少高钠食品的摄入,如腌制食 品、加工食品等,以降低骨质流
失。
运动预防
有氧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等, 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教程文件
研究表明:1990-1992年间,50岁以上髋部骨折发生率男性为83/10 万,女性为80/10万;2002-2006年间,男性为129/10万,女性为229/10 万。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 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 于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
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女性为20.7%,男性为4.4%
据估算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人以上,骨量减少 者已超过2亿人。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 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
不适用人群:临床已诊断了骨质疏松,即骨密度(T值)低于-2.5,或已发生 了脆性骨折,本应及时开始治疗,不必再用FRAX评估。
地区、人种差异问题:初步研究提示目前FRAX预测结果可能低估了中国人群 的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跌倒及其他危险因素
• 环境因素: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障碍物、地毯松动、卫生间 未安装扶手等
Part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种人)
老龄 女性绝经 母系家族史 低体重 性腺功能低下 吸烟 过度饮酒 饮过多咖啡、浓茶
体力活动缺乏 饮食中营养失衡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 高钠饮食 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 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成人:200单位(5μg/d) 老人:400-800单位(10-20μg/d)
*
普通维生素D治疗骨疏松
800 ~ 1200 IU/d
*
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罗钙全)
促进骨形成 抑制骨吸收 增加骨密度 增加肌力和平衡能力 降低骨折风险
*
骨化三醇(罗钙全)
用法、用量:0.25~0.5μg/日 监测:血钙、尿钙
血色病
高胱氨酸尿症
卟啉病
*
鉴别诊断
其它原因
任何原因维生素D不足
酗酒
神经性厌食、营养不良
长期卧床
妊娠及哺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脑血管意外
器官移植
淀粉样变
多发性硬化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鉴别诊断
基本实验室检查: 骨骼X线片:关注骨骼的影像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 钙、磷、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
*
NIH 定义: “骨质疏松是骨强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的骨骼系统疾病”
正常骨组织
骨质疏松骨组织
骨质疏松症
*
骨质疏松发病机理
正常的骨改建过程
*
骨质疏松发病机理
*
骨质疏松的诊断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 发生了脆性骨折 及/或骨密度低下 日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DXA(骨密度仪)测量值是日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也是最严重的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20%一年内死亡 25%恢复到伤前生活质量 55%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死亡主要原因:呼吸道感染、褥疮、血栓、肾衰、痴呆、慢性衰竭等 外科手术只能让少数人能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 非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图1)。遗传因 素主要影响骨骼大小、骨量、结构、微结 构和内部特性。峰值骨量的60%至80%由遗 传因素决定,多种基因的遗传变异被证实 与骨量调节相关。非遗传因素主要包括环 境因素、生活方式、疾病、药物、跌倒相 关因素等。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基因-环境 因素等微小作用积累的共同结果。
1. 不可控因素 主要有种族(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白种人高于黄种 人,而黄种人高于黑种人)、老龄化、女性绝经、脆 性骨折家族史。
2. 可控因素 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少、吸烟、过 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 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等。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 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 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 脏及心肺疾病等。 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癫痫 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质 子泵抑制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最常见的骨骼 疾病, 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 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 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 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还存在其他危 险因素。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 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 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 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 症及骨折的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据 2015年预测,我国2015、2035和2050年用于主 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的医疗 费用将分别高达720亿元、1320亿元和1630亿 元。
骨质疏松症
康复工程
行动不便者可选用拐杖、助行架等辅助器具,以提高行动能力,减少跌倒发生。 此外,可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将楼梯该为坡道,浴室增加扶手等,以增加安全 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佩戴矫形器,以缓解疼痛,矫正姿势,预防再次骨折 等。
降、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
接触和交流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
腰背痛或者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加重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 坐、及行走有困难 天气变化时疼痛明显
疼痛位置不固定,呈游走性酸胀痛
反复发作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柱变形
身高缩短或者驼背 脊柱畸形、伸展受限 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腰椎骨折——可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可导致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
为800-1200U/天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抗骨吸收
