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原文、赏析
精选戚继光著名诗词10篇
望阙台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韬钤深处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马上作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边草一作:边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过文登营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题武夷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再游无终洞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无终有国已难寻,洞口谁为梁甫吟?一片白云飞不去,徘徊似识主人心。
赠无终洞道士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七日山中已烂柯,岂期再为道人过?年来鹤驭经多少,纵有无终奈尔何!赴粤途中述·其一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四十年来汗血间,征鞍重度穆陵关。
如今南北多良将,何日天王为赐环?石塘岭鹦鹉岩·其二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侧身天地欲言难,故向空山戢羽翰。
雨后千林争起色,月中片石怯生寒。
更无金锁惊春梦,似有清音落暮滩。
一自边城留幻迹,陇西云树几凋残。
宛在亭怀王中丞·其四朝代:明朝|作者:戚继光谁挽银河被草莱,层城飞刹镜中开。
堤横翠幄歌钟度,波约红云钓艇来。
晴雨四时殊色相,芳菲是处合尊罍。
江南塞北看无异,忽报西台尺牍回。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戚继光的诗词《望阙台》赏析
戚继光的诗词《望阙台》赏析《望阙台》明•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赏析】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留下了诸多诗文篇章,在当时那个年代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的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
王士祯将其列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二句记事抒情,总括自己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以及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
“寒”,既指苍茫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
“孤臣”,主要是写远离京城的将士得不到朝廷的足够支持。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句借景抒情,表明心志,写自己虽然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可自己并没有灰心失望,希望自己的一腔爱国热血,朝廷能够明了。
作者登上望阙台,突然发现,千峰万壑,尽是一片火红色,原来是秋霜把枫叶都打红了的缘故。
这一片火红之色,如此热烈,使人胸怀激荡。
他驰骋想象,好像那繁霜是自己的心头血,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这两句诗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向朝廷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
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对国家、民族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不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这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这首诗尽管是作者的失意之作,却因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而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扩展阅读:戚继光的简介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
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各种奏疏传世。
写戚继光的诗句
写戚继光的诗句
1.“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
峰秋叶丹。
”—— 戚继光《望阙台》
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
戈马上行。
”—— 戚继光《马上作》
3.“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
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继光《凯歌》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韬钤深处》
5.“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
”——《明神宗
实录》
6.“戚帅挥师巧布兵,百战边防倭寇灭,功垂明史响威名。
”—— 冯
锡林《七绝・戚继光》(新韵)
7.“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 戚
继光《韬钤深处》
8.“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
军舞剑台。
”—— 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9.“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马上作》
10.“天风万里过仙槎,滦水光摇彩笔花。
慷慨已知凌大漠,艰虞何
用问悲笳。
”—— 戚继光《送王山人南还》。
爱国诗词:戚继光《望阙台》原文译文赏析
爱国诗词:戚继光《望阙台》原文译文赏析《望阙台》明代: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赏析】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
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
“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
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
“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
“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
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
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
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
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
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
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
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
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
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
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
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戚继光《望阙台》译文鉴赏及赏析
戚继光《望阙台》译文鉴赏及赏析《望阙台》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阙台》明代: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望阙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注释望阙(quē)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
戚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
”阙,宫闱,指皇帝居处。
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
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
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
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望阙台》赏析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
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
“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
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
“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
“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
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
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
望阙台原文及翻译
望阙台原文及翻译望阙台明代: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注释」①望阙(quē)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
戚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
”阙,宫闱,指皇帝居处。
②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
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
③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
④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赏析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
“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
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
“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
“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
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
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
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
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
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
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
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
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
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
十首豪气干云的诗词,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十首豪气干云的诗词,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有道是:“安逸生懒汉,逆境出人才。
”在现实的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逆境,逆境很多时候也会成为人生路上最强大的推动力,前提是站在它的面前的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强者斗士。
在遇到人生逆境时,希望大家也能如下面诗词一样豪气干云,直面逆境,在尘世中修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
1.《小孤山》宋代.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释义: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2.《房兵曹胡马诗》唐代.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释义: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
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
3.《临江仙·柳絮》清代.曹雪芹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释义: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
4.《北陂杏花》宋代.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释义:全诗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
