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论文劳动合同解除论文:《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的浅论
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
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引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的一种有约束力的合同关系。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可能会出现解除的情况。
本文将研究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并探讨其中的相关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关系中的权益保障和责任分担。
一、合同解除的原因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意愿解除;二是用人单位解除;三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劳动者意愿解除是指劳动者自愿解除劳动合同,可以是因私人原因或职业发展等因素。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进行协商解除。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于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二是出于用人单位的经济、技术或组织结构等原因。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是劳动合同解除的一种常见方式。
当双方发现合作不顺利或出现其他问题时,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以和平解决纠纷。
二、解除程序和赔偿规定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解除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并且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正当程序包括提前通知、听取意见等环节。
具体来说,如果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或支付相应经济补偿。
赔偿责任方面,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需要根据劳动者工龄、劳动成果以及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程度支付赔偿金。
同时,劳动者如果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某些不利变化,用人单位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及相关案例劳动合同解除引发的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解决途径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
调解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它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双方自愿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
调解机构根据双方的需求进行调解,以求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仲裁是一种独立公正的劳动争议解决途径。
当劳动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将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并作出裁决,该裁决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
分析劳动合同的解除5篇
分析劳动合同的解除5篇第1篇示例:劳动合同是一种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
由于各种原因,劳动合同有可能被解除。
那么,如何分析劳动合同的解除呢?劳动合同的解除有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因为违法解除。
在协商一致解除的情况下,双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双方意愿达成协议解除合同,这是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
在违法解除的情况下,解除合同的一方必须证明对方的解除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合同约定,才能获得赔偿或其他救济。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条件限制。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几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合同期满、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等等。
除了这些情形外,根据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和双方的约定,还会有其他解除条件的约定。
双方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否则解除合同可能会受到限制或者法律制裁。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程序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一般包括书面通知、提前通知期限、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双方在解除合同时必须依法履行程序规定,否则解除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在解除劳动合双方还需要考虑到解除后的后续问题,如工资结算、社会保险、劳动补偿等,要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影响权益。
解除劳动合同可能对双方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员工。
员工要谨慎对待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宜,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双方在解除合同时应当留有证据,保留好相关文件和资料,以备日后维权之需。
分析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法律依据、条件限制、程序规定和权益影响等多个方面。
双方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要谨慎对待,尊重法律规定,保护自身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文章字数符合要求】。
第2篇示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基本协议。
在一定情况下,雇主或劳动者可能需要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律规定,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和争议。
浅析劳动合同解除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浅析劳动合同解除篇一:浅析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专业学号学生姓名函授站二o年月日浅析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自1995年实施《劳动法》,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劳动合同为劳动制度改革、稳定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走向法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实践中,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时普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研究。
本文主要就劳动合同的书面订立与解除形式、当前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阐述、劳动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立法和实施其他一些措施,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合法权益2目录一、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现状................................................. .. (1)二、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一)存在的问题................................................. ................................................... .. (1)(二)分析原因................................................. ................................................... (2)三、解决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具体措施 (3)(一)解决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具体措施 (3)(二)解决我国劳动合同解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具体措施 (4)四、结束语................................................. ................................................... (4)参考文献................................................. ................................................... . (6)浅析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我国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解除论文
劳动合同的解除论文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经济补偿;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赔偿损失;继续履行自1995年实施《劳动法》,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劳动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现实中,随着人才交流的进一步活跃,每天都要签订大量的劳动合同,同时也有大量的劳动合同以不同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还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合同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意志行为,并不以对方的意志为转移,单方解除不当,就会损害对方利益,破坏合同的效力和尊严。
例如不少用人单位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往往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制定成格式化、定型化的条款,随意或武断地解除劳动合同,严重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研究。
下面我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入手,浅谈一下劳动合同的解除。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原则及内容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它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
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则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以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前途和生活来源,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可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浅析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的解除
浅析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的解除发布时间:2023-01-16T02:14:06.27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8月第16期作者:白秋实李晶晶李嘉欣[导读] 劳动合同为劳动制度改革、稳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走向法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随着我国法治化的深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维权意识,随之而来的劳动纠纷与劳动争议也就越多。
白秋实李晶晶李嘉欣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摘要:劳动合同为劳动制度改革、稳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走向法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随着我国法治化的深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维权意识,随之而来的劳动纠纷与劳动争议也就越多。