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盐 降钙素:鲑鱼、鳗鱼 雌激素±孕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雷诺昔芬
促骨形成
氟化物 甲状旁腺素
康 复 治 疗
• 运动疗法 • 物理因子治疗 • 作业疗法 • 康复工程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须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治疗性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 慢跑、游泳)、抗阻运动(如负重练习)、冲击性运动(如体操、跳绳)、振动运动 (如全身振动训练)等。运动锻炼要注意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 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病、缺乏运动等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 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 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 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对心里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自主生活能力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骨密度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估骨折风险,预测骨折发生概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质疏松症的辅助诊 断方法,通过观察骨皮质厚度、 骨小梁结构等来判断骨质疏松程
度。
X线检查可以用于发现骨折、脊 柱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为临床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概述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预防与康复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 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脆性 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
01
02
03
患病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老年 人群中较为常见,患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 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髋部 和椎体骨折。
地域差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 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 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 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内分泌、营养、生活方式等多 种因素。
其他检查
其他检查包括骨活检、骨代谢 标志物检测等,可以用于进一 步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骨活检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 标准,可以观察骨组织结构、 骨细胞活性等,有助于明确诊 断。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可以反映骨 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有助于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骨折风险 。
0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PPT课件
.
1
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及鉴别诊断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防治
.
2
Part 01 概述
.
3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
7
Part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发病机制
.9Leabharlann Part 0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
10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种人)
✓老龄 ✓女性绝经 ✓母系家族史 ✓低体重 ✓性腺功能低下 ✓吸烟 ✓过度饮酒 ✓饮过多咖啡、浓茶
✓体力活动缺乏 ✓饮食中营养失衡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 ✓高钠饮食 ✓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 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
•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 病、缺乏运动等
.
18
Part 04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19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 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 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 酌情检查项目 性激素、PTH、PRL、甲功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骨折
心理状态和 生活质量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PART5.骨质疏松症防治
骨质疏松防治
骨骼强壮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骨质疏松性骨折会增加致残率 或致死率,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骨质疏松症 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防治目标包括: 1.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 2.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 3. 避免跌倒和骨折。
体骨折发生的风险
有轻度增加静脉栓 塞的危险性;不适 用于男性骨质疏松 症患者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间断使用小剂量
20 μg /次,皮下注射,每日1 次。临床常见的不良反
PTHa 能刺激成骨细
应为恶心、肢体疼
胞活性,促进骨形成,
痛、头痛和眩晕;
增加骨密度,改善骨
治疗时间不宜超过
质量,降低椎体和非
24 个月
椎体骨
折的发生风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名称
作用机理
用法用量
安全性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阿尔法骨化 醇
骨化三醇
促进骨形成和矿化, 并抑制骨吸收增 加骨密度;能增加肌 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降低跌倒风险,进而 降低骨折风险