这样布局,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诗人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其中了。
5.《过零丁洋》宋.问天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2019备战高考-爱国诗词素材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诗词整理人罗家杰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译文: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渡易水歌》译文: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译文: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译文: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1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戚继光诗句(明)
戚继光诗句(明)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凯歌》戚继光诗集(一)读史女娲矜巧智,炼石补天漏。
秦王恃威力,举鞭石可走。
愚夫秉至性,金石良非偶。
豫生报国士,三伏漆身黝。
嗟哉樊将军,赠轲以其首。
浣沙有贞女,轻生如敝帚。
智可下三军,威劫六国后。
莫转愚夫心,乃失函关守。
圣人贵至诚,立法尚平厚。
尧舜恭己任其贤,四海嗥嗥智巧闲。
回首唐虞青简在,愚夫爱生甘倒悬。
慨古乾坤何龊龊,四序代衰雄。
古道尽河水,枯木多悲风。
世事缅如此,人欲焉可穷?元宵王万户席上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
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
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
鳌山掩映城不夜,昆仑顶上人如仙。
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 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
关塞无尘烽火息,太平有象凤毛骞。
且与将军拌一醉,高歌潦倒春风前。
王明府园亭久忆池亭胜,今来览物华。
松篁开晚径,鸟雀浴晴沙。
地即谈玄宅,人疑辋水家。
独怜幽意惬,不惜醉流霞。
部兵戍蓟叱马过幽州,横行北海头。
朔风喧露鼓,飞电激蛇矛。
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
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
蓟门雨霁阳光隐现塞天昏,一半山容带雨痕。
新水乱浸黄草岸,残烟淡衬绿杨村。
胡收野马休南牧,汉有雄师在北门。
筹国莫矜无战伐,闻看游骑猎秋屯。
寄孙都护独念艰难日,徒劳万里神。
闻蝉惊序改,见月忆君频。
锁钥山河壮,风云号令新。
莫怜吾性拙,薄宦已忘身。
拟黄台瓜作四瓜犹畏摘,两瓜更何如! 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
家家有南亩,毋使妇人锄。
客中病作暑气蒸衣湿,幽栖祗自怜。
那堪多病客,偏怯火云天。
旅梦惊啼鸟,乡愁望过船。
杖藜何所值,野寺一僧还。
雪树丛林凝雪时,琼花耀长路。
忽忽来羲和,依然见枯树。
暑雨暑雨连三夕,溪声日日流。
门前通独木,天上过孤舟。
旧国莓苔老,他乡禾黍秋。
故人何契阔,愁绝一登楼。
江楼半溪晴日衔疏柳,无数秋山入小楼。
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五篇
【导语】爱国的内容⼗分⼴泛,热爱祖国的⼭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的伟⼤的民族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过零丁洋 宋代:⽂天祥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赏析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作者在⾯临⽣死关头,回忆⼀⽣,感慨万千。
他抓住了两件⼤事,⼀是以明经⼊仕,⼆是「勤王」。
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境。
"⼲⼽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
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天祥那样⾼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
作者⽤"⼲⼽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联是从纵的⽅⾯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渲染。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作者⽤凄凉的⾃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把⾃⼰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起亡国孤⾂有如⽆根的浮萍漂泊在⽔上,⽆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作者再在"萍"上著"⾬打"⼆字,就更显凄苦。
这"⾝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争和坎坷不平的⼀⽣。
本联对仗⼯整,⽐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步渲染⽣发。
景炎⼆年(1277),⽂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带撤退到福建汀州。
当时前临⼤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
⽽今军队溃败,⾝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彩的地名⾃然相对,⽽⼜被作者运⽤来表现他昨⽇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哀怨之情汇聚为⾼潮,⽽尾联却⼀笔宕开:“⼈⽣⾃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以磅礴的⽓势、⾼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节和舍⾝取义的⽣死观。
注重同学们的精神诉求全面发展的诗句
注重同学们的精神诉求全面发展的诗句一、《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 1、全诗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翻译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仰望天空,我不禁仰天长啸,报国之心溢于言表。
30多年来,虽建立了一些功名,但如尘埃般微不足道,从北到南八千里。
你活了几次?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二、《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1、全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恐慌滩头说恐惧,海洋里有一声叹息。
从古至今谁的人生没死过?取丹之心,照历史。
2、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1、全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着貂皮大衣,他和他的追随者横扫平坦的山丘。
10年古诗
10年古诗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十年愁眼泪巴巴。
今日思家,明日思家。
起寻诸老已半鬼,回首十年无百诗。
便须擘画三千岁,不住青城即武夷。
刻意文章终害道,无心世路任多岐。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清颍尊前酒满衣。
十年风月旧相知。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一梦十年劳忆记。
社燕宾鸿,来去何容易。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相与十年亲且旧。
一笑天涯携手。
长记十年前,彼此玉颜云发。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
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意思_全诗赏析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意思_全诗赏析“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意思_全诗赏析《望阙台》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注释望阙(quē)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
戚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
”阙,宫闱,指皇帝居处。
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
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
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
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
“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
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
“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
“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
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
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
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
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
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
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
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
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
明代爱国诗
明代爱国诗
1、《岳忠武王祠》明·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2、《马上作》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3、《送毛伯温》明·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4、《望阙台》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5、《北风行》明·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6、《渡易水》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抗击倭寇诗句
抗击倭寇诗句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将军百战气如虹,一骑红尘万里风,自古英雄寇盗啸长空。
倭寇猖狂热血染旗红,将军百战千骑铁马空。
万里霜,血玄黄,英雄自古成王梦断肠。
钓鱼岛上起波澜,倭寇猖獗犯家园。
神圣中国岂可辱,九州儿女有铁拳。
倭贼东海甚嚣张,闹剧迭出耍花腔。
狼烟一起激诸君,扑火飞蛾找自焚。
华夏英雄多壮举,入侵倭寇少新闻。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繁霜尽是心头血
繁霜尽是心头血
繁霜尽是心头血的解析如下: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抒发爱国之情。
意思是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心血,像浓霜一般,把秋叶都染红了。
联系爱情,可理解为自己一片苦心深情,有如秋季浓霜,洒向千峰,秋叶尽染。
1《望阙台》全诗及翻译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关宁铁骑 诗句
关宁铁骑诗句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关宁驰铁骑,箭垛感箫森。
古迹犹沾泪,新城却入心。
常怀家国恨,赋墨几回吟。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形胜势嵚崟,名雄壮古今。
登楼思战事,向海听涛音。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百里金戈竞路斜,纷纷铁骑乱如麻。
无端呫哔咿唔者,也曳蓝袍候使车。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昱关铁骑争驰突,白羽红翎送金镝。
可怜五岭之中间,朽骨茫茫照寒日。
贼徒散走东南回,却倚黄连足坚壁。
四面长围筑已成,炮架崔巍向城立。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出自明代戚继光的《望阙台》
原文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创作背景: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
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作。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注释
望阙(quē)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