其中的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的提前消灭,由于他的特殊性,劳动合同解除很容易引起劳动纠纷事件。
对此,我们本篇将着重从劳动合同单方解除、违法解除等方面分析如何解决劳动争议以减少劳动纠纷的可能。
关键词:劳动合同的解除、单方解除、违法解除、劳动纠纷1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地位。
劳动合同多采取书面形式,在劳动合同中,必须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中的规定,写清劳动合同中的必备要素,以便在日后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更好的维权。
并且在劳动合同签订中,必须遵循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就受法律保护。
2 单方解除单方解除行为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因当事人双方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或某种法定事由的出现,由当事人一方依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约定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行为,即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浅谈《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修改版]
摘要:在实践中,《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特别是劳动合同的解除,直接关系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重大利益。
任何一方解除不当就会破坏劳动合同的效力,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因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从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劳动者一、劳动合同解除的理论理解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依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共有三种,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单方面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意味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终止,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来说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后果,特别是对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失业,所以,立法者赋予了劳动者较大的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而对于用人单位的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双方当事人不违反法律法规、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不特定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自愿达成一致意见,就能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不进行太多的干涉。
所以,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基本上不会引起法律纠纷。
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双方存在着利益上的不平衡,因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就会产生较多的法律纠纷。
二、《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一)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其实质就是订立原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重新订立了一个以终止原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所以,在双方协商解除的过程中,要求在内容、形式和程序上合法,以达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
劳动合同解除研究论文
劳动合同解除研究论文【劳动合同解除研究论文】一、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公司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人:电话:乙方:(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甲方的身份、权利、义务:(1)甲方是一家合法注册的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承担着合同中规定的雇主义务。
(2)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合理的工作条件,为乙方提供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3)甲方应保证提供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标准,保障乙方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4)甲方应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
(5)甲方应按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处理劳动争议及解除劳动合同等相关事宜。
(6)甲方提供的工作岗位和业务领域应符合乙方专业和能力水平之要求。
(7)甲方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向乙方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2.乙方的身份、权利、义务:(1)乙方是一名员工,承担着合同中规定的劳动者义务。
(2)乙方应认真履行所分配的工作职责,以高效、质量为导向,完成工作目标。
(3)乙方应遵守甲方公司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保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4)乙方应配合甲方开展各项工作,并且保守甲方公司的商业秘密。
(5)乙方应积极学习并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6)乙方不得在合同期内离职或违反合同规定提前解除合同,对于因此造成的违约责任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解除劳动合同的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为了保证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任何一方想要解除劳动合同都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2)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应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内,双方应共同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3)如一方严重违约,使得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对方有权请求法院或劳动仲裁机构解除劳动合同。
(4)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有经济赔偿的,应按劳动合同的规定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赔偿。
浅析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双方主体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因特定原因依法终止劳动合同效力的行为。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原因、程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原因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原因有以下几种:1.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通知用人单位: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③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⑤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通知劳动者: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⑤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3.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1. 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2. 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在符合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下,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探讨论文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探讨论文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探讨论文一、本协议是由以下双方签订:甲方:员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电子邮件等基本信息。
乙方:用工单位名称、地址、电话、电子邮件等基本信息。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如下:甲方的身份:甲方为乙方所聘用的员工。
乙方的身份:乙方为用工单位。
甲方的权利:甲方享有合法收入、合法休假、合法调整等权利。
甲方的义务:甲方应该遵守乙方的规定和管理,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乙方的权利:乙方享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员工工作岗位或职务的权利。
乙方的义务:乙方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证员工的工资、休假、医疗、社保等福利。
履行方式:本协议为书面形式,双方签字或盖章生效。
期限:本协议的有效期为工作关系持续期间。
违约责任:如果一方违反了协议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适用:对于本协议未规定的,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2、乙方有权对甲方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甲方的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3、乙方应当认真审核甲方所提供的各种证照、证明材料,确保合法。
4、乙方应当做好甲方的管理工作,包括加强培训、提高薪酬待遇、加强职业规划等。
5、甲方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6、甲方应当设法解决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协助乙方完成工作任务。
五、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本协议是等同于经过公证的合法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六、其他事项:1、本协议的解释和执行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本协议的任何一方均不得随意单方面解除,必须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3、如本协议中所述内容与法律法规不符,则以法律法规为准。
4、本协议的未尽事宜,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制定补充协议。
甲方签名(盖章):乙方签名(盖章):。
论文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摘要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合同法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务过程中劳动合同纠纷的争议集点之一。
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虽有较为详细的条文规定,但是也存在着理论支撑不足、偏离立法本意等情形。