0. 25 μg/粒、0. 5 μg/粒或1. 0 长期使用时,应在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PART4.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 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 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15629323_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㊃指南解读㊃[收稿日期]2017-12-18;[修回日期]2017-12-28[作者简介]薛鹏(1981-),男,河北藁城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内分泌疾病诊治研究㊂*通讯作者㊂E -m a i l :l yk u n 1962@163.c o m 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薛 鹏,李玉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关键词] 骨质疏松;指南;指南解读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7-3205.2018.01.001[中图分类号] R 6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18)01-0001-06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于2017年10月13日在线公布,2017年10月19日在沈阳召开的第九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进行正式发布㊂近年,由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㊁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探索和发现,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㊁危险因素㊁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㊁新药研发㊁分级诊疗等有了新的拓展㊂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2011和2016年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基础上进行更新,现将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简称新指南)对旧版指南主要更新内容介绍如下㊂更新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在我国中老年人口中发病率高,诊断率,治疗率低,骨折后果严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㊂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㊂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㊂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病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㊂同时,必须强调骨质疏松症是可防㊁可治的㊂需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即便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㊂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诊断率和治疗率在地区间㊁城乡间还存在显著差异,但整体的诊治率均较低㊂即使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也仅有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1/4㊂鉴于我国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治率过低的严峻现实,新指南建议在医疗卫生工作中重视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防治,注意识别高危人群,给予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1]㊂更新之二: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新指南从骨结构㊁骨重建机制与影响因素㊁力学刺激与负重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改变㊁增龄㊁性激素变化等导致骨重建失衡㊁骨量丢失㊁骨质疏松等分子机制,阐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与老年性)的发病机制[1],见图1㊂图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更新之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新指南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旧版指南为固有因素与非固有因素),更为贴切[1-2]㊂骨质疏松症的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㊁疾病㊁药物等)[1],见表1㊂㊃1㊃第39卷第1期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39 N o .1J a n . 2018表1 骨质疏松症的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过量饮酒吸烟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 缺乏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早绝经(绝经年龄<40岁)库欣综合征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1型及2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神经性厌食雄激素抵抗综合征高钙尿症胃肠道疾病炎性肠病胃肠道旁路或其他手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疾病乳糜泻吸收不良血液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血友病镰状细胞贫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风湿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其他风湿免疫病神经肌肉疾病癫痫卒中肌萎缩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其他疾病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后胃肠外营养慢性阻塞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发性脊柱侧凸抑郁结节病淀粉样变艾滋病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肿瘤化疗药质子泵抑制剂甲状腺激素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抗凝剂(肝素)铝剂(抑酸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病毒药物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更新之四: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评估工具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题从10问增加到19问,包括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内容更为全面[1],见表2㊂表2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题问题回答不可控因素1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是Ѳ否Ѳ2父母中一人有驼背?是Ѳ否Ѳ3实际年龄超过40岁?是Ѳ否Ѳ4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是Ѳ否Ѳ5是否经常摔倒(去年超过1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是Ѳ否Ѳ64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 m 以上是Ѳ否Ѳ7是否体质量过轻?(体质量指数值少于19k g/m 2)是Ѳ否Ѳ8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连续超过3个月?(可的松通常用于治疗哮喘㊁类风湿关节炎和某些炎性疾病)是Ѳ否Ѳ9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是Ѳ否Ѳ10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㊁1型糖尿病㊁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是Ѳ否Ѳ11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或以前就停经?是Ѳ否Ѳ12女士回答:除了怀孕㊁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个月?是Ѳ否Ѳ13女士回答: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是Ѳ否Ѳ14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萎㊁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是Ѳ否Ѳ15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饮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570m L ㊁葡萄酒240m L 或烈性酒60m L )?是Ѳ否Ѳ可控因素16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是Ѳ否Ѳ17每天运动量少于30m i n (包括做家务㊁走路和跑步等)是Ѳ否Ѳ18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是Ѳ否Ѳ19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m i 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是Ѳ否Ѳ结果判断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 是 ,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或简易工具测骨折风险更新之五: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评估工具新指南阐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测简易工具(f r a c t u r e r i s k a s s e s s m e n t t o o l,F R A X )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㊁骨密度值及结果判断㊂建议中国人群F R A X 预测的髋部骨折可能性ȡ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性ȡ2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建议给予治疗㊂此外,新指南指出跌倒是诱发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但F R A X 计算中没有包括跌倒㊂F R A X㊃2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39卷 第1期的危险因素纳入了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但没有涉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剂量及疗程㊂F R A X 也没有纳入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多种其他药物㊂F R A X 尽管列入了部分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㊁糖尿病㊁成骨不全症等,但有待进一步完善[1]㊂见表3㊂表3 F R A X 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㊁骨密度值及结果判断危险因素解释年龄模型计算的年龄是40~90岁,低于或超过此年龄段,按照40或90岁计算㊂性别选择男性或女性㊂体质量填写的单位是k g ㊂身高填写的单位是c m ㊂既往骨折史指成年期自然发生或轻微外力下发生的骨折,选择是与否㊂父母髋部骨折史选择是与否㊂吸烟根据患者现在是否吸烟,选择是与否㊂糖皮质激素如果患者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接受过相当于强的松>5m g/d 超过3个月,选择是㊂类风湿性关节炎选择是与否㊂继发性骨质疏松如果患者具有与骨质疏松症密切关联的疾病,选择是㊂这些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㊁成骨不全症的成人患者㊁长期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㊁性腺功能减退症或早绝经(<45岁)㊁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㊁慢性肝病㊂过量饮酒酒精摄入量ȡ3U /d 为过量饮酒㊂1U 的酒精相当于8~10g 酒精,相当于285m L啤酒,120m L 葡萄酒,30m L 烈性酒㊂骨密度先选择测量骨密度的仪器,然后填写股骨颈骨密度的实际测量值(g/c m 2),如果患者没有测量骨密度,可以不填此项,系统将根据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计算㊂结果判断F R A X 预测的髋部骨折可能性ȡ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性ȡ2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建议给予治疗㊂F R A X 预测的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能性为10%~2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风险;该值为<1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低风险㊂更新之五:临床表现新增骨质疏松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㊂指南指出: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略,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㊁焦虑㊁抑郁㊁自信心丧失等㊂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均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㊂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患者的心理异常,并给予必要的治疗㊂更新之六:骨质疏松诊断方法在常用的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中详尽描述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d u a l e n e r g y X -r a y a b s o r p t i o m e t r y,D X A )㊁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 a n t i t a t i v e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Q C T )㊁外周Q C T (p Q C T )和定量超声(q u a n t i t a t i v eu l t r a s o u n ds y s t e m ,Q U S )等在骨质疏松诊断中价值㊂强调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D X A 测量的结果㊂新增胸腰椎X 线侧位影像和脊椎骨折评估(v e r t e b r a l f r a c t u r ea s s e s s m e n t ,V F A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折危险人群中的应用价值㊂采用G e n a n t 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评估椎体压缩性骨折程度[1],见表4㊂表4 G e n a n t 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椎体骨折形态类型椎体骨折程度正常㊂楔形变形 双凹变形 压缩变形1度:轻度骨折,与相同或相邻的椎骨相比,椎骨前㊁中㊁后部的高度大约下降20%~25%㊂2度:中度骨折,与相同或相邻的椎骨相比,椎骨前㊁中㊁后部的高度大约下降26%~40%㊂3度:重度骨折,与相同或相邻的椎骨相比,椎前㊁中㊁后部的高度大约下降40%以上㊂建议存在以下情况时,行胸腰椎侧位X 线影像或V F A ,以了解是否存在椎体骨折[1],见表5㊂表5 椎体骨折评估的指征女性70岁以上和男性80岁以上,椎体㊁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的T -值ɤ-1.0女性65~69岁和男性70~79岁,椎体㊁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的T -值ɤ-1.5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的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险因素:①成年期(ȡ50岁)非暴力性骨折;②较年轻时最高身高缩短ȡ4c m ;③1年内身高进行性缩短ȡ2c m ;④近期或正在使用长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㊂更新之七: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D X A 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基础上,新增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判断标准,见表6㊂表6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判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条中之一者:①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②D X A 测定的中轴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的T -值ɤ-2.5;③骨密度测量符合骨量减少(-2.5<T -值<-1.0)+肱骨近端㊁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㊂更新之八:骨质疏松诊断流程新指南中,骨质疏松诊断流程新增危险因素评㊃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39卷 