本文主要是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规定为依据,结合劳动合同本身具备的基本特点从基本概念、立法分析、存在问题和完善建议等方面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除权;解除权行使限制论文类型:理论研究I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相关理论概述 (3)2.1解除劳动合同的涵义 (3)2.2解除劳动合同的特征 (4)2.3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 (5)2.4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 (5)2.4.1当事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5)2.4.2劳动者自行解除劳动合同 (5)2.4.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7)3解除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9)3.1用人单位滥用法定解除条款 (9)3.2用人单位不当行使单方解除权 (9)3.3缺乏对解除异议制度及其救济条款的规定 (10)4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完善建议 (11)4.1完善情势变更制度的规定 (11)4.2完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行使的规定 (11)4.3完善劳动者解除异议制度 (12)总结 (13)致谢 (15)参考文献 (16)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7)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7)I1绪论1.1研究背景企业形式改革的过程中,内部劳动关系也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用工制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重要变化,劳动雇佣以及用工制度等领域中均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如果劳动合同的总体签订率低,则容易造成合同短期化,用人单位无法有效地巩固劳动关系,并且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长此以往,则严重影响劳动合同稳定性与和谐行。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就是为了进一步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雇佣关系进行法律确定,双方依法履行自身的法律义务、维护劳动权益。
劳动合同论文
劳动合同论文篇一:劳动合同论文关于劳动合同的论文劳动合同论文关于劳动合同的论文浅论劳动合同的解除摘要: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中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学界对劳动合同解除有不同的理解。
以《劳动合同法》为中心,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个方面对中国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作了具体的分析;最后从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制度的角度对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经济补偿进行的分析。
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理解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完毕之前,当解除劳动合同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消灭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意味着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面临着失业。
因此,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重点问题。
二、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关于劳动合同解除主要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规定:1.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协议解除即劳动合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
任何合同都是双方当事人合意而产生的,劳动合同也不例外。
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在合法的前提下具有法律效力并受到法律的保障。
一般在劳动合同成立后,不存在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所以,立法对协议解除一般不规定条件,只要求当事人在解除合同时内容、形式、程序上合法即可解除合同。
中国《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了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2款规定了如果是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且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的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这项规定明确排除了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并由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的情形,即在劳动合同的协商解除中,用人单位只对由自己单方提出并经劳动者同意后的解除支付经济补偿,不对由劳动者提出的协商解除承担补偿责任。
劳动合同解除(精选多篇)(精品范文).doc
劳动合同解除(精选多篇)第一篇:浅析我国劳动合同的解除【孙帅】浅析我国劳动合同的解除理论研究发表于:2014-2-14 19:53:14 阅读:138次摘要: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凭证,劳动合同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劳资双方的切身利益。
因此,各国法律都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以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
尽管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分别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各种情形,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以致造成实践中还是产生大量的劳资关系纠纷。
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分析问题的实质所在,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建议,为促进职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维护社会的和谐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单方解除;过失性解除;非过失性解除;经济性裁员一、劳动合同解除的基本理论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主要的观点有:其一,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生效以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部履行以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依法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①];其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合同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依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行为[②];其三,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双方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③];有学者认为,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后,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现或由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而提前结束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④]。
从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看,笔者同意上列第四种规定。
理由是:其一,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以依法成立且有效劳动合同为前提;其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是当事人协商一致或出现法定事由;其三,劳动合同解除的结果是导致劳动合同关系消灭;其四,劳动合同解除在性质上为一种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三大类: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的论文
劳动合同的解除:原因、程序与法律后果摘要:本文从劳动合同的解除原因、解除程序以及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三个方面,对劳动合同的解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以及对实践中的具体案例的分析,本文旨在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提供一种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引言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平衡。
在我国,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方式。
协商解除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法定解除是指在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约定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这些条件成立时,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原因1. 劳动者原因: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因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失职渎职、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等,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原因:用人单位因经营不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通知劳动者。
3. 法律原因:劳动法规定的一些特殊情形,如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等,导致劳动合同自然解除。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程序1. 协商解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应当书面签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明确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经济补偿等事项。
2. 法定解除: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单方面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向对方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3. 约定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这些条件成立时,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四、劳动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1. 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的终止浅析4篇
劳动合同的终止浅析4篇篇1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劳动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指的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按照规定因某些原因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劳动合同的终止既有对单位有利的情况,也有对员工有利的情况,需双方协商解决。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因用人单位原因(如业务调整、人员优化等)或劳动者原因(如健康问题、个人意愿等)而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通常需要提前通知对方一定的期限,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对用人单位而言,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因为需要支付给员工经济补偿,并重新招聘新的员工。
但有时为了企业的发展需要或出于某种原因,解除劳动合同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对劳动者而言,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导致失业和经济问题,但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的,可能是因为个人原因或工作环境等问题。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尽量减少损失。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有以下几种情况:1. 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到期后自动终止,双方可以续签或解除合同。
2. 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出于正当原因提前终止合同,需提前通知员工并支付经济补偿。
3. 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劳动者因个人原因提前终止合同,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支付经济补偿。