第1期估和基于椎体骨折评估指证,临床诊断更为全面[1],见图2㊂图2骨质疏松诊断流程更新之九:骨质疏松防治调整生活方式更为细化新指南推荐:①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 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 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②充足日照,建议11:00~15:00,暴露四肢及面部皮肤于阳光下15~ 30m i n(取决于日照时间㊁纬度㊁季节等因素),2次/周,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③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1]㊂更新之十: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采用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 g (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 g[1],见表7㊂钙剂选择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㊁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种类钙剂中的元素钙含量[1],见表8㊂表7中国营养学会膳食钙参考摄入量年龄段膳食钙参考摄入量(m g/d) <6个月2007~12个月2501~3岁6004~6岁8007~10岁100011~13岁120014~17岁100018~49岁800>50岁1000孕早期800孕中晚期㊁哺乳期1000表8不同钙剂元素钙含量化学名元素钙含量(%)碳酸钙40磷酸钙38.76氯化钙36醋酸钙25.34枸橼酸钙21乳酸钙18.37葡萄糖酸钙9.3氨基酸螯合钙~20(2)维生素D:采用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U(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U(15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U (50μg)/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U/d[1]㊂见表9㊂表9中国营养学会膳食维生素D参考摄入量年龄段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U/d)<65岁400ȡ65岁600孕期㊁哺乳期400更新之十一:骨质疏松药物干预的适应证新指南从脆性骨则㊁D X A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低下3个方面阐述骨质疏松症药物干预的适应症,临床更易掌握与操作[1],见表10㊂㊃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39卷第1期表10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发生椎体脆性骨折(临床或无症状)或髋部脆性骨折者㊂D X A 骨密度(腰椎㊁股骨颈㊁全髋部或桡骨远端1/3)T -值为-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㊂骨量低下者(骨密度:-2.5<T -值<-1.0),具备以下情况之一:①发生过某些部位的脆性骨折(肱骨上段㊁前臂远端㊁肋骨或骨盆);②F R A X 工具计算出未来十年髋部骨折概率ȡ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ȡ20%㊂更新之十二:抗骨质疏松药物新指南将抗骨质疏松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㊁骨形成促进剂㊁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4类,并详尽描述目前国内应用药物的适应证㊁疗效㊁用法㊁服用方法㊁注意事项与禁忌证㊂新增骨吸收抑制剂即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 e c e pt o r a c t i v a t o r o f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k a p p a B l i ga n d ,R A N K L ) 迪诺塞麦(d e n o s u m ab )介绍㊂迪诺塞麦是一种R A N K L 抑制剂,为特异性R A N K L 的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R A N K L 与其受体R A N K 的结合,减少破骨细胞形成㊁功能和存活,从而降低骨吸收㊁增加骨量㊁改善皮质骨或松质骨的强度㊂现已被美国F D A 批准治疗有较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㊂见表11,12㊂表11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中药双膦酸盐 降钙素 雌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 A N K L 抑制剂(尚未上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活性维生素D 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 2 锶盐骨碎补总黄酮制剂淫羊藿苷类制剂 人工虎骨粉制剂表12 迪诺塞麦适应证 国外批准的适应证为较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㊂疗效 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㊁非椎体和髋部骨折风险㊂用法 迪诺塞麦注射剂,规格60m g /m L /支,每半年使用60m g,皮下注射㊂注意事项在治疗前必须纠正低钙血症,治疗前后需补充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 ㊂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低钙血症㊁严重感染(膀胱炎㊁上呼吸道感染㊁肺炎㊁皮肤蜂窝组织炎等)㊁皮疹㊁皮肤瘙痒㊁肌肉或骨痛等;长期应用可能会过度抑制骨吸收,而出现下颌骨坏死或非典型性股骨骨折㊂禁忌证禁用于低钙血症者㊂更新之十三: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关注问题[1] (1)关于疗程:新指南建议口服双膦酸盐治疗5年,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可实施药物假期停用双膦酸盐,其间对骨折风险仍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特立帕肽或雷洛昔芬;特立帕肽疗程不应超过2年;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应个体化,所有治疗应至少坚持1年,在最初3~5年治疗期后,应该全面评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包括骨折史㊁新出现的慢性疾病或用药情况㊁身高变化㊁骨密度变化㊁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等;如患者治疗期间身高仍下降,则须进行胸腰椎X 线摄片检查㊂(2)关于骨折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新指南建议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应重视积极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包括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应建议开展骨折联络服务(f r a c t u r el i a i s o n s e r v i c e ,F L S )管理项目,促进多学科联合诊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时合理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以降低再发骨折的风险㊂(3)序贯联合方案:新指南建议特别是如下情况要考虑药物序贯治疗,即某些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失效㊁疗程过长或存在不良反应时,以及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停药后(此类药物的推荐疗程仅为18~24个月)㊂(4)中医中药治疗:新指南指出中医学文献中无骨质疏松之名,按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中相近的病证有骨痿,见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仅感觉腰背酸软无力的骨质疏松患者( 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 );骨痹,症见 腰背疼痛,全身骨痛,身重㊁四肢沉重难举 的患者㊂根据中医药 肾主骨 ㊁ 脾主肌肉 及 气血不通则痛 的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益精㊁健脾益气㊁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㊂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以改善症状为主㊂新指南将国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中药物有效成分较明确的中成药骨碎补总黄酮㊁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等进行了详细介绍㊂(5)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监测:新指南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对如下情况进行监测,即疗效㊁钙和㊃5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39卷 第1期维生素D的摄入是否充足㊁药物的不良反应㊁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新出现的可能改变治疗预期效果的共患病㊂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显著提高骨强度,从而降低骨折风险㊂临床上,对疗效的监测受限于缺少直接检测 骨强度 的临床工具,目前可使用替代指标来监测疗效,如骨密度㊁骨转换标志物及脊椎影像学检查㊂更新之十四:分级诊疗新指南首次提出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㊁重㊁缓㊁急及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状况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以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和管理,同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控制的能力㊂(1)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服务目标:以基层首诊㊁双向转诊㊁急慢分治㊁上下联动作为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的基本诊疗模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㊁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㊂指导患者合理就医㊁规范治疗,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及其所致病死率㊂(2)不同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流程及分工:一级医院为乡镇卫生院㊁村卫生室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㊁组织居民健康检查等多种方式开展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筛查,登记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社区人群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开展患者随访㊁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对诊断不明者㊁严重并发症者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诊疗㊂二级医院负责骨质疏松症临床初步诊断,按照诊疗指南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诊断不明及重症者尽快转诊到三级医院诊治,对病情稳定者进行随诊㊂三级医院负责骨质疏松症确诊,根据需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开展综合及规范的治疗;治疗后病情稳定者可以转诊到一㊁二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㊁随访及康复[1]㊂见图3㊂图3分级诊疗流程临床实践指南是通过系统综述生成的证据以及对各种备选干预方式的利弊评价之后提出的最优指导意见㊂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在2016年和2011年版本的基础上,纳国内外研究精华㊁汇专家集体智慧㊁融理论与实践㊁秉原则与灵活㊁顾高端与基层,是一部较为详实的临床诊疗规范㊂新指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㊁可操作性和临床指导性,新指南的发布和实施将对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将有效规范骨质疏松临床诊治㊁有力推动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水平不断提升[3]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1-412.[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1)[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3]章振林,金小岚,夏维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要点解读[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本文编辑:刘斯静)㊃6㊃薛鹏等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措施、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关注问题、中医中药治疗、康复治疗、 骨质疏松症防治监测、分级诊疗)
Medical Affairs/ OP
10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生机制
•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症诊断、 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 6.骨质疏松症防治
(基础措施、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关注问题、中医中药治疗、康复治疗、 骨质疏松症防治监测、分级诊疗)
Medical Affairs/ OP
②
✓ 用于疾病风险初筛
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
③
④
跌倒及其危险因素
✓ 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 折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椎 体、前臂、髋部或肩部)的概率
✓ 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 危险因素
✓ 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 和自身因素等
Medical Affairs/ OP
14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 老龄化 • 女性绝经 • 脆性骨折家族史
可控因素
钙和/ 或维生素D 缺乏、高钠饮 食、体质量过低等
•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 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 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脏 及心肺疾病等
• 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芳香
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2017 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解读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老年内分泌科 张敏
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 1.概述
(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 2.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目录
• 3.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 4.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1.概述
(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 2.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目录
• 3.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 4.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5.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症诊断、 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40%