4. 合同终止协议: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签订协议终止合同关系。
5. 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注意事项1. 解除合同双方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如提前通知期限、经济补偿金额等。
2. 解除合同前应当充分协商,尽量达成一致意见,减少法律风险和纠纷的可能性。
3. 需要注意解除合同的方式和程序,不能违法解除合同或违反双方约定。
4. 有争议的情况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劳动仲裁、法院起诉等。
总之,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劳动关系发生变化的重要节点,双方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合同的解除浅析
目录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述(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二、劳动合同的协商解除(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三)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一)非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二)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四、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一)过失性解除(二)非过失性解除五、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一)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二)有过错的一方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三)约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问题试论劳动合同的解除【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已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法律规定,用工关系必须通过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来确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应依法进行。
本文首先对劳动合同解除进行理论分析,明确其概念和分类。
随后将具体介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进一步深化对相应制度现状的理解,最后总结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应法律后果【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补偿;完善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述(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观点一,“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双方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观点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生效以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部履行以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依法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观点三,“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合同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依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行为”。
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1、依照劳动合同解除的主体为标准进行划分劳动合同解除是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从而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行为[1]。
根据行使解除权的主体不同,单方解除可以分为劳动者的辞职解除和用人单位的辞退解除。
辞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劳动者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结束劳动关系的行为[2]。
劳动作文之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
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篇一: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作者:胡拾【摘要】由于劳动行为本身的特殊性,劳动者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合同向对方,即公司支付的劳动报酬。
因此,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不仅是具有财产性,还具有人身性的特点。
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一定劳动价值的实现,而解除劳动合同则是使这种目的无法实现或者提前终止。
现行有关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法规,在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规定还不够详细,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以更好的调整劳动合同解除法律关系。
【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完善一、劳动合同的功能与意义劳动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同,其具有合同的法律属性。
比如意思自治,主体平等,违约责任等等。
但是由于劳动行为本身的特殊性,劳动者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合同向对方,即公司支付的劳动报酬。
因此,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不仅是具有财产性,还具有人身性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劳动合同的人身性和财产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成为合同法律制度中由特别法所调整的。
为了调整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我国相继颁布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除此之外还向相当数量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这对规范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劳动合同作为合同在劳动领域的特别反映。
但从规范企业用工秩序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讲,劳动合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第一,维护企业用工秩序。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如果单纯依靠市场的手段对用工市场进行调整,那么很容易会发生如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崩溃同样的结局,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规范了用工行为,对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可以有效的维护企业用工秩序。
第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当前社会,劳动力过剩是一种普遍现象,企业由于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较之普通劳动者都处于强势地位。
如果不对劳动者权益进行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显然容易被非法侵害。
论文:合同的解除[2]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摘要: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劳动合同的解除也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直接涉及劳动合同的效力、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得失和权利的保护,容易引起纠纷,法律对某些条款的解释比较模糊,使用人单位钻了法律的漏洞,危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从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规范的建议来论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经济补偿;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赔偿损失;继续履行正文:一、劳动合同的解除的概念,内容。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没有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双方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
可分为双方解除、单方解除两大类。
双方解除,即协商解除或协议解除,按照契约自由原则,劳动合同也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意。
因此,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且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两种解除方式(一)、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称为辞退或解雇,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解除行为可分为随时性解除、预告性解除合同和经济性裁员三类。
1、随时性解除是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存在主观过错行为.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须征得他人的意见,也不必履行特别的程序,更不存在经济补偿问题。
它主要表现为: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等同是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而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 、预告性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主要形式为: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劳动合同解除案例分析论文
标题:劳动合同解除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的变革日新月异,劳动合同解除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劳动合同解除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案例一:董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与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
合同中约定董某每个季度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销售任务,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提成。
由于董某在第一季度未能完成销售任务,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纠纷。
案例二:杨小姐与一家事业单位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
合同中规定,若杨小姐提前主动离职,需支付违约金。
在试用期结束后,杨小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单位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双方产生争议。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分析1.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本案中,董某虽然未能完成销售任务,但公司并未提供充分的培训和调整工作岗位的机会。
因此,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解除。
2. 经济补偿金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在本案中,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董某经济补偿金。
董某的要求合法,公司无权拒绝。
(二)案例二分析1. 劳动合同签订的合法性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在本案中,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给杨小姐,违反了法律规定,属于不合法行为。