36.6%
35%
女性椎体骨折
30%
25%
20%
15.0%
15%
10%
5%
0%
50岁
80岁以上
Medical Affairs/ OP
7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
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
1
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沉重的
2
家庭和社会负担
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
骨折
骨吸收↑↑
Medical Affairs/ OP
11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氧化应激↑ 糖基化↑
骨基质胶原分 子非酶促交联
新增
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 1.概述
(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 2.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目录
• 3.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继发性 骨质疏松症
•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 导致的骨质疏松
Medical Affairs/ OP
5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 •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亿(约占
OSTA指数 >-1 -1~-4 <-4
17
FRAX®计算依据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骨密度 值及结果判断
• FRAX®工具的计算参数主要包括部分临床危险因素和股骨颈骨密度
危险因素
解释
年龄 性别 体质量 身高 既往骨折史 父母髋部骨折史 吸烟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性骨质疏松
模型计算的年龄是40~90岁ꎬ低于或超过此年龄段,按照40或90岁计算 选择男性或女性 填写单位是kg 填写单位是cm 指成年期自然发生或轻微外力下发生的骨折,选择是与否 选择是与否 根据患者现在是否吸烟,选择是与否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接受过相当于泼尼松>5mg/d超过3个月,选择是 选择是与否 如果患者具有与骨质疏松症密切关联的疾病,选择是 这些疾病包括Ⅰ型糖尿病、成骨不全症的成人患者、长期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或早绝经(<45岁)、慢性 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慢性肝病
Medical Affairs/ OP
12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更新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和不可控
因素
• 不健康生活方式
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
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
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
不可)
20% 死于各种并发症
50%
致残
Medical Affairs/ OP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医疗费用(亿元)
骨质疏松性骨折医疗费用
2000
1500
1000
720
500
0 2015年
1320
2035年
1630
2050年
8
我国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率低
• 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 率在地区间、城乡间 还存在显著差异
2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 1.概述
(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 2.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目录
• 3.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 4.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5.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人口的15.5%),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约占总人口的10.1%) •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25%
骨质疏松症(我国50岁以上人群)
20.7%
20%
15%
14.4%
10%
5%
0% 男性
女性
Medical Affairs/ OP
6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3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 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 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994 WHO)
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 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 度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 (2001 NIH)
正常骨
骨质疏松
19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min,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回答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结果判断
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 松症的风险,并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或FRAX®风险评估
Medical Affairs/ OP
更新
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编号
问题
回答
不可控因素
1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是□否□
2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是□否□
3 实际年龄超过40 岁?
是□否□
4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后发生骨折?
是□否□
5 是否经常摔倒(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是□否□
6 4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m以上?
• 5.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症诊断、 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 6.骨质疏松症防治
(基础措施、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关注问题、中医中药治疗、康复治疗、 骨质疏松症防治监测、分级诊疗)
Medical Affairs/ OP
遗传因素
绝经和增龄
环境因素
体力活动↓ 肌肉质量↓
GH-IGF轴↓
力学刺激↓
性激素↓
VitD缺乏、钙吸收
↓PTH↑
RANKL/OPG↑
TNF-α、IL-1, 6,7,17、
PGE2↑
成骨细胞 凋亡↑形成↓
骨细胞凋亡↑
破骨细胞 凋亡↓寿命↑吸收↑
成骨细胞 骨细胞 骨形成↓
跌倒↑
破骨细胞
骨量减少 骨强度↓、骨脆性↑
是□否□
Medical Affairs/ OP
15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更新
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续)
编号
问题
11 女士回答: 是否在45岁或以前就停经?
不可控因素
12 女士回答: 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个月? 13 女士回答: 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 孕激素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