2. 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在本案中,杨小姐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论文劳动合同解除论文:《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的浅论摘要在实际生活中,《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特别是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实施,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工作体制和用工制度,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法律规定和是法律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因此,必要要采取积极地措施实际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解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更好的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有序的发展。
本文就从四个部分针对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问题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第三部分是劳动合同解除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解除完善措施一、劳动合同解除的基本理论(一)劳动合同解除的基本定义所谓劳动合同,就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所谓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履行完毕以前,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双方当事人的单方行为或者双方合意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或者溯及地消灭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基本特点1.劳动合同解除的主体的特定性。
劳动合同解除与一般合同解除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主体上的特定性,劳动合同解除的主体仅限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这是法律对劳动合同解除的主体方面的限制。
劳动者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主要是指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目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
2.劳动合同解除的时间阶段的限制性。
劳动合同解除的时间阶段必须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后,而且尚未履行完毕前,这是法律对劳动合同解除的时间方面的限制,这也是劳动合同解除和劳动合同无效的重要区别。
也可以说,劳动合同解除的必须是针对有效合同的解除,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是无效劳动合同,例如:用人单位让劳动者从事法律所禁止的工作而签订的劳动合同就属于无效的劳动合同,此时,该合同自始无效,不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问题,实际上,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的目的在于,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法定或者约定的原因后,无法继续行使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解决有效成立的合同提前消灭的问题。
二、《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可以分为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每一种解除方式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才能依据法律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其实质是原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重新成立了一个以解除原来的劳动合同为目的的合同,因此,在协商解除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由要约到承诺的一般缔约的程序以及其他相关要求,以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可以分为随时解除、预告解除1.劳动者随时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预告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可以分为随时解除、预告解除以及经济性裁员三类。
1.用人单位随时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用人单位预告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三、劳动合同解除存在的问题(一)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方面《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条文上,也可以看出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多余约束,而对于用人单位的限制多余保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不平衡,而且某些法律条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损害到用人单位的利益。
例如: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来看,“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是《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并进而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该条法律规定可以解释为劳动者行使辞职权,除了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让那个人单位以外,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也无须说明任何法定是由,即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这条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是在实践中,有一些劳动者甚至利用这条规定恶意形式法律赋予其的辞职权,这就可能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
《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规定劳动者要提前30日,就是为了了让用人单位能在30日找到人来顶替该辞职的劳动者的原工作岗位,使用人单位的生产、生活不致影响。
可是在实践中,由于每个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不同,其可替代的程度也不同,对于那些从事一般劳动工作的,可替代性较强的岗位来说,在30天找到其他人接替还是比较容易的,然而,对于一些关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在短短的30天内是很难找到的,这就会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很明显,法律对所有的劳动者统一赋予30天的预告期,显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劳动者未履行30日预告期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方面,《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约定劳动者未履行30日预告期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此的维权成本过高。
(二)损害劳动者利益的方面《劳动合同法》最直接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以前的《劳动法》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规定了更多的有关保护劳动者的条款,更大程度上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也并不是说,《劳动合同法》全文都是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当然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对应着用人单位的权利。
例如:《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在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之后,劳动者应付的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义务。
具体而言,无论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还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论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还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来说,在劳动合同解除之后,要求其在至多两年内,履行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义务,从文字上分析,这是在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然而,这种规定实质上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主要就是就业权、择业权。
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这样的情形,用人单位解除了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断掉或者暂时断掉了劳动者的经济来源,然而,还要求劳动者要遵循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规定,而劳动者既与用人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在工作时限、工作范围、经济收入等方面又受到了限制,而且在限制的期间又基本上得不到用人单位任何的补偿,这就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甚至是影响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四、劳动合同解除的完善措施(一)寻找劳动者利益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上来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是实质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并不平等的,主要是由劳动力供需状况和劳动力的人身特性等因素,决定了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
在实践中,往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比,的确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劳动合同法》在法律规定中也给予了劳动者更多的权利保护,以及对用人单位的义务约束,这种法律规定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必要寻找到劳动者的利益和用人单位的利益的一个平衡点,不能过多的偏重任何一方,这将利于更好的处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良好维续,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完善。
(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要更好的调整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更好的维护双方的权利,规制双方的义务,仅仅依靠一部《劳动合同法》是无法做到的,事实上也证明《劳动合同法》还是存在一定规制不明确的地方,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法律的具体实施,因此,要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相关立法和司法部门积极出台一些列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从而,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为具体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也使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更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更规范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更好地解决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中的纠纷和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五、结语《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在劳动合同解除方面,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各自的权利义务,有利于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但是,其具体规定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1]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竹文君.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学海.2007(6).[3]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董宝琪.经济法